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周长
- 格式:pptx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17
长方形的周长
1.计算下面个图形的周长。
7米 26厘米
厘米
2.把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卡片对折后剪成两个相等的小长方形。
(1)原来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贝贝用一条彩绳,刚好能围成一个边长是15厘米的正方形。
如果她想用这条彩绳围成一个宽是9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
练习四
1.填空。
(1)封闭图形()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米,宽是3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米。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分米,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分米。
2.判断。
(1)正方形的周长比长方形的周长短。
()
(2)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3厘米,宽不变,周长增加12厘米。
()
3.小明家有一扇正方形玻璃窗,边长是12分米,爸爸要在它的四周围一圈密封条,一共需要多少分米密封条?
答案:
1. 7×4=28(米)(26+14)×2=80(厘米)
2.(1)8×4=32(厘米)答:原来正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
(2)8÷2=4(厘米)(8+4)×2=24(厘米)
答: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
3. 15×4=60(厘米) 60÷2-9=21(厘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长是21厘米。
答案:
1.
(1)一周(2)14 (3)16
2.
(1)×
(2)×
3. 12×4=48(分米)
答:一共需要48分米密封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什么是周长》。
二、教材分析《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一节课,是新课标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与测量"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
因此,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边线、一周"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能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
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用观察演示和动手操作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建构新知。
四、教学目标:(一)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二)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在观察、“摸一摸”、“描一描”等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的过程认识周长;结合具体情境,小组同学通过观察、度量、计算等活动,探索图形的周长。
(三)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周长。
教学难点:探索、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树叶、尺子、绳子、4个正方形。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
1.激趣导入师: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
老师搜集到许多各种各样的树叶,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请看大屏幕。
周长的认识及简单图形的周长知识精讲1.认识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如图中红色线描出的边线的长度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2.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1)规则图形。
①尺测法用尺子量出图形外围每条边的长度,再把每条边的长度相加。
例如,求下图三角形的周长,可以用直尺分别量出三条边的长度,再将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结果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②数格子的方法根据每个小方格的单位长度,数出图形的周长。
如下图,可以数出图中图形的周长分别是18cm,16cm。
(2)不规则图形。
可采用绳测法。
用一条细绳绕图形一周,减去绳子多余部分,再拉直,量出绳长,就得到了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实际上就是“化曲为直”,再用尺测法。
例如,求这片树叶的周长时,就可以采用上面的方法。
名师点睛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如在下面两个图形中,左图从图形的任意一点出发,可以回到起点,是一个封闭图形,因此有周长;而右图从任意一点出发,无法回到起点,不是封闭图形,因此没有周长。
易错易误点对周长定义理解不清导致错误例用2个边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如下图),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错解:先求出一个正方形的周长2×4=8(cm),再求出长方形的周长8×2=16(cm)。
但是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不包括中间的线段。
正解:长方形一周是由6个正方形的边长组成的,所以长方形的周长是2×6=12(cm)。
典型例题例1 下图的周长是多少?(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解析:周长是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先在这个图形一周描一圈,再数出一共有多少个1厘米的线段,这个图形的周长就是多少。
答案:16 cm。
例2 用4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3种不同形状的图形,说说拼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
解析:可以数一数拼成的长方形周长中共有几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周长就是多少厘米。
答案:答案不唯一。
周长是10厘米周长是8厘米周长是10厘米例3 用剪刀将长方形沿中间的曲线剪成甲、乙两部分,比较甲、乙两个图形谁的周长较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周长第1课时什么是周长(1)【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 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掌握什么是周长和周长的实际含义。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经历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实际的围、量、观察和比较,理解和认识周长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测量一个物体的周长,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和理解周长的含义。
难点:能测量一个物体的周长,会在方格图中数一个图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师∶同学们,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但我希望同学们能在故事中找到与我们今天学习有关的内容。
师讲故事∶小白兔种了许多的大白菜,眼看就要丰收了,可是,有一群淘气的鸡经常跑到菜地里偷吃小白兔种的菜。
看着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菜被这些小鸡们糟蹋了,小白兔非常着急。
为了保护这些蔬菜,小白兔想了一个办法,它打算用纱网将菜地围起来。
可是怎么围呢?小白兔设计了两种方案,仔细观察一下,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呢?(第一种是围成一个封闭图形,第二种没有围完,不封闭。
)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一种更有效?学生交流后汇报∶第一种全封闭的最好。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周长”?[板书∶什么是周长(1)]二、探究新知1.一笔画树叶。
师∶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树叶,要求用笔描出你手中的这片树叶。
然后交流一下描的过程。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演示描的过程并汇报小组交流结果。
2.引导思考,形成结论。
师问∶在描的时候,我们是从哪点开始的,到哪一点结束的。
中间有没有断开过?学生回答∶都是沿树叶的外边沿描,从一点开始描,最后笔又回到这一点,中间没有断过。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得到的结论后出示课件∶(1)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结束,中间没有断开过,最后形成一个封闭的图形∶(2)都是沿着树叶的外边沿描的。
师提要求∶我们再用同样的方法围绕数学书一周封面,描一描数学书的形状。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平面图形,并初步掌握测量线段长度的基本方法。
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积累测量、计算基本平面图形周长的活动经验,为今后学习图形周长的计算、面积等打下基础。
而三年级学生虽然对于周长这个概念的含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有很多认识模糊的地方,如把物体一个面的周长容易想成面大周长就大、面小周长就小。
如果处理不当,在后续的学习中,会引起学生对周长与面积的混淆。
为了让学生体验周长同边线之间的关系,把生活中对边线的零星感受进行再现和体验,教学中特地安排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辩一辩等活动,凸显边线与图形周长的深度对接。
其次,北师大教材和人教版教材相比,在“周长”概念的表述,少了“封闭”二字,我觉得应该加上这两个字,更利于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由此本节课重点放在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感悟中不断明晰周长含义,在动手操作、交流辨析中,引导学生思考,获得对周长概念更深刻、更准确的的理解,这也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辨析等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
2.在测量基本平面图形周长的过程中,积累图形周长计算的经验。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同学们,昨天布置预习什么是周长,谁来说说生活中哪里见过周长?能比划一下吗?同学们都说到一个共同点:一周的长度。
周长是不是你们说的这样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让学生对周长有初步的认知,感知周长就是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
二、新知探究,再次感知1.出示情景图笑笑画了三幅画,想给这三幅画装上画框,买多大的画框合适呢?师:这些画的画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周长。
《什么是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在执教《什么是周长》这一课时,我选择了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概念,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和计算封闭图形的周长。
一、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周长的测量方法:用尺子直接量、滚动法、摆动法等。
3. 周长的计算方法:对于规则图形,可以通过边长×边的数量来计算周长;对于不规则图形,可以通过化简为规则图形的方法来计算周长。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正确地测量和计算封闭图形的周长。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周长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难点是对于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尺子、剪刀、彩笔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自己喜欢的图形纸片,一把尺子,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问学生:“你们能告诉我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吗?”引导学生思考周长的概念。
2. 讲解周长的定义: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3. 测量周长: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选择一个图形进行测量,记录下测量的结果。
5. 计算周长:讲解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一下自己测量的图形的周长。
7. 课堂练习: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用学到的方法测量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8.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什么是周长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测量方法:尺子直接量、滚动法、摆动法等计算方法:规则图形:边长×边的数量;不规则图形:化简为规则图形七、作业设计1. 请用尺子量一量,并计算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1)正方形:边长4厘米(2)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3)圆形:直径8厘米答案:(1)正方形周长=4×4=16(厘米)(2)长方形周长=(6+3)×2=18(厘米)(3)圆形周长=3.14×8=25.12(厘米)2. 自己画一个不规则图形,并尝试用学到的方法计算出它的周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什么是周长》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图形的周长,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周长的规律,从而达到理解周长概念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对于周长的概念可能会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
他们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此外,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经验,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来完成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图形的周长。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图形的周长。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活动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操作活动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周长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尺、圆规、图形卡片、绳子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自己喜欢的图形,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周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小猫围着花坛跑了三圈,请问小猫一共跑了多少米?”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周长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围巾、操场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周长是什么。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周长的概念。
什么是周长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周长的含义;
2.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3.能够通过实际测量计算周长;
4.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周长的含义;
2.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能够通过实际测量计算周长;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周长
周长是一个平面图形上所有边长的总和,即围住图形的线条长度。
2. 计算周长的方法
① 首先观察图形,把所有边长找出来;
② 将所有边长相加,得出周长。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一张矩形的图片,问学生这个图形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图形的边长是什么,引出本课的主题——周长。
2. 认识周长
教师出示不同形状(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一下这个图形的周长。
3. 计算周长的方法
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图片,将边长标出来,介绍计算周长的方法,即将所有边长相加。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一下这个图形的周长。
4. 练习
让学生分组,让每组随便找一些图形自己测量和计算周长,并在黑板上写出答案。
5. 拓展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周围的图形,并计算周长。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计算周长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到有趣并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