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雪课件1
- 格式:pdf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9
6雪鲁迅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识记并理解文中优美的词句。
2.把握课文的语境和思路,了解写作背景,品析文中所写的暖国的雪与朔方的雪的不同含义,感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
导入:自学指导一: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识记并理解文中优美的词句,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字:磬(qìng)口嘻(xī)笑褪(tuì)尽博识(shí) 忙碌(lù) 闪烁(shuò)朔(shuò)方灼(zhuó)灼粘(zhān)结旋(xuàn)风旋(xuán)转血(xuè)红龙眼核(hé) 脂(zhī)粉奁(lián)胭(yān)脂(zhi) 凛(lǐn)冽(liè)词语释义博识:学识丰富。
褪尽:全部脱落。
美艳:色彩光泽,鲜明好看。
凛冽:刺骨的寒冷。
升腾:(火焰、气体)向上升起。
消释:(疑虑、嫌怨、痛苦等) 消失; 消散。
2.文章的题目是《雪》,在文中作者写到了哪些地方的雪?分别体现在文中的哪些段落?明确:作者分别写了南北方不同的雪景:第一部分(1--3段):江南雪景第二部分(4--6段):北国雪景自学指导二:听读课文,并思考问题:1.你觉得作者仅仅在写雪吗?其中有没有更深层的意义?2.作者对江南的雪所怀有的是什么样的感情?明确(分析后):江南的雪景是作者对故乡、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寄托了作者深深的眷念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江南的雪是美的象征。
它的消释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的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与苦闷。
3.如何理解“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朔北的雪蕴含了什么精神?插入背景:本文写于1925年1月,当时中国正处于国民大革命前夜,南方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
此时的鲁迅正处于理想与现实、前进与彷徨、希望与绝望的矛盾中。
《雪》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高清课堂:走进鲁迅的“雪”世界 ppt15】《雪》这篇散文,1925年1月18日写于北京。
当时鲁迅先生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中国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南方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
就在鲁迅写这篇作品的半个多月前,1924年的12月30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天气放晴,又刮起了凛冽的北风,满地的雪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在阳光下蓬勃奋飞,旋转升腾。
看到此番自然景象,作者当时就在日记中写下了“大风吹雪盈空际”这七个富有诗意的字,之后思绪在现实和回忆中翻腾,将一腔情思铸成了这篇抒情散文诗《雪》。
《雪》表面是自然景观的描述,实际上是他内心世界斗争的力作。
知识积累【高清课堂:走进鲁迅的“雪”世界 ppt3】1.暖国:指我国南方气候温暖的地区。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雪》说课稿导读: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雪》,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散文诗。
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篇章之一。
文章篇幅不长,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与“朔方雪”两幅雪景图,在雪花纷飞与凝思的幻想中,为人们谱出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
编者把它放在这个单元第一课,主要是因为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含蓄,寓意深邃,体现出散文诗的突出特点。
自然万物,风花雪月,在作家的笔下,化成了一行行充满感情的文字,最能打动读者的心。
这单元的文章都是由作者在寻常事物中激起的心灵之声。
《雪》既是一篇即景抒情的诗篇,又是一篇寓意深邃的散文诗。
在优美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象征和寄托了更为深远的情思。
初中教材中鲁迅作品不少,但都没有让我们从立体上去真正了解鲁迅这个人,这篇文章恰是让学生去了解鲁迅思想感情,性格品行的好契机,基于这样的考虑,我设计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诵读,体味作者深远的思想情怀。
(2)了解江南的雪与北方的雪各自的特点。
(3)品味语言,理解一些深奥难懂语句的深层含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揣摩文章的感情基调。
(3)通过启示、点拨和讨论等方式,理解语言中的寓意,体味作者深远的思想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领会作者在对南北不同雪景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从而感悟人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八年级学生阅历较浅,心理不够成熟,理解感悟能力偏低。
再加上鲁迅先生内蕴深刻,生涩难懂的作品风格,学生阅读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对文章深邃寓意的理解和把握。
所以,情境导入,反复诵读,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分解、弱化难点是教学的一大关键。
基于这点考虑,再结合前面对教材的分析,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反复诵读,了解江南的雪与北方的雪各自的特点。
《雪》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高清课堂:走进鲁迅的“雪”世界 ppt15】《雪》这篇散文,1925年1月18日写于北京。
当时鲁迅先生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中国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南方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
就在鲁迅写这篇作品的半个多月前,1924年的12月30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天气放晴,又刮起了凛冽的北风,满地的雪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在阳光下蓬勃奋飞,旋转升腾。
看到此番自然景象,作者当时就在日记中写下了“大风吹雪盈空际”这七个富有诗意的字,之后思绪在现实和回忆中翻腾,将一腔情思铸成了这篇抒情散文诗《雪》。
《雪》表面是自然景观的描述,实际上是他内心世界斗争的力作。
知识积累【高清课堂:走进鲁迅的“雪”世界 ppt3】1.暖国:指我国南方气候温暖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