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与美国女权运动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13
女权主义者贝蒂弗里登的平等斗争贝蒂弗里登(Betty Friedan)是20世纪美国女权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她致力于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益并推动社会变革。
本文将探讨贝蒂弗里登的平等斗争,包括她的背景、主要观点以及她对女权运动的影响。
一、贝蒂弗里登的背景贝蒂弗里登于1921年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皮奥里亚市。
从小,她就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和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敏感。
贝蒂在史密斯学院学习心理学,毕业后开始从事新闻工作。
然而,事业和家庭的矛盾让贝蒂开始思考自己的角色和身份,这也是她后来投身女权运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贝蒂弗里登的主要观点贝蒂弗里登认为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限制剥夺了她们追求个人发展和自由的权利。
她撰写的《女性的神话》一书成为女权主义的里程碑之作。
贝蒂认为,家庭妇女的角色被错误地设定为唯一的生涯选择,并将女性限制在厨房和育儿的角色中。
她主张改变这种局面,为女性提供平等的教育、就业机会和社会地位,鼓励她们追求自己的梦想。
三、贝蒂弗里登的斗争历程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贝蒂弗里登积极参与妇女权益的争取,为妇女争取平等的机会和权益进行了坚定不移的斗争。
她成立了“全国组织妇女工业联盟”(NOW),以推进妇女权益的立法和政策改革,包括废除歧视性法律和制定性别平等保护法等。
贝蒂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女权游行和抗议活动,为女性争取平等的声音大喊大叫。
四、贝蒂弗里登的影响贝蒂弗里登的努力对女权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著作和演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激发了无数妇女的觉醒和参与。
她帮助塑造和扩大了女性主义运动,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贝蒂的影响力也超越了国界,女权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推动和发展。
五、总结贝蒂弗里登是女权运动的杰出代表之一,她的平等斗争为推动妇女权益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她的努力和影响激励了无数妇女追求平等和自由,她的声音和思想将继续激励后代为实现真正的平等社会而努力。
从“mademoiselle(小姐)”的消失来看女权主义摘要:本文以法国行政文件中废除“mademoiselle”这一称呼为切入点,首先介绍了女权主义思想的源头,描绘出早期女权主义运动力图通过保证妇女的教育、就业和参政权利而实现男女平等的斗争;随后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女权主义第二波高潮的理论和现实背景,阐述了现代女权主义的主要流派;最后,文章回到女权主义者为“mademoiselle”这个称呼的消失而作的斗争,力图从性别语言的角度展现出后现代女权主义的特征。
关键词:女权主义性别语言妇女解放2012年2月21日,法国总理正式签署通函,要求今后在行政文件中逐步删除“Mademoiselle(小姐)”、“Nom de jeune fille(姑娘姓)”和“Nom d’épouse(婚后姓)”等称谓。
这是2011年9月以来法国两个女权主义团体倡议的结果,是男女平等在语言领域的体现。
“Mademoiselle”这个词在中世纪指“处女”,在当代法语中的含义是“小姐”,是对未婚女子及少女的称呼;而“madame”的意思则是“夫人、太太”。
与此相对,对未婚男士的称呼“Damoiseau”已废除了几十年,现在通用的“Monsieur(先生)”没有已婚或未婚的区别。
女权主义者认为,对“Mademoiselle”和“Madame”的区分,既泄露了个人隐私,让人轻而易举地了解一位女士的婚姻状况,又带有明显的歧视,隐喻一个女人只有结了婚才能实现人生、拥有“Madame”这种更有优越感的称谓。
本文以“mademoiselle”的消失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女权主义思想的源头,描绘出早期女权主义运动力图通过保证妇女的教育、就业和参政权利而实现男女平等的斗争;接着又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女权主义第二波高潮的理论和现实背景,简要介绍了现代女权主义的主要流派;最后,文章回到“mademoiselle”这个词的消失,力图从性别语言的角度展现出后现代女权主义的特征。
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学批评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英美派是与法国派相对应的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重要学派。
它关注女性写作的语言和文本,研究女性作品的特殊性,批判传统文学标准中的男性中心主义,从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的文学史。
努力发掘和寻找女性文学的自身特点,强调女性本身的文化内涵,鼓励当代妇女加强团结和联合,摆脱父权中心文化的压抑和,对现代女权主义运动具有深远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英美派概念与特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以女性视觉对作家及其文学作品进行全新解读的批评模式。
自从1985年挪威学者陶丽莫依(TorilMoi)在其出版的《性与文本的》(Sexual/TextuaiPolitics:FeministLiteraryTheory)一书中提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英美派”和“法国派”的概念之后,对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
与法国派的“视写作为,以语言的构合组织来抗拒和颠覆旧有男性社会秩序”不同,英美派“侧重的是对社会和,着力揭示潜藏在文本内部的两性对立和女性被压迫的真实状况。
”可以说,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的女权运动而兴起的西方文艺批评主力军,尽管没有形成什么严密的组织和统一的纲领,但其解构男性中心的文学传统模式,从女性的视角重新解读经典作品以及发掘女作家及其作品,建立女性主义文学宫殿的特色鲜明的批评方法,依然能够让我们获得清晰而深刻的感触。
本文试就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上述两大特点展开研究。
一、解构男性中心的文学传统模式在长期的父权制文化中,文学传统基本上是以男性为中心。
西方文学作品中最早的女性,如夏娃、安德洛美达、潘多拉和象牙女郎,都是以虚幻、美化或扭曲的形象出现,她们是为男人享用而创造出来的尤物,由内到外都渗透着男性的主观意识和偏见。
面对这种情况,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认为:文学要具备普遍意义和有效性,女性意识不容忽视,文学批评首先要从解构男性中心的文学传统模式开始,掀起一场女权主义的文学,通过考察和分析,重新审视男性文学中那些陈旧的女性形象,赋予其新的内涵。
揭示女性精神苦恼的论著——《女性的奥秘》评介
郁文
【期刊名称】《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1(000)001
【摘要】该书的作者是美国的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英文原名是《The Feminine Mystique》:初版于1963年,中文版于1988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发行.全书约二十四万字,其内容可粗分为如下几个方面.一、当时美国女性的处境.弗里丹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美国妇女,普遍不关心时事,不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事业心.女学生纷纷辍学结婚.致使结婚年龄越来越小.“幸福的家庭主妇”成了典型的美国妇女形象和千百万女性追求并仿效的样板.书中这样描述她们的形象:“在落地窗前吻别丈夫,在学校门口让孩子们下汽车,微笑着看孩子们在清洁光亮的厨房地板上拖动新买的电动打蜡机.她们自己烤面包,做自己和孩子们的衣服,让她们的新洗衣机和脱水器一天到晚转个不停.……她们的唯一梦想就是当无可挑剔的贤妻良母;最大的奢望就是生五
【总页数】1页(P41-41)
【作者】郁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9.68
【相关文献】
1.他人,存在的苦恼之源--《禁闭》对人存在真实境遇的揭示 [J], 李克
2.淳朴无华揭示英语学习的奥秘——《和胡老师谈学英语》评介 [J], 李明娜
3.揭示女性心灵的奥秘——我写“女性文学”的体会 [J], 莫少云;
4.揭示中国两千多年前周与秦社会奥秘的学术专著——《周人秘史》与《秦人秘史》评介 [J], 顾静宇
5.你想孩子健壮吗?您想望子成龙吗?——化苦恼为微笑的奥秘 [J], 成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被列为“改变美国20本书”的《女权辩》与《女性的奥秘》作者:马晓芳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03期摘要:十五年前,在美国Book杂志公布的20本改变美国的书单里,两本女性主义的书《女权辩》、《女性的奥秘》赫然在列。
这两本分别诞生于18世纪和20世纪的书,也对美国的女权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两位女性作者,用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体会、纪录、观察、分析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立足现实为女性权利呼吁,用理性为女性呐喊,对于21世纪的女性来说,这些呼吁和呐喊仍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女权辩;女性的奥秘;女权主义2003年,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巴诺(Barnes&Noble)旗下的《图书》(Book)杂志,在其当年7-8月合刊中,公布了其评选出的“改变美国的20本书”。
对于评选这20本书的初衷,《图书》杂志负责人表示,评选初衷是为了寻找“改变美国历史和塑造美国国民性格的书”。
出版于20世纪的有12本,而二战以后的又占到7本。
这7本书的主题涉及女性主义、黑人民权运动、60年代的文化革命、环保主义和水门事件等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颇具代表性。
但最为重要的是,20本书中有两本是关于女性主义的:《女权辩》和《女性的奥秘》,占据了名单的10%的比重。
时至今日,名单公布已十五年,但纵观人选的20本书,我们依然能看出这些书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影响。
特别是《女权辩》和《女性的奥秘》两本书,都是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女权辩》叙述的主题历史性的颠覆了“女性应该附属于男性,而且被排除于公共生活之外”这一传统的政治思想,所以,这本书在1792年一经面试,就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反响,这本由玛丽·伍斯托克拉夫书写的图书也为此后的美国女权斗争拉开了伟大的序幕。
一、《女权辩》:男人需对家庭负责,女人也应对社会负责《女权辩》作者玛丽·斯通克拉夫特生活的社会现实是诱发她写作该书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她在文章中特别呼吁妇女需要享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键入文字]贝蒂·弗里丹:美国“现代妇女解放运动之母”贝蒂·弗里丹简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她曾作为美国女权运动“第二次浪潮”的领军人物。
她还曾出版《女性的奥秘》一书,倡导女权运动,同时为女权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1921 年2 月4 日,贝蒂·弗里丹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犹太人的移民家庭。
她的父亲白手起家,追中拥有了一家珠宝店;母亲原本是一家报纸关于女性版面的一位编辑,但是结婚后她的母亲完全回归家庭。
也正是因为母亲的亲身经历,让弗里丹产生了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弗里丹从小就聪慧而且性格直率,在她的潜意识里,意识到母亲因失去工作而感到深深的痛苦。
在1947 年她跟卡尔·弗里丹结婚后,生第一个孩子时获得了产假,而在5 年后生第二个孩子时,产假却被无形的掠夺了。
这一切又重新唤起了她对女性问题的思考。
在一次时隔15 年的同学聚会上,她调查昔日的同窗,发现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同学,却都成了深居浅出的家庭主妇,这让弗里丹更加的关注女性问题。
在贝蒂·弗里丹简介中,她用5 年多的研究和思索最终化为《女性的奥秘》一书,从此她便正式踏上了女权运动的跑到。
此后,她成立了美国全国妇女组织,并且由她担任掌门人。
这一组织在1970 年时组织发动了全美女性大罢工。
通过《女性的奥秘》和之后的很多次争取女权的活动,弗里丹一直在阐明自己的观点:女性应该在丈夫和孩子之外拥有自己的目标。
在贝蒂·弗里丹成就中,她出版的《女性的奥秘》一书成为她女权运动的一个里程碑。
在这本书里,描绘了在工业社会的生活中,女性所处的生活状态和女性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全职家庭主妇这一角色,就像将众女性禁锢在牢笼里一样。
作为美国女权运动“第二次浪潮”的领军人物,她指出,家庭妇女并不满足于现实的生活,她们结婚后只能是相夫教子,自己的理想与目标被当时的社会舆论一直压抑着。
她认为女性应该跟男性一样有能力,一样可以在各种领域谋求进步和成就,她鼓励女性走出家庭1。
被列为“改变美国20本书”的《女权辩》与《女性的奥秘》《女权辩》与《女性的奥秘》都是被列为“改变美国20本书”之一的重要著作。
它们以不同的视角探讨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角色,对于女权运动和女性权益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别从《女权辩》与《女性的奥秘》两部分来展开分析,探讨它们对于美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看《女权辩》。
这部著作是由1963年出生的美国女作家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所著,于1963年首次出版。
《女权辩》以个人散文结合社会调查的方式,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中的甚至全球男权社会中的男女不平等问题,探讨了女性在家庭和职场中所遭遇的各种限制和歧视。
贝蒂在书中提出了“家庭”作为女性社会“精神监狱”的概念,并呼吁女性要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
这部著作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成为了女权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石之一。
《女权辩》的影响之深远,甚至可以说是改变了整个美国社会对待女性的态度。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女性的奥秘》。
这部著作的作者是1982年出生的美国女作家纳奥米·沃尔夫(Naomi Wolf),此书于1991年出版。
《女性的奥秘》主要从性别识别和历史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女性在历史上所受到的压抑和歧视,以及现代社会中女性对于美丽与性感的定义。
纳奥米认为,女性的自我认同和性别角色是被社会所塑造的,她揭示了社会中对于女性身体的审美形象和性欲的压抑,以及对于女性权力的交易和控制。
这部书呼吁女性要从自我认识出发,树立自信心并战胜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女性的奥秘》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成为重新掀起女性权益运动的燃点。
《女权辩》和《女性的奥秘》都是对于女性在社会中地位和权利的呼吁,二者的影响不仅止步于当时的美国社会,而是深刻影响着全球范围内对于女性权益和性别平等的讨论。
它们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引起了女权运动的燃起,也在于启发了更多人去关注和思考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解码美利坚女性困惑———《女性的奥秘》中贝蒂·弗里丹的女性主义思想述评李晓晗(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重庆400031)中图分类号:I1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5)25-0148-05摘要贝蒂·弗里丹是美国女权运动史上的领军人物之一,她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的主要女性主义思想于《女性的奥秘》一书中得到了充分而详尽的呈现。
在这部美国女性主义经典著作中,弗里丹揭露了女性奥秘论的本质,解构了源自美国主流文化的歧视性性别话语,并鼓励美国女性争取作为完备的人类所应享有的生活。
弗里丹在这一历史阶段中的女性主义思想于美国内外以实现性别平等为目标的斗争而言,均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无名问题传统性别话语完备的人类Decoding the Bewilderment of American Women:An Analysis of Betty Friedan's Feminist Ideas Contained in "The Feminine Mystique"//Li XiaohanAbstract Betty Friedan is one of the leading figure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feminist movements,and her main feminist ideas around the1960s are fully reflected in"The Feminine Mystique". In this classic of American feminism,Friedan reveals the essence of the feminine mystique,deconstructs the discriminatory gender discourse generated by American mainstream culture,and en-courages American women to strive for the lives of complete hu-man beings.Her feminist ideas in this historical period have been playing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role in the struggle for genderequality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Key words Betty Friedan;"The Feminine Mystique";nameless problem;traditional gender discourse;complete human beings纵观历史长河,“性别平等”始终是充满了矛盾与争议的探讨话题。
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与美国女权运动摘要美国女权主义运动先驱贝蒂·弗里丹在《女性的奥秘》中揭露了20世纪60年代笼罩在“幸福家庭主妇”假象下的美国妇女的无名痛苦,号召广大妇女勇敢挑战传统性别角色,积极争取平等的妇女权利。
该书点燃了美国第二次女权运动,被视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书籍。
关键词: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美国女权运动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贝蒂·弗里丹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美国女权运动的领袖人物。
1921年2月4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
她自幼成绩优异,1942年毕业于史密斯女子学院,曾先后在美国的坎普尔大学、昆斯学院和耶鲁大学任客座教授。
1963年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著作《女性的奥秘》(feminine mystique),提出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妇女“无法命名的问题”,点燃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女权运动,被看作当代继西蒙·波娃的著作《第二性》之后的另一部最重要的女权主义著作,有力地推动了新女权运动,影响并改变了一代妇女的命运。
1981年,她又出版了另一著作《第二阶段》,总结了美国第二次女权运动的得失,提出了这一阶段女权运动的历史任务,继续鼓舞人们为争取妇女权利斗争。
2006年2月4日,这位美国女权主义运动先驱在美国华盛顿辞世,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对她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贝蒂·弗里丹是美国最响亮的声音之一,她终身致力于社会活动和写作事业,她为美国人民打开了心灵的大门,打破了对女性限制的枷锁,为妇女征得了更多的权利和机会。
我们所有人都是她设想世界的受益者。
”一《女性的奥秘》的创作背景《女性的奥秘》一经出版就受到广泛关注与其创作背景是分不开的。
它是继第一次妇女运动后女权主义影响逐渐衰落后,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评价妇女地位的产物。
1848年召开于纽约塞内卡福尔斯的大会是美国历史上一次有极大影响力的、有组织的妇女集会,这次集会使妇女投票权问题第一次获得男性统治者的关注。
在随后的一个多世纪里,美国妇女运动虽然时有发生,但一直处于低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军事工业、民用工业都得到了迅猛发展,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增加。
政府意识到妇女作为潜在的力量应在战时特殊时期发挥作用。
于是政府呼吁妇女走出家庭,为国分忧。
大批妇女以满腔爱国热诚响应政府的号召,不但活跃在国内生产的各个领域,还投身到武装部队的各条战线上,加入到了战争时期的劳动大军,在各个岗位上为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
但战争结束后,男性劳动力从战场回归,重新占据了工作岗位,大批女性失业,不得不重新回到家庭中。
同时,美国进入了一个社会安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
社会环境的变化要求女性角色重新定位。
人们重新开始强调女性的理想角色是做好妻子和母亲。
一些保守派人士把战争期间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吸毒等归咎于女性就业。
他们强调妇女的主要角色是当好贤妻良母,维护家庭团结稳定,这样才能确保社会稳定。
一时间,反女权主义思想甚嚣尘上,职业女性的比例从1930年的15%降至1960年的11%;大学女生的比例从1920年的47%下降到1958年的35%;女性结婚年龄降到20岁为历史最低,婴儿潮来临。
贝蒂·弗里丹在《女性的奥秘》中这样评价当时的美国女性:“她们唯一的梦想就是当一个无可挑剔的贤妻良母;最大的奢望就是当5个孩子的母亲并拥有一栋漂亮的住宅;唯一的奋斗就是找到称心如意的丈夫并保持和谐稳定的夫妻关系。
”美国媒体在这一时期大肆渲染女性生活的安逸、幸福,报纸、杂志都竭尽全力塑造快乐、满足于家庭生活的妇女形象。
受到媒体的影响,千百万美国妇女竞相追随并效仿“幸福的家庭主妇”,早期女权运动中所努力争取的女性权利早已被抛之脑后,女权运动处于低潮。
然而,这些“幸福的家庭主妇”是否真的幸福呢?在平静、安定而单调的生活中,一些妇女逐渐感到生活无趣、精神空虚、思想苦闷。
正如《女性的奥秘》所描述的那样,“当她在铺床、买日用品、买沙发套时,同孩子一起吃花生酱三明治时、夜间躺在丈夫身边时,她甚至害怕默默的问自己,难道这就是一切?”她们早上醒来后发现眼前没有任何内心祈求盼望的东西,觉得自己再一次被关入了松鼠笼子。
和之前所不同的是,这个笼子装有漂亮的窗帘、舒适的地毯及其他一些现代化装饰,她们陷入了困惑,不停地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究竟是什么人?”“我到底怎么了?”很多妇女患上失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精神疾病。
她们向精神医生求助但得不到答案。
医务界把这些症状称为家庭妇女综合症。
她们不断思考自己的问题并向社会宣告,“除了我的丈夫、我的孩子、我的家庭外,我还有所求。
”贝蒂·弗里丹作为美国妇女中的普通一员,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有了三个孩子的家庭主妇。
像那个时代几乎所有受过教育的女人一样,她生活在当时女人们追求的“美国梦中”:车子、孩子、郊外别墅……衣食无忧,生活安逸。
可是她却不甘安逸,对这种“丧失自我的生活”无比烦恼。
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趋势下,自1957年起,她开始做长期细致多样性的社会调查,1963年发表了《女性的奥秘》。
这本书是一部纪实题材的名著,也是贝蒂·弗里丹求实精神和严谨学风的体现。
她用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分析方法以及对全国各地妇女的采访素材进行研究,阐述了美国女性如何从20世纪初独立自主的新女性逐渐蜕变为心灵空虚、整日被围裙困住的家庭主妇。
由于在书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阐述女性难以名状的苦恼,观点明确,感情真挚,真实反映了大部分美国女性的生活状况,因此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书中,作者总结和反思了女权运动的历史,深入剖析了20世纪中期美国中产妇女的生存状况并深刻揭示了平静生活表面下存在的社会问题,掀起了美国第二次女权运动的高潮。
《美国当代文学》这样评价说:“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常常被标志女权主义者自我意识新浪潮出现的一份文献。
它是一种社会宣言而不是文学性内容,它的愤怒和热情引起读者越来越广泛的反响,已经使它成为女权运动的经典型著作。
”二《女性的奥秘》中的妇女观1 对传统妇女观的挑战贝蒂·弗里丹在书中批驳了传统社会对妇女的偏见和歧视。
例如,传统观念认为,男女生来不平等,女性注定是男人的仆从,结婚生育当好贤妻良母是完美女性的最佳体现,也是女性的天职。
作者批驳了这些传统观点并为妇女问题的性质重新下了定义。
贝蒂·弗里丹认为,女性应当被看作是与男性完全平等的人;和男性一样,女性也有无限潜力与智慧,任何阻碍女性发展的问题都应当引起关注并得到解决。
比如男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法律上女性参与政治的不平等、社会长期存在的世俗观念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等。
但她并不主张男女对立,她认为女权主义运动并不是要把男人当作敌人的运动。
正如弗里丹在书中所说:“妇女的敌人就在这个国家里,但并不是男人,至少我不认为如此。
”她号召妇女不要把婚姻和家庭当作自己生活的全部。
每个女人都应当有自己的追求,在做好贤妻良母的同时,女人也可以做好自己。
作者在书中彻底挑战了美国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认为女性也有聪明和智慧承担男性从事的工作。
作者还通过回顾美国女权运动发展的历史,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争取妇女权益的热情。
2 对“女性奥秘”的阐释《女性的奥秘》全书共有15章。
书中提到,女性的奥秘在学术上的定义是:“女人的最高价值和唯一使命就是她们自身女性特征的完善;女人完美的本性只存在于男人主宰一切、女人在性方面温顺服从和对孩子施加母爱之中。
追求事业的成就和接受高等教育会导致女子的男性化,会对丈夫、家庭、孩子都产生及其危险的后果。
”虽然这种定义看似神秘深奥,但究其本质是要求每一位女性都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放弃自己未来的事业,相夫教子,成为一名全职家庭主妇。
本书在前三个章节论述了当时(20世纪50年代)美国广大妇女的生活状态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充满激情的旅程”一章中,作者首先回顾了19世纪美国女权运动的发展历史,颂扬了女权运动中女权斗士们为争取妇女权益进行的艰苦斗争并充分肯定了其取得的成果。
在“错误的选择”一章中,作者明确提出了二战这一历史背景使“女性的奥秘”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
一方面,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大多思想上变得脆弱、孤单,他们对稳定的婚姻、幸福的家庭有着超乎寻常的追求和渴望。
另一方面,战后大批美国军人回来工作,女性不得不从战时繁荣的军工产业中退出,让位于男性,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对女性歧视的种种偏见再度复活,许多女性丢掉了工作,失去经济来源,也有部分女性即使保住了工作,也很难获得向上发展的空间。
这更使得许多妇女匆忙结婚以寻求婚姻和家庭对自己的保护。
在“针对性别的销售”一章中,贝蒂·弗里丹首次提出了商业是“女性的奥秘”得以推广并日趋强大的一个根本动力。
许多精明的商人都意识到,广大家庭妇女占据商品消费的重要比例,是主要消费者。
由于许多妇女精神空虚无所追求,逛街购物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一些人甚至用买东西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商人们使用各种话语策略,使更多的妇女向往这种生活,购买更多的商品,从中赚取更多利润。
如夸大广告宣传,把一些普通商品宣传为能使简单、乏味的家庭生活转变为富有新意和创造性的活动,使用这些商品的家庭妇女被描绘成各种光鲜亮丽的形象。
正是由于商人们抓住当时女性无聊乏味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特征,“女性的奥秘”才成为被商人利用赚取利润的一种有效工具。
书中作者还指出了“女性的奥秘”得以推广的主要途径是媒体和教育。
许多妇女杂志完全不刊登时事、政治、科学等方面的文章,而只刊载和穿着、化妆品、饮食、厨艺等有关的文章。
媒体通常描绘刻画的都是年轻、温顺、浅薄、不思进取的妇女形象。
在许多中学和大学,一些教育家开始在教学实践中以性别为导向,只给女孩子们开设培养家庭主妇的课程,如公共营养学、厨艺培训等课程。
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为学生打开认识世界的窗户,而是教育她们退回家庭中做个贤妻良母。
在全书的末尾章节“女性的新生”中,作者给所有美国女性指明了一条走出困境、摆脱无名的烦恼、寻求新生的道路。
她认为,首先女性应有自己的追求,不应因婚姻和家庭放弃自己的梦想;其次,女性应该利用自己的智慧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业。
作者在书中强调,女性所追求的职业应当可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使自己融入社会,而不是终身做家庭主妇。
贝蒂·弗里丹的女性思想在美国理论界掀起了一股强烈风暴,极大提高了妇女的自我意识,也奠定了弗里丹在女权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3 对弗洛伊德妇女观的批判《女性的奥秘》深刻批判了弗洛伊德的妇女观。
20世纪初弗洛伊德的思想在美国得到广泛传播。
弗洛伊德的妇女观本质上是一种生物主义的妇女观。
他的理论可以简单概括为一句话:妇女先天比男子低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