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16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基本要求1、了解科学家们坚强不息的探索给人类带来的累累硕果(现代的科学发展、应用)。
2、科学巨人给人们创建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
3、了解科学巨人不仅给人类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物质财富还有精神财富。
他们坚强自信、刻苦认真、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善于合作交流的品德和精神。
二、教材分析在探索之路上,科学巨匠们披荆斩棘,为后人留下了丰硕的知识园地、科学探究方法以及不朽的科学精神。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第一段标“知识园地——累累硕果”展现物理学及其技术的应用“宇航员的太空漫步”圆了人类的飞天梦;“宇宙飞船拍摄的土星照片”以及补充电视、广播等这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古人“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幻想成为了现实。
探索浩淼的宇宙,人们使用了望远镜,而探索肉眼无法观测的微观世界,就要借助电子显微镜这个人类的“火眼金睛”,通过它,人们能够看清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的情况。
“激光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现代通信中,激光在光导纤维传播,将信息又快又稳妥地传向远方;医疗上可以用激光治疗近视、美容;现在又有了家庭使用的激光厨刀,轻而易举地切开大块食物,激光去皮技术已成功地运用在马铃薯的除皮流水线上。
“集成电路”的出现与微电子学的诞生同时了。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集成电路迅速发展,使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影响。
小小的芯片上可以集成1010个元器件,电路设计规模缩小到0.1um,即10-10m,因此既小又轻,蚂蚁都能搬动。
“超导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超导体没有电阻,电流流经过就不发生热损耗,可以毫无阻力地在导线中流动。
这样,就能以极小的功率在线圈中通过巨大的电流,从而产生超强磁场。
本节课可以向学生提问:你还知道那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建议向学生举磁悬浮列车的例子,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现代生活的联系的认知。
让学生知道,当人类将物理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后,也可以产生非凡的神奇。
八年级物理教案(详细):站在巨人肩上【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所产生的非凡神奇;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4.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主要环节;难点:了解科学前沿的发展。
【教学方法】观察法归纳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教师利用课件出现下列例题:1.物理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2.各阶段的代表人物?3.各阶段代表人物的主要贡献?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高科技成果图片如下图,让学生感受最新科学技术成果。
教师介绍: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现代通信、交通、航天、材料及能源等领域。
教师引导:看了刚才两组图片(图片分别为:美国航天飞机、中国神州飞船、中国人太空漫步、美国探测器登陆火星;上海世博会“世博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场景、中国歼十战斗机、中国磁浮列车),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交流谈感受体会。
教师引到:这些高科技成果的出现离不开物理学知识,这节课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物理学?科学家怎样通过科学探究发现规律?科学家给我们流下了怎样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板书设计: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二、推进新课(一)知识园地——硕果累累1、物理学体系的形成(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物理学的定义。
学生归纳总结: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板书设计:1、物理学体系的形成物理学: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学知识的应用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应用到了哪些领域。
学生归纳总结:人类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现代通信、交通、航天、材料及能源等领域。
2、教师利用多媒体分别介绍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在航天、显微、激光、信息、超导等领域中的应用。
用版)沪科版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及其产生的非凡神奇.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二、过程与方法对人类积累知识,探究科学的过程进行感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2.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前沿,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教学难点】知道科学探究的环节及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为后人留下了果实丰硕的园地、科学的探究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进行新课】丰硕的知识园地(1)活动1:阅读课本8页“知识园地——硕果累累”,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a.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用版)沪科版b.通过前面的学习,请你叙述一下在你心目中什么是物理学?请给物理学下一个简单的定义.物理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阅读完讨论交流.(2)多媒体展示:物理知识的现代应用.1.人类的飞翔之梦,登上月球、遨游太空.2.电子显微镜——人类的“火眼金睛”.3.激光技术在农业、医疗、通信、能源等领域的应用.4.集成电路、超导技术的发展.师很多的前辈在探索神奇现象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某些物理规律.随着对这些规律的深入探究,物理学的体系便逐渐形成了.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板书: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科学的探究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1)活动2:阅读课本9~10页“科学探究——其乐无穷”,讨论并完成下列探究过程:“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下落的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的不一定慢,你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系吗?猜想与假设: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关系.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伽利略让助手在比较高的斜塔进行实验,要求两球同时离开手进行下落(两个球都是铅球,只是一个大,一个小).你打算怎样去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写出你的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做一做,看看你的实验结果是什么?分析论证:由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交流与评估:你觉得通过一次实验就得出的结论可靠吗?应该如何做?(2)师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探究.(3)总结.用版)沪科版师通过以上探究,请你概括科学探究包括哪些主要环节?学生:科学探究有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板书:科学探究——其乐无穷科学探究有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师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合作.多媒体播放“两个铜球同时落地”的实验视频.(4)科学精神——永远高扬师物理学正是在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努力下,才发展到由量子论和相对论作为支柱的现代物理学阶段.新的发展带来新的问题,新的问题必将导致新的探索,新的探索推动物理学进入新的时代.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人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学生看教材10-11页图1-24~26,并阅读教材10~11页“科学精神——永远高扬”部分后讨论.师通过阅读,你们认为科学家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诀窍在哪里?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例题1 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对“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B.实验C.评估D.分析与论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科学探究各要素的了解与运用能力.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中的七个主要要素.科学探究各个要素在整个思维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在探究过程中侧重培养的能力也不同.“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环节属于实验验证环节,所以选项A、C、D都不正确.答案:B.用版)沪科版例题2教育部日前发布有关禁烟通知,要求“禁止在中小学幼儿园内吸烟”.“吸烟有害健康”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实际生活中总是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如“某人吸烟很厉害,但身体却很好”,其实要证明抽烟与健康之间有无关系,除了探寻背后的科学原理外,还可以用数据来说话,但这个数据不能限于个案,而应该来自充足的统计,对于说明抽烟与健康间的关系,下列统计数据没有价值的是()A.在人群中,抽烟的人所占的比例B.在抽烟的人群中,患某种相关疾病的比例C.在抽烟的人群中,没有患某种相关疾病的比例D.在不抽烟的人群中,没有患某种相关疾病的比例解析:明确研究的目的,是确定研究方法、方向、重点的关键.统计实验数据的目的是“要证明抽烟与健康之间有无关系”,关键要围绕“抽烟”和“健康”两者之间有无关系、有何关系去寻找答案,包括抽烟的人患哪些疾病,不抽烟的人是否也患有这些疾病,抽烟的人与不抽烟的人患某种病的比例多大等.而不是统计有多少人抽烟,多少人不抽烟.答案:A.【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品尝”了“知识园地里的累累硕果”,还知道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同学们将发现科学巨人们留下的知识、方法及精神等无尽的财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学们将成为新时代的“巨人”!【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练习.1.引导学生看图阅读,让学生体会到今天的科学成就来之不易,体会科技改变世界的魅力.2.在认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中,同时应该渗透基本的物理实验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归纳分析法等.用版)沪科版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科学探究有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感谢您的阅览,下载后可自由复制或修改编辑,敬请您的关注】。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4 (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4 (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4 (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课前准备1。
收集并阅读有关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波尔等物理学家的故事,体会并总结这些物理学家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知识园地——硕果累累活动1:阅读课本第11页第一个段标《知识园地—硕果累累》,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的应用?2、通过前面的学习,请你叙述一下在你心目中什么是物理学?请给物理学下一个简单的定义.物理学是 .二、科学探索-—其乐无穷活动2:阅读课本第13页第二个段标《科学探究—其乐无穷》,讨论并完成下列探究过程:“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下落的慢。
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的不一定慢,你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系吗?猜想与假设: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选填“有”或“没有”)关系。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伽利略是让助手在比较高的斜塔进行实验,要求两球同时离开手进行下落(两个球都是铅球,只是一个大,一个小)。
教案: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3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1. 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知道伽利略、牛顿等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难点: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物理学发展历程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和著名物理学家的贡献。
2. 新课:介绍伽利略、牛顿等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例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物理学发展历程2. 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3.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4.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伽利略的主要贡献。
2. 简述牛顿的主要贡献。
3. 列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4. 解释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案:1. 伽利略的主要贡献:发现了摆钟的等时性,提出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等观点。
2. 牛顿的主要贡献: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3.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力、质量、速度、能量等。
4.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推理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明了?2. 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的理解程度如何?3. 是否有学生对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不够了解?拓展延伸:1. 让学生了解其他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重点难点】知道什么是物理学,知道科学探究的环节及方法【课时】1课时【教具】录像【教法】阅读、讲解、讨论【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复习人类在认识自然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那么什么是物理学(Physics)呢?二.新课引入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
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为后人留下了果实丰硕的园地、科学探究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三.新课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很多的前进在探索神奇现象的过程,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某些物理规律。
随着对这些规律的深入探究,物理学的体系便逐渐形成了。
那么什么是物理学呢?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看图1-23-----图1-28人类科学探究的硕果。
正是由于众多的科学家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科学巨人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贡献最大的应该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
看图1-29,了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讲“钟”的故事。
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呢?●科学探究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合作。
3、科学精神---永远高扬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人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学生看图1-31-----图1-33阅读后讨论。
问:通过阅读,你们认为科学家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诀窍在哪里?四.小结(略)五.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2.什么是物理学?科学探究的环节是什么?谈谈对初中物理的想法。
【板书设计】§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初中物理课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旨在通过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贡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评价任务1. 知识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2. 能力评价: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活动,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评价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介绍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贡献,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
2. 学习新知(15分钟)(1)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力、运动、能量等。
(2)介绍物理学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如牛顿、伽利略等。
(3)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物理学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
3. 课堂活动(15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如用简单器材演示力的作用效果等。
(2)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交流对物理学的理解和认识。
4.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强调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物理概念的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答案。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验操作能力以及与同学交流的情况等。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1~3节(第1节:走进神奇第2节:探索之路第3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知识与技能】1.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的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2.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3.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4.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中的神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3.通过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使学生从不同的领域了解现代科学的种种成果.4.通过列举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的探究方法,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动脑、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好奇心,发展探索兴趣,培养物理意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3.学习前人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教育学生,实践出真知;发扬前人孜孜不倦、刻苦努力的精神.【重点】1.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索过程,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体会.2.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3.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难点】1.了解科学前沿的发展.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知识点一走进神奇【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4,完成以下问题:区分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的方法:(1)自然现象存在于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人为因素的影响.(2)生活现象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有明显的人为因素的影响.(3)在区分两种现象时,一是看存在于自然界中还是生活中,二是看现象是否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合作探究】探究一在自然中观察以下自然现象,回答相关问题.1.哈雷彗星何时再来?答:哈雷星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因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归时间而得名.哈雷彗星的最近一次回归是1986年,中国对它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发现了断尾现象.哈雷彗星的再次回归要等到2062年左右.2.电闪雷鸣如何产生?答: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大地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雷是闪电通道急剧膨胀产生的冲击波退化而成的声波.3.大自然为何丽多彩?答: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混合而成的.不同的物体对这七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是不同的,所以才有了五彩缤纷的世界.4.静静雪山为何发生雪崩?答:积雪的山坡上,当积雪内部的内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到的地球吸引力时,便向下滑动,引起大量雪体崩塌.当山坡上的积变得较不稳定时,轻微的地震、动物的行走、滚石的触击、一阵风,甚至高声尖叫都会触发雪崩.探究二在生活中观察以下活中的现象,回答相关问题.1.为何不易倒出液体?答:倒入液体的时候,小孔被液体堵住了,空气不能进入罐里;倒出一点液体之后,罐子内部的气体体积变大,里面的压强变小,外面的大气压力把液体压在罐里,所以不容易倒.2.筷子为何像是断了?答: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由于人的视觉作用,总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上去筷子被“折”断了.3.万家灯火从何而来?答:万家灯火离不开电,大部分的电能依靠火力、水力、风力、核能、潮汐能等能源推动发电机产,产生的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千家万户,便可带来万家灯火.4.跳得更高的秘密是啥?答:运动员先助跑运动起来,积累了一定的动能,再借助撑竿把动能转化成撑竿的弹性势能,继而撑竿的弹性势能转化成运动员的重力势能,使运动员跃过高高的横竿.知识点二探索之路【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7,完成以下问题:物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冲击了托勒密体系,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驱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其观察所得数据进一步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论.第二阶段,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第三阶段是现代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在该阶段的主要突破则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力学.【合作探究】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自然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神奇,面对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求去探究.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象形文字中的甲骨文“殸”的构成是怎样的?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的构成又是怎样的呢?答:“殸”好像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古人很早就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汽,字的下部则为大地.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发,以便达到晒干的目的.又如日出、日落.2.除文字、图画外,从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也能看出古人对宇宙万物的科学思索.试举例说明.答:(1)“古人的宇宙模型之一”是古人对日月星辰及周围世界的观察,设想出的宇宙的模样.认为地是平的,天象倒扣的大锅(南北朝时的民歌《敕勒川》中就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诗句),日月星辰就在穹顶下的大气中运行.以上这些表明古人的原始思维中有科学的成分.(2)“雕刻玉版”是距今5000年的史前仪具.玉版中央布刻圆形象天,外廓方形象地,侧面呈拱形象天穹,表现了中国古人比较原始的天圆地方的思想.在这种宇宙观的基础上逐渐演化产生了“司南”——早期的指南针.(3)英国的“石头阵”被一些考古学家认为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察台之一.天文学家借助电子计算机发现:象夏至等重要的节令日子,太阳、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与巨石一一对准成一条直线.它的外围坑洞可以被用来预报月食.这都反映了不同国家的古人对自然神奇现象都有过富有意义的思考.3.物理学的进步之阶灿烂的古代文明闪烁着古人朦胧的理性之光,也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奠定了基础.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不少前辈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你知道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阶段有哪几个吗?答:(1)自然科学的真理对错误权威的挑战“哥白尼”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长期以来,托勒密的“地心说”被教会用作天主教的教义基础,在欧洲占统治地位,受到教会保护.哥白尼在长期的天文观测中,意识到地球根本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一个绕太阳旋转的普通行星.向教会发出严正的挑战,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体系,有利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伽利略”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天空,观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哥白尼的观点是正确的.还不断地向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性提出挑战,最早用实验的方法去追求隐藏在事物表象之后的真理.(2)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牛顿”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匠,用牛顿运动三大定律构建了经典物理学体系.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作出划时代的贡献.诗人蒲伯在牛顿的墓碑上这样形容:“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都藏在黑暗的夜空;上帝说:让牛顿降生!于是一切变得灿烂光明.”(3)现代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冲击了经典的时空观,认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人们所熟悉的空间和时间等概念都会发生变化.如时钟会走得很慢,人将会青春不老,而此时大尺度的宇宙空间像几百万光年也不再是那么遥远.“玻尔”发现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有很大的差异,提出了新的理论——量子力学.他们为物理学的发展跨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一大步.知识点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11,完成以下问题: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2.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合作探究】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现代通信、交通、航天、材料及能源等领域.通过阅读课本可知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试列举一二.答:(1)航天技术:人类不仅实现了飞翔之梦,而且还能登上月球、遨游太空,继续探索浩瀚宇宙的秘密.(2)探索微观世界:电子显微镜是人类的“火眼金睛”,通过它,人类能逐渐深入看清组成物质的不同粒子.(3)激光技术:激光技术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医疗、通信、能源等领域,而且也逐渐应用于日常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如激光焊接、激光唱片等.(4)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集成了成千上万个电子元件的芯片,既小又轻,以致连蚂蚁都能搬动.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大家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个问题,体验一下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当保温瓶里装满开水时,保温瓶塞有时会跳出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猜想与假设下面请同学们先互相讨论一下,然后请代表说出讨论的结果.①可能是瓶塞没盖紧而被水蒸气冲出来了.②可能与瓶里的水是否装满有关.(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下面我们用实验探讨一下在哪一种情况下瓶塞会跳出来.请一位同学上前来做:用刚烧开的水灌满两只保温瓶,且将一个瓶塞轻轻盖上去,另一个瓶塞塞紧瓶口.发现:两个瓶塞都没跳出来.这说明①的说法肯定不正确.下面用实验探讨一下②说的两种情况下哪种情况会使瓶塞跳出来.(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让两个同学上来协作:把刚才灌满开水的两只保温瓶中的一只里的水倒出一部分,使它只有八、九成满后塞上瓶塞.不一会儿,倒出了一部分开水的那只保温瓶的瓶塞“噗”的一声跳了出来,而先前灌满开水的那只保温瓶的瓶塞始终不动.这一实验说明瓶塞跳出来可能与开水是否灌满有关.下面我们换用两只同样的玻璃瓶,一只灌满开水,另一只不灌满,灌好后,立即在两个瓶口上用橡皮圈箍上一层橡胶膜.不一会儿就会发现,灌满开水的瓶口薄膜不动,未灌满开水的瓶口的薄膜向上凸了起来.(5)分析与论证下面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瓶塞跳出来的原因?学生分析:未灌满开水的瓶中留有空气,空气受热膨胀,使瓶内气压增大,增大的气压使薄膜鼓起来,同样也能把保温瓶塞顶起来.而灌满开水的瓶里空气很少,受热膨胀后体积也较小,不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因此,薄膜不会凸起来,瓶塞也不会跳出来.(6)交流与合作请其他同学对以上分析加以评论并相互讨论、交流,最后由老师加以肯定.通过以上的实验探究过程,请同学们总结、归纳: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需要哪些环节?答: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需要的环节有: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1.走进神奇(1)在自然中(2)在生活中2.探索之路(1)古文明的科学思索(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3.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1)知识园地(2)科学探究及科学精神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素材积累】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着生命的终点射去。
教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使学生从不同的领域了解科学的种种成果。
2.通过列举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的探究方法,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动脑、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习前人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教育学生,实践出真知;发扬前人孜孜不倦、刻苦努力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科学的探究方法和应用多媒体教学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材分析本节有三个段标:知识园地——硕果累累;科学探究——其乐无穷;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在段标1中,分别从航天、材料、交通、通信等方面用宇航员在太空的自由行走,“旅行者”宇宙飞船拍摄的土星照片、放大200倍的铱原子排列图、激光刀、蚂蚁搬动的集成电路芯片、超导磁悬浮、“千里眼”、“顺风耳”实现人类古老的梦想等典型内容展示了物理学及其技术的应用。
在段标2中,首先用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实验反驳亚里士多德落体观点的传说,以及波义耳用真空容器证明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的实验,说明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物理规律的获得不能像亚里士多德那样仅仅靠思考,而应依据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材中还概括性地列出了七个主要探究环节。
在段标3中,展示了科学家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和孜孜不倦、认真刻苦、坚强自信的科学态度。
最后用众多的科学家形成了一个进步的台阶,抽象出巨人的肩膀。
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孩子们将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为新时代的巨人。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启思:用多媒体展示校园环境。
教师诱导提问:建筑工人在建设如此美丽的校园时,是如何将砖块运上楼顶的呢?请同学们发表意见。
学生回答后,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工人建楼运砖的两种方式。
(2)分析两种方式的利弊。
第一种方式不可取,原因有二:一是砖较重,人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易出事故;二是运砖速度慢,与高效率的现代社会的发展不符。
沪科版 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所产生的非凡神奇。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4、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教学过程:一、知识园地——硕果累累讲述:前辈们在探究神奇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某些物理规律,随着对这些规律的深入探究,物理学的体系逐渐形成了。
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现代化通信、交通、航天、材料及能源等领域。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通过一些实例,感觉物理知识的现代应用。
1、人类的飞翔之梦,登上月球、遨游太空。
2、电子显微镜——人类的“火眼金睛”。
3、激光技术在农业、医疗、通信、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4、集中电路、超导技术的发展。
二、科学探究——其乐无穷讲述:科学巨人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例如:伽利略在研究亚里士多德落体观点的过程中,不仅从逻辑上驳斥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而且带领学生在比萨斜塔上亲自实验,后来不巧妙地设计了斜面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力是维护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物体就不会运动,而伽利略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演示实验:分别认同一小车在同一斜面顶端滑到铺有毛巾的平面上、木板平面上和玻璃平面上,认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越慢,它运动的时间就越长;进一步推理得出:在理想的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这时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学生阅读“两个铁球同进落地”,讲述:当在真空环境时,羽毛和铅弹也是同时落地。
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部,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还应学会相互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