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古诗文默写易错字汇总应考记牢不丢分

高中语文古诗文默写易错字汇总应考记牢不丢分

高中语文古诗文默写易错字汇总,应考必备,记牢不丢分!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重点背诵文句解析,也是高中三年大家需要背的名句中的重点解析。在此只希望大家能用心背书细心写,默写题达到一分不失!《劝学》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特别警示:“砺”的右半部分不要误写成“历”;“知”不要误写成“智”)

2.而致千里–假舟楫者(特别警示:“致”不要误写成“至”;“楫”的左半部分是“木”)

3.积土成山–蛟龙生焉(特别警示:“蛟”的左半部分是“虫”)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特别警示:“跬”的左半部分容易误写;“至”不要误写成“致”)

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特别警示:“锲”的左半部分不要误写成“木”;“镂”的左半部分容易误写)

6.筋骨之强–下饮黄泉(特别警示:“黄”字不要误写成“皇”)

《逍遥游》

1.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特别警示:“翼”的最上部分是“羽”,不要误写成“北”)

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特别警示:“抟”是较生僻的字)

3.则芥为之舟–水浅而舟大也(特别警示:“芥”的上半部分不要误写)

4.而后乃今培风–而莫之夭阏者(特别警示:“培”的左半部分是“土”;“阏”是较生僻的字)

5.三餐而反–腹犹果然(特别警示:“反”不要误写成“返”;“犹”不要误写成“尤”)

6.蟪蛄不知春秋–上古有大椿者(特别警示:“蟪蛄”是较生僻的字)

7.翼若垂天之云–且适南冥也(特别警示:“翼”的最上部分是“羽”,不要误写成“北”)

8.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特别警示:“合”不要误写成“和”)

9.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辩乎荣辱之境(特别警示:“沮”不要误写成“阻”;“辩”不要误写成“辨”或“变”)

10.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无己(特别警示:“己”不要误写成“已”)

《师说》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孰能无惑(特别警示:“受”不要误写成“授”;“孰”不要误写成“熟”)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特别警示:“庸”不要误写)

3.无长无少–道之所存(特别警示:“道”不要误写)

4.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特别警示:“犹”不要误写成“尤”;“耻”不要误写成“齿”)

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特别警示:“遗”不要误写)

6.君子不齿–其可怪也欤(特别警示:“齿”不要误写成“耻”;“欤”不要误写)

7.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特别警示:“攻”不要误写成“功”)

《阿房宫赋》

1.覆压三百余里–骊山北构而西折(特别警示:“覆”不要误写成“复”;“骊”不要漏掉左半部分的“马”;“折”的右半部分是“斤”)

2.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特别警示:“蜂”的左半部分是“虫”)

3.春光融融–而气候不齐(特别警示:“融”不要误写成“溶”)

4.开妆镜也–渭流涨腻(特别警示:“妆”不要误写成“装”)

5.尽态极妍–缦立远视(特别警示:“妍”的左半部分是“女”;“缦”不要误写成“漫”)

6.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特别警示:“砾”的左半部分是“石”;“逦迤”不要误写成“迤逦”)

7.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特别警示:“锱铢”是较生僻的字)

8.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特别警示:“呕哑”的左半部分都是“口”)

9.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特别警示:“拒”不要误写成“距”或“据”)

10.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特别警示:“暇”的左半部分是“日”)

《赤壁赋》

1.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特别警示:“属”不要误写成“嘱”;“窈窕”的上半部分都是“穴”)

2.徘徊于斗牛之间–纵一苇之所如(特别警示:“斗牛”不要误写成“牛斗”)

3.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特别警示:“溯”不要误写成“朔”;“渺”不要误写成“缈”)

4.如怨如慕–余音袅袅(特别警示:“慕”不要误写成“幕”)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特别警示:“蜉蝣”的左半部分都是“虫”;“渺”不要误写成“缈”;“粟”的下半部分是“米”)

6.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特别警示:“瞬”的左半部分是“目”)

7.惟江上之清风–耳得之而为声(特别警示:“清”不要误写成“青”)

8.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特别警示:“藉”不要误写成“籍”)

《氓》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特别警示:“匪”不要误写成“非”;“愆”的下半部分是“心”)

2.泣涕涟涟–载笑载言(特别警示:“泣涕”不要误写成“涕泣”)

3.其叶沃若–于嗟鸠兮(特别警示:“嗟”的左半部分是“口”)

4.士贰其行–士也罔极(特别警示:“罔”不要误写成“惘”)

5.至于暴矣–咥其笑矣(特别警示:“咥”的左半部分是“口”)

6.不思其反–亦已焉哉(特别警示:“反”不要误写成“返”)

《离骚》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特别警示:“哀”不要误写成“衰”)

2.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特别警示:“犹”不要误写成“尤”;“未”不要误写成“末”)

3.宁溘死以流亡兮–鸷鸟之不群兮(特别警示:“溘”“鸷”都是较生僻字)

4.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特别警示:“尤”不要误写成“犹”;“付”不要误写成“服”)

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特别警示:“芰”不要误写成“技”)

6.余独好修以为常–岂余心之可惩(特别警示:“常”不要误写成“长”;“惩”不要误写成“成”)

《蜀道难》

1.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特别警示:“尔”不要误写成“而”;“塞”的最下部分是“土”)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特别警示:“摧”不要误写成“催”;“栈”的左半部分是“木”)

3.百步九折萦岩峦–以手抚膺坐长叹(特别警示:“萦”“膺”都是较生僻字)

4.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特别警示:“规”不要误写成“归”)

5.枯松倒挂倚绝壁–砯崖转石万壑雷(特别警示:“倚”不要误写成“依”;“砯”是较生僻字)

6.剑阁峥嵘而崔嵬–所守或匪亲(特别警示:“嵬”不要误写成“巍”;“匪”不要误写成“非”)

7.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特别警示:“青”不要误写成“清”;“咨嗟”都是较生僻字)

《登高》

1.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特别警示:“渚”是较生僻字;“清”不要误写成“青”;“萧”不要误写成“潇”或“啸”)

2.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特别警示:“作”不要误写成“做”;“繁”不要误写成“烦”;“霜”不要误写成“双”)

《琵琶行》

1.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特别警示:“惨”不要误写成“残”)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特别警示:“犹”不要误写成“尤”)

3.转轴拨弦三两声–弦弦掩抑声声思(特别警示:“拨”不要误写成“拔”;“抑”不要误写成“仰”)

4.大珠小珠落玉盘–幽咽泉流冰下难(特别警示:“幽”不要误写成其他同音字)

5.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特别警示:“幽”不要误写成“忧”)

6.四弦一声如裂帛–唯见江心秋月白(特别警示:“帛”不要误写成“绵”)

7.血色罗裙翻酒污–秋月春风等闲度(特别警示:“秋月春风”不要误写成“春风秋月”;“度”不要误写成“渡”)

8.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特别警示:“鞍”的左半部分是“革”)

9.绕船月明江水寒–梦啼妆泪红阑干(特别警示:“妆”不要误写成“装”;“阑干”不要误写成“栏杆”)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特别警示:“涯”不要误写成“崖”;“沦”不要误写成“沧”)

11.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特别警示:“鹃”不要误写成“娟”;“哀”不要误写成“衰”)

12.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特别警示:“坐”不要误写成“座”)

13.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特别警示:“座”不要误写成“坐”;“州”不要误写成“洲”)

《锦瑟》

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特别警示:“鹃”不要误写成“娟”)

2.蓝田日暖玉生烟–只是当时已惘然(特别警示:“蓝”不要误写成“篮”;“惘”不要误写成“罔”或“枉”)

《虞美人》

1.春花秋月何时了–小楼昨夜又东风(特别警示:“春花秋月”不要误写成“秋月春花”)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特别警示:“恰”不要误写成“洽”)

《念奴娇·赤壁怀古》

1.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特别警示:“郎”不要误写成“朗”;“壁”的下半部分是“土”)

2.卷起千堆雪–一时多少豪杰(特别警示:“豪”的下半部分是“豕”)

3.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特别警示:“乔”不要误写成“桥”;“纶”的右半部分是“仑”)

4.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特别警示:“华”不要误写成“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特别警示:“仲”不要误写成“中”)

2.人道寄奴曾住–气吞万里如虎(特别警示:“住”不要误写成“驻”)

3.赢得仓皇北顾–烽火扬州路(特别警示:“皇”不要误写成“惶”;“扬州”不要误写成“杨洲”)

4.一片神鸦社鼓–廉颇老矣(特别警示:“颇”不要误写成“波”)

《孔子语录》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特别警示:“愠”是较生僻字)

2.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特别警示:“于”不要误写成“与”)

3.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特别警示:“焉”不要漏掉)

4.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特别警示:“己”和“已”要分辨清楚)

《鱼我所欲也》

1.亦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特别警示:应注意句中的“者也”连用)

2.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特别警示:不要漏掉“可以”中的“以”)

3.所恶有甚于死者–贤者能勿丧耳(特别警示:“勿”不要误写成“匆”)

4.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特别警示:“蹴”是较生僻字)

5.万钟于我何加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特别警示:“乏”不要误写成“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必先苦其心志–所以动心忍性(特别警示:“志”不要误写成“智”;“忍”不要误写成“任”)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特别警示:“喻”不要误写成“谕”)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特别警示:“法”不要误写成“发”)

《曹刿论战》

1.又何间焉–肉食者鄙(特别警示:“肉食者”不要误写成“食肉者”)

2.弗敢专也–民弗从也(特别警示:“弗”不要误写)

3.齐人三鼓–齐师败绩(特别警示:“绩”不要误写成“迹”)

4.登轼而望之–遂逐齐师(特别警示:“轼”的左半部分是“车”)

5.一鼓作气–彼竭我盈(特别警示:“竭”的左半部分是“立”;“盈”不要误写成“赢”)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特别警示:“靡”的最下部分是“非”)

《邹忌讽齐王纳谏》

1.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特别警示:“昳”的左半部分是“日”)

2.吾孰与徐公美–徐公何能及君也(特别警示:“孰”不要误写成“熟”)

3.妾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特别警示:“于”不要误写成“与”)

4.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王之蔽甚矣(特别警示:“廷”不要误写成“庭”;“蔽”不要误写成“弊”)

5.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特别警示:“谏”不要误写成“见”)

6.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特别警示:“廷”不要误写成“庭”)

《出师表》

1.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特别警示:“弊”不要误写成“敝”或“蔽”)

2.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特别警示:“妄”的下半部分是“女”;“薄”不要误写成“簿”)

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特别警示:“刑”不要误写成“邢”)

4.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特别警示:“倾”不要误写成“顷”)

5.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遂许先帝以驱驰(特别警示:“驰”不要误写成“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特别警示:“受”不要误写成“授”)

7.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特别警示:“付”不要误写成“负”;“明”不要误写成“名”)

8.以咨诹善道–深追先帝遗诏(特别警示:“诹”是较生僻字;“诏”不要误写成“召”)

《桃花源记》

1.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特别警示:“夹”不要误写成“加”)

2.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特别警示:“俨”不要误写成“严”)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特别警示:“髫”是较生僻字;“怡”不要误写成“贻”)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与外人间隔(特别警示:“率”不要误写成“帅”)

5.乃不知有汉–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特别警示:“具”不要误写成“俱”)

《三峡》

1.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特别警示:“亭”不要误写成“停”)

2.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特别警示:“御”不要误写成“驭”)

3.飞漱其间–清荣峻茂(特别警示:“漱”不要误写成“嗽”;“峻”的左半部分是“山”)

4.常有高猿长啸–哀转久绝(特别警示:“长”不要误写成“常”)

《马说》

1.然后有千里马–而伯乐不常有(特别警示:“常”不要误写成“长”)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特别警示:“骈”的左半部分是“马”)

3.虽有千里之能–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特别警示:“与”不要误写成“于”)

4.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特别警示:“材”不要误写成“才”)

《陋室铭》

1.有仙则名–斯是陋室(特别警示:“名”不要误写成“明”)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特别警示:“鸿”不要误写成“宏”)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特别警示:“牍”的左半部分是“片”)

4.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特别警示:“陋”容易写成同音别字)

《小石潭记》

1.卷石底以出–青树翠蔓(特别警示:“蔓”不要误写成“曼”)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特别警示:“依”不要误写成“倚”)

3.俶尔远逝–似与游者相乐(特别警示:“俶”是较生僻字)

4.潭西南而望–其岸势犬牙差互(特别警示:“差互”容易误写成同音别字)

5.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特别警示:“寥”不要误写成“廖”)

《岳阳楼记》

1.百废具兴–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特别警示:“于”不要误写成“与”)

2.横无际涯–朝晖夕阴(特别警示:“涯”不要误写成“崖”;“晖”不要误写成“辉”)

3.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特别警示:“览”不要误写成“揽”)

4.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特别警示:“萧”不要误写成“潇”)

5.皓月千里–静影沉璧(特别警示:“皓”的左半部分是“白”;“璧”的下半部分是“玉”)

6.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特别警示:“己”不要误写成“已”)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特别警示:“忧”不要误写成同音别字)

《醉翁亭记》

1.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特别警示:“尤”容易误写成同音别字)

2.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特别警示:“寓”容易误写成同音别字)

3.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特别警示:“暝”的左半部分是“日”)

4.野芳发而幽香–水落而石出者(特别警示:“幽”容易误写成同音别字)

5.溪深而鱼肥–杂然而前陈者(特别警示:“鱼”不要误写成“渔”)

6.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特别警示:两句中的“而”容易漏写)

《爱莲说》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特别警示:“淤泥”不要误写成“污泥”;“濯”是较生僻字;“涟”不要误写成“莲”)

2.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君子者也(特别警示:“逸”容易误写成同音别字)

3.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特别警示:“予”不要误写成“余”)

《记承天寺夜游》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特别警示:“起”不要误写成“启”)

2.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特别警示:“盖”不要误写成“概”)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特别警示:“致”不要误写成“至”)

2.不敢稍逾约–余因得遍观群书(特别警示:“逾”不要误写成“愈”;“遍观”不要误写成“观遍”)

3.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特别警示:“辞”不要误写成“词”;“侍”不要误写成“待”)

4.或遇其叱咄–不敢出一言以复(特别警示:“叱”不要误写成“斥”)

5.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特别警示:“衾”的上半部分是“今”;“覆”不要误写成“复”)

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特别警示:“缊”是较生僻字;“敝”不要误写成“弊”或“弊”;“慕艳”不要误写成“艳慕”)

《关雎》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特别警示:“窈窕”“逑”均是较生僻字)

2.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特别警示:“寤寐”是较生僻字)

3.左右芼之–钟鼓乐之(特别警示:“芼”是较生僻字)

《蒹葭》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特别警示:“谓”不要误写成“为”)

2.道阻且跻–宛在水中坻(特别警示:“跻”不要误写成“挤”或“济”;“宛”不要误写成“婉”;“坻”的左半部分是“土”)

3.白露未已–在水之涘(特别警示:“已”不要误写成“己”;“涘”是较生僻字)

《观沧海》

1.以观沧海–水何澹澹(特别警示:“沧”不要误写成“苍”)

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特别警示:“萧”不要误写成“潇”)

3.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特别警示:“里”不要误写成“理”)

《饮酒》

1.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特别警示:“喧”的左半部分是“口”)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特别警示:“气”不要误写成“汽”;“夕”不要误写成“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风烟望五津–同是宦游人(特别警示:“宦”容易误写成同音别字)

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特别警示:“歧”不要误写成“岐”)

《次北固山下》

1.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特别警示:“潮”不要误写成“朝”)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特别警示:“生”不要误写成“升”)

《使至塞上》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特别警示:“蓬”不要误写成“篷”;“胡”不要误写成“湖”)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特别警示:“圆”不要误写成“园”)

高中语文古诗文默写易错字汇总应考记牢不丢分

高中语文古诗文默写易错字汇总,应考必备,记牢不丢分!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重点背诵文句解析,也是高中三年大家需要背的名句中的重点解析。在此只希望大家能用心背书细心写,默写题达到一分不失!《劝学》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特别警示:“砺”的右半部分不要误写成“历”;“知”不要误写成“智”) 2.而致千里–假舟楫者(特别警示:“致”不要误写成“至”;“楫”的左半部分是“木”) 3.积土成山–蛟龙生焉(特别警示:“蛟”的左半部分是“虫”)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特别警示:“跬”的左半部分容易误写;“至”不要误写成“致”) 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特别警示:“锲”的左半部分不要误写成“木”;“镂”的左半部分容易误写) 6.筋骨之强–下饮黄泉(特别警示:“黄”字不要误写成“皇”) 《逍遥游》 1.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特别警示:“翼”的最上部分是“羽”,不要误写成“北”)

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特别警示:“抟”是较生僻的字) 3.则芥为之舟–水浅而舟大也(特别警示:“芥”的上半部分不要误写) 4.而后乃今培风–而莫之夭阏者(特别警示:“培”的左半部分是“土”;“阏”是较生僻的字) 5.三餐而反–腹犹果然(特别警示:“反”不要误写成“返”;“犹”不要误写成“尤”) 6.蟪蛄不知春秋–上古有大椿者(特别警示:“蟪蛄”是较生僻的字) 7.翼若垂天之云–且适南冥也(特别警示:“翼”的最上部分是“羽”,不要误写成“北”) 8.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特别警示:“合”不要误写成“和”) 9.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辩乎荣辱之境(特别警示:“沮”不要误写成“阻”;“辩”不要误写成“辨”或“变”) 10.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无己(特别警示:“己”不要误写成“已”) 《师说》

高中语文易错字

高中易错字全集 1 一小撮cuō 2 一爿pán 3 一行人xíng 4 一沓纸dá 5 一绺liǔ 6 一幢zhuàng 7 一撮毛zuǒ 8 乜斜miēxie 9 层见叠出xiàn 10 万俟(姓) mòqí 11 三闾lǘ 12 上供gòng 13 下颌hé 14 士大夫dà15 大不韪wěi 16 大厦shà17 大纛dào 18 女娲wā 19 小篆zhuàn 20 山大王dài 21 干涸hé22 广袤mào 23 门槛kǎn 24 马鬣liè 25 不屑xiè 26 不啻chì 27 不辍chuò 28 与会yù 29 亢旱kàng 30 仇(姓) qiú 31 仓廪lǐn 32 内讧hòng 33 分蘖niè 34 勾当gòu 35 区(姓) ōu 36 反诘jié 37 太监jiàn 38 廿四niàn 39 支吾wú40 日晷guǐ 41 木屐jī 木樨xi 舷窗xián 气馁něi 水浒hǔ 水獭tǎ 火钵bō 跻身jī 牛虻méng 讥诮qiào 贝壳ké车骑qí长颈鹿jǐng 丛冢zhǒng 东莞guǎn 仫佬族mù凹陷āo 刊载zǎi 包扎zā 包庇bì卡宾枪kǎ 发酵jiào 发憷chù古刹chà句读dòu 召开zhào 可汗kè处女chǔ 处理chǔ 央浼měi 夯实hāng 宁(姓) níng 对峙zhì对称chèn 巨擘bò扒手pá打场cháng 永遇乐lè玄奘zàng 瓜葛gé田塍chéng 甲胄zhòu 83 白术zhú84 秸秆jiē 85 目眩xuàn 86 石碣jié87 穴居xué88 讪讪shàn 89 轧钢zhá 90 亚洲yà 91 任(姓) rén 92 仿佛fú 93 伉俪kàng 94 休憩qì95 会稽huìjī 96 伛偻yǔlǚ 97 关卡qiǎ 98 冲床chòng 99 凫水fú 100 刚劲jìng 101 创伤chuāng 102 华(姓) huà 103 华山huà 104 压轴zhòu 105 吃呛了qiāng 106 后羿yì 107 后裔yì 108 吐蕃bō 109 回纥hé 110 圩子wéi 111 尽管jǐn 1 当年

2020-2021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默写训练专项易错题及答案

一、高中语文默写训练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筋骨之强,________,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李煜《虞美人》) (4)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孟子·寡从之于国也》) (5)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________,________?(《渔父》) 【答案】(1)蚓无爪牙之力;上食埃土 (2)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雕栏玉砌应犹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解答此题时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需要注意的重点字有:蚓、埃土、尊、酹、砌、犹在、庠序、颁、察察、汶汶。 故答案为:⑴蚓无爪牙之力;上食埃土;⑵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⑶雕栏玉砌应犹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⑷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⑸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点评】此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 ________”用反问句表明了诗人即使受挫殒命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 (2)杜甫《登高》中“ 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诗人郁积心中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难以排遣的无限悲凉。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________,________”从时间的角度写出了洞庭湖千变万化的景象。 【答案】(1)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犹”“惩”“霜”“浊”“晖”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故答案为:⑴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⑵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高考语文64篇必背古诗文易错字辨析

高考64篇必背古诗文易错字辨析 默写丢分大多错在一字,导致会背而写错,劳而无功;下面是总结的易错字,并做一简单解释、辨析,助你稳拿全分。 一、注意字的笔画 1.侯候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不齐。 ③萧关逢()骑,都护在燕然。 【侯(hóu),会意字。从矢,从厂(hàn)。“矢”,箭也。“厂”,箭程也。“矢”与“厂”联合起来表示“一箭之程”。本义:箭靶,也指以箭程确立新建侯国的四至。说明:古代诸侯受封建国,首先确定一处合适地点作为国中所在,然后在此处向东南西北各射一箭,以箭头落地处作为新建侯国的四至,即四境。这种风俗直到解放前的蒙古草原上还存在,即蒙古族王爷若有意赏赐贵宾土地,便让他射箭,这一箭之地,便算作被赏赐者的土地了。候(hòu):1.等待;2.看望,问好;3.时节;4.事物在变化中的情状。】 2.已己 ①死而后(),不亦远乎? ②()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③蒹葭采采,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④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矣。 ⑤我闻琵琶()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惘然! ⑦君子曰:学不可以()。 ⑧仁以为()任,不亦重乎? ⑨()所不欲,勿施于人。 ⑩不以物喜,不以()悲。 ?海内存知,天涯若比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至人无(),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巳”,十二地支中的第六个,上面是全封口;“已”,上面是半封口。关于“己、巳、已”的口诀:“己”不封,“巳”全封,半封半不是“已经”。】 3.夭天 ①背负青天而莫之()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妖”上面是丿(撇),“天”上面是横。】 4.千干 ①而或长烟一空,皓月()里。 【“千”上面是丿(撇),“干”上面是横。】 5.徒徙 ①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高考语文必背 64 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高考语文必背 64 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背会了就拿分。 古诗词默写是多年高考必考点之一,在高考语文卷中占据重要地位,课内的名句名篇是考查的重点,大纲规定必背篇目是重中之重。 理解型默写题,近年来考查比例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要对课文内容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记得准、写得对、看得清。不能光背不写,光记不辨。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古诗词,今天,老师特意总结了必备篇目的常考句子!《论语》(共十则)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1.《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

高中语文默写易错字一览表

高中必修模块默写易错字一览表 1、《劝学》 已輮虽有槁暴挺砺利知尝臾跂舆致楫生蛟(故)跬至江海骐骥驽马十驾锲镂筋饮蟹跪螯鳝躁2、《师说》 受业孰庸益授之书或不焉谀不齿嘉贻 3、《归去来兮辞》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遥遥飏熹微僮仆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日涉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抚孤松而盘桓 乐琴书既窈窕以寻壑涓涓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 4、《赤壁赋》 举酒万顷冯虚御风兰桨洞箫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缪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横槊赋诗麋鹿匏樽蜉蝣沧海一粟遨游 瞬毫取之无禁狼藉 5、《琵琶行》 荻花始拨霓裳私语冷涩幽愁暗恨生银瓶乍破水浆迸唯见 暮去朝来嫁作天涯沦落黄芦杜鹃嘲哳青衫 6、《再别康桥》揉碎浮藻篙漫溯斑斓笙箫 7、《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变幻刀丛缁衣 8、《烛之武退秦师》共其乏困因人之力而敝之失其所与,不知 9、《宋词二首》 淘故垒周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公瑾樯橹灰飞烟灭华发一尊还酹江月10、《六国论》 弊暴霜露无厌以地事秦抱薪救火与嬴 11、《阿房宫赋》 北构而西折钩心斗角风雨凄凄明星荧荧剽掠锱铢不暇自哀 12、《滕王阁序》 牛斗之墟高朋满座潦水钟鸣鼎食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孤鹜老当益壮白首青云之志 13、《报任安书》 摩灭倜傥拘厄厥膑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14、《陈情表》 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儿息期功强近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切峻逋慢奔驰优渥盘桓乌鸟私情生当陨首 15、《屈原列传》 谗谄之蔽明疾痛惨怛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疏濯淖污泥 蝉蜕浊秽滋垢皭然泥而不滓 16、《古诗二首》 蚩蚩匪我愆期垝垣尔筮贿迁桑葚说陨渐车帷裳贰罔极夙兴夜寐隰则有泮信誓旦旦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 17、《兰亭集序》 崇山峻岭清流激湍流觞惠风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晤言放浪形骸趣舍静躁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8、《沁园春长沙》 橘染舸浅底竞寥廓遏万户侯遒茂峥嵘 19、《离骚》 艰蕙纕揽茝犹蛾眉谣诼偭改错忳郁邑溘死鸷鸟抑志攘诟 兰皋驰椒丘且焉止息芰荷裳岌岌杂糅惟昭质其犹未亏佩缤纷其繁饰兮 弥章可惩 20、《孔雀东南飞》 曙妆绣夹裙蹑丝履珰世无双磐石蒲苇纫性行 21、《蜀道难》《登高》《锦瑟》 峨眉巅地崩山摧天梯石栈钩连猿猱欲度攀缘萦岩峦仰胁息 抚膺畏途巉岩雄飞雌从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崔嵬咨嗟 萧萧常作客繁霜鬓迷蝴蝶托杜鹃沧海生烟惘然 22、《齐桓晋文之事》 罔民畜妻子鸡豚狗彘之畜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北京高考古诗文默写易错字解析(一)

北京高考古诗文默写易错字解析(一) 我一直把语文试卷中的默写丢分当做丢“冤枉分”,这是“不可饶恕”的。但是很多同学默写部分拿不了满分,甚至拿低分,原因无非在于两点,一个是只知道全篇默写,没有重点;一个是不知道原文的意思,收到现代汉语用词习惯的干扰。针对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我把容易写错的地方做一下分析,希望大家不要再错。 1、《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这句的修辞手法是互文,同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和“秦时明月汉时关”)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这个“始”容易写作,这里是“才”的意思,不是使她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句中注意两个“yu”字不一样)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这句的修辞手法是顶真)别有

幽愁暗恨生(何为“幽愁”,是指深藏内心的愁,如果写成“忧愁”意味就少了很多,你还能写作吗?),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以景结情,这一段尤其要注意侧面描写这种手法)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这段内容考查的可能性不大)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千古名句,不多说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注意“猿鸣”和“杜鹃啼血”两个表示悲伤的意象)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登高》杜甫【重、全】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以前错的很多,我到现在也研究不出原因,反正多注意吧)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和“做客”是有区别的。“作客”是客居异乡;而“做客”是有人请吃饭当客人。想想杜甫,你就知道该写哪一个了)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蜀相杜甫

江苏高考古诗文课外名句高频默写及易错字

江苏高考古诗文课外名句高频默写及易错字修正版一、先秦两汉部分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2.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①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②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9.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0.①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4.君子之交淡如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5.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6.一叶障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17.蓬生麻中,不扶而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18.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知众庶,故能明其德; 1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0.①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1.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来源:Z&xx&

☆2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4.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26.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28.①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②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2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30.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31.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3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33.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3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6.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3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1.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42.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4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4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4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背古诗文易错字汇集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背古诗文易错字汇集 黎文 必修一 1、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3、兰亭集序王羲之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

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赤壁赋苏轼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5、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2024年高考语文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教师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60篇默写每日一练 第20练《屈原列传》 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2024年高考语文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每日一练(统编版)一、易错字填空 《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而见(),()而被(),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小雅》()()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下道齐(),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不毕见。其文(),其辞(),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其行廉,故死而()()。自疏()()污泥之中,()()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泥而不()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答案】谗谄、忧愁、离忧、疾痛惨怛、信、疑、忠、谤、不淫、怨诽、喾、桓、靡、约、微、迩、物芳、不容、濯淖、蝉蜕、滋垢、皭然、滓二、理解性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屈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评价《诗经》中的《国风》《小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列传》中,称赞《离骚》“言浅意深,事近意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谤、淫、诽、指、迩、见。 2.根据课文《屈原列传》(节选)相关内容,完成默写。 (1)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士遭受排挤的社会现实。 (2)司马迁连用两个被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屈原诚实不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引出下文写屈原由于心生怨愤而作《离骚》。 (3)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约,用词含蓄隐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其文约其辞微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邪”“疑”“谤”“微”。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_______,________”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做了铺垫。 (2)我们读屈原的《离骚》,会发现屈原在诗中经常用美人香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做出了解释:________,________。

新高考地区60篇古诗文必考篇目易错字全集--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

新高考地区60篇古诗文必考篇目易错字全集 (一)文言文(20篇) 1.《〈论语〉十二章》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于言,就有道而正(),可谓好学()()。”(《论语·学而》) (2)子曰:“人而不仁,如()何?人而不仁,如()何?”(《论语·八佾》) (3)子曰:“朝闻道,()死()()。”(《论语·里仁》) (4)子曰:“君子()于义,小人喻于()。”(《论语·里仁》) (5)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论语·里仁》) (6)子曰:“质胜文则(),文胜质则史。()()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乎?死而后(),不亦()乎?”(《论语·泰伯》) (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也。”(《论语·子罕》) (9)子曰:“()者不惑,仁者不(),勇者不()。”(《论语·子罕》)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为仁()(),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子曰:“非礼勿(),非礼勿(),非礼勿(),非礼勿()。”颜渊曰:“回虽不敏,请()斯语()。”(《论语·颜渊》) (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子曰:“其‘()’乎!己所不欲,勿()于人。”(《论语·卫灵公》) (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可以(),可以(),可以()。()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2.《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不积()(),无以()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也。 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而见(),()而被(),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小雅》()()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下道齐(),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其辞(),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其行廉,故死而()()。自疏()()污泥之中,()()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泥而不()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永保无()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根以求木茂,()源而欲流长()()。 凡百元首,承天()命,莫不()忧而道著,功成而德()。有善始者实繁,能()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为一体,()()则骨肉为行路。虽()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舟,所宜()慎;奔车()索,其可()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虑()()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

高考语文必背64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高中十四篇

高考语文必背64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高中十四篇 《荀子·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劝学》篇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劝学》篇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庄子·逍遥游》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

蛄不知春秋。3.《逍遥游》中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逍遥游》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6.《逍遥游》中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逍遥游》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9.《逍遥游》中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师说》韩愈 1.《师说》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师说》从多个方面

高中语文2023高考古诗文意象类默写高频考点分类汇总(共十二类)

高考语文古诗文 意象类默写高频考点分类汇总 01.酒 《赤壁赋》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拟行路难》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将进酒》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客至》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登高》 艰难苦恨繁霜鬂,潦倒新停浊酒杯 《琵琶行》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桂枝香·金陵怀古》 归帆去掉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登快阁》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声声慢》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登泰山记》 自京师乘风雪 及既上,巷山负雪,明烛天南 大风扬积雪击面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将进酒》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登高》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望海潮》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江城子已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念奴娇赤壁怀古》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书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念奴娇过洞庭》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长亭送别》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02.落日 《陈情表》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登泰山记》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桂枝香金陵怀古》 归帆去掉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03.鸟 《项脊轩志》 而庭阶俱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归去来兮辞》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陈情表》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登泰山记》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1

【高三学习指导】2021高考语文复习:常考古诗词及名句默写大汇总

【高三学习指导】2021高考语文复习:常考古诗词及名句默写大 汇总 高考 中国人经常测试古诗和名句。“无声写作”这篇文章帮助你学习 高三 语言 高考语文每年必考古诗词或者名句默写,这些题虽然没难度,但是如果遗忘了,就得不到这些分数。中国教育在线汇总了 高中语文 三年常考古诗词及名句给大家,大家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复习一下。 1.鹰击苍穹,鱼儿翱翔浅滩,万种霜天自由竞争。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生活是容易的,但变老是困难的。每年都是重阳节。现在是重阳节,战场上的黄花格外芬芳。一年一度的秋风很大,不像春天。它比春光更好,辽阔的河流和天空被霜冻覆盖。(毛泽东为重阳节采桑) 3.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郑愁予《错误》) 4.叶层间零星点缀着一些白花,有的盛开,有的羞涩地开花;就像珍珠,蓝色天空中的星星,还有刚洗完澡的美女。微风送来阵阵清香,像远处高楼的微弱歌声。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6.池塘里的月光不均匀;但光影有一种和谐的旋律,比如梵天陵上演奏的著名音乐。(朱自清《荷塘月色》)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8.付进,你为什么厌倦了?既然郑和封在东边,又想封在西边,如果不封秦怎么办?阙琴对金有好处,只有国王有计划。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10.今天,这个地方有几千英里,一百二十座城市,宫女周围没有私人国王。朝臣们不怕国王,在四个边界内没有国王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看,《国王的封面》非常精彩!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在命令开始时,大臣们发出警告,门就像一座城市;几个月后,时不时地;新年过后,虽然你想发言,但你无法取得进展。 1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4.人类之主的子孙会是坏人吗?一个没有功绩的体面职位,一个没有劳动的慷慨服务,还有许多重武器。(抚龙谈赵太后)

最新高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总结(高中14篇)

高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总结(高中14篇) 一、《劝学》1、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_________”的观点。 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________”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青,_________,_________”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_________,_________”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5、“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7、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11、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12、,,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14、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同。1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16、《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_____,_______。18、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_______,_______。 1.学不可以已 2.学不可以已 3.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10、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3、

高考语文必背 64 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最新版】

高考语文必背64 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于老师说:古诗词默写是多年高考必考点之一,在高考语文卷中占据重要地位,课内的名句名篇仍然是考查的重点,大纲规定必背篇目是重中之重。理解型默写题,近年来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记得准、写得对、看得清。不能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古诗词,今天,给大家总结了必备篇目的常考句子!初中五十篇,高中十四篇。鉴于内容较多,现在分两天分享。大家赶紧来查收哦,也希望动动你们的小手指,转发给身边需要的小伙伴哦~ 高中十四篇 《荀子·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

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劝学》篇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劝学》篇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必背古诗文、文言文名句默写素材整理

高一新课标必背古诗文、文言文名句默写 《短歌行》 1. 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2. 3. 4.曹操的《短歌行》中比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的句子是: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5.曹操的《短歌行》中比喻用人要“多多益善”的句子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6.曹操的《短歌行》中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的句子是: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7.曹操的《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子矜》,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 8.曹操的《短歌行》中出自《管子·形解》,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句子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9.曹操的《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 ☆易错字:譬、讌 《归园田居(其一)》 1.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复得返自然。 7.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8.《归园田居(其一)》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基调。 ☆易错字:羁、暧、樊 《梦游天姥吟留别》 1.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荆轲赴汤蹈火的毅然决然;《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那是曹操延揽人才、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道出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两句使用与其他名山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天姥山的高大。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两句使用夸张、拟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