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原理自考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审计概论 (1)

第二章审计准则总论 (2)

第三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 (2)

第四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3)

第五章审计方法 (4)

第六章内部控制与审计鉴证 (5)

第七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6)

第八章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6)

第九章生产循环审计 (7)

第十章筹款与投资循环审计 (7)

第十一章货币资金循环审计 (7)

第十二章特殊项目审计 (7)

第十三章审计报告 (8)

第一章审计概论

1。中国——上计制度,起源16世纪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18世纪英国股份制

2。第一位审计人:查尔斯,1721南海公司

3.第一个执业团体:1853苏格兰的爱丁堡会计师协会

4。审计的产生:所以权与经营权分离

5.审计关系:三方关系

第一关系人:审计主体(注册会计师)

第二关系人:审计客体(被审计人)财产经营者

第三关系人:审计授权人/委托人,财产所有者

6审计特点:

1审计监督经济管理,但不直接参与具体经济业务管理

2审计是经济监督,区别于行政或法律监督

3审计是具有独立性、广泛性和权威性的经济监督

7。审计分类

主体:政府审计(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审计、民间审计)

关系: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目的: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

范围:全部审计、局部审计、专题审计施行时间: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

执行地点:就地审计、报送审计方式:委托审计、联合审计

8.政府审计与注会审计区别:—

1独立性,政府单向独立,无偿审计;注会双向独立,有偿

2对象,各级政府及部门财政收支、公共资金收支运用;注会一切盈利及非盈利单位

3监督,政依结果发表意见,如不采纳,依法强制执行

注依结果发表独立客观公正意见,合理保证报告使用人确定对已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

4方式,政强制审计;注受托审计

5准则,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审计准则

9.审计模式三阶段:

账项基础审计查错防弊详查法

制度基础审计审查内控薄弱

风险导向审计审计风险,控制风险及产生控风的各环节

经营失败:巨额亏损,资不抵债等原因无法持续经营

审计失败:注会未按审计规范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而签发了不适当的审计意见

10。审计过程:

审计计划—起点,业务约定书

审计实施—中心环节,取证评价,形成结论

审计完成-结束,报告

11.内控的产生及发展:使审计从详细审计-〉(以测试内控为基础)抽样审计

12。注会:美—注册公共会计,英-特许会计师,日韩-公认会计士

13。会计师事务所形式:独资、合伙制、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合伙制

14.注会政府监督:财政部门、工商税务部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15.注会职业道德:独立客观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技术标准,职业谨慎态度;对客户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

16.资负:销售与收款、购货与付款、生产、筹资与投资、货币资金

利润表:销售与收款、生产、筹资与投资

第二章审计准则总论

1。审计准则是审计行为指南,是由政府审计部门或会计师职业团体制定,规定审计人员应有的素质及专业资格、规范和指导其执业行为、衡量和评价其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

2.审计准则与审计目标的关系:

目标决定准则,制定与实施准则是为了实现目标

实施准则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准则是审计人员发表审计意见的客观依据

3.审计准则与审计程序的关系:

1准则比程序层次高,准则是确定程序的依据,程序是准则质量的具体体现

2准则适用性广稳定性强,适用于每项业务,程序是收集证据的方法,具有特殊性变动性3执业时,可确定用或不用某程序,不能自由决定是否遵守准则

4。独立审计准则(执业准则)是注会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注会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注会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

5。独立审计准则3个层次:

1(强制)独立审计基本准则

2(强制)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对审计)、独立审计实务公告(非审计,验资、内控等)

3(非强制)执业规范指南

6。重要性水平高,风险低;反比8。鉴证业务保证程度:合理、有限

7.制定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时应考虑因素:

1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2职业道德规范3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4人力资源5业务执行6业务工作底稿7监控

8。业务工作底稿归档期限:业务报告日后60天内,至少保存10年,所有权归事务所

10.职业后续教育3年不少于180学时,脱产教育3年不少于120学时

11.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

独立审计准则、质量控制准则、职业道德准则、职业后续教育准则

第三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

1。审计对象是审计的客体,一般指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内容: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会计资料及相关资料

2。审计总目标:合法性公允性

合法性: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

公允性: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公允条件:1会计政策选用和重大会计估计符合国家快准快制规定,并符企实际情况2影响快报使用人判断决策的事项已表达与披露

3快报中反映的信息已合理分类及汇总

4按重要性原则,财务报表反映了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

3.管理当局认定与审计目标

管认审计目标

1存在或发生1真实性

2完整性漏记2完整性

3权力与义务抵押3所有权

4估价与分摊算错4估价5截止6机械准确性

5表达与披露7披露8分类

4。注会要求管理当局提出书面声明,以明确被审单位的会计责任及与注会的关系

5.比率趋势分析表中的财务比率反应被审单位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比率指标

6.重要性是会计信息对财务报表使用人的影响程度

7.重要性确定考虑:金额大小、可容忍程度、审计成本

8。审计风险是财报存在重大错报而注会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财报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检查风:存在重大错报,注会未发现的可能性

9.对审计风控制的预防性措施:确定可接受的期望风险、分析固有风险、初步评估控制风险、确定检查风险及相应的审计证据、分析风险与证据的关系

10.期望(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检查风险

11.业务约定书的作用:

1经济合同性质,双方签订后即为法律认可的契约

2增进双方了解,如双方的会计责任、审计责任及需要提供的合作

3业务完成及履行情况的依据

4出现诉讼明确双方责任的证据

第四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1.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实质,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

2。审计证据的作用:

1审计意见的基础2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3审计成本的主要因素

3。审计证据分类

是否真实:真实、不真实(不实、篡改、伪证)

形态:实物、书面、计算、言词、询证(函证)、观察、环境

实物包括:盘存(内部盘存、审查盘存)、实存、鉴定实物不能证明所有权

来源:亲历、内部、外部关系:基本、确证

4审计证据证明力形成形态:潜在、现实、充分

4.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判断因素

1被审事项发生差错的可能性2内控有效性3重点项目4代表性项目5证据成本

5。工作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