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女权运动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9
5美国研究62009年第1期美国女权运动#女性文学#女权批评金莉1内容提要2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厘清了美国女权运动、女性文学、女权批评各自的发展轨迹,探讨了三者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论述了它们共同关注的主题。
本文认为,美国女权运动的兴起与美国女性文学的第一次繁荣同步;美国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引发了美国女权批判作为学科的发展,并促成了美国女性文学在20世纪后半叶璀璨的成就;自1970年代以来,女权运动、女性写作和女权批评携手共进,成为美国文化与社会领域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也为其带来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美国文化女权运动女性文学女权批评美国建国仅有200多年的历史,自殖民地时期开始,美国女性就生活在英国法律统治之下,殖民地从欧洲国家承继的男权文化传统,导致了这一新兴国家文化和社会中也有男尊女卑的现象,造成了两性不平等的现实。
尽管与欧洲大陆的女性相比,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美国女性有着更大的自由,但在很大程度上,女性仍然被视为二等公民,被剥夺了男性所享有的许多权利,丧失了女性的自我意识。
因此,从美国建国之始,女性就开始了争取与男性平等权利的斗争。
她们不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也在文化和文学领域中表达了自己的诉求。
她们长期以来的奋斗,已经给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极大的变化。
本文探讨了美国女权运动、女性文学和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各自的发展轨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试图对于美国女性争取自身地位的提高所做出的努力,做出全景式的描绘。
一女权运动社会里。
虽然美国是个移民拓荒国家,女性在美国建国初期及之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中也发挥过巨大作用,但美国女性仍然无法幸免于社会上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
因此,早在建国初期,美国女性就已经开始反抗这种不平等的待遇,她们把家庭暴君等同于君主暴君,要求把女性的天赋人权也一同写进新建共和国的基本文件中去。
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的夫人阿尔盖比#亚当斯(A bigail Adams)在1776年时就曾经致信给丈夫,提醒他在新生的国家制定法律法规的时候,不要忽视女性的权益。
1913年美国的女权运动<>1 9 1 3 年美国的女权运动德国女演员海德薇穿的着古装在华盛顿的财政部大楼前(1913年3月3日)<><>主张扩大参政权的爱丽丝保罗1913年的照片。
保罗出生在新泽西州,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然后前往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的成员。
回到美国后不久,加入了美国国家妇女参政权协会。
她的第一个行动作为的NAWSA的一部分是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了大规模的游行,以促进新的宪法修正案,将保障妇女的投票权。
<><>1913年妇女的普选游行<>伊丽莎白?弗里曼参与纽约州选举权协会在华盛顿特区的普选游行(1913年3月3日)<><>ER史密斯夫人在联合广场发表实践的演讲<><>女权主义者在纽约市举行全国美国妇女参政权协会游行(1913年3月3日)<><>女权主义者参政权游行,(左到右)女士罗素麦克伦南,木槿花塔夫脱夫人,夫人卢桥,理查德?焦女,士伯利森,阿尔伯塔山(1913年)<><>新泽西州的纽瓦克北部西金尼街,美国的女权运动游行(1913年2月12日)<><>女权运动者向市民散发参政权传单,宣传即将举行的大游行(1913年)<><>妇女参政者远足抵达华盛顿特区纽约(1913年)<>前国务卿约翰?罗杰斯夫人为妇女参政咨询委员会的成员,在华盛顿特区发表演说,呼吁国会通过国家妇女参政修订。
美国历史上的女性权利和平等自美国的建国以来,女性就一直在争取平等权利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女性们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是他们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然而,尽管在现代的美国,女性比以前享有更多的权利和自由,但是,在某些方面,女性仍然感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和性别歧视。
早期的女性权利运动主要集中在妇女的投票权。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为争取这一权利,女性们向政府发起了激烈的抗议,这场运动被称为妇女选举权运动。
1900年代初,妇女选举权运动被认为是社会运动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在191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第19修正案,禁止任何因性别而对公民执行投票权的歧视。
在那之后不久,1920年,第19修正案正式生效。
除了投票以外,女性们还争取有权受过教育和获得工作。
在20世纪初期,职业女性的生活水平远低于男性。
对于许多职业女性来说,她们所获得的基本权利都不足以允许她们生活在独立自主的状态下。
然而,在二战期间,大约170万名妇女加入了劳动市场,她们在工厂、矿井和其他重要的工作场所中工作。
这种情况使得妇女的经济地位得到了提高,许多人开始要求获得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权利。
在1960年代,女性的运动再次进入热潮。
女性们再次开始争取更广泛的平等权利和消除性别歧视的斗争。
这个时期的女性运动将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妇女的工资、改善福利、消除家庭保健和创造公平的社会制度上。
在这个时期,一些关键的法律被制定出来,以保障妇女的权利。
其中最重要的是1964年的《民权法案》,该法案禁止了任何因性别而对公民实施歧视的行为。
在1972年,国会通过了《性别平等法案》,该法案规定在教育、职业和公共设施中消除女性的歧视。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女性们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和文化权利。
例如,女性在运动、文学和娱乐方面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高。
此外,现代技术和传播手段的出现也为女性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女性们现在可以更加容易地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上分享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为她们争取平等权利和公正对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
美国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美国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这是一段充满挑战与变革的历史时期。
第二次女权运动浪潮,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一直持续到80年代,它标志着女性对于平等权利的争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次运动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和发展。
第二次女权运动浪潮的主要特点包括:对性别歧视的广泛批判,对女性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中的平等权利的强烈呼吁,以及对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挑战。
运动者们通过游行、抗议、写作、讲座等多种形式,表达了她们对于性别平等的追求和决心。
这次运动也引发了大量的社会和文化变革,如性别研究学科的兴起,女性在职场的地位提升,以及性别平等法律政策的制定等。
本文将对美国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包括其历史背景、主要特点、社会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女性为争取平等权利所做的努力和付出,以及性别平等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也希望本文能够引发读者对于性别平等问题的思考和关注,推动我们共同为创建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而努力。
二、第二次浪潮女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第二次浪潮女权运动,也被称为现代女权运动或新女权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和西方国家。
这一运动是对第一次浪潮女权运动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当时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的新回应。
第二次浪潮女权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变革。
当时,美国正值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和学生运动的高潮,这些社会运动为女权运动提供了新的动力和视角。
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使女性更多地进入职场,承担起与男性平等的经济角色,这也为女权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这一背景下,第二代女权主义者开始反思和批判传统的性别观念和角色定位。
她们强调性别平等的重要性,主张女性应该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和机会。
她们通过组织各种抗议活动、演讲、写作和出版等方式,向社会传递性别平等的信息和理念。
2023美国女权报告引言女权主义是推动性别平等的重要运动,它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也在不断关注和推动女权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对2023年美国女权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全面了解美国女权运动的现状并展望未来。
1. 女性参政权益的提升女性在政治参与中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政治职位的增加:近年来,美国政府中女性官员的比例有所增加,女性在国会和各级政府中的代表性增强。
- 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女性议员们在推动性别平等的法案立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对性骚扰和家庭暴力等议题的关注和立法。
2. 性别工资差距的缩小尽管美国的性别工资差距问题依然存在,但近年来有一些积极的变化: - 法律保护的加强:通过法律和政策的支持,女性在同工同酬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企业也更加重视性别平等。
- 女性走出家庭: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职业发展,这也更强调了性别工资差距问题的重要性,推动了更加公正的薪酬体系的建立。
3. 医疗保健与生育权益美国的卫生保健政策和生育权益领域还有一些存在的问题: - 妇女健康照顾:尽管有关妇女健康的政策和资源有所改善,但仍然有许多妇女依然面临着医疗保健服务的不平等。
- 堕胎权益:堕胎权益一直是女权运动的重要议题之一,目前美国各州对堕胎权益的立法和限制充满争议,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努力。
4. 反对性别暴力和骚扰行为性别暴力和骚扰是女权运动争取的核心目标之一,虽然在防止和打击性别暴力和骚扰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问题: - 文化认知:对于性别暴力和骚扰问题的认知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等方式加强社会意识。
- 法律保护:加强对性别暴力和骚扰的法律保护,使加害者得到应有的惩罚。
5. 女性在科技行业中的地位科技行业是一个男性为主导的领域,但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也有一些积极的迹象: - 职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科技行业,不仅在技术领域有所突破,在管理和领导岗位上也有一定的增加。
美国极端女权例子女性的崛起-----当代美国的女权运动第一章:当代美国女权运动的历史渊源美国的第一次妇女运动开始于19世纪中叶,到1920年美国妇女获得选举权后转入低潮。
20世纪60年代末,第二次女权主义高潮爆发了。
在此期间,美国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造成了两者的不同特点。
但是,两次妇女运动都基于同样的信念:妇女应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女权主义——西方哲学的产物女权主义是个体主义的分支,是西方父权制残余同西方社会个体化发展的矛盾冲突的产物。
在美国革命后,人生来平等仅仅为了白人男性的独立自由平等,不考虑白人女性和黑人。
美国革命与共和国母亲美国革命对中上层妇女产生了很大影响。
美国家庭中女性意识到了自己的权利。
同时,社会舆论强调妇女在民主共和国中的作用。
美国生存的基础是有美德的公民,家庭是培养有道德的公民的场所。
共和国需要作为母亲和妻子的理想女性。
美国舆论界为此推崇妇女教育,但始料不及的后果是推动了妇女走出家门,由此培养出了第一批女权主义者。
美国革命改善了妇女的地位,承认了妇女具有美德和理性,却没能排斥在个体主义化之外的传统,共和国母亲还是把妇女束缚在家庭小天地中。
真正的女性和妇女的领域19世纪初,真正的女性必须具备虔诚、纯洁、柔顺、擅持家务的特点。
这样的女性被赞誉为美国传统道德和文明的维护者,家庭则是真正女性施展道德影响的领域,由于男性已经在家庭之外、物质主义的世俗社会中收到污染、逐步脱离了传统的宗教道德观,所以具有优越于男性的道德观,女性通过作为母亲和妻子对男性施加道德影响。
把家庭划归为妇女的领域是美国社会中分离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一个特点。
妇女被禁锢在私人领域中,成为男人私生活的一部分。
男人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科学、军事等;妇女的领域是家庭活动、养儿育女、照顾丈夫、宗教慈善。
但是,严格的说,这些概念只反映美国中上层妇女的现实,工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在美国造成了一个富有的城市中产阶级,他们有经济能力负担妻子。
美国女权运动女权运动;即妇女解放运动..目的是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赋予妇女以与男子平等的地位;以及选择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方式的自由..美国历史上的三次女权主义浪潮不仅触动了美国的法律和宪法;而且极大地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凡涉及女性权利和权益的问题;女权主义浪潮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争..学界普遍认为;自美国女性政治觉醒掀起女权主义运动之日起;美国历史上共出现了三次女权主义浪潮;其时段与西方其他国家的女权主义浪潮大体一致..具体而言;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40年代末;终于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浪潮起于20世纪60年代;止于20世纪80年代末;第三次浪潮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初;持续至今..一、困难重重历时72年“分离”与“重合”并存按照一般说法;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女权主义浪潮正式起始于1848年7月19日;那一天约100名美国妇女和部分男性云集于纽约州的塞尼卡·福尔斯村;召开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女权主义为主题的妇女代表大会..大会经过充分讨论和深入辩论后;通过了一份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堪称美国妇女解放运动史册的文件——《权利和意见宣言》;宣言中阐述了男女平等的权利..悉美国《独立宣言》的人都知道;《权利和意见宣言》不仅在文体格式和措词风格上与前者相似;而且在思想表述和逻辑推理上也与前者几无相异..沿着这一思路考察;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女权主义者所追求和争取的权利;实际上是美国政治传统中最基本也是最本质的成分;即“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然而事实却难尽如人意..可以说;这场以美国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为主体、以塞尼卡·福尔斯村发布的《权利和意见宣言》为起点、以争取美国妇女选举权为目标的女权主义运动;从1848年拉开序幕始;至1920年美国国会通过赋予女性选举权的《第十九条修正案》终;标志着美国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期间历时整整72年..其中;运动内部也出现了一会儿“分离”一会儿“重合”的现象;甚至南北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重大事件都对运动产生了干扰;但美国女权主义者克服了各种各样难以想象的困难..二、受黑人民权运动启发两股力量交相辉映美国妇女获得选举权后;大多数美国人倾向于认为;女权主义运动也许就此“寿终正寝”;女性们也将停止“折腾”;回归正常生活..之后的事态发展似乎也佐证了这一“预测”..首先;美国女性们赢得选举权后;政治热情并没有随之高涨;其手中选票没有显现出令人震惊的威力..其次;那些行使选举权的女性;其投票走向与其说是受性别观念影响;还不如说是受其父亲或丈夫制约..从各方面讲;美国女性们尚不具有用一个声音发表政治意愿的能力和渠道..再次;20世纪30—50年代期间;美国经历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麦卡锡主义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或弱化了女性积极参政的可能..最后;二战后美国出现了所谓的“丰裕社会”繁荣景象和“意识形态终结”的政治局面..一时间;物质享乐主义盛行;“太平盛世”观念遮天;整个国家和社会开始明显走向保守..女性们在这股来势凶猛的保守主义思潮冲击下;纷纷相互仿效;承担起“郊区家庭主妇”的角色;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二战后出现于美国社会的“婴儿潮”..然而;历史发展常常超出人们的预测和想象..毋庸说;上述现象确实存在;但它们显然只是一种表象;而不是事物本质..在美国到处“莺歌燕舞”的繁荣盛世之表象背后;是贫富悬殊的持续扩大和种族矛盾的不断加深;是美国社会主义者迈克尔·哈灵顿所说的“另一个美国”..这些被排除在“丰裕社会”之外的社会弱势群体以蜗居于都市贫民窟的黑人为主;外加拉丁裔等少数民族群体和低收入白人家庭..他们不仅经济上缺乏保障;而且政治上受到排挤和歧视..正是这些种族与阶级问题交叉在一起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矛盾;为兴起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黑人民权运动埋下了种子..此外;貌似幸福的“郊区家庭主妇”实际上日子过得并不愉快..对这些曾经怀揣梦想的白人中产阶级知识女性来说;这种既空虚乏味又毫无成就感的生活方式无疑与她们的人生目标相去甚远..所以;当黑人掀起民权运动时;她们如同19世纪中叶女权主义者一样;先是出于道德义愤加入到反对种族歧视、争取黑人民权的斗争之中;继而反观和深思自己所处的不平等社会、政治和经济境遇..如果说黑人因受种族歧视而被剥夺自由和平等权利;那么她们则是因性别歧视而无法充分享受自由和平等权利..在黑人民权运动的启发和鼓舞下;这部分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于60年代中期掀起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为自己的平等权利而斗争..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主要由两股力量组成..一个是由“全国妇女组织”所领导的、以白人职业女性和中产阶级中年妇女为主体的妇女平等运动;另一支力量主要由白人青年女性组成;其中年轻大学生;尤其是来自美国名校的大学生;构成了这支队伍的骨干力量..两股女权主义力量在美国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中;起初时有分歧冲突发生;甚至相互诋毁;相互排斥;但随着“浪潮”滚滚不断地向前推进;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和激进女权主义者都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互补性远远大于分歧和差异..60年代末70年代初;两股力量汇合成一股;携手共同为女性参政、就业、晋升、教育平等权;女性健康、生育、堕胎以及其他诸多涉及女性利益的各种权利如最低工资、同工同酬、日托所等而奋斗..时至80年代末;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上述斗争目标;取得了一份相当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唯一让她们感到遗憾的是;美国女权主义者1921年就提出的《平等权利修正案》;眼看1977年有望获得足够多的州议会批准;最后却因缺少三个州议会的批准而功亏一篑;“胎死腹中”..三、黑人女作家撰文再掀浪潮视角关注获延展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政坛掀起一股保守主义“逆流”;对包括女权主义潮流在内的自由派力量展开抵抗和反击..《平等权利修正案》之受阻;正是这股来势凶猛的保守势力猛烈反击的“牺牲品”;也因为其时保守势力强大;追求自由、平等和变革的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于80年代末跌入低谷..正当人们以为女权主义浪潮“销声匿迹”时;其顶着保守主义浪潮的反击“杀了个回马枪”..作为一种称呼;第三次女权主义浪潮一词;是美国黑人女作家丽贝卡·沃克在其1991年发表在《女士》Ms.期刊上的《成为第三次浪潮》Becoming the Third Wave一文中提出的..有关此词的外延和内涵;学术界尚有争论;但对此词所指涉的女权主义浪潮之现象;女权主义理论家也好;女权主义活动家也罢;大家都不存在异议..譬如;女权主义者都认为;第三次女权主义浪潮是在反女权主义运动“刺激”下所产生的;是对反女权主义运动的反击;是坚持和捍卫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成果的保卫战;也是超越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的新战斗..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带有鲜明的后结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色彩;旨在对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的主流理论作一定程度的解构;并把关注重点移向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忽略或轻视的问题..具体而言;它强调女性问题涉及多种族、多族裔、多宗教信仰、多民族习俗、多元文化、多性取向、多元价值等各种问题;主张跳出原有的女权主义思维框架;呼吁消除社会性别角色和偏见等..纵观美国历史上的三次女权主义浪潮;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这三次女权主义浪潮;在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留下许多难以磨灭的印记..它们不仅触动了美国的法律和宪法;而且极大地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大到宏观性的政治选举权和参政权;小到微观性的带薪在家照顾老人病人等..凡涉及女性权利和权益的问题;女权主义浪潮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争..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女权主义者的事业现在非但仍未终结;而且还任重而道远..。
女权运动在美国的发展投票权对妇女权利的关心可追溯至启蒙运动时期,这一时期的自由、平等主义和改良主义的理想当时正由中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劳动者扩大至妇女。
这一时期关于妇女权利的早期思想在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为女权辩护》(1792)一书中得到充分的阐述。
该书对女性的存在只是为了取悦于男性的观念提出挑战,并建议妇女在教育、工作和政治上应获得与男子同样的机会。
但在19世纪,这种关于妇女需与男子平等的认识,却集中体现在获得妇女选举权的运动上,对妇女的社会地位、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在经济中所占的位置未能作出根本的或具有深远影响的重新估计。
19世纪后期,一些妇女开始在专业领域中工作。
以伊丽莎白·凯迪·斯坦顿 (Elizabeth Cady Stanton)为代表的全国妇女选举权协会(National Woman Suffrage Association) (NWSA)屡次要求联邦国会允许妇女参与政治投票,在14、15次修订案中屡次遭遇拒绝。
最终20世纪上半叶,妇女作为整体获得投票权,于第十九次修正案(The Nineteenth Amendment(1920))通过。
此次法案虽已通过,离妇女真正参政还有时日。
但对妇女所能从事的工作仍然受到明显的限制,流行的观念也仍然是把妇女限制在妻子、母亲和家庭主妇的传统角色之中。
劳动力与此同时,造成妇女地位低下(或至少是依赖)的经济条件正在发生变化。
是否生育被视为妇女的基本权利逐渐被社会认同,妇女生育的孩子少了,同时不再被视为地位地下。
家用电器的发明,使她们免做许多以前与管理家务连在一起的笨重杂活。
工业化的急剧发展,社会迫使女人参与部分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数十年间,西方世界经济中服务行业的发展促使创造了妇女同男子一样能够胜任的新的工作,工厂中妇女比例缓慢增加。
在美国中西部,私人拥有房屋及劳动能力的女性更受尊敬。
所有这些因素使越来越多的妇女认识到,社会对她们的传统看法不像妇女的真实生活状况那样改变得快。
此外,60年代美国的民权运动鼓舞着妇女通过相似的群众鼓动活动和社会批判来改善她们的状况。
妇女组织波伏瓦的《第二性》(1949)一书是新女权主义兴起的里程碑。
该书成为一本遍及全球的畅销书。
它通过诉诸妇女的解放亦即男子的解放这一思想来唤起女权主义的觉醒。
另一本重要的书是美国人B.弗里登的《女性的神秘》(1963)。
她抨击失去活力的家庭生活——使妇女同意成为被动的角色和依赖男性支配的原因。
1966年弗里登和其他女权主义者成立了全国妇女组织。
紧接着其他争取平等权利的妇女组织在美国和西欧纷纷成立。
这些组织争取推翻迫使妇女地位低下的歧视性法律和惯例,诸如在契约和财产所有权问题上、就业和工资问题上、工资收入的处理上,以及有关性和孩子生育(即避孕和堕胎)的问题上的歧视。
日益成长的女权运动更广泛地争取改变社会的成见,即认为妇女是比较脆弱、惯于被动和有依赖性的人,她们比男子缺少理性而易动情感。
女权主义争取为妇女获得工作上的更大自由,并在经济上和心理上使之独立于男人,如果她们愿意的话。
女权主义者批评社会普遍强调妇女只是性欲的对象,争取提高妇女的觉悟和扩大她们的机会,以达到与男子平等的目的。
女权主义的另一个目标是推动妇女参与政治决策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
2西方女权主义西方发达国家的女权主义者抨击大众媒体对妇女作出抱有偏见、成见或歧视性的描述。
在非洲的一些地区,女权主义者的目标较低,诸如取消新娘聘金等。
在伊斯兰教的中东,她们争取放宽妇女穿衣服的规则和被隔离的规则。
在许多国家,她们公开谴责妻子签署契约或提出诉讼需要得到丈夫的同意。
美国女权运动的过程影响歧途,偷尝了禁果,上帝在震怒之下惩罚了妇女。
上帝警告夏娃说:“我必极大倍地添加你的痛苦,令你多育子女;你的愿望当符合你夫的愿望,而他必当支配你。
”这就定下了女性从属于男性的基调。
妇女在独立战争期间由于接触到当时广泛传播的自由和平等思想,已开始认识到性别的不平等。
一批有才智的妇女于是通过群聚讨论和私人通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1792年7月,一个妇女给《女士杂志》写信道:“我反对婚姻中的‘遵从’一词……婚姻不应该被视作一个尊者和一个卑者的契约,而应是一个双向的权利联盟、一个不言而喻的伙伴关系。
”19世纪的美国妇女和殖民地时期的已有所不同。
首先,女子教育有了缓慢的进步,除了18世纪80年代男子创办的“女子中等学校”外,在世纪之交又出现了女子组建的“私立女子学校”。
“在这些学校中,妇女不仅发现自己是有才智的,还经验到了一个强化的女性社会,认识到了妇女(与男子)不同的特殊使命。
”其次,由于经济的发展,家庭经济日益和家内操作分开,男性外出工作养家,妇女则日益被禁锢在家内。
由于当时的内科医生和教育家普遍认为女性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不够稳定,不足以维持智力活动的需求,传统的女性职业,如助产士,也基本被男性取代。
女性的自我价值感愈来愈得不到实现,在一个男性机会大大增加的时代,女性的活动天地却越来越窄了。
受到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妇女尤其体会到其机会的减少。
在下层妇女必须出外工崐作补充家用、上层妇女更有可能享受闲暇生活之际,中等阶级妇女却被频繁的生育和繁重的家务禁锢在家里。
其中一部分人因而投身于福音运动,希望以改良社会的形式体现自身价值。
纽约州妇女的改革热情最为高涨。
受芬尼福音教义的感召,中产阶级妇女不仅参加了男性领导的团体,还成立各种妇女团体进行慈善改革。
妇女在废奴运动中成绩斐然。
据统计,1837-1838年,男女分别向国会递交了175和165次请愿书,签名人数则分别为22273和44929人。
到1843年,请愿运动获得胜利,废奴问题提上了国会议事日程。
在1865年奴隶制废除前,妇女一直在为废奴事业作贡献。
在废奴运动中诞生了第一批女权领袖,如斯坦顿和安东尼等。
综上所述,一批先进的中等阶级妇女通过参加各种改革运动,从禁锢的家庭踏入社会,并提高了工作技巧和能力。
废奴请愿结束后,她们在改革中被唤醒的热情和日益接受的性别平等观念结合起来,开始转入争取女性自身权利的运动之中。
从40年代起,妇女逐渐发动了争取财产权、监护子女权、教育权和选举权等运动,女权运动的第一次浪潮来临了,其中,斯坦顿和安东尼领导的争取选举权运动最壮观,也最深刻地阐释了女权运动的内涵。
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的兴起背景分析(2010-05-15 19:02:25)标签:杂谈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的兴起背景分析摘要:妇女解放可以用一定社会标准衡量:政治上获得参政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及管理国家的权利;法律上享有与男子完全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经济上有充分就业的机会和广阔的就业途径,对个人和家庭生活资料有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继承权。
普遍享有义务教育的机会,接受符合自身发展能力的教育,使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作用被社会完全承认。
婚姻以爱情为基础,家庭内部夫妻平等,实现家务劳动现代化、社会化。
意识形态中完全消除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建立尊重妇女的良好社会风尚。
美国的女权运动是典型的妇女解放运动,本文将探究美国女权运动兴起的背景。
关键词:妇女解放女权运动 60年代背景在60年代美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几大运动,其中女权运动作为一个标志十分明显的运动,深深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这次女权运动与民权运动、青年反叛等著名的活动深深地联系在了一起,直到现在依然深刻的影响着美国的社会。
在美国的社会与文化中,妇女运动作为一种特别的但不是特殊的运动永远的留在了美国人的民族记忆中。
分析美国女权运动的兴起我们我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就是女权运动的历史渊源,女权运动,又称妇女解放运动,早期的女权运动开始于19世纪末左右,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当时争论的一个焦点是要求性别包括男女之间的平等,也就是两性的平等,当时也要求公民权、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强调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
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要争取政治权利,往往被称作“女权运动”。
那时候的文化兴起的背景就是启蒙运动后理性主义的蓬勃发展,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一方面资本主义宣扬的人类生而平等,男女平等在理论上是成立的,而且随着女性逐步的参与到社会经济生活中去,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但是另一方面,社会现实中女性依然没有取得平等的地位,女性受到社会的歧视现象依然很严重,最主要的是,在哪个时期,女性的平等地位没有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迅速的提高,社会的整体发展与进步没有与女性的地位提高联系在一起,所以导致了女权主义者的不满,但是这次妇女解放运动没有取得彻底的成功,由于整个社会环境中女性的地位还不是很高,整体的社会环境使得女性不得不屈从与男性的安排。
妇女解放运动虽然在以后陷入一种断断续续的发展中,但是却是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只是等待着机会重新爆发。
,我们知道20世纪的美国,特别是参与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实力空前的提高,政治、经济、文化等都逐步居于世界的霸主地位,随着美国的强盛,自身也在孕育着蓬勃发展的运动以求分享发展带来的巨大的利益。
美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也历经挫折,但是从1930年左右第一次世界金融大危机以后,美国盛行的凯恩斯主义逐步将美国经济扭向正轨道,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已经成为能够为世界第一号资本主义强国,生产力极度的发达,在经济运行平稳的情况下没有爆发大的运动,但是随后美国就卷入了冷战的漩涡中,同时美国经济逐步由迅速发展,进入滞涨阶段。
随着事业等的增加人民对于政府的信任感下降。
由于经济的进一步疲软,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下降,而且国内贫富差距拉大,种族对立严重、美国在60年代又陷入越战的漩涡中。
当时面对这样的形式,产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迷茫的一代,这一代人,对于美国的物质文明起着怀疑态度,厌倦了社会中的种种不平等。
在整体社会思潮的推动下,妇女解放运动的土壤已经很肥沃。
这样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一般地说,是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的就起源于美国了。
这次运动一直持续到80年代。
其基调是要消除两性的差别。
把两性的差别实际上看成是在两性关系中,女性附属于男性的基础。
要求各个领域对公众开放,等等。
波伏娃的《第二性》即产生于这一时期。
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美国60年代女权运动,的背景就是在当时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
而我认为对于当时的女权运动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这也是我从上面的观点,即美国女权运动的土壤中总结出来。
美国在20世纪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资本主义世界强调的自由平等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个美国人,妇女亦然,同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公司尤其是像电话公司、纺织品业等妇女从业人数激增,许多妇女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摆脱了对于男性的依赖,使得女权运动的骨干力量得以产生,而妇女走出家庭走上工作岗位,必然引起传统家庭观念的破裂,这就必然导致社会上男性占主导的反对,妇女要进一步确定自己在工作中的地位就必须起来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