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潮汕的生孩子习俗
潮汕地区的生育习俗丰富多样,且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习俗:
1.吃喜酒:孩子出生后,家人会设宴庆祝,邀请亲朋好友共聚一堂,
分享喜悦。
2.送红蛋:亲友会送来染红的鸡蛋,表示祝福和庆贺。
3.送衣物:亲友会送给新生儿一些衣物,通常包括婴儿的衣裤、袜
子、帽子等。
4.送金饰:有些家庭会给孩子送一些金饰,如金锁、金手镯等,寓
意着富贵和吉祥。
5.点香火:在潮汕地区,新生儿的祖父母会在家中点燃香火,祈求
祖先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6.起名字:新生儿的命名通常会考虑五行、八字等因素,以图吉祥
如意。
7.满月礼:在孩子满月时,家人会举行庆典,邀请亲友前来庆祝,
同时给孩子剃发、洗澡等。
这些习俗体现了潮汕地区人们对生育的重视和对新生命的祝福。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传统习俗已经逐渐被简化或摒弃,但仍有一些家庭仍然坚持这些传统习俗。
临产办鸡蛋妇女临产时,必须请来接生婆。
丈夫不能留在产房里服侍妻子,要和全家的男人一样离开产房。
有些人为了分娩顺利,还会到庙宇里去祭拜“催生娘娘”,保佑顺产。
怀孕至十个月,有的孩子尚未呱呱坠地,产妇的娘家就送来一个孰鸡蛋,意思是像母鸡下蛋一样顺利,这就是“送催生”。
产妇产下婴儿后,胎衣不能随便丢,有的地方把胎衣埋在江滨沙滩,据说埋得越深孩子的胃力越好。
有的地方则把胎衣撒上草木灰,密封在坛罐里,放在床底下。
当做父亲的干完了这些之后,就立刻到产妇的娘家报喜。
于是,产妇的娘家就必须准备鸡蛋送到产妇家。
为其补养。
在过去,“办鸡蛋”是一件颇为隆重的仪式,但日子不一定选择在婴儿初生的时候,而是在婴儿出生1月或1年以至5年期内。
择吉选日之后,即赶紧裁制小衣服。
小衣服的件数视娘家财力而定,少则十二件,多则五六十件。
还有一些金银饰器,诸如手镯、项链、脚镯之类,作婴儿的礼物。
礼物之中,鸡蛋是必不可少的。
当娘家把这些礼物送到女儿家时,产妇家必须煮甜糯米粥招待来客。
有的地方是由娘家送来“乌豆酒”,乌豆酒的制法是将乌豆煮熟后加浓糖,然后和以白醅酒。
但现在这种繁琐的仪式已经少见了。
潮汕民间“尚红”风俗自古以来,潮汕人就有“尚红”习俗。
无论是民间祭祀、宗教活动或民间的红白家事,都与红色分不开,因为红色象征着热烈、喜庆、祥和、兴旺、繁荣昌盛。
在潮汕民间各种风俗活动中,几乎无一不与“红字”相映。
例如春节贴春联,红纸黑字;门口挂红灯笼;做红()桃;燃放满地红鞭炮等,都是以示吉祥喜庆。
农村已婚妇女正月头喜欢穿红衣,讲究的还从春节一直穿到二月初二“龙抬头”为止;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农村家庭主妇也有穿红色衣裳的习俗。
结婚的人家,眠床、家具大都是红色的,扁担要漆红或两头抹红,门帘顶挂上红布,象征满堂生辉,瑞气盈门。
亲戚朋友之间互送食品,如面条、粉丝、肉块、禽蛋,甚至甘蔗段等等,都要剪一小块红纸放在赠品上面。
农家存有一点黄金,也要用红纸包裹,如果不用红纸,说会飞走,神秘兮兮。
关于潮汕的风俗潮汕,位于广东省东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地方。
它的独特风俗和民俗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
本文将从潮汕的传统节日、婚俗、饮食文化和民间艺术等方面,介绍潮汕的风俗。
一、传统节日潮汕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潮汕三月三和潮汕二月初二。
潮汕三月三是潮汕地区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花炮比赛。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来自潮汕各地的花炮队伍聚集在潮州市城区的大众广场上,进行花炮比赛。
比赛期间,花炮声不绝于耳,烟花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潮汕二月初二则是一个传统的祭祖节日。
在这一天,潮汕各地的人们都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烧纸、烧香、祭拜祖先。
同时,还有一些传统的活动,如舞狮、舞龙、打太平鼓等,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二、婚俗潮汕的婚俗也非常独特。
在潮汕,结婚不仅是一件家庭的大事,也是一件社会的大事。
在婚礼上,新娘要穿着传统的红色嫁衣,新郎要穿着黑色礼服。
婚礼当天,新郎新娘都要穿着鞋子,但在进入新房后,要将鞋子脱掉,然后由新娘的姐妹或闺蜜帮助新郎新娘脱鞋子,象征着彼此之间的互相照顾和关爱。
潮汕的婚礼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宴请嘉宾时要用鸡蛋糕。
鸡蛋糕是一种传统的潮汕糕点,由鸡蛋、糯米粉、糖等原料制成,味道鲜美。
在婚礼上,新人要亲手将鸡蛋糕送给宾客,表示对嘉宾的尊重和感谢。
三、饮食文化潮汕的饮食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
潮汕的美食以海鲜和糕点为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潮汕牛肉火锅和潮汕蒸粉。
潮汕牛肉火锅是潮汕地区非常有名的特色美食,以新鲜的牛肉和各种蔬菜为主要原料,配以鲜美的汤底和调料,味道鲜美。
潮汕蒸粉则是一种传统的潮汕糕点,由糯米粉、虾米、肉末等原料制成,口感软糯,味道鲜美。
潮汕蒸粉还有一个特别的吃法,就是用生抽、醋、辣椒油等调料拌着吃,味道更加美味。
四、民间艺术潮汕的民间艺术也非常丰富多彩。
潮剧是潮汕地区最有名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是一种以潮汕话为基础的传统戏曲。
关于潮汕的风俗潮汕,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文化中心,潮汕地区拥有独特的风俗文化,深受人们喜爱和传承。
本文将从潮汕的传统节日、婚礼习俗、饮食文化、建筑特色等方面,介绍潮汕的风俗文化。
一、传统节日潮汕地区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潮汕庙会。
潮汕庙会始于唐朝,历经千年沉淀,现已成为潮汕地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人们会在当地的庙宇内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并在庙会上观看表演、品尝美食、购买纪念品等,庙会期间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此外,潮汕地区还有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二、婚礼习俗在潮汕地区,婚礼习俗繁多,有“三朝大礼”、“过门”、“拜堂”等传统仪式。
其中,“三朝大礼”是指新娘在结婚前,先要向祖先祭拜三次,表示对祖先的尊重和感激;“过门”则是新娘进入新家的仪式,要由新郎的母亲在门口迎接;“拜堂”则是在新婚夫妇回到新家后,要在家中的神龛前拜祭,祈求家庭幸福美满。
此外,潮汕地区还有“抬花轿”、“搭喜楼”等婚礼习俗,这些传统仪式不仅是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潮汕文化的重要传承。
三、饮食文化潮汕地区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以海鲜和糕点为主要特色。
潮汕人喜欢吃新鲜的海鲜,如鲍鱼、海参、鱼翅等,而且烹调方法多样,口味鲜美。
潮汕地区的糕点也非常有名,如普宁糕、潮州糕、鸡粥糕等,这些糕点口感绵软,香甜可口,是潮汕地区的特色美食之一。
此外,潮汕地区还有许多传统小吃,如潮汕牛肉丸、潮汕粉果、潮汕炸鱼皮等,这些小吃不仅美味可口,而且价格实惠,深受人们喜爱。
四、建筑特色潮汕地区的建筑特色也很独特,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要形式。
潮汕木楼是潮汕地区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它们的特点是结构复杂、层次分明、装饰精美,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杰出代表。
潮汕木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潮汕地区的文化瑰宝。
此外,潮汕地区还有许多古建筑和庙宇,如潮州八邑祠、汕头崇武古城等,这些古建筑和庙宇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也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汕文化传统民俗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地方。
潮汕文化传统民俗是这片土地上独特的文化符号,它承载着潮汕人民对传统的热爱和传承。
在潮汕地区,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潮剧和潮汕功夫。
潮剧是潮汕地区的地方戏曲,它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丰富的表演内容而闻名于世。
潮剧的表演通常包括武打、唱腔和表演,而且潮剧的唱腔有独特的音调和韵律,让人耳目一新。
潮剧的表演内容多样,既有历史传奇,又有现代故事,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除了潮剧,潮汕功夫也是潮汕地区的传统民俗之一。
潮汕功夫源自潮汕地区,
它融合了南拳和北拳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拳法体系。
潮汕功夫强调内外兼修,注重内功的修炼,同时也讲究外功的练习。
潮汕功夫的招式多样,有的刚猛有力,有的柔和灵活,让人叹为观止。
潮汕功夫不仅是一种武术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象征,它承载着潮汕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除了潮剧和潮汕功夫,潮汕地区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民俗活动,如潮汕花灯、
潮汕船歌等,这些活动都是潮汕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传承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潮汕地区的文化符号。
潮汕文化传统民俗是潮汕地区的瑰宝,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潮汕人民对传统的热爱和传承。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潮汕文化传统民俗会继续发扬光大,成为潮汕地区的文化名片,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前来领略潮汕的独特魅力。
潮汕地区的风俗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南部,以其独特的文化风情而闻名。
潮汕地区的风俗习惯深受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传统风情。
以下将介绍潮汕地区独有的风俗习惯。
潮汕人热情好客潮汕人以热情好客著称,不论是家庭还是商务场合,都习惯于热情款待客人。
来访客人一到,主人会热情地招呼客人进屋,并端上茶水和小吃款待客人。
这种待客之道体现了潮汕人的亲切和友好,也是对客人的尊重和重视。
潮汕地区的节庆习俗潮汕地区有许多传统的节庆活动,如新春、清明、端午、中秋等,每逢节庆,当地人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比如,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挂灯笼、燃放鞭炮,希望新一年能够平平安安、幸福美满。
潮汕人的饮食文化潮汕地区的饮食文化也非常独特。
潮汕菜以地道、鲜美、清淡著称,代表性菜肴有文昌鸡、潮汕牛肉火锅、客家蒸鱼等,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此外,潮汕人还有特别的饮食习惯,如潮汕人喜欢喝早茶,喜欢品尝各式海鲜烹饪,反映了潮汕人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潮汕地区的传统手工艺潮汕地区也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如潮汕牛车、潮绣、潮州木雕等,这些手工艺品精致、细腻,传承着潮汕地区的文化传统。
而潮汕的陶瓷制作、刺绣、漆器加工、竹编等手工艺也各具特色,体现了潮汕人勤勉聪明、工匠精神。
潮汕地区的传统习俗潮汕地区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如婚嫁习俗、祭祀习俗等。
在潮汕地区举办婚礼时,都会举行一系列传统的仪式,如过堂、拜堂、交杯酒等,这些传统习俗凝聚了家族感情,传承着家族文化。
此外,在潮汕地区,祭祀也是重要的习俗之一,人们在传统节日或祭祀活动中,会供奉祖先、神灵,祈求生活顺利、家庭幸福。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体现了潮汕人民的审美情趣,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总的来说,潮汕地区的风俗习惯多样丰富,体现了潮汕人民的独特文化气质和传统精神。
这些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使得潮汕地区成为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地方。
潮汕风俗文化潮汕,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虽历来为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中心,潮人却自嘲为“省尾国角”。
潮汕地区一直是广东仅次于南番顺的第二文风鼎盛地区。
潮汕风俗,是潮汕文化的一个内容。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对于好的习俗便继承下来,对于不好的陋俗就丢弃了。
<<潮汕除夕、春节习俗>>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
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稞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
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
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
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
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裳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
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
贴门神、春联。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除夕将至,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
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着。
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吃团年饭。
除夕将至,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
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
潮汕人的风俗潮汕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地区,其传统风俗深受人们喜爱和传承。
以下是潮汕人的一些传统风俗。
1. 潮汕话潮汕话是潮汕人的母语,也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汕话是一种独特的方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潮汕人讲话喜欢语调抑扬顿挫,感情真挚,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 祭祖活动潮汕人非常注重祖先崇拜和家族意识。
每年的祭祖活动是潮汕人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
在祭祖活动中,人们会向祖先献上香火、鲜花、水果等物品,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此外,祭祖活动还是潮汕人相互联络感情、增进家族团结的重要场合。
3. 潮汕音乐潮汕音乐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潮汕音乐以其柔和、婉转、悠扬的音乐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令人感受到潮汕文化的博大精深。
潮汕音乐多以歌唱形式表现,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木偶戏曲”。
4. 潮剧艺术潮剧是潮汕地区的地方戏曲,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潮剧历史悠久,曾经是维系潮汕地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剧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承。
5. 年节庆典潮汕人重视传统节日,每逢节日都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热爱。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春节和中秋节。
春节期间,潮汕人会举行传统的“迎财神”、赛龙舟、舞狮子等活动;中秋节期间则会举行赏花灯、吃月饼、赏月等活动。
总之,潮汕人的传统风俗丰富多彩,表现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面貌。
这些传统风俗不仅是潮汕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汕春节习俗
春节是潮汕地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里会举行各种仪式和庆祝活动。
以下是潮汕地区的一些春节习俗:
1. 年夜饭:春节的第一天,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这顿饭通常由多道菜组成,代表着家人的团圆和新年的吉祥。
2. 迎财神:在春节的前一天,人们会在家门口摆放一个小桌子,摆上各种水果、糕点和红包,以迎接财神的到来,带来新的财富和幸运。
3. 红包:潮汕地区的春节,人们会将一定金额的钱装在红色的信封中,然后送给孩子、长辈和亲朋好友。
这个传统象征着祝福和吉祥。
4. 舞狮:春节期间,人们会表演舞狮来祈求好运和驱邪。
舞狮表演通常在街头巷尾、商店和庙宇等地进行,吸引了很多人观看。
5. 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对方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和家庭幸福。
长辈通常会给晚辈派发红包,以示祝福和关爱。
6. 贴春联:人们会在春节期间在门上贴春联,春联上写有吉祥的寓意和祝福的话语,希望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和顺利。
7. 走亲访友:春节期间,人们会去亲戚朋友家拜年,表示关心和问候。
在拜访过程中,互相交流祝福,分享喜悦和祥和。
这些潮汕的春节习俗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吉祥幸福的追求,也传承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无论是团聚、拜神还是享用美食,都展现了人们对新年的热切期待和喜悦心情。
潮汕地区民风民俗潮汕民俗繁多,且保留着很多中原传统文化,这也是潮汕人一直引以为荣的地方。
1.拜天公正月初九,乃“天公生”,也叫做玉皇大帝诞辰。
在这天,潮汕各地的道观、信徒和百姓都会使用俗世仪式来庆祝玉皇的诞辰。
猪肉、鸡鸭、鱼虾、柑橘、龟粿等等都可以作为贡品。
天公生的祭拜仪式从初八深夜开始,一直持续到初九凌晨。
祭拜仪式过后,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顿丰富的年餐,以示团圆、吉祥、平安。
民间俗称的“天公”即玉皇上帝,也是道教传统上所尊称的“昊天上帝”或“玄穹高上帝”,玉皇上帝在天庭统领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众神,由于它的地位至为尊贵,所以民间习俗在祭拜天公生时,也是非常慎重。
民间俗谚说:“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便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贵。
祭拜时最传统的大礼是:打开大门,穿戴整齐,并依长幼顺序上香,行三跪九叩礼,现代一般信众往往只是上香祝祷而已。
祭拜完成后,先烧金纸,再将天公座一起烧化,之后再撤去供桌。
保佑一家平安符。
拜天公时,可分两类:一种是家中正厅有吊天公炉的,二是家中无天公炉的。
家中若有帛天公炉,人们就会把供桌设于大公炉下向门外的方向,表示向天恭迎天公尊驾降临;若是家中无天公炉,则可将神桌设于前门口或中庭向天的方向。
2.拜地主六月廿六,是土地神圣诞之日,潮汕民间称“土地爷生”,土地爷也就是土地神,也叫地主爷。
潮汕家庭都会在神龛下面或客厅偏僻处的墙上,挂上“地主爷”神位牌、香炉和神灯。
每逢初一、十五(有些选择初二、十六祭拜的),都以饭菜或瓜果祭拜,形式简单。
奉祀地主爷,不可把供品摆放在高桌子,可直接摆放在地上或在供品盘下外加个大拖盘。
如有乔迁,“地主神位”也是首先迁入的对象,由此可见土地神在潮汕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重要。
每到初一、十五,大多数潮汕家庭便会准备许多祭品祭拜地主爷。
尤其是家里经商的更加注重这一风俗习惯。
在他们看来,祭拜地主爷可以让自己顺风顺水。
或许好多外地人对于潮汕人拜地主的推崇嗤之以鼻,认为是一种迷信的行为,但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精神寄托的象征。
潮汕除夕的风俗
潮汕地区是中国广东省东部的一个地区,除夕夜是这里最重要的节日
之一。
以下是潮汕除夕的风俗:
1. 吃年夜饭:潮汕人喜欢大家庭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年夜饭通常有许
多菜肴,包括海鲜、肉类和蔬菜,而且很多菜肴都有特殊意义。
2. 饺子宴:在潮汕地区,饺子宴也是除夕夜的传统。
人们喜欢在一起
包饺子,然后分享美食。
3. 敬祖先:在潮汕地区,人们非常重视祖先和家谱。
在除夕夜,他们
会烧香、上香和祭拜祖先,以表示敬意和感恩。
4. 守岁:守岁是潮汕除夕夜的另一个重要传统。
人们会待在家里,以
保持安全和吉祥。
他们会在午夜前点燃爆竹,以驱赶邪恶、迎接吉祥。
然后,他们会用鞭炮和烟火庆祝新年的到来。
5. 红衣节:在潮汕地区,红衣节是一个与除夕夜相关的独特传统。
在
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穿红衣拜神、唱歌跳舞,庆祝新年的到来。
这个
节日是庆祝传统的、具有浓厚乡土风味的潮汕文化的一部分。
总之,潮汕除夕是一个富有各种传统和风俗的节日,它包括家庭聚餐、守岁、祭拜祖先、烟火和节日庆祝等活动。
这些传统是潮汕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通过庆祝新年来表达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感恩
的方式。
潮汕民间禁忌民俗文化
潮汕民间禁忌民俗文化
潮汕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
生活在潮汕大地的人民深爱它的陶冶。
每个潮汕人的身上,不管是思想,语言,或者动作,无时无处不表现着本土文化的'特征及其影响。
特别是在潮汕民间的流传的一些有意思的禁忌,更带有浓厚的风俗民情。
(一)衣着禁忌
1、小孩的衣服不能晾在露天的地方于夜,怕鬼神会收了小孩的魂魄。
2、衣服不可反穿。
据潮俗可知,守孝的人会将衣服反过来,然后穿在亡者身上。
3、缝补衣服时衣服不可穿在身上。
因为缝针中穿有线。
而针属铁,线即绳,若不将衣服脱下,缝补时也即是在下铁索咒,不久怕有入狱之灾。
(二)进餐禁忌:
1、忌菜席上摆3个菜;席上三菜是死囚在即将被斩首时吃的。
2、忌摆放筷子时,将之置于碗的两旁;意味着快分开,筷与快谐音。
3、忌游筷;即拿着筷子在各式饭菜上边游动。
主人游筷,意为无诚意招待客人;小孩游筷,怕长大后做事犹豫不决,不认真,成不了材。
4、忌将筷子插在饭碗中央;犯着祭拜的插香状。
5、忌用餐时使用长短筷;怕每逢外出要乘船会搭唔着渡。
6、忌捧着饭碗边走边吃;则魂不守舍,怕读书工作生活时不经心,无成就。
7、忌将盘或碟当作碗盛饭吃;意味着肠肚浅器量小,心胸狭窄,成不了大器。
8、忌完餐后存饭粒于碗底;怕以后会娶麻脸妻或嫁麻脸夫。
9、忌饮茶提起茶杯时擦盘边缘;带有寻衅、惹事的意思。
10、忌在客人未完餐时收拾碗筷;表示讨厌客人,在下逐客令。
【潮汕民间禁忌民俗文化】。
潮汕风俗活动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民风淳朴的地方。
潮汕人民热爱生活,崇尚自然,他们的风俗活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带您领略潮汕地区的风俗活动。
一、潮汕传统婚礼潮汕传统婚礼是潮汕人最为重视的一种风俗活动。
在潮汕地区,婚礼通常是由男方家族主持,女方家族则是客人。
婚礼前,男方家族要准备一些礼品,如茶叶、糖果、饼干等,送给女方家族。
女方家族则要准备一些嫁妆,如金银首饰、家具、被褥等,送给男方家族。
在婚礼当天,男方家族会派出一支队伍,穿着传统的潮汕服装,手持锣鼓和花炮,欢迎新娘到男方家中。
新娘要穿着传统的潮汕婚服,头戴花环,手持花篮,步入新家。
新娘步入新家后,男方家族要在门前点燃一堆红烛,象征着新娘带来的好运。
随后,男方家族会把新娘带到新房,进行拜堂仪式。
拜堂仪式结束后,男方家族会举行一场盛大的宴席,热情款待来宾。
二、潮州歌仔戏潮州歌仔戏是潮汕地区最具特色的文艺活动之一。
歌仔戏是一种传统的戏曲形式,以潮州方言演唱,配以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
歌仔戏的剧情通常是以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为主题,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在潮州歌仔戏中,演员们要穿着传统的潮汕戏服,化浓妆,唱着悠扬的歌声,表演着精彩的动作。
观众们则要坐在台前,欣赏演员们的表演,不时地为演员们喝彩。
潮州歌仔戏是潮汕地区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也是潮汕人民的精神寄托。
三、潮汕牛仔节潮汕牛仔节是潮汕地区的一项传统活动,也是中国境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牛仔活动之一。
牛仔节通常在每年的11月份举行,为期四天。
活动期间,潮汕各地的牛仔们会穿着传统的牛仔服装,骑着马匹,进行各种竞技表演。
在牛仔节上,观众们可以欣赏到牛仔们的绝技表演,如马术、枪术、绳艺、牛仔舞等。
此外,还有各种娱乐活动,如文艺演出、美食节、摄影展等。
潮汕牛仔节是潮汕地区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也是潮汕人民的精神寄托。
四、潮汕饮茶文化潮汕饮茶文化是潮汕地区的一项传统文化,也是潮汕人民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
潮汕文化的八大特色中华文化包括中华各民族、各民系、各地区、各种专题的文化,潮汕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潮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潮语“讲古”潮语“讲古”,是以潮汕方言讲故事,形式与北方评书基本相同,是一种群众性的文娱活动,既有群众自发聚集在一起讲的,也有专门请讲古为业的民间艺人讲。
潮汕以前没有像北方一样的专门说书场,故讲古艺人便利用宫庙、公园、广场等人多的公共场所开讲。
2、潮汕工艺潮汕木雕是工艺美术的佼佼者,说来有趣,在卷帙浩瀚的《辞海》中,要查出“木雕”一词,必须贯以“潮”字方可查到。
“潮汕木雕”成为专有名词,可见其艺术性之强、影响面之广。
潮汕木雕在唐宋时已初具规模,至明清而日臻完美,如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3、潮汕建筑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称“下山虎”和“四点金”。
规模较小的城镇平民居屋有布局狭长的“竹竿厝”。
大型民居以四点金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大规模,称“三厅串”、“八厅相向”、“四马拖车”、“百凤朝阳”,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十分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4、潮汕人文潮汕善堂是最具潮汕人文色彩的代表,它是一种带有民间信仰性质的慈善机构。
在这种善堂文化的熏陶下,潮人多乐于做慈善事业。
5、潮汕民俗潮汕民俗繁多,且保留着很多中原传统文化,这也是潮汕人一直引以为荣的地方。
除了传统的节日外,潮汕人还保留着中秋烧塔、新年烧龙等中原已消失的习俗。
另外较有特色的还有“人节”食七样羹、澄海赛大猪、陇尾抢石榴和盐灶拖神等习俗。
6、潮汕饮食潮菜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潮菜可追溯到汉朝。
盛唐之后,受中原烹饪技艺的影响,发展很快。
唐代韩愈临潮时,对潮菜美味赞叹道:“章举马甲柱,所以怪目呈。
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
至明末清初,潮菜进入鼎盛时期,潮州城内名店林立,名师辈出,名菜纷呈。
近代,由于潮籍海外华侨的往来,潮菜博采海内外名食之精华,菜式更加丰富多彩,质量精益求精。
潮汕的祭祀祖先习俗
潮汕地区的祭祀祖先习俗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活动,通常是为了纪念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以下是一些潮汕祭祀祖先的习俗:
1.祠堂祭祀:潮汕地区有许多宗祠和祠堂,这些地方是祭祀祖先的
重要场所。
在祠堂内,族人们会摆放祖先的牌位或遗像,并准备各种祭品,如全猪、全羊、五牲等。
族人们会按照辈分和年龄的顺序,依次进行祭拜,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平安、顺利。
2.扫墓习俗:每年清明节期间,潮汕地区的人们会进行大规模的扫
墓活动。
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献上鲜花、纸钱、果品等物品,并修整坟墓,清理杂草,叩拜祖先。
3.家中祭祀:在潮汕的家庭中,也有祭祀祖先的传统。
家中的主祭
通常会在家中设置一个祭台,供奉祖先的牌位或遗像,并定期进行祭祀活动。
4.祭祀仪式:潮汕地区的祭祀仪式通常比较庄重和繁琐。
在仪式中,
需要准备各种祭品,如全猪、全羊、五牲等,以及粿品、茶、酒等。
在祭拜时,需要按照辈分和年龄的顺序,依次进行叩拜,上香、献酒、烧纸钱等仪式。
总的来说,潮汕地区的祭祀祖先习俗是一种非常独特和重要的民间传统活动,它不仅能够表达人们对先人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也
能够加强族人们的团结和凝聚力。
关于潮汕的风俗潮汕地区是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地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孕育了许多独特的风俗文化。
以下是对潮汕地区的风俗文化的一些介绍。
一、潮汕人的婚姻习俗潮汕人的婚姻习俗非常独特,其婚礼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仪式,而是一种庆祝和团聚的方式。
在潮汕地区,婚礼通常在晚上举行,这是因为潮汕人认为晚上是一个吉祥的时刻。
婚礼前,新郎要先到新娘家拜访,拜访时要带上一些礼品,例如酒、糖果、水果等。
在婚礼当天,新郎和新娘的家人会在家门口摆放一些花环和彩带,以示喜庆。
新娘穿着一身华丽的红色婚纱,新郎则身穿一身传统的中式礼服。
婚礼仪式包括祭祖、拜堂、敬茶、交换婚戒等环节,整个仪式非常庄重和热烈。
婚礼之后,新郎和新娘还要到新娘家中进行三日的“坐月子”,以示对新娘的尊重和关爱。
二、潮汕人的饮食文化潮汕地区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以海鲜为主要食材,口味清淡,讲究色、香、味、形。
其中,潮汕牛肉火锅、潮汕牛肉丸子、潮汕牛肉粉丝等都是潮汕地区的传统美食,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此外,潮汕地区还有许多特色小吃,例如潮汕肠粉、潮汕糯米糍、潮汕糯米鸡等,这些小吃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味道,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品尝。
三、潮汕人的节日习俗潮汕地区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农历的春节和中秋节。
春节是潮汕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挂灯笼,喜气洋洋。
此外,潮汕地区还有许多独特的春节习俗,例如“拜年”、“抢红包”、“吃年糕”等,这些习俗体现了潮汕人民的喜庆和团结精神。
中秋节是另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同时也会举行各种文艺活动和传统游戏,如赛龙舟、猜灯谜等。
四、潮汕人的传统手工艺潮汕地区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如潮州木雕、汕头陶瓷、潮州刺绣等。
这些手工艺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是潮汕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潮州木雕以其精美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汕头陶瓷则以其绚丽多彩的色彩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潮汕地区的节日习俗潮汕地区的节日习俗潮汕民俗繁多,而且,这也是潮汕人一直骄傲的地方。
除了传统的节日外,他们还保留着盂兰节,中秋烧塔,新年烧龙等等中原已消失的习俗。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潮汕地区的节日习俗,希望有所帮助!潮汕人过年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
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
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烫发整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
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
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
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
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
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
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
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
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以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或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
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
初二、初三日很多乡村圩镇组织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
潮汕民俗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一支,是汉文化与百越民俗文化及外来文化相融合的结晶,别具特色、自成体系。
有农历正月初七吃“七样羹”,冬至吃“冬节丸”等饮食习俗;有请青娘母做“四句”等婚娶习俗;有“吃丁酒”、“出花园”等生育习俗;有时年八节祭拜等岁时民俗;有“搬涂戏”、“赛花灯”等游艺民俗;有好事送礼成双、歉事送礼奇数等交际礼俗。
汕头素有”美食之乡”美誉,汕头美食体现了潮汕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汕头比较有名的当地小吃有;”老妈宫粽球”.”西天巷蚝烙”,”福合埕牛肉丸”,”新兴炒糕”,”飘香小食店的虾米笋”等,还有南澳岛上的多种海产风味.
老妈宫粽球,汕头老妈宫粽球是一种很特别的粽子,它借助妈祖信仰的灵光,由一种普通节食,变成一种适宜四时享用的不普通食物.在1920年前后,一位叫张强德的开始在老妈宫附近摆摊卖粽球.其制作非常讲究;选料精细(选用颗粒饱满的糯米),创意独特(有甜咸双拼料馅),不惜工本(咸料馅有香菇.虾米.腊肠.方鱼末.莲子.栗子和经腌制的南乳鬃头肉),过去店里还悬挂一块写着”食定正知”的横匾,后来演绎成一句在社会上流传广泛的俗语;”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过去潮汕人每逢行船出洋都要前来祭拜妈祖,祈求保佑平安.在老妈宫门口,会顺手买几个粽球作供品,祭拜后一路上幔幔将它们吃了,又好吃又耐饥.
潮汕人冬至吃甜丸:古人认为“冬至阳生,万物苏醒。
”虽然还处于寒冷季节,人们却已闻到了春的气息,相传汉代冬至已有“进酒肴,谒贺君师耆老”的习俗。
宋、元以来,潮俗盛行吃甜丸。
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汤,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
冬至前,农家主妇纷纷舂糯米粉(今多为机械辗制),有的互通有无,馈赠亲友。
冬至这天一早,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围坐在竹葫或大盘子四周,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和水搅搓成的粉团,以两只手搓成弹珠一样的丸子,叫“冬至丸”。
“冬至丸”象征着岁暮之际全家人圆圆满满。
有的“冬至丸”还加以橙糕、瓜册糖、豆砂等作馅料,俗称“鸭母氽”,“冬至丸”可任意搓得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取“公孙丸”好兆头。
冬至甜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家人起床后,都要吃一碗“冬至丸”,潮汕有“冬至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
传说,有一年冬至,从外地来了三个衣衫褴褛的逃荒者。
饥寒交迫,老妇饿死了,只剩下父女两个人。
父亲向人家讨了一碗冬节圆给女儿吃,但女儿却坚决不吃,要让父亲吃。
推来让去,父流泪说:“女儿,为父不能养活你,眼看你忍饥受饿,不如在这里择一人家嫁了,图一口之食。
”女儿也就含泪答应,两人分食了一碗冬至圆后便分手了。
后来,女儿嫁了一个好人家,日子好过一点了,但她天天思念父亲。
到了冬节时候,更是忧伤万分。
她的丈夫问起原因,妻子就将详情告知。
后来夫妻俩想了一个方法,在大门环上贴了两颗大大的冬至圆,心里想:“父亲若看到,定会触景生情。
”这样,年复一年,这习俗终于沿袭下来。
然而,这个“到处贴甜丸”的陋俗毕竟行不久,它不仅不卫生,而且有损美观和十分浪费,也就自然消亡了。
而这个“吃甜九”的习俗则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