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当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抓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进行汉字教学第一篇:浅谈抓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进行汉字教学浅谈抓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进行汉字教学摘要:根据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进行汉字教学,对于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具有重要作用。
深刻地分析每个汉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加深记忆,并从美学的角度欣赏、书写汉字,还可以获得更多附加值。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汉字教学;汉字特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影响。
课标中说,汉字是平面型方块字,笔画平行或纵横交错,多向展开;笔画种类繁多,组合式样丰富;汉字的构造复杂,数量繁多,学习汉字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是音节。
汉字有形有音,还有一定的意义,是音、形、义的综合体。
汉字的音、形、义之间本来都存在一定的理据,汉字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根据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知、含义、用法的整体掌握,要研究汉字的学习方法及规律,研究识字、写字与阅读、写作教学以及发展学生思维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以提高教学效率。
在汉字教学上注重对汉字的分析,对于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及书写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他们不仅创造了汉字,还把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文化、风俗等很多信息融和在汉字之中,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所以,深入地分析每一个汉字,都是在像和古人对话,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知识。
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加深记忆,并从美学的角度欣赏、书写汉字,还可以得到除所学汉字本身之外的更多附加值。
从造字学角度来看,汉字可分为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和指示字等,在教学时,可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分析每个生字的特点来帮助识别字的音、形、义。
一、象形字教学如教学象形字“田”,首先让学生看图片或课件,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问:“你看到的是什么?”生:“田地。
”“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用手画一画。
综合天地2009.12语言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认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这就是在强调语文教学必须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
那么汉语言文字有哪些显著特点呢?第一,语音方面。
汉语的语音是单音节的,除儿化音之外都是一个字一个音节。
元音占重要地位,发音响亮,因为元音是乐音,所以,汉语语音中的乐音成分比例大,易于朗读。
另外,汉语没有复辅音,也就是在一个音节内部,没有两个和两个以上的辅音相连的现象,音节界限分明。
汉语的每个音节还都有一个声调,使音节与音节之间的界限更加清晰,并且有了高低升降的变化,汉语音节的音乐性得到加强。
第二,文字方面。
汉字是表意文字,同表音文字有质的区别。
表意文字是用成千上万个符号来表示或区别不同语素和词的意义的文字,汉字就是用不同笔画构成的大量表意符号来记录汉语的单音节语素,从而代表了语素的意思。
第三,在词的构成和词义系统等方面。
汉语语素组合成词表现得相当明显。
汉语中的词在主体上是复合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双音化方向明显。
特别是现代汉语,如“虎”经常说成“老虎”,“桌”说成“桌子”。
词的双音合成过程将词义重新整合,或引申,或联想,或比喻,不是词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产生了另外的意义,如“骨肉”一词,由骨与肉的关系产生“血缘、至亲”等含义,“方圆”不是简单的几何上的方与圆了,而是指土地面积。
第四,语法方面。
汉语最根本的特点在于缺少形态变化。
汉语是一种“孤立语”或“词根语”。
如“鸟飞”、“飞鸟”中的“鸟”和“飞”尽管语法功能各不相同,但词的外部形态没有任何变化。
汉语的主要语法手段是词序和虚词。
“狼追小羊”、“小羊追狼”因词序不同而两句话的意义截然相反。
“父亲的母亲”、“父亲和母亲”因虚词的差异而意义不同。
词的语法功能比较宽泛,名词常常作主语和宾语,但也可以作谓语,如“今天星期天”。
动词、形容词的用法也不是单一的。
遵从汉语特点和规律教语文作者:王跃平吴格明来源:《语文建设》2015年第04期语文教学是母语教育,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这一表述修改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从“还应考虑”到“应特别关注”,鲜明地强调了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对语文教学的指导作用。
语文教育应当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这似乎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然而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此还有很大距离。
关键在于,汉语言文字究竟有哪些特点和规律,这些特点和规律应当引申出怎样的语文教学思想,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
一、汉语是表意文字,因而语文教育必须打好汉字的基础汉语是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的根本特点是字形有意义。
从符号的编码系统来说,汉字符号是多码的,不仅有音码、义码,而且有形码。
符号的编码越多,信息量就越大,给人的联想就越丰富;同时,掌握的难度也越大。
汉字的多码性导致汉字初学难,汉语书面语易解、多解、深解。
鲁迅曾说:“其在文章,则写山曰峻峭嵯峨,状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葱茏,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
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汉字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打好汉字基础。
这个基础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基础打不好,学生的语文学习将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基础打好了,学生的语文水平便可望得到迅速的提高,甚至产生飞跃。
汉字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基石。
王宁先生甚至说:“汉字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
”阅读教学中,生字教学永远具有第一位重要的意义。
有些搞文学的人,将学习文学作品中的生字称为“扫除文字障碍”。
在他们看来,生字与文学艺术相比简直是小儿科,学习生字只是手段,而艺术形象和创作方法才是目标。
遵循汉语言文字特点提升学生表达素养作为我们母语的汉语言文字,在浩渺泱泱的世界语言中独树一帜。
汉字的形体具有形义结合,见形明义的特征,它以表形为基础,以表义为主导,兼有表音之因素。
这种汉字特性与汉语言融生共长,形成了独具音韵、节奏、审美的汉语言特色。
教学时,准确把握汉语言文字特点,遵循其规律,不仅有利于识字阅读,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素养。
一、不忘本义,学习用词之精准词本义指文献中反映出来的造字时的字义,它是派生其他词义的根源。
现代汉语中虽然有些词的义项由假借而来,但多数词的义项是由其本义直接或间接引申演变。
根据研究,在2500个常用汉字中,约七成字可以通过构形分析来了解其字义,抓住了本义,一切引申义的学习就有了基础,学习诸项词义也就容易摸到门径。
如,“万念俱灰”到底是什么意思?要能准确理解,灵活运用,关键是要理解“灰”字的本义。
“灰”是个会意字。
灰,死火余烬也。
从火从又。
又,手也。
火既灭,可以执持。
“灰”字是用手拿火来会意。
火炽热,是无法用手直接去接触的。
但火熄灭慢慢冷却了,就可以用手去拿。
能用手去拿的“火”就没有热度,没有温度,就冷凉了。
“万念俱灰”意味着没有一点热度与希望。
“灰”字的这种含意,体现了我们先人造字的高度智慧。
理解了“灰”这一本义,就能举一反三,深刻地理解,准确运用如“心如死灰、心灰意冷、灰心丧气、死灰复燃”等一类词语。
把握了“灰”的本义,就容易理解其“颓废失望”的比喻义。
容易理解、运用“灰色作品、灰色人生、灰溜溜”等词语。
灰质轻,颗粒小,易飞扬,颜色黑白。
认识了这些特点,也就容易理解、运用“不费吹灰之力”“灰飞烟灭”,对形容词“银灰、灰白、灰暗”,对方言词“灰不溜秋”也就容易理解与运用。
可见,准确理解字义,尤其是字的本义,是透彻理解词语的基础,十分有利于学生对字义准确、深入而又融会贯通的把握,利于学生学习精确用词,是学习运用词语的根本。
二、注意“多义”,学习近义之活用汉文字的表意性使得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的现象十分普遍。
民族教育中汉语文教学规律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各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创造了灿烂不朽的民族文化,其中藏医药学就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高度凝聚了藏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所获得的经验,广泛吸收了中医学以及印度、波斯等国外医学有益成份,已发展成为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浓厚民族特色的医学,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这对深入研究与开发民族医药,弘扬民族医学,保障人民健康,促动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藏医药学在医疗、教育、科研等方面发展壮大,已经服务于更多的患者并得到了广泛注重,不过藏医药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持续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而得到补充,因为不同的文化和理论体系诞生了有差异的医学模式。
当前两者之间的交流在一定水准上存有阻力,根结在于高等院校在培养藏医药人才时对语言的重视不够,所以,汉语文的学习成了促动民族双语教育健康发展,使藏医药学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中之重。
作者针对藏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环境背景、现状水平、解决途径等实行了初步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剖析产生问题的种种原因,并为今后的民族汉语文教学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戴庆厦等在《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历史沿革》中,详细阐述了中国民族教育的历史,着重介绍了中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历史沿革,明确划分了历史上民族教育中双语教育大致阶段,仔细分析了汉藏语言教育等民族教育中出现困难的若干制约条件和影响因素1,对我们研究增强民族教育,尤其为提升藏族学生学习汉语言的水平和自身教学的教学水平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
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决定了我国民族教育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西藏及青海教育事业历来是我国民族教育的重点,我国政府除在经费上给予倾斜和支持外,还多次从内地选派大学、中学教师到西藏及青海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支援西部发展教育事业。
汉语文作为一种工具,是说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
语文教学理论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语文教学理念与理论身为一名中文师范生,我们即将走上神圣的讲台,成为一名辛勤的园丁。
在我看来,如果想当好一名语文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对语文教学的理念和理论有所了解,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以下就是我通过这学期的学习和以往的积累所总结的知识。
这些年一直在进行课改,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改的理念有所了解。
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四个基本理念:第一点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二点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第三点是积极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四点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下面就详细的谈谈我对这些理念的理解。
对于第一个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想到的是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
学生要明白学习语文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生存的需要。
尤其在新高考模式下,更要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清代大教育家王国维说:“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
何则政治家与国民以物质上之利益,而文学家与精神上之利益。
夫精神之于物质,二者孰重且物质上之利益,一时也;精神上之利益,永久也。
”由此可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养的载体,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语文学不好,你就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在《语文与数学》一文中指出:“数学是基础,语文是基础的基础。
”语文是传承知识的桥梁。
法国作家都德在《最后一刻》里写韩麦尔先生告诉学生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本民族的语言,就是拿着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其次,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语文这门功课产生兴趣,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教语文的你。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求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动向。
遵循汉语言文字特点,提高习作教学效率2011年版《语文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加了“特别”,这是新课标的变化。
这实际是在强调语文教学应当遵循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那该如何将汉语汉字的特点与习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借此提高学生的习作素养呢?一、在识字教学中初步感知汉语言文字特点,为习作奠基。
汉字有两大特点:(1)汉字是表意文字,起源于图画,是用来记录汉语言文化的一种符号。
如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
(2)汉字又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其中,形声字在汉字中占绝大多数。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个构字原理,学生识字的速度就快了,也记得牢,而且不会写错别字。
北师大版教科书一年级第一单元字与画第二课“人口目,木禾竹,马鸟鱼”就是根据汉字字形构造特点编排的一组象形文字。
教材这样编排的意图有两个:一是通过了解一组象形文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汉文字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喜爱汉字的感情;二是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字特点,有利于学生记住字形。
因为象形文字都是实物的形象,与图画很相近,儿童一看就知道,认字不成问题,难就难在字形的识记。
教学时,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象形字形相似这一特点组织教学,就能突破字形识记这一难点。
如学文是象形字,像向前伸出手臂侧面站立的人形,面向的左右方不固定。
小篆成为面左弯腰的人形。
隶书演变得像人跨开了双腿。
本义是由古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如“人类”,“人是万物之灵”。
引申为别人,如“舍己救人”、“对人尊敬”。
又引申指每人,如“人手一册”、“人所共知”。
又引申指成年人,如“长大成人”。
又引申指体面、面子,如“丢人现眼”。
又引申指人的身体或意识,如“把人累坏了”、“人已经昏迷了”。
又引申指某种身份的人,如“证明人”、“法人”。
这样,先出示人的图画,再出示人的象形文字,最后出示汉字“人”,让学生观察、辨析、思考,三者有哪些相似之处?有什么内在联系?使学生知道“人”字每一笔所表示的意义,这样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学生对“人”字的印象就深,记得就牢,习作运用时就不会出现错别字。
汉语言文字审美特性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一、汉语言文字审美特性的内涵汉语言文字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自古至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中,人们除了追求简洁、准确、通顺之外,还注重文字的艺术性和美感。
汉语言文字审美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字形美:汉字作为表意文字,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结构,字形之美是由笔画的粗细、长度、曲直等形成的。
一部分汉字形体线条流畅、端庄、雅致,有着匀称的结构和优美的线条,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 字义美:汉字中很多字的字形与字义吻合,如“心”字的形状就像一个人的心脏,寓意深刻,富有意象感染力。
3. 音韵美:汉语言音韵丰富多彩,不仅有平仄、轻重、长短之分,而且有着韵律美和音乐美,这些特性在汉语的韵律方面得到最好的体现。
4. 汉字的装饰美:中国古代诗文创作对文字的装饰要求很高,常常要求文字的布局有美感,字体有丰富的变化,通过这些装饰来增加表现力和艺术性。
以上这些特性使得汉语书写具有浓重的审美色彩,充分显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富有美感的文字和语言,能够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
美感的语言文字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共鸣进而激发学习热情,使学习更有意义。
2. 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对汉语言文字审美特性的解析和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操,增强他们对优美语言文字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的美感可以激发学生对语言的独特感悟能力,引导学生在表达时追求语言的美感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4.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性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国际上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
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维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探讨汉语言文字特点及语文教学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其独特的特点是我们应该加强语文教育的原因之一。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以及如何在学校中进行更加有效的语文教学。
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首先,汉语言文字是一种以意为主的文字,即文字的基本构成单位为意符,每个意符都有一个特定的意义。
相比之下,其他语言文字多为音符,每个字母并无实际含义,只有在排列和组合的时候才能表达意思。
其次,汉字具有多音字和多义字,这是汉语言文字的重要特点之一。
一个汉字可以有不同的读音和不同的意义,这使得我们在阅读和写作汉字时要格外注意上下文和语境的影响。
再次,汉语言文字的书写方式有着独特的规律性和美感。
汉字以笔画和结构为基础,不同的字形都有其独特的构造和美学特点。
学习书法和欣赏书法艺术已经成为了传统的文化教育课程之一。
最后,我们必须强调汉语言文字在表达思想和感情方面的重要性。
汉字作为语言的表现形式,既能表达深刻的意思,也可以表现出细腻的情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如何进行更有效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和重要的一门课程。
下面,我们将提出一些建议,以便语文教学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
首先,在阅读和写作时要注重上下文和语境的影响。
由于汉字的多音字和多义字的特点,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汉字时容易出现造成混淆的情况,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强调上下文和语境的影响。
其次,教师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汉语言文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此外,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
阅读、写作和口语技能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部分,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文化的融合和国际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汉语作为世界上很多人的第二语言越来越受到欢迎。
我们应该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推动汉语教学的发展。
结论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其独特的特点和美学价值使其成为了我们推动语文教育的重要原因。
探讨汉语言文字特点及语文教学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认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这就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抓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这个标准给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汉语言文字最重要的特点在于缺少形态变化,是一种“孤立语”或“词根语”。
“燕飞”和“飞燕”中的“燕”和“飞”尽管语法功能不一样,但词形却没有变化。
汉语主要的语法是词序和虚词,“老师问学生”和“学生问老师”意思差别很大,因为词序不同;“爸爸的学生”与“爸爸和学生”含义不同,是因为虚词不同。
汉语中词的语法功能广泛,名词可以做主语、宾语,也可以作谓语;动词可以作谓语,也可以做主语和宾语;形容词可以作定语,也可以作状语和补语。
汉语中词的兼类是常见的语法现象。
汉语言文字的第二个特点是继承性。
现代汉语中保留着大量古汉语的成分,“主——谓”和“动——宾”格式流传至今,就这一层面看,必须重视文言文的教学。
文言文教学不但培养学生学习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且提高现代语文水平。
在文言文学习中,可以知晓中国古代文化,而这种文化底蕴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语境。
那些文言文读得好、理解好的学生,在运用现代汉语时,会多一点古典和庄重,少一点空洞和浮夸;多一点精华和灵巧,少一点繁琐和愚笨。
汉语言文字的第三个特点是汉语言文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的基本特点是字形有意义。
从编码系统来说,汉字符号是多码的,有音码、义码、形码。
符号的编码越多,信息量就越大,给人的感觉和联想就越多,同时,掌握起来就越难。
汉字的多码性体现了两大特点,一是初学难,二是汉语的易解、多解和深解。
汉语言文字的第四个特点是音、形、义相统一,而辞形析义、辨音析义、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的比较分析,是汉字教学的重要内容。
例如,“木”的字形像树,下面加一横是“本”,表示树根;上面加一横是“末”,表示树梢,这样学生也就形象的理解了“本末倒置”的含义,这样的教学不是既形象又生动吗?偏旁部首反映了汉字的结构和特点,应该充分把握。
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摘要】还在为写论文发愁吗,特此为您编辑了汉语言文学论文-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敬请关注!! 教育部最近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认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这是在强调语文教学必须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
这一正确思想虽然早有人提出,但是,把它作为教学理念写进《语文课程标准》这样一个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加以强调,却还是第一次。
这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必将对语文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汉语最根本的特点在于缺少形态变化。
学俄语的人都知道,俄语有着丰富的词形变化,性、数、格、时、体、态这些语法范畴都可以靠词形变化来表示。
英语的形态变化虽然不如俄语丰富,但也不少。
而汉语缺少形态变化,是一种孤立语或词根语。
鸟飞飞鸟中的鸟和飞尽管语法功能各不相同,但词形却没有任何变化。
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是词序和虚词。
老师问学生和学生问老师意义不一样,因为词序不同。
父亲的母亲与父亲和母亲意义不一样,因为虚词不同。
汉语中词的语法功能比较宽泛。
名词不仅可以作主语、宾语,也可以作谓语;动词不仅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主语、宾语;形容词不仅可以作定语,也可以作状语。
汉语词的兼类是重要的语法现象。
在既是动词,又是介词,也是副词。
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
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类的句子几乎随处可见。
汉语的上述特点启示我们,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因为,这一特点使得语法规则的强制性相对较小而语言组合的灵活性较大。
表达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经验,依靠语感。
而在阅读中;感悟的意义则更大。
语感的培养,必须通过多读。
多读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是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
只有大量阅读语言材料,才能充分了解语词的分布,才能学习更多的表达式,才能更好地比较和区别各种表达式的表达意义,才能了解不同表达式的不同语境。
深入汉语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汉语文教学发表时间:2017-11-20T11:30:03.447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8月作者:张丽[导读] 探讨汉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阅读和写作教学,以求寻得一条打破陈旧教法、提高汉语教学效率的新的教学理念之路。
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就语言文字本身而言,不同种类的语言文字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决不仅仅是一种符号系统或交际工具;它的特点和规律渗透在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传统文化中。
汉语文是汉民族的特有文化现象,有着鲜明的人文特征,与拼音文字的语言有着很大差异,故汉语文学的教学也有其独特性。
下面从汉语的特性及汉民族的思维特点入手,探讨汉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阅读和写作教学,以求寻得一条打破陈旧教法、提高汉语教学效率的新的教学理念之路。
论文备注:西北民族大学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建设项目(汉语言专业),编号:1001.9159一、如何针对汉字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汉字的特点是表意性。
汉字的表意性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的象形基础反映着字义与字形的必然联系。
尽管隶变之后汉字的象形特征逐渐削弱,但据字形而推知字义仍是识记汉字的一把钥匙。
目前的识字教学,忽视字义与字形的联系,多凭机械记忆,因而也就忽视了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与表音文字的西方文字的本质区别。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体现着汉字的造字规律,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律学习汉字是一条基本途径。
但这条途径却远没有受到汉语教育者的重视。
识字是汉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汉语教材对造字规律却很少涉及;即使教材涉及到了,也只是作为一项语文常识,而不是作为识字的门径。
长期以来,识字教学还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
语文教育忽视汉字特点和规律的后果是识字教学效率低下,错字尤其是别字大量出现。
根据汉字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而且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就字形而推知字义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造字法识记汉字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联想力。
语文教学当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1)'\r\n部最近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文字的特点对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等方面的影响”。
这是在强调语文教学必须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
这一正确思想虽然早有人提出,但是,把它作为教学理念写进《语文课程标准》这样一个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加以强调,却还是第一次。
这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必将对语文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汉语最根本的特点在于缺少形态变化。
学俄语的人都知道,俄语有着丰富的词形变化,性、数、格、时、体、态这些语法范畴都可以靠词形变化来表示。
的形态变化虽然不如俄语丰富,但也不少。
而汉语缺少形态变化,是一种“孤立语”或“词根语”。
“鸟飞”“飞鸟”中的“鸟”和“飞”尽管语法功能各不相同,但词形却没有任何变化。
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是词序和虚词。
“老师问学生”和“学生问老师”意义不一样,因为词序不同。
“父亲的母亲”与“父亲和母亲”意义不一样,因为虚词不同。
汉语中词的语法功能比较宽泛。
名词不仅可以作主语、宾语,也可以作谓语;动词不仅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主语、宾语;形容词不仅可以作定语,也可以作状语。
汉语词的兼类是重要的语法现象。
“在”既是动词,又是介词,也是副词。
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
“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类的句子几乎随处可见。
汉语的上述特点启示我们,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因为,这一特点使得语法规则的强制性相对较小而语言组合的灵活性较大。
表达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依靠语感。
而在阅读中;感悟的意义则更大。
语感的培养,必须通过多读。
多读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是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
只有大量阅读语言材料,才能充分了解语词的“分布”,才能学习更多的表达式,才能更好地比较和区别各种表达式的表达意义,才能了解不同表达式的不同语境。
古人提倡“读万卷书”,其中就有这样的目标。
语文教学当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以下是关于语文教学当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育部最近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认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这是在强调语文教学必须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
这一正确思想虽然早有人提出,但是,把它作为教学理念写进《语文课程标准》这样一个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加以强调,却还是第一次。
这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必将对语文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汉语最根本的特点在于缺少形态变化。
学俄语的人都知道,俄语有着丰富的词形变化,性、数、格、时、体、态这些语法范畴都可以靠词形变化来表示。
英语的形态变化虽然不如俄语丰富,但也不少。
而汉语缺少形态变化,是一种“孤立语”或“词根语”。
“鸟飞”“飞鸟”中的“鸟”和“飞”尽管语法功能各不相同,但词形却没有任何变化。
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是词序和虚词。
“老师问学生”和“学生问老师”意义不一样,因为词序不同。
“父亲的母亲”与“父亲和母亲”意义不一样,因为虚词不同。
汉语中词的语法功能比较宽泛。
名词不仅可以·作主语、宾语,也可以作谓语;动词不仅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主语、宾语;形容词不仅可以作定语,也可以作状语。
汉语词的兼类是重要的语法现象。
“在”既是动词,又是介词,也是副词。
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
“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类的句子几乎随处可见。
汉语的上述特点启示我们,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因为,这一特点使得语法规则的强制性相对较小而语言组合的灵活性较大。
表达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经验,依靠语感。
而在阅读中;感悟的意义则更大。
语感的培养,必须通过多读。
多读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是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
只有大量阅读语言材料,才能充分了解语词的“分布”,才能学习更多的表达式,才能更好地比较和区别各种表达式的表达意义,才能了解不同表达式的不同语境。
针对汉语言文字特点精准探析语文教学关注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那么,如何针对汉语言文字特点,精准把握语文教学关注点,并以此为“支点”展开教学呢?一、精准关注汉语言文字的“意合”意合性,是汉语言文字一个特别显著的特点。
汉语言文字在遣词造句、构段谋篇时,往往以语义来联结而非纯语法,常常为了表达某个意思、某种情感,为了切合某种语境而活用词性词色、创造新词、灵活组合等等。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更显“春绿”,更切语境。
又如,“你这人真会闹腾!”“闹腾”一词可能是批评他胡闹(贬义),也可能是褒扬他很会干事(褒义),要根据语境方能明义。
重“意”不重“形”,汉语言文字因而显得灵活多变,往往意在言外、意在言后,语意或模糊或含蓄,表达的意思有时甚至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汉语言文字这种“意合性”给表情达意带来更多韵味,却也因意义的不确定和模糊感给阅读理解带来不少困难,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如果教学时教师不能精准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意合”的语言点,并探析其“背后”的意义,理解则可能处于浅层表面,甚至产生误读误解。
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从汉语言文字意合特性来精准把握语文教学关注点,并以此为支点实施精准教学,唯有如此方能精准把握语言的“背后意义”。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一文出现了两次“沉甸甸”——第一次:“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要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第二次:“‘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前后两个“沉甸甸”,是否一样的意思?其实,两次“沉甸甸”有很大的区别。
前面的“沉甸甸”,意思是指物品(象墩)很重,以实写实。
语文教学应该遵从汉语特点和规律
王清云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08(000)017
【摘要】语文教学应该遵从汉语特点和规律.汉语最根本的特点在于缺少形态变化,根据汉语的这一特点,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应当重视虚词教学;汉语的另一个特点是有着很强的历史继承性,从这一特点出发,必须重视文言文的教学;汉字的特点还告诉我们,汉字教学必须坚持形音义统一的原则而辞形析义,辨音析义.彤似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的比较分析应当是汉字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
【总页数】1页(P212)
【作者】王清云
【作者单位】临沂师范学院沂水校区,山东,临沂,276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汉语特点及其学习规律初探
2.遵从汉语特点和规律教语文
3.为什么要遵从汉语特点和规律教语文
4.语文教学当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
5.遵从汉语特点和规律教语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文教学当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文学文化教育部最近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认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这是在强调语文教学必须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
这一正确思想虽然早有人提出,但是,把它作为教学理念写进《语文课程标准》这样一个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加以强调,却还是第一次。
这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必将对语文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汉语最根本的特点在于缺少形态变化。
学俄语的人都知道,俄语有着丰富的词形变化,性、数、格、时、体、态这些语法范畴都可以靠词形变化来表示。
英语的形态变化虽然不如俄语丰富,但也不少。
而汉语缺少形态变化,是一种“孤立语”或“词根语”。
“鸟飞”“飞鸟”中的“鸟”和“飞”尽管语法功能各不相同,但词形却没有任何变化。
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是词序和虚词。
“老师问学生”和“学生问老师”意义不一样,因为词序不同。
“父亲的母亲”与“父亲和母亲”意义不一样,因为虚词不同。
汉语中词的语法功能比较宽泛。
名词不仅可以作主语、宾语,也可以作谓语;动词不仅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主语、宾语;形容词不仅可以作定语,也可以作状语。
汉语词的兼类是重要的语法现象。
“在”既是动词,又是介词,也是副词。
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
“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类的句子几乎随处可见。
汉语的上述特点启示我们,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因为,这一特点使得语法规则的强制性相对较小而语言组合的灵活性较大。
表达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经验,依靠语感。
而在阅读中;感悟的意义则更大。
语感的培养,必须通过多读。
多读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是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
只有大量阅读语言材料,才能充分了解语词的“分布”,才能学习更多的表达式,才能更好地比较和区别各种表达式的表达意义,才能了解不同表达式的不同语境。
古人提倡“读万卷书”,其中就有这样的目
标。
二是反复地读名篇佳作。
只有反复地诵读,才能更好地体悟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并反过来体悟某些表达式的非凡意义和非凡价值,才能从语音、词汇、语法的不同角度
综合地体悟语言运用的奥妙和规律。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中也应当包含这样一个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
当前,非凡应当提倡朗读。
要读得书声琅琅,读得愉快淋漓,读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
一个从来不懂得享受朗读的学生,不会是语文水平很高的学生;一所听不到书声的学校,更不可能是好学校。
上述特点还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当重视虚词。
假如说语文教学还应当让学生学一点语法的话,那么虚词便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这是因为,一方面,词序的把握在相当程度上靠语感,而虚词的使用则理性得多。
另一方面,虚词,非凡是连词在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日常口语。
只有学好虚词,才能自如地运用书面语,并提高口语的水平。
而且,虚词的使用与思维的发展关系密切。
当然,虚词的教学也应当是动态的,结合语用实际的。
比如副词“才”,可以以“那一年,他才四十二岁”为例。
这句话表达了对焦裕禄同志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
让学生去掉“才”试试,马上变得冷冰冰的;再换一个“已经”试试,更糟糕,似乎嫌他活得长了。
这样学生就能生动地领悟到恰当使用虚词的重要。
汉语的另一个特点是有着很强的历史继续性。
现代汉语中活跃着大量古代汉语的因素。
不必说句法结构的基本格式“主—谓”和“动—宾”贯穿古今,也不必说“天”“地”“山”“水”“生”“死”“上”“下”这些基本词汇活跃始终,单是具体的表达方式就很多。
现在常用的“瓜分”“血祭”和古代汉语“一狼犬坐于前”“寨中人又骛伏矣”中的“犬坐”“蛰伏”都是名词作状语,“发扬光大”“严厉党纪国法”中的“光大”“严厉”是古汉语中形容词用作动词这种表达方式的继续,“天地之间”“为语言的纯洁而斗争”中“之”“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古代汉语完全一致,这样的表达式仍然非常能产。
就连作为现代汉语一般词汇的
大量双音词,其词素也基本上是古代汉语的词汇。
从这一特点出发,必须重视文言文的教学。
文言文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在于提高他们的现代汉语水平。
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可以了解灿烂的古代文化,而这种文化积淀又可以成为他们运用现代汉语时的宏观语境。
那些文言文读得多学得好的人,在运用现代汉语时,也往往多一份雅致和凝重,少一份苍白和飘浮;多一份精练和轻灵,少一份芜杂和笨拙。
教材的选文,假如说现代文应当多选优秀时文,那么文言文则应当多选传统名篇。
文言文的教学更应提倡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自然境界,“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精神境界,领悟孔孟的庄重与热烈、老庄的聪明与潇洒、墨家的思辩与求实。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可进行对联鉴赏和属对练习。
属对是一种充分体现汉语特点、集语音、词汇、语法于一身、沟通古今的极好形式。
作为汉语书面符号的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的使用,与汉语少形态变化、多同音词的特点有关。
表意文字的根本特点是字形有意义。
从符号的编码系统来说,汉字符号是多码的。
它不仅有音码、义码,而且有形码。
符号的编码越多,信息量就越大,给人的刺激和联想就越多;同时,把握的难度也越大。
汉字的多码性至少决定了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初学难,另一方面是对于汉语书面语的易解、多解和深解。
鲁迅曾说:“写山曰…嵯峨;…蔽芾葱宠如见多鱼。
故其所涵,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汉字的特点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必须打好汉字这个基础。
这个基础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这个基础打不好,学生的语文学习将碰到不可逾越的障碍;这个基础打好了,学生的语文水平便可望得到迅速的提
高,甚至产生飞跃。
相当多的学生书写混乱、错字多的现象反映了汉字教学的不足。
有资料表明,日本中学生书写的汉字相当规范,错字很少。
写行楷字是把好和快统一起来,解决书写混乱问题的有效方法。
《课程标准》提出教学生写行楷字
的要求,实在是明智之举。
汉字的特点还告诉我们,汉字教学必须坚持形音义统一的原则而辨形析义,辨音析义。
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的比较分析应当是汉字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
告诉小学生,“木”的字形像树,下部加一横是“本”,表示树根,上部加一横是“末”,表示树梢,于是他们也就生动地理解了“本末倒置”的意义。
这样的教学不是既有趣又有效吗,部首反映了汉字结构的规律,应当把握。
有人曾经指责让小学生把握“瓮”字的部首,这种意见是似是而非的。
美国最闻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就是要给学生信息的编码系统,有了编码系统,学生才能进行积极而有效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