最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6
不等式的性质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不等式的性质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不等式的性质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不等式的性质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不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在初中数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节内容的学习直接关系到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不等式性质的过程,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经历不等式性质的得出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通过观察、实验、类比可以获得数学结论,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
(2)通过对不等式性质探索,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不等式的三个性质。
通过探究规律,交流讨论突出重点。
难点:对不等式的性质3的认识。
通过探索、交流、总结,练习突破难点关键:经历探究不等式性质的过程,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二、教法分析(说教法)1、教学手段及方法: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类比—实验—交流的教学方法。
不等式基本性质说课稿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它是北师大版八班级下册第一章其次节的内容。
今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处理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本节内容不等式,它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对不等式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同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也为同学以后顺当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内容的理论基础,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兼顾我校八班级同学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 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2. 把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受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受由详细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符号感与数学化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重点:不等式概念及其基本性质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教法与学法:1. 教学理念:“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2. 教学方法:观看法、引导发觉法、争论法.3. 教学手段:多媒体应用教学4. 学法指导:尝试,猜想,归纳,总结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和同学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下面我将详细的教学过程阐述一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将用一个公园买门票如何才划算的例子导入课题。
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可少收1元。
某班有27名团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
当领队王小华预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
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是“铺张”吗?(此处同学是很简单得出买30张门票需要4X30=120(元), 买27张门票需要5X27=135(元),由于120〈135,所以买30张门票比买27张还要划算。
由此建立了一个数与数之间的不等关系式)紧接着进一步提问:若人数是x时,又当如何买票划算?二、探求新知,讲授新课引例列出了数与数之间的不等关系和含有未知量120<5x的不等关系。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一节,主要讲述了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节课通过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了解不等式的基本规律,为后续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他们对不等式的性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提高,这也是本节课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索不等式性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性质及应用。
2.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的推导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想、验证不等式的性质。
3.性质的推导与证明: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理,证明不等式的性质。
4.性质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不等式的性质,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不等式的性质。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性质1:……2.性质2:……3.性质3:……4.问题1:……5.问题2:……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不等式性质的掌握程度。
2.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a. 不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式子),不等号方向不变。
b. 不等式两边乘(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c. 不等式两边乘(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运用。
2. 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利用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不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课件、黑板、粉笔2. 例题及练习题3. 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
2. 提问:不等式有什么特点?如何表示不等式?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不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答案,解答学生疑问。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给出讨论题目,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问题。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运用。
2. 教师补充讲解,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巩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提高解题能力。
2.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相关问题。
六、教学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如购物时比较价格、比赛成绩排名等。
七、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一些巩固不等式性质的习题。
2. 教师点评答案,解答学生疑问。
八、课堂互动(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不等式的性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性质解题。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不等式的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引导为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不等式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性质解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性质。
2.教学难点:不等式的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引导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不等式的性质。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的性质。
2.新课导入:介绍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性质。
3.案例分析:通过一些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不等式的性质。
4.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不等式的性质。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等式的性质的重要性和运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不等式的性质的定义,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不等式的性质。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成绩和学生的学习反馈。
通过这些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同时,我也会听取学生的反馈,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知识点儿整理:1.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是一种数学表达式,用“<”、“>”、“≤”、“≥”等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讲授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包括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正数,以及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变化规律。
这些性质不仅是解决不等式问题的关键,也是进一步学习函数、方程等数学知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深层次理解还需要加强,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推导和理解。
2.教学难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手段,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讲解: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和应用。
3.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4.拓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逻辑思维的认知。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加减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 不等式的两边乘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 不等式的两边乘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3. 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用。
2. 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3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利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相关知识点,如实数、比较大小等,为学生学习不等式打下基础。
2. 新课讲解:介绍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通过例题展示运用。
3.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 实际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问题、排序问题等。
5. 课堂小结: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运用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对比等式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与不等式的异同。
2. 介绍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如不等式的传递性、同向不等式的可加性等。
八、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等式性质的应用,分享解题心得。
2. 教学游戏:设计有关不等式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策略调整1.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讲解不等式的难点知识点。
2.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跟上课堂进度。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基本不等式说课稿(精选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基本不等式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来应聘高中数学的一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基本不等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下面开始我的说课!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基本不等式》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内容是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和简单应用。
它是在学完不等式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及线性规划等知识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在不等式的证明和求最值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写出基本不等式,会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推导、证明等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领略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基本不等式的本质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基本不等式几何意义的理解。
二、说学情。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对学生情况进行一下简要分析。
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不等式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运用能力不足。
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由抽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期,对图形的观察、分析、总结可能会感到比较困难。
这都将成为我组织教学的考虑因素。
三、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育学的和谐完美与统一。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并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引导启发法等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结合本节内容,我将学法确定为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不等式的性质与解集说课稿6篇不等式的性质与解集说课稿(精选篇1)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主要分四块内容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教学流程。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是继方程后的又一种代数形式,继承了方程的有关思想,并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有着及其重大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的目标:1)知识目标:主要是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类比的思想来探索新知的能力,扩充和完善不等式的性质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猜想与归纳的思维方式,体会类比思想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和难点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中心,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所以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不等式三个基本性质的学习以及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
本节课的难点是用不等式的性质化简。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本节课在性质讲解中我采取探索式教学方法,即采取观察猜测---直观验证---托盘实验---得出性质。
使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应用的.困难,采取了类比操作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置教学。
整节课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
三、学法指导:鉴于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应以激励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教学。
鼓励学生一种类型的题多练,并及时引导学生用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
例题讲解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树立“转化”的数学思想。
充分复习旧知识,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主要环节)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复习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教师活动:注意强调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学生活动:观察思考,两个(或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由其他学生判断正误。
人教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5篇第一篇:人教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课时第二小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板书题目)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教学设计。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教材分析教材是我们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透彻的了解教材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首先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材。
我将从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材进行说明。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不等式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等式的性质又是重中之重。
一方面,它是初中阶段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转折;而另一方面,学好不等式的性质能帮助学生从整体认识整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可以使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新的认识,从而扩大学生的认知结构。
同时,不等式的性质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因此这也是前后数学知识衔接的桥梁和纽带。
因此学好本节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并且能正确应用;能力目标经历探索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点,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学习不等式基本性质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该目标具体到本节课为通过让学生学习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相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
由于在探究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类比的方法来得出结论,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其形象思维能力占主导地位,在探究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
根据学生的这一特征,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为: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的重点认识。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范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实用文、活动总结、合同范本、讲话致辞、小学作文、实习总结、申请书、心得体会、笔记、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practical text, activity summary, contract template, speech speech,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internship summary, application, experience, notes,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范文我们所阅读的此篇共六篇,由河北省邢台网友祥和的少女臆想整理发表。
不等式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实数大小与实数运算性质间的关系.2.理解不等式的性质,能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大小和证明简单的不等式.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理解不等式的性质,能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大小和证明简单的不等式.四、教学难点理解不等式的性质,能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大小和证明简单的不等式.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若1<a<3,-4<b<2,那么a-|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4<b<2,∴0≤|b|<4,∴-4<-|b|≤0.又1<a<3,∴-3<a-|b|<3.【答案】(-3,3)(二)讲授新课教材整理1两实数的大小比较a>b⇔a-b0;a=b⇔a-b=0;a<b⇔<0.教材整理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三)重难点精讲题型一、比较大小例1设A =x 3+3,B =3x 2+x ,且x >3,试比较A 与B 的大小.【精彩点拨】 转化为考察“两者之差与0”的大小关系.【自主解答】 A -B =x 3+3-3x 2-x=x 2(x -3)-(x -3)=(x -3)(x +1)(x -1).∵x >3,∴(x -3)(x +1)(x -1)>0,∴x 3+3>3x 2+x .故A >B .规律总结:1.本题的思维过程:直接判断(无法做到)――→转化考查差的符号(难以确定)――→转化考查积的符号――→转化考查积中各因式的符号.其中变形是关键,定号是目的.2.在变形中,一般是变形变得越彻底越有利于下一步的判断.变形的常用技巧有:因式分解、配方、通分、分母有理化等.[再练一题]1.若例1中改为“A =y 2+1x 2+1,B =y x ,其中x >y >0”,试比较A 与B 的大小. 【解】 因为A 2-B 2=y 2+1x 2+1-y 2x 2=x 2(y 2+1)-y 2(x 2+1)x 2(x 2+1)=x 2-y 2x 2(x 2+1)=(x -y )(x +y )x 2(x 2+1), 且x >y >0,所以x -y >0,x +y >0,x 2>0,x 2+1>1,所以(x -y )(x +y )x 2(x 2+1)>0.所以A 2>B 2,又A >0,B >0,故有A >B . 题型二、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范围例2已知-π2≤α<β≤π2,求α+β2,α-β2的范围.【精彩点拨】 由-π2≤α<β≤π2可确定α2,β2的范围,进而确定α+β2,α-β2的范围. 【自主解答】 ∵-π2≤α<β≤π2, ∴-π4≤α2<π4,-π4<β2≤π4, ∴-π2<α+β2<π2. 又-π4<β2≤π4,∴-π4≤-β2<π4, ∴-π2≤α-β2<π2. 又∵α<β,∴α-β2<0, ∴-π2≤α-β2<0, 即α+β2∈⎝⎛⎭⎫-π2,π2,α-β2∈⎣⎡⎭⎫-π2,0. 规律总结:1.本例中由α2,β2的范围求其差α-β2的范围,一定不能直接作差,而应转化为同向不等式后作和求解.2.求代数式的取值范围是不等式性质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严格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进行运算,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基础.[再练一题]2.已知-6<a <8,2<b <3,分别求a -b ,a b的取值范围. 【解】 ∵-6<a <8,2<b <3.∴-3<-b <-2,∴-9<a -b <6,则a -b 的取值范围是(-9,6).又13<1b <12, (1)当0≤a <8时,0≤a b<4; (2)当-6<a <0时,-3<a b<0. 由(1)(2)得-3<a b<4. 因此a b的取值范围是(-3,4).题型三、利用性质证明简单不等式例3已知c >a >b >0,求证:a c -a >b c -b. 【精彩点拨】 构造分母关系→构造分子关系→证明不等式【自主解答】 ∵a >b ,∴-a <-b .又c >a >b >0,∴0<c -a <c -b ,∴1c -a >1c -b>0. 又∵a >b >0,∴a c -a >b c -b. 规律总结:1.在证明本例时,连续用到不等式的三个性质,一是不等式的乘法性质:a >b ,则-a <-b ;二是不等式的加法性质:c >a >b >0,又-a <-b ,则0<c -a <c -b ;三是倒数性质.最后再次用到不等式的乘法性质.2.进行简单的不等式的证明,一定要建立在记准、记熟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之上,并仔细分析要证明不等式的结构,灵活运用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换.[再练一题]3.已知a >b >0,c >d >0,求证:ac a +c >bd b +d. 【证明】 ∵a >b >0,c >d >0,∴1b >1a>0, ① 1d >1c>0, ②①+②得1b +1d >1a +1c>0, 即b +d bd >a +c ac >0,∴ac a +c >bd b +d . 题型四、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例4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若a >b ,则ac 2>bc 2; (2)若a c 2>b c2,则a >b ; (3)若a >b ,ab ≠0,则1a <1b; (4)若a >b ,c >d ,则ac >bd .【精彩点拨】 主要是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判定,其实质就是看是否满足性质所需要的条件.【自主解答】 (1)错误.当c =0时不成立.(2)正确.∵c 2≠0且c 2>0,在a c 2>b c 2两边同乘以c 2, ∴a >b .(3)错误.a >b ⇒1a <1b成立的条件是ab >0. (4)错误.a >b ,c >d ⇒ac >bd ,当a ,b ,c ,d 为正数时成立.规律总结:1.在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命题真假时,关键是依据题设条件,正确恰当地选取使用不等式的性质.有时往往举反例,否定命题的结论.但要注意取值一定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满足题设条件;二是取值要简单,便于验证计算.2.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时,要注意不等式成立的条件,不要弱化条件,尤其是不能凭空想象随意捏造性质.[再练一题]4.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若a <b <0,则1a >1b; (2)若|a |>b ,则a 2>b 2;(3)若a >b >c ,则a |c |>b |c |.【解】 (1)∵a <b <0,∴ab >0,∴1ab>0, ∴a ·1ab <b ·1ab ,∴1b <1a,∴(1)是真命题. (2)∵|a |>b ,取a =1,b =-3,但a 2<b 2,∴(2)是假命题.(3)取a >b ,c =0,有a |c |=b |c |=0,∴(3)是假命题.。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一)教学目标:了解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的基本方法即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不等式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内容。
对于本节来讲,复习有关不等式性质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而且还考察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在思想方法上下功夫。
.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的符号即可,即利用不等式的性质:0>-⇔>b a b a0=-⇔=b a b a 0<-⇔<b a b a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作差—变形—判断—结论;为了判断作差后的符号,有时要把这个差变形为一个常数,或者变形为一个常数与一个或几个平方和的形式,也可变形为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以便判断其正负。
综合法和分析法是数学中常用的两种直接证明方法,也是不等式证明中的基本方法。
由于两者在证明思路上存在着明显的互逆性,这里将其放在一起加以认识、学习,以便于对比研究两种思路方法的特点。
所谓综合法,即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或已知的不等式,逐步推导出要证的不等式。
而分析法,则是由结果开始,倒过来寻找原因,直至原因成为明显的或者在已知中。
前一种是“由因及果”,后一种是“执果索因”。
打一个比方:张三在山里迷了路,救援人员从驻地出发,逐步寻找,直至找到他,这是“综合法”;而张三自己找路,直至回到驻地,这是“分析法”。
二、精讲精练:例1、 设a>0,b>0,求证:ab b a +≥b a +。
分析:当不等式是代数不等式时,常用比差法,比差法的三步骤即为函数单调性证明的步骤。
解:左-右=abb a )b a ()a1b 1)(b a (aa b b b a b a ab b a --=--=-+-=--+abb a )b a (2+-=≥0∴ 左≥右 即原不等式成立.点评:⑴做差;变形整理;判断差式的正负,该法尤其适用于具有多项式结构特征的不等式的证明.⑵本题中应注意做差后分组的原则,是以提取公因式从而判定差式的结果是大于零还是小于零为目的.变式训练1:课本P24练习第7题.例2:已知,,()lg,3n n na b c a b c n f n ++=为正数,是正整数,且 求证:2()(2).f n f n ≤22222()2lg lg ,33(2)lg .3n n nn n n n n na b c a b c f n a b c f n ⎛⎫++++== ⎪⎝⎭++=分析:由 比较两个真数联想到可用基本不等式来证明.22222222222222222()2lg lg 33222lg .922222222222()lgn n nn n n n n n n n n n n n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a b ca b c f n a b c a b b c c a a b a b b c b c c a c a a b b c c a a b c a b c a b b c c a f n ⎛⎫++++== ⎪⎝⎭+++++=≤+≤+≤+++≤+++++++∴=证明:又,,,将上面三个不等式相加,得().22222222292lg9lg (2).3n n n n n n n n n na b c a b c a b c f n +++++≤++==()点评:本题采用采用的是把几个不等式相加(或相乘)的方法,这是综合法证明不等式时常用的变形方法.变式训练2:课本P27练习第2题.例3:已知,,,,,.ABC a b c A B C △的三边长为三内角为求证:()()0,,32(2)(2)(2)0.()()()()()()0.()()()()()()0.a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A bB cC A b c a B a c b C a b c A b a A c a B a b B c b C a c C b c a b B A c a A C b c C B a b π>++=++++++++≤++<+-++-++-≤-+-+-+-+-+-≤--+--+--≤≥因为、b 、欲证原不等式成立,则只需证()()先证前一个不等式,只需证即证即①不妨设,.()()0;()()0;()()0...c A B C a b B A c a A C b c C B ≥≥≥∴--≤--≤--≤∴则①式成立,同理可证第二个不等式成立因此原不等式成立分析:本题是一个连锁不等式,也应该用逐步分析的方法分别证明,但要注意隐含条件.A B C π++=()()0,,32(2)(2)(2)0.()()()()()()0.()()()()()()0.a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A bB cC A b c a B a c b C a b c A b a A c a B a b B c b C a c C b c a b B A c a A C b c C B π>++=++++++++≤++<+-++-++-≤-+-+-+-+-+-≤--+--+--≤证明:因为、b 、欲证原不等式成立,则只需证()()先证前一个不等式,只需证即证即①不妨设,.()()0;()()0;()()0...a b c A B C a b B A c a A C b c C B ≥≥≥≥∴--≤--≤--≤∴则①式成立,同理可证第二个不等式成立因此原不等式成立 点评:本题出题角度比较新颖,能力要求较高,三角形的边角问题一般用正弦、余弦定理进行转化变形,然而本题并没有三角函数,所以想到.A B C π++=,再利用求差比较法证明。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名师说课稿:第二章课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不等式的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运算等。
这些内容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方程等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章内容分为三个课时,分别是《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不等式的运算》、《不等式的应用》。
其中,《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主要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定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运算》主要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不等式的应用》主要让学生学会将不等式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但同时,由于不等式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对其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够进行不等式的基本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基本运算。
2.教学难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推导和理解,不等式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等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不等式的新课学习。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2. 学会解简单的不等式问题;3. 能够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不等式的概念1.1 不等式的定义1.2 不等式的表示方法1.3 不等式的性质第二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1 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2 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3 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第三章:解简单的不等式3.1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3.2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3.3 解不等式组。
第四章:不等式的应用4.1 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4.2 解不等式得到答案;4.3 检验答案的合理性。
第五章:不等式的综合练习5.1 填空题;5.2 选择题;5.3 解答题。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例、练习、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2.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 结合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每章结束后进行课堂练习,检验学生掌握情况;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3. 期中考试:检查学生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教案;3. 练习题;4. 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3课时;3. 第三章:4课时;4. 第四章:3课时;5. 第五章:2课时。
第六章:不等式的扩展性质6.1 不等式的传递性质:如果a < b且b < c,a < c。
6.2 不等式的对称性质:如果a < b,则b > a。
6.3 不等式的多变量性质:解涉及多个变量的不等式。
第七章:不等式的图形表示7.1 直线与不等式的关系:直线y = mx + c与不等式y > mx + c的关系。
7.2 平面区域与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图形表示及解集的确定。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逻辑思维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加减乘除同一个数(或式子)到不等式的两边,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 不等式的解集及其表示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集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的灵活运用,解集的表示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等式的图形解集,增强直观感受。
3. 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表示方法。
2. 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发现不等式的加减乘除性质。
3. 应用不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5. 总结与拓展: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教案附件:练习题:1. 判断下列不等式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a) 2x > 3xb) 5(x 2) < 3(2x + 1)c) 4x 12 < 3(2x + 6)2. 解下列不等式:a) 3x 7 > 2b) 2(x 5) > 15c) 5x + 6 <= 4x + 20答案:1. a) 不成立,因为2x < 3x;b) 成立,因为5(x 2) = 5x 10,3(2x + 1) = 6x + 3,5x 10 < 6x + 3;c) 成立,因为4x 12 = 4(x 3),3(2x + 6) = 6x + 18,4(x 3) < 6x + 18。
2. a) x > 3;b) x > 10;c) x <= 14。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包括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正数,以及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如何变化。
这些性质是解不等式题目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对于不等式的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这一节时,需要从基本概念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不等式题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学生能够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推导和运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推导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讲解:详细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举例说明。
4.练习:让学生练习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不等式题目。
5.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方向不变3.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4.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来进行。
2.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多少号选手,今天我说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下面我想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二、教法分析三、学情分析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六、板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形式,而本节课所要学的《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等式及其性质、不等式概念以及用不等式表简单问题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也是学生后续学习不等式及不等组的解集,用不等式及及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因此不本课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区别;(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性质将简单的不等式转成“x>a”或“x<a”的形式数学思考:(1)经历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建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2)经历类比、观察、猜想、探究得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发展合情推理;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形成基本的解题策略;情感与态度:通过创设情境,观察、猜想使学生得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活动当中,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根据教材地位与作用,以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性质将不等式转成“x>a”或“x<a”的形式而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应该是:教学难点:正确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二、教法分析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合理运用类比、猜想、归纳,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动力。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但好奇心强、好胜心较强,对主动探索比较感兴趣。
而学生在初一已经掌握了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以及等式的基本性质,为学生从等式的基本性质类比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打下了基础。
因此,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从而促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为了使课堂生动、有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成了闯关的形势,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好胜的心理,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发现新知识、接受新知识;四、教学过程(一)第一关:智力比拼通过一个脑筋急转弯:“有两对父子,为什么只有三个人?”学生说出答案后,从而爷爷与爸爸的年龄关系,爷爷的年龄是70岁,爸爸的年龄是40岁,问题1:你能用不等式表示爷爷与爸爸的年龄大小关系吗?问题2:5年后谁的年龄大,应该怎样表示?问题3:30年前谁的年龄大,应该怎样表示?问题4:x年前谁的年龄大,应该怎样表示?通过以上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得出一组不等式,教师紧接提问,请大家认真观察,所得的不等式两边都发生怎样的变化,来看第一个,两都加上了5,看不等号的方向,不等号的方向没有改变,来看第二个,两边加减去了30,不等号的方向也没有改变,再看不等号的方向,来看第三个,两边都减去了x,又看不等号的方向,不等号的方向还没有改变,最后请学生讨论,通过以上观察,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展示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这位同学的回答让我想起了一条非常相似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整式,结果仍相等;与此同时,教师展示等式性质1.并提问:请认真观察,不等式性质1和等式性质1有什么异同?从而使学更加深刻的理解不等式性质1,并意识到,研究不等式的性质主要是研究不等号的方向,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又通过数轴的形式直接了解,从而得不等式性质1,用符号语言的表示方法;[设计意图] 通过一个脑筋急转弯巧妙开场,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兴起凝神的作用,从而为本节课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通过独特的自制录音与动画效果的同步进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又顺利的进入课题.(二)第二关:探索发现我们知道等式有性质1,那么等式又性质2吗?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同时乘(除以一个不为)的数,结果仍相等;那么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也乘以一个正数、或负数,将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从而顺利引导学生进入第二关,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如果2 < 3;那么2 × 53 × 5; 2 × 3 × ;2 × (-1)3 × (- 1);2 × (- 5)3 × (- 5);2 × (12-)3 × (12-).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展示答案。
然后,继续提问:通过以上填空,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请代表回答,教师可以适当引导,从而总结出,不等式的性质2和性质3;教师展示: 不等式性质2:不等式两边同时乘(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若,c 0a b >> 则ac bc >,a b c c> 不等式性质2:不等式两边同时乘(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若,c 0a b >< 则ac bc <,a b c c < 接下来,让学生一起观察: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两边都同时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这为突破难点奠定了基础;[设计意图] 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对比中自己先猜想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再通过具体数值验算性质、最后自己总结归纳出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出来。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表达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整个教学教程中,学生均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只是从旁指引。
这时,学生对于由自己推导出性质应该感到非常兴奋。
(三)第三关:小试牛刀1、通过以上的探索发现,我们已经掌握了不等式的3条基本性质;下面就让我们用这3条性质进入下一关:“小试牛刀”1、已知m >n ,用“>”或<“符号”填空, 抢答并说明理由.(1)m-5 n-5(2)m+4 n+4(3)6m 6n(4)13m - 13n -这里教师要重点强调,第4题,引导学生加强对性质3的理解和记忆;并总三句口诀帮助学生记住三条性质:加减都是性质1:不等号方向不改变乘除正数性质2:不等号方向还不变乘除负数性质3:不等号方向必改变[设计意图]学生不但能说出答案,还能说出理由,从而快速地回巩固了不等式的3条性质,达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目的,题目的设置很简单,几乎人人都会,所以通过枪答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好动的特点,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激情。
(四)第四关:趁胜追击上一环节的题目非常简单,只是起到巩固性质的作用,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不等式的性质,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从而设置了第四关:1、将下列不等式化成“a x >”或“a x <”的形式:(1)15->-x (2)36x > (3)28x ->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过程,第(2)、(3)题学生自主完成,并请两位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评价;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 已知 a+m >b+m 可得a>b ( )(2) 已知 -4a >-4b 可得a >b ( )(3) 已知 a+4-c >b+4-c 可得a >b ( )(4) 由5>4,可得5a >4a ( )(5) 已知a >b ,可得ac ²>bc ² ( )(6) 2 x >5x,两边同时除以x,得2>5 ( )设计意图:通过1题的设置,是为了学生能灵活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并规范学生解题过程;而第2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等式性质的运用,特别是第(4)、(5)、(6)题,学生之间产生了激励的争论,在争论和辩解中,加深了不等性性质3的理解,突破难点;(五)第五关:勇攀高峰上面的题目,同学们做得不错,但是,在学习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敢不敢挑战难度更大的题目呢?1、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用<或>填空(1)a+c b+c(2)ab ac(3)ac bc[设计意图] 节环节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在掌握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之上,加以拓展的作业,使课程的内容不但能满足全体学生需求,更能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大收获,从数轴上获取信息来完成填空,从而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体会挑战成功的喜悦,并且他们的求胜心理得到了满足,沉醉在知识给他们带来的快感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六)课堂小结最后,凯旋归来话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学生们都积极的举手回答,说出了各种各样的收获,比如:1、学会了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2、学会了用字母来表示不等式的性质3、学生不等式与等式的区别等等;学生在回答的时候,老师加以评价和表扬并展示主要内容;这里教师要再次强调,特别注意性质3,两边同乘(或除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数学思想的方法是数学的灵魂,这节课我们体验了三种数学思想,一是类比的思想,二是数形结合的思想,三是分类讨论的思想,[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放手让学生进行归纳,也是让学生动起来的一个体现。
学生自主小结,不仅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及时归纳的好习惯。
(七)作业布置A组: B组:[设计意图]作业采用分层的形式布置,是为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能落实基础,又能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五、教学反思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本节课我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放在了首位,在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之间能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共同达到提高的目的;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我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培养他们类比、猜想、归纳的能力;从而让他们主动的去获得结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得,我设置了有梯度的练习,前两组的练习,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上都能解决,比如我设置了抢答题,非常简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做题热情,后面稍有难度的题目也满足了学有余力的同学的需要,在讲课过程中,我板谍了例题的过程,是为了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又安排了学生演板,进行了强化,我又结合了初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渗透了类比的思想、比如在探究不等式性质的时候,与等式做了类比,用数轴来直观的理解不等式的性质1,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字母或一个代数式的时候,经常要用到分类讨论的思想,总而言之,这节课我在设计的时候,我想体现一个原则:低起点、多练习、勤反馈、快矫正,以求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