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405.83 KB
- 文档页数:14
一、企业收购情况分析1.吉利汽车成功收购沃尔沃的原因1)技术和品牌号召力提升为主的战略转型吉利汽车早在2007年就已经提出了战略转型的方针:不打价格战,但要提高核心竞争力,从之前的成本优势逐步转变为技以技术优势与用户覆盖率的服务定位。
由于吉利汽车属于国产民营汽车品牌,长期以来,在汽车价格和品牌上都给人以深深的“草根”印象,虽然这已经给吉利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丰厚的利润,但是却极大程度的阻碍着吉利向中高端汽车市场渗透与发展的步伐,品牌优势不能极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这对吉利汽车来说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然而作为国际知名品牌的沃尔沃汽车,他拥有大量的知识产权财产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是毋庸置疑的,谁能够成功收购沃尔沃,谁就将获得更多的关于生产、安全性能及节能环保方面的先进技术。
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汽车不但填补了自己缺乏定级豪华品牌的空缺而且提升了自己的整体形象,并且可以通过品牌移植来提升自主品牌价值,最终实现能够参与国外竞争的高端民族品牌。
同时,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也标志着吉利汽车正式走出了自己转型的第一步。
现在再看吉利汽车,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2)民营企业走向世界的一种方式对于身为国内民营企业的吉利汽车而言,要想进入广阔的国际市场特别是汽车工业比较发达的欧美市场是一件分厂困难的事情。
而国际并购,无疑是让吉利汽车获得国际市场“通行证”的一条捷径。
沃尔沃的品牌影响力无疑将成为中国吉利走向世界的桥梁,而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也无疑将为国内民营企业走向世界指明了一个方向。
3)学习国外先进的品牌营销管理沃尔沃的品牌营销理念一直和“绅士精神、挑战极限、高档生活”密不可分,在锁定追求生活质量,注重安全和环境的同时又会给客户带来低调稳重的体验。
吉利汽车通过对沃尔沃品牌营销战略的学习,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著名汽车品牌以及成功进入国际市场的先决条件。
4)吉利能够成功收购沃尔沃与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密不可分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个震惊整个行业的“蛇吞象”式的海外并购所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将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李书福个人的坚持、努力、决心以及对汽车的梦想成为了推动整个并购进程的重要支撑。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10机自3班张鑫军一、吉利收购沃尔沃背景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在沃尔沃所在地瑞典哥德堡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相关资产。
作为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吉利上演了一出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戏。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评价说:“这如同一个农村来的穷小子追求一个世界顶级的明星,这是一场盛大的跨海婚礼。
”(一)收购双方简介1、吉利集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始建于1986年,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气及汽车零部件方面取得辉煌业绩。
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140亿元。
连续六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连续四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建有六个汽车整车制造基地,拥有年产3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
现有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吉利熊猫、上海华普、中国龙等八大系列30多个品种整车产品二)收购动因1、吉利选择沃尔沃的动因吉利之所以重金收购沃尔沃,看上的是沃尔沃的品牌价值和核心技术。
在收购沃尔沃之前,吉利就已经开始了从低端品牌向中高端发展的战略转型。
吉利提出了“生产世界上最环保、最安全的车”的主张,正是基于这一战略思想,沃尔沃成为吉利的首要购买对象。
吉利收购沃尔沃,得到的是V olvo品牌。
沃尔沃这个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安全和环保,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232位。
沃尔沃在汽车安全和节能环保方面拥有众多专利技术了,吉利100%购买沃尔沃,不仅获得其专利技术,而且也杜绝了西方国家对我国海外并购专利权一事进行攻击。
吉利收购沃尔沃动机分析一、战略性动机提升品牌:吉利是低端品牌做起的汽车,产品生产主要面向大众,走低端路线,市场稳定之后刚刚开始了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变,经营战略准备走国际化路线。
而沃尔沃作为知名的豪华汽车,在国际尤其是欧洲享有盛誉,收购沃尔沃对于吉利而言,无疑会提高品牌形象,打开国际市场,推动其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变方面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同时国家鼓励汽车企业兼并重组,2009年年初出台的《汽车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汽车企业兼并重组。
此时吉利不失时宜的要收购海外汽车品牌恰好与政策相呼应。
获取核心技术:中国的汽车产业大部分上可以说是始终以市场交换技术来求得发展,吉利准备走国际化路线转型高档轿车就必须要过技术关,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的深化力度。
全面并购之后,大量高端的汽车人才可以为其所用。
而且沃尔沃在汽车节能和环保方面有许多独家研发的先进技术专利,并且拥有多项关于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这都为吉利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原始技术依据和支持,将促使吉利向高端进发的技术跨越加速发展,进而强有力的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的步伐。
降低成本:虽然众所周知沃尔沃的品牌可以和奔驰、宝马等抗衡,但其昂贵的造价也始终是困扰其发展的一大问题。
而李书福领导的吉利企业造出的车号称世界最便宜的汽车之一,足以说明吉利在产业链之间的协调管理和运营上是有一定能力的。
沃尔沃的先进技术和安全性能、节能环保特点正是吉利实现战略转型最需要的。
以吉利的低价位产出具有沃尔沃性能和价值的车来,将创造出巨大的效益。
学习市场营销及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沃尔沃通过体育营销和大成本的营销让自己的品牌和“绅士精神、挑战极限、高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锁定了追求生活质量、关注安全和环境并且又不爱张扬的用户群体。
能够近距离地学一学外资品牌的营销策略,同时沃尔沃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也对吉利以及中国自主品牌的车企来说,都是未来走向世界的前提。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吉利汽车是中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之一,而沃尔沃则是瑞典的知名汽车品牌。
2010年,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公司,这一并购案成为了当时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
这一案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也成为了学术界和商业界研究的对象。
本文将对吉利并购沃尔沃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启示。
首先,吉利并购沃尔沃案的背后是吉利汽车对国际市场的野心和战略布局。
作为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一直在寻求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和更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
通过收购沃尔沃这样一个国际知名的汽车品牌,吉利汽车得以快速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提升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这一举措也为中国汽车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野心和实力。
其次,吉利并购沃尔沃案的成功也离不开吉利汽车对沃尔沃品牌的保护和发展。
吉利汽车在收购沃尔沃后,充分尊重了沃尔沃品牌的瑞典文化和价值观念,保持了沃尔沃汽车在产品设计、研发和生产上的独立性。
同时,吉利汽车也为沃尔沃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资源,加速了沃尔沃汽车的产品更新和国际市场拓展。
这种成功的整合和发展模式,为国际并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最后,吉利并购沃尔沃案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案例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同时,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也引发了对于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应该如何平衡利益、文化和品牌的思考和讨论,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综上所述,吉利并购沃尔沃案是一次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的国际并购案例。
通过对这一案例的深入分析和探讨,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的战略意图和实践路径,也可以为国际并购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领域将会有更多的成功案例涌现,为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更加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一次重大事件,也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
这次收购案例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吉利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通过收购沃尔沃,实现了自身的国际化战略布局,同时也为中国汽车制造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
本文将对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从战略意义、收购过程、收购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
首先,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战略意义非常重大。
这次收购不仅仅是一次企业之间的交易,更是中国汽车制造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标志性事件。
通过收购沃尔沃,吉利不仅获得了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还打破了国际汽车市场的壁垒,提升了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同时,这次收购也为中国汽车制造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展示了中国企业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化战略布局。
其次,收购过程也是本次案例的关键之一。
吉利在收购沃尔沃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如资金筹措、技术整合、文化差异等。
然而,吉利通过与沃尔沃的充分沟通和协商,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收购方案,最终成功完成了收购。
这充分体现了吉利在国际并购领域的实力和经验,也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树立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最后,这次收购对吉利和沃尔沃双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吉利来说,收购沃尔沃不仅扩大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还提升了其在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能力。
而对于沃尔沃来说,吉利的注资和支持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加速了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和发展。
可以说,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一次双赢的交易,为双方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合作空间。
综上所述,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中国汽车制造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也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领域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通过对这次收购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的实力和经验,还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指明了一条明确的道路。
相信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成功案例下,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将会更加巩固,国际竞争中也将更加强劲。
1.3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原因(1)吉利战略转型对技术和品牌的诉求吉利从2007年开始就提出了战略转型:不打价格战,而是将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重新定位为技术优势和品质服务。
吉利这样说也这样做了,而且成效显著。
①渴望技术作为国际化的品牌,沃尔沃的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是无庸质疑的,它的先进技术和安全性能、节能环保特点正是吉利实现战略转型最需要的。
②提升品牌一直以来吉利汽车在价格和品牌上都给人以“草根”的印象,依目前的形势看,吉利虽有三大品牌,但尚缺乏一锤定音的顶级豪华品牌,这个空缺沃尔沃正好可以补上,有了沃尔沃,吉利在行业内的品牌竞争地位无疑会大大提升。
(2)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一种方式吉利是民营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更困难,但是只有进入了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才能够越做越强。
吉利需要打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而收购品牌无疑是捷径。
所以代表品牌市场的沃尔沃就毫无疑问地成了吉利走出中国的桥梁。
(3)学习系统的市场营销规模沃尔沃通过体育营销和大成本的营销让自己的品牌和“绅士精神、挑战极限、高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锁定了追求生活质量、关注安全和环境并且又不爱张扬的用户群体。
能够近距离地学一学外资品牌的营销策略,对吉利以及中国自主品牌的车企来说,都是未来走向世界的前提。
2.2现状分析(SWOT)2.2.1优势(S)收购双方的销售市场互补,无重叠沃尔沃公司一直坚持的销售理念就是造安全、环保、设计和品质都一流的高端豪华车型,而吉利公司是以造低成本的中低档车而发家的,直到现在吉利一直坚持这样的传统。
这样看两个公司的销售市场不单毫无重叠,反而互补,形成了更强、更全面的销售整体。
吉利收购后的运营整合方案符合福特方面要求吉利对沃尔沃未来的发展之路规划地相当明晰:一是通过采购沃尔沃设置在中国工厂生产的零部件,以降低采购成本。
二是扩大销售规模摊薄整车成本。
通过详尽的成本测算,准确的预测出沃尔沃销售35万辆即能实现扭亏。
3吉利有两次国际并购案的经验在沃尔沃之前,吉利已经成功操作了两起跨国并购案:2006年10月控股英国锰铜,2009年3月全资收购全球第二大的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一.采用swot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面临的市场环境及企业机会?答:本案例可由外部的机会、威胁,内部的优势、劣势四个方面来看。
1.从外部的机会和威胁来看,吉利虽然在国际化经营方面有过一些成功,但毕竟没有运营一家跨国汽车企业的经验。
业内专家认为,并购后,沃尔沃总部仍在瑞典,研发团队、生产团队很多都在海外市场,这就需要吉利汽车的战略布局具有全球视野,同时更要考虑布局对吉利汽车原有品牌生产的促进作用。
长期以来,沃尔沃都以生产质量性能极高的高端车和低调的作风而在业界享有盛誉。
因此,吉利收购沃尔沃无疑将会对奥迪和宝马在华的销量造成一定的威胁。
现在中国开始进入一个“让造车的人买得起车”的时代。
中国汽车企业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通过兼并重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大胆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技术、人才,为我所用。
成功收购并不意味着可以成功驾驭。
未来如何将吉利和沃尔沃两个级别相差甚远的品牌进行融合,如何利用吉利在中国的销售网络经营沃尔沃,如何借助沃尔沃在全球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帮助吉利进行海外扩张,将是决定这18亿美元花得值不值的关键。
从国外市场环境看,目前的欧洲市场处于刺激性增长后的回落期,对于收购后的沃尔沃而言不可避免有阶段性低迷,这对快速扭亏并不理想,不利于吉利的资本运作盈利。
随着欧元区经济的复苏和美元的强势逐步结束,欧元区的传统行业竞争力下降,这对沃尔沃的出口等影响不小,市场的萎缩将是吉利改变沃尔沃命运的最大难题。
因此,从以上分析来看,“签收”只是新挑战的起点,一切才刚刚开始,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2.从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上看,吉利为我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经验和道路的探索。
吉利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掌握了汽车产业主要核心零部件技术,从生产先进的发动机,到拥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变速箱,再到世界首创的BMBS技术(爆胎监测与控制系统),这是吉利最大的财富,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财富。
吉利收购沃尔沃SWOT分析优势(S):1、国有银行和政府的资金支持据了解,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国有银行,及其牵头成立的财团,早已承诺为李书福提供至少10亿美元的贷款。
浙江、北京乃至天津等争夺VOLVO国产项目的地方政府,预计也将为李书福提供至少5亿美元“炮弹”。
2、吉利自身在香港上市,拥有较强的造血功能去年高盛入主已经为吉利带来3.3亿美元的资金。
同时,瑞典和比利时政府也为吉利在当地的低息贷款提供担保。
3、买到100%股权与知识产权吉利集团将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
这是中国汽车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海外汽车收购案,也是中国车企首次收购国际高端汽车品牌。
福特11年前以64.5亿美元的价格购入沃尔沃,去年因金融危机袭击,福特决定出售沃尔沃筹措现金,并专注于福特母品牌发展。
据了解,在签约最后关头,双方就成交价格进行了激烈的谈判,业内此前预期成交价是20亿美元。
最终成交价格仅相当于福特当年买入价的1/3,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吉利买得比较划算。
此协议还有待监管部门的审批。
4、总部留在瑞典,在华将建新厂除了股权收购,协议还涉及了沃尔沃轿车、吉利集团和福特汽车三方之间在知识产权、零部件供应和研发方面达成的重要条款。
双方称,这些协议保证了沃尔沃轿车的独立运营、继续执行既有的商业计划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此交易的组成部分,吉利集团将继续保持沃尔沃与其员工、工会、供应商、经销商,特别是与用户建立的良好关系。
交易完成后,沃尔沃轿车的总部仍然设在瑞典哥德堡。
在新的董事会指导下,沃尔沃轿车的管理团队将全权负责沃尔沃轿车的日常运营,拓展在全球100多个市场的业务,并推动沃尔沃轿车在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的发展。
吉利集团将保留沃尔沃轿车在瑞典和比利时现有的工厂,同时也将适时在中国建设新的工厂,使得生产更贴近中国市场。
据记者了解,吉利目前正考虑将沃尔沃在中国的新工厂设在北京或天津。
5、依赖中国市场拟两年扭亏李书福承诺,作为新股东,吉利将继续巩固和加强沃尔沃在安全、环保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不会改变沃尔沃的品质。
吉利收购沃尔沃1.动因分析1.1吉利企业扩张的动因分析选择的扩张方式是收购。
吉利的战略定位从成本优势转向了技术和品牌。
1.1.1技术2022年5月,吉利明确提出战略转型,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转型为“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转向为技术优势。
在3月10日北京召开的并购沃尔沃轿车协议签署媒体见面会上,李书福指出:“在知识产权的内容上,我们是斤斤计较的。
”一语道破吉利垂涎沃尔沃技术的天机。
众所周知,在安全和环保领域,沃尔沃的技术当之无愧为世界第一。
1.1.2品牌目前,吉利旗下有三大品牌,其中全球鹰品牌代表个性、时尚、年轻、梦想;帝豪品牌主打大众化车型,旗下产品将以中高端公商务用车和家用轿车为主;英伦则向经典、豪华发展,主要是高端汽车。
吉利还缺乏一槌定音的顶级豪华品牌,沃尔沃正好可以完善品牌体系。
固然,企业的发展不能违背行业的规律,碰巧,暗合吉利并购案的,是汽车行业品牌发展的两个普适规律。
第一个规律是多子品牌发展。
福特,丰田和大众等,都是多子品牌战略的典范。
不同的子品牌很好地实现了不同的市场定位,因此,只要彼此之间实现定位差异化,子品牌与子品牌的矛盾并不多见。
相反,高端子品牌还往往对低端子品牌有提振作用。
第二个规律是品牌从低端往高端走。
典型的案例是1988年雷克萨斯的推出。
在此之前,丰田在美国是小车、低档车的代名词,雷克萨斯的横空出世扭转了事态,丰田如愿进入高端豪华车市场。
而在汽车业,通过并购运作高端品牌的实例也不少见,兰博基尼就是大众收购来的超级豪华跑车品牌。
品牌进化理论认为,品牌完成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演进的一个生命周期,至少需要12年时间。
常规的品牌进化策略包括品牌强化、品牌延伸和品牌促进。
从2022年开始,吉利推出进军中高端品牌的计划后,试图通过常规的品牌进化实现转型升级:借反映香港回归的电视剧《岁月风云》加大品牌宣传,突出自主研发和民族情感元素;利用360万元全球征集新标活动,提升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召开“吉利汽车品牌求证大讲坛”,遍邀专家为吉利品牌把脉;2022年7月吉利还推出了高端品牌——帝豪。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的原因分析(超级精华)
对沃尔沃的好处
1 利用吉利渠道开拓中国市场,改变多次进入中国市场失败的局面。
2 利用吉利生产配件,能降低生产成本。
解决以往产品成本过高的痼疾。
(相对于欧洲的当地成本,成本能下降30%--70%)
3 向吉利出售技术,车型,或者以一些技术,车型入股。
增加盈利空间和模式。
对吉利的好处
1 利用沃尔沃的技术,提升自身档次,也许会缴纳部分费用,但是利大于弊。
2 开拓国际化的运作空间,走出国门是所有汽车厂商的梦想,收购沃尔沃能为吉利开拓国际市场,开来更多运作模式的。
3 推进沃尔沃的在中国的市场开拓。
联合设厂,代理销售,合作开发,多种模式都能为吉利和沃尔沃在操作沃尔沃开拓中国市场中带来丰厚的收益。
(吉利是民企,没有一汽,上汽那样在国际合作中的国家支持,只能自己想办法开拓局面。
)
双方是互相持股的模式,更加强调的是,互利和共赢,双方原本的巨大差距,反而是双方互补的基础。
双方的合作,更多的是建立在共赢互惠的基础上的,双方不同的可以互补的是两者合作成功的基础。
一个对营销和管理疯狂的爱好者LGM。
吉利收购沃尔沃财务分析一、盈利能力分析在2010年收购完成后,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都有小幅下降,这种小幅下降也持续到了2011年,但从2012年开始已经逐步回升,因此,以目前数据为依据,从长远来看收购后吉利汽车的盈利能力是逐步上升的。
与行业盈利能力平均水平的比较我们选用了吉利汽车的净资产收益率与汽车行业的平均盈利能力进行比较,发现吉利汽车的盈利水平一直都在行业平均之上,而且由此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2010年完成并购后,整个行业的平均盈利能力开始下降,而吉利汽车的净资产收益率从2008年开始持续下降后,到2012年又有所回升,可见吉利收购沃尔沃此举对吉利的盈利能力是有正面影响的。
二、偿债能力分析方法(一)流动比率、速冻比率与资产负债率由此图可知,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两条曲线几乎完全吻合,且反应短期偿债能力的这两个指标在2007年出现极值,2009年至2011年呈下降趋势,到2013年又有所回升。
这是由于吉利汽车为并购沃尔沃累积利润,导致公司流动资产增加的原因造成的,在并购完成后,这两个指标下降恢复至正常范围。
从2009至2011年两个指标的下降,说明在并购后,吉利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有所下降,这很可能导致存货的积压。
然而反应长期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的变化表明:吉利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一直低于1,且在2010年并购完成后逐步地下降,可见,从长期来看,并购的举动对吉利汽车的偿债能力是有积极作用的。
方法(二)Z模型Z=0.717a+0.847b+3.107c+0.420d+0.998ea=营运资本/总资产b=留存收益/总资产c=息税前利润/总资产d=股东权益账面价值/负债总额账面价值e=营业收入/总资产我们还做了Z模型进行了补充说明。
由图中橘黄色的线即z模型数据可知,从2010年并购完成后,z值就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这更证明了吉利收购沃尔沃后,总体的偿债能力是持续上升的。
三、营运能力分析由图可知,2007至2009年的存货周转率都在维持高速增长,通过对吉利公司整个成长经历分析可知这两年是吉利公司成长最快的两年,这两年吉利汽车实现了资本的积累,利润的高增长。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一.背景(1)宏观环境分析政治环境(Polical)1.国际关系①瑞典是最早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号称建设的是民主社会主义.中瑞关系平稳发展,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并取得显著成果②并且瑞典首相表示欢迎吉利与沃尔沃最终结盟,中国政府也对此事持鼓励态度,在经济和政策方面都给予了很多的支持。
2.政策干预①我国实行“走出去”战略. 国务院推出《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大力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加大信贷、保险外汇等支持力度,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引导和协调②国内政策性银行加大对境外投资支持力度;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简化境外投资的审批程序;在我国外汇储备存量较高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后,放宽对外投资,这也为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提供了经济保证。
③我国加大金融对对外高新技术投资的支持充分发挥其政策导向功能,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项目的规模化融资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等在贷款上给予重点扶持;运用财政贴息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高新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与产业化。
4.我国实行海外并购都要在发改委备案的政策,不允许自相残杀。
沃尔沃认识到要走出困境,眼下最大的机遇就是借助中国市场。
所以回过头来看,当吉利在发改委备案时,沃尔沃如果要选择中国,就只能选择吉利。
5.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汽车企业兼并重装。
”兼并重组有多种形式,不仅是国内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也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并购海外的汽车企业。
经济人口环境(Economic)1.国际经济环境2008年9月以来.近200年来逐渐形成的华尔街金融版图,正遭遇“地毯式”的巨变。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企业并购案例。
通过对该案例的详细分析,我们将探讨吉利集团如何成功实施这一跨国收购,以及这一收购对吉利集团自身、沃尔沃品牌乃至全球汽车行业产生的深远影响。
文章将首先概述吉利集团和沃尔沃汽车的基本情况,然后详细介绍收购过程,包括收购背景、交易结构、关键条款等。
接下来,文章将分析收购的动因,包括吉利集团的战略意图、沃尔沃汽车的价值潜力等。
文章还将评估收购的绩效,包括收购后吉利集团和沃尔沃汽车的经营状况、市场份额、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变化。
文章将总结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的启示,为其他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吉利与沃尔沃概况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汽车)是中国一家知名的民营汽车制造企业,成立于1986年,总部位于浙江杭州。
吉利汽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一员,旗下拥有多个子品牌和产品线,覆盖轿车、SUV、新能源汽车等多个细分市场。
吉利汽车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注重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价值,努力在全球汽车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沃尔沃汽车公司(简称沃尔沃)是瑞典的一家知名豪华汽车品牌,创立于1927年。
沃尔沃以其卓越的安全性能和创新的汽车技术而闻名于世。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沃尔沃便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其产品,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豪华汽车品牌之一。
沃尔沃一直坚持对汽车安全和环保技术的投入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汽车产品。
吉利和沃尔沃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
吉利汽车的快速崛起和沃尔沃汽车的品牌影响力,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一事件,不仅是两家企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也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收购过程与动因分析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案例堪称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此次收购不仅标志着中国车企开始在全球汽车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也显示了吉利对于自身发展战略的坚定决心。
吉利收购沃尔沃总结1、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原因、意义?原因:吉利收购原因(1)吉利战略转型对技术和品牌的诉求①渴望技术②提升品牌(2)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一种方式(3)学习系统的市场营销规模(4)李书福个人性格因素福特实施出售的原因:(1)战略性出售:发展福特品牌(2)经济压力:沃尔沃成为烫手的山芋(3)继续持有风险更高。
(4)沃尔沃历史使命已完成意义:1)吉利并购沃尔沃,一是可以帮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尽快走向国际市场。
二是可以嫁接国际知名品牌为我所用。
三是可以彰显中国汽车产业的实力。
2)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许多国外企业的资产价值被低估,是中国企业出手的好时机。
通过海外并购,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取到梦寐以求的汽车国际品牌、核心技术和国际营销渠道。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是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技术跨越的一个捷径,可以迅速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软实力。
3)从当事双方签署的协议来看,吉利不仅收购了沃尔沃的全部股权,买到了沃尔沃的核心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和制造设施,还获得了沃尔沃在全球的经销渠道。
4)这项海外并购,可以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在本土市场的竞争力,为自主创新提供原始技术依据,实现技术跨越,并为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提供现成的通道,迅速提升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在欧美日市场的比例,解决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所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实现在发达国家汽车市场你中有我零的突破,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形象。
2、吉利为什么能够收购沃尔沃?1)宏观的经济环境,此次收购获得了国有银行的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国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地方政府为吉利提供了至少15亿的贷款。
同时获得了外国政府也为吉利在当地的低息贷款提供保证。
这都为吉利收购沃尔沃融资问题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保障2)吉利自身的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势态,企业自身的实力也很强大,根据图上提供的各种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在2008-2010年的营运能力,发展能力,以及盈利能力各方面都很强,并且都处于上升的状态,特别是净利润率处于同行业的领先水平,假如吉利汽车自身发展都相对困难,那么即使他成功地收购了沃尔沃,也只能加速它的衰败3)金融危机下的收购价格较低,全球经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了欧美市场汽车销量急剧下降,世界汽车巨头纷纷出现亏损。
吉利收购沃尔沃1、 案例简介 2010年3月28日,历时一年的“热恋”,13岁的“年轻小伙”吉利正式迎娶86岁的“北欧贵妇”沃尔沃轿车。
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以及瑞典副总理兼企业能源部长Maud Olofsson的见证下,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Lewis Booth在哥德堡签署了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价格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
这是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也是中国车企第一次全资收购海外车企,还是中国自主品牌企业首次收购高端品牌车企。
吉利上演了一出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戏。
2、 吉利简介1、 基本情况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
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200亿元,连续七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五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济南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年产40万辆整车、40万台发动机、4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集团现有吉利熊猫、帝豪EC7、TX4以及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上海华普及中国龙等10余个系列,30多款整车产品;拥有1.0L-1.8L全系列发动机及相匹配的手动/自动变速器,通过收购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快速丰富了吉利自动变速器的产品线,为提升产品竞争力提供重要保障。
集团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拥有全球鹰、帝豪、上海英伦三大子品牌的500多家4S店和近千家服务站;投资数千万元建立了国内一流的呼叫中心,为用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快捷服务;率先在国内汽车行业实施了ERP管理系统和售后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了用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和市场信息快速处理。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文化维度分析2009年初,吉利集团宣布以18亿美元收购瑞典汽车品牌沃尔沃,并于同年底完成收购。
这笔收购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也成为了国内车企走向海外、进行全球化布局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本文将从文化维度的角度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
一、文化差异中国和瑞典在文化上的差异较大。
中西方文化的关键差异点在于群体和个体的关注点。
中西方文化的核心分别是“群体”和“个体”。
“群体”文化强调的是集体,非个体。
“个体”文化强调的是个体,非集体。
换句话说,西方文化强调人权和自由,强调个人的利益和价值;而东方文化强调团结、协同和互助,注重整体利益。
在这个案例中,吉利作为中国公司,收购了已经存在了很多年、拥有悠久历史,以个人和自由为核心的瑞典品牌。
吉利和沃尔沃的员工都需要适应两种不同的文化,需要理解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同时,管理团队应非常清楚两个公司的文化和员工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带来的潜在挑战,有计划的解决文化上的差异,并寻求文化上的共通点。
二、公司文化公司文化和价值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基和核心。
同样的,公司文化也是企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之所以吉利在如此高的价格下能够成功地将沃尔沃购买,并且实现了非常好的收益,这部分得益于两家公司开始都拥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念,而且在这个目标上彼此影响。
吉利有着很显著的公司文化,他们一贯以“客户至上”为宗旨,并坚信“你得客户者得天下”。
在这个案例中,沃尔沃的经验和技术能够加速实现吉利的客户服务承诺。
透过收购,吉利也得到了一个在瑞典拥有悠久历史的品牌,进一步提高了外界对吉利公司的认可度。
吉利还取得了提高产品品质、减少供应商操纵和利润率上升等一系列益处。
同时,在管理方面,两家公司之间文化上的契合也体现了出来。
沃尔沃公司的管理是高度的集权主义,在服务和产品质量方面非常注重这符合吉利传统管理模式的要求。
这种契合性是文化带来的非常重要的正拨。
三、领导力领导力在企业成功的道路上占据着重要的角色。
吉利收购沃尔沃1、 案例简介 2010年3月28日,历时一年的“热恋”,13岁的“年轻小伙”吉利正式迎娶86岁的“北欧贵妇”沃尔沃轿车。
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以及瑞典副总理兼企业能源部长Maud Olofsson的见证下,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Lewis Booth在哥德堡签署了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价格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
这是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也是中国车企第一次全资收购海外车企,还是中国自主品牌企业首次收购高端品牌车企。
吉利上演了一出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戏。
2、 吉利简介1、 基本情况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
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200亿元,连续七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五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济南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年产40万辆整车、40万台发动机、4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集团现有吉利熊猫、帝豪EC7、TX4以及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上海华普及中国龙等10余个系列,30多款整车产品;拥有1.0L-1.8L全系列发动机及相匹配的手动/自动变速器,通过收购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快速丰富了吉利自动变速器的产品线,为提升产品竞争力提供重要保障。
集团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拥有全球鹰、帝豪、上海英伦三大子品牌的500多家4S店和近千家服务站;投资数千万元建立了国内一流的呼叫中心,为用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快捷服务;率先在国内汽车行业实施了ERP管理系统和售后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了用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和市场信息快速处理。
吉利汽车累计社会保有量已经超过150万辆,吉利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产业结构(1)吉利集团整车制造产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济南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年产40万辆整车、40万台发动机、4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集团现有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上海华普、美人豹等八大系列30多个整车产品。
上述产品全部通过国家的3C认证,并达到欧III排放标准,部分产品达到欧IV 标准,吉利拥有上述产品的完全知识产权。
(2)零部件产业(3)吉利集团教育产业集团投资数亿元建立了北京吉利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超过4万人;培养了万名毕业生,为中国汽车工业输送了大量人才;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委托,吉利集团投资建立的浙江汽车工程学院和附属的汽车营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已经开学,首批近百名汽车车辆工程硕士、博士和EMBA学员带着研发项目和管理课题正式入学就读;2007年5月“吉利-同济汽车工程研究院”的成立,创造了民营企业与高等学府联合开发、联合办学的新模式。
3、李书福(1)1997年,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走进临海城东一片荒草没膝的田野,开始了他的造车 之 梦。
次年8月,当第一辆吉利轿车在欢庆的鞭声中从流水线上开出时,人们在高悬的大红横幅上读出了这样的字句:“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2)轿车是什么?不就是四个轮子,两张沙发,一个铁壳吗!(3)我们一定要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外国车走遍全中国!(4)“要像卖白菜一样卖汽车!”三、收购动因(一)内部原因1、吉利发展战略(1)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按照“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连横、全面领先”战略思想,已经制订出“十一五”发展规划:(2)吉利控股集团“十一五计划”发展规划(2008-2015)吉利汽车将拥有以左、右舵兼顾,满足各国法规和消费者习惯的15个系列42款整车→拥有满足国内外法规要求的汽、柴油兼顾的8个系列发动机、7个系列MT手、自动变速器、3款ECVT无级变速器→开展混合动力轿车研发和吉利方程式赛车项目→在海外建成十五个生产基地,实现三分之二外销的目标。
使吉利汽车成为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品牌。
2007年6月,吉利集团开始进行战略转型,争取用3-5年时间完成从单纯的低成本战略向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国际化的战略转型。
吉利将秉承已经确立的新战略时期的企业愿景:让世界充满吉利,认真行使企业的使命: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2、自身实力(1)吉利“人才”① 李书福嗜“才”如命。
② 不仅仅是注重“引才”,李书福更注重“育才”。
自1998年至2005年,吉利先后在临海、北京、海南创办了“浙江吉利汽车工业学校”、“浙江吉利技师学院”、“北京吉利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等大专院校,培养专业的汽车技工、技师和各类汽车人才。
进入2007年,吉利又创办了国内首家培养行业高级专业人才的“浙江吉利汽车工程学院”。
在办校同时,吉利又设立了“未来人才基金”,为吉利未来事业定向培养1000名学习成绩好、创业心强、不怕苦、愿奉献,但家庭贫寒的大学生。
③ 吉利旗下英才云集,身怀绝技的专业人才多达900余人。
其中有工程院院士2名、外国专家8名、博士数十名、硕士数百名、高级工程师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数百名。
(2)吉利“技术”①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吉利的决策层、技术管理层、生产制造层等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开始发挥作用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逐步形成科技自主创新型的发展模式,很快改变了吉利的面貌。
② 吉利已经成功研发并投产九大系列不同的车型,其中、已在国内外成为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代名词,近期投产的还有6款新车型。
在开发手段上,吉利已迅速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目前已完全具备了全数模的开发方式,拥有每年开发2-3款新车型的研发能力。
③ 逐步掌握轿车核心部件研发技术,实现了中国第一台也是迄今中国唯一的自动变速器的设计制造、电能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生产、世界领先国内领先的大升功率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和整车设计、匹配、试验、验证技术的全面应用。
如今,吉利已经形成豪情、美日、优利欧、SRV、吉利金刚、远景等9大系列30多个品种的产品谱,拥有1.0L到1.8L的8大系列发动机和JLS160、Z110等8大系列变速器。
3、经验最近几年,吉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国际化运作,在资本运营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
如与英国锰铜公司合资重组,在上海生产英国老爷出租车。
在香港成功借壳上市。
金融危机爆发后,吉利汽车成功收购了位于澳大利亚全球排名第二的自动变速器生产商,为吉利进行海外国际化运作提供了实战参考。
4、 吉利目标李书福:“我们一定要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外国车走遍全中国!”(二)外部原因1、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遇(1)危机中并购目标企业和资源价格大幅降低世界经济在危机中持续低迷,众多的国际金融机构陷入流动性危机,资产价值大幅下跌,国外的企业价值往往被低估,甚至许多企业的市值比净资产还低,经营效益下降的企业希望外来资本介入,提升其商业价值。
据国际著名咨询企业埃森哲(Accenture)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世界企业资产价格和估值比过去20年来的任何时候都要低,中国企业的其他国际竞争对手或不如从前,或更加小心谨慎,中国企业若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采用并购方式,可以非常快捷地获取对方的技术、人力,以及外资在并购国打开的销售网络。
(2)危机中经营困境的高端企业为中国企业提供进人通道通过并购欧美等国危机中经营困境的高端企业, 为中国企业提供进人其领域的机遇,如上文提到的通用汽车等部分世界级企业成为可以投资或并购的对象。
中国企业应该通过优质资源整合创造共赢,通过深化国际间的合作,将外部资源融入到运行和发展中来,带动国内企业经营行为向著名跨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管理经验学习,提升自身的水平,中国优秀企业的成长将推动全球并购的健康发展,促进技术和知识的流动,研发投入和效益的跨越式提升。
(3)我国充裕的外汇储备为跨国兼并提供资金基础我国09年上半年底外汇储备已达2.1万亿美元,据估计至少65%的外汇储备中是美元资产,其中大部分购买了美国国债。
为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巨额财政赤字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这极大危及了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
温家宝总理就在2009年两会上表示:“我们把巨额资金借给美国,当然关心我们资产的安全。
我确实有些担心。
”金融危机发生后,市场预期美元大幅贬值,这对我国巨额外汇储备未来的价值构成了巨大风险。
通过跨国并购获取优良资产,对有效利用我国充裕的外汇储备,应对未来的通胀预期具有重要意义。
2、 政府对吉利的支持2009年12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商务部支持吉利收购沃尔沃。
这表明,吉利收购沃尔沃从一开始就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甚至是授意。
从某种程度上说,吉利收购沃尔沃,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企业并购,而将对中国整个汽车工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目标对象1、英国罗孚汽车最早的rover是一个自行车制造商和品牌。
大概在1884年首次在自行车上出现了“罗孚”(rover)字样,他的意思为流浪者或领航员。
1903年,罗孚公司开始研究自动交通工具,1904年成为罗孚汽车正式诞生的年份。
1968年英国的汽车厂开始走向联合,利兰(leyland)汽车集团成立。
在利兰集团中,罗孚、凯旋(triumph)和捷豹合并。
1986年,罗孚被英国航空买下,所有出品的新车都可以使用罗孚(rover)标志。
原本想靠罗孚的品牌拉动消费,但实际却大大抵消了罗孚的品牌价值,罗孚从女王座驾变成了随处可见的经济型轿车。
英国航空在掌控罗孚公司6年后将其卖给宝马公司,但是,不久宝马发现,罗孚的品牌号召力并不一定强于自己的宝马。
所以,“罗孚”倒贴给了英国凤凰财团,与另外一个古老的英国跑车品牌mg共同成立了mg-rover公司。
2002年,李书福一度谋划着要收购英国罗孚汽车,但因缺乏经验,又“不懂规矩”,最终慢了一步,输给了南京汽车公司。
2、Smart 奔驰smart :进口梅赛德斯-奔驰中的微型车,被称为城市小精灵smart 。
Smart中的S代表了斯沃奇(Swatch),M代表了戴姆勒集团(Mercedes-Benz),而art则是英文中艺术的意思,合起来可以理解为,这部车代表了斯沃奇和戴姆勒合作的艺术,而Smart车名本身在英文中也有聪明伶俐的意思,这也契合了Smart公司的设计理念。
smart对环境的危害是很小的,戴姆勒-克莱斯勒强调该车几乎所有的部件都由人造的东西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