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韦达定理应用复习
- 格式:pdf
- 大小:819.44 KB
- 文档页数:8
韦达定理1.基础公式:(1)x 1+x 2=-b a(2)x 1∙x 2=c a 2.拓展公式:(1)x 21+x 22=(x 1+x 2)2-2x 1x 2(2)1x 1+1x 2=x 1+x 2x 1x 2(3)x 2x 1+x 1x 2=x 21+x 22x 1x 2=(x 1+x 2)2-2x 1x 2x 1x 2(4)x 31+x 32=(x 1+x 2)(x 21-x 1x 2+x 22)=(x 1+x 2)(x 1+x 2)2-3x 1x 2(5)(x 1-x 2)2=(x 1+x 2)2-4x 1x 2(6)x 1-x 2 =(x 1+x 2)2-4x 1x 2(7)(x 1+k )(x 2+k )=x 1x 2+k (x 1+x 2)+k 2(8)1x 21+1x 22=x 21+x 22(x 1x 2)2=(x 1+x 2)2-2x 1x 2(x 1x 2)2题型训练1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x -3=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2)设方程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 1,x 2,且满足x 1+x 2 2+x 1∙x 2=4,求k 的值.【答案】解:(1)根据题意得k ≠0且Δ=12-4k ×-3 >0,解得k >-112且k ≠0;(2)根据题意得x 1+x 2=-1k ,x 1∙x 2=-3k,∵x 1+x 2 2+x 1x 2=4,∴-1k 2-3k=4,整理得4k 2+3k -1=0,解得k 1=14,k 2=-1,∵k >-112且k ≠0,∴k =14.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2=0有实数根.(1)求m的取值范围;(2)设此方程的两个根分别为x1,x2,若x21+x22=8-3x1x2,求m的值.【答案】解:(1)∵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2=0有实数根.∴Δ=-2m-12-4m2=4-8m≥0,解得:m≤1 2.(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2=0的两个根分别为x1,x2,∴x1+x2=2m-2,x1∙x2=m2∵x21+x22=8-3x1x2∴x1+x22-2x1x2=8-3x1x2,即5m2-8m-4=0,解得:m1=-25,m2=2(舍去),∴实数m的值为-25.3已知a,b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2+5=0的两实数根.(1)若a-1b-1=39,求m的值;(2)已知等腰ΔAOB的一边长为7,若a,b恰好是ΔAOB另外两边的边长,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答案】解:(1)∵a,b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2+5=0的两实数根,∴a+b=2m+1,ab=m2+5,∴a-1b-1=ab-a+b+1=m2+5-2m+1+1=39,解得m=-5或m=7,当m=-5时,原方程无解,故舍去,∴m=7.(2)①当7为底边时,此时方程x2-2m+1x+m2+5=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Δ=4m+12-4m2+5=0,解得m=2,∴方程变为x2-6x+9=0,解得a=b=3,∵3+3<7,∴不能构成三角形.②当7为腰时,设a=7,代入方程得:49-14m+1+m2+5=0,解得:m=10或4,当m=10时,方程变为x2-22x+105=0,解得x=7或15,∴b=15,∵7+7<15,∴不能组成三角形;当m=4时,方程变为x2-10x+21=0,解得x=3或7,∴b=3,∴此时三角形的周长为7+7+3=17.综上所述,三角形的周长为17.4阅读材料: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分别是x1,x2,那么x1+x2=-ba,x1∙x2=ca.借助该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若x1,x2是方程x2-4x+5=0的两个实数根,则x1+x2=,x1∙x2=.(2)若x1,x2是方程x2+6x-3=0的两个实数根,x21+x22=,1x1+1x2=.(3)若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m-3x+m+8=0的两个实数根,且x21+x22=13,求m的值.【答案】解:(1)∵x1,x2是方程x2-4x+5=0的两个实数根,∴x1+x2=--41=4,x1∙x2=51=5.(2)∵x1,x2是方程x2+6x-3=0的两个实数根,∴x1+x2=-6,x1∙x2=-3,∴x21+x22=x1+x22-2x1x2=-62-2×-3=42,1 x1+1x2=x1+x2x1∙x2=-6-3=2.(3)∵关于x的方程x2-m-3x+m+8=0有两个实数根,∴Δ=m-32-4m+8≥0,即m≥5+43,或m≤5-43,∵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m-3x+m+8=0的两个实数根,∴x1+x2=m-3,x1∙x2=m+8,∴x21+x22=x1+x22-2x1x2=13,即m-32-2m+8=13,解得,m=-2或m=10.即m的值是-2或10.5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实数根,且其中一个根为另一个根的2倍,那么称这样的方程为“倍根方程”.例如,一元二次方程x2-6x+8=0的两个根是2和4,则方程x2-6x+8=0就是“倍根方程”.(1)若一元二次方程x2-3x+c=0是“倍根方程”,则c=;(2)若x-2mx-n=0m≠0是“倍根方程”,求代数式2mnm2+n2的值;(3)若方程ax2+bx+c=0a≠0是“倍根方程”,且k+1与3-k是方程ax2+bx+c=5的两根,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答案】解:(1)设一元二次方程x2-3x+c=0的根是a,2a,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a+2a=3,a×2a=c,解得a=1,则2a=2.∴c=2.(2)由方程x-2mx-n=0m≠0,解得x1=2或x2=n m.∵方程x-2mx-n=0m≠0是“倍根方程”,∴n m =1或nm=4,当nm=1时,2mn m2+n2=2mn+nm=21+1=1;当nm=4时,2mn m2+n2=2mn+nm=214+4=817.(3)由方程ax2+bx+c=5,变形,得ax2+bx+c-5=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k+1+3-k=-ba,即-ba=4.设x1,x2是方程ax2+bx+c=0的两根,∵方程ax2+bx+c=0a≠0是“倍根方程”,∴x1+x2=4,假设x1=2x2,则3x2=4,解得x2=43,则x1=83,故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是43和83.6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k-3x+k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1,x2.(1)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若x1,x2满足x1 +x2 =2x1x2-3,求实数k的值.【答案】解:(1)∵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Δ=-2k-32-4k2+1=4k2-12k+9-4k2-4=-12k+5>0,∴k<512.(2)∵k<512,∴x1+x2=2k-3<0.又∵x1x2=k2+1>0,∴x1<0,x2<0,∴x1 +x2 =-x1-x2=-x1+x2=-2k+3.由x1+x2 =2x1x2-3,得-2k+3=2k2+2-3,即k2+k-2=0,∴k1=-2,k2=1.又∵k<5 12,∴k=-2.7已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2x2-2x+m+1=0=0的两个实数根.(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如果x1,x2满足不等式4+4x1x2>x21+x22,且m为整数,求m的值.【答案】解:(1)根据题意得:Δ=-22-4×2×m+1≥0解得:m≤-1 2∴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m≤-12(2)根据题意得:x1+x2=1,x1∙x2=m+12,∵4+4x1x2>x21+x22∴4+4x1x2>x1+x22-2x1x2即4+6x1x2>x1+x22∴4+6×m+12>1∴m>-2∴-2<m≤-12∴整数m的值为-18已知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2x+2k-4=0两个实数根,并且x1≠x2,(1)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若k为正整数,且该方程的根都是整数,求k的值.(3)若x1-x2=6,求x1-x22+3x1x2的值.【答案】解:(1)Δ=b2-4ac=22-4×1×2k-4=20-8k.∵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8k>0,∴k<52.(2)∵k为正整数,∴0<k<52,即k=1或2,根据配方法可得:x+12=4-2k+1=5-2k,解得x=-1±5-2k;∵方程的根为整数,∴5-2k为完全平方数,当k=1时,5-2k=3,舍去;当k=2时,5-2k=1;∴k=2.(3)已知x1,x2为方程x2+2x+2k-4=0的两个不相等实数根,则x1+x2=-2,x1∙x2=2k-4,则x1-x2=x1-x22=x1+x22-4x1x2=20-8k=6,解得k=-2,即x1x2=2×-2-4=-8,所以x1-x22+3x1x2=62+3×-8=12.9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4kx2-4kx+k+1=0.(1)若方程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2)若x1,x2是原方程的根,是否存在实数k,使2x1-x2x1-2x2=-32成立?若存在,请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解:(1)∵方程有实数根,∴Δ=-4k2-4×4k×k+1=-16k≥0,∴k≤0,∵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4k≠0,即k≠0,∴k的取值范围为k<0;(2)不存在,理由如下:∵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4kx2-4kx+k+1=0的两个实数根,∴Δ=-4k2-4×4k×k+1=-16k≥0,且4k≠0,解得k<0.∵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4kx2-4kx+k+1=0的两个实数根,∴x1+x2=1,x1x2=k+14k,∴2x1-x2x1-2x2=2x21-4x1x2-x1x2+2x22=2x21+x22-9x1x2=2×12-9∙k+14k =-k-94k,若-k-94k=-32成立,则k=9 5,∵k<0,则k=95不成立,∴不存在这样k的值.10关于x的方程k-1x2+2kx+2=0.(1)求证:无论k为何值,方程总有实数根;(2)设x 1,x 2是方程k -1 x 2+2kx +2=0的两个根.求①x 1+x 2和x 1∙x 2的值;②若S =x 2x 1+x1x 2+x 1+x 2,那么S 的值能为2吗?若能,求出此时k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当k =1时,原方程可化为2x +2=0,解得:x =-1,此时该方程有实数根;当k ≠1时,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Δ=2k 2-4k -1 ×2=4k 2-8k +8=4k -1 2+4>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综上所述,无论k 为何值,方程总有实数根.(2)解:①由根与系数关系可知,x 1+x 2=-2k k -1,x 1x 2=2k -1;②若S =2,则x 2x 1+x1x 2+x 1+x 2=2,即x 1+x 22-2x 1x 2x 1x 2+x 1+x 2=2,将x 1+x 2,x 1x 2代入整理得:k 2-3k +2=0,解得:k =1(舍)或k =2,∴S 的值能为2,此时k =2.韦达定理1.基础公式:(1)x 1+x 2=-b a(2)x 1∙x 2=c a 2.拓展公式:(1)x 21+x 22=(x 1+x 2)2-2x 1x 2(2)1x 1+1x 2=x 1+x 2x 1x 2(3)x 2x 1+x 1x 2=x 21+x 22x 1x 2=(x 1+x 2)2-2x 1x 2x 1x 2(4)x 31+x 32=(x 1+x 2)(x 21-x 1x 2+x 22)=(x 1+x 2)(x 1+x 2)2-3x 1x 2(5)(x 1-x 2)2=(x 1+x 2)2-4x 1x 2(6)x 1-x 2 =(x 1+x 2)2-4x 1x 2(7)(x 1+k )(x 2+k )=x 1x 2+k (x 1+x 2)+k 2(8)1x 21+1x 22=x 21+x 22(x 1x 2)2=(x 1+x 2)2-2x 1x 2(x 1x 2)2题型训练1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x -3=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2)设方程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 1,x 2,且满足x 1+x 2 2+x 1∙x 2=4,求k 的值.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2=0有实数根.(1)求m的取值范围;(2)设此方程的两个根分别为x1,x2,若x21+x22=8-3x1x2,求m的值.3已知a,b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2+5=0的两实数根.(1)若a-1=39,求m的值;b-1(2)已知等腰ΔAOB的一边长为7,若a,b恰好是ΔAOB另外两边的边长,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4阅读材料: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分别是x1,x2,那么x1+x2=-ba,x1∙x2=ca.借助该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若x1,x2是方程x2-4x+5=0的两个实数根,则x1+x2=,x1∙x2=.(2)若x1,x2是方程x2+6x-3=0的两个实数根,x21+x22=,1x1+1x2=.(3)若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m-3x+m+8=0的两个实数根,且x21+x22=13,求m的值.5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实数根,且其中一个根为另一个根的2倍,那么称这样的方程为“倍根方程”.例如,一元二次方程x2-6x+8=0的两个根是2和4,则方程x2-6x+8=0就是“倍根方程”.(1)若一元二次方程x2-3x+c=0是“倍根方程”,则c=;(2)若x-2mx-n=0m≠0是“倍根方程”,求代数式2mnm2+n2的值;(3)若方程ax2+bx+c=0a≠0是“倍根方程”,且k+1与3-k是方程ax2+bx+c=5的两根,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6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k-3x+k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1,x2.(1)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若x1,x2满足x1 +x2 =2x1x2-3,求实数k 的值.7已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2x2-2x+m+1=0=0的两个实数根.(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如果x1,x2满足不等式4+4x1x2>x21+x22,且m为整数,求m的值.48已知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2x+2k-4=0两个实数根,并且x1≠x2,(1)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若k为正整数,且该方程的根都是整数,求k的值.(3)若x1-x2=6,求x1-x22+3x1x2的值.9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4kx2-4kx+k+1=0.(1)若方程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2)若x1,x2是原方程的根,是否存在实数k,使2x1-x2x1-2x2=-32成立?若存在,请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10关于x的方程k-1x2+2kx+2=0.(1)求证:无论k为何值,方程总有实数根;(2)设x1,x2是方程k-1x2+2kx+2=0的两个根.求①x1+x2和x1∙x2的值;②若S=x2x1+x1x2+x1+x2,那么S的值能为2吗?若能,求出此时k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6。
韦达定理初三常考题型1. 引言韦达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常常出现在初三的考试中。
它是一种用于解决三角形中的边长和角度关系的工具,通过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推导出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韦达定理的基本概念、推导过程以及常见的应用题型。
2. 韦达定理的定义与推导2.1 定义韦达定理,也称作三角形法则,是指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边长a、b、c分别对应角A、B、C,则有以下关系成立:a² = b² + c² - 2bc * cosA b² = a² + c² - 2ac * cosB c² = a² + b² - 2ab * cosC2.2 推导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推导出韦达定理。
####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边长a、b、c分别对应角A、B、C,则有以下关系成立:sinA/a = sinB/b = sinC/c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边长a、b、c分别对应角A、B、C,则有以下关系成立:cosA = (b² + c² - a²) / 2bc cosB = (a² + c² - b²) / 2ac cosC = (a² + b² - c²) / 2ab通过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推导出韦达定理的三个公式。
3. 韦达定理的应用题型3.1 已知两边和夹角,求第三边这是韦达定理最常见的应用题型之一。
当我们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夹角时,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来求解第三边的长度。
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ABC,其中AB = 5cm,AC = 8cm,∠BAC = 60°,求BC的长度。
根据韦达定理公式b² = a² + c² - 2ac * cosB,代入已知条件计算得到:BC² = 5² + 8² - 2 * 5 * 8 * cos60° BC = √(25 + 64 -80cos60°) BC ≈ √(89 -40) BC ≈ √49 BC ≈ 7cm3.2 已知三边,求夹角另一个常见的应用题型是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求解它们之间的夹角。
韦达定理的应用专题训练★热点专题诠释1.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及逆定理). 2.能够灵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确定字母系数的值;求关于两根的对称式的值;根据已知方程的根,构作根满足某些要求的新方程.★典型例题精讲考点1 求待定字母的值或范围【例1】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0x x k +++=的实数解是1x 、2x .如果12121x x x x +-<-,且k 为整数,求k 的值.解:由韦达定理,得122x x +=-,121x x k =+. ∵12121x x x x +-<-,∴2(1)1k --+<-,∴2k >-. 又∵原方程有实数解,∴224(1)0k -+≥,0k ≤. ∴20k -<≤.而k 为整数,∴1,0k =-.【方法指导】当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前提条件是方程有根,即判别式△≥0. 【例2】(2012·包头)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5(5)0x mx m -+-=的两个正实数根分别为1x 、2x ,且1227x x +=,则m 的值是( B )A .2B .6C .2或6D .7解:由韦达定理,得12125(5)x x mx x m +=⎧⎨=-⎩ ,消去m ,得121255250x x x x --+=,∴12(5)(5)0x x --= ,∴15x =或25x =.又∵1227x x +=,∴1253x x =⎧⎨=-⎩或1215x x =⎧⎨=⎩.又∵原方程有两个正实根,12125(5)0x x m x x m +=>⎧⎨=->⎩,∴5m >.∴126m x x =+=.【方法指导】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要善于从方程(组)的角度来把握.【例3】已知方程22(2)430x m x m ++++=,根据下列条件求m 的取值范围或值. (1)方程两根互为相反数; (2)方程有两个负根;(3)方程有一个正根,一个负根.解:(1)2(2)0430m m -+=⎧⎨+≤⎩,∴2m =-.(2)2[2(2)]4(43)02(2)0430m m m m ⎧+-+≥⎪-+<⎨⎪+>⎩,∴34m >-.(3)430m +<,∴34m <-. 【方法指导】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正根:△≥0且120x x +>,120x x >;有两个负根:△≥0且120x x +<,120x x >; 一正一负根:120x x <;两根互为相反数:120x x +=,120x x ≤; 两根互为倒数:△≥0且121x x =.考点2 求两根的对称式的值【例4】设1x 、2x 是方程2310x x +-=的两个实数根,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2221x x +; (2)2112x x x x +; (3)212()x x - 解:由韦达定理,得123x x +=-,121x x =-.(1)2212x x +=21212()2x x x x +-=11(2)2112x x x x +=2121212()2x x x x x x +-=-11 (3)212()x x -=21212()4x x x x +-=13【方法指导】只要代数式符合两根的对称式,经过适当的变形可得到只含“两根和”、“两根积”的代数式,代入求值即可.考点3 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及根的定义求代数式的值【例5】已知m 、n 是一元二次方程2210x x --=的两个实数根.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222441m n n +--; (2)35m n +.解:(1)∵m 、n 是一元二次方程2210x x --=的两个实数根,∴2m n +=,1mn =-,221n n -=. ∴222441m n n +--=2222()2(2)1m n n n ++-- =222[()2]2(2)1m n mn n n +-+-- =2(42)211++⨯-=13.(2)∵m 、n 是一元二次方程2210x x --=的两个实数根,∴2m n +=,221m m =+.∴35m n +=(21)5m m n ++=225m m n ++ =2(21)5m m n +++=5()2m n ++=522⨯+=10. 【方法指导】此类代数式不属于对称式,仅仅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是不够的.常常需要结合根的定义,将式中的高次降低,直至出现对称式,再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值.考点4 构造一元二次方程求值【例6】 (1)已知21550a a --=,21550b b --=,求a bb a+的值; (2) 已知22510m m --=,21520nn +-=,且m n ≠,求11m n+的值.解:(1)当a b =时,2a bb a+=; 当a b ≠时,由已知可把a 、b 看作是一元二次方程21550x x --=的两根.∴15a b +=,5ab =-.∴222()2a b a b a b ab b a ab ab ++-+===2152(5)5-⨯--=47-. (2)由21520n n +-=,得22510n n --=,而22510m m --=,m n ≠,∴可把m 、n 看作是一元二次方程22510x x --=的两根.∴52m n +=,12mn =-. ∴11m n +=m nmn+=5-. 【方法指导】构造一元二次方程的依据是方程根的定义,能用此法解题,必须是题目中两个方程的形式相同,或经过适当的变形后可变成形式相同的两个方程,便可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考点5 韦达定理与抛物线的结合 【例7】若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个根,则方程的两个根1x 、2x 和系数a 、b 、c 有如下关系:12b x x a +=-,12cx x a=.把它称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定理.如果设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与x 轴的两个交点A (1x ,0),B (2x ,0).利用根与系数关系定理可以得到A 、B 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AB=12||x x -=21212()4x x x x +-=24()bc a a--=24||b aca -.参考以上定理和结论,解答下列问题:设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与x 轴的两个交点A (1x ,0),B (2x ,0),抛物线的顶点为C ,显然△ABC 为等腰三角形.(1)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24b ac -的值; (2)当△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求24b ac -的值.解:(1)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过C 作CE ⊥AB 于E ,则AB =2CE .∵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240b ac ∆=->,则22|4|4ac b b ac -=-.∵0a >,∴2244b ac b acAB --==又∵2244||44ac b b acCE a a--==, ∴224424b ac b aca--=⨯, ∴22442b ac b ac --,∴222(4)44b ac b ac --=,而240b ac ->,∴244b ac -=.(2)当△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由(1)知3CE AB =, ∴224344b ac b ac a --=240b ac ->, ∴2412b ac -=.★解题方法点睛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作为升学考试的考点之一,在试卷中频频出现,只要同学们掌握了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常见应用,就能化难为易迅速找到解题的方法.运用中: 1.要善于运用整体思想求两根的对称式的值; 2.已知两根的有关代数式的值求待定字母的值时,一定别忘了判别式的限制作用; 3.要注意从方程(组)的角度看待韦达定理.4.注意由此及彼的思维方法的运用.★中考真题精练1.(2014·玉林)1x 、2x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0x mx m -+-=的两个实数根,是否存在实数m 使12110x x +=成立?则正确的结论是( A ) A .0m =时成立 B . 2m =时成立 C .0m =或2时成立 D .不存在2.(2014·呼和浩特)已知函数1||y x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的一支曲线上有一点A (a ,c ),点B (b ,c +1)在该函数图象的另外一支上,则关于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的两根1x 、2x 判断正确的是( C ) A .121x x +>,120x x > B .120x x +<,120x x > C .1201x x <+<,120x x >D .12x x +与12x x 的符号都不能确定 3.(2015·泸州)设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510x x --=的两实数根,则2212x x +的值为 27 .4.(2015·江西)已知一元二次方程2430x x --=的两根是m ,n ,则22m mn n -+= 25 .5.(2014·德州)方程222210x kx k k ++-+=的两个实数根1x 、2x 满足22124x x +=,则k 的值为 1 .6.(2014·济宁)若一元二次方程2(0)ax b ab =>的两个根分别是1m +与24m -,则ba= 4 . 7.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10x m x m ++++=.(1)求证:无论m 取何值,原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若1x 、2x 是原方程的两根,且12||22x x -=,求m 的值.(1)证明:△=2(3)4(1)m m +-+=225m m ++ =2(1)4m ++.无论m 取何值,2(1)440m ++≥>,即0∆>. ∴无论m 取何值,原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由韦达定理,得12(3)x x m +=-+,121x x m =+, ∴2121212||()4x x x x x x -=+-=2[(3)]4(1)m m -+-+=225m m ++,而12||22x x -=,∴22522m m ++=,即2230m m +-=, ∴1m =或3m =-.8.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1)0x k x k --+=有两个实数根1x 、2x .(1)求k 的取值范围;(2)若1212||1x x x x +=-,求k 的值. 解:(1)由已知,得0∆≥,即22[2(1)]40k k ---≥,∴12k ≤. (2)∵12k ≤,∴122(1)10x x k +=-≤-<,∴1212||()2(1)x x x x k +=-+=--.而212x x k =,1212||1x x x x +=-, ∴2221k k -+=-,即2230k k +-= , ∴1k =或3k =-.而12k ≤,∴3k =-. 9.请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已知方程210x x +-=,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是已知方程根的2倍.解:设所求方程的根为y ,则2y x = ,∴2y x =. 把2y x =代入已知方程,得2()1022y y+-=,化简,得2240y y +-=.故所求方程为2240y y +-=.这种利用方程根的代换求新方程的方法,我们称为“换根法”. 请用阅读村料提供的“换根法”求新方程(要求:把所求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1)已知方程220x x +-=,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为己知方程根的相反数,则所求方程为: ;(2)己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有两个不等于零的实数根,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是己知方程根的倒数. 解:(1)设所求方程的根为y ,则y x =-,∴x y =-. 把x y =-代入已知方程,得220y y --=,∴所求方程为220y y --=;(2)设所求方程的根为y ,则1y x=(0x ≠), ∴1x y=(0y ≠ ) 把1x y =代入方程20ax bx c ++=,得20a bc y y++=,∴20cy by a ++=.若0c =,有20ax bx +=,∴方程20ax bx c ++=有一个根为0,不符合题意,∴0c ≠.∴所求方程为20cy by a ++=(0c ≠). 10.(2014•孝感)已知关于x的方程22(23)10x k x k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x 、2x .(1)求k 的取值范围;(2)试说明10x <,20x <;(3)若抛物线22(23)1y x k x k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点B 到原点的距离分别为OA 、OB ,且23OA OB OA OB +=⋅-,求k 的值. 解:(1)由题意,得0∆>,即22[(23)]4(1)0k k ---+> ,解得512k <. (2)∵512k <,∴12230x x k +=-<, 而21210x x k =+>,∴10x <,20x <.(3)由题意,不妨设A (1x ,0),B (2x ,0). ∴OA +OB =1212|||()(23)x x x x k +=-+=--,21212||||1OA OB x x x x k ⋅===+.∵23OA OB OA OB +=⋅-,∴2(23)2(1)3k k --=+-,解得1k =或2k =-.而512k <,∴2k =-. ★课后巩固提高1.已知方程23(4)10x m x m ++++=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则m = -42.关于x 的方程222(1)0x m x m +++=的两根互为倒数,则m = 1 .已知12x x ≠,且满足211320x x +-=,222320x x +-=,则12(1)(1)x x -- = 2 .3.(2014·呼和浩特)已知m ,n 是方程2250x x +-=的两个实数根,则23m mn m n -++= 8 . 4.(2015·荆门)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10x m x m ++++=的两个实数根为1x ,2x ,若22124x x +=,则m 的值为 -1或-3 .5.(2014•襄阳)若正数a 是一元二次方程250x x m -+=的一个根,a -是一元二次方程250x x m +-=的一个根,则a的值是 5 .6.设2210a a +-=,42210b b --=,且210ab -≠,则22531()ab b a a+-+= -32 .7.(2014·扬州)已知a 、b 是方程230x x --=的两个根,则代数式32223115a b a a b ++--+的值为 23 .8.已知方程230x x k ++=的两根之差为5,则k = -4 .9.已知抛物线2y x px q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且过点(-1,-1),设线段AB 的长为d ,当p = 2 时,2d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 4 .10.已知1x 、2x 是关于x 的方程22(21)(1)0x m x m ++++=的两个实数根.(1)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2212x x +; (2)当221215x x +=时,求m 的值.解:由韦达定理,得12(21)x x m +=-+,2121x x m =+. ∴2212x x +=21212()2x x x x +-=22[(21)]2(1)m m -+-+ =2241m m +-.(2)由(1)得,224115m m +-=,解得14m =-,22m =. 当4m =-时,原方程无实根;当2m =时,原方程有实根. ∴2m =.11.(2014·鄂州)一元二次方程2220mx mx m -+-=. (1)若方程有两实数根,求m 的范围.(2)设方程两实数根为1x 、2x ,且12||1x x -=,求m . 12.已知方程23730x x -+=的两根1x 、2x (12x x >).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2)2212x x -.解:由韦达定理,得1273x x +=,121x x =. (1. (2)∵12x x >,∴120x x ->.∴12x x -=∴2212x x -=1212()()x x x x +-=73=13.(2015·湖北孝感)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0x m x m ---=.(1)试判断原方程根的情况;(2)若抛物线2(3)y x m x m =---与x轴交于1(,0)A x ,2(,0)B x 两点,则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否存在最大或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22[(3)]4()29m m m m ∆=----=-+ =2(1)8m -+ ∵2(1)m -≥0,∴2(1)80m ∆=-+> ∴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存在.由题意知1x 、2x 是原方程的两根. ∴12123,x x m x x m +=-=- ∵12||AB x x =-∴222121212()()4AB x x x x x x =-=+- 22(3)4()(1)8m m m =---=-+ ∴当1m =时,2AB 有最小值8 ∴AB有最小值,即AB =14.(2014·荆门)已知函数2(31)21y ax a x a =-+++(a 为常数).(1)若该函数图象与坐标轴只有两个交点,求a 的值; (2)若该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与x 轴相交于点A (1x ,0),B (2x ,0)两点,与y 轴相交于点C ,且212x x -=. 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② 作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D ,连结BC 、DC ,求sin DCB ∠的值.解:(1)①当a =0时,1y x =-+,其图象与坐标轴有两个交点(0,1),(1,0);②当a ≠0且图象过原点时,210a +=,∴12a =-,有两个交点(0,0),(1,0);③当a ≠0且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时,令y =0,则有0∆=,即2[(31)]4(21)0a a a -+-+=.解得a =-1,有两个交点(0,-1),(1,0);综上:a =0或12-或1-时,函数图象与坐标轴有两个交点. (2)①由题意令y =0时,123a x x a ++=,1221a x x a+=.∵212x x -=,∴221()4x x -=,∴21212()44x x x x +-= ,则(24(21)31()4a a a a ++-=,解得113a =-,21a =由题意,得00a >⎧⎨∆>⎩,即20[(31)]4(21)0a a a a >⎧⎨-+-+>⎩, ∴13a =-应舍去.1a =符合题意.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43y x x =-+.②令y =0得2430x x -+=,解得1x =或3x =.w W∴A (1,0),B (3,0).由已知可得,D (-1,0),C (0,3). ∴OB =OC =3,OD =1,BD =4. 如图,过D 作DE ⊥BC 于E ,则有∴sin 45DE BD =⋅︒=而CD∴在Rt △CDE 中,sin ∠DCB =DE CD.。
韦达定理初三常考题型1. 韦达定理的基本概念:韦达定理,也称为乘法定理,是指对于一个多项式函数,如果其两个根分别为a和b,那么可以通过这两个根来表示该多项式的一个因式。
具体而言,如果多项式的根为a和b,那么可以将多项式表示为(x-a)(x-b)的形式。
2. 韦达定理的应用:韦达定理在初三数学中常常用于解多项式方程和因式分解。
通过韦达定理,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根来确定多项式的因式,进而解出方程或进行因式分解。
在考试中,常常会给出一个多项式的根,然后要求解出该多项式的其他根或进行因式分解。
3. 韦达定理的相关题型:a) 解多项式方程,考题可能给出一个多项式的一个根,然后要求解出该多项式的其他根。
解题思路是使用韦达定理,将已知的根代入(x-a)(x-b)的形式,然后通过求解方程得到其他根。
b) 因式分解,考题可能给出一个多项式的一个根,然后要求进行因式分解。
解题思路是使用韦达定理,将已知的根代入(x-a)(x-b)的形式,然后将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c) 综合运用,考题可能给出一个多项式的两个根,然后要求解出该多项式的其他根或进行因式分解。
解题思路是使用韦达定理,将已知的根代入(x-a)(x-b)的形式,然后通过求解方程或进行因式分解。
4. 解题步骤:a) 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确定多项式的一个或多个根。
b) 使用韦达定理,将已知的根代入(x-a)(x-b)的形式。
c)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方程求解或因式分解,得到其他根或多项式的因式。
总结:韦达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常常在初三的数学考试中出现。
通过韦达定理,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根来确定多项式的因式,进而解出方程或进行因式分解。
解题时需要注意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正确运用韦达定理,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方程求解或因式分解。
希望以上解答能够帮助到你,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继续提问。
韦达定理的应用一、典型例题例1:已知关于x的方程2x-(m+1)x+1-m=0的一个根为4,求另一个根。
解:设另一个根为x1,则相加,得x例2:已知方程x-5x+8=0的两根为x1,x2,求作一个新的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根分别为和.解:∵又∴代入得,∴新方程为例3:判断是不是方程9x-10x-2=0的一个实数根?解:∵二次实数方程实根共轭,∴若是,则另一根为∴,。
∴以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即为.例4:解方程组解:设∴.∴A=5. ∴x-y=5 又xy=-6.∴解方程组∴可解得例5:已知Rt ABC中,两直角边长为方程x-(2m+7)x+4m(m-2)=0的两根,且斜边长为13,求S的值解:不妨设斜边为C=13,两条直角边为a,b,则2。
又a,b为方程两根。
∴ab=4m(m-2)∴S但a,b为实数且∴∴∴m=5或6 当m=6时,∴m=5 ∴S.例6:M为何值时,方程8x-(m-1)x+m-7=0的两根①均为正数②均为负数③一个正数,一个负数④一根为零⑤互为倒数解:①∵∴m>7②∵∴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③∴m<7④∴m=7⑤∴m=15.但使∴不存在这种情况【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1. 设n为方程x+mx+n=0(n≠0)的一个根,则m+n等于2. 已知方程x+px-q=0的一个根为-2+,可求得p= ,q=3. 若方程x+mx+4=0的两根之差的平方为48,则m的值为()A.±8 B.8 C.-8 D.±44. 已知两个数的和比a少5,这两个数的积比a多3,则a为何值时,这两个数相等?5. 已知方程(a+3)x+1=ax有负数根,求a的取值范围。
6. 已知方程组的两组解分别为,,求代数式a1b2+a2b1的值。
7. ABC中,AB=AC, 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3,b和c是关于x 的方程x+mx+2-m=0的两个实数根,求ABC的周长。
【试题答案】1. -12. 4,13. A4. a=1或135. -3≤a≤-2 提示:分a=-3以及a≠-3讨论求解6. 13例1 已知p+q=198,求方程x2+px+q=0的整数根.(’94祖冲之杯数学邀请赛试题)解:设方程的两整数根为x1、x2,不妨设x1≤x2.由韦达定理,得x1+x2=-p,x1x2=q.于是x1x2-(x1+x2)=p+q=198,即x1x2-x1-x2+1=199.∴(x1-1)(x2-1)=199.注意到x1-1、x2-1均为整数,解得x1=2,x2=200;x1=-198,x2=0.例2 已知关于x的方程x2-(12-m)x+m-1=0的两个根都是正整数,求m 的值.解:设方程的两个正整数根为x1、x2,且不妨设x1≤x2.由韦达定理得x1+x2=12-m,x1x2=m-1.于是x1x2+x1+x2=11,即(x1+1)(x2+1)=12.∵x1、x2为正整数,解得x1=1,x2=5;x1=2,x2=3.故有m=6或7.例3 求实数k,使得方程kx2+(k+1)x+(k-1)=0的根都是整数.解:若k=0,得x=1,即k=0符合要求.若k≠0,设二次方程的两个整数根为x1、x2,由韦达定理得∴x1x2-x1-x2=2,(x1-1)(x2-1)=3.因为x1-1、x2-1均为整数,所以例4 已知二次函数y=-x2+px+q的图像与x轴交于(α,0)、(β,0)两点,且α>1>β,求证:p+q>1.(’97四川省初中数学竞赛试题)证明:由题意,可知方程-x2+px+q=0的两根为α、β.由韦达定理得α+β=p,αβ=-q.于是p+q=α+β-αβ,=-(αβ-α-β+1)+1=-(α-1)(β-1)+1>1(因α>1>β).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式与根的个数关系、判别式与根、韦达定理及其逆定理〖大纲要求〗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会判断常数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韦达定理初三常考题型
【原创版】
目录
1.韦达定理的概述
2.初三阶段韦达定理的常考题型
3.应对韦达定理题型的解题技巧
4.总结
正文
【1.韦达定理的概述】
韦达定理,又称 Vieta 定理,是由法国数学家弗朗索瓦·韦达(Franois Viète)提出的一种有关多项式的定理。
该定理主要描述了多项式的系数与其根之间的关系。
简单来说,韦达定理就是一个关于多项式方程根与系数的性质定理。
【2.初三阶段韦达定理的常考题型】
在初三数学阶段,韦达定理常常出现在各类题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求解多项式方程的根
2) 根据多项式的根与系数关系,判断多项式的性质
3) 利用韦达定理解决有关多项式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4) 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点,如代数余子式、韦达定理与行列式的关系等
【3.应对韦达定理题型的解题技巧】
面对韦达定理相关题型,同学们可以运用以下技巧来解题:
1) 熟练掌握韦达定理的基本内容,了解多项式系数与根之间的关系
2) 学会利用韦达定理快速求解多项式方程的根
3) 对于涉及多项式性质判断的题目,要善于运用韦达定理进行分析
4) 对于求解多项式的最值问题,可以利用韦达定理将问题转化为求解线性方程组
【4.总结】
韦达定理是初三数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同学们需要掌握其基本内容和应用技巧。
初三数学九年级上《韦达定理》复习一、知识回顾1.一般地,对于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 用求根公式求出它的两个根x 1.x 2 ,由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求根公式知x 1=a ac b b 242-+-,x 2=aac b b 242---2.能得出以下结果:x 1+x 2= 即:两根之和等于x 1•x 2= 即:两根之积等于12x x +=a ac b b 242-+-+aac b b 242--- =aac b b ac b b 24422----+- =12.x x =a ac b b 242-+-×aac b b 242--- =2224)4)(4(a ac b b ac b b ----+- =2224)()(a -=由此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得关系为x 1+x 2=ab -, x 1x 2=a c 3.韦达定理韦达定理:对于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如果方程有两个实数根12,x x ,那么1212,b c x x x x a a+=-= 4.韦达定理前提(1)定理成立的条件0∆≥(2)注意公式重12b x x a+=-的负号与b 的符号的区别 二、知识学习(1)计算对称式的值 例1. 若12,x x 是方程2220070x x +-=的两个根,试求下列各式的值:(1) 2212x x +; (2)1211x x +; (3) 12(5)(5)x x --; (4) 12||x x -.说明: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值,要熟练掌握以下等式变形: 222121212()2x x x x x x +=+-,12121211x x x x x x ++=,22121212()()4x x x x x x -=+-,12||x x -=2212121212()x x x x x x x x +=+,33312121212()3()x x x x x x x x +=+-+等等.韦达定理体现了整体思想.举一反三1.设x 1,x 2是方程2x 2-6x +3=0的两根,则x 12+x 22的值为_________2.已知x 1,x 2是方程2x 2-7x +4=0的两根,则x 1+x 2= ,x 1·x 2= , (x 1-x 2)2=例2.已知方程2x 2-3x+k=0的两根之差为212,则k= ; 例3.若方程x 2+(a 2-2)x -3=0的两根是1和-3,则a= ;例4.若关于x 的方程x 2+2(m -1)x+4m 2=0有两个实数根,且这两个根互为倒数,那么m 的值为 ;例5.设x 1,x 2是方程2x 2-6x+3=0的两个根,求下列各式的值:(1)x 12x 2+x 1x 22 (2) 1x 1 -1x 2例6.已知x 1和x 2是方程2x 2-3x -1=0的两个根,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下列各式的值: 2221x 1x 1(2)构造新方程例7.理论:以两个数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专题12 韦达定理及其应用1.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如果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是21x x ,,那么a b x x -=+21,ac x x =21。
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之和等于方程的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
2.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应用,主要有如下方面:(1)验根;(2)已知方程的一根,求另一根;(3)求某些代数式的值;(4)求作一个新方程。
【例题1】(2020•泸州)已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4x ﹣7=0的两个实数根,则x 12+4x 1x 2+x 22的值是 .【答案】2【分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解析】根据题意得则x 1+x 2=4,x 1x 2=﹣7所以,x 12+4x 1x 2+x 22=(x 1+x 2)2+2x 1x 2=16﹣14=2【对点练习】(2019湖北仙桃)若方程x 2﹣2x ﹣4=0的两个实数根为α,β,则α2+β2的值为( )A .12B .10C .4D .﹣4【答案】A【解析】∵方程x 2﹣2x ﹣4=0的两个实数根为α,β,∴α+β=2,αβ=﹣4,∴α2+β2=(α+β)2﹣2αβ=4+8=12【例题2】(2020•江西)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kx﹣2=0的一个根为x=1,则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另一个根为.【答案】-2【分析】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出方程的两根之积为﹣2,结合方程的一个根为1,可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此题得解.【解析】∵a=1,b=﹣k,c=﹣2,∴x1•x2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kx﹣2=0的一个根为x=1,∴另一个根为﹣2÷1=﹣2.【对点练习】已知方程的一个根是-1/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b的值。
【答案】x1=3 b=-5【解析】设方程的另一根为x1,则由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得:解得:【点拨】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中,若已知它的一个根,往往由韦达定理可求另一根,并确定字母系数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