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x
- 格式:docx
- 大小:226.65 KB
- 文档页数:7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优秀3篇)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应用。
2、了解等高线定义,理解其特点并能灵活应用。
3、能利用等高线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教学重点:等高线定义及特点教学难点:利用等高线判断地形特点教学方法:演示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地图的基本要素?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导入]同学们已经对地图的基本要素有了了解,实际上地球表面不是平的,而是高低起伏的。
例如有高山、平原、海洋等等,这些地形是如何在地图上表示一目了然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今天来学习《地图》的第二部分《地形图的判读》。
[授新]师:投影(图127)并提出问题。
(见或内容如下)1、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2、乙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3、甲地比乙地高多少米?生:回答(略)。
师: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生:回答(略)。
师: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概念有何异同?生:回答(略)。
师:小结(见或内容如下)不同点相同点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师: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个练习题吧!(见或内容如下)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8844米,马里亚纳海沟水深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B)A2186米B米9882米D米师:投影(图128)提问:谁能说出等高线(等深线)的定义及特点?生:讨论回答(略)。
师:小结(见或内容如下)。
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都相等。
2、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师:我们再做一个练习题!(见或内容如下)仔细读右图判断: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师:投影(图129)提问:谁能说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点?生:讨论回答(略)。
师:小结(内容如下)。
山顶:等高线上的数字由外向里依次变大。
山脊:与山顶的等高线相比,山脊的部位向数字小的方向凸。
山谷:与山顶的等高线相比,山谷的部位向数字大的方向凸。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北京一零一中学金梓乔
学习目标
1.阅读景观图,在实际情境中识别五种基本地形、常见的山地地形;
2.通过动手制作等高线模型,了解山地地形等高线的特点;
3.在简单的等高线地图上,读海拔高度、计算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进行道路选择、判断河流位置及流向等;
4.知道等深线地图,并与实际景观相对应;
5.将等高线地图转绘为地形剖面图。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在等高线地图上识别基本地形、常见的山地地形,等高线的应用
2.教学难点:山脊、山谷的判断,相对高度的计算,河流流向的判断,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实践活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作业:填充图册P13第4题
附:地形图的判读小组工作单
1.请你判断下面三幅等高线地图(A、B、C)的地形名称。
A B C
D_____________
2.校内考察与等高线地图的应用
(1)请你在下面地图中标注考察点1──4的位置。
(2)请你判断从考察点1-2-3-4,我们所走的方向。
(3)一般的,在山区中修路,我们会选择进行修建,道路选择尽量与等高线。
(4)容易发育河流。
山体坡度较陡,河流。
(5)如果想在图A的山体的正东方向修一条爬向山顶的小路,应当如何修建?请你在图中进行标注。
(6)请你在图A中判断甲、乙、丙哪个地点更容易发育成河流?两条河流哪一条流速快些?两条河流的流向分别是什么?。
1.4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能正确区分和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山坡的陡缓,尝试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每当看到同学们穿着这身校服,老师就快乐,因为这身校服是你长大了的最好证明,它证明我们已经是中学生了。
希望在这节课,同学们能积极表现,展示出中学生的个性风采,好不好?大家在订制校服时,怎么知道自己该穿多大号码的校服呀?〔生:量身高〕你是怎样量出自己身高的?请演示一下。
嗯,从脚踏的地平面到头顶的高度,就是我们的身高。
那,一座大山,它的高度该从哪里算起呢?高矮不同、形态各异的地形又如何在平面地图中准确的表现出来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变身为地理探险家,一起去探索地形图的奥秘。
二、培养情趣主动参与〔一〕海拔和相对高度1. 【展示目标】首先查看我们的探险目标〔展示目标,请生大声读,师评价〕有了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有了目的地。
探险家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快乐大搜索!GO!2. 【快乐大搜索】请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完成自主学习1的相关内容:读课本23页前两个自然段,观察图1.34,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指出二者的区别。
3. 同桌交流,学生发言。
明确:先前所说的大山的高度,从海平面算起的叫做海拔高度。
【师生活动】大家都有所收获了吧?那位探险家来展示展示你的收获?学生展示交流,评价4. 【慧眼识图】〔试金石一〕:在世界最顶峰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一位藏族老人对他的孙子说:“这是我见到的最高的山峰,它至少有4000米。
〞“不对,爷爷说的不对,书上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米。
〞爷爷和孙子所说的高度指的是该山的什么?5.【师小结评价】看来,各探险家们独具慧眼,收获不小!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二〕等高线地形图1.【过渡】大家在搜寻时,我也没闲着。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地理教案地形图的判读第二单元地图第二课地形图的判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学会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绘图,对学生进行空间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表示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二、教学方法:讲述与活动相结合的方法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四、教学用具:课件、等高线地形图的模型、等高线地形图五、教学过程:(一)、兴趣激发,明确目标创设情境(追寻勘探队员的足迹,体验野外生活),教师激情导入。
(二)、明确原理,夯实基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手里的图,图上有什么?生:1、一些线条,2、闭合的曲线3、上面有数字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线和数字是什么意思呢?(设疑)请看大屏幕:(动画演示)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师:地球表面的高山、低地,都是立体的,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怎样将立体的各种地形转化到平面上呢?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同学们所看到的标有高度值的闭合的曲线就是等高线。
同样,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
等高线是如何转化来的呢?录象揭示:等高线的绘制原理,课件展示平面变立体的过程。
教具演示:更有真实感,看的更真切。
师:明确了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同学们你能看懂等高线地形图吗?(可能有同学会举手,提到山顶,但对于其他的山体部位名称不清楚,教师因势利导)要想读懂等高线地形图,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山体不同部位的称呼。
课件展示:教师拿出模型,请同学到讲台前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
(三)、动手操作,实战演练师:等高线地形图就能够形象地表示出山体的形态,同学们,你们手里的等高线地形图所表示的是山体的那些部位呢?你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吗?演示教具和课件。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与反思林泉中学黄梅教学内容: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识别五种不同的山体部位。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山体部位的方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绘图,对学生进行空间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形成地理概念。
教学重点:判读等高线地形图,识别五种不同山体部位;教学难点、区别山谷、山脊。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等高线地形图的模型、等高线地形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二)授课:教师拿出模型,与同学一起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出示小黑板上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同学通过观察不同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弯曲规律,帮助学生得出规律,识别山顶、鞍部、山谷、山脊、陡崖。
山顶: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海拔由里向外逐渐降低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过度地带。
山谷:等高线由山麓向山顶凸出山崖:等高线由山顶向山麓凸出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活动:用大拇指放在掌心,用力握紧拳头,手放平,往手背上倒水;学生观察水聚集的地方,说明山谷易积水;强调河流的形成部位是山谷。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怎样识别山体的五个部位,同学们要能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和弯曲状态来判读地形。
教学反思教师自评:《地形图判读》这一节文字不多,但内涵丰富,是七年级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在教学中,我以自制模型为载体,以海拔的认识——等高线图的判读——山地部位名称作为教学主线,较好地演示了等高线的基本原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知识,使教学变得形象生动,较好地强调了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获取知识。
但是在帮助学生辨析山谷和山脊时,我比较着急,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较少,这对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有些困惑;还有如果语言的表达能更简短精确、风趣幽默,我相信效果会更好,还要继续努力。
地形图的判读学习目标:1、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应用。
2、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3、能利用等高线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重点内容:1、海拔、相对高度2、等高线地形图3、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4、五种基本地形几种地形部位难点内容:1、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和在等高线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典型例题:—、概念海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对高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高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层设色地形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讨论探究1、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读图22页图1-20,观察:等高线越(稀疏或稠密)表示地形越缓。
2、探究山脊、山谷的等高线特点践部 ---- 山顶—阶地—— 崩壁! “ 山顶; 山顶—— 山 ------ 山谷1山顶— 一(稀疏或桐I 密)表示地形越陡。
等高线越//.湖 谷山/ 顶 山山脊:等I W J线向(I W J或低)突,山谷:等I W J线向(I W J或低)突三、习题2.读“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列等高线图所示)回答:(1)若仅从地形方面考虑,请比较从B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本资料,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某一点的海拔,并准确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
2. 通过读等高线示意,理解等高线的定义,等高线的疏密程度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3. 了解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4. 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部位。
【教学重点】1. 了解等高线的一般特点,明确等高线形态、分布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部位。
【教学难点】1.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部位。
2. 山脊线、山谷线和陡崖高度的判定。
二、教学策略本节内容主要为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学习阅读等高线地形图,与上一节内容紧密联系,学生从阅读平面地图过渡到通过地形图判读地形、地势,形成空间概念,达到较高的能力要求,同时为以后学习地形,等值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奠定基础。
本节课概念多、难度大,大多数知识都是学生未接触的,课堂上需要给学生应有的思维、参与、当堂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本节课设计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知识点以情境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在课前提醒学生携带橡皮泥。
三、教学流程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两处地形部位中,表示山谷的是____,适合攀岩活动的是____。
(2)图中等高线a的数值为()A.250 B.300C.350 D.400(3)图中小河干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_。
(4)图中最高点和最低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米。
【参考答案】(1)②①;(2)C;(3)自西北向东南;(4)550~650五、课程小结六、板书设计地形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与相对高度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闭合曲线、同线等高、同图等距3.判读山体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陡崖4.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计算。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作1.写出下图中甲地的海拔和相对于乙地的高度是多少?答案:甲地海拔为1 0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500米。
2.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利用橡皮泥制作等高线模型,在上面绘制等高线)活动设计:教师让每个学生带一块橡皮泥(核桃或鸡蛋大小的一块即可),制做成山顶、山脊、 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模型,在假设的各海拔上用小刀或细线将地形模型沿水平方向 切断,然后将每一层的外轮廓线按其镶套关系描绘在一张白纸上。
制作过程最好由学生参考 教材上的等高线绘制过程,独立完成,当学生有休I 难时,教师可进行提示和指导。
教师可以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貌素描图,让学纶对照观察。
【精讲点拨】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 山谷;两个山顶Z 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要明白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准确地认识到二者的区别。
学会如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及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正确地识别山脊、山谷、山峰、陡崖E3.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
山峰:等高线闭合, 数值从中间向四周 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 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 部分向為处凸出 陡崖:等高线巫叠1.小强与爷爷一起去郊游,爷爷提出耍登山望远。
小强查看了该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发现有两条路可以上下山。
下列符合实际的选项是(A )A.为了让爷爷上山不会太累,应选择从C-AB.为了让爷爷上山不会太累,应选择从B->AC.为了尽快到达山顶,应选择从C-AD.为了既快速又省力,应选择从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2~4题:/200-等高线 Gj河流・:二二】区域界口村庄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技巧的一节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学会如何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大小等信息,为今后的地理学习和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地图的阅读和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技巧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耐心引导,逐步提高他们的地图阅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学会如何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大小等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地形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2.难点:如何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大小等信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地形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技巧。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地形图的阅读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形图、地形图判读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形图、地形图判读的相关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地形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幅地形图,向学生介绍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如山峰、山谷、高原、平原等。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个案设计个性化修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3.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找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2 . 能够运用地形图上分辨出五种主要地形类型4.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复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1.比例尺:①会运用比例尺,通过测量图上距离,换算出实际距离;②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2.方向:(在地图上有三种表示方法)①指向标(课件展示);②经纬网;③按惯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3.图例新课导入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南京郊外的一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
你觉得他们应该随身携带的物品有什么?(地图)还记得我们做过的题目野外旅行一般用什么地图?(地形图)很好,人们最常用的两种地形图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图。
那这两种地图怎么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么去阅读地形图。
个案设计个性化修改——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板书)情景创设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南京郊外的一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
因为要爬山,所以出发前搜集了一幅南京地形图。
这下他们犯难了,地形图怎么读呢?下达任务教师告诉学生:判读地形图其实并不困难,只要像关云长一样“过五关斩六将” 就可以学会地形图的判读了。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第1课时)【课标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教学目标】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含义。
2.借助模型和视频,说出等高线的特点,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假如说下周周末我们要去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运动,事先需要设计行动方案,我们需要选择哪种地图呢?生:地形图。
师:地图我们选对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判读地形图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二、讲授新课师:判读地形图,我们要先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请同学们在课本P24页找到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并画下来。
结合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及课本图1.35,请同学说出甲乙两地的海拔与相对高度。
师:有人说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说只不过有4500米,这是为什么呢?生:(举手回答)8844.43米是珠峰的海拔,4500米是珠峰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
师:同学们,由此我们知道,地表各处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地表就呈现出了高低不平的状态。
那么,我们如何把高低不平的地表绘制在平面的地图上呢,这就需要我们用到等高线地形图了。
那什么是等高线呢,请同学们在课本P25页找到答案。
师:在动画中展示等高线的绘制,让学生观察等高线的特点。
生: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等;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相同。
师:通过动图演示立体的等高线如何绘制到平面的地图上,从而形成等高线地形图。
展示绘有等高线的山体模型和依据此模型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
生:在老师指引下,在山体模型中指认出山峰、山谷、山脊,说出各个山体部位的地表特点。
观察模型中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小组合作,绘制出各个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并总结对应山体部位等高线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章第四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图的构成、地形图的符号、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形图,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地形图的判读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运用地形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
2.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
2.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对地形图的理解。
3.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相关资料,如地形图、地形图符号说明等。
2.准备案例地图,用于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4.准备小组合作任务,如地形图判读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地图是什么地图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如等高线、陡缓坡、山顶、山脊等。
通过PPT展示地形图符号的图例,让学生了解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分发地形图和相关资料,让学生独立完成地形图的判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小组内互相交换练习题,互相检查判读结果。
教师选取部分小组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学生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掌握。
1.4 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知识目标: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2.能力目标: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目标达成: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小组必答:1.甲乙两地实地距离为900千米,在图上的距离为3厘米,该图的比例尺是A.1:3000 B.1:300 000C.三百万分之一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千米2.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比例尺越小,地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B.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画的范围越大C.图幅越大,说明比例尺越大D.比例尺越大,地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3.绘一张学校平面图,采取下面哪一种比例尺最适宜?A.1:1000 B.1/3000000C.1:25000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4.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不管何处的绝对高度永远大于相对高度B.在地图上山地的标高均为相对高度C.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褐色比黄色代表的高度要高D.注记就是地图上的符号,可以表示山脉、河流、城市等5.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6、下面有四幅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A、1:150000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C、1:20000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2、小组抢答【创境激趣】【自学导航】自学教材题目: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和相对高度(1)地球外表的差异一般用 和 来表示。
(2)地球外表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 ,常见的地形类型有 、 、 、 、 。
(3) 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为 , 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个案设计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3.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找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2.能够运用地形图上分辨出五种主要地形类型
4.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
单的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
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复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1.比例尺:①会运用比例尺,通过测量图上距离,换算出实际距离;
②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2.方向:(在地图上有三种表示方法)①指向标(课件展示);②
经纬网;③按惯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3.图例
新课导入
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南京郊外的一
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
你觉得他们应该随身携带的物品
有什么(地图)
还记得我们做过的题目野外旅行一般用什么地图(地形图)很好,
人们最常用的两种地形图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图。
那这两种地图
怎么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么去阅读地形图。
——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板书)
情景创设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南
京郊外的一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
因为要爬山,所以出发前搜集了一幅南京地形图。
这下他们犯难了,地形图怎么读呢
下达任务教师告诉学生:判读地形图其实并不困难,只要像关云长一样“过五关斩六将”就可以学会地形图的判读了。
哪五关呢
学习过程
第一关:会读地图上的高度
设疑:小甲和小丁各自站在自己所在位置测得甲山和丁山的高度
都是 1000 米,可是图上显示甲山确实比丁山高,这是为什么
电脑出示动画 :表示高度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阅读书本 P24,帮我找出相对高度和海拔的定义。
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注意: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的都是海拔。
闯关题(一):
甲山的海拔为米,丁山的海拔为米,
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米。
AB 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AC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承转: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
呢
第二关:绘制等高线
学生自学:读课文并观察课本上的“等高线示意图” ,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
动画 :P16 图等高线图的绘制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形象感知)
学生交流感悟心得(教师可以用切土豆演示)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即为等高距。
注意:同一幅地图中等高距相同。
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点的高度相同。
高度不同的两条等高线(会,不会)交叉。
如果绘的是等深线,图中由内向外高度。
闯关题(二):(见上右图)
那么地形坡与等高线有什么关系呢
第三关: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坡度陡缓
设疑:有一老一少要爬山(出示图片),
请你为二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并
说说原因。
提问:你能把你的原因用这座山的等高线图加以解释吗(出示等高线图,学生解释,教师引导归纳)
闯关题(三):(电脑出示)
(二)山体不同部位的地形形态
第四关:判读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
读图感悟: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本 P16“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
(1)认识山体素描图上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形态。
(2)辨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形状及其特点。
教师精讲点拨:用电脑出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相
关图进行分析对比。
演示:用拳头演示
小练习:“连连看”
闯关题(四):
(1)写出右图中字母代表的
地形类型名称:
A C
D E
F
(2)读左下图,找出图中的山顶、鞍部、山谷和山脊。
(到屏幕前指出来)
观察河流的位置
第五关:分层设色地形图
设疑:用电脑出示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怎么读呢
学生活动:先让学生读课本 P27“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辨认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五种地形并区分它们的特征。
然
后再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对比高度表从颜色上区分五种基本地形。
(教师点拨)
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闯关题(五):找找图中
的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和平原。
(第六关:地形剖面图
的绘制和判读)
读图观察:出示地形剖
面图(电脑出示),让学生观
察地形起伏状况。
设问:地形剖面图反映地形起伏一目了然,它是怎么绘制出来的
电脑出示动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学生仔细观察,感悟画法)
师生互动: P18 绘制地形剖面图
归纳总结(三步法)
第一步:在剖面线上找出它与等高线的交点;
第二步:每一个点向下做垂线,在高度表找上找到相应的点;
第三步:将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
闯关题(六):
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
们“过五关斩六将” 学会了地
形图的判读,在学习和生活中
为了大家更好的运用地形图,
我给大家了总结了一段歌谣: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不难读,看好颜色和标注;
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
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
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靠颜色辨;
坡度陡缓和高低,山地丘陵来辨析;
沿着剖线作剖面,高低陡缓特直观。
结束语:我已经基本弄懂了等高线地形图,要出发去爬山了。
课余大家可以搜集几幅地形图来读读试试,还可以利用课本上的方法做一个等高线模型或者沙盘。
有很多知识等着你们去学习呢,大家努力啊 ~
板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关:会读地图上的高度
1.海拔
2.相对高度
第二关:绘制等高线
第三关: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坡度陡缓
等高线稀疏→坡缓;
等高线密集→坡陡。
(二)山体不同部位的地形形态
第四关:分层设色地形图
第五关: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判读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