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急救与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心肺复苏急救与护理
【关键词】心肺复苏急救护理
多种危重病及意外造成的心脏呼吸骤停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基本措施。护理人员只有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及方法,思维敏捷,有迅速的应急能力,观察病情有预见性,并在复苏过程中与医生密切配合,及时准确的完成急救状态下的各种治疗和护理工作,才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近年来,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复苏后仍需做大量细致的护理监测工作[1,2]。
1 迅速评估判断
要对心脏呼吸骤停者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判断,常用一摸二视三听法,即摸颈动脉有无搏动,看胸部有无呼吸运动,听有无心音。对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者即可诊断为心脏骤停。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 年提出,只需确定患者无呼吸、咳嗽或身体动作即可做出心脏呼吸骤停的判断。即使患者有偶然的喘息,救助人员也应怀疑心脏骤停,应开始心肺复苏[3]。
2 抢救用物的准备
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准备好气管导管、喉镜、金属导芯、舌钳、牙垫、吸痰管、导尿包,同时准备好简易呼吸器囊、除颤监护仪、氧气装置、吸引器、急救药品、呼吸机、冰帽或冰块等。
3 畅通气道
心脏呼吸骤停后行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开始的时间是决定复苏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如能在心脏骤停后5min 内开始心肺复苏,生存率可达47.9%[4]。故一旦发现患者心脏呼吸骤停,应立即将患者置于地板或硬板床上,解开衣领,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去掉义齿,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并配合口对口人工呼吸,应在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给予气管插管,用简易呼吸气囊加压给氧,观察胸部起伏情况,听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继以呼吸机支持呼吸。因心脏骤停后呼吸也立即停止,在心脏复苏的同时还要重视呼吸复苏。
4 选择给药途径
4.1 静脉给药在 CPR中给药途径有静脉用药和气管用药。静脉用药安全、方便、起效快,目前优选上腔静脉系统[5]。首先为中心静脉或颈外静脉,其次为肘关节或以上静脉,不宜使用手背、足背静脉。特殊情况时,如上肢受伤或烧伤选择下肢静脉,应抬高给药肢体,有利药物的快速回流。为了控制某些药物的输注速度或配伍禁忌,最好建立 2 条以上的静脉通道。
4.2 气管内给药气管内给药在无合适静脉通道时选用是明智的,用量是静脉给药的2~2.5倍[6],常用药物为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需将药物稀释到 10 ml,由气管导管注入立即接呼吸囊或呼吸机,注射后至少3 次过度换气以利于药物弥散,使药物尽快到达肺泡进入肺循环。
5 除颤
尽早电击除颤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措施。如有电击除颤的指征,应立即进行除颤,理想的除颤时间应在发生室颤或心脏骤停的2min 内进行[7]。除颤时间每延长1min,成功率将下降7%~10%,室颤如不及时去除,将很快转为心电停止[8]。粗颤型电除颤成功率高,预后相对好,如果心电显示为细颤波,应给予盐酸肾上腺素使之转复为粗颤后进行除颤。如一次除颤未成功,可用同等或加大电功率反复进行3 次。当病人心脏恢复后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等各参数的变化。
6 加强脑复苏
及早进行脑复苏,大脑对缺氧的时间只能耐受4~6min ,选择性的脑低温能增加皮质脑血流,保护血脑屏障和预防脑水肿。故在心肺复苏的同时进行头部降温非常必要,护士要及时给予头部冰敷或戴冰帽[9]。
7 护理配合
7.1 心电监护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做好心电监护,为把握病情和指导抢救治疗提供依据。监护电极应置于不妨碍实施复苏操作的部位,监护屏幕置于医生便于观察的位置。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注意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并做好记录。
7.2 呼吸道的管理应由专人管理,及时吸出呼吸道的分泌物,以免影响呼吸机的正常运行和药物的吸收。
7.3 输液通路的管理及用药应由专人抽药,专人推药,专人填写抢救记录,抢救过程中,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避免用错药物。对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应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安瓿,以便抢救后再次核对。
7.4 加强基础护理心肺功能建立后务必予以翻身,最少2h 1次,必要时按摩受压处,促进受压组织血液循环,以预防压疮发生;留置尿管,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量的变化,记录每小时尿量及24h出入量,注意有无肾功能不全;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预防口腔感染;眼睛不能闭合者,用凡士林纱布覆盖。
7.5 疗效观察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瞳孔、面色等变化,如心电监护示心率恢复时则心肺复苏有效,否则应查找无效的原因,继续抢救30min ,仍无效或临终症状逐渐明显,可考虑放弃抢救。
8 讨论
心脏呼吸骤停的预后取决于及时发现和正确有效的救治。无论心脏骤停的原因如何,复苏成功的关键在于争取时间。在抢救工作中要求护士与医生密切配合、分秒必争。各项抢救工作应刻不容缓地执行。在平时工作中应加强医护之间的配合,急救技术达到人人过关。每次抢救完毕后,及时总结抢救经验,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有效提高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但大部分的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目击者往往不知所措,而医生赶到时大多已超过5min,往往失去了抢救生
命的最佳时机,抢救成功率低。因此,应提高全民急救意识,在群众中加强心肺复苏知识和技术的普及,使心脏骤停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急救,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提高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王敏,张忱.1例呼吸心跳停止20min患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的护理体会.中华护理杂志, 1995, 29 (3) : 57.
2 洪慧丽,徐英,张依飞,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的监护.护士进修杂志, 1999,(2) : 49-50.
3 田永明,曾利辉,廖燕.心肺复苏新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
22(7):73.
4 谢智慧,李建国,马旋.心肺脑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急救医学,2005,25(11):839.
5 曹伟宁.心肺脑复苏护理的若干进展.中华护理杂志,1999,34 (4):254.
6 李春盛.现代复苏时的药物应用.急诊医学,2000,9 (1):57.
7 黄培志.心肺脑复苏的研究进展.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0):747-750.
8 蒋健.复苏研究若干进展.中国急救医学杂志,1999,1:4.
9 王世诺.护士在心肺复苏中的配合.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5,6(3)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