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岛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是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教材通过引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让学生了解其在几何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线段的基本概念,如线段的性质、线段的和差等。
同时,学生也学习了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对轴对称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体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能够运用这些性质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几何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软件,直观展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几何图形,发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3.推理判定定理: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1《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加权平均数》是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学习加权平均数,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但对于加权平均数可能还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加权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加权平均数的含义,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求法。
2.能够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权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2.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从而理解和掌握加权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同时,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相关案例资料。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数据:一组学生的身高和体重。
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据,并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想要求这组学生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应该如何计算呢?”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和求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解释加权平均数的含义。
同时,通过PPT展示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求法。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加权平均数的例子,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计算出结果。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加权平均数的求法,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权平均数进行解决。
在解决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加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问题。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2《分式的约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式的约分》是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式的约分方法,理解分式约分的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约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分式约分的过程,总结约分的规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分式的基本概念、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活动,学生能够理解分式约分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够应用约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约分的概念,掌握分式约分的方法和步骤。
2.能够运用分式约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式约分的方法和步骤。
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约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式约分的概念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巩固。
2.准备教学PPT,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某工厂生产A、B两种产品,A产品每件利润为20元,B产品每件利润为30元。
如果该工厂生产10件A产品和5件B产品,总利润为650元,那么该工厂生产1件A产品和1件B产品的利润分别是多少?”2.呈现(10分钟)呈现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发现其中的关系。
如:“10件A产品和5件B产品的利润可以表示为10 * 20 + 5 * 30,而总利润为650元,可以表示为10 * x + 5 * y,其中x表示1件A产品的利润,y表示1件B产品的利润。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电子版青岛版《青岛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书》:一、章节简介1. 第一章:二次函数——学习这一类常见函数,探究它们的性质,理解关系式空间中的曲线及函数图象,并能求解一些实际问题。
2. 第二章:弦、角和三角函数——学习这些函数的性质,探究它们的关系,掌握弦长与角度的求法,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能结合所学知识求解三角形面积。
3. 第三章:直线与平面几何——学习直线、圆及其特征,学习平面图形分解及构图方法,学习八边形、六边形及正多边形的内角和边界,学习几何体及其表面积与体积。
4. 第四章:统计数据处理——学习处理统计数据的基本方法,掌握数据的归类,会制备表格和图表,能正确统计数据,并从中推出有意义的结论。
二、主要内容1. 二次函数:(1)学习方程y=ax2+bx+c的图像及性质;(2)学习一般易形式y=ax2+bx+c=0的图像、根的求法和特点;(3)学习二次函数及其定义域的应用;(4)学习数学模型的作用。
2. 弦、角和三角函数:(1)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2)掌握弦长与角度的求法,能结合所学知识求解三角形的面积;(3)学习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4)熟悉应用三角函数求解实际问题的方法。
3. 直线与平面几何:(1)学习直线、圆及其特征;(2)学习彻分解及构图方法,学习正多边形、八边形及六边形的内角和边界;(3)学习几何体及其表面积与体积;(4)学习声子、抛物线及其应用。
4. 统计数据处理:(1)学习处理统计数据的基本方法;(2)学习数据的归类,会制备表格和图表、统计数据;(3)能推出有意义的结论,提出合理的分析及改进建议。
三、教学特征1. 重视概念的形成与系统的学习,以函数、曲线与几何形式的统一和函数关系的应用为中心;2. 重视理论与实践、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等综合现实能力的培养;3. 加强数学思维能力、拓展性思维能力和竞赛能力的培养;4. 全面贯彻新课改的有关要求,融入了数字化资源(图片、视频),使教学紧扣时代要求,努力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第一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1.1 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3角的平分线
1.4等腰三角形
1.5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1.6镜面对称
1.7简单的图案设计
第二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2.1平方差公式
2.2完全平方公式
2.3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2.4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第三章分式
3.1分式的基本性质
3.2分式的约分
3.3分式的乘法于除法
3.4分式的通分
3.5分式的加法与减法
3.6比和比例
3.7分式方程
第四章样本与估计
4.1普查与抽样调查
4.2样本的选取
4.3加权平均数
4.4中位数
4.5众数
4.6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第五章实数
5.1算术平方根
5.2勾股定理
5.3无理数2是有理数吗
5.4由边长判定直角三角形
5.5平方根
5.6立方根
5.7方根估算
5.8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5.9实数
第六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6.1不等关系和不等式6.2一元一次不等式6.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线段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以及它们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讲解,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感到困难,需要通过分组讨论和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证明过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能够运用性质和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2.教学难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例和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定理的含义。
3.实例讲解:通过几何图形,讲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定理的应用。
青岛版数学初中八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以下是青岛版数学初中八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的目录:
第一章有理数
1.1 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1.2 有理数的比较和大小
1.3 有理数的加、减和乘法
1.4 有理数的除法及分数的化简
1.5 有理数综合题
第二章代数表达式
2.1 代数表达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2.2 代数式的合并与因式分解
2.3 一元二次方程及根的性质
2.4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5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第三章几何图形的认识
3.1 点、线、面及其性质
3.2 多边形的认识及性质
3.3 角的概念和分类
3.4 直线、射线、线段及其表示方法
3.5 垂线、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
第四章相似形
4.1 相似形的基本概念
4.2 判断相似的条件及性质
4.3 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
4.4 相似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比
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5.1 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运用
5.2 点、线、面的坐标表示
5.3 直线的方程及斜率
5.4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六章三角函数的初步认识
6.1 角度的概念和衡量角度的单位
6.2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6.3 值域与周期
6.4 三角函数的图像
以上是青岛版数学初中八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的目录,其中包括有理数、代数表达式、几何图形的认识、相似形、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函数的初步认识等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同学们可以在学习
数学时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门学科,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与解题能力。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 全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1 全等》是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节内容。
全等是几何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后续学习中重要的基础。
本节内容通过介绍全等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使学生掌握全等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图形变换、几何证明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初中数学的一大部分内容,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全等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全等的概念,并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全等的含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全等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判断两个图形是否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等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全等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和证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全等的概念,并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全等的含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个图形是否全等。
2.探究全等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探索全等的含义。
3.学习全性质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掌握全性质和判定方法。
4.应用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全等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全等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可以使用流程图、图形等直观展示全等的关系。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练习成绩等方面进行。
新青岛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内容第一篇:新青岛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内容新青岛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内容第一章全等三角形1.1全等三角形1.2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1.3尺规作图第二章图形的轴对称2.1 图形的轴对称2.2 轴对称的基本性质2.3 轴对称图形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5角平分线的性质2.6等腰三角形第三章分式3.1分式的基本性质3.2分式的约分3.3分式的乘法于除法3.4分式的通分3.5分式的加法与减法3.6比和比例3.7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第四章数据分析4.1加权平均数4.2中位数4.3众数4.4 数据的离散程度4.5方差4.6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和方差第五章几何证明初步5.1定义与命题5.2 为什么要证明5.3什么是几何证明5.4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5.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5.6几何证明举例第二篇: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担任八年级5、6班的数学教学,从上学期期末成绩来看,学生数学基础非常差,虽然学生基本形成数学思维模式,具备一定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知识灵活应用上还是很欠缺。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过渡时期,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九年级的学习,进而影响将来是否能升学。
根据上学年学生学习的分析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
在本学期获得进步,必须要付出更大努力,进一步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方法,培养能力。
二、指导思想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图形的全等,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识别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探索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初步运用判定方法进行推理,能用尺规作图,了解作图的道理,掌握基本的作图技能。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全等三角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全等三角形》是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三角形相似的基础上进行的。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几何的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证明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三角形相似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几何基础。
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和接受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软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三角形相似的知识,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分析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课堂讲解: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4.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5.拓展应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些关于全等三角形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
2024年新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数学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能够灵活运用整数的加减乘除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能够熟练掌握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
3.能够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对简单的二次根式进行化简和计算。
4.能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及解方程的方法,能够灵活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材内容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数运算:整数的概念,整数的加减法,整数的乘除法。
2.平方根和立方根: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运算法则。
3.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
4.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整数运算(4周)(1)整数的概念及数轴表示方法(2)整数的加减法(3)整数的乘除法(4)整数运算中的应用问题2.平方根和立方根(2周)(1)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2)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计算法则3.二次根式(2周)(1)二次根式的概念(2)二次根式的计算法则4.一元一次方程(4周)(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3)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练习、讨论、合作学习等。
在讲解环节,教师将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在练习环节,教师将布置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在讨论和合作学习环节,教师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学期将进行多次教学评估,采用测试、作业、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
通过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将充分利用教材、习题集、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是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能够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可能对于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和判定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来发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通过实际例题来巩固和应用这些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和实际操作,培养直观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推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同时,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进行教学。
通过课件的展示和实物模型的操作,增强学生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激发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好奇心。
2.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等边三角形的模型,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发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解释这些性质。
3.学习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探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6《比和比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比和比例》这一节内容是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要学习比的定义、性质以及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和小数之后,进一步研究数学中的比较问题的基础。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和比例的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八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掌握了分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对于比较问题也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他们在理解和应用比例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应用比和比例的知识,通过实例来让学生感受比和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比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正确计算比值。
2.理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3.能够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比的定义和性质,比例的定义和性质,比和比例的应用。
教学难点:比例的判断方法,比和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讲解比的定义和性质时,我会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讲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时,我会通过实际的案例来让学生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画和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比的定义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比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实例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4.知识讲解:讲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知识。
5.练习与讨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巩固比和比例的知识。
八( 上) 第1章全等三角形1 . 1 全等三角形1 .2 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1 . 3 尺规作图第2章图形的轴对称2 . 1 图形的轴对称2 . 2 轴对称的基本性质2 .3 轴对称图形2 . 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 . 5 角平分线的性质2 . 6 等腰三角形第3章分式3 . 1 分式和它的基本性质3 . 2 分式的约分3 . 3 分式的乘法和除法3 .4 分式的通分3 . 5 分式的加法与减法3 . 6 比和比例3 . 7 分式方程第4章数据分析4 . 1 加权平均数4 . 2 中位数4 . 3 众数4 . 4 数据的离散程度4 .5 方差4 . 6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及方差第5章几何证明初步5 . 1 定义与命题5 . 2 为什么要证明5 . 3 什么是几何证明5 . 4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5 . 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5 .6 几何证明举例八( 下) 第6章平行四边形6 . 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6 . 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6 . 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 . 4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第7章实数7 . 1 算术平方根7 . 2 勾股定理7 . 3 2是有理数吗7 . 4 由边长判定直角三角形7 . 5 平方根7 . 6 立方根7 . 7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7 . 8 实数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8 .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8 . 2 一元一次不等式8 . 3 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8 . 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9章二次根式9 . 1 二次根式和它的性质9 . 2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9 . 3 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第1 0章一次函数1 0 . 1 函数的图象1 0 .2 一次函数和它的图象1 0 . 3 一次函数的性质1 0 . 4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1 0 . 5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1 0 . 6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 1 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1 1 . 1 图形的平移1 1 .2 图形的旋转1 1 . 3 图形的中心对称。
新青岛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内容
第一章全等三角形
1.1全等三角形
1.2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
1.3尺规作图
第二章图形的轴对称
2.1 图形的轴对称
2.2 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2.3 轴对称图形
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5角平分线的性质
2.6等腰三角形
第三章分式
3.1分式的基本性质
3.2分式的约分
3.3分式的乘法于除法
3.4分式的通分
3.5分式的加法与减法
3.6比和比例
3.7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第四章数据分析
4.1加权平均数
4.2中位数
4.3众数
4.4 数据的离散程度
4.5方差
4.6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和方差
第五章几何证明初步
5.1定义与命题
5.2 为什么要证明
5.3什么是几何证明
5.4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5.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5.6几何证明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