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实验讲义-2012

  • 格式:doc
  • 大小:804.00 KB
  • 文档页数:2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学校教材

环境工程学

实验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学实验室

目录

实验室实验

实验一沉淀实验 (2)

实验二混凝实验 (6)

实验三静态活性炭吸附实验 (8)

实验四动态活性炭吸附实验.......................................................... ..11 实验五气浮实验.............................................. (12)

实验六逆流气浮实验................................................. . (14)

实验七曝气设备充氧能力的测定实验 (16)

实验八污泥脱水实验 (20)

实验一沉淀实验

一、目的

通过沉淀实验,熟悉沉淀类型及各自特点,掌握沉淀曲线测试与绘制方法。

二、原理

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斯笃克斯)公式。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700mg/L以下的絮状颗粒的沉淀属于絮凝沉淀,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凝聚变大,沉速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速实际上是一变速。浓度大于某值的高浓度水,颗粒的下沉均表现为浑浊液面的整体下沉。这与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完全不同,后两者研究的都是一个颗粒沉淀时的运动变化特点,(考虑的是悬浮物个体),而对成层沉淀的研究却是针对悬浮物整体,即整个浑液面的沉淀变化过程。成层沉淀时颗粒间相互位置保持不变,颗粒下沉速度即为浑液面等速下沉速度。该速度与原水浓度、悬浮物性质等有关而与沉淀深度无关。但沉淀有效水深影响变浓区沉速和压缩区压实程度。为了研究浓缩,提供从浓缩角度设计澄清浓缩池所必需的参数,应考虑沉降柱的有效水深。此外,高浓度水沉淀过程中,器壁效应更为突出,为了能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状态,沉淀柱直径一般要≥200mm,而且柱内还应装有慢速搅拌装置,以消除器壁效应和模拟沉淀池内刮泥机的作用。

三试验设备材料

1. 沉淀用有机玻璃柱,内径d=150mm,高H=1600mm,内设搅拌装置转速1rpm,上设溢流管、取样口、进水管及放空管;

2. 配水系统一套(每套系统为两套沉淀装置供水),包括小车、污泥泵、水箱等;

3. 计量水深用标尺、计时用秒表;

4. 悬浮物定量分析用电子天平、定量滤纸、称量瓶、烘箱、抽滤装置、干燥器等装置;

5. 取样用100ml比色管、100ml量筒、瓷盘等。

四试验方法和步骤

1. 检查沉淀装置连接情况、保证各个阀门完全闭合;各种用具是否齐全。

2. 打开阀门1、3,水泵接电,使水箱中污水在自循环条件下混合均匀;取水箱水样测悬浮物浓度C 0。

3. 启动搅拌器控制转速为1rpm ;打开阀门2、4,慢速关小阀门3,使沉淀柱进水速度均匀;待沉淀柱水位达到溢流管时依次关闭阀门2、4,并开始记录时间。

4. 在开始后0、5、10、20、30、60min 时分别在1号取样口取样100ml ,测悬浮物浓度。同时观察悬浮颗粒沉淀特点、现象。

5. 悬浮物测定方法: ○

1将定量滤纸置于称量瓶内烘至恒重W 1;○2将抽滤水样后滤纸放入称量瓶中,烘至恒重W 2;○

3悬浮物浓度V

W W V W C 1

2-==。 抽滤装置图

抽气泵

干燥塔

抽滤瓶

搅拌电机每分钟1-2转

五注意事项

1.向沉淀柱内进水时,速度要适中,既要较快完成进水,以防进水中一些较重颗粒沉淀,又要防止速度过快造成柱内水体紊动,影响静沉实验效果。

2.取样时,先排除管中积水而后取样(排出20ml左右),每次取样100 mL。

六实验结果整理

1. 在格纸上绘制u-p关系曲线;

2. 利用图解法列表,计算不同沉速时悬浮物去除率E(记入表3)。

试验日期:

水样性质及来源:

沉淀柱内经:150mm 柱高:H=1600mm 有效高度h=1200mm

= mg/

水温:°C 每次取样体积V=100ml 原水悬浮物浓度C

表1 悬浮物性质测定记录表

表2 沉淀数据整理表

表3 沉淀物去除率E 的计算

七 思考题

1.若按%100C /)C (C E 0i 0⋅-=计算不同沉淀时间t 的沉淀效率E 有何不妥?此时试验方法应如何改变。

实验二混凝实验

一、目的

通过混凝实验,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及混凝沉淀效果,不仅可以选择投加药剂种类,数量,还可确定其它混凝最佳条件。

二、原理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做脱稳。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直径较大且较密实的矾花容易下沉。自投加混凝剂直至形成较大矾花的过程叫混凝。

三、设备及用具

1. TS6程控混凝试验搅拌仪一台。

2. 洗耳球1个,配合移液管移药用。

3. 10mL 移液管1根。

4. 1000mL量筒1个,量原水体积。

5. 2 mg/mL(Al2O3计)浓度硫酸铝(或其它混凝剂)溶液1瓶。

6. PHS-2型酸度计1台。

7. HACH 2100N浊度仪1台。

四、内容与步骤

1. 测原水浊度及Ph值。

2. 用1000mL量筒量取6个水样置于搅拌烧杯中。

3. 将测温探头放入仪器旁边盛水烧杯中。

4. 将第一组水样置于搅拌机中,启动仪器,编程序(快速搅拌800rpm、1min、加药;中速搅拌150rpm、10min;慢速搅拌50rpm、10min;静沉30min)。

5. 用移液管向1至6号加药管中分别加入1、2、3、4、5、6mL混凝剂。

6. 运

行程序,注意观察并记录矾花形成、沉淀的过程,矾花外观、大小、密实程度等,并记入表格中。

7. 程序运行结束后,由上部取样口取杯中上清液约100mL(测浊度、pH即可),置于六个洗净的100mL烧杯中,测浊度及pH并记入表中。

五、注意事项

1. 取水样时,所取水样要搅拌均匀,要一次量取以尽量减少所取水样浓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