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脾脏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脾脏

第一节概述

脾脏检查常规采取二维灰阶超声。临床需要检测脾脏血流变化时,应加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测。脾外伤、脾肿大、脾囊肿、脾肿瘤等多采用二维灰阶声像图,对良、恶性肿瘤一般仅可作提示性诊断。脾脏局灶性感染包括脾结核,有时难以与肿瘤鉴别,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加以判断。脾内钙化灶常为多种炎症愈合后的最终改变。脾动脉栓塞在脾实质内出现水肿、出血及坏死区,加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大致确定脾动脉阻塞造成的梗死区。

【检查方法】

1.通常不需进行检查前准备,必要时可行空腹检查。可取右侧卧位或平卧位。选用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

2.0~5.0Mhz,亦可用相控扇形探头。

2.常规检查多需行左肋间斜切和左肋下斜切。

(1)左肋间斜切,声束朝向脾门,切面经脾脏长轴时测量脾脏长径及厚径。声束转向头端,可观察脾上部膈下区。声束转向脾门下部,可观察胰尾与脾门的关系。再转向长轴可观察脾脏上极和下极,以及脾门处脾血管。

(2)左肋下斜切,脾脏肿大时,可观察脾肋缘下的厚度。

3.有条件者可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脾门极脾内血管分布,频谱多普勒可获得血流动力学的参数,二者结果相互比较,能更准确判断血流的状况。

4.检查时应观察脾脏形态、大小、包膜、脾实质回声改变、有无钙化灶及异常团块回声。如有占位病变,应观察其边缘、内部回声高低及分布均匀度、形态等,必要时再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

【注意事项】

1.超声基本上可明确提示的病变包括下列五种。

(1)脾肿大。

(2)脾含液性占位病变,如脾囊肿、多囊脾、脾脓肿等。

(3)脾实质性占位病变。

(4)脾实质钙化灶。

(5)脾外伤。

2.部分患者结合声像图与临床病理情况及其他检查可能确定病变的性质。

(1)脾急性局灶性感染。

(2)脾动脉栓塞。

3.超声提供病理声像图改变但应进一步检查的病变包括以下两种。

(1)脾实质弥漫性散在性回声异常。

(2)脾实性占位病变的良、恶性判断。

第二节脾肿大

【适应症】

1.怀疑有肝硬化者。

2.门静脉高压症。

3.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

4.血液病。

5.脾脏肿瘤。

6.左上腹肿块。

【检查方法】

1. 常规左肋间及左肋下斜切扫查,选用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

2.0~5.0Mhz。

2.采用仰卧位或右侧卧位,在平静呼吸状态下行左肋间扫查,以确定脾的上极及其周围情况,而后行左肋缘下纵向及横向移动扫查,以观察肿大脾脏的内部情况。

3.寻找并确定脾脏下缘,同时观察脾门血管、脾切迹及副脾等情况。

4.必要时,可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脾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等。

【检查内容】

1.门静脉高压症脾脏长径及厚度均增大,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可增宽,脾实质回声可以增多、增高、增粗,或无改变。有时可显示副脾。如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显示脾静脉及其脾内属支均增宽,脾内彩色血流信号增多、丰富。

2.血液病脾脏可明显增大,形态发生改变,脾内回声偏低、增粗,脾门处血管内径可稍增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可呈巨脾。

3.感染性疾患与寄生虫病脾呈轻度肿大,形态无明显改变,内部回声可减低,分布多较均匀。

4.脾肿瘤在脾脏内可发现异常回声的团块,而团块以外的脾实质回声常可正常。

【注意事项】

1.应认真观察脾脏的全貌,不要将肺气肿所致的脾脏下垂误认为脾脏肿大。

2.脾脏径线的测量受许多因素限制和干扰,测值的可重复性较差,不同时间不同医生测值差别可能较大。

第三节脾破裂

【适应症】

1.左季肋部或左上腹锐器、钝器挤压伤后。

2.脾脏穿刺后。

3.凝血机制障碍患者。

【检查方法】

1.用

2.0~5.0Mhz凸阵探头。

2.采用仰卧位或右侧卧位。

3.用肋间及肋下斜切面观察包膜连续性,注意脾包膜下及脾实质年有无出血性暗区等。

4.必要时,应检查左膈下、膀胱直肠窝、侧腹部等有无游离的积液征象,并粗略估计出血多少。

5.条件许可或临床需要时,应检查腹部其他脏器的情况。

【检查内容】

1.脾包膜下血肿,脾外形失常,体积增大,内部回声密集增强,脾包膜光滑、完整,但可隆起,包膜与脾实质之间为无回声或低回声区所占据,呈“月牙”形。严重者,可呈梭形压迫脾实质,使其表面呈凹陷状。

2.脾实质内(中央型)血肿时,脾实质内部呈现一个或多个不规则液性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内部回声可不均匀,但未到达脾脏表面、膈面或底面。有时可发现无回声区内有团块状高回声。

3.真性脾破裂,高回声的脾包膜线常出现局部中断或不完整。该缺损呈无回声线状结构伸入实质内,并可出现不规则形的回声增强或低回声、无回声区。同时,在脾周围可出现无回声区包绕脾脏,严重者可在盆腹盆腔内出现游离性的无回声暗区。

【注意事项】

1.脾外伤超声检查,在能清晰显示脾脏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病人的翻动。

2.病情危重但需进行超声检查时,应提醒临床医师先进行抗休克等治疗,待病情稳定或配备抢救措施后再进行检查,以免超声检查过程中出现意外。

3.脾外伤超声存在假阳性。如超声未能明确显示脾破裂的直接征象,但腹腔内出现游离性液体时,应结合临床,不能完全排除脾破裂的可能。

4.部分脾外伤病人可出现延迟性脾破裂,常在外伤后数天至两周间出现,而在外伤后当时超声检查常无异常发现,因此必要时应重复检查。

第四节脾脏先天性变异

【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