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ppt
- 格式:ppt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2
信息技术初中公开课教案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应用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应用1.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应用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和相关设备通过通信链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互联网则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连接了全球不同地区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应用和服务。
对于初中生来说,了解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培养他们的网络素养。
2.基本概念2.1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和相关设备通过通信链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系统,实现数据和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它由网络硬件设备、网络软件、协议等组成。
2.2 互联网互联网是指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连接了全球不同地区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应用和服务。
互联网由多个子网组成,每个子网又由多个网络组成。
2.3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关系。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等。
2.4 IP地址IP地址是互联网上每个设备的标识符,它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通常以点分十进制表示。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版本。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3.1 数据传输方式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方式有两种,分别是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是指在通信时,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建立一条独占的物理连接,用于传输数据。
分组交换则是将待传输的数据划分成若干个数据包,通过不同的路径独立传输,并在接收端重新组装还原成完整的数据。
3.2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时所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它们定义了数据的格式、传输方式、错误处理等内容。
3.3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上的数据和信息不受非法访问、窃听、破坏等威胁的一系列措施。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教学设计——用户界面和基本操作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2)熟悉不同类型的用户界面及其特点;(3)掌握常用的基本操作,如打开、关闭、最大化、最小化窗口等;(4)学会使用常用软件的用户界面进行基本操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节: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1. 导入:介绍用户界面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 讲解:讲解不同类型的用户界面及其特点;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用户界面的设计原则。
第2节:基本操作1. 讲解:讲解常用的基本操作,如打开、关闭、最大化、最小化窗口等;2. 演示:教师演示操作过程;3. 实践: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内容。
第3节:使用常用软件的用户界面1. 讲解:讲解常用软件的用户界面及其特点;2. 演示:教师演示操作过程;3. 实践:学生动手实践,学会使用常用软件的用户界面。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用户界面的设计原则;2. 示范教学法: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学生跟随实践;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用户界面基本概念的理解;2. 操作练习:检查学生对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教材;2. 计算机: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计算机设备;3. 网络:确保教学过程中可以正常使用网络;4. 教学软件:选用合适的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六、教学设计6.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宽敞、整洁的教室,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设备环境:每名学生一台计算机,确保可以正常使用教学软件和网络资源;人文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计算机1-12课教案(教案)_初中信息技术教案_模板第一课神奇的信息世界(教案)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观看“神奇的信息世界”光碟教学准备:1、调试每台计算机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教学过程():一、新授师:这节课,大家来学习了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你注意到了吗?我们生活在一个神奇的信息世界中。
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神奇的世界,好吗?生:好!师:启动“神奇的信息世界”。
(让学生来观看,老师边解说)师:观看影片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让学生来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二、这里有一些例子都说明计算机在当今社会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请大家填一填:下列图中计算机在做什么?三、想一想1、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计算机?2、你认为计算机还能做些什么事?第二课走近计算机(教案)教学目的:认识计算机各个部件,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教学内容: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教学准备:1、调试每台计算机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教学过程():复习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哪位同学能来谈一谈具体应用方面。
师:好,你来。
生:(略)师:好,你也来谈谈。
生:(略)师:同学们都谈得不错,接下来,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好吗?生:好。
二、新授师:现在,让世纪博士给我们讲讲计算机的家史吧。
(老师启动光碟,让学生观看)师:通过观看影片,同学们学习了什么呢?对计算机了解了多少呢?生:我知道了。
师:那你来说说。
生:一台计算机(电脑)是由硬件与软件组成的。
师:哪硬件是什么呢?生:老师,我来说。
师:好,你来说。
生:硬件主要由主机、键盘、鼠标、显示器等组成。
师:哪软件又是什么呢?生:老师,我来说。
师:好,你来说。
生:软件是人编写的程序,专为完成某一项任务而设计,是智慧的结晶,用不同软件可以让计算机完成不同的任务。
师:同学们,今天学了可真不少。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教学设计
任务三:小组讨论,交流分享你所了解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
(三)互连网
一台台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遍布全球的网络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互联网。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同学们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
同时,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也会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任务四:请你谈一谈如何拒绝不良信息,绿色上网。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学会甄别有用信息提高对负面信息的鉴别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
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我们的信息处理能力。
3、遵守法律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
(四)新一代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信息技术产业越来越收到关注。
信息技术也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来了解在当今信息技术下一些新奇有趣的前沿技术。
1、物联网
2、云计算
3、大数据
4、人工智能
5、虚拟现实技术
任务五:请与同学分享你身边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案例,并分组讨论:未来哪些职业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师生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发展,微机的发展历程和组成部分,培养绿色上网的意识,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了解,展望未来。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教学设计(全册)第1课时信息与信息技术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信息;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三、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四、教具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五、课型:新授课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
(有用,即有价值。
信息具有价值)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十字路口的信号灯…… 教室里的板书,挂图…… 图书馆里的书报…… 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二)、新课教学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
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1、信息的获取”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3、信息的处理”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学科:信息技术单位:教学对象:初一年级学生课时:一课时授课教师:一、学情分析:初一级学生,基础比较薄弱,针对其好奇好动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当中,多设计一些教学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加深记忆。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多联系生活及身边的事物,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
研究本课之前,许多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一定了解,但学生对于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各部件的功能,工作原理还没有形成具体概念。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上)的内容,属于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涉及到计算机的系统构成的术语和概念比较多,使用范围较广,在教学中多运用实物介绍比较和基础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多名称术语,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展示计算机硬件实物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
2、学生通过独立分析、合作交流,小组活动等形式,加深理解巩固相关知识。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关系2)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3)了解软件系统的组成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搜刮计算机的历史,增强学生的信息检索和筛选能力2)通过计算机硬件与人体的对比,让学生学会练生活知识解决问题的办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研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造就学生积极探究、合作交换的精神。
五、重点、难点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布局,各主要部件的作用难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想意图一、导入新课我们处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是这个时代的核讨论回答心技术,去银行取款、到超市购物、去电影院看年度大片,甚至在食堂就餐都离不开信息设备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信息设备。
先让学生动脑思考。
扩散思维,便于迅速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提高注意力这些设备都是由计算机演变而来,他们外表看起来都是一些塑料金属,那么这些塑料金属是如何组合起来实现XXX的功能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究一下计算机的组成回答:显示器,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首先,同学们看一下你面前的这台机器,它由主机、鼠标、键盘哪些部件组成这些看的见摸得着的部件我们成为硬件(课件生答:不能引导学生回答出完整展示),如果我们简单的把这些部件连接在一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起,它能不能工作那?就像我们人体一样,硬件是我们的骨骼和肉体,缺少了思想就没有了灵魂也就成了行尸走肉,计算机的灵魂是什么那?系统、软件有了这些硬件再装上软件系统,这台机器就会变身成一台功能丰富的计算机。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教学设计探索数据的存储共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存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数据存储和共享工具。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存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常用数据存储和共享工具的使用3. 数据存储和共享的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数据存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数据存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常用的数据存储和共享工具。
3. 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使用数据存储和共享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数据存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常用数据存储和共享工具的使用熟练程度。
3. 学生对数据存储和共享的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数据存储和共享工具的使用教程3. 实例素材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如U盘、硬盘、云存储等,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存储的常见形式。
2. 讲解:详细介绍数据存储的基本原理,包括文件的存储结构、存储介质等。
3.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U盘、云盘等工具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共享。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使用U盘或云盘存储和共享数据。
5. 总结:强调在存储和共享数据时的注意事项,如文件格式的选择、文件的安全等。
七、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不同存储设备的使用场景和优缺点。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中数据存储和共享遇到的问题,如数据丢失、病毒感染等。
3. 技能竞赛:组织一个小型的存储和共享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策略:1. 任务驱动:通过设置具体的存储和共享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
2. 分步教学:将数据存储和共享的过程分解成多个步骤,逐步引导学生掌握。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心得,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1. 介绍更高级的数据存储技术,如固态硬盘、磁盘阵列等。
2. 探讨数据存储的未来发展趋势,如5G时代的存储需求。
《围绕重点的视觉表达》【课程标准】·根据学习或实践需要,提高使用因特网搜索、浏览和下载信息的能力,体验超链接在网页中的作用,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学会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工具和资源。
·能根据内容的特点和信息表达的需要,确定表达意图和作品风格,选择适合的素材和住处表现形式,并对制作过程进行规划。
【教学目标】1、提高利用因特网搜集、获取、整理素材的能力;2、掌握利用演示文稿等信息技术软件展示自我观点的能力;3、演示文稿中根据主题巧妙搭配颜色、运用对比突出重点文字、加工图片增强视觉冲击等技术手段运用;4、通过参与项目活动,提高信息搜集、信息处理和选用合适的信息工具进行表达的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5、体验小组合和项目探究过程中的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1、插入新幻灯片------生命是一首自己谱写的歌2、素材的搜集和甄别整理;3、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过程】提出项目: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规划和设计,这是组织信息的一种方法。
这样做不仅可以让目的更加明确,而且使思路变得更加清晰。
PPT规划和设计的关键,是如何把演讲的内容通过视觉效果呈现出来,并运用艺术手法推送到听众面前,让他们接受这些信息。
这比迫使他们从一大堆文字和图表中寻找关键内容轻松得多。
通过项目活动,继续完善自己的青春演讲稿,如增加“生命是一首自己谱写的歌”等公益内容,探究突出重点的视觉表达技巧和方法。
项目选题:建议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从以下选题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选题进行研究或实验,并记录下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方法、技巧和收获,与大家交流分享。
项目指导:从文字稿中找出重点短语或关键词,将文字信息化转化为图片或图表,这个规划过程是PPT设计的基础。
怎样把这些重点文本和图片信息转化为视觉表现,是PPT 设计的关键,这不仅需要掌握熟练的软件操作技术,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专题1:根据主题巧妙搭配颜色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配色,就像不知道衣服的颜色搭配,弄得五花八门,严重影响了PPT的表达效果。
《数据计算》教学设计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在大屏幕展示出一个成绩表并告诉学生:“同学们,考试后班主任让你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帮他完成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统计出我们班的成绩表,你能否好好地表现一下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够完全胜任这项工作并受到班主任的青睐。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然地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2.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教师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这项任务。
教师在课堂上巡视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对学生的质疑(如有些学生会有疑问:每个同学算一次总分,全班如果有50 个学生,岂不是要计算50 次?)不要急于讲解或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而应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思路、线索或资源,如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参考教材、自己看书、认真思考,学生参照大屏幕成绩表的格式,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学习,尝试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使他们不仅学到新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亲自体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探索新知(1)教师活动◇教师对上一环节的学生活动进行点评。
师:刚才每位同学都通过动手实践,自主统计了一份成绩表。
有一部分同学基本完成了任务,但是耗时较长,跟实际应用还有一些差距;有的同学在计算操作中选中的数据区域不准确导致结果错误;有的同学在计算总分时每行的成绩记录都分别计算了一次,虽然计算正确但不懂得使用公示或函数的复制操作,工作效率很低;有的同学在计算总分和学科平均分时虽然正确,但使用的是公式而不是函数,这样使用不合理。
为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师: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各学习小组通过合作探究,要重点领会公式与函数概念的区别和适用情形、公式或函数复制操作的方法以及所引用的地址是怎样自动调整的。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初中信息技术一、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些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了解仅停留在简单的应用上,缺乏系统的认识和利用网络资源帮助研究的意识。
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研究基本的网络知识,为下面的网络信息收集打下基础。
二、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以及因特网的诞生和发展。
这是本章的基础知识,为全章的研究作铺垫。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计算机网络、因特网的概念。
从覆盖范围和计算机之间连接的距离来划分网络的类别。
结合校园网、企业网、住宅小区网和家庭网络来介绍局域网,结合因特网来介绍广域网。
展示课件,分析三种拓扑结构的示意图和简单工作原理及在应用中所显示的特点。
3.教学方法通过课件展示教学内容,介绍广域网及因特网的基本知识,因特网的诞生与发展,拓展介绍因特网对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及给我们日常生活和研究带来的方便。
布置好参观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分好小组,选好小组长,确定参观路线。
从因特网的入口处开始参观,逐一介绍各种网络设备的名称及主要功能。
4.教学资源1)网络拓扑结构图;2)有关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视频3)网络基础知识。
三、教学过程在上本节课前,我特意向学生透露了本节课教学的内容,让大家想想应该编一份怎样的小报,要用到哪些内容。
学生提出了有关绿色环保的小报的想法。
最后我在听取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几个小组,布置了如下要求及作业: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了一份小报,为小报取了亮丽的名称和版面。
他们结合学校最近几周举行的环保活动,写了几篇稿件,利用数码相机拍摄了一些活动的图片,并收集和调查统计了一些数据。
这个作业完成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
学生通过全体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老师的帮助,积极收集有关环保的资料。
材料的形式有文字、图片和统计图表。
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学校举行的“保护环境,千人签名仪式”、团委发起的征集“环保警示语”、社会实践“访千年古树”、美术组举办的大地作画比赛、劳技组组织的“利用废物做手工”的比赛,以及各个班级开展主题班会的情景等。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基本组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组成,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a. 硬件组成:网络接口卡、传输介质、网络设备b. 软件组成: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网络应用软件3. 网络协议的作用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组成,网络协议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网络协议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网络应用实例,引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讲解计算机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组成,重点介绍网络协议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网络协议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网络协议作用的理解,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评估。
3. 小组讨论评估: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深入了解网络协议: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不同类型的网络协议,如TCP/IP、等。
2. 网络拓扑结构:介绍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形、总线、环形等,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网络安全基础:为学生提供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包括防火墙、加密技术和黑客攻击的类型等。
八、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2.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网络组成示意图、实际案例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