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线的选建及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27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2、交通运输方式不仅日益网络化(电和线交织)而且朝着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3、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和线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4、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自然因素(地貌、气候、水文等)、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根本原因)、技术因素(根本保证)三、交通线点的区位选择:5、铁路线(京九线)的区位分析:1.合理布局交通网;2.促进沿线经济发展;3.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发展;4.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5.建设京九最大的意义在于激活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经济。
6、公路选线一般方法:1.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路段;2.山区路线受地形影响最大,一般沿等高线修筑成"之"字形;3.平原地区要处理好与耕地、村镇、水利设施的关系;4.公路选线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7、港口的主要区位因素: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要大一些,2.港口腹地是重要的经济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港口的性质,是港口兴衰的基础;3.城市依托:城市与港口是相互依托的。
8、汽车站的区位要求:1.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有平坦开阔的地形;2.既保证城市与交通的联系,又要注意保护城市环境,一般布置在城市边缘;3.要与内干道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联,应布置在城市交通干线的两侧或靠近火车站的地区,方便换乘和集散。
9、航空港的区位要求:1.地面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与飞机起飞净空条件;2.机场有适当坡度,地势高,保证排水和散雾;3.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稳定;4.跑道依盛行风向修建(迎风起降);5.机场占地面积大,噪音大,应处理好机场与城区的关系,并与快速交通干道连接。
10、城市交通运输的特点:1.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2.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3.属典型的混合交通;4.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占用大量的城市面积和空间,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意义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十一五”期间国家制定了“加快发展铁路”的战略。
把建设客运专线作为重点,这是由客运专线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的优势所决定的。
建设客运专线,实行客货分线运输,是我国铁路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速度是现代社会高效率的标志。
对于交通运输业来说,速度是适应市场的关键要素。
以高速和快速技术为支撑的客运专线,列车运行时速200 公里以上,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带来了铁路产业的复兴。
1、修建铁路客运专线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我国铁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运输能力远远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路网整体运输能力严重不足,铁路一直沿用客货共线的运输模式。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种运输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需要。
特别是在连接大中城市的繁忙干线,运输负荷始终高居不下,客货互争能力的矛盾显得十分突出。
近几年,尽管铁路采用提速、扩能等技术措施,实现了以6 %的世界铁路营业里程,完成世界铁路四分之一的运输工作量,运输密度为世界之最,但“一票难求”、“一车难装”的现象依然随处可见。
连接我国南北、东西的京沪、京广、京哈、陇海(徐州至西安)等六大繁忙干线线路总长7 177 公里,占国家铁路的12. 1 % ;完成旅客周转量占国家铁路的50. 1 % ;完成货物周转量占国家铁路的34.3 % ;运输密度为全国铁路平均值的3. 1 倍,是俄罗斯的5 倍、日本的6 倍、美国的7 倍、英国的22 倍;大部分区段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运输能力利用率已经达到100 %。
由于客货共线,致使铁路运输机动性差,难以适应多层次、多变化的市场需求。
每年春运、暑运、“五一”、“十一” 等客流集中的120 多天时间里,都必须采取“压货保客”等非正常措施,以能力来限量运输把运力从客货混跑中解放出来,实现客车快速,货车重载,是国民经济发展对铁路提出的迫切要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篇: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及其评价(1)运输过程中:运量、运速、运费、连续性(考虑自然因素和自然灾害)、灵活、耗能(2)建设过程中:线点的投资成本(考虑自然障碍)、运输工具的投资成本2、发展趋势3、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二)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网(1)构成要素(2)类型2、交通运输网中线、点的区位(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①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分析与区位选择②交通运输线的影响:积极影响(意义)和消极影响(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①港口的区位因素②汽车站的区位因素③航空港的区位因素(三)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1)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①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②交通运输方式发展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③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2)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①对商业网点分布密度的影响②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③对商业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网络构建:※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第二篇:教案: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设计淮南第28中学万其兵一【教材分析】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产生了人和物交流的需要。
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课文主要从两部分讲述:(1)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教材的着眼点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强调一个“变”字,体现两个“影响”。
教材文字虽少,但内容与我们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
本节配置了不少的图片和案例,是教材的组成部分,但似乎离学生们的生活太远。
通过乡土地理的活例子,结合该节课程的要旨,既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活动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受地质规律的影响,资源供给在全球的分配是极不平衡的。
这就产生了生产区与消费区的空间分离,这是现代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交通运输就是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的线路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
它是边疆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共有五种: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
方便快捷、经济安全,形成了高速化、网络化、全方位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
交通运输网络一旦形成,其对聚落、城镇分布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
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就是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
2. 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3. 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教学难点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等。
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交通运输是进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条件。
2. 掌握交通运输与聚落、城镇、商业网点布局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1. 案例分析,结合所在家乡的具体个案,明确交通运输对聚落、城镇的形成和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2. 读图分析,理解我国北方城镇与南方城镇在选址时考虑的区位因素不同。
3. 自主探究,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树立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又反过来指导感性认识的辩证的观点。
2. 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通过第三节的学习,我们知道运输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三大主要因素之一。
运输既然能影响到工业的发展,那么一个地方的交通运输布局势必对该区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板书:一、交通运输与聚落(一)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推进新课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 76~P 77页,并分析“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路分布”图。
课件展示: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路分布思考: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与主要交通线路分布有什么关系?生(思考后回答)几乎所有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都与主要交通干线相连。
修建交通运输线的意义汇总1、兰成铁路建设的意义是①有利于西南地区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促进经济发展;②有利于发挥铁路对沿线地区经济辐射的作用,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西南区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⑤改善西南地区的交通条件,加强西南地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并可为灾后重建提供服务;④促进民族团结等。
2、阐述舟山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对舟山的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交通更为便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港口发展;加快建设成为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构建宜居城市。
3、厦门港口发展的不利的自然因素有哪些?海底地质条件复杂;海水运动性、腐蚀性强;海上风浪大,尤其是夏秋季节台风和冬春季寒潮的侵袭。
4、简述厦门港的区位优势纬度较低,港湾终年不冻;海湾内风浪小;港口经济腹地宽广;港口配套的铁路、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完善。
5、简要说明南昆铁路建设对西南区发展的重大意义。
经济意义: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促使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西南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交往和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带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政治意义: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西南地区的脱贫步伐;战略意义: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区位分析:①合理布局交通网,为我国西南通往沿海地区开辟一条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②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③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西南地区的脱贫步伐;④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6、试分析南昆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充分发挥大西南的优势,有利于物产运1往世界市场,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解决贫困问题;自然因素:通过喀斯特地区和强地震区,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科技因素:沿线地区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必须以高科技为支撑。
【地理素养】2020年高三二轮微专题——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微专题——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交通运输线区位及其影响】1.各种交通运输线建设考虑的区位因素2.运河线路的布局(1) 自然条件:地形:平原——工程量小;山地——工程量大。
水文:沿途水量多少及变化;尽可能利用原有河流、湖泊、湿地,减少工程量。
生态环境:注意减少沿途生态环境的破坏。
(2) 社会经济条件:沿途人口、城市数量,经济发展水平。
3.桥的建设条件分析(1)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形条件、生态环境状况→影响工程量、技术条件→建设成本。
(2)社会经济条件:修建长度→工程量大小;原有基础设施→建设材料运输成本;原有运输方式、经济发展水平→需求量大小,收益的大小。
4.隧道的布局地形、地质构造、资金、技术、原有线路状况、人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5.交通运输网的特点主要从线路数量 ( 密度 ) 、线路类型、线路分布与走向、是否形成交通运输网等方面分析。
例题 1: (2019 ·太原市二模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上里程最长 ( 全长 55 千米 ) 、施工难度最大、投资最多、集桥—岛—隧于一体的港珠澳跨海大桥,于 2009 年 12 月 15 日动工建设, 2018 年 10 月 24 日正式通车,工程项目总投资额达 1269 亿元。
港珠澳大桥将珠海、澳门到香港的陆路交通时间从三小时缩短到四十五分钟。
下图示意港珠澳大桥的地理位置。
(1)推测港珠澳跨海大桥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
(6 分 )(2)分析港珠澳跨海大桥建设成本高的自然原因。
(4 分)答案: (1) 夏秋季节多台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风雨;珠江入海口,泥沙淤积,地基不稳;珠江口外海区,多风浪、潮汐、大雾等。
(2)海域宽,大桥长度 ( 跨度 ) 大,且集桥—岛—隧于一体,工程量大,设计、施工难度大;海域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条件差,人工费用高;设计和施工对环境 ( 生态 ) 保护的要求高;海水腐蚀性强,对材料性能要求高,材料成本高等。
1第25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1.通过对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值、时效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的分析,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
(综合思维) 2.运用交通区位理论分析某一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3.通过对交通运输点、线区位的分析,建立人地协调观,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以及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1.以区域交通建设典型案例为背景,考查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考查频度一般。
2.分析典型交通线建设的影响及意义,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形式主要为综合题,考查频度中等。
[梳 理 知 识 体 系]2[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方式 优点 缺点 适合运输的货物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较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大宗、笨重、长途运输的货物,如矿石、金属、木材、牲畜等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机动灵活,周转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短程、量小的货物水路河运历史悠久、运量大,投速度慢,灵活性、大宗、远程、时间运输海运资少,成本低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等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最快捷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急需、贵重、运量不大的物品管道运输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运量大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气体或液体状货物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易错辨析1】高铁的建设对哪种交通运输方式影响最大?提示高铁速度较快,运输量较大,安全性能高,对航空运输影响最大。
二、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网32.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
微专题14:交通线路建设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考母题再现】【2015•新课标全国2】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
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
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
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
(6分)(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
(6分)(3)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某某,需要防X的问题。
(6分)(4)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
(4分)【答案】(22分)(1)路网特点:线路较少(密度较低);(2分)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
(2分)作用:方便农产品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运输。
(2分)(2)横贯沿海地区(或几乎与海岸线平行);(3分)连接东、西两条(通向内陆地区的纵向)铁路,构成铁路网。
(3分)(3)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3分)需要防X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
(3分)(答对1项得1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
本部分满分不得超过3分。
)(4)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造有关的部门。
(4分)(答对1项得1分,答对4项即可得4分。
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4分。
)【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可以看出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主要联系沿海和内地,线路少,密度较小,缺少沿海地区的横向联系;其作用主要是将内地初级农产品运到港口,供出口,同时方便进口商品运往内地。
(2)读图可以看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整体上东西方向延伸,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连接东、西两条通向内地地区的纵向铁路,构成铁路网。
(3)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其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湿热的气候有利于蚊虫繁殖,毒虫肆虐,病菌滋生,野生动植物数量多,体型较大,因而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了保障身体某某,需要防X中暑、嗮伤、受潮、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同时还应注意预防建设地区的自然灾害,如暴雨洪涝,山区还要预防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带来的伤害。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地理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解题方法技巧选择题1、厄立特里亚位于非洲东部,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
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受干旱等因素影响,粮食不能自给。
目前中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该国从东南部到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描述正确的是()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2)解决该国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①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④跨流域从他国调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我国欲支援一批农业机械设备到该国,经过的海峡有()A.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B.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C.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D.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2、BRT是一种城市快速公交系统,有专用车道和上下车站台。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一个BRT站台分时段乘客流量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站台所在功能区可能是()A.商业区B.住宅区C.工业区D.风景区(2)建设BRT客运系统有利于该城市()A.加强城乡经济联系B.方便人们外出旅游C.缓解城区交通拥堵D.改善城区生态环境3、伊斯坦布尔币位于地跨亚欧分界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
1973年和1985年,伊斯坦布尔分别建设了两座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公路大桥,大桥桥身离海面60多米·大桥中间没有桥墩。
2013年,伊斯坦布尔建成世界首条横跨亚欧的“马尔马拉”海底铁路隧道,连接伊斯坦布尔的亚洲和欧洲海岸,2015年伊斯坦布尔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第1条海底公路隧道贯通。
图为伊斯坦布尔跨海峡大桥和隧道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1860年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皇帝就曾设想修建马尔马拉海底隧道,当年未能修建海底隧道的主要原因是()A.货运运输量太小B.海底海流流速快C.劳动力数量短缺D.科学技术不成熟(2)伊斯坦布尔的铁路交通采用隧道穿越海峡,其主要原因是()A.节省工程投资B.留出航行通道C.减少台风影响D.缩短行车距离(3)博斯普鲁斯海峡跨海大桥和隧道的修建,对伊斯坦布尔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有()①沿交通干线形成新的商业中心②形成沿海峡两岸带状分布的城市空间格局③在东北部形成城市的中心商务区④海峡两岸人口和经济格局进一步均衡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交通方式逐渐多元化,也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空间结构。
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2.区域发展差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3.交通运输方式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点1: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2.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3.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4.“一带一路”倡议:公路、铁路、航空、水路、油气管道,以及电网、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知识点2:影响聚落发展1.交通枢纽吸引相关产业集聚,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2.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会引起区域内客、货运输方向和集散地的变化,从而促使商业网点甚至商业中心城市的变化。
一、交通线建设的意义(1)对交通:①缓解交通运输压力;②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③合理布局交通线,完善交通网。
(2)对经济:①促进沿线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②加快商品流通,促进沿线商业、旅游业发展;③加强区域经济文化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对社会: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
二、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分布和空间形态的影响五、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2.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3.商业网点区位的判读方法。
建设项目规划中的交通运输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项目规划成为了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而在建设项目规划中,交通运输规划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交通运输规划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畅通与发展,对于提升城市的品质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交通运输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在城市建设项目规划中,交通运输规划是确保城市交通系统有序运行的基础。
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脉,是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交通运输规划能够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升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同时,交通运输规划还能够提升城市的可持续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的快速增长给城市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交通网络,可以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交通运输规划的内容和方法交通运输规划是指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它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交通网络的布局、交通组织与管理、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交通运输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交通运输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居民出行特点、交通需求预测、环境保护等多个因素。
其中,交通需求预测是交通运输规划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对城市人口、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分析和预测,可以合理确定未来交通需求的规模和结构,为交通网络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在交通运输规划中,还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分析和评估。
比如,可以利用交通模型来模拟和预测交通流量,评估不同规划方案的交通效果;可以运用交通仿真技术来模拟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情况,发现潜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还可以借助交通大数据分析技术,从交通出行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三、交通运输规划的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交通运输规划在建设项目规划中的应用,我们可以以某城市的地铁规划为例进行分析。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1.结合材料,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依据材料,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2.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3.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4.“一带一路”倡议:公路、铁路、航空、水路、油气管道,以及电网、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判断1.便捷的交通,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
( √ )2.“一带一路”建设将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 √ )3.交通运输不仅促使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还可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 √ )二、影响聚落发展1.交通枢纽吸引相关产业集聚,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2.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会引起区域内客、货运输方向和集散地的变化,从而促使商业网点甚至商业中心城市的变化。
探究点一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
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
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
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
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搭相当。
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
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