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学教案_图文(精)
- 格式:doc
- 大小:425.00 KB
- 文档页数:17
教案2010~ 2011学年第一学期《透视学》教案教学院(部)艺术学院教研室环艺授课班级 10级美术教育1班授课教师谢辉职称职务助教教材名称 <透视学>2010年 9月 1 日2010 至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授课计划教学院(部)艺术学院主讲教师谢辉课程名称透视学班级10级美术教育1班教研室主任:汪超顺教学院长:李勋祥2010年9 月1 日教学进度安排表一式三份: 一份交教务处,一份存教学系部,一份由本人保存.第一章东、西方绘画中的空间观念一、教学目标了解东、西方绘画中的空间观念与发展历史。
二、教学要求1、了解东、西方绘画中的空间观念与发展历史2、了解透视基本概念和原理,在绘画、设计领域的运用情况与效果。
三、教学内容提要1、西方透视沿革。
了解西方透视的形成、发展、应用的历史2、中国传统绘画中空间表现方法。
了解东方绘画中的空间观念及表现方法3、透视学的运用。
了解西方透视学在绘画、设计领域的运用情况与效果。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本次课的主要重点是详细了解东、西方绘画中的空间观念与发展历史,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
可采用作品欣赏来促进理解和提高。
五、课时安排4课时六、教学设备板书七、检测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具体措施和要求1、举例讲解东、西方绘画中的空间观念与发展历史2、举例讲解透视学在绘画、设计领域的运用情况与效果。
八、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透视和透视学二、透视学发展简况第二节透视图形的产生及透视图形的特征一、透视图形的产生二、透视图的特征和基本规律(一)近大远小(2)不平行于画面而相互平行的直线的透视愈远愈相互靠拢,到无穷远时消失于一点。
第三节透视基本术语一、常用术语1、基面2、景物---描绘的对象3、视点4、站点5、视高6、画面7、基线8、画面线9、视线10、视锥11、视域12、视角13、正常视域14、透视图15、基透视16、近空间,远空间17、近基面,远基面二、心点,主点,视平线(一)视心线与心点(二)主视线,主点和主垂线(三)物距,视距,主距,距点第四节视向与透视图分类一、视向的种类二、视向与透视图分类第五节直线的透视规律一、直线的透视(一)直线透视的基本规律(二)直线与画面的相对位置(三)变线的迹点,灭点和全长透视二、原线(一)原线的种类1、直立原线2、倾斜原线3、水平原线(二)原线的特征三、变线:(一)变线的种类(二)变线的特征作业要求:讨论与理解:透过门窗玻璃室外景物,并固定视点,闭上一只眼,把睁着的一只眼观察到的景物的主要轮廓用笔简要的勾画在玻璃上,然后分析它的透视现象,进一步理解透视的形成和透视基本术语的含义。
《透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任务1、了解透视学发展历史与现状。
2、掌握透视学的一系列作图方法。
3、熟练运用透视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和设计制图。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1、讲授透视学的发展简史,以具体名作为例,分析透视学在传统与现代绘画中的运用。
2、传授具体的透视作图方法,用一些图例为示范,详细讲解作图步骤,要求学生做好笔记。
必要时,请学生当场到黑板上画图,以便检查教学效果。
3、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手绘透视图作业并评讲。
纠正错误。
4、带学生到户外去写生,熟练运用透视学知识描绘空间中的实景,为以后的设计和绘画创作打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1、课程讲授内容包括透视学的发展简史,与透视学在传统与现代绘画中的运用,〈平行透视、人物透视高度的画法,成角透视、倾斜透视、轴动物体透视、阴影透视的画法与运用。
2、写生实践,透视作业8张四、教材及参考书教材:《绘画设计透视学》赵复雄湖北美术出版社参考书: 《绘画与透视》蒲新成湖北美术出版社参考书:《透视》殷光宇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参考书:《绘画透视学初步》王之臣湖南美术出版社参考书:《美术技法理论》魏永利殷金山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绘画透视原理与技法》李蜀光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绘画透视知识》陆仰豪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参考书:《透视制图效果图》宋立民湖北美术出版社参考书:《现代设计透视》胡乃敏辽宁美术出版社湖北美术学院技法理论教研室2004年7月8日《透视学》课程教案课题:绘画与设计用透视时间:36课时课程类型:专业理论课目的及要求:1、讲授透视学的发展简史,以具体名作为例,分析透视学在传统与现代绘画中的运用。
2、讲授具体的透视作图方法,用一些创作和设计图例为示范,详细讲解作图原理与步骤,要求学生做好笔记。
必要时,请学生当场到黑板上画图,以便检查教学效果。
做到教师与学生互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透视知识的能力,变学生的被动学成主动学,即“要我学”为“我要学”。
基础美术详细教案(透视)第一章:透视基础1.1 透视的定义和作用解释透视的概念和意义探讨透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1.2 透视的基本原理介绍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原理和特点讲解透视的基本要素:消失点、视平线、灭点等1.3 透视图的画法演示如何画出简单的透视图指导学生通过透视网格和辅助线来准确绘制透视图第二章:一点透视2.1 一点透视的概念解释一点透视的定义和特点强调一点透视在表现空间深度和立体感方面的作用2.2 一点透视的画法演示如何画出一点透视的景象指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消失点和视平线来绘制一点透视图2.3 一点透视的应用分析一些经典的一点透视作品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一点透视作品,并加以点评和指导第三章:二点透视3.1 二点透视的概念解释二点透视的定义和特点探讨二点透视在表现空间深度和立体感方面的优势3.2 二点透视的画法演示如何画出二点透视的景象指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消失点和视平线来绘制二点透视图3.3 二点透视的应用分析一些经典的二点透视作品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二点透视作品,并加以点评和指导第四章:三点透视4.1 三点透视的概念解释三点透视的定义和特点探讨三点透视在表现复杂空间和立体感方面的作用4.2 三点透视的画法演示如何画出三点透视的景象指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消失点和视平线来绘制三点透视图4.3 三点透视的应用分析一些经典的三点透视作品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三点透视作品,并加以点评和指导第五章:透视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5.1 透视在静物绘画中的应用分析一些静物绘画作品中透视的运用指导学生通过透视来表现静物的立体感和空间关系5.2 透视在风景绘画中的应用分析一些风景绘画作品中透视的运用指导学生通过透视来表现风景的空间感和深度5.3 透视在人物绘画中的应用分析一些人像绘画作品中透视的运用指导学生通过透视来表现人物的空间关系和立体感第六章:透视的视觉感受与心理影响6.1 透视与视觉引导讨论透视如何引导观者的视线分析不同的透视技法如何影响观者的视觉体验6.2 透视产生的深度与空间感解释透视如何创造空间的深度探讨不同类型的透视对空间感的影响6.3 透视与情感表达研究透视如何用于表达情感和气氛指导学生运用透视创造特定的情感效果第七章:透视技法实战演练7.1 线性透视与光影结合演示如何将线性透视与光影效果结合指导学生通过透视和光影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质地7.2 透视中的色彩运用讲解透视中色彩的运用原则指导学生如何在透视作品中运用色彩增加表现力7.3 创作自己的透视作品鼓励学生自由创作,运用所学的透视技法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升技艺第八章:透视在艺术史上的应用8.1 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技法分析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如何运用透视探讨透视在文艺复兴艺术中的重要性和影响8.2 现代与当代艺术中的透视实验研究现代和当代艺术家如何打破传统透视规则讨论透视在现代艺术中的多样性和创新性8.3 透视在商业艺术中的应用探讨透视在广告、电影和游戏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分析透视在这些领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第九章:透视的测量与修正9.1 透视尺的使用介绍透视尺的概念和用途演示如何使用透视尺进行准确的透视测量9.2 透视的修正与调整讲解如何修正透视中的错误9.3 透视作品的评估与改进提供一个透视作品的评估框架指导学生如何自我评估和改进透视作品第十章:透视的艺术创作与探索10.1 创意透视练习设计创意透视练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透视构图和视角10.2 透视与构图的关系探讨透视如何影响画面的构图指导学生如何运用透视创作平衡而有吸引力的画面10.3 透视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分析并欣赏不同艺术家的透视作品引导学生理解透视在艺术创作中的无限可能性和探索空间重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一系列关于透视基础知识和应用的教学章节。
基础美术详细教案(透视)第一章:透视基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掌握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对透视的感知和表现能力1.2 教学内容透视的定义和分类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原理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1.3 教学步骤引入透视的概念,展示透视的实例讲解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原理,演示绘制方法学生练习绘制透视图形,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第二章:透视的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透视在绘画中的基本应用方法培养学生对透视空间的表现能力2.2 教学内容透视在平面绘画中的应用透视在立体绘画中的应用透视在景观绘画中的应用讲解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方法,展示实例学生进行透视绘画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第三章:透视的拓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透视的拓展知识培养学生对透视的创新应用能力3.2 教学内容透视的变异和创新发展透视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透视的未来发展趋势3.3 教学步骤讲解透视的变异和创新发展,展示实例学生进行透视的创新应用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第四章:透视作品欣赏与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透视作品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对透视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4.2 教学内容透视作品的特点和魅力透视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方法著名透视作品介绍展示著名透视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学生进行透视作品的创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第五章:透视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透视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对透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5.2 教学内容透视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方法透视在绘画创作中的创新应用透视在绘画中的注意事项5.3 教学步骤讲解透视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方法,展示实例学生进行透视绘画创作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第六章:建筑透视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透视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建筑透视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对建筑透视的表现能力6.2 教学内容建筑透视的定义和分类建筑透视的绘制方法建筑透视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6.3 教学步骤引入建筑透视的概念,展示建筑透视的实例讲解建筑透视的原理,演示绘制方法学生练习绘制建筑透视图形,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第七章:人物透视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物透视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人物透视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对人物透视的表现能力7.2 教学内容人物透视的定义和分类人物透视的绘制方法人物透视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7.3 教学步骤引入人物透视的概念,展示人物透视的实例讲解人物透视的原理,演示绘制方法学生练习绘制人物透视图形,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第八章:风景透视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风景透视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风景透视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对风景透视的表现能力8.2 教学内容风景透视的定义和分类风景透视的绘制方法风景透视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8.3 教学步骤引入风景透视的概念,展示风景透视的实例讲解风景透视的原理,演示绘制方法学生练习绘制风景透视图形,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第九章:透视效果图绘制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透视效果图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透视效果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对透视效果图的表现能力9.2 教学内容透视效果图的定义和分类透视效果图的绘制方法透视效果图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9.3 教学步骤引入透视效果图的概念,展示透视效果图的实例讲解透视效果图的原理,演示绘制方法学生练习绘制透视效果图,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第十章:透视在创意绘画中的应用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透视在创意绘画中的特殊应用让学生掌握透视在创意绘画中的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对透视在创意绘画中的运用能力10.2 教学内容透视在创意绘画中的特殊应用透视在创意绘画中的创新方法透视在创意绘画中的实际案例10.3 教学步骤引入透视在创意绘画中的概念,展示透视在创意绘画中的实例讲解透视在创意绘画中的特殊应用,演示创新方法学生进行透视在创意绘画中的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透视的定义和作用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透视的基本概念,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以及透视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
基础美术详细教案(透视)第一章:透视基础1.1 透视的定义和作用解释透视是一种表现空间深度的绘画技巧强调透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1.2 透视的基本原理介绍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概念解释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差异1.3 透视图形的绘制步骤演示如何绘制一个简单的透视图形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绘制透视图形第二章:一点透视2.1 一点透视的原理解释一点透视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强调一点透视的简洁性和效果2.2 一点透视的绘制方法演示如何运用一点透视绘制图形指导学生通过一点透视绘制自己的作品2.3 一点透视的实际应用提供一些一点透视的实例作品供学生参考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一点透视作品第三章:两点透视3.1 两点透视的原理解释两点透视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强调两点透视的复杂性和效果3.2 两点透视的绘制方法演示如何运用两点透视绘制图形指导学生通过两点透视绘制自己的作品3.3 两点透视的实际应用提供一些两点透视的实例作品供学生参考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两点透视作品第四章:空间感和深度感的表现4.1 空间感和深度感的概念解释空间感和深度感在透视中的重要性强调透视对空间感和深度感的表现作用4.2 空间感和深度感的绘制方法演示如何通过透视表现空间感和深度感指导学生通过透视表现自己的作品中的空间感和深度感4.3 空间感和深度感的实际应用提供一些空间感和深度感的实例作品供学生参考鼓励学生创作自己在作品中表现空间感和深度感的作品第五章:透视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5.1 透视在风景画中的应用解释透视在风景画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透视在表现风景画中的空间感和深度感5.2 透视在静物画中的应用解释透视在静物画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透视在表现静物画中的空间感和深度感5.3 透视在人物画中的应用解释透视在人物画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透视在表现人物画中的空间感和深度感第六章:透视中的物体比例与形态6.1 透视对物体比例的影响解释在透视中物体比例如何随着远近变化强调掌握透视中物体比例的重要性6.2 透视中物体的形态变化介绍透视中物体形态如何随着视角变化指导学生如何绘制透视中的物体形态6.3 实践练习:透视中的物体比例与形态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在给定的透视图中填充物体检查学生的作品,提供反馈和建议第七章:建筑透视7.1 建筑透视的基本原理解释建筑透视的概念和作用强调建筑透视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7.2 建筑透视的绘制方法演示如何绘制建筑透视图指导学生通过建筑透视绘制自己的作品7.3 建筑透视的实际应用提供一些建筑透视的实例作品供学生参考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建筑透视作品第八章:透视中的光影处理8.1 透视中光影的作用解释光影在透视中的重要性强调光影处理对透视作品的影响8.2 透视中光影的绘制方法演示如何通过透视处理光影指导学生通过透视处理自己的作品中的光影8.3 实践练习:透视中的光影处理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在给定的透视图中添加光影检查学生的作品,提供反馈和建议第九章:透视作品的评价与分析9.1 透视作品的评价标准介绍评价透视作品的方法和标准强调评价透视作品的重要性9.2 透视作品的分析方法介绍分析透视作品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透视作品9.3 实践练习:透视作品的评价与分析提供一些透视作品供学生评价和分析检查学生的评价和分析结果,提供反馈和建议第十章:拓展透视技巧与应用10.1 透视的变形与夸张解释在透视中如何运用变形与夸张强调变形与夸张在透视作品中的效果10.2 透视与其他绘画技巧的结合介绍如何将透视与其他绘画技巧结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透视与其他绘画技巧创作作品10.3 透视在创新作品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创新透视作品的实例供学生参考鼓励学生运用透视创作创新作品重点和难点解析1. 透视的基本原理:理解透视的概念和作用,以及透视的基本原理,如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是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基础。
透视学-教案透视学教案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含实践)。
课程采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边研究边实践的教学方法,辅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基础理论扎实,能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透视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环境绘制出透视图的基本技能。
1.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透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和构图方式;2)掌握绘制的物体空间的尺寸,为绘制透视图的比例打下基础;3)掌握特定环境的透视变化因素;4)掌握几种透视图的制图方法。
5)根据实践案例、项目能独立完成设计。
2.能力培养目标1)初步具有徒手作图能力;2)具有根据不同条件完成透视图的能力;3)具有灵活运用所学透视技法的能力。
3.素质教育目标1)具有较强的设计意识;2)具有艺术的.科学的.严谨的态度与思想。
三.教学内容:一)理论教学1:1.透视的基本概念2.透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术语3.透视的基本规律(法则)4.确定物体形状的基本透视方法5.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平行透视概念;平行透视设想构图画面特点;构图画面框架建立过程;物体比例的设置;室内或室外场景平行透视。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理会典型案例。
教学实施:一.透视的定义透视”(Perspicere)即“透而视之”。
就是透过透明平面看前方的景物,使三维的景物投影到二维的透明平面上,形成立体的图像,这就是透视。
二.透视三要素透视学是研究如何把看到的立体的景物转换成平面的透视图,即研究在平面上进行立体造型规律的。
而要在平面上取得立体的透视图非要借助假定的“画面”不可。
因为透视图形是视线(眼睛到景物之间的连线)通过画面是留下的轨迹。
物体的大小.画面离眼睛的远近以及眼睛对物体的角度都将决定透视图形的变化。
物体.画面.眼睛这是构成透视图形不可缺一的三要素。
眼睛——透视的主体,是眼睛对物体的观察构成透视的主观条件。
基础美术(素描)模块:透视原理能力目标: 1.能掌握透视的基本术语和基本规律2.掌握正确画透视的方法知识点目标:1.画出各种几何形体的透视关系2.基本掌握两种透视方法课时安排: 1天任务要求:画出正方体的两到三种透视任务分析:分析透视的原理和绘画方法难点分析:掌握各种透视的同时加入不同视角知识点讲解:透视原理角度与透视实际上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不仅仅在画画创作时,其它各种美术形式都很讲究角度与透视。
它是美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绘画艺术一般都要求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度空间的立体感,比如同样的物体近大远小等,所以,透视规律在画面构图上的运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透视变化是绘画构图变化的现实依据。
透视的基本术语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灭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
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
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在漫画中是常用的,也是最简单的透视规律。
一个物体上垂直于视平线的纵向延伸线都汇集于一个灭点,而物体最靠近观察点的面平行于视平面,这种透视关系叫一点透视,也叫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的表现方法:首先在画面上画一条水平线(视平线),然后再画一条垂直线,相交点作为灭点,从灭点随便延伸出一条线,这条线就是将要画的物体的透视关系,然后在透视关系线和视平线之间画出所要绘制的物体。
物体高度的变化是根据透视线和视平线所成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教案纸系环艺专业 08艺术1 班级任课教师
章节
第章
节题目透视的基本概念、平行透视
时间2008年 9 月 22日星期一第三四节
教学
目的
认识透视的概念与用途;初步了解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教学重点
(结合高职特点提出重点思路)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
2、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3、近大远小与消失
4、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1、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2、近大远小与消失
3、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及透视中几个重要关系
4、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拟采用的教学方法)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先让学生亲自感受,再进行边画边讲,在最后示范给学生看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不同程度的教学方法,且要重复讲述。
教
具、
图表
投影仪、计算机、黑板
板书设计及讲解要点教学内容及设计时间分配
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
"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
客观物体占据的自然空间有一定的大小比例关系,然而一旦反映到眼睛里,它们所占据的视觉空间就并非符
合原来的大小比例关系了。
正如一只手与一幢高楼相比微不足道,手在远处几乎观察不到,但若将其向眼前移动,它的视觉形象就会越来越大,最后竟能遮住高楼,甚至整个蓝天,这就是常言所说一手遮天的道理。
根据这个道理,可以通过玻璃窗子,向外观察,外面的景物,或树木,或山峰,或高大建筑,或人群,都可以在很小的窗框内看到。
如果一只眼睛作固定观察,就能用笔准确地将三度空间的景物描绘到仅有二度空间的玻璃面上,这个过程就是透视过程。
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平面上得到相对稳定的具有立体特征的画面空间,这就是"透视图”。
把这个透视图转画到纸面上就叫做写生。
从透视图中推导出的视觉形象近大远小、缩形的变化规律,就构成了绘画中特定的"透视学”。
一、基本术语:
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著视平线上的一点。
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
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
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
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二、透视类型:
1、单点透视又称为平行透视,在透视的结构中,只有一个透视消失点。
平行透视是一种表达三维空间的方法。
2、两点透视又称为成角透视,,有两个透视消失点。
成角透视是指观者从一个斜摆的角度,而不是从正面的角度来观察目标物。
因此观者看到各景物不同空间上的面块,亦看到各面块消失在两个不同的消失点上。
这两个消失点皆在水平线上。
3、三点透视又称为斜角透视,是在画面中有三个消失点的透视。
此种透视的形成,是因为景物没有任何一条边缘或面块与画面平行,相对于画面,景物是倾斜的。
当物体与视线形成角度时,因立体的特性,会呈现往长、宽、高,三
重空间延伸的块面,并消失于三个不同空间的消失点上。
2、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3、近大远小与消失
近大远小是视觉自然现象,正确利用这种性质有利於表现物体的纵深感和体积感,从而在二维的画面上来表现出三维的体积空间。
4、视点位置的选择与构图
5、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作业正方形和正方体在平行透视中的画法练
习
教案纸
系环艺专业 08艺术1 班级任课教师
章节
第章
节题目平行透视
时间2008年 9 月 27日星期六第三四节
教学
目的
合理运用平行透视(一点透视)表现物体和空间
教学重点
(结合高职特点提出重点思路)视觉运动中的单视域空间:平行透视平行透视的概念与状态
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运用平行透视(一点透视)表现物体和空间
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对画面造成不一样的影响
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拟采用的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先让学生亲自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不同程度的教学方法,且要重复讲述。
教
具、
图表
投影仪、计算机、黑板
板书设计及讲解要点教学内容及设计时间分配
1、平行透视的概念与状态
又称一点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形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
而正面则为正方形。
2、平行透视的特点
3、平行透视图作法
4、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作业
平行透视中消失点的偏移
产生的各种变化、消失点
和灭点的变化练习
教案纸
系环艺专业 08艺术1 班级任课教师
章节
第章
节题目平行透视
时间2008年 10 月 6 日星期一第三四节
教学目的熟练掌握、运用平行透视(一点透视)表现物体和空间,尤其是在室内效果图和建筑表现的运用方面
教学重点
(结合高职特点提出重点思路)平行透视的特点
运用平行透视表现物体和空间
平行透视在室内效果图和建筑表现的运用
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平行透视在室内效果图中的运用平行透视在建筑表现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拟采用的教学方法)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跟随教师作图,严格按照透视图的作图步骤,亲自感受透视法的神奇;
反面教学法,同时列举出多种错误透视图,且要重复讲述在绘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教
具、
图表
投影仪、计算机、黑板
板书设计及讲解要点教学内容及设计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平行透视的特点
熟悉一点透视图的画法、步骤、规律和技巧;
注意容易出现的错误
根据理论论述和对一点透视的认识,熟悉室内一点透视、建筑一点透视的画法
平行透视的特点:
仅有一种变线,只产生一个灭点。
立方体有意个可视的面与画面平行,称平行面,是空间平面中唯一不消失变形的平面,它的边线均属原线。
等大的立方体,在同角度方向,不同距离位置上的比较,不是同一形状的放大缩小,它们之间在近大远小中,含有直角边的平面都要发生形变。
平行透视在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错误图示:
正确图示:
仅有一种变线,只产生一个灭点错误图示:
正确图示:错误图示:正确图示:
平行透视在室内效果图的运用:
作业认真完成单体透视图和室内透视图,并做好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