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0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
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树下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重点是能够抓住关键句子,产生民族团结的自豪感。
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 《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语言描述了雨中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
1).多元认字。
2).能够借助图片、关键句、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
3 *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对待学问不懂就问,不怕挨打。
重点是按照“阅读提示1).根据提示,自己阅读,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会和同学交流。
2).多元识字。
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是以“我的暑假生活”为交际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
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
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
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设计理念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
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
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设计说明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1.《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5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童话世界一、教材和丛书分析本单元教材的人文主题是“童话世界”。
围绕“童话世界”这一主题编排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中外童话。
这些童话充满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引人人胜,又发人深思。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4篇课文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重在展开想象,理解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那一定会很好》是围绕故事情节,结合插图及生活经验,想象主人公在每段历程中的心理活动;《在牛肚子里旅行》是借助关键语句,通过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象故事情景,然后通过讲故事,边讲边演,感受童话中丰富的想象;《一块奶酪》则围绕搬运奶酪过程中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展开想象。
“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童话的基本特点以及阅读童话的好处。
“快乐读书吧”则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体会童话的魅力。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从读童话到写童话,教材编排体现了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理念,也为三年级学生起步阶段的习作降低了难度。
“试着”一词明确本次习作旨在激发学生写童话的兴趣,未对“写”提出更高的要求。
2.丛书分析“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三年级上册2《游历童话王国》安排了“专题阅读,—多彩童话”和“整本书阅读”两大板块与本单元教材内容相对应。
如下表所示:在“专题阅读一,多彩童话”板块中,“范文阅读”部分的文章与教材中的课文契合度很高。
其中《蚂蚁尼尼的狂欢节之夜》在结构和语文要素上都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相一致。
《奔跑的豌豆》与《那一定会很好》将主人公在每段历程中的心理活动都描写得非常细腻,便于展开想象,可以整合在一起教学。
另外,《一粒种子(节选)》与《那一定会很好》在故事结构上都有反复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合理建构。
《鱼和小鸟》与《在牛肚子里旅行》既能让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还能明白一定的科学道理。
第四单元阅读策略,预测一、教材和丛书分析1.教材分析语文统编教材从三年级起,每年级上册安排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分别是:三年级上册“预测”,四年级上册“提问”,五年级上册“提高阅读的速度”,六年级上册“有目的地阅读”。
本单元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第一个阅读策略,预测。
围绕这一阅读策略,教材编排了3篇寓意深刻、富有童趣的故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
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写了老屋相继为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遮风挡雨、坚持不倒的故事,赞扬了老屋助人为乐、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品质。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写了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小男孩用它来做风筝线,鸟太太用它来当晾尿布的绳子……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童话世界的神奇。
《小狗学叫》讲述了一条不会叫的小狗的奇特经历,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事物都有自身的特点,千万别生搬硬套。
3篇课文的编排旨意是让学生在猜测与推想中体会阅读的乐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①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②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③尝试续编故事。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精读课文,也是学习预测的第一篇课文,有着示范引领的作用。
课文的旁批呈现了预测的思考过程,提示学生可以依据标题、插图、细节和生活经验来预测故事情节或结局;课后习题也总结了预测的依据。
由此,我们要读懂编排意图:首先,结合文本知道什么是预测;其次,借助旁批了解如何预测;再次,伴随着阅读,进行预测实践;最后,根据课后练习,较为系统地整理有关预测的依据和方法。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小狗学叫》是略读课文,在本单元中起到引导学生运用方法、练习预测的作用。
两篇文章都要求预测结局,却各有侧重。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虽说是略读课文,但是与以前的略读课文有所不同,其阅读提示和课后习题中的要求是鼓励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练习预测,并提示学生尝试体验“修正预测”,同学们可以从预测的内容、依据、修正预测的体验等方面展开交流。
整本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教材单元剖析介绍本文档旨在对整本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教材的各个单元进行剖析和概述。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通过对教材单元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目标- 对整本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教材的单元结构和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
- 通过剖析各个单元,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 提供简单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便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教材中的挑战。
内容第一单元:我的家本单元主要介绍学生的家庭和家庭成员,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材内容包括家庭成员的称呼、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的重要性等。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家庭成员的口头介绍、绘画、写作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家庭的了解。
第二单元:小动物的家本单元以小动物的生活和栖息地为主题,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材内容包括常见的小动物及其栖息地、小动物的特点和习性等。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实物、观看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第三单元:日子过得真快本单元以时间的概念和时间的流逝为主题,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观念和时间管理的能力。
教材内容包括时间的表示方法、时间的流逝、日常活动的时间安排等。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实际操作、观察钟表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运用。
第四单元:大自然的声音本单元以大自然的声音为主题,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材内容包括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声音的特点和来源等。
教师可以通过实地探索、听觉游戏、声音仿制等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大自然的声音。
第五单元:我爱作文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常见的作文类型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材内容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的写作要点和范例。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写作、写作指导、互相评阅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
第六单元:快乐的校园本单元以校园生活为主题,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和参与校园活动的意识。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本教材的结构清晰,内容丰富,以单元主题的形式进行组织,每个单元包含有课文、生字、课后练习等内容。
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本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文解析与阅读指导本教材的课文选材广泛,既有经典的文学作品,也有反映时代特色的新篇目。
课文解析详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阅读指导针对性强,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四、写作任务与练习本教材的写作任务设计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练习形式多样,包括仿写、扩写、缩写、读后感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品质。
五、语文知识与技能本教材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包括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强调语文技能的训练,如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六、教学方法与建议本教材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建议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本教材的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测试等。
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反馈信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八、教师用书使用说明本教材的教师用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建议、课程设计等。
使用说明详细介绍了教师如何利用教师用书进行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九、教学资源介绍本教材附带了多种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课件等。
这些资源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利用。
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教材单元分析
目标
本文档旨在对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教材的各个单元进行分析,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材内容。
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认识语文
该单元主要介绍了语文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科的兴趣和意识。
第二单元:认识拼音
该单元重点教授了汉字拼音的基本规则和发音方法,培养学生正确拼读和书写汉字的能力。
第三单元:认识汉字
该单元介绍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汉字的形态和含义。
第四单元:认识词语
该单元教授了常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学生词汇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第五单元:认识句子
该单元重点讲解了句子的基本结构和语法规则,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构成和意义。
第六单元:认识段落
该单元介绍了段落的组成和结构,培养学生整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第七单元:认识文章
该单元教授了文章的基本要素和写作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目的和内容。
第八单元:课文阅读
该单元以教材中的课文为主线,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九单元:诗歌欣赏
该单元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十单元:成语故事
该单元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结论
通过对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教材各个单元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材内容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各个单元的特点和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内容及编排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
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
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
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
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
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这些字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后。
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
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
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
2、教材编排特点(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前四册教材“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老师们的充分肯定。
本册教材在继承中又有创新,从导语到课例、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都紧密围绕本单元专题而展开,教材的整合性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从本册开始,每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内容。
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导语还布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
每组导语都配有表现专题内容的背景图,用直观的方式更形象地揭示专题。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通常按照“单元—课文—练习”的结构进行编排。
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包含多篇课文和相应的练习。
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涉及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童话故事、科普知识等多个领域,旨在激发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二、专题设计与特点每个单元的专题设计都紧扣课程标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教育意义。
例如,有的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引导学生欣赏自然风光,培养环保意识;有的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专题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三、课文类型与数量教材中的课文类型多样,包括散文、诗歌、童话、寓言等。
每种类型的课文都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如散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童话和寓言则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悟人生哲理。
课文数量适中,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量,又不会给学生带来过大的负担。
四、综合性学习安排教材在编排上注重综合性学习,每个单元除了安排必要的识字写字、阅读理解等内容外,还设置了口语交际、习作等综合性学习任务。
这些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识字与写字要求教材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明确而具体,既注重量的积累,也强调质的提升。
通过系统的识字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和习惯,通过临摹、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字速度和质量。
六、课后练习与编排课后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巩固与拓展。
本教材课后练习的设计科学、合理,既包含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包含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
同时,练习的编排也富有层次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七、语文园地改进语文园地是教材中用于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板块。
本教材在语文园地的设计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进,增加了趣味性和互动性,如设置了“成语接龙”、“名言警句”等栏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累知识、提升素养。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八单元美好的品质一、教材和丛书分析1.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本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人文主题是“美好的品质”。
教材围绕这一主题安排了4篇课文、1个“口语交际”、1次习作和1个“语文园地”。
这4篇文章都以叙事为主,其中,《司马光》这篇课文比较特殊,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小古文。
2.丛书分析围绕以上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三年级上册4《人与自然》安排了“专题阅读二,美好品质”,共有19篇文章。
丛书文章板块清晰,语文要素指向明确,使用起来更加方便高效。
“专题阅读二”中,“范文阅读”部分安排了《司马光》《文彦博》等8篇文章,基于“I+X”的使用原则,老师可根据教材的语文要素和学情,任选1~2篇,进行语文的教学和实践训练。
“组文阅读”部分把《大丈夫》《每一个爱的梦都会飞翔》《白求恩为百姓治病》3篇人物故事组合在一起,旨在通过对这3个故事的阅读,实践带着问题默读文章的阅读方法,并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同时,锻炼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自由阅读”部分选取了《司马通》《“番茄太阳”》等8篇文章,还是围绕人物故事来编排,继续让学生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这类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阅读指导,学生默读的能力在阅读丛书文章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41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3个生字,会写29个词语,理解“瓮、忧郁、仰望”等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司马光》。
3.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基本区别。
4.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能转换人称复述故事片段。
5.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反思:一定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文意。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七单元人与自然一、教材和丛书分析1.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3篇课文,文章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了作者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读不完的大书》呈现了作者儿童时期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的“无尽的乐趣”;《父亲、树林和鸟》体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喜爱。
2.丛书分析围绕以上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三年级上册4《人与自然》相应编排了“专题阅读,—自然物语”“整本书阅读”两大板块。
对于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在“专题阅读一,自然物语”的“范文阅读”部分都有两篇文章与之相对应。
其中,《春夜听雨》《下雪的声音》对应教材课文《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的语言》《稻草人(节选)》对应课文《读不完的大书》,《猎人从森林带里走什么》《等待灰鹊》对应课文《父亲、树林和鸟》。
老师可选择丛书中的1~2篇文章,结合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进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训练。
“组文阅读”部分的文章为:《愿站成一棵树》《阳光,是一种语言》《没有秋虫的地方(节选)》《小鸟和守林老人》。
将这4篇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章放在一起,可进行组文阅读,发现它们的同中之异或将异中之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对人与自然更全面的了解,实现反三归一“自由阅读”部分的8篇文章分别为《森林乐队》《一只小鸟,偶记前天在庭树下看见的一件事》《呼伦贝尔,我心中的一片绿(节选)》《舍不得这棵树》《湖滩上,有一对天鹅》《梨花》《雪虎》《两只小熊》,它们与课文有很高的契合度,可用“自由阅读、简单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读书,积累和体会生动的语言。
不同的学生视自身情况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读书,老师视具体情况给予学生帮助。
“整本书阅读”部分推荐书目为《父与子》,老师可引导学生对整本书产生阅读兴趣,并可借助丛书中提供的阅读工具,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思考地阅读,从而让阅读更有成效。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建立倍的概念2.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活动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
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2.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概括、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及抽象概括能力;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倍”的概念的建立。
五、单元教材内容分析:由于“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倍”的概念。
第二,通过反复用学具操作,在学生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为得出用乘法计算作铺垫。
这个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去经历,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去探索,在亲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
六、单元教学方法1.重视意义理解,多角度、循序渐进建立倍的概念。
2.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建立倍的模型。
3.重视方法指导,培养几何直观。
七、课时安排:4课时1.倍的认识……………………………………………1课时2.解决问题……………………………………………2课时3.整理与复习…………………………………………1课时。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与解读大家好!我交流汇报的主要内容有三点: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解读一下教材的基本结构:1、本册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的学习。
共有课文27篇。
每个单元里包含着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
每个语文园地都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2、识字的安排,实行认写分开。
全册要求认识250个常用字,写会250个生字。
教科书安排了8个单元的课文,共选编27篇课文进行学习。
第一单元,围绕着“学校生活”为主题,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
《大青树下的小学》,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各民族的小学生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和下课时的情景,展示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提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表达了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
《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诗集,运用丰富的想象,将雨后的花拟人化,通过对他们在地下学校上课、下雨放假回家的描述,表现了花和儿童的活泼可爱以及对家、对妈妈的爱。
《不懂就要问》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为弄懂书里的意思,他冒着被先生惩罚的危险,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
赞扬了孙中山认真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第二单元的主题为“金秋时节”,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
《古诗三首》中的《山行》一诗描写了深秋时节,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赠刘景文》一诗通过对“荷尽”“菊残”“橙黄”“橘绿”的描写,突出了菊枝傲霜凌寒的气概,以此勉励友人珍惜打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看轻自己。
《夜书所见》中诗人通过对秋风吹梧叶、儿童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写了一夜秋雨后,水泥道上落满了金色的梧桐树叶,将水泥道装扮得更美了。
作者小心地走在水泥道上,第一回觉得水泥道真美呀!表达了作者对雨后美景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编写思路清晰,内容丰富。
全书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几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课文的选择注重趣味性和教育意义,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天地中的练习和活动设计,旨在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提高其语文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重点在于识字与写字、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课文解析与教学方法本册教材的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语言优美,易于理解。
教学方法上,建议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四、语言知识与技能本册教材的语言知识主要包括生字、词语、句子和段落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技能方面,主要包括朗读、写作、口语交际等。
教师需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五、思维训练与价值观培养本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同时,教材中的课文和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实践活动与作业设计本册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和作业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和作业形式,如朗诵比赛、写作比赛、手抄报制作等。
通过这些活动和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和成果,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总体结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在结构上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组织,每个单元都包含有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等板块,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材的总体结构清晰,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识字与写字:学生能够掌握200个左右的生字,并能够正确书写其中150个左右的汉字。
同时,学生应能够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等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阅读: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初步的理解和思考。
同时,学生应能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文章等,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3.写话:学生能够通过模仿和练习,逐步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能够写出简短的日记、作文等。
同时,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语文素养: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初步了解汉语拼音、标点符号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学生应能够养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1.课文:本册教材共包含有24篇课文,内容涵盖了寓言、童话、科普、历史等多个领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
2.语文园地:本册教材共包含有8个语文园地,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综合性学习:本册教材安排了2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材特点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系统性:本册教材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
同时,每个单元的主题鲜明,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第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第五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本专题是“ 灿烂的中华文化”。
简短的“ 导语” 点明专题之后,《孔子拜师》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盘古开天地》,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
《赵州桥》,从建筑的层面,了解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综合性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做好展示的准备。
引导学生略读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
最后,在“ 语文园地” 的“ 口语交际” 中,让学生交流在“ 综合性学习” 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 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
“ 日积月累” 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
在“ 展示台” 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 综合性学习” 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
二、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6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一些关联词语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3、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会认 2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
2、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难点: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
五、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12——14课时《孔子拜师》2课时《盘古开天地》2课时《赵州桥》2课时《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语文园地五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指导1课时习作修改1课时综合性学习活动1课时语文基础知识1课时17、孔子拜师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材分析马街镇扯土明德小学念春波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
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
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
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设计理念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
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
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设计说明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1.《我们的民族小学》(3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6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
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
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5、课文学习中穿插阅读训练若干课时。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
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
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
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
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
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
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
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 中“口语交际” 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本单元可用13—15课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结合本单元文本特点,我们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灰雀》、《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中人物的对话。
3.在对课文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
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
7.学会通过事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
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
《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
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
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
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1、会写34个生字、会认20个生字、正确读写29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背诵部分课文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本单元用12—14课时。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
本组课文讲的就是这些内容。
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
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五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且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
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本组教材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
比如,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
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
“习作” 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
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
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
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
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在教学本组教材时,要把握好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落实教材要求。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1、会写40个生字、会认30个生字、正确读写5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背诵部分课文。
3、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4、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
5、“习作” 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
教学本单元可用12—14课时。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 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
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
《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
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
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
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
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
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教学这组时,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活动的开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如愿望,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合作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 要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进展,并在必要时调整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
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汇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成果。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1、会写40个生字、会认36个生字、正确读写50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背诵部分课文。
3、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 让我们对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拍案叫绝; 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
“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
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本单元用15-17课时。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