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模式及其发展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224.02 KB
- 文档页数:58
浅析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摘要:本文介绍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内涵和主要特点,并结合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德国“双元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 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模式当前,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空前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需求空前迫切,因此职业教育面临空前发展机遇。
以2005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标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特别是即将出台的《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中明确将“大力发展”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无疑给高职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德国是目前世界上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德国以“双元制”模式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
正是这种“双元制”教学模式,促进了德国职业教育与企业界的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办学使学校和企业实现双赢。
因此,研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探讨在我国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中,引入“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解决目前职业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内涵与特点1.1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内涵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支柱和核心。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办学体制,更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或方法,而是一种教育制度,是一种重能力、重实践的职业教育思想。
“双元制”,德文“Dua1Systme”一词。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又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教育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双元制”中的“一元”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指企业。
学生既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和基础技术理论,又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两元结合完成职业教育任务,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及借鉴摘要: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和企业运作模式都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基于笔者参加2013年广东省技工院校校长赴德国培训班的培训经历,介绍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运行模式,分析了其优势,同时结合广东技工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如何科学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双元制校企合作借鉴2013年4月13日至5月4日,应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邀请,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广东技工院校有关校领导赴德国巴伐利亚州培训学习,笔者有幸作为其中一员,先后参加了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维尔茨堡第一职教中心、福尔茨第三职业学校、美茵河邮报印刷中心、埃尔兰根职业学校、巴伐利亚州工商行会、慕尼黑手工业技师学院、巴伐利亚州教育教学质量研究所、宝马汽车慕尼黑生产基地、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罗泽海姆市职业高中、罗泽海姆应用科技大学木工技师学院等机构的培训、交流和现场观摩参观学习,培训进修内容涉及德国巴伐利亚州教育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双元制”教育培训的法律政策框架和实施模式范例、以实践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模式、学校发展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教师与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学校管理信息化等方面。
笔者亲临其境,收获颇丰,深感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诸多成功经验值得思考。
下面笔者主要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运行模式、优势以及如何科学借鉴“双元制”职教模式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发展的角度,逐一阐述。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运行模式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以企业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制度。
在德国,德联邦法律规定职业技术人才必须通过“双元制”模式培养,“一元”是企业,另外”一元”是学校。
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指从2~3类中学毕业和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在受教育开始之初,就要签订从事生产实践的劳动合同,并按法律要求在联合会或行会登记备案,在师傅的指导下参加实践劳动。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模式与成功因素摘要: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以其独特的模式和成功的经验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模式和成功因素,并分析其对培养技术人才和促进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借鉴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元制;教育模式;引言职业教育一直是德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在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和满足产业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德国制造之所以享誉全球,与德国有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是分不开的,而缔造这个队伍的最大功臣就是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
该体系将学校教育和实践岗位培训相结合,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有机会进行实际工作和实践训练。
本文将探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模式和成功因素,以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Dual Education System)是一种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结合起来的职业教育体系。
它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与实际工作相关的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
以下是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几个要点:1、学校教育阶段:双元制教育的学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学生,他们首先是企业的学员,然后才是学校的学生。
这一点是我们在介绍双元制教育时首先需要明确的。
学员在成为一个企业的双元制培训学员后,在双元制教育模式中首先接受学校教育,学习与所选企业从事的专业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一阶段通常在职业学校中进行,学员们会学习科学、数学、语言等通识课程,以及与所选专业相关的技术课程。
2、实践培训阶段:与学校教育阶段相辅相成的是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践培训。
他们以学员的身份在企业中带薪(学员培训补贴)参加带薪培训,与经验丰富的师傅(Mentor)一起学习专业技能和应用知识。
通常来讲,学员完成学业,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会继续留在企业工作。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摘要】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以其独特的培训体系和成功经验备受世界关注。
本文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概述、特点、优势、挑战以及启示等角度进行研究和思考。
通过对这一模式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和提高劳动力市场竞争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其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进行总结。
这篇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全面了解,探讨其在全球教育领域中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思考、概述、特点、优势、挑战、启示、借鉴意义、未来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结合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的独特教育体系,被广泛认为是德国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会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也在企业中接受实践培训,从而培养出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际经验的专业人才。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和思考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美国等,都希望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引入类似的职业教育模式。
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种教育体系的运作机制、优势和挑战,从而为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本文将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特点、优势、挑战以及启示,并结合国内教育实践,提出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借鉴意义、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思考,旨在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2. 正文2.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概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德国独特的教育体系之一,结合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在特定行业中具备实际工作技能和知识的能力。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在企业实习和学校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获得更全面的职业教育。
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和全面的职业发展机会,使他们在学业和工作之间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
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观察与思考一、问题的提出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已经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服务的关键一环。
目前我国工程师的绝对数量已达到世界第一位,但质量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1]。
德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制较为先进,特别是德国高校“双元制”教育模式使得其培养出的人才更加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其为产业结构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智力支持和教育保障。
双元制教育模式已然成为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和重点,以此为由,目前我国对德国高校教育“双元制”模式与机制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和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但结合具体工科专业的研究却鲜有涉及。
笔者作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教师,除担任本专业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之外,还承担了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及本科生专业导师、学生班主任等工作。
2013年,笔者在德国相关高校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访问学者工作,在此期间,对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尤其是对其“双元制”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梳理与研究,希望借此对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有所借鉴,并推动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途径的更新与改革。
二、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特征德国“双元制”教育,是指由国家立法支持、高等院校和企业共同建立办学制度,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共同合作实现对学生进行双管齐下的教育和实践的体制。
也就是说,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高等院校,主要承担的是学业中的理论教学和基本专业技能部分;另一元是指作为双元制的核心环节,企业,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进行工程实践方面的培训,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和毕业设计岗位。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企业互为交替,从而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能将所学熟练地应用于工程实践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其基本特征如下。
(一)高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工程实践相结合高校和企业作为“双元制”的两个核心的学生培养场所,是相互分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实现对学生工程素养的培训的,通过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工程实践培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浅谈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曹清香(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6)我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HOF应用科技大学和萨克森州的莱比锡手工行会培训中心共学习了三个月。
其中参观了西门子公司,宝马工厂、3D打印机床厂HOFmann、数控机床厂HAMUEL等许多企业,通过学习了解了德国的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特别是对他的职业教育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德国是工业强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我认为德国工业与经济的强盛得益于成功的职业教育。
一、什么是双元制教学双元制教学是德国典型的职业教学模式,双元制教学就是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
一个学期,学生1/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职业理论,2/3的时间在企业接受职业培训。
双元制的双元特性如图1所示:图1双元制的双元特性二、双元制学生生源学生中学毕业后,成绩较差的进职业学校学习,毕业后成为技术工人。
成绩较好的读应用技术大学(FH大学),毕业后成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工程师。
成绩最好的读综合性大学(UN大学),毕业后成为研究型人才。
职业学校的学生全部为双元制学生,应用科技大学(FH)的学生有10%~15%为双元制学生。
三、双元制学生学习过程职业学校的双元制学生学习过程是:学生中学毕业后联系一个企业,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学习方式是去企业和学校交替学习,即一个星期2天在职业学校,3天在企业培训;或者一个月10天在职业学校,20天在企业;或者一个学期1/3的时间在职业学校,2/3的时间在企业。
学习期间企业支付学生400~800欧元工资。
毕业后,获得技术工人的资格,去企业上班。
职业学校学习属于义务教育,由州政府出钱,企业培训由企业出钱。
如果不想去被培训的企业上班,只要把企业出的经费还给企业就行,不需赔偿。
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上大学,有的学生既想通过职业培训学技术,又想读大学,获得较深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这样选择双元制学习模式就合适。
双元制学习是把大学学习和职业培训结合起来。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主要采用双元制教学,双元制教学就是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
| 13实验工厂和其他设施,配备有最为先进的技术装置和设备。
本项目主要内容:1、培养年限 作为化学技术员,3年的教育。
2、培养规模 每学期为50名学生(学校总共150名)。
3、培养方式 混合教育模式,主要有课堂理论教育,模拟工厂实训教育,实验室上岗培训,公司上岗训练。
4、毕业生的专长 侧重在生产线运行,能够在操作过程中解决问题,能确保安全操作和能够自觉遵守企业的安全健康环保文化。
德国双元制模式给我校中德化工实训中心带来的成效与思考。
1 建设成效“德国双元制”本土化的实践,在BBIW项目合作中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1.1 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德国先进职教理念的熏陶、校企共同设计课程的体验、德国培训和企业实践培训的锻炼,极大地提升了教师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1.2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通过BBIW 和学校针对性制定的课程,实训和理论的学习,以及企业专家的指导,看起来更加专业化,职业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1.3 四位一体化合作是一次四赢合作政府、学校、德国博格豪森职业培训中心(简称BBIW)、14家化工外资企业共同合作,开展“四位一体”现代学徒制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项目。
这次合作让学校学生受益,企业单位得到了能用的人才,政府解决了就业问题,BBIW 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实现了校企合作共同培育人才的目标。
由于BBIW 项目合作的成效显著,得到了企业的高度好评和认可,学校与瓦克化学总结第一期合作的经验,将继续开展新的三年制合作项目,并提出了开展“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培训、合作科研”的立体化合作目标,使BBIW 化工项目这个以“现代学徒制”为特征的探索与实践得以延伸和深入。
2 实验室管理成效2.1 化工实验室管理借鉴企业管理模式(1)每个学生进实验室都必须经过“三级安全培训”后方可进实验室,“三级安全培训”指实验室管理员,实验室负责人,化工老师三个层面的培训。
实验室管理员负责的安全培训一般在0 引言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全世界这么有名,最大的秘密武器就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发展评析国从世纪年代开始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出现双元制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领域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凭借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整体学习时间短,学生获得双证书以及满足企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等优势在德国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本文重点介绍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的发展历史、特征、培养类型及现状。
关键词:德国;高等教育;双元制;培养模式---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是高校与企业或社会组织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一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理论学习在高校,实践培训在企业或组织。
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有近年的历史,虽然相对于德国职业学校双元制培养模式时间较短,但凭借其众多优势,在德国迅速发展。
该培养模式目前已发展到德国的职业学院(ba)、双元制学院(dhbw)、应用科技大学(fh)及综合型大学(uni)等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领域。
一、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的特征及类型.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的特征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特征具体表现在:高校和企业或组织机构两个学习场所,理论与实践两项学习内容,通常还可以获得高校学位与职业资格证书两份证书。
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入学前提是学生具有一般高校入学资格或带有专业限制的高校入学资格以及与企业签订的实习或培训合同。
学生既要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岗位需要,又要符合高校的入学条件。
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项目的流程通常是:企业或组织机构首先与高校先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然后企业或组织机构向社会提供培训的位置,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向企业或组织机构申请培训岗位,申请成功后,学生和企业或组织机构根据具体项目情况签订到年的培训合同。
最后,学生再向大学注册学习,本科学生在高校要完成个学分的学习,与德国其他类型本科学生的学分要求相同。
学生在大学学习的同时还要在企业或组织机构参与培训。
通常一半时间在高校学习。
一半时间在企业或组织机构培训。
第1篇一、引言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一种将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以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为例,分析其特点、优势及实施案例,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二、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特点1. 双元制教育模式将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技能,又能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
2. 教育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二阶段在企业实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3. 双元制教育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4. 双元制教育模式强调校企合作,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5. 双元制教育模式实行学分制,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
三、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优势1. 培养高素质人才:双元制教育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提高就业率: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具有很高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率较高。
3. 促进校企合作:双元制教育模式有利于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4. 提高教育质量:双元制教育模式注重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实施案例1. 案例一:德国宝马公司德国宝马公司是全球著名的汽车制造商,其双元制教育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校企合作:宝马公司与职业学校、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2)课程设置:宝马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需求,制定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实习制度:学生在宝马公司实习期间,可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职业技能。
(4)职业发展:宝马公司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助力学生成长。
2. 案例二:德国西门子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技术企业,其双元制教育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校企合作:西门子公司与职业学校、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培养技术人才。
(2)课程设置:西门子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需求,制定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德国双元制的历史沿革1. 一元——“企业培训”起源于学徒制,学徒不仅要在生产车间里跟师傅学习实用技术,还要到学校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
2. 1821 年,萨克森魏玛大公国的行业协会法律以及学校里的课程规定既要补充职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要提高学徒的普通教育水平。
3. 19 世纪中后期,不少城市明确要求学徒有义务到职校接受必需的理论知识学习。
1900 年许多大城市将学徒期青少年的进修学校教育定为义务教育,并决定让企业参加职业培训,承担主要培训责任。
与此同时,又用职业学校教育补充企业实训。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双元制”的正式称谓是在1948年德国教育委员会在《对历史和现今的职业培训和职业学校教育的鉴定》中首次使用了这一名称。
在1969年提出了《联邦职业技术教育法》,确立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
“双元制”培训是德国技术发展的支柱,德国的技术骨干大多是由“双元制”培训体系培训出来的,在联邦德国的企业中,经过双元制培训的技术工人在企业人员中所占的比例达到 40% 左右。
二、双元制的模式核心:企业与学校合作学生在 9、10 年级的时候,想进入双元制职业学校,得先向企业提出申请,得先有企业接收他,不过目前企业中学都会选实科中学的毕业生。
(企业都会选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毕业生。
)双元制中德国承认的职业有三百五十几种,所以说职业教育的学生中最大的比例是双元制的学生。
双元制学校中的学生在企业里学习实践课,在学校里进行理论学习。
在企业和学校的时间比为 3:1,或 4:1(学生一周在企业待 3 天或者 4 天)。
双元制培训体系的“双元”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两个教育体——企业与职业学校(这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两个基本场所,企业着重进行实际操作的技能的训练,学校着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2)受训者的双重身份——学生与学徒(就企业而言,受训者在初中毕业后与所选择的企业签订的培训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其在培训期间所应履行的学徒的权利和义务。
“双元制”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是在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后期逐步形成的,是一种青少年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又有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形式,它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德国“双元制”模式呈三角形结构,起连接作用的是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这些责任和义务是由《职业教育法》等系列法律制度规定的。
这种模式,目前已在德国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内占有主导地位,并在德国政府、各州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扶植下日趋完善、合理和有效。
二、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特点(一)法制性:企业和学校依据法律、法规密切合作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法律保障和政府支持。
德国规范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很多,基本法律有三个,即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和《手工业条例》,此外还有《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培训员资格条例》等。
正是这些法律、法规,同时还有一套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督系统,使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经费来源等方面均有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保护了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规定了企业和学校双元打造技术人才的义务,进而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促进了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实用性:同生产紧密结合德国“双元制”是一种以实用为本位的模式,强调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中具体的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及其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能力,以及独立、协作、交往、自学等一系列关键能力。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无论教育和实践训练时间的分配,还是培训的运行机制都体现了明显的实用性。
(三)社会性:与企业广泛结合“双元制”职教体制下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职业学校的学生和企业的学徒,有两个学习地点:职业学校和企业。
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观察与思考一、问题的提出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已经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服务的关键一环。
目前我国工程师的绝对数量已达到世界第一位,但质量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1]。
德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制较为先进,特别是德国高校“双元制”教育模式使得其培养出的人才更加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其为产业结构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智力支持和教育保障。
双元制教育模式已然成为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和重点,以此为由,目前我国对德国高校教育“双元制”模式与机制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和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但结合具体工科专业的研究却鲜有涉及。
笔者作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教师,除担任本专业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之外,还承担了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及本科生专业导师、学生班主任等工作。
2013年,笔者在德国相关高校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访问学者工作,在此期间,对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尤其是对其“双元制”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梳理与研究,希望借此对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有所借鉴,并推动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途径的更新与改革。
二、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特征德国“双元制”教育,是指由国家立法支持、高等院校和企业共同建立办学制度,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共同合作实现对学生进行双管齐下的教育和实践的体制。
也就是说,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高等院校,主要承担的是学业中的理论教学和基本专业技能部分;另一元是指作为双元制的核心环节,企业,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进行工程实践方面的培训,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和毕业设计岗位。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企业互为交替,从而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能将所学熟练地应用于工程实践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其基本特征如下。
(一)高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工程实践相结合高校和企业作为“双元制”的两个核心的学生培养场所,是相互分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实现对学生工程素养的培训的,通过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工程实践培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德国双元制模式及其发展研究引言德国双元制模式是指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种教育模式,特点是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相结合。
这种模式既注重理论学习,又着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它在德国国内被广泛认可,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具体情况以及其发展的研究。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特点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核心特点就是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的结合。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在企业进行实际操作和技能培训。
这种实践的经验对于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且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国双元制模式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其他的技能,比如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
这些综合素质对于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也非常关键。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发展状况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在那个时候,德国的工业发展迅速,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工业的需求,德国开始尝试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相结合的模式。
这种模式很快获得了成功,并且得到了工业界和政府的认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双元制模式不断发展和完善。
目前,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德国的职业教育被世界各国所称道,并成为很多国家模仿的对象。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优势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更好地与工业界对接。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并且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与此同时,企业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和吸纳人才,满足自身的需求。
另外,德国双元制模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还参与了企业培训,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这样一来,他们进入社会后很快就能够适应和胜任工作。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挑战尽管德国双元制模式有很多优势,但它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难题。
学校和企业有着不同的目标和利益,如何协调双方的合作变得非常重要。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研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成功模式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全球市场中,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作为世界领先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为德国的经济腾飞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技能人才。
本文将深入探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涵、特点、优势以及应用场景,以期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中叶,是一种将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
根据这种模式,学生需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教育,并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具备双重身份:一方面是在学校的学生,另一方面是在企业的学徒。
教学内容丰富: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团队合作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育。
培训标准严格: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和标准,并由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进行监督和审查。
证书含金量高: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学校和企业共同颁发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认可度。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目标明确:双元制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实用型人才,有效缩短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
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在企业实践操作,这种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
教学质量高: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教学,双方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职业规划清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满意度。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制造业和IT行业。
在制造业方面,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德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使得德国在制造业领域保持着全球领先地位。
而在IT行业,双元制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知名的IT企业如SAP、思爱普等都积极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其提供培训资源和实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