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导学案含答案讲解学习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17
《促织》导学案课文简介:《促织》是一篇文言小说,选自《聊斋志异》。
这篇小说以明代宫廷尚斗促织,并征之于民间,给百姓带来深重苦难为背景,以促织为线索,描写了成名一家的不幸遭遇。
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朝政昏暗、吏治腐败以及贪官污吏横征暴敛的罪恶,借讲述前朝故事,曲折地表现了对清代黑暗现实辛辣讽刺和强烈愤慨。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归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把握作品主旨。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细腻生动、真实感人的人物心理描写。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作者旨在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一、背景知识1、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
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补博士弟子员。
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做塾师,几近40年。
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
2、《聊斋志异》清代短篇文言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约500篇(12卷)。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
后多家竞相翻印。
《聊斋志异》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
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聊斋志异》主要内容(故事分类):1、揭露社会黑暗,赞扬被压迫者的反抗;2、广泛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3、抨击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歌颂纯真爱情;4、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促织》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提示:①本课所选的两篇小说都写了人化为虫的故事,小说家的想象既匪夷所思,又引人入胜。
阅读时,要注意主要情节的起伏和人物情感的变化,体会人物的生存境况,进而理解“变形”中寄语的社会批判意味。
②《促织》中“求神问卜”和“魂化促织”的情节,带有某种神秘色彩,要透过这些描写,把握作品的现实主题,进而体会这一幻想与现实相交融的写作手法独特的艺术魅力。
《促织》的语言精练而生动,如描写成名之子投井后,“夫妻向隅”至“寻所逐者”的一段文字,叙事状物,细腻形象,要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素养目标:1.了解作家蒲松龄,了解写作背景,了解《聊斋志异》的特点及其文学史地位。
2.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重难点: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情景导入:老舍曾这么评价一本书,“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是的,这本书正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促织》。
【文本研讨】:环节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小说家。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
蒲松龄年轻时,颇有文名,但屡试不中。
家贫,设馆为生,71岁时才补了一个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他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轶事,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在作品中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自己的理想。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
相关评价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也曾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2.相关背景《促织》写的是明代宣德年间发生的事,其实大有深意。
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也被视为“英主”。
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犬马”,酷爱“斗鸡戏虫”。
高二导学案学科:语文编号:编制人:赵润清审核人:小组:姓名:评价:使用时间:《促织》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及作品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归纳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情节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点1.整理归纳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2.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学法指导:《促织》是一篇小说,学的时候注意划分结构,梳理情节内容。
本文涉及的文言知识较多,认真积累。
第一课时文言知识积累一.学习目标:积累文言知识二.资料助读:课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简称《聊斋》。
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
从小热衷功名, 19 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
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蒲松龄 20 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 40 岁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
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寄托如此,亦是悲矣。
”《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三、我的疑问探究一:通假字1.昂其直 /而高其直(直,通“值”,价值、价格)2.而翁归(而,通“尔”,你的)3.手裁举(裁,通“才”,刚刚)4.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5.翼日进宰(翼,通“翌”,次于“今”的)6.牛羊蹄躈各千计(躈,通“噭”,口)探究二:古今异义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①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促织》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及作品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归纳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情节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学习重点1.整理归纳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2.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学法指导:《促织》是一篇小说,学的时候注意划分结构,梳理情节内容。
本文涉及的文言知识较多,认真积累。
第一课时文言知识积累一.学习目标:积累文言知识二.资料助读:课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简称《聊斋》。
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
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
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
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寄托如此,亦是悲矣。
”《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三、我的疑问探究一:通假字1.昂其直/而高其直()2.而翁归()3.手裁举()4.虫跃去尺有咫()5.翼日进宰()6.牛羊蹄躈各千计()探究二:古今异义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①古义:②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3.两股间脓血流离①古义:②今义:事物的一部分;量词。
4.儿涕而去涕:①古义:②今义:鼻涕。
去:①古义:②今义:与“来”相对。
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①古义:②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
《促织》第二课时导学案【教学目标】1. 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2.理解本文所揭露的封建社会的罪恶,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教学重难点】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文本研读任务活动二抓住情节,概括形象任务说明: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把握住了关键的情节,有利于我们概括人物,总结主旨。
而对形象的鉴赏包括鉴赏人物形象与特定物象,其中人物形象又分为主要人物形象与次要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形象通常只有一个,是作品刻画的核心对象,往往用来揭示作品的主题;次要人物形象往往用来衬托主要人物形象,一般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推动故事思考1.文章始终围绕的一条主线是什么?情节上有几次波折?这样安排有何妙处?思考2:写成名妻子求神这一情节有何深刻用意?思考3:成名之子魂化蟋蟀的情节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思考4:第2段写成名因“征促织”而遭受的苦难,表现了成名什么性格特点?思考5:这篇小说神态描写细致入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请结合具体内容予以赏析。
二、考题链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成然之。
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成述其异,宰不信。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乃赏成,献诸抚军。
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促织》学案及答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体会本文精巧的布局和奇幻的情节。
3、认识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腐朽生活,以及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
二、预习指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厘( )数促织( )绢( )盎( )遣( )靡( )2、解释下列词语:(1)厘数:(2)促织:(3)游侠儿:(4)延伫:(5)作梗:(6)靡计不施:3、了解作者及本文体裁、特点。
4、朗读课文,理清情节。
5、回答课后“练习”中的问题。
三、探究与练习1、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试作简要概括。
答:2、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的词语,说明它们的意思和用法。
(1)乃入室中坐定;问今是何世;而乃以手按其喉;坐定,则道途备述。
(2)“何不速具酒来”;何事非君心中所欲问者;幸反斗南宫,愿即剖心,定下三生石上。
(3)但时时拍提以娱老母;但儿身死之后;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而吾以捕蛇独存;而得苛税如数。
(5)此物固非西产;固时俗之工巧兮;固非杀生者。
(6)欲居之以为利;虽趣舍万殊;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促织》是明代作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短篇小说,作者通过叙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献上一只促织而历尽苦难,最后才被周至县令嘉奖的曲折经过,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并寄予同情。
同时,暗含对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生活的鞭挞。
B. 《促织》中叙写县令愚蠢的行事与成名被逼死的过程,从侧面反映出封建时代世风日下,官吏昏庸无能,为了升官发财,欺压百姓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成名的儿子魂化促织的过程是想象奇特的一段文字,既衬托出成名一家的悲惨遭遇,也为作品增添了不少奇异的色彩。
C. 《促织》在艺术上最大的特色是布局巧妙,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品通过一系列的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成名的一喜一惊,一惊一忧的变化,成名妻的心理变化,以及成名由忧转喜再转忧最后转喜的过程,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促织》导学案(课前预习案)班级:组别:姓名:分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促织》导学案(课中探究案)班级:组别:姓名:分数:12.梳理全文结构脉络,根据事件情节发展梳理线索,并判断主人公成名的感情变化。
13.写作特色(1)借古讽今的曲笔叙述。
文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讲述前朝故事的形式寄托对现实的不满。
作者所揭露的是清初时期的黑暗现实,但作者对此采用了曲笔,开头点明故事发生在明代“宣德间”,借古讽今。
(2)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促织》导学案(练习案)一、读下列文段,回答1~4题。
(17分)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令以责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每个1分)A.宫中尚.促织之戏 B.有华阴令欲媚.上官C.里胥猾黠.. D.假此科敛.丁口 E.辄.倾数家之产答案:A.盛行流行 B.巴结讨好 C.狡猾奸诈 D.征收摊派 E.往往。
解析:考点:掌握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2.给下列词类活用分类(5分,分对一组1分)①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②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之③进城梯而下之④二月草己芽⑤项伯杀人,臣活之⑥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⑦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解析:考点是掌握词类活用。
①②名词作状语,笼:用笼子;棰:用棰子。
③④名词作动词,梯:登上梯子;芽:发芽⑤使动用法,活:使……活下来⑥动词作名词,出:支出;入:收入。
⑦乐:快乐。
3选出与“岁征民间”句式相同的一项()(3分)A.试使斗而才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C.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D.事又不济,反为所笑答案:A解析:考查掌握文言句式。
题干是省略句。
省略了“于”。
A.省略句 B.倒装(定语后置) C.判断句 D.被动句。
《促织》学练设计(附参考答案)贵州遵义刘承德一、基础知识1.如遇不懂字词,一般可根据汉字的构成原理,分析字形,推测其意。
特别在考试中,如遇到弄不懂的字词,特别是难写难认的字词,可从其字形结构入手分析,依据形旁表意的特点来推测其意。
请解释下列划线之字词。
(1)掭(扌旁,与手有关,再联系语境,推测为“拨动”“撩动”之意)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2)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见旁,与眼见有关,再联系语境,推测为“细看”之意)视,虫宛然尚在。
(3)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月旁,与肉之类有关,再联系语境,推测为“腿”之意),意似良。
(4)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忄旁,与心有关,再联系语境,推测为“羞愧”之意;此字也可用近对规律来推测其意),不敢与较。
(5)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齿旁,与牙齿有关,再联系语境,推测为“咬”之意)敌领。
(6)抚军亦厚赉(贝旁,与钱财有关,再联系语境,推测为“用钱财之类赏赐”之意)成。
2.在古诗文的阅读或考试中,如遇到弄不懂的字词,也可从联系旧知的角度来推测字词之义,即将这个字词联想回忆,看这个字词在哪些地方学过,然后回忆其意,再将其意联系到不懂之处,也许就会豁然开朗,温故而知新。
请解释下列划线之字词。
(1)会(可联想到《陈涉起义》中的“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其用法类似,“会”就是“正好”之意)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2)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
成妻具资诣(可联想到《桃花源记》中的“及郡下,诣太守”,其用法类似,“诣”就是“前往”“拜访”之意)问。
(3)及扑入手,已股(可联想到《口技》中的“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其用法类似,“股”就是“腿”之意)落腹裂,斯须就毙。
(4)夫妻向隅(可联想到《静女》中的“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其“隅”就是“墙角”之意),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5)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可联想到《庖丁解牛》中的“庖丁释刀对曰”,其用法类似,“释”就是“放下”之意)。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1.2 教学内容1.3 教学方法1.4 教学准备1.5 教学评价第二章:《促织》原文解析2.1 原文阅读2.2 词语注释2.3 句子结构分析2.4 主题思想探讨2.5 文学价值评价第三章:翻译技巧讲解3.1 翻译原则3.2 词语翻译3.3 句子翻译3.4 语篇翻译3.5 翻译实践第四章:《促织》译文赏析4.1 译文展示4.2 译文优点分析4.3 译文不足之处4.4 改进建议4.5 译文欣赏第五章:课堂实践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实践活动5.2 作业布置5.3 作业批改与反馈5.4 教学反思5.5 拓展阅读推荐第六章:对比分析与跨文化交际6.1 对比分析方法6.2 中西方文化差异6.3 《促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度6.4 跨文化交际的意义6.5 案例研究与讨论第七章:翻译策略与应用7.1 直译与意译的抉择7.2 文化适应与转换7.3 归化与异化的应用7.4 动态对等与功能对等7.5 实际操作案例分析第八章:学生译文展示与点评8.1 学生译文样本8.2 学生译文点评8.3 学生译文修改建议8.4 优秀学生译文选登8.5 学生互评与讨论第九章:教学案例研究9.1 教学案例选取9.2 案例分析与问题诊断9.3 解决方案与教学改进9.4 案例实施与效果评估9.5 教学案例总结与启示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目标回顾10.2 学生学习成果评价10.3 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反思10.4 未来教学计划与展望10.5 学生反馈与建议征集第十一章:翻译与职业素养11.1 翻译行业的职业要求11.2 翻译伦理与规范11.3 翻译者的素质与能力提升11.4 翻译实习与实践机会11.5 职业规划与未来发展第十二章:多维度评价与自我提升12.1 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12.2 自我评价与反思12.3 同伴评价与互助学习12.4 教师评价与指导12.5 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第十三章:现代翻译技术应用13.1 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13.2 机器翻译与13.3 语料库建设与应用13.4 网络资源与数据库利用13.5 翻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第十四章:特殊场合下的翻译14.1 会议翻译技巧14.2 本地化与国际化14.3 法律文件翻译14.4 医学与科技翻译14.5 文化冲击与适应第十五章:综合练习与期末考试15.1 期末考试的形式与内容15.2 综合练习设计与布置15.3 期末考试前的复习策略15.4 应试技巧与心理调适15.5 期末考试后的总结与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讲解了《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的相关内容,重点和难点如下:1. 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确定: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第11课促织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学习文言句子的准确翻译,掌握文言学习规律。
⒉通过小组讨论,学习文章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
⒊明确封建社会的罪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观。
【重点难点】1.了解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学习文言句子的准确翻译,掌握文言学习规律。
2.学习文章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
【学习过程】一、阅读导航阅读“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二、初读课文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三、自主预习查阅工具书和“预习素材”,完成下列练习。
1.文学常识(1)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字_________,一字_________,别号_________,世称_________,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做过幕宾,做过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
他曾写了14种俚曲。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聊斋志异》:清代_______篇文言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20岁左右开始创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_______,“志”是_______的意思,“异”指的_______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
2.检查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迂讷()藁()葬惙()然觇()视爇()香(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形容神貌呆笨。
限时训练01一、挖空训练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同“”,)冰雪。
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
既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夫妻向隅((哭泣)。
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日将暮,取儿藁葬(用裹着尸体埋葬)。
近抚之,气息惙()然()。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
夫妻心稍慰,但蟋蟀笼虚,顾()之则气断声吞(出不来气,说不出话,形容),亦不敢复究()儿。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指)。
东曦(指。
曦,)既()驾,僵卧长愁。
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
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
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同“”,)举,则又超忽(形容)而跃。
急趁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往。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
成以()其小,劣()之。
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
壁上小虫忽跃落衿袖间。
视之,形若土狗(的别名),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喜而收之。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二、基础训练1.从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角度分类,加点词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①成以其小,劣.之②杖.至百③笼.养之④儿涕.而去⑤益奇.之⑥岁.征民间A.①⑤/②③④/⑥B.①⑤/②③/④⑥C.①⑤/②④/③⑥D.①③⑤/②④/⑥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成以.其小,劣之宰以.卓异闻B.昂其直,居为.奇货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C.儿涕而.去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D.成述其.异,宰不信遍试之,无出其.右者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严限追比..追比:催促追征B.中绘殿阁,类兰若..兰若:寺庙C.操童子..业,久不售童子:科举时代已经考取秀才的读书人D.俾入邑庠..邑庠:县学三、翻译训练(1)成妻具资诣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何,宰以卓异闻。
蒲松龄《促织》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教学目标1.理清《促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细腻传神的语言。
2.了解社会环境对人物的影响,明确蒲松龄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力度,理解本文写作目的。
3.总结本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2.感知蒲松龄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力度。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古代很多皇帝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画画,还有的喜欢做木工,宋徽宗喜欢踢球,重用了踢球踢得很好的高太尉,结果是祸国殃民,明朝皇帝明宜宗的爱好是斗促织,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说《促织》2、写作背景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管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
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大约在二十一岁时,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聊斋志异》。
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
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3、作者介绍蒲松龄,山东潘川(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
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4、题目解说《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5、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朝廷征促织。
第二部分:(第2段)成名因交不上促织而遭受痛苦。
第三部分:(第3-4段)成妻占卜得图,成名按图索促织。
第四部分:(第5-7段)成子误毙促织——化促织——斗促织。
第五部分:(第8段)成名献促织,因祸得福。
《促织》导学案(教师版)高二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版)主编人:郑国清审核人:黄静群定稿日:2017. 2 编号KGYZYWX5002《促织》【课题】《促织》(粤教版教材《选修5》)【课型】本文属于短篇小说阅读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蒲松龄及其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学习鉴赏古代短篇文言小说,能读懂原文,把握情节、人物,领会主旨,赏析技巧。
3.从课文学习中积累文言词汇,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诵读、感受、理解、讨论、鉴赏情感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中皇帝荒淫无度、官贪吏虐、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增强对历史的认识能力与批判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习文言作品,目的只在“文”“道”两端。
从“文”的角度说,是掌握文言文这一承载了丰富文化遗产的语言工具;从“道”的角度说,掌握这一语言工具又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了解古代社会和古代文化本身。
因此,通解文字及从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两方面来解读作品,是学习的重点。
对文中“神示佳虫”和“魂化促织”两个超现实的离奇情节的理解和评价,以及对蒲氏自身文末议论的分析判断,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方法】品读法、讲授法【教学教具】多媒体【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聊斋主题曲蒲松龄的自勉诗(科举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二、作者简介及作品介绍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1厚德树人博学经世生,山东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
出身没落的地主家庭,在贫苦的生活中长大。
成年时,家境衰落,生活贫困。
自小羡慕功名,醉心科举。
十九岁初应童子试,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
后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始成贡生。
他一生科场失意,生活困顿,又久处乡野,亲眼目睹官绅贪赃枉法,残害人民,心中郁闷不平,于是“假借狐鬼,摹成一书,以抒孤债”,这就是《聊斋志异》的写作目的。
《促织》导学案含问题详解《促织》学案一、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市)人。
出身没落的地主家庭。
成年时,家境衰落,生活贫困。
自小羡慕功名,醉心科举。
十九岁初应童子试,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
后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始成贡生。
他一生穷困潦倒,长期以教书自给。
坎坷的遭遇使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又使他对广大的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和体会。
以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郭沫若为此写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落第自勉联二、关于《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书房的名字;志,记;异,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是中国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共有作品491篇,大部分是故事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的短篇小说。
其题材的共同特点就是一个“异”字,具体说,“异”又大体可分三种类型:一是花妖、狐魅、仙鬼、精怪以及与他们有关的各种故事;一是“畸人异行”,即具有奇异性格行为和经历的人和事;一是现实中奇巧、罕见的自然现象或事件。
《聊斋志异》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写男女之情的爱情小说,名篇有《连城》、《阿宝》、《香玉》、《小谢》等,这些充满幻想的故事,真切地表达了广大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和渴望。
另一类重要作品是官绅批判小说,即暴露批判官府官吏和恶霸的罪恶,歌颂人民的反抗。
第三类是科举批判小说,这些篇章大都凝聚着作者浓厚的感情,与作者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熔铸着作者的自我形象。
著名篇章有《叶生》、《司文郎》等。
此外,还有一些对世俗民风的劝戒讽刺的篇章。
这是《聊斋志异》中题材最广泛,思想倾向最复杂的部分。
《诚》、《镜听》等有一定的代表性。
《聊斋志异》所写虽然多是幽冥幻域之境,鬼狐花妖之事,却曲折地反映了明末清初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态度。
高二导学案学科:语文编号:编制人:赵润清审核人:小组:姓名: 评价:使用时间:《促织》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及作品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归纳文言知识.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情节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点1.整理归纳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2.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学法指导:《促织》是一篇小说,学的时候注意划分结构,梳理情节内容。
本文涉及的文言知识较多,认真积累。
第一课时文言知识积累一.学习目标:积累文言知识二.资料助读:课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简称《聊斋》。
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
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寄托如此,亦是悲矣。
”《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三、我的疑问探究一:通假字1.昂其直/而高其直(直,通“值”,价值、价格)2.而翁归(而,通“尔”,你的)3.手裁举(裁,通“才",刚刚)4.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5.翼日进宰(翼,通“翌”,次于“今”的)6.牛羊蹄躈各千计(躈,通“噭”,口)探究二:古今异义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①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促织》导学案含答案《促织》学案一、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
出身没落的地主家庭。
成年时,家境衰落,生活贫困。
自小羡慕功名,醉心科举。
十九岁初应童子试,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
后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始成贡生。
他一生穷困潦倒,长期以教书自给。
坎坷的遭遇使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又使他对广大的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和体会。
以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郭沫若为此写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落第自勉联二、关于《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书房的名字;志,记;异,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是中国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共有作品491篇,大部分是故事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的短篇小说。
其题材的共同特点就是一个“异”字,具体说,“异”又大体可分三种类型:一是花妖、狐魅、仙鬼、精怪以及与他们有关的各种故事;一是“畸人异行”,即具有奇异性格行为和经历的人和事;一是现实中奇巧、罕见的自然现象或事件。
《聊斋志异》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写男女之情的爱情小说,名篇有《连城》、《阿宝》、《香玉》、《小谢》等,这些充满幻想的故事,真切地表达了广大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和渴望。
另一类重要作品是官绅批判小说,即暴露批判官府官吏和恶霸的罪恶,歌颂人民的反抗。
第三类是科举批判小说,这些篇章大都凝聚着作者浓厚的感情,与作者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熔铸着作者的自我形象。
著名篇章有《叶生》、《司文郎》等。
此外,还有一些对世俗民风的劝戒讽刺的篇章。
这是《聊斋志异》中题材最广泛,思想倾向最复杂的部分。
《张诚》、《镜听》等有一定的代表性。
《聊斋志异》所写虽然多是幽冥幻域之境,鬼狐花妖之事,却曲折地反映了明末清初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态度。
在艺术上,《聊斋志异》创造性地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的优秀传统,谈狐说鬼,构思奇特,语言简洁,对清代文言小说产生过深刻影响。
【文化常识】童子:童生。
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丁口:百姓。
疏:臣下向君王陈述事情的一种公文。
三、【基础知识】1、找出下面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释此物故非西产昂其直如被冰雪手裁举虫跃去尺有咫翼日进宰而翁归2、请找出有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岁征民间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大喜,笼归昂其直辄倾数家之产成然之早出暮归旬余,杖至百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儿涕而去成以其小,劣之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不如拼搏一笑力叮不释细疏其能益奇之裘马扬扬近抚之3、重要实词宫中尚.促织之戏有华阴令欲媚.上官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而又无所赔偿死何裨.益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又劣弱不中.于款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各各竦.立以听无毫发爽.然睹促织,隐中..胸怀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与村东大佛寺逼.近有古陵蔚.起俨然类画冥.搜未已蹑迹披.求,遽.扑之逐.而得之,审视以塞.官责窃发.盆抢.呼欲绝不复聊赖..夫妻向隅.惊起觇视则又超忽而跃审谛..之,顿非前物惟徬徨瞻顾..日与子弟角.欲居之以为.利纳比.笼中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虫翘然矜.鸣诏.赐抚臣名马衣缎又嘱学者俾.入邑庠.故天子一跬.步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信夫..4.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
(2)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
(3)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4)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益奇之。
(5)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四、文本分析1.小说以()为线索展开情节,请围绕此线索概括本文情节。
征促织——()——卜促织——()——失促织——()——()——()——议促织。
其中高潮部分是。
2、下面这则与《促织》相关的《野史》,与课文作比较,叙述故事特点有什么不同?“宣宗酷爱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
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
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
惧,自缢死。
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
”(吕毖《明朝小史》3、细读课文第4、5段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成名心理变化的词依次填入横线上,并体会心理描写的妙处和作用(每条横线只填一个字)。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促织则(),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见子气息惙然则转而为(),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
忽闻门外虫鸣则既惊且(),然见促织短小则认为它();视之,意似良,又转而为()。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
作用:4、品读第6段,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促织的才能的?有什么作用?5、课文中有两个幻想的情节,即问卜得虫及成子魂化小虫,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为什么作者给故事安排一个喜剧的结局?对比卡夫卡的《变形记》,你更喜欢哪个结局?7.马克思对“异化”的解释是: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
你认为人为什么会异化?怎样的社会会导致人的异化?附:译文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赌博,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把供应的差事派给各乡的公差。
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没有考中秀才。
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
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
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
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
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希望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捉到一只。
”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
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破墙脚下。
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最终没有成功。
即使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款式上不符合。
县官定了限期,严厉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
这时,村里来了个驼背巫婆,(她)能借鬼神预卜凶吉。
成名的妻子准备了礼钱去求神。
只见红颜的少女和白发的老婆婆挤满门口。
成名的妻子走进巫婆的屋里,只看见暗室拉着帘子,帘外摆着香案。
求神的人在香炉上上香,拜了两次。
巫婆在旁边望着空中替他们祷告,嘴唇一张一合,不知在说些什么。
大家都肃敬地站着听。
一会儿,室内丢一张纸条出来,那上面就写着求神的人心中所想问的事情,没有丝毫差错。
成名的妻子把钱放在案上,像前边的人一样烧香跪拜。
约一顿饭的工夫,帘子动了,一片纸抛落下来了。
拾起一看,并不是字,而是一幅画,当中绘着殿阁,就像寺院一样;(殿阁)后面的山脚下,横着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长着一丛丛荆棘,一只青麻头蟋蟀伏在那里;旁边有一只癞蛤蟆,就好像要跳起来的样子。
她展开看了一阵,不懂什么意思。
但是看到上面画着蟋蟀,正跟自己的心事暗合,就把纸片折叠好装起来,回家后交给成名看。
成名反复思索,恐怕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吧?细看图上面的景物,和村东的大佛阁很相像。
于是他就忍痛爬起来,扶着杖,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看到)有一座古坟高高隆起。
成名沿着古坟向前跑,只见一块块石头,好像鱼鳞似的排列着,真像画中的一样。
他于是在野草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根针和一株小草似的;然而心力、视力、听力都用尽了,结果还是一点蟋蟀的踪迹响声都没有。
他正用心探索着,突然一只癞蛤蟆跳过去了。
成名更加惊奇了,急忙去追它,癞蛤蟆(已经)跳入草中。
他便跟着癞蛤蟆的踪迹,分开丛草去寻找,只见一只蟋蟀趴在棘根下面,他急忙扑过去捉它,蟋蟀跳进了石洞。
他用细草撩拨,蟋蟀不出来;又用竹筒取水灌进石洞里,蟋蟀才出来,形状极其俊美健壮。
他便追赶着抓住了它。
仔细一看,只见蟋蟀个儿大,尾巴长,青色的脖项,金黄色的翅膀。
成名特别高兴,用笼子装上提回家,全家庆贺,把它看得比价值连城的宝玉还珍贵,装在盆子里并且用蟹肉栗子粉喂它,爱护得周到极了,只等到了期限,拿它送到县里去缴差。
成名有个儿子,年九岁,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来看。
蟋蟀一下子跳出来了,快得来不及捕捉。
等抓到手后,(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会儿就死了。
孩子害怕了,就哭着告诉妈妈,妈妈听了,(吓得)面色灰白,大惊说:“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爸爸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孩子哭着跑了。
不多时,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
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
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
夫妻二人对着墙角流泪哭泣,茅屋里没有炊烟,面对面坐着不说一句话,再也没有了依靠。
直到傍晚时,才拿上草席准备把孩子埋葬。
夫妻走近一摸,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
他们高兴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苏醒过来。
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宽慰一些,但是孩子神气呆呆的,气息微弱,只想睡觉。
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空着,就急得气也吐不出,话也说不上来,也不再把儿子放在心上了,从晚上到天明,连眼睛也没合一下。
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发愁。
他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吃惊地起来细看时,那只蟋蟀仿佛还在。
他高兴得动手捉它,那蟋蟀叫了一声就跳走了,跳得非常快。
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荡地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手刚举起,却又远远地跳开了。
成名急忙追它,转过墙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
他东张西望,四下寻找,才看见蟋蟀趴在墙壁上。
成名仔细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立刻觉得它不像先前那只。
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它。
(成名)仍不住地来回寻找,找他所追捕的那只。
(这时)墙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里去了。
再仔细看它,形状像蝼蛄,梅花翅膀,方头长腿,觉得好像还不错。
他高兴地收养了它,准备献给官府,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怕不合县官的心意,他想先试着让它斗一下,看它怎么样。
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自己给它取名叫“蟹壳青”,(他)每日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没有一次不胜的。
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但是也没有人买。
(有一天)少年直接上门来找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只是掩着口笑,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试的笼子里。
成名一看对方那只蟋蟀又长又大,自己越发羞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壳青”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