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习俗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6
婚俗调查报告第一篇:婚俗调查报告(上)近年来,婚俗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为了更深入了解婚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调查范围涵盖了中国的不同地区、城市和乡村,并与一些国外地区进行了对比。
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已婚夫妇、准备结婚的年轻人和婚庆服务提供商。
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收集了大量的信息。
我们首先探究了中国传统婚礼的现状。
在城市地区,很多夫妇选择举办西式婚礼,注重庆祝氛围和个人风格。
但在乡村地区,传统的婚礼形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新人们会遵循一系列的仪式和习俗,如过门、拜堂和敬茶等。
这些传统元素在现代社会仍然非常重要,能够传承和展示地域文化。
调查也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选择举办个性化婚礼。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设计婚礼的细节。
例如,有些人选择在特定的节日或纪念日结婚,以增添浪漫和意义。
同时,主题婚礼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比如海滩婚礼、古装婚礼和游戏婚礼等。
这些个性化的婚礼形式成为了新人们表达自己的方式。
除了中国,我们还调查了一些国外的婚俗。
在许多西方国家,婚礼仍然是一个庆祝活动,但形式更为简洁和轻松。
有些夫妇选择只举办简单的结婚仪式,然后和亲友们一起享受美食和音乐。
这种简约但温馨的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夫妇的青睐。
在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的婚礼则更为盛大和热闹。
婚礼通常持续几天,包括宴会、舞蹈表演和游行。
对于许多东南亚国家来说,婚礼是一个重要的社交活动,也是展示家庭繁荣和社会地位的方式。
这些传统的婚礼形式在当地仍然非常受欢迎。
综上所述,婚俗是文化传承和个人表达的重要方式。
无论是传统的婚礼形式还是个性化的婚礼风格,都能够展示个人和家庭的价值观和态度。
未来,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婚俗将继续演变和多样化。
我们期待着更多有趣的婚礼形式的出现,为人们带来更多美好的回忆。
第二篇:婚俗调查报告(下)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关于婚庆行业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婚俗文化调查报告婚俗文化调查报告一、引言婚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而婚姻的形式和仪式在不同的文化中千差万别。
本报告旨在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婚俗文化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了解各地婚姻习俗的多样性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中国传统婚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婚俗文化也源远流长。
传统的中国婚礼通常分为三个环节:娶亲、迎亲和过门。
在娶亲环节中,新郎一般会带着婚车和婚礼队伍前往新娘家,进行迎亲仪式。
而在迎亲环节中,新娘则会穿上华丽的嫁衣,接受新郎和他的家人的接待。
最后,在过门环节中,新娘会踏入新家,象征着她正式成为新郎家庭的一员。
三、西方婚俗的多样性与中国传统婚俗不同,西方国家的婚礼形式更加多样化。
例如,在美国,婚礼通常以宗教仪式为主,而在欧洲一些国家,民事婚礼更为普遍。
此外,西方的婚礼还有一些特色的仪式,如新娘穿白纱、新郎佩戴戒指等。
这些仪式代表着对婚姻的祝福和承诺,也反映了西方社会对婚姻的重视和尊重。
四、印度婚礼的盛大庆典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其婚礼仪式也因地域和宗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不过,无论是北方的锡克教婚礼,还是南方的印度教婚礼,都以盛大的庆典著称。
印度婚礼通常会持续数天,其中包括了多个仪式和传统的舞蹈、音乐表演。
这些庆典不仅是新人和家人的喜庆之时,更是整个社区的欢聚盛会。
五、日本的传统婚礼日本的传统婚礼被称为“神前结婚”,这一仪式通常在神社内举行。
新人会先向神明祈求祝福,然后交换婚戒,最后由神主主持举行结婚仪式。
与中国传统婚礼的庄重相比,日本的婚礼更加简约和内敛。
不过,近年来,西方的婚礼形式也逐渐在日本流行起来,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在教堂或酒店举行婚礼。
六、结语通过对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婚俗文化进行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婚姻在不同文化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每个地方的婚礼仪式和习俗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反映了当地人民对婚姻和家庭的认知和追求。
这些婚俗文化的差异不仅丰富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也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机会。
婚俗调查报告12020年4月19日改革开放35周年婚俗的变化经过35周年的时间转移,中国人的结婚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由最初的简朴风格走向多元化,不断创新,时尚元素的添加让婚礼变得格外炫目与多姿多彩。
我们从爷爷奶奶辈的婚俗到爸爸妈妈辈的婚俗介绍,直至今日。
生,死,爱(婚)是人生三部曲,而婚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古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在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多年家庭伦理,血缘继承观念中,家族能否繁衍生息,人丁是否兴旺,是一件万分重要的事。
结婚就关系到了传宗接代的大事,因此婚礼程序繁琐,礼仪众多。
在1978-1982年结婚的人群中,大多农民出生。
虽然封建制度早已废止,改革开放也刚刚起步,但数千年来的封建儒家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因此在对待婚姻上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思想为主,主张门当户对。
在整个结婚礼仪中,很多农村地区仍保留了传统的婚礼形式。
婚前要合八字,看属相,配五行以及需经历提亲,订亲,成亲,看嫁资,安床伴郎,享先,坐花轿,开面,上轿,拜堂如此繁琐的程序。
在婚礼的第一天晚上,还有“贺郎酒”,即在拜堂晚上,男家为好日正席酒。
新娘须逐桌为长辈和其它客人斟酒,酒要斟满但又不能溢出。
喜宴之后就是吵新房,谚云“三日无大小”。
成亲那天新娘不多与客人说话,吵房要先逗新娘开口,看其衣22020年4月19日裳纽扣,五颗说是“五子登科”,看其脚踝,说是看“老寿星”。
闹到了午夜大家才会散去。
成亲之后,还要“回门”,摆满月盘“。
在城市地区婚礼形式略有所不同。
在礼仪上跟农村相似,可是嫁妆比农村高档很多,与大城市相仿。
当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等是最高档的嫁妆了。
俗称的“三大件”开始普及。
结婚时,新郎用永久牌自行车把新娘载回家,亲朋好友夹道欢迎,在当时是最体面的婚礼了。
可大多数农村人结婚时是用船把新娘和她的嫁妆接回家的。
嫁妆很少,以基本的生活用品为主,财礼80—100元算是比较体面了。
在婚宴上,城里人则稍微讲究一些,财礼也多一些。
婚俗改革调研报告范文
尊敬的领导:
为了深入了解和研究当前婚姻习俗的实际情况以及推进婚俗改革工作,我们组织了一次婚俗改革调研活动。
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
该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各地区婚姻习俗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婚俗改革的可行性和具体措施。
我们采用约谈、访问、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走访了多个家庭、婚庆公司、媒体和相关部门。
二、存在的问题
1.过大的婚礼费用,给新人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2.形式化的婚礼仪式和框架,缺少个性化的定制和创新;
3.过分强调物质和仪式的表面意义,缺少对夫妻生活和家庭责任的教育和引导。
三、改革方案
1.推动婚礼规模和费用的适度控制,通过减少场地、包办等费用,使婚礼变得更加简洁、温馨且经济实惠;
2.注重婚礼的人性化和个性化,鼓励创新和差异化,让新人自由地选择和设计婚礼仪式和内容;
3.推动以爱情和责任为主旨的婚姻观,加强家庭教育和夫妻名义上的责任感,在婚姻中注重积极交流和分享。
四、调研结果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大部分人都支持婚姻改革工作,但同时也认为改革过程需要逐步推进。
更多人喜欢小型精品式的婚礼,因为更贴近人性化与创新,能够更好的表达爱情和家庭责任。
五、建议和决策
基于调研结果,我们建议婚姻改革应该逐步推进,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具体实施和推广。
同时还应建立科学的制度和政策,鼓励和引导群众真诚面对婚姻生活,筑牢幸福家庭的基石。
对家乡婚俗的调查报告(一)引言概述:家乡的婚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家乡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本调查报告将对家乡婚俗进行调查与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正文:一、婚前准备阶段1. 婚礼筹备工作:申请结婚证书、选择婚庆公司、购买婚纱等。
2. 婚宴预订和筹备:选择婚宴场所、定制菜单、准备婚宴主题等。
3. 礼金与礼品准备:确定亲朋好友的礼金和礼品标准、准备给婚礼主要人物的礼物等。
4. 婚前照相与婚纱拍摄:选择摄影师、选定拍摄场景、配套服装等。
5. 喜酒摆酒仪式安排:确定主持人、编排节目、准备喜酒等。
二、婚礼过程1. 迎亲仪式:新郎车队的组成和装饰、新娘出嫁的步骤和仪式等。
2. 迎宾入座:安排迎宾、分餐座次、进行主持致辞等。
3. 敬酒环节:酒席次序、敬酒父母、宾客、亲友等。
4. 祝福仪式:请长辈和亲友上台祝福、接受祝福,确保婚礼的吉祥。
5. 婚礼结束与离场:结束婚礼仪式、道别亲友、离场并送走亲朋好友。
三、婚后生活与习俗1. 安排新婚之夜:准备新婚房的布置、安排婚房用品和蜜月长短等。
2. 夫妻新居的入住:准备家居用品、购置家具、布置新居等。
3. 家庭规划与生活方式:规划夫妻生活、分工与合作、制定家庭规则等。
4. 新婚习俗传承:参与家乡传统习俗、尊重长辈、与亲友保持联系等。
5. 夫妻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沟通与理解、相互支持和尊重、共同规划未来等。
四、婚俗变迁与保护1. 婚俗变迁的原因和影响:社会进步、文化冲击、现代生活方式等。
2. 婚俗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保护传统文化、传承家乡文化、弘扬文明风尚等。
3. 社会对家乡婚俗的认知与态度:理解与支持、保护与传承、消极与抵制等。
4. 婚俗保护的困境与挑战:人口流失、婚俗商业化、现代婚俗的冲击等。
5. 探索和提出相应保护措施:教育传统文化、宣传传统价值观念、制定婚俗保护政策等。
五、调查报告总结经过对家乡婚俗的调查与分析,我们认识到家乡的婚俗传承和保护面临着困境与挑战。
一、前言婚姻,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在我国,婚嫁习俗历经千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婚嫁习俗的现状和变迁,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报告。
二、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融合,我国的婚嫁习俗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一方面,传统婚嫁习俗在部分地区仍然保留,如媒妁之言、彩礼、婚宴等;另一方面,现代婚嫁习俗逐渐兴起,如自由恋爱、简约婚礼等。
为了探究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我们选择了以下地区进行实地调查:A市、B县、C镇。
三、调查方法本次社会实践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已婚人士和未婚青年,了解他们对婚嫁习俗的看法和态度。
访谈对象包括当地婚庆公司工作人员、婚礼策划师、社区工作人员等,旨在从不同角度了解婚嫁习俗的现状。
实地观察则是对当地婚嫁活动的直接观察,包括婚礼仪式、婚宴布置等。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传统婚嫁习俗的传承与变迁在A市,传统婚嫁习俗依然较为普遍。
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是通过媒妁之言找到伴侣的。
彩礼和婚宴也是婚礼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观念的渗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自由恋爱,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
在B县,传统婚嫁习俗有所减弱,但仍有部分人坚持传统观念。
彩礼和婚宴的规模逐渐减小,但仍是婚礼中重要的环节。
年轻人对于婚嫁习俗的态度较为开放,认为可以结合传统与现代元素,举办个性化的婚礼。
在C镇,现代婚嫁习俗较为盛行。
大部分年轻人选择自由恋爱,婚礼形式简约而富有创意。
彩礼和婚宴不再是婚礼的重头戏,取而代之的是亲朋好友的祝福和祝福仪式。
2. 婚嫁习俗变迁的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婚姻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现代婚嫁习俗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实用性。
(2)文化多元融合: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使得婚嫁习俗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婚俗情况调研报告婚俗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婚俗是指一个文化圈内的婚姻仪式和相关的习俗活动。
婚俗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演变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现代社会中婚俗的普遍情况,为了解社会文化变革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向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态的人群发放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并结合实地观察进行分析。
三、调研结果1. 婚礼形式多样化调研结果显示,现代社会婚礼形式多样化,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婚礼形式差异较大。
其中,传统婚礼仪式仍然占据一定比例,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现代化、个性化的婚礼形式,如户外婚礼、主题婚礼等。
2. 婚俗习惯逐渐减少受到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婚俗习惯逐渐减少。
以婚宴为例,许多人不再举办盛大的婚宴;婚礼上的拜堂、敬酒等环节也逐渐变得简化,人们更注重的是婚姻的宣誓和情感的表达。
3. 礼金与嫁妆的变化调研结果显示,现代社会中,礼金在婚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很多人选择给予新婚夫妇一笔经济支持,以表达祝福。
嫁妆的传统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夫妻共同购置家庭用品。
4. 婚礼策划服务的兴起调研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婚礼策划服务。
婚庆公司的兴起,为新人们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婚礼策划和服务,帮助他们实现婚礼的个性化和专业化。
5. 异地恋婚姻形式的上升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异地恋婚姻形式逐渐上升。
更多的人选择与异地恋伴侣结婚,这对传统婚姻习俗和家庭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调研分析1. 社会经济发展是婚俗形态多样化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较好的满足,因此在婚礼上显示身份、炫耀财力的需求减少。
个性化和现代化的婚礼形式得以出现和普及。
2. 婚姻观念的变化是婚俗习惯减少的主要原因现代人们更强调婚姻的平等和尊重,注重婚姻的精神层面而非形式的仪式。
因此,婚礼形式和习俗趋于简单,人们更追求婚姻关系的品质和稳定,而非婚礼的繁复和盛况。
社会实践婚丧嫁娶调研报告一、婚丧嫁娶的起源和发展婚丧嫁娶作为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仪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在古代社会,婚姻制度和仪式常常受到宗教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婚礼通常由家长和长辈掌管,婚姻多为包办,讲究门当户对和嫁娶礼仪。
而丧礼则是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缅怀,对生者的警示和提醒。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婚丧嫁娶的形式和仪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的包办婚姻逐渐演变为自由恋爱和自由选择的婚姻方式,丧礼也逐渐形成了一套规范、统一的制度。
二、婚丧嫁娶的现状在当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开放,婚丧嫁娶的方式和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对于婚姻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婚姻观念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较于过去的包办婚姻,当今社会更加注重婚姻平等和自由选择。
许多人选择在民政局进行结婚登记,而非传统的举办婚礼。
而对于丧礼来说,尽管它的形式和仪式是相对固定的,但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变革。
现代社会对于丧礼的举办和安排也更加注重合理和规范化。
三、婚丧嫁娶的影响婚丧嫁娶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对于社会和家庭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说到婚姻对社会的影响,一个健康、和谐的婚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婚姻的稳定和幸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而对于丧礼来说,它不仅是对逝者的礼遇,更是活生生的教育。
它在向我们提醒生命的宝贵和短暂,教育人们如何看待生死、如何面对离别。
再者,婚丧嫁娶作为传统仪式和习俗,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有社会化的意义,通过这些仪式和活动,人们可以感受到社会、家庭和文化的凝聚力。
四、婚丧嫁娶的未来发展趋势婚丧嫁娶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备受关注的。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婚姻观念和方式日渐多元化,传统的婚姻观念和仪式也在不断被挑战和改变。
未来的婚姻可能更加强调平等和尊重,而丧礼的规范化和现代化也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婚丧嫁娶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仪式,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婚俗调查报告中国婚俗调查报告婚姻是人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制度,而婚俗则是婚姻制度的具体表现。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婚俗也因地域和民族的差异而呈现出多样性。
本文将通过一项调查报告,探讨中国婚俗的一些特点和变化。
一、婚礼形式的多样性中国的婚礼形式因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
在北方地区,婚礼通常以庄重和隆重为主,新郎新娘穿着传统的红色婚服,进行传统的拜堂、敬茶等仪式。
而在南方地区,婚礼则更加注重热闹和喜庆,新郎新娘会在婚车队伍中游行,喜庆的鞭炮声和锣鼓声不绝于耳。
此外,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婚礼形式更是独特,如藏族的婚礼需要进行多天的庆祝活动,彝族的婚礼则需要进行盛大的火把舞。
二、婚礼习俗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婚礼习俗也在不断演变。
传统的婚礼习俗中,父母的决定权较大,婚姻往往是由父母之间的联姻来决定的。
然而,现代社会中,婚姻开始注重个人的自主选择,恋爱婚姻逐渐成为主流。
此外,婚礼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年轻人更倾向于简约、个性化的婚礼,取而代之的是传统的隆重和繁琐。
三、婚礼支出的压力在中国,婚礼往往是一项昂贵的开支。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婚礼的平均支出逐年攀升,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的经济负担。
尤其是在一线城市,高昂的房价和生活压力使得年轻人在结婚问题上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一些年轻人为了能够承担婚礼费用,不得不推迟结婚的时间,甚至放弃结婚的念头。
四、婚礼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国的婚礼文化是一种传统的文化遗产,但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传承和创新这一文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一方面,一些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传统婚礼习俗的意义,他们希望能够保留一些传统元素,但也希望能够注入一些现代元素,使婚礼更加符合自己的个性和审美。
另一方面,一些专业的婚庆公司也开始兴起,他们提供各种创新的婚礼策划和服务,帮助新人打造独特而难忘的婚礼体验。
五、婚礼的意义和价值婚礼不仅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个家庭的起点。
婚俗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引言婚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是社会发展和人文进步的产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婚俗也在不断变化。
本报告通过对婚俗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了解当下婚俗的特点、变化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抽取了500名受访者,其中男性占50%、女性占50%。
问卷内容包括婚俗选择、婚礼准备、婚俗改革等方面。
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婚俗选择- 80%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传统婚俗,主要是考虑到传统婚俗代表了家庭价值观和文化传承。
- 20%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个性化婚礼,这部分人群更注重个性和创新。
2. 婚礼准备- 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提前数月准备婚礼。
- 30%的受访者希望选择一家婚庆公司来协助婚礼准备工作。
- 10%的受访者认为简朴的婚礼是最佳选择,他们认为婚礼本身不应该过度浪费。
3. 婚俗改革- 70%的受访者支持适度改革传统婚俗,使婚礼更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 20%的受访者希望保持传统婚俗的完整性,不希望出现大的变化。
- 10%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对婚俗改革没有太多意见。
分析与讨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传统婚俗仍然是大多数人的首选,但个性化婚礼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大部分受访者选择提前准备婚礼,希望能够通过精心策划的婚礼来表达对爱人的情感。
选择请婚庆公司协助婚礼准备的人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生活快节奏的特点,人们更加注重效率和便利。
对于婚俗改革,大部分受访者认为适度改革是有必要的。
婚礼作为一种仪式和重要的人生事件,应该保持传统仪式的庄重和意义,同时也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符合人们的需求和现实情况。
然而,仍然有一部分人希望保持传统婚俗的完整性,不希望进行大的改变。
这可能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认同有关。
而一些人则对婚俗改革持中立态度,他们可能更加注重婚姻本身,而非其中的形式。
结论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婚俗发展现状的主要特点。
传统婚俗依然占主导地位,但个性化婚礼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婚俗调查报告婚俗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观念逐渐开放,婚姻制度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解当代婚姻的现状和婚俗的变迁,我们进行了一项婚俗调查。
本报告将会呈现我们的调查结果,并对其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一、婚礼形式的多样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现代婚礼的形式已经趋向多样化。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婚礼仪式,越来越多的新人选择个性化的婚礼形式。
有些人选择在海边或者山区举行婚礼,追求与众不同的体验;有些人则喜欢在家中举办简约的家庭婚礼,强调亲密和温馨。
这种多样性的婚礼形式反映了当代人们对婚姻的不同追求和价值观的多元化。
二、婚礼费用的压力调查显示,婚礼费用是当代婚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很多人认为婚礼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仪式,愿意为之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成本的上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思考婚礼费用是否值得如此高昂。
有些人选择简约的婚礼,将婚礼费用用于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如购房、创业等。
这种现象也反映了人们对婚姻的理性思考和对未来的规划。
三、婚前准备的重要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在步入婚姻殿堂之前,会进行一系列的婚前准备。
这包括心理咨询、婚前教育等。
人们希望通过这些准备,更好地了解对方,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这种趋势的出现,表明当代人们对婚姻的认知和对婚姻的态度更加成熟和理性。
四、婚后生活的挑战婚姻不仅仅是婚礼,更是一段需要长期经营的关系。
调查显示,婚后生活中的挑战是不可忽视的。
有些人面临着家庭责任的压力,需要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寻找平衡;有些人面临着婚姻关系的磨合问题,需要通过沟通和包容来解决。
这些挑战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以建立稳定和幸福的婚姻。
五、婚姻的未来发展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婚姻正朝着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人们对婚姻的追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观念和模式,而是更加注重个体的需求和幸福感。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的变化,婚姻制度可能会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我国婚姻调查报告(合集五篇)第一篇:我国婚姻调查报告对我国目前婚姻状况的调查报告我国是一个有着接近14亿人口的国家,人口之多,也就表明我国婚姻家庭数量之多。
婚姻质量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幸福,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从50年《婚姻法》,到80年《婚姻法》,再到2001年《婚姻法》,我国不断完善婚姻法律制度,为的就是能够给人们的婚姻提供法律保障,提高我国的婚姻质量。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在现代生活中,许多人不得不将精力和注意力放到工作和事业中,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婚姻,其结果是婚姻和家庭亮“红灯”。
那么,现阶段我国的婚姻状况如何呢?就此,我组成员对我国目前婚姻状况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主要是为了了我国解婚姻生活的现状,分析其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对一些问题提出建议或意见。
二、调查对象我国的已婚人士(主要以广州的的已婚人士为调查样本)。
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访问调查对象及网上搜寻资料的调查方式。
四、调查时间2009年05月26日――――2009年06月21日五、调查结果及体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安琪主持的中国婚姻质量调查日前结束。
这项调查采用入户访问的形式,对上海、甘肃、广州和哈尔滨4个地方各800对夫妻进行了问卷调查。
该研究成果日前通过专家鉴定,被认为是近年来国内家庭社会学领域中一项高质量的研究。
人们可以通过对比数据资料,鉴定自己的婚姻质量处于哪种水平。
下面是这次调查的一些数据资料:1、年龄差妻子年龄大于丈夫3岁或以上的占1.8%,大1岁—3岁的占12.2%,夫妻年龄相同或丈夫大于妻子1岁—3岁的最多,达56.8%,丈夫大妻子6岁以上的,也有8.4%。
2、夫妻受教育年数差妻子高于丈夫的只占8.5%;丈夫比妻子多接受教育3年—6年的占24.6%,多6年以上的有7.1%,而上下相差在2年以内的达59.8%。
3、夫妻双方收入情况丈夫的收入在夫妻总收入中的比重在24.5的家庭中,丈夫的收入占到了夫妻收入总和的70%以上,而占61%—70%的有19.2%,占51%—60%的有27.2%,也有29.1的丈夫收入与妻子相等或低于妻子。
引言概述本文将对当前社会的婚俗进行调查与分析,并结合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的情况,从五个方面深入阐述婚俗现象。
婚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代表了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探索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内容一、传统与现代的婚俗比较1.传统婚俗的特征1.1宗族和亲属的参与1.2民间仪式和礼俗1.3嫁娶聘礼的形式1.4婚后生活和家庭关系的处理2.现代婚俗的变化2.1婚姻观念的改变2.2婚礼形式和仪式的演变2.3婚礼筹备和庆典产业的兴起2.4婚后生活模式的多样化二、婚俗对社会结构和家庭关系的影响1.社会结构的变迁1.1婚龄和生育年龄的延迟1.2婚姻率和离婚率的变化1.3家庭结构和家庭规模的变动1.4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冲突2.家庭关系的演变2.1夫妻关系的变化2.2岳父岳母与女婿关系的转变2.3儿女关系和家族责任的变迁2.4子女教育观念的转变三、婚俗与婚姻市场的关系1.婚姻观念对婚姻市场的影响1.1婚姻观念的演进与消费观念的更新1.2相亲和婚姻介绍所的发展1.3婚恋网站和交友平台的兴起1.4婚姻市场的供需状况与价格变动2.婚姻市场对婚俗的反作用2.1婚礼筹备和庆典服务行业的发展2.2婚纱摄影和婚宴酒店的竞争现状2.3婚庆用品和礼品商城的崛起2.4婚庆行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四、婚俗对文化传承和社会认同的意义1.文化传承的重要性1.1婚俗作为文化符号的作用1.2婚俗的历史渊源和地域特色1.3婚俗与传统习俗的关联与延续1.4婚俗对社会认同和文化价值的塑造2.社会认同的影响2.1婚礼的社交与人际关系的拓展2.2婚庆活动和婚俗文化的旅游价值2.3婚礼与社会仪式的关系2.4婚庆产业对地方经济和形象的促进五、婚俗现象对社会发展的启示和影响1.社会发展的启示1.1婚姻观念与社会进步的关系1.2婚俗对于社会变革的适应性与建设性1.3婚俗对于社会关系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性1.4婚俗的创新与传统文化的延续2.婚俗对社会影响的思考2.1婚俗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2.2婚俗对社会稳定和家庭和谐的重要性2.3婚俗对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的影响2.4婚俗对社会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重要性总结通过对婚俗现象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婚俗与现代婚俗的差异,以及婚俗对社会结构和家庭关系的影响。
畲族婚姻习俗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畲族婚姻习俗一、调查目的和方法畲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福建、江西、浙江、湖南、江苏、广东、广西、安徽等地。
本调查旨在了解畲族婚姻习俗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有100名畲族参与者参与,其中男性48人,女性52人。
调查的问题主要包括婚姻形式、婚礼习俗、婚姻礼品以及婚后居住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1.婚姻形式根据调查结果,畲族的婚姻形式主要包括自由婚姻和包办婚姻两种。
在自由婚姻中,男女通过相亲、交往等方式自由选择伴侣;而包办婚姻则是由家长或中介人介绍并安排双方结婚。
调查显示,自由婚姻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但包办婚姻仍然存在。
2.婚礼习俗畲族的婚礼习俗丰富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是“接新人”和“送新人”的仪式。
在“接新人”仪式中,女方的家族会派出一队人马前往男方家中接新娘,而男方的家族则准备好迎接的仪式。
在这个过程中,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和庆祝活动。
而在“送新人”仪式中,男方的家族则会派队送新娘回女方的家中。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婚礼习俗,如举行喜宴、请亲友来祝福、表演民族舞蹈等。
3.婚姻礼品在畲族婚礼中,礼品的选择非常重要。
男方必须准备贵重的婚姻礼品送给女方,以表达诚意和尊重。
调查结果显示,常见的婚姻礼品包括金银器皿、家居用品、珠宝首饰等。
此外,还有一些纪念性的礼品,如畲族传统手工艺品、绣品等,用以象征爱情的美好。
4.婚后居住根据调查结果,婚后畲族夫妻一般选择与男方的家族同住。
这一传统习俗保留了家族的连续性和团结性,同时也有助于继承和传承家族文化和传统。
然而,现代社会中,一些年轻夫妻也会选择独立居住,追求个人生活的独立性和自由。
三、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畲族婚姻习俗的一些基本内容和特点。
畲族的婚姻形式包括自由婚姻和包办婚姻,婚礼习俗丰富多样,礼品的选择非常重要,婚后一般与男方家族同住。
针对这些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推动自由婚姻的普及:鼓励年轻人自由选择伴侣,尊重个人的感情选择权。
家乡传统婚嫁习俗调查报告【家乡传统婚嫁习俗调查报告】一、引言婚嫁仪式是人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刻,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婚嫁习俗。
为了更好地了解家乡的传统婚嫁习俗,本报告经过调查研究,将详细介绍我家乡的传统婚嫁习俗。
二、婚前准备1. 选择对象:在我家乡,父母对孩子的婚姻一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经过相亲等传统方式,双方家庭会进行认真的评估和协商,以确保婚姻的稳定和幸福。
2. 红娘牵线:传统上,家人或亲友起到红娘牵线的作用,在寻找合适的对象时提供意见和建议。
3. 订婚仪式:在确定双方结婚意向后,往往会举办订婚仪式。
这一仪式象征着两个家庭的共同祝福和支持。
三、婚礼前的习俗1. 过门礼:在结婚前的一天,新郎的家人会带着礼品和聘礼,前往新娘家进行过门礼。
这一仪式象征着新郎家庭对新娘家庭的敬意和感谢,并表示双方家庭真心合作、和睦相处的决心。
2. 迎亲队伍:在婚礼当天,新郎会带领一支婚车队伍,前往新娘家迎娶新娘。
队伍中旗帜飘扬、鲜花簇拥,欢乐的喧闹气氛洋溢着整个街区。
3. 喜娘出嫁:在迎亲队伍抵达后,新娘会由娘家传统地徒步出门,向新家出发。
这是新娘告别亲人和童年的象征,也代表着她对新家庭的祝福和承诺。
四、婚礼仪式1. 迎亲仪式:新娘到达新郎家后,会有一系列的迎亲仪式,如敬茶、敬酒等。
这些仪式既彰显了双方家庭的尊重和亲善,也为新婚生活的和谐打下了基础。
2. 宴席:在家乡的传统婚礼中,宴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家人、亲戚和朋友们会聚在一起,品尝各种美食,并举杯祝福新人。
3. 拜堂:在宴席过后,新娘和新郎在主持人的引领下,会进行拜堂仪式。
双方家长会一同见证新人的神圣誓言和对未来生活的承诺。
五、婚后习俗1. 新婚之夜:在婚礼结束后,新人会回到新家,开始新婚之夜。
在家乡的传统中,新娘会穿上特别的礼服,以示新的开始和幸福生活的象征。
2. 入洞房:在进入洞房时,通常由喜娘或家中长辈带领,进行一系列的祝福、放鞭炮、散花等传统习俗,为新人带来喜庆和好运。
一、引言婚姻,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
在我国,不同地区由于历史、地理、民族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
为了深入了解地方婚俗,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旨在揭示地方婚俗的独特魅力,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调查地点及对象本次社会实践调查选取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的三个村庄作为调查对象。
这些村庄分别代表了汉族、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婚俗特点。
调查对象包括村民、当地婚庆公司工作人员、曾参加过婚礼的年轻人等。
三、地方婚俗调查内容1. 婚恋观念(1)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婚恋观念较为开放,注重个人情感和自由恋爱。
年轻人在选择伴侣时,更加注重性格、兴趣和价值观的契合。
(2)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婚恋观念较为传统,重视门当户对、家庭背景等因素。
年轻人结婚时,往往需要得到父母的支持和祝福。
(3)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婚恋观念较为保守,受宗教信仰影响较大。
年轻人结婚时,需要遵循宗教仪式和传统习俗。
2. 订婚仪式(1)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的订婚仪式较为简单,一般由双方家长共同商议婚事,赠送礼物表示祝福。
(2)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的订婚仪式较为隆重,包括提亲、订婚宴、赠送彩礼等环节。
(3)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订婚仪式较为复杂,需要举行宗教仪式,如请婚、许婚、择吉日等。
3. 婚礼仪式(1)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婚礼仪式较为现代,包括迎亲、拜堂、敬酒、闹洞房等环节。
(2)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婚礼仪式较为传统,包括迎亲、拜堂、祭祖、宴请宾客等环节。
(3)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婚礼仪式较为独特,包括迎亲、拜堂、祭祖、举行民族特色活动等环节。
4. 婚俗禁忌(1)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婚俗禁忌包括避免婚期与丧事冲突、新娘不能先到男方家、新娘不能穿红鞋等。
(2)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婚俗禁忌包括避免婚期与丧事冲突、新娘不能在婚礼前洗头、新娘不能在婚礼当天出门等。
(3)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婚俗禁忌包括避免婚期与宗教节日冲突、新娘不能在婚礼前洗头、新娘不能在婚礼当天出门等。
家乡婚嫁调研报告家乡婚嫁调研报告一、引言婚嫁是每个人一生中的重要时刻,也是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
我对家乡婚嫁习俗进行了一次调研,在该报告中将对调研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二、婚嫁习俗调研结果1. 婚礼形式在调研中发现,家乡的婚礼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传统婚礼和现代婚礼两种。
传统婚礼过程繁琐,充满了神秘和庄严感;现代婚礼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创意,以现代化的方式表达爱情和浓浓的亲情友情。
2. 婚俗习惯婚俗习惯包括婚前习俗和婚后习俗。
婚前习俗主要包括红娘牵线、聘礼和过大礼等环节,这些环节体现了传统婚姻观念和尊重家长媒人的意义;婚后习俗则包括拜堂、喜宴、接新娘等环节,这些环节意味着新郎新娘步入婚姻生活,展现了家庭和睦、亲密的愿望。
3. 婚嫁习俗变化调研显示,家乡的婚嫁习俗在现代社会发生了一些改变。
首先,婚礼形式趋向多样化和个性化,摒弃了一味追求繁琐和庄重的传统婚礼形式;其次,婚后习俗中一些给力的元素被引入,比如新娘入洞房前玩“蒜头戳脚”,增加了新娘和新郎之间的互动和情趣。
三、婚嫁习俗意义1. 社会文化传承家乡的婚嫁习俗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是家乡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
在传统婚礼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家乡久远的历史文化,传统婚俗习惯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
2. 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婚嫁习俗的存在使家庭和谐、社会和谐成为可能。
通过婚礼的举行,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社会关系也更加稳固。
婚礼过程中大家共同庆祝、祝福新人,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亲密感。
3. 个人幸福感提升婚嫁习俗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一种幸福感的提升。
婚礼是人生中的大事,它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满足感,让人进一步认同这份婚姻和家庭,也是对感情的肯定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四、婚嫁习俗问题与建议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传统婚俗过于繁琐、形式化,缺乏现代化的思维和创新;其次,一些陋习仍然存在,比如过大礼中的物质攀比和红包乱象等。
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传统婚俗与现代思维相结合,创新婚礼形式和仪式;二是提倡简约、环保的婚礼方式,减少物质浪费;三是倡导个人自由选择婚姻方式,不局限于传统的大小事。
婚俗文化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婚俗文化是指一系列与婚姻相关的传统仪式、习俗以及符号。
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背景下,婚俗文化存在着差异,反映了不同社会对婚姻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探讨当前中国婚俗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婚俗文化的情况,我们采取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个案访谈以及参与观察。
以下是具体的调查步骤:2.1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关于婚俗文化的问卷,并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向广大群众进行了调查。
问卷包括了婚礼仪式、婚车婚房、婚礼习俗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我们收到了1000份有效问卷,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2.2 个案访谈为了深入了解婚俗文化的细节和背后的意义,我们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婚礼案例进行了访谈。
通过与新人、家长、婚庆公司等多个角色的对话,我们得以了解婚俗文化在实际生活中的运作机制。
2.3 参与观察为了更加贴近实际情况,我们还参与了一些婚礼仪式和活动的观察。
通过身临其境地感受和观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婚俗文化对于参与者和旁观者的影响。
3. 调查结果分析通过对以上调查方法的实施,我们得出了以下关于中国婚俗文化的一些发现和分析:3.1 礼金与嫁妆在中国的婚俗文化中,礼金和嫁妆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大部分人认为礼金和嫁妆是表达祝福和尊重的方式,但也有部分人认为这种做法过于商业化和功利化。
3.2 婚礼仪式中国的婚礼仪式因地域和民族的差异而存在一定的多样性。
在城市地区,西式婚礼仪式逐渐流行,而在农村地区,传统的习俗仍然占主导地位。
然而,不论是西式还是传统式的婚礼仪式,人们普遍认为婚礼是一种对婚姻的庄重和认真的承诺。
3.3 婚庆产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婚礼的日益重视,婚庆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请专业的婚庆公司筹办婚礼,而不再依赖个人的力量。
这一趋势反映了人们对于婚礼的追求和对于完美婚礼的期望。
婚俗文化调查报告篇一:婚礼调查报告前言:婚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全国已到了火爆的程度。
北京、上海、广洲、深圳,婚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尤其是婚庆协会的成立,正式标榜婚庆行业正朝专业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
婚庆产业正逐渐成长为一个新的朝阳产业,婚庆消费市场的、婚纱礼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婚宴珠宝首饰等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并与新婚消费的其他行业如家电、家具、床上用品、室内装修、房地产、汽车、银行保险等40多个关联行业,逐步形成令人瞩目的婚庆产业链,充满了巨大潜在商机。
在婚庆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关企业也越来越注重品牌服务和规模经营,婚庆的高层次服务也在增多,整个行业都在为满足当代青年多元化、时尚化、个性化、追求浪漫服务的需求而努力。
第一部分婚庆相关概述婚庆,具体来说指的是婚礼庆典策划。
婚礼策划是指为客人量身打造的婚礼。
它涵盖各种婚礼形式或是各种婚礼形式的组合体,它是根据每位新人的不同爱好、追求或诉求点而不同为新人量身定做的婚礼。
第二部分婚庆市场运行环境中国的婚庆行业真正的发展从1990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有20年的发展历史。
在这么长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开拓阶段:1990-1995。
在这个阶段,富有开拓思想的人,开始缔造初期的婚庆文化,并且让社会逐步承认。
2、新文化阶段:1995-2000。
在这个阶段,婚庆开始逐步引入多元素,展示婚庆文化内涵。
如婚纱摄影,各种婚庆道具开始广泛使用。
高科技技术开始使用,成为发展得萌芽。
3、纷争阶段:2000-20XX。
这个阶段,涌现了大量婚庆公司,原来做司仪的,自己起了炉灶;做摄像的,跟妆的,等等,都做起了老板。
同时,专业化开始分工,司仪、车队、道具、摄影、摄像、键盘等分工明细。
4、爆发阶段:20XX-20XX年。
由于成立婚庆公司的门槛较低,特别是20XX年,很多新人在这一年做婚礼,婚庆相对集中,导致,爆发出了很多婚庆公司。
都想在20XX年大赚一下。
调查婚嫁风俗收获
调查婚嫁风俗是一次富有意义和启发性的经历。
通过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婚嫁习俗,我对人类的多样性和文化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次调查不仅让我了解了各种独特的婚礼仪式和传统,还让我思考了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意义。
首先,我发现婚嫁风俗因地域、民族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有些地方的婚礼注重繁琐的仪式和礼节,强调家族和亲友的参与;而有些地方则更注重简约和自由,强调新人的个性和选择。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看法和期望。
其次,调查婚嫁风俗让我认识到婚姻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哪个文化背景下,婚姻都被视为人生的重要事件之一,承载着家庭、社会和文化的期望。
婚礼作为婚姻的象征和庆祝方式,不仅代表着两个人的结合,也象征着两个家庭的联合和传承。
这种重要性在不同文化的婚礼习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此外,调查还让我思考了婚嫁风俗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意义。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婚姻被视为家庭延续和社会稳定的基石;而在一些文化中,婚姻则更强调个人的选择和幸福。
这些不同的价值观反
映了人们对婚姻的不同看法和期望,也影响了人们的婚姻观念和行为。
总的来说,调查婚嫁风俗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它不仅让我了解了不同文化的婚礼习俗和传统,还让我思考了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意义。
这次调查让我更加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婚姻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题目(小一号字,华文新魏)
——副标题(三号,楷体)
姓名
学号08051153
院系(部所)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类
任课教师陈琳
完成日期2009年 10月 8 日
礼仪之光
————石桥镇婚姻习俗调查婚姻是人生一大重事,忽视不得也小看不得,过了这道坎,就步入了人生的第二个漫长的等待期,等待着新生命的诞生,等待一个崭新世界的来临,等待他们以后也会像我们一样的继续这样使命下去,一切看起来是那么顺其自然。
婚姻作为人生这么重要的事,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婚礼作为重中之重肯定也不会可以轻视,隆重婚礼上的各种各样的礼节和习俗也是很值得注意的,婚礼特色因地区、时间而有所不同,而今天要讲的就是我们石桥镇当地的婚姻习俗,虽然中国民族的婚礼很多习俗与理解是相通的,但是每个地区都会有各自的特色。
关键词:广西苍梧县石桥镇、礼节、排场、习俗、喜庆
石桥镇位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在广西最东面,此地处于两广交界地,位于苍梧县东北部,距梧州市57公里,属亚热带、半丘陵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优质稻谷,俗称苍梧县北部粮仓,虽然本镇以农业经济为主,但是石桥镇却是全国小康示范镇和广西自治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是市、县文明圩镇和文明市场,大部分的青年人都去广东打工为生,本镇以及附近几个镇的婚姻习俗大体上没什么区别,因为我们这边地区没有少数民族,所以婚姻习俗基本上都是典型的汉族婚姻仪式,但是也有不少地方特色。
在此给大家分析一下。
在此先说一下我们这里婚姻习俗的历史,据我在村里面问老人得
出的结果,在九几年以前,我们这的婚姻习俗还是非常传统与保守的,基本上都是通过说媒来定婚情的,根本上没有什么自由恋爱,就拿我的爷爷奶奶来讲,我爷爷也是到了结婚年龄就叫媒人找了一个也是待嫁的女生,基本上是双方见过一面之后就开始订婚了,根本没有拍拖的这么一个阶段,我爷爷说那是因为那时根本没有空谈感情,因为那时才五几年,新中国成立没多久,到处都在搞大生产。
还有一种情况是叫“童养媳”,就是由婆家养育女婴、幼女,待到成年正式结婚。
这个在清朝流行的习惯在我们村也有发生,我采访了一下这个童养媳老婆婆,她说那时是因为家里面孩子太多,家里面没有经济能力供养起这么多个小孩,结果是她们最小的两个姊妹(另一个是她妹妹)被家人送给别人当童养媳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招婿婚,招赘婚大多是因为女方的父母没有儿子,他们希望招赘女婿来照顾他们,在我身边就有这么一种情况,我的二叔就是,因为女方那边没有男丁,所以他们两结婚的时候是男方“嫁”到女方去,这样就我二叔名义上就成了岳父的儿子了。
跟这几种传统保守情况不同的恋爱自由是九十年代以后才出现的事,下面重点讲这种情况。
现在我所见的恋爱比较少说媒这一情况了,当然也是存在的,但不细说,现在一般的恋人之间都是彼此自愿相识自愿交往恋爱自由,跟基本的谈婚论嫁的习惯差不多,比较有特色的是以下几个方面:说亲,在择亲的基础上,男家则备办一篮糯米饭,几斤肉,一壶酒,几斤米糕(或饼子)等,于吉日良辰正式托媒人将礼物送往女家
举行“吃开口饭”。
女家热情接待,邀请家族长辈陪同媒人进餐。
从
此双方婚姻关系正式认可,结成亲家,往来逐渐密切。
订亲,通过“吃开口饭”后,时隔一年半载,就举行较为体面的订亲仪式。
订亲时,男方要备办猪肉鸡鸭肉、水酒、米糕(或饼子)、、香烟、白糖、礼金、等礼物,其中,猪肉、水酒、米糕、礼金等主要礼物的数量多少,事先征求女家的意见确定。
订婚之日,由男方父母托媒人和押礼先生及一批青年将礼物送往女家,对方将送去的礼物摆设在堂屋,供众亲友观赏。
女家举办宴席盛情款待亲友及媒人押礼一行。
宴会结束,媒人、押礼,告辞回程。
押礼一行到达后,主人将女家互换互赠的礼物摆设在香火下,烧香燃烛,供奉相亲,举办盛席宴请亲友,订亲事告结束。
迎亲,在女方方面,出嫁前要把有关的嫁妆准备好,不管是哪个姑娘出嫁,习俗当中一定要准备的是三包稻谷和三个母亲或亲人送的星状的东西,表示三生有幸的意思;在男方方面,迎亲一定要带一两个伴郎到村口等着,等到新娘到来的时候,新郎就牵着新娘的手或者就和新娘一起走着回新郎家,沿途遇到的人,如果是成年人的话新郎必须在伴郎的帮助下的给沿途遇到的人点上一支烟,如果是小孩的话,就发一个利是,到新郎家后,新郎家就开始招呼新娘家来的客人。
在招呼客人的时候,一般最重要的是吃饭的时候,当客人们在进餐的时候,新郎要和新娘向客人们逐一敬酒递烟,客人在喝下新人敬的酒之后,就会分别给一个结婚利是新郎和新娘。
等敬完酒之后,新娘就进入洞房等候新郎。
吃婚宴这里称作“饮酒”。
这里的婚宴都是十八个菜,三个汤。
这十八个菜有十个用小盘盛装,这些是小菜,另外八个则用大盘盛装,有鸡鸭鱼肉等,三
个汤为二咸一甜。
客人们八人一席坐好后就开始上菜,上酒。
客人们便开始开怀畅饮。
说吃婚宴是叫做“饮酒”是因为酒过几杯之后新郎就开始到每个席上去敬酒。
新郎敬的酒是一定要喝的,一席之中的长辈是敬酒的主要对象,这样敬过一圈酒之后新郎就喝了不少的酒。
新郎敬过酒之后,新郎的父母也要来到宴席上劝酒,目的是要客人们喝的尽兴。
新郎的父母劝完酒之后新郎又开始第二轮敬酒,经过第二轮的敬酒之后,酒量大的新郎喝的晕晕忽忽,酒量小的则是酩酊大醉,新婚的第一天也就此结束。
婚宴结束后客人们稍做休息便陆续回家了,热闹的村庄也渐渐平静下来。
新婚后第一天早上,新娘和新郎要向家翁家母敬茶,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敬茶是一个很重要的礼节。
新人在拜过祖先,向父母敬茶,这样不单代表答谢父母养育之恩,同时亦代表双方家长接纳新郎或新娘为家族中的新成员,是身份备受确认的象征。
新人敬茶用的香茶内,通常都放上两枚红枣和莲子,寓意早生贵子的吉兆。
新家翁、家姑及长辈喝了新娘这杯茶后,会送上金手镯、玉器等首饰作为新媳妇的见面礼,又会在盛托香茶的盘上(俗称「槟榔盒」)放上一封利是,作为对新娘的赏钱。
新婚后三天是新娘回娘家的日子,新娘回娘家也是要有些东西要准备一下的,一般要准备的是要做两箩的年糕一些大蒜,还要带几只鸡,这几只鸡都是要给自己的直系亲属(母亲,兄弟姐妹等)的,在娘家吃了饭之后,新郎新娘会给村里面的小朋友(未满16岁的孩子)发红包。
一般在新娘回娘家之前的一两天,新娘的家属会向村里面的小孩子说新娘什么时候会回娘家以及什么时候可以来领红包,一般到那时基本上村里小孩子都会守在外面,就等着新娘吃饱饭发红包。
基本上整个婚姻过程就是这个样子。
结婚对于农村人来说算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它宣告了一个新家庭的成立,所以婚姻一定要非常隆重,这是婚姻永远也不会改变的特点。
即使是并不富裕的家庭也要尽可能把婚礼办得很排场,因为婚礼这天是人一生最值得纪念并怀念的一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婚姻的花费也提高了,例如“送帖”的金额从原来的3~4千元到后来的7~8千元再到现在的一万零一元,迎亲工具则是从以前的“八抬大轿”到现在的“四轮轿车”。
这些都真实地体现了婚姻习俗随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而带来的变化。
总之,石桥镇的婚姻习俗随着人民生活的变化在不断演化着,它变得更加的隆重,排场。
但其花费的逐渐升高不禁让人有些担忧:人们的虚荣心导致相互之间的攀比,巨大的开支给一些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希望这种风气不要蔓延开来。
让婚姻给人们带来真正的欢乐和幸福而不是随之而来的负担和痛苦。
婚姻习俗不断地传承和发生着改变,因为时代的进步,一些落后的婚姻习俗消失了或改变了,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婚姻习俗也参杂着西方文化的一些元素,并与本土习俗发生冲突及融合,总之,只有让爱情与民族的习俗、信仰、感情、特点协调起来婚姻才是完美的、幸福的、天长地久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