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4
《直角三角形的奥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2.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及其应用;3. 直角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例如:“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使用量角器和三角尺来测量各种角度,那么你知道直角三角形是什么吗?直角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呢?”通过这样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学习新知识a.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然后介绍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为90度,则这个三角形称为直角三角形。
接着,讲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较长的一边称为斜边,较短的两边称为直角边,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为90度。
b.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及应用介绍勾股定理的表述和证明过程,并辅以生动的示意图,让学生理解三条边的关系。
然后,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c. 直角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引导学生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概念和公式,并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梳理知识要点通过小结和梳理知识要点,让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 练习与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或回家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并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直角三角形的奥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 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2) 能够运用勾股定理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3)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1)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3)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
2.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1) 正弦定理的推导和运用;(2) 余弦定理的推导和运用;(3)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直角三角形相关性质和定理;2. 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探究相关定理和定律;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4. 课堂讨论法:对一些经典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 引入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出直角三角形的概念;(2) 展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让学生自行尝试证明。
2. 学习环节(1) 学习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做一些相关题目巩固基本概念;(2) 学习勾股定理的推导和应用;(3) 学习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和应用,在实际问题中进行练习;(4) 进行一些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环节(1) 总结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强化重点难点;(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激励。
六、教学资源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性质、相关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实例;2. 学习材料:提供相关定理的证明过程和大量练习题目;3. 实际应用案例:提供直角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七、教学评价1. 学生的表现表述能力:通过口头表述、书面表达等形式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价;2. 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评价;3. 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实际问题解答情况等形式进行评价。
初中数学《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会求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各个边和角的关系;
3. 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4. 能够应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介绍;
2. 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
3. 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
4. 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实例。
教学步骤
1. 引入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引发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兴趣;
2. 介绍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教师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解释,让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直角三角形中直角、斜边、直角边的特点;
3. 研究勾股定理:教师给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长度,引导学生探索并总结勾股定理,并进行相关练;
4. 研究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师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概念和应用方法,并进行相关练;
5. 进一步应用: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巩固:教师总结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求解方法,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巩固;
7. 练与拓展:学生进行相关练和拓展,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直角三角形知识。
教学资源
1. 直角三角形的示意图;
2.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公式;
3. 相关练题和题答案。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课堂表现;
2. 学生在练中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直角三角形知识的能力。
以上为初中数学《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2.熟练应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相关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教学素材,如图片、幻灯片、教学视频等;2.学生准备直尺、量角器等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直角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这个三角形有几个角?每个角的度数是多少?2.这个三角形的哪个边是直角边?直角的度数是多少?3.你能否找到其他的直角三角形?二、直角三角形的定义(15分钟)1.教师给出“直角三角形”这个概念的定义:“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直角(90°),称为直角三角形。
”2.教师给出直角三角形的符号表示△ABC(其中∠C=90°)。
3.教师通过绘制示范,帮助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包含直角三角形示意图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是多少?b)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哪两边之间最长的那一条?c)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满足什么关系?2.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a)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是90°;b)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哪两边之间最长的那一条;c)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满足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平方的和。
3.教师给出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并通过例题讲解如何应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4.学生自主练习: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互相出示自己练习的题目,互相检查答案。
四、直角三角形的应用(30分钟)1.教师出示几个直角三角形应用的实例,如测量高度、求解航程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这些问题。
2.学生探究:学生们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报告。
要求学生使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并画出问题的图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复习”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包括勾股定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等。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论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图片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唤起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记忆以及相关性质的想法,并引导学生讨论。
2.复习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5分钟):a.勾股定理:讲解勾股定理的定义和推导过程,并通过几个例题巩固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b.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通过公式的介绍和几个应用题的解答,巩固学生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理解。
3.综合运用(30分钟):让学生通过解答一些综合性的题目,综合运用所学的勾股定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同时,鼓励学生阐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4.拓展(2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难题。
5.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归纳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运用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对这些性质的理解和应用的思考。
三、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通过复习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我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设计了多个不同难度的题目,将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并能够合理使用已学知识进行解答。
整节课的设计中,我较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了思考和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我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运用方法。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在应用直角三角形性质解题时,有的只是简单地机械运用公式,而缺乏实际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其次,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有时没有运用所学知识的意识,导致答案错误或者无法解题。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2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发展演绎推理能力.2.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3.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方法.2.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识别两个互逆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难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方法.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直尺或三角板.四、相关资源微课,知识卡片图片五、教学过程【情境导入】问题:房梁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其中BC⊥AC,∠A=30°,AB=7.4 m,点D是AB的中点,且ED⊥AC,垂足分别是E,那么BC的长是多少?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利用了上节课已经证明的“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BC=3.7 m.由此提问:“我们曾经探索过的直角三角形,还有哪些性质和判定方法?”.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回顾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性质.【探究新知】1.忆一忆回顾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和判定方法?与同伴交流.(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有怎么样的关系?为什么?(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求证:∠A+∠B=90°.证明:在△ABC中,∠A+∠B+∠C=180°.∵∠C=90°,∴∠A+∠B=180°-∠C=180°-90°=90°.(2)已知:如图,在△ABC中,∠A+∠B=90°.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321证明:在△ABC 中,∠A +∠B +∠C =180°.∵∠A +∠B =90°,∴∠C =180°-(∠A +∠B )=180°-90°=90°.∴△ABC 是直角三角形.2.证一证我们曾利用数方格和割补图形的方法得到了勾股定理.如果利用拼图及由其推导出的定理,能够证明勾股定理吗?图1图2利用图1 的边长为a ,b ,c 的全等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以c 为边的正方形如图2,则图中的小正方形边长为(a -b ),它的面积为(a -b )2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为(4×2ab ) 由此可得:c 2 = (a -b )2+2ab = a 2-2ab +b 2+2ab = a 2+b 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在西方文献中又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反过来,如果在一个三角形中,当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时,我们曾用度量的cb acba方法得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结论.你能证明此结论吗?师生共同来完成.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2+AC 2=BC 2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分析:要从边的关系,推出∠A =90°是不容易的,如果能借助于△ABC 与一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而得到∠A 与对应角(构造的三角形的直角)相等,可证.证明:作Rt △A ′B ′C ′,使∠A ′=90°,A ′B ′=AB ,A ′C ′=AC (如图),则A ′B ′2+A ′C ′2 =B ′C ′2 (勾股定理).∵AB 2+AC 2=BC 2,∴BC 2=B ′C ′2.∴BC =B ′C ′.∴△ABC ≌△A ′B ′C ′(SSS ).∴∠A =∠A ′=90°(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因此,△ABC 是直角三角形.总结得勾股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设计意图: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对学生有一定难度,接受并经历定理的探究过程,即明确有关定理即可.3.议一议 CB AA'B'C'观察上面两个命题,它们的条件和结论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在前面的学习中还有类似的命题吗?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上面两个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互换了位置,即勾股定理的条件是第二个定理的结论,结论是第二个定理的条件.这样的情况,在前面也曾遇到过.例如:“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就等于斜边的一半”.“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让学生畅所欲言,体会逆命题与命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要能够清晰地分别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能够将一个命题写出“如果……;那么……”的形式,以及能够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活动中,教师应注意给予适度的引导,学生若出现语言上不严谨时,要先让这个疑问交给学生来剖析,然后再总结.活动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下面三组命题:第一组: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第二组:如果小明患了肺炎,那么他一定发烧.如果小明发烧,那么他一定患了肺炎.第三组: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相等.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所对的边相等.上面每组中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也有类似的关系吗?与同伴交流.不难发现,每组第二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一个命题的结论,第二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一个命题的条件.▲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相对于逆命题来说,另一个就为原命题.再来看“议一议”中的三组命题,它们就称为互逆命题,如果称每组的第一个命题为原命题,另一个则为逆命题.请同学们判断每组原命题的真假.逆命题呢?在第一组中,原命题是真命题,而逆命题是假命题.在第二组中,原命题是真命题,而逆命题是假命题.在第三组中,原命题和逆命题都是真命题.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原命题是真命题,而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设计意图:通过几对数学和生活中的命题,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成对命题的结论与条件之间的关系,并归纳出它们的共性,得到互逆命题的概念.注意原命题正确,其逆命题不一定正确.4.想一想要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需先弄清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把结论变换成条件,条件变换成结论,就得到了逆命题.请学生写出命题“如果两个有理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的逆命题,它们都是真命题吗?答:逆命题是“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平方相等,那么它们相等”,原命题是真命题,逆命题是假命题.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原命题是真命题吗?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吗? 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说明.如果有些命题,原命题是真命题,逆命题也是真命题,那么我们称它们为互逆定理.其中逆命题称为原命题(即原定理)的逆定理.能举例说出我们已学过的互逆定理?如我们刚证过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和“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等边对等角”和“等角对等边”等.设计意图:本环节关键是让笑死我验证逆命题的正确性,并能意识到一对互逆命题的真假性不一定一致.【典例精讲】例 1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相等或互余解析:C.如图(1)所示,已知AB=A′B′,BC=B′C′,AD⊥BC于点D,A′D′上B′C′于D′点,且AD=A′D′,根据HL可判定Rt△ABD≌Rt△A′B′D′,从而证得∠B=∠B′.如图(2)所示,可知此时两角互补.例2 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每对命题的真假;(1)四边形是多边形;(2)两直线平行,内旁内角互补;(3)如果ab =0,那么a =0,b =0.解析: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概念,学生接受起来应不会有什么困难,尤其是对以“如果……那么……”形式给出的命题,写出其逆命题较为容易,但对于那些不是以这种形式给出的命题,叙述其逆命题有一定困难.可先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写出逆命题.解:(1)多边形是四边形.原命题是真命题,而逆命题是假命题.(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原命题与逆命题同为真命题.(3)如果a =0,b =0,那么ab =0.原命题是假命题,而逆命题是真命题.设计意图:例题巩固了本节所学知识,在解答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练习】1.以下各组数为边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3+1,3-1,22B .4,7.5,8.5C .7,24,25D .3.5,4.5,5.52.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顶点所引的两条线中线长为5的斜边长( )A .10 B.CD.3.如图,EA ⊥AB ,BC ⊥AB ,EA =AB =2BC ,D 为AB 中点,有以下结论:(1)DE =AC ;(2)DE ⊥AC ;(3)∠CAB =30°;(4)∠EAF =∠ADE ,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 . (1),(3)B . (2),(3)C . (3),(4)D . (1),(2),(4) 4.如图所示,∠ACB =90°,BC =DB ,AC =AE ,则∠DCE=( )A .60°B .50°C .45°D .30°F ED CBA5.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和 8,则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_.6.如图所示,在高为3m ,斜坡长为5m 的楼梯表面铺地毯,至少需要地毯多少米?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答案:1.D 2.D . 3.D . 4.C .5.4.86.解析:毯子的长度恰好等于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度之和.解:52-32=16=42,∴3+4=7.∴至少需要地毯7米.六、课堂小结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a 2+b 2=c 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在西方文献中又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命题与逆命题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E D CBA3.定理与逆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所学内容,理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定理和逆定理,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相关定理解决问题.七、板书设计1.2直角三角形(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命题与逆命题3.定理与逆定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目标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并掌握相关的性质和定理。
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应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1.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 直角三角形的元素:直角边、斜边、直角;3. 直角三角形的定理: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或描述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直角三角形场景,引发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对本课的研究动机。
知识讲解(15分钟)1. 分析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2. 介绍直角三角形的元素,并通过具体的图形示例进行讲解。
定理讲解(20分钟)1. 介绍勾股定理的内容和应用。
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原理和运用方法。
2. 介绍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内容和应用。
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原理和运用方法。
案例分析(15分钟)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或几何题目,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分析解决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技巧。
总结和练(15分钟)对本课教学的要点进行总结,并设计一些相关的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并展示一些优秀的学生答案。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作业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直角三角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直角三角形的奥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知道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2. 能够运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
4. 能够将解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5分钟)(1)出示一组直角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 什么是直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讲解和回答。
2. 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和性质(10分钟)(1)画出直角三角形的图形,介绍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名称,说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两条腰相等,直角对边最长。
(1)介绍三角函数的三种基本概念:正弦、余弦、正切。
(2)让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用法。
4. 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1)出现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来解决。
(2)记录每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果。
5. 总结课程内容(5分钟)(1)做一些测试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当班上环境比较困难时,为孩子准备一些留在校园的快乐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放松。
7.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节课一开始,导入内容连续有问题,我们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但学生的问题不太明确。
我们看到他们对于直角三角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所以在后半节的课程中强调了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并对三角函数的概念及用法增强了讲解,同时把理论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对三角函数更加深刻的了解。
如果再次上这样的课,应该查看学生对于直角三角形概念的理解是否深刻。
另外,在教学后期,还可以加入一些动手示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角与角(两锐角互余),边与边(勾股定理)、边与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难点: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角与角(两锐角互余),边与边(勾股定理)、边与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课前专训根据条件,解下列直角三角形在Rt△ABC中,∠C=90°(1)已知∠A=30°,BC=2;(2)已知∠B=45°,AB=6;(3)已知AB=10,BC=5;(4)已知AC=6,BC=8。
二、复习什么叫解直角三角形?三、实践探究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分类:1、已知一边一角(锐角和直角边、锐角和斜边)2、已知两边(直角边和斜边、两直角边)四、例题讲解例1、在△ABC中,AC=8,∠B=45°,∠A=30°.求AB.例2、⊙O的半径为10,求⊙O的内接正五边形ABCDE的边长(精确到0.1).五、练一练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60°,AB=8,AD=6,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半径为12的圆的内接正八边形的边长(精确到0.1).六、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会正确运用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说出来告诉大家.七、课堂练习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腰长为1,则底角等于_________.2.Rt△ABC中,∠C=90°,∠A=60°,a+b=+3,解这个直角三角形.3.求半径为20的圆的内接正三角形的边长和面积.八、课后作业1.在菱形钢架ABCD中,AB=2 m,∠BAD=72,焊接这个钢架约需多少钢材(精确到0.1m)2.思考题(选做):CD切⊙O于点D,连接OC,交⊙O于点B,过点B作弦AB⊥OD,点E为垂足,已知⊙O的半径为10,sin ∠COD =,求:(1)弦AB的长;(2)CD的长.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学会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全等。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直角三角形模型等教学工具;2.学生准备直尺、铅笔等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介绍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并引导学生回顾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和判定条件。
Step 2:发现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共同条件(10分钟)教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特点,与学生共同探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共同条件。
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等、斜边相等等条件,并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发现。
Step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以直角三角形模型为例,通过观察和测量,发现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指导学生利用直尺和铅笔在纸上绘制两个三角形,进行测量、对比和判定。
教师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方法,例如通过测量三边长或角度的方法。
Step 4:实际应用练习(30分钟)教师给学生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全等,并解答相关问题。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练习,相互讨论、分享答案,并由教师进行现场批改。
Step 5:巩固练习(15分钟)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并提交答案。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批改,并针对常见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Step 6: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提炼出重点和难点,并记录在黑板上。
教师强调学生在应用题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予改进建议。
Step 7: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分组合作,相互讨论、研究问题,并做好记录。
Step 8:课堂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解决的拓展应用题,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Step 9: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和回顾,再次强调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应用技巧。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黑板、白板、彩色粉笔•学生准备直尺、铅笔、橡皮等绘图工具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使用黑板或白板)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你们还记得什么是直角三角形吗?请用自己的话简单解释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非常好!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
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请注意,我们在判断全等时,只需考虑三角形的边长和其中的一个角。
2. 学习新知教师:下面,请大家看一下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第一种情况: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相等,且一对对应的直角边相等。
•第二种情况: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相等,且两个直角边分别相等。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判定条件,并进行讲解。
教师:同学们,请注意,我们在判断全等时,只需考虑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是否满足上述条件,而不需要考虑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非直角边。
这是因为在已知两个角度和一个边长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一个三角形。
3. 练习与讨论教师:现在,请大家拿起直尺和铅笔,根据刚才的判定条件,练习判断下面的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教师出示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图形,学生进行练习)教师:时间到!请同学们将你们的答案和推理写在纸上,并准备发表。
(学生发表答案和推理)教师:非常好!你们的答案和推理都很有道理。
4. 拓展应用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拓展应用题。
请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判断下面的问题。
(教师出示一个拓展应用题,学生进行解答)(学生进行解答)教师:同学们,请注意,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不仅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遇到其他类型的全等三角形问题。
因此,今天学习的方法要牢牢掌握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5. 总结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是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判定等基础知识,对三角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和判定方法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方法。
2.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方法。
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直角三角形的相关图片和案例。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如三角形的性质、判定等。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同时,给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
问题包括: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如何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进一步巩固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同时,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是学生继七年级学习平面几何后,进一步深化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本章主要包括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以及特殊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探索其性质,并为后续学习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和应用,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学会运用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特殊直角三角形的应用;3.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直角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发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的能力;4.数形结合教学法:利用图形直观展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加深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直角三角形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例题;2.教学素材:收集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3.学具:为学生准备直角三角板、尺子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建筑工人测量高度、运动员投掷等,引导学生关注直角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
提问:这些实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展示直角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直角三角形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6《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直角三角形》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2.6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学会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并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相似三角形、解三角形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有待加强,学习兴趣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勾股定理及运用。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运用。
2.难点: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激发学生思考。
2.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直角三角形图片、案例及动画的PPT,辅助教学。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
3.学习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以便课后复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直角三角形图片,如电梯、楼梯等,引导学生关注直角三角形。
提问:你们对这些直角三角形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回顾已学的三角形性质知识。
2.呈现(10分钟)介绍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通过PPT展示直角三角形的特点。
讲解勾股定理,并用PPT展示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课题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课时1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梳理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通过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进一步明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和梳理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论证. 难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教学活动设计二次设计课堂导入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性质2: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探索新知合作探究自学指导自学教材P102~103的内容.合作探究探究性质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已知:在Rt△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求证:CD=AB.证明:延长CD至点E,使DE=CD,连结AE,BE.∵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AD=DB.又∵DE=CD,∴四边形ACBE是平行四边形. 又∵∠ACB=90°,∴四边形ACBE是矩形,∴CE=AB,∴CD=CE=AB.探索新知合作探究教师指导1.易错点:一定要注意性质的前提是在直角三角形中.2.归纳小结:(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方法规律:解决直角三角形的问题,通常还需要添加辅助线.当堂训练1.在△ABC中,∠ACB=90°,CE是AB边上的中线,那么与CE相等的线段有______,与∠A相等的角有_______ .若∠A=35°,那么∠ECB=_______.2.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及其中线之和为6,那么该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______.3.如图,在△ABC中,AD⊥BC,E,F分别是AB,AC的中点,且DE=DF. 求证:AB=AC.板书设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例题.教学反思。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6《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直角三角形》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2.6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学会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并能够应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
同时,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勾股定理,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和计算。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还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理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并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2.培养学生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3.解决实际问题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案例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1.呈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特点。
2.通过PPT展示直角三角形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直角三角形的特点。
操练(15分钟)1.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巩固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掌握。
2.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巩固(10分钟)1.通过PPT展示一些巩固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掌握情况。
2.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2)能够准确的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掌握推理证明方法,发张演绎推理能力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逆命题的概念,并体会原命题成立时,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到同一个定理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证明,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学难点
利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讨论、和类比归纳的方法。
教学过程
如图,在高为2米,坡角为30°的楼梯表面铺毯,地毯长度约为多米?
2米
30°
a
b
b
b a
b
A D
B
C
C A
B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