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选择题及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52.22 KB
- 文档页数:8
1.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⑴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从不同方面给科学社会主义作论证的。
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没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学说,固然不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作用就得不到体现,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论证就得不到落实。
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⑵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上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它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更直接、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
它是行动的马克思主义,他的作用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和建设的实践活动,它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正确的理论纲领和战略策略原则,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行动的指南和胜利的旗帜。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⑴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从客观实际中抽引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科学。
既然客观实际在一刻不停地变化发展着,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必然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
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一种把冷静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同坚决承认广大群众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和革命首创精神出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
⑶马克思主义是向人类文明成果开放的思想体系。
3.试述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⑴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①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揭示雇佣劳动的本质,因而无法论证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
②空想社会主义未能发现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不了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
③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因此,空想社会主义只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特定历史条件不复存在的时候,它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必然被科学社会主义所代替。
单元质检四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60分)1.1845年,恩格斯说:“富裕市民的‘占有阶级’,即‘资产阶级’和依赖工资的工人的‘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斗争和战争。
和平解决问题已经为时过迟。
”这反映出( )A.工人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B.政权争夺加剧矛盾激化C.阶级对立的经济基础形成D.西方代议制民主不完善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恩格斯主张暴力斗争的必然性,没有反映工人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故A项错误;1845年英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当时资本主义制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工人阶级不具备夺取政权的条件,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恩格斯看到工业革命后阶级关系的变化,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反映D项。
2.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
下列对“科学”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A.对未来社会提出了合理构想B.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C.提出剩余价值学说,揭开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D.主张用统一的社会生产代替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答案:C解析: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故C 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3.巴黎公社形成了异于“三权均衡”的“人民监督”这一新型的权力制约机制。
在马克思看来,公社的“人民监督”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与人民选举的正“金字塔”结构形成了权力对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
这表明巴黎公社( )A.实现了权力的绝对监督B.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C.选举权与监督权相矛盾D.堪称科学社会主义典范答案:B解析:对权力的绝对监督至今仍未实现,材料只提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故A项错误;一个倒“金字塔”的人民监督和一个正“金字塔”的人民选举共同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故B项正确;材料揭示的是选举权和监督权相结合,而不是相矛盾,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故D项错误。
1、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资本论》的出版•C、唯物史观的形成•D、私有制的消失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科学性•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科学严谨•B、彻底完备•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反杜林论》•B、《法兰西内战》•C、《共产党宣言》•D、《共产主义原理》5、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它们的()•A、执政理念是一样的•B、阶级基础是一样的•C、内容是一样的•D、形式是一样的•E、领导力量是一样的6、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体现在()•A、人类前进一片坦途•B、世界历史一帆风顺•C、社会主义作为新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D、社会主义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E、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7、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中的两次飞跃时()•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社会主义的发展•C、空想平均社会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E、从私有制发展到公有制8、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成熟,主要是()•A、同当时资本主义生产相适应的•B、同当时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C、同理论家个人的文化水平相适应的•D、同理论家个人的政治立场相适应的•E、同理论家个人的家庭出身相适应的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D、人类从自由王国向必然王国飞跃•E、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矛盾消除10、我们说的共产主义,是指一种()•A、科学的理论•B、现实的运动•C、未来的社会制度•D、没有矛盾的社会•E、社会关系和谐的社会11、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E、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参考答案:A、B、C、E1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A、通过实践•B、尊重客观规律•C、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起来•E、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13、下列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A、实现了共同理想也就实现了远大理想•B、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C、实现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D、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是辩证的统一•E、实现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最终目的1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理想与现实的关系•E、普遍与特殊的关系15、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A、实现了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B、默认劳动者不同的个人天赋•C、体现着等价交换原则•D、有其历史局限性•E、人类最美好的分配原则•1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B、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E、前者从理性原则出发,后者从感觉经验出发17、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A、自由发展•B、全面发展•C、能力的发展•D、智力的发展•E、社会的发展18、社会主义之所以实行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A、政治经济水平不同•B、历史文化传统不同•C、指导思想不同•D、国家性质不同•E、地域环境不同1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D、坚持改革开放E、坚持发展计划经济20、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为()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和发展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E、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有反作用21、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关系之所以能够实现高度和谐,是因为()A、阶级消灭B、三大差别消灭C、国家消亡D、人与自然矛盾消除E、战争消除22、无产阶级的群众观点包括()A、坚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C、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D、一切服从群众的观点E、群众是高于一切的观点23、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式主要有()•A、经济领导•B、集体领导•C思想领导•D、组织领导•E、政治领导24、人的自由是指()•A、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受束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B、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C、摆脱了任何条件限制和约束的活动状态•D、想干什就干什么;想有什么就有什么•E、对自由的认识核对客观世界的改造25、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著作是《国家与革命》•A、正确•B、错误26、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血缘关系•A、正确•B、错误27、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广大农民•A、正确•B、错误28、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A、正确•B、错误29、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多种因素,其中包括人口因素•A、正确•B、错误30、国家的主要成分和支柱是军队•A、正确•B、错误3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公有制水平的高低•A、正确•B、错误32、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政治前提是无产阶级的领导•A、正确•B、错误33、马克思主义考察社会历史的出发点是思想意识•A、正确•B、错误34、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特征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A、正确•B、错误35 精神文明是指人们的主观意识•A、正确•B、错误36 《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的任务是安抚人心,整顿社会秩序•A、正确•B、错误37 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错误38 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出现•A、正确•B、错误。
专题九科学社会主义专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
A.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新文化运动2、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为(C)。
A.《太阳城》B.《自然法典》C.《乌托邦》D.《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3、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A)。
A.巴黎公社革命B.第一国际C.十月革命D.第二国际4、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日是(C)。
A.1914年7月28日B.1939年9月1日C.1917年11月7日D.1911年10月10日5、使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的是(A )。
A.十月革命B.辛亥革命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抗日战争6、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为(B )。
A.人民群众B.无产阶级C.农民阶级D.共产党7、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是(C )。
A.社会主义改革B.工人运动C.无产阶级革命D.资产阶级革命8、无产阶级最熟悉、最普遍的斗争形式为(A )。
A.经济斗争B.思想斗争C.政治斗争D.革命斗争9、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制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第一科学纲领是(C )。
A.《论欧洲联邦口号》B.《四月提纲》C.《共产党宣言》D.《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10、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C )。
A.社会主义革命B.社会主义建设C.社会主义改革D.经济政治改革11、无产阶级思想斗争是(B )。
A.无产阶级以夺取政权为目的斗争B.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里同反马克思主义进行斗争C.无产阶级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而进行的斗争D.无产阶级反对整个资产阶级的斗争12、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 )。
A.国家政权B.经济解放C.自由平等D.民主专政13、“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一、单选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16世纪初期兴起的社会主义思潮算起,社会主义到现在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
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A.《乌托邦》B.《太阳城》C.《自然发典》D. 《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答案:A2.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的是()A第一国际 B.法国革命 C.第二国际 D.《共产党宣言》发表答案:A3.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A普法战争 B.巴黎公社革命 C.建立第一国际 D.十月革命答案:B4.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答案:A5.人的依赖关系是指()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答案:B6.物的依赖关系是指()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7.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两种不同的状态B.两种不同的选择C.两种不同的理想D.两条不同的道路答案:A8.下列属于人的自由的内涵的是()A.本质上是一种历史状态B.是绝对的认识C.是指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受束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D.是摆脱了任何条件限制和约束的活动状态答案:C9.列宁“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的成功实践是()A.十月革命胜利B.工人革命取得进展C.新中国建立D.战时共产主义胜利答案:A10.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按资分配答案:A11.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是()A.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C.无产阶级革命D.思想斗争答案:C12.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是()A.生产力自身运动的规律决定的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运动的规律决定的C.价值规律决定的D.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答案:B1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A.社会主义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信息社会答案:B14.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A.高新技术发达的生产力B.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C.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D.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答案:B15.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D.国家政权答案:A16.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和一面旗帜是()A.各尽其能,公平分配B.各尽其能,平均分配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答案:D17.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在预见未来上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B.是否准确无误地预测未来C.是否提出未来社会的具体方案D.是否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答案:A二、多选1、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地方在于()A.没有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B.没有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C.没有提供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D.没有找到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答案:ABD2、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哪些阶段()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D.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答案:ABC3、马克思、恩格斯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为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1.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C.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D.社会革命和改革2.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是坚持A.无产阶级专政B.党的领导C.发展生产力D.社会主义民主3.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阶级斗争为标准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5.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是A.1871年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的巴黎公社B.19世纪40年代英国宪章运动及法、德、意工人运动C.1917年俄国的“二月革命”D.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和由此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6.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是A.实现无产阶级专政B.坚持党的领导C.发展生产力D.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7.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A.人民当家做主B.公平正义C.共同富裕D.科学发展8.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公有制为主体的共同富裕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A.发展生产力B.深化改革C.构建和谐社会D.为人民群众谋利益1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民主集中制B.下级服从上级C.少数服从多数D.群众服从领导11.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2.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具体途径是通过A.改革和革命实现的B.社会实践实现的C.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D.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13.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14.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二、多项选择题15.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A.阶级斗争学说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理论16.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表现为A.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要害的批判B.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美好描绘C.不切实际的空想D.与科学社会主义没有实质区别17.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直接理论渊源之一。
科学社会主义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的科学依据是()。
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B.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c.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D.剩余价值规律2.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苏联B.南斯拉夫C.越南D.古巴3.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下列说法中哪一项不确切?()。
A.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B.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C.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和政策D.不注重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4.“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提出的。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四大5.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6.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
A.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B.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c.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妥协D.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7.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c.两大阵营的形成D.邱吉尔的“铁幕”演说8.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党的领导问题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c.国家政权问题D.武装斗争问题9.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A.建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成立无产阶级政党D.建立资产阶级专政10.下列哪项不属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B.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交往c.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D.民族资本的社会主义改造11.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
A.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理论B.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c.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D.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1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科学社会主义强化训练题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2.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是( C)。
A.无产阶级革命理论B.无产阶级政党理论C.“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思想D.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设想[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核心是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两个必然”就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绝不会”就是无论哪一种社会主义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社会形态或新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系统,在旧社会形态的胞胎里成熟以前也是绝不会出现的。
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4.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 C)。
A.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理论B.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C.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D.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5.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的科学依据是(C)。
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B.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C.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D.剩余价值规律6.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D)。
A.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理论B.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C.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D.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7.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A)。
A.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专政B.阶级斗争C.共产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8.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首要条件是(A)。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B.消灭一切阶级差别、三大差别C.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D.科学文化事业的极大发展,9.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都是(B)。
A.历史唯物主义B.历史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10.两极终结的标志是(B)。
专题强化练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贡献一、选择题1.(★★☆)关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和弊端的发展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前提④德国古典哲学是其产生的一大历史前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
下列对“科学”一词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提出了合理构想B.马克思和恩格斯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C.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剩余价值学说,揭开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D.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用统一的社会生产代替私人生产3.(★★☆)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出发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①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的批判继承②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③揭示了阶级斗争在经济生活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④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实践基础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是因为()①它创立了劳动价值论②它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③它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④它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5.(★★☆)在资本完成一次周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结果是()A.减少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B.增加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C.使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不变D.使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不确定6.(★★☆)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是()①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②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细致的描绘③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④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7.(★★☆)制鞋厂老板比特为了组织生产,在劳动市场上雇佣了鲍波等众多工人,并按照其劳动力的日价值量,支付给鲍波日工资10美元。
1.《乌托邦》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的杰作。
书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
乌托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一切人都必须参加体力劳动,参加劳动的人都可以保证得到一切必需品。
实行民主政治,所有的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应当为人民利益工作。
国家元首也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全体居民讨论决定。
这种社会结构的优点可以使居民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今天乌托邦往往有一个更加广泛的意义。
它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
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
往往乌托邦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
广义的乌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实际的,但一般来说这个词更强调乐观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
时间约为1918年至1920 年。
苏俄在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苏共希望通过该政策使苏俄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但在当时条件下,它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起了巨大作用。
3.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
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
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
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
社会民主主义者与民主社会主义者有共同的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
民主社会主义是在一个民主国家内宣传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与理想,也可称为反专制社会主义。
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
刷题课时练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选择题1.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创立“新和谐公社”,试图把公社建成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财产公有的社会。
但公社四年以后就宣告失败,根本原因是( )A.欧文经营管理不善B.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C.资产阶级无情剥削D.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20年代世界历史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希望用建立公社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欧文的设想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这是最为根本的。
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符合题意“根本原因”。
因此B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2.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
下列不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的是( )A.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B.空想社会主义者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C.空想社会主义者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D.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解析:“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答案:D3.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导致社会灾难的根源是( )A.私有制、竞争 B.社会的不公C.贫富分化 D.剥削制度解析:空想社会主义者认识到了私有制、竞争是导致社会不公的原因,但是并未提出要消灭私有制度和剥削制度,幻想着利用富人和国王的施舍来解决社会的不公状态,因此A正确,D错误。
BC项都是私有制和竞争带来的消极后果。
答案:A4.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关键在于马克思已有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并且结合时代斗争的实践,揭示资本主义统治的本质。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是( )①空想社会主义思想②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唯物史观④剩余价值学说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
【重庆医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题库(带答案)第一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单选1、下列哪位思想家运用唯物论和无神论者学思想对现实社会批判(D )A、托马斯·莫尔B、马克思C、摩莱里D、让·梅叶2、下列哪个选项集中反映了法国思想家马布利的主要思想(B )A、“千载太平天国”思想B、禁欲主义思想,反对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禁止经商C、“三权分立”D、唯物主义思想3、19世纪初,__试图建立“和谐公社”,其思想更具有探索试验的特性,他曾多次试图践行他的理想社会蓝图。
(D )A、巴贝夫B、傅立叶C、圣西门D、欧文4、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D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剩余价值学说D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学说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B )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真正秘密A、德国古典哲学B、剩余价值学说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6、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是(C )A、唯物主义历史观和辩证法B、唯心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C、剩余价值和唯物主义历史观D、辩证法和剩余价值7、( D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正式诞生A、《资本论》的发表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C、“十月革命”的爆发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8、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政治条件是(C )A、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B、无产阶级不断壮大C、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D、阶级斗争的缓和9、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A )A、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B、资本阶段斗争C、资本主义的工人运动D、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狂飙式发展1、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是(C)A、社会主义B、共产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2、下列哪一项不是空想社会主义形成阶段的代表著作(A)A、《遗书》B、《乌托邦》C、《太阳城》D、《自由法》3、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级阶段,下列不是该阶段的代表人物的是(B)A、欧文B、巴贝夫C、傅立叶D、圣西门4、《乌托绑》的作者是(B)A、康帕内拉B、莫尔C、闵采尔D、温斯坦莱5、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是(A)A、《乌托邦》B、《太阳城》C、《自由法》D、《遗书》6、《共产党宣言》发表于(C)A 、1865年B、1805年C 、1848年D、1905年7、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正式诞生的标志(C)A、《乌托邦》的出版B、剩余价值学说的提出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新和谐公社”的成立8、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直接思想来源(B)A、《共产党宣言》B、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9、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对唯物历史观进行全面陈述的著作是(A)。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案作者:管理员一、单项选择题1.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阶段的理论?()A.苏联 B. 南斯拉夫c.越南D.古巴2.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 c.两大阵营的形成 D.邱吉尔的铁幕演说3.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 B. 苏联解体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中国的强大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 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9.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 改良的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 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 B. 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 民主集中制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 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实现共产主义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由此就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 D. 斯大林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试题(整理)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自由人社会、社会主义中的资本主义因素等等)?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历史背景19世纪40年代,随着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更加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社会主义运动也出现新的形势。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在全面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和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及其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是:第一,阐明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第二,指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出现的。
第三,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因此,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要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
第四,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
三、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1、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
作为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是在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步接近和逐步实现的。
马克思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社会主义之所以优于资本主义,不仅在于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率,而且在于能够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生产成为人的目的,人的发展服从于经济的发展,还没有真正实现人本身的平等、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积极贡献: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历史局限性:①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
缺乏科学性。
⑤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⑥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2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经济条件: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矛盾激化的产物。
阶级基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理论来源:19世纪初期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直接)。
同时,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一切优秀遗产的成果。
基本原理:(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变革资本主义旧制度,建设共产主义制度。
(3)无产阶级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建立统一战线。
(4)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5)坚持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
(6)通过各种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一、单项选择题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的古典经济学C.近代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的思想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2.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改革开始于20世纪()。
A.20年代B.30年代C.40年代D.50年代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的出现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的出现4.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
A.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B.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不同C.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D.取得劳动产品的方式和多寡不同5.列宁说,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就是()。
A.资本输出B.垄断资本主义C.资本集中D.国家垄断6.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理论的科学依据是()。
A.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C.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剩余价值规律7.下列不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实行固定的粮食税C.实行自由贸易政策D.实现农业合作化二、多项选择题1.19世纪初英法的三大社会主义的空想家是()。
A.莫尔B.圣西门C.傅立叶D.欧文2.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主要是()。
A.虽然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批判,但没能揭示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的和经济的根源B.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非常同情,但没能找到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C.对现存的统治秩序有强烈变革的愿望,但没有找到变革资本主义的现实道路D.对未来社会作出大胆的预测,但不主张在未来消灭私有制3.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最伟大的两大发现是()。
A.唯物辩证法B.唯物史观C.剩余价值学说D.阶级斗争理论4.马克思、恩格斯在晚年提出:不发达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过渡到高级形式的社会,但条件是()。
A.必须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B.必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C.必须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引发和推动D.必须吸收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5.列宁所讲的帝国主义链条上“薄弱环节”指的是()。
【5.A】一、辨析题(每题6分,共30分)1、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公众的权利将失去政治性质,社会和生产将采取自由人联合体的形式组织起来。
(对)2、欧文认为“环境决定人的性格”,要通过对环境的改造,使无产者成为具有尊严的人。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阶级斗争)3、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就是要改变不同性质所有制的比重,允许国家资本主义的存在。
(对)4、社会主义之所以要改革,其必然性根源在于社会主要矛盾。
5、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这个本质特征就是:最终要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所有制管理体制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社会分配体制。
这个本质特征包含着几个含义:一是,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是要实现,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
二是,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受到生产力状况的制约,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一建立就可以完成。
三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有一个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并存的阶段。
生产资料公有制比重的增加,以及增加的速度,都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和发展速度。
四是,社会的分配制度,只能适应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状况。
所以它也要经过一个,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阶段。
五是,社会主义制度一但建立,就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以按劳分配为主要分配方式。
其它所有制和分配方式,都是为适应生产力的状况,而对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补充。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人类社会长期实践摸索的结果。
特别是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进一步的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论断。
但是社会主义具体如何从初级到高级的过渡,马克思主义不可能有确切的认识,因为它需要大量社会实践的积累。
二、材料题(每题10分,共40分)材料题一《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后篇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有()①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③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④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都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②④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故选C项。
2.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
恩格斯在此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A.促进世界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B.使工人斗争富有科学性C.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D.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说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工人斗争更富有科学性,故B项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但此与题干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
3.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
这段话表明()A.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C.十月革命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D.十月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不是”“而是”,重点强调后者。
A项强调的是前者,所以不选;十月革命的发生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而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故排除B项;C项观点错误。
4.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科学社会主义选择题及解析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科学社会主义强化训练题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2.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是( C)。
A.无产阶级革命理论B.无产阶级政党理论C.“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思想D.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设想[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核心是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两个必然”就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绝不会”就是无论哪一种社会主义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社会形态或新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系统,在旧社会形态的胞胎里成熟以前也是绝不会出现的。
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C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4.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 C)。
A.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理论B.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C.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D.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5.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的科学依据是(C)。
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B.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C.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D.剩余价值规律6.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D)。
A.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理论B.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C.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D.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7.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A)。
A.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专政B.阶级斗争C.共产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8.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首要条件是(A)。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B.消灭一切阶级差别、三大差别C.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D.科学文化事业的极大发展,9.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都是(B)。
A.历史唯物主义 B.历史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10.两极终结的标志是(B)。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中国的强大11.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1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C)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13、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着名论断的是(C)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14、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D)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5、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D)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16、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A)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7、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B)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18、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C)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19、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A)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20、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D、国家政权21、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A)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22、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C)A、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建设社会主义民主C、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23、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
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
”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C)A、不想创立科学理论B、只是创立科学理论C、用科学理论去武装无产阶级D、创立科学理论,赢得学术专利24、第二国际瓦解的标志是(A)A、一战爆发后各国工人政党倒向本国政府B、各国工人阶级在合法斗争中取得了胜利C、第二国际内部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的斗争D、布尔什维主义诞生第一国际FirstInternational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
即国际工人协会。
第二国际成立后,始称第一国际。
K.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和实际上的领袖。
它是在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产生的。
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实践使各国无产阶级认识到,以往分散的斗争常常使他们遭到同样的失败,无产阶级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联合起来,用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去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
第一国际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国际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各国工人中去,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同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使各国工人逐渐摆脱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取得主导地位作好了准备。
第一国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在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的重要阶段。
在巴黎公社后形成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运动面临的直接任务是在各个民族国家的基础上建立群众性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
马克思和恩格斯考虑到,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国际的组织形式已经过时,它的继续存在会成为工人运动的一种桎梏,必须让国际这种组织形式退到后台去,而过渡到新的组织形式。
国际于1876年在美国费城召开的代表会议上正式宣布解散。
第二国际SecondInternational1889~1914年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
其名称起自20世纪初,是相对于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而言。
第二国际前期活动中,由于对改良主义派批判不力,以致这种思潮日益滋长,进而发展为从理论上系统修改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的修正主义派。
在第二国际内部,因对时代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认识分歧而形成3派:右派,即修正主义派,以E.伯恩施坦为代表;左派,即坚决反对修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派,以.列宁、R.卢森堡和K.李卜克内西为代表;中派,即对修正主义采取调和折衷态度的中间派,以K.考茨基为代表。
修正主义派在第二国际几个主要政党领导机构中日益占居上风。
第二国际使社会主义运动由西欧、北美扩展到东欧、拉美和东亚。
在第二国际中最强有力、最有影响的是德国社会民主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党的议会党团在议会中投票赞成战争拨款,支持政府“保卫祖国”,促使各交战国无产阶级互相残杀,从而背叛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
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带头之下,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纷纷表态支持本国帝国主义政府,这标志着第二国际瓦解。
战争期间第二国际在组织上停止活动。
战后,1919年恢复活动的第二国际已经完全蜕变为主张改良主义并与革命的第三国际相对抗的组织第三国际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
全世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陷于破产,列宁为团结各国的革命左派、建立共产国际进行了一系列工作。
十月革命的胜利,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各国共产党的建立,进一步为第三国际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19年3月2日于莫斯科召开有30个国家的工人政党和组织代表参加的国际共产主义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共产国际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和《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宣告第三国际成立。
第三国际的任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团结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为推翻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剥削制度而斗争。
总部设在莫斯科。
凡参加第三国际的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支部,以后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原有组织形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经各国共产党一致同意,于1943年6月正式解散。
25、列宁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标志是(D)A、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广泛传播B、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的成立C、在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中击败孟什维克D、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26、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点是(B)A、革命对象相同B、革命领导力量相同C、革命性质相同D、革命结果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