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周长
- 格式:pptx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17
长方形的周长
1.计算下面个图形的周长。
7米 26厘米
厘米
2.把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卡片对折后剪成两个相等的小长方形。
(1)原来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贝贝用一条彩绳,刚好能围成一个边长是15厘米的正方形。
如果她想用这条彩绳围成一个宽是9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
练习四
1.填空。
(1)封闭图形()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米,宽是3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米。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分米,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分米。
2.判断。
(1)正方形的周长比长方形的周长短。
()
(2)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3厘米,宽不变,周长增加12厘米。
()
3.小明家有一扇正方形玻璃窗,边长是12分米,爸爸要在它的四周围一圈密封条,一共需要多少分米密封条?
答案:
1. 7×4=28(米)(26+14)×2=80(厘米)
2.(1)8×4=32(厘米)答:原来正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
(2)8÷2=4(厘米)(8+4)×2=24(厘米)
答: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
3. 15×4=60(厘米) 60÷2-9=21(厘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长是21厘米。
答案:
1.
(1)一周(2)14 (3)16
2.
(1)×
(2)×
3. 12×4=48(分米)
答:一共需要48分米密封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什么是周长》。
二、教材分析《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一节课,是新课标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与测量"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
因此,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边线、一周"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能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
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用观察演示和动手操作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建构新知。
四、教学目标:(一)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二)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在观察、“摸一摸”、“描一描”等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的过程认识周长;结合具体情境,小组同学通过观察、度量、计算等活动,探索图形的周长。
(三)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周长。
教学难点:探索、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树叶、尺子、绳子、4个正方形。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
1.激趣导入师: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
老师搜集到许多各种各样的树叶,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请看大屏幕。
周长的认识及简单图形的周长知识精讲1.认识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如图中红色线描出的边线的长度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2.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1)规则图形。
①尺测法用尺子量出图形外围每条边的长度,再把每条边的长度相加。
例如,求下图三角形的周长,可以用直尺分别量出三条边的长度,再将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结果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②数格子的方法根据每个小方格的单位长度,数出图形的周长。
如下图,可以数出图中图形的周长分别是18cm,16cm。
(2)不规则图形。
可采用绳测法。
用一条细绳绕图形一周,减去绳子多余部分,再拉直,量出绳长,就得到了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实际上就是“化曲为直”,再用尺测法。
例如,求这片树叶的周长时,就可以采用上面的方法。
名师点睛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如在下面两个图形中,左图从图形的任意一点出发,可以回到起点,是一个封闭图形,因此有周长;而右图从任意一点出发,无法回到起点,不是封闭图形,因此没有周长。
易错易误点对周长定义理解不清导致错误例用2个边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如下图),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错解:先求出一个正方形的周长2×4=8(cm),再求出长方形的周长8×2=16(cm)。
但是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不包括中间的线段。
正解:长方形一周是由6个正方形的边长组成的,所以长方形的周长是2×6=12(cm)。
典型例题例1 下图的周长是多少?(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解析:周长是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先在这个图形一周描一圈,再数出一共有多少个1厘米的线段,这个图形的周长就是多少。
答案:16 cm。
例2 用4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3种不同形状的图形,说说拼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
解析:可以数一数拼成的长方形周长中共有几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周长就是多少厘米。
答案:答案不唯一。
周长是10厘米周长是8厘米周长是10厘米例3 用剪刀将长方形沿中间的曲线剪成甲、乙两部分,比较甲、乙两个图形谁的周长较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周长第1课时什么是周长(1)【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 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掌握什么是周长和周长的实际含义。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经历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实际的围、量、观察和比较,理解和认识周长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测量一个物体的周长,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和理解周长的含义。
难点:能测量一个物体的周长,会在方格图中数一个图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师∶同学们,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但我希望同学们能在故事中找到与我们今天学习有关的内容。
师讲故事∶小白兔种了许多的大白菜,眼看就要丰收了,可是,有一群淘气的鸡经常跑到菜地里偷吃小白兔种的菜。
看着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菜被这些小鸡们糟蹋了,小白兔非常着急。
为了保护这些蔬菜,小白兔想了一个办法,它打算用纱网将菜地围起来。
可是怎么围呢?小白兔设计了两种方案,仔细观察一下,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呢?(第一种是围成一个封闭图形,第二种没有围完,不封闭。
)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一种更有效?学生交流后汇报∶第一种全封闭的最好。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周长”?[板书∶什么是周长(1)]二、探究新知1.一笔画树叶。
师∶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树叶,要求用笔描出你手中的这片树叶。
然后交流一下描的过程。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演示描的过程并汇报小组交流结果。
2.引导思考,形成结论。
师问∶在描的时候,我们是从哪点开始的,到哪一点结束的。
中间有没有断开过?学生回答∶都是沿树叶的外边沿描,从一点开始描,最后笔又回到这一点,中间没有断过。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得到的结论后出示课件∶(1)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结束,中间没有断开过,最后形成一个封闭的图形∶(2)都是沿着树叶的外边沿描的。
师提要求∶我们再用同样的方法围绕数学书一周封面,描一描数学书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