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本质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翻译本质浅析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中的表达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中可以理解的表达信息的过程。
翻
译是一种专业技能,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比较敏锐的判断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翻译的过
程包括对源语信息的理解和分析、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进行翻译操作和编辑、校
对和润色等。
在翻译中,最核心的是源语信息和目语信息之间的转换以及如何领会和表达
源语信息的含义,从而实现语言间的沟通和交流。
翻译的本质就是对不同语境下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进行跨语言转换,从而实现跨越
国界的交流。
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它还涉及了各种文化,包括语言、习俗、传统、价值观等等。
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翻译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文化的调整,从
而保持跨文化交流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翻译是一个接受和表现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过程,
要求翻译者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文化敏感性。
翻译之所以重要,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各国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
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互动都需要语言能力的支持。
当语
言障碍存在时,翻译能够弥合各方的差异和隔阂,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另一方面,翻译也是一种文化传播,可以让一些优秀的文化作品跨越国界传播,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
相互了解和认知,促进文化多元性的发展。
总之,翻译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性和文化敏感性的工作,对于促进跨国交流和文化多
样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翻译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举足轻重,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1)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cross-social)的交际活动。
2)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Translation is a representation or recreation in one language of what is written or said in another language.3)翻译的本质是释义,是意义的转换. meaning-based汉译英是译者将作者为汉语读者所写的汉语文本转换成功能相似、语义相符、供英文读者阅读的英语文本的活动。
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ion1)Translation——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内翻译);Interlingual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符际翻译)2)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Oral (interpretation) : consecutive(交替传译); simultaneous(同声传译)3) Written: whole text literature; pragmatic excerpt; selective; adapted; rewriting; MAT & MTCriteria of translationCriteria of translation is the plumb-line for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a translation and the goal for a translator to strive for.1) Source-language–oriented principle(以译出语为取向的原则)Characteristics: pay extreme attention to the form of the source text, always adopts a word-for-word / line-for-line translation or transliteration.•他是只纸老虎He is a paper tiger.•这事让他丢脸This makes him lose face.2) Target-language-oriented principle (以译入语为取向的原则) Liberal translation: using large number of domestication / adaptationfor the reader’s sake. This is done at the cost of the loss or damage of the original image sometimes.•What is done is done. 木已成舟•Kicking a man when he is down. 打落水狗/落井下石•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3)Author-and-reader-oriented principle (以作者和读者为取向的原则) Characteristics: take both the author and the reader into consideration, and strive to be faithful and smooth at the same time.•繁华也罢,贫穷也罢,丈夫和妻子携手一生,情深意长。
翻译的本质翻译的本质翻译是人类交往的一种方式。
它是一种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转移信息的重要工具。
翻译的本质在于将一种语言和文化下的信息和思想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和文化下的信息和思想。
这个过程需要翻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以及对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深入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翻译的本质,包括其目的、挑战和影响。
翻译的目的翻译的目的是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使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人们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在商业、政治、学术和文化等领域,翻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翻译,我们可以了解更多的世界和不同的文化,拓展我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翻译还可以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情况。
翻译的挑战翻译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语法结构的差异是翻译的主要挑战之一。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翻译者需要了解这些文化背景并适当地转换内容,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此外,语法、单词和用词习惯的差异也很重要,翻译者需要仔细考虑这些问题,以确保原始信息在翻译过程中得到恰当地呈现。
翻译的影响翻译对传播和塑造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翻译,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会得到体现,促进了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
此外,翻译也有助于推动文化成果的传播和普及。
对于艺术、文学、电影等领域的创意作品,翻译可以帮助它们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扩展受众群体。
总结翻译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其本质在于将一种文化下的信息和思想转换为另一种文化下的信息和思想。
通过翻译,人们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之间的障碍,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并促进各种领域的发展和交流。
翻译也面临着挑战,需要翻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传递的效果。
翻译对文化的传播和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成果的普及。
翻译的本质及译者角色一、翻译的本质翻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翻译学涉及语言学、符号学、文艺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信息论和数控轮、等等学科。
从语言学角度研究,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从文化角度探讨,翻译是译者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从交接学的角度考虑,翻译成了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翻译是译者设法将一种语言所传递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武锐:《翻译理论探索》)从这一定义可归纳出翻译活动的三个主要特征:一、翻译活动是跨语言跨文化的双重交际活动二、翻译是一种间接认识和译语表达三、翻译活动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征Translation is a science.Translation is an art.Translation is a craft.Translation is a skill.Translation is an operation.Translation is a language activity.Translation is communicating.翻译学是科学,因为它是由各种理论构成的“知识体系”,其任务是“揭示”过程的“客观规律”,探求并描述关于翻译问题的客观真理,同时给翻译工作者提供“范式”或指南。
翻译是艺术,因为翻译操作的基本技能,在实际运用中必须加以创造性地发挥。
例子:Oliver Twist(Dickens)《雾都孤儿》Hamlet 《王子复仇记》Goldlion 怎么译?Benz 怎么译?(一)译者作为协调者译者作为协调者,是在两种语言文化之间进行协商、调停,在源文本与目标语读者之间搭建交流的平台,使两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例如:1)鄙人、鄙校、拙文等翻译2)粽子、窝窝头Zhongzi--made of glutinous riceWowotou--steamed bread of corn or sorghum(由玉米或高粱做成的馒头)3) 龙凤呈祥/红烧狮子头(菜名)Stewed snake meat and chicken/ stew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二)译者作为阐释着译者作为特殊的读者,因为本身的知识结构差异,客观环境或目的的不同,他们对文本的阐述也会有差异。
吕叔湘的翻译观吕叔湘,中国语言学家,翻译家,文学家。
他系统总结了长期从事翻译实践的经验,涉及学术、文学翻译和译文改写,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翻译观。
一、传递性_传递性是吕叔湘翻译观中重要的概念,他认为,“翻译的本质是传递。
”翻译的目的是“不失原意”地完成从原文到译文的思想、文字和情感的传递,其精神就是信、达、雅的结合。
二、正确性_吕叔湘认为,“翻译的本质是正确”。
翻译应确保原文的准确译出,而不是简单的把一种语言内容随意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因为这会导致思维内容的偏差和歧义。
三、语言精致性_吕叔湘认为,“翻译的本质是精致”。
他强调,译作必须精致,完美,才能保证译作的艺术性和文学性。
他肯定了译者尽力在母语中去“重现原文的艺术效果”,“对于文学作品,翻译既要表达原文意义,也要传递原文艺术效果”,“翻译不是简单的英译中,而是通过艺术,传递思想”。
四、实践性_吕叔湘认为,“翻译的本质是实践”。
他强调,翻译必须根据特定文体和特定语系的实际情况,结合原文和译文的特点,根据母语习惯、词义要求等方面,运用准确、恰当、简洁的译法,从而实现精准的传递和完美的表达。
五、文本性_吕叔湘认为,“翻译的本质是文本”,即尊重原文的文本结构和文本语义。
他认为“一切翻译,最终都必须活生生地凸现在文本上,它才具备真正的价值和价值感”。
六、艺术性_吕叔湘认为,“翻译的本质是艺术”。
他认为,翻译是一种艺术,它不仅要求精确准确,也要充满“文学色彩”,并要在“流畅”上“追求造诣”,以达到完美的文学效果。
综上所述,吕叔湘提出的翻译观涵盖了传递性、正确性、语言精致性、实践性、文本性和艺术性六大本质,都是由精准、完美、传递的思想贯穿的理念,他的观点指导了今后的翻译实践,对翻译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吕叔湘先生的翻译观有强烈的实践精神,为后人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践经验,他的观点对今后的翻译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翻译理念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翻译技能,而且为后人提供了指导途径,传播中国文化,提升我国软实力,从而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独特性。
翻译本质浅析翻译的本质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以便读者可以理解和使用。
翻译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转译,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翻译者有深入的语言和文化理解。
语言的差异是翻译中最主要的挑战之一。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规则、词汇和表达方式。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仔细考虑如何将源语言中的信息准确地表达在目标语言中,同时保持原文的意义和风格。
文化的差异也是翻译的一大难点。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信仰和社会交往方式。
在翻译时,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以确保译文能够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和情感。
除了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翻译还需要翻译者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和专业能力。
不同领域的文本涉及到各种专业术语和概念,翻译者需要对这些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准确地翻译相关的内容。
翻译者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写作技巧和编辑能力,以确保译文的流畅和准确。
虽然翻译的本质是将信息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但翻译并不是简单的替换和搬运。
翻译涉及到对原文的理解和重新创作,需要翻译者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的能力。
翻译者需要理解原文的深层含义,并能够通过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来重新构建这种意义。
翻译还需要考虑到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
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及文本类型和用途的不同。
翻译的目标是传达原文的意义,但有时候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或者因为目标读者的不同需求,翻译者可能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删减。
主观因素则是指翻译者个人的理解和风格。
不同的翻译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翻译选择,这也会影响到最终的翻译结果。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过程,需要翻译者具备深入的语言和文化理解,以及专业的背景知识和技能。
翻译的本质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和使用。
翻译还涉及到对原文的理解和重新创作,需要翻译者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的能力。
翻译既受到语言和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对于一个成功的翻译来说,除了语言的准确性,还需要考虑到文化的传达和接受,以及目标读者的需求。
翻译本质浅析
翻译的本质在于语言的转换和传达。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字,而人
们又希望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
这就需要翻译来进行语言的转换和传达。
翻译通过将一种
语言的表达方式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让人们能够跨越语言的障碍,实现信息的
传递和理解。
翻译的本质是要准确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并将其表达出来,让目标语言的读
者能够理解原文的内容。
翻译的本质还涉及到文化和习俗的传播。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习俗,
这些文化和习俗通常会反映在语言中。
在翻译过程中,除了要将原文的意思准确传达出来,还要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背景和习俗,使得翻译的内容更加贴近目标语言读者的认知
和理解。
这就要求翻译者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在不同的文化环境
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传播。
在翻译的实践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根据原文的特点和目标语言读者的需求,选择合适
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有时候需要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点,有时候需要对原文进行加工和调整,以适应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翻译本身也是一种艺术,需要翻译者具备丰
富的创造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完成高质量的翻译工作。
翻译的本质是一种复杂的语言交流和文化传播活动,需要翻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丰富的文化知识、广泛的学科素养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翻译才能够
实现原文内容的准确传达,让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翻译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活动,需要翻译者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和能力。
论翻译中的基本原则
一、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转换
翻译本质上是把文本从源语言转换到目标语言,并使接受者理解被转换文本的过程。
因此,翻译本来是一种把语言、文化以及其他文本特征以某种形式转换出来的过程,而这种转换不仅仅是把一种语言简单地改为另一种语言,而是能够捕捉文本的根本意思,分解其文化内涵。
二、翻译基本原则
1. 正确性原则:翻译的目的是使译文与源文准确无误,因此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严格遵守源文意思,在翻译时尽可能保留源文的准确内涵,做到言之有物、正确无误。
2. 一致性原则:翻译者应该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始终保持一致,无论翻译者如何变化,他们只能用一种风格来翻译源文,而不能存在差异。
3. 实用性原则:翻译必须主要考虑目标语言和文化背景,主要考虑用户情境,确保译文有效传达源文的中心意思,并与其文化与语言背景相适应。
4. 简洁性原则:翻译必须严格控制字数,不能只翻译一切,保持简洁,译文应该清晰易懂,表意鲜明。
5. 时代性原则:翻译必须根据源文和受众的理解情况,将译文内容维持在时代性、社会性、文化性的恰当水平上,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翻译的局限性
即使在实施翻译的基本原则的情况下,也无法完全实现源文的精确传达,这是由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和接受者的认知水平等多个方面造成的,译者所能做的只是尽量将源文的内容和文化延伸到目标文本中,使其尽可能地贴近源文的意思。
因此,翻译有其局限性,译者可以做到的并不能比把源文“完全”翻译给目标语言读者,只能是尽力做到最好。
本亚明的解构主义翻译观本亚明是20世纪法国的一位著名哲学家和文化理论家,以其解构主义翻译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本亚明的解构主义翻译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其解构主义的理论基础、翻译的本质和方法,以及其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一、解构主义的理论基础解构主义是一种哲学和文化理论,旨在揭示语言和文本中的内在矛盾和隐含的权力结构,并挑战传统哲学的二元论和固有的概念。
解构主义认为,主观和客观、言语和实践,都是彼此相互依存的,没有任何本质上的规定性或固定性。
因此,解构主义旨在揭示这种不稳定性,并推崇二元性与概念的灵活性。
二、翻译的本质在本亚明看来,翻译是一种力图跨越语言和文化喜恶的行为。
他认为,任何翻译都是出于一个源语言(SL)文本到一个目标语言(TL)文本的转化过程,其过程是从原始意义向一个更完整和立体的意义转换的行为。
然而,在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往往带有大量隐含的或明确的文化和社会偏见和认识,这使得翻译者不可能准确地重现原始意义。
“翻译”并不存在一个唯一的绝对准确的定义,也不存在唯一的“正确”的翻译。
换而言之,在翻译的全过程中是存在着一定的代入性的。
三、翻译的方法针对这种翻译困境,本亚明提出了一种对翻译过程进行解构的方法,旨在挑战单一的文化和语言视角,并建立一个跨文化、跨语言,多元文化的视角。
本亚明提出了词语的“漂移”概念,即在翻译中,某个词语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这种漂移不仅限于单个词语,而是在整个文本和语境中都可能发生。
本亚明认为,解决文化之间的翻译困境的关键是发现和理解文化间的异同,并用跨文化的观点重新解释和加工它们。
四、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本亚明的翻译观对跨文化交流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它呼吁人们积极构建一个多元文化、跨文化的视角,同时强调在跨文化交流中保留文化差异。
在翻译的领域,本亚明的观点引领了许多翻译家积极挑战传统翻译和文化的权威和传统观念,探索跨文化交流的多元文化和语言背景,构建一种新的跨文化交流方式。
翻译本质浅析
翻译是一项将一种语言的表达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艺术和技能。
翻译的本质是通过理
解原文,再通过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将其转换成目标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需要考
虑语法、词汇、上下文和文化背景等因素。
翻译的本质在于理解原文的含义。
翻译者需要全面地理解原文,并把握其整体语境。
这包括理解文本的逻辑结构、主题和目的。
通过准确地理解原文,翻译者才能在翻译过程
中保留原文的意思。
翻译的本质在于选取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结构、表达方式
和文化特点。
翻译者需要根据原文的语法和语言风格,选择恰当的词汇和短语来表达意思。
翻译者还需要考虑目标语言的读者群体和文化差异,确保翻译的内容在目标语言中能够被
理解和接受。
翻译的本质还包括文化的传递和沟通。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翻译作为语言传播的一
种形式,也承载着文化的传递和交流。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考虑原文中的文化因素,并将其转换到目标语言和文化中。
这包括词汇的选择、惯用表达的译法以及文化隐喻的解
读等等。
翻译是丰富和发展语言的过程。
翻译不仅是将文字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也
是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
通过翻译,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可以实现知识和文化的交流
和融合。
汉英翻译理论总结1.翻译的本质是释义,是意义的转换。
2.翻译从文本角度可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和应用文翻译。
3.翻译从方式角度可分为全译、摘译和编译,其中全译是翻译最基本的方式。
4.对初学者来说,句子是较为理想的翻译单位。
5.在中国,影响最深、流传最广的翻译标准是严复的“信、达、雅”。
6.除了翻译的高标准,对初学翻译者“忠实、通顺”是一种常见的标准。
7.本教材中,我们采用“功能相似、意义相符”这一标准。
8.词的两大类意义是指称意义和蕴含意义。
9.词的指称意义是“词的确切和字面的意义”,蕴含意义是“词的隐含意义”。
10.要胜任汉译英工作,译者必须具备至少三种素养:深厚的语言功底、广博的文化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11.英语语感包括:语法意识、惯用法意识和连贯意识。
12.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3.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语言属于制度文化。
14.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
15.中国人注重伦理;英美人注重认知。
16.中国人重整体,偏重综合性思维;英美人重个体,偏重分析性思维。
17.中国人重直觉;英美人重实证。
18.中国人重形象思维;英美人重逻辑思维。
19.汉语属汉藏语系;英语属印欧语系。
20.汉语是音节文字;英语是拼音文字。
21.汉语是声调语言;英语是语调语言。
22.汉语的句法特征是意合,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
23.篇章是表达整体概念的语义单位,衔接性与连贯性是篇章最重要的特征。
24.汉语是主题显著语言,句子建构在意念主轴上;英语是主语显著语言,句子建构在主谓主轴上。
25.汉英翻译的过程可分为选词、构句和谋篇三个部分。
26.在所有的翻译过程中,语境都是凌驾于一切的因素,而且优先于任何的规则、理论或是基本意义。
27.汉语为语义型语言;英语为语法型语言。
28.句子按照句型,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两种;按照句类,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种。
翻译本质浅析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现代社会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更是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传递信息、传达思想、展示文化的过程。
本文将对翻译的本质进行浅析,探讨其中的复杂性和挑战。
翻译的本质在于传递信息。
翻译的目的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移至另一种语言,使得不同语言的人们能够相互理解和沟通。
这意味着翻译者不仅需要理解原文的意义,还要将其准确地表达出来。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词汇、语法结构和句子结构,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翻译的本质在于传达思想。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存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
翻译任务就是将原文中的思想和观点转译成目标语言中符合当地习惯的表达方式。
这需要翻译者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思维能力,以便能够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并将其准确传达给目标语言的读者。
翻译的本质还涉及到文化的展示。
文化是一种独特的背景,它包括了语言、价值观、习俗和传统等方面。
翻译作为文化的桥梁,旨在让不同文化之间产生相互理解和尊重。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播。
翻译者需要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将文化元素适当地融入目标语言中,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原文的文化特色。
翻译的本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语言的复杂性使得翻译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结构、词汇用法和表达方式,其转换需要翻译者具备深厚的语言知识和技巧。
不同语言之间还可能存在着形态、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差异,这在翻译过程中也容易引起理解和表达上的困难。
文化的差异也增加了翻译的复杂性。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这使得翻译者需要有较深入的文化了解才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不同文化之间也存在着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这需要翻译者选择合适的目标语言表达,以便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原文的内容。
翻译的本质还涉及到主观性的问题。
翻译是一项基于个人经验和感知的工作,不同的翻译者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表达习惯。
翻译本质浅析
翻译是一门互相关联的语言间的艺术和科学,旨在将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保
持源语言的意义、风格和语言特点。
翻译通常被认为是口译和笔译的两个方面,涉及语言
和文化领域。
因此,翻译不仅要求准确地传达信息,还要考虑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差
异。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活动,需要翻译者具有各种技能和知识。
首先,翻译者必须精通源
语言和目标语言。
这意味着他们必须能够理解和解释源语言的意义,同时在目标语言中保
留这种意义。
其次,翻译者必须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有深入的了解,以确保翻译成品在目
标语言和文化中得到正确的诠释。
最后,翻译者必须具有钻研、智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
维等特质,以确保最终翻译成品达到高质量的目标。
然而,翻译并不总是可以简单地将一个语言转化成另一个语言。
其间存在很多问题和
问题,如文化、历史、语音和语法等。
在一些情况下,翻译者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例如解决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使用反讽、演说并引用外语等。
翻译者需要在这些问题
中找到最佳策略,使得文本在流畅性、准确性和修辞上都能呈现出来。
总之,翻译是一种很具挑战性的工作。
它涉及许多方面的技能,需要翻译者具有各种
特质、知识和经验。
为了达到高质量的成果,翻译者必须时间、耐心和努力,通过不断改
进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来获得成功。
翻译的本质
翻译是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界限的艺术,它的本质是将一种语言的意思准确传达到另一种语言中,同时保持原文的风格、语境和意义。
然而,翻译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单词和短语直译成目标语言,而是需要翻译者理解原文的深层含义和上下文,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中能够被读者理解的形式。
这就要求翻译者具备非常强大的语言技巧和文化背景知识。
翻译的本质在于准确传达信息。
翻译者必须理解原文中的每个词和短语,并将其转换为目标语言中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除了准确传达信息,翻译者还需要注意原文的语气、节奏和语调,并在目标语言中尽可能保持相同的效果。
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直译并不总是适用的。
有时候,翻译者必须做一些调整或修改,以使翻译更贴合目标语言的习惯用法和惯例。
这就要求翻译者具备自己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以便在保持原意和风格的同时适应目标语言的要求。
翻译的本质还包括时效性。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快速理解原文的含义,并将其转换为目标语言,以满足读者或客户的需求。
这就需要翻译者具备高效的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翻译的本质还在于沟通。
翻译者不仅仅是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还需要将作者的意图和目的传达给读者,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翻译的作品。
总之,翻译的本质在于准确传达信息,适应目标语言的习惯用法和惯例,快速解决问题,并通过翻译作品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
翻译是一门复杂的艺术,需要翻译者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达到高质量的翻译作品。
翻译的本质
关于翻译的本质,圣经中的一段故事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创世记》第十一章记载:诺亚逃过洪水劫难之后,东迁到示拿,并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发现了一块大平原,就在那里从事生产,繁衍子孙。
那里土地肥沃,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兴旺,后来成了人口众多的城镇。
因为祖先们被洪水冲怕了,担心再遭水灾,决定动手修筑一座通天的高塔,以防水患。
他们学会用石料、烧砖与石灰等材料建造高大建筑物的技术,很快把塔建得越来越高。
按计划,这座高塔非常庞大,要能容纳全城的人,因此高度必须达到天顶。
上帝耶和华得知此事,决定亲临人间看个究竟。
当他见到塔身后,又惊又怒,心想,刚刚繁荣起来的人类,就有如此高超的本领,将来高塔直通到我的宝座如何了得。
他决定施神术搅乱示拿人的语言。
这样,正在建塔的示拿人彼此不懂对方的话,工程便无法再进行下去,并且发生了许多纠纷,结果是塔未建成,弄得一片混乱。
最后,大家只得按语言结群,散居各地。
人们丢下工具和材料,承认这是“渎犯上帝”的一种惩罚。
这座建了一半的塔,被称为巴别塔。
这是基督教解释世界各民族语言来源的故事。
而翻译因着这则故事而带上叛逆的色彩,它让不同语言文化的民族能够跨越上帝耶和华在他们之间设下的语言天堑,继续建造通天塔的未竟事业,实现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同。
翻译,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叛逆,但不是对上帝的叛逆,而是对原作或原作者的叛逆。
由于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绝对忠实于原作的译文是不存在的。
叛逆,不是译者有意为之,而是译者无奈的选择。
叛逆,毫无疑问,是翻译固有的属性,但是否就是翻译的本质呢?我们知道,事物的本质,是决定该事物成为该事物并同其他种类的事物相区别开来的质的规定性。
那么,翻译的质的规定性是什么?国内外不少学者对翻译的本质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泰特勒: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如此完备地移注入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
(沈苏儒,1998:120)
巴尔胡达罗夫: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话语),在保持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
(蔡毅,1985:1)
奈达: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的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
(沈苏儒,1998:
131)
卡特福德: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的文本材
料。
(廖七一,2001:128)
沃·维尔施:从本质上看,翻译是一种处于创造和再创造这个“高压区”之中的转换活动。
(桂乾元,1995:59)
季羡林、许国璋:把已说出或写出的话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活动。
(《中国大
百科全书》CD1《语言·文字》卷“翻译”条目)
张培基等: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英汉翻译教程》绪论,1983)
许均:在某种意义上,翻译就是求“真”。
限于字面的翻译,能否传达词语及词语之后的“真”?在我看来,思与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而翻译所固有的“求真”的本质,应该是一个不断求索的过程。
……翻译,就其根本,是翻译意义。
(《辞海新知》,2001年,第5页)
蔡毅:将一种语言传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
(《中国翻译》,1995年,第6期)王克非: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外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中国翻译》,1997年,第1期)
方梦之:翻译是按社会认知需要,在具有不同规则的符号系统之间所作的信息传递过程。
(《翻译新论与实践》,1999年)
范仲英:翻译是人类交流思想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使通晓不同语言的人能通过原文的重新表达而进行思想交流。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即原语)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即译语)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实用翻译教程》,1994年,第13页)
黄忠廉:翻译是有译者参加的活动;翻译是一种语际转换活动;翻译转换的对象是文化信息;翻译是在译作与原作之间求似的过程;翻译是一种思维活动;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
(《中国翻译》,2000年第6期,第46页)
夏廷德:补偿是翻译的本质。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7期,第47页)
赵彦春:既然缺省是必然的,文化缺省自然也避免不了,这就是翻译的本质性特点。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杨大亮、张志强:翻译是设法将一种语言所传递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上海科技翻译》,2001年,第10页)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中外翻译研究者大都从规范研究的视角来探讨翻译的本质。
也就是说,他们给翻译的本质以人为的规定性,如“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保持内容不变”、
“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对等”、“准确而完整”等。
他们的定义与其说是揭示了翻译的本质特性,不如说是规定了翻译的原则和译文评价标准。
有的研究者过于强调语言文化间的“异”,以至于将文化缺省或对缺省进行补偿视为翻译的本质。
这种观点失之片面和偏激。
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和生理特性决定了语言文化间的“同”总是大于“异”,思维和文化的差异不可能是翻译的普遍性,只是特殊的、个别的存在。
而本质是事物客观的、普遍的存在。
要弄清翻译的本质,首先必须厘定翻译的内涵与外延。
R.T.贝尔(Roger T. Bell,1991)指出,英语中的Translation有三层含义,一指翻译过程(Translating),二指翻译过程的产物,三指抽象概念,既包括过程也包括产物。
汉语中的“翻译”,既指翻译活动的主体,即翻译者;也可以指翻译的行为和过程;还可以指翻译活动的结果,即译文(许均,2001)。
雅可布逊(Roman Jakobson)的翻译类型三分法更是将翻译的领域从语际翻译扩大到语内翻译和符际翻译。
此外还有机器翻译、手语翻译等等。
有人甚至认为思想向语言的转换也是一种翻译(许均,2001)。
本书不准备讨论广义的翻译,仅探究狭义的翻译即传统意义上的翻译。
从历史看,翻译既可以是声音的转换,也可以是语言形式的转换。
在转换的背后是意思的移植或释传。
因此,翻译涉及的是人类自然语言,可以是一种语言的两种方言或历时变体,也可以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这就排除了人工语言与自然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排除了手语翻译这种语言与动作行为之间的转换,更排除了非语言的不同符号系统之间的转换。
狭义的翻译指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包括翻译过程和结果。
考察翻译的本质不能撇开译者。
因其目的不同,译者可能会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如全译和变译(编译、摘译等),这直接影响到原语形式的存易。
又因其修养高低有别,译者的产出也不一样,如孬译、庸译、佳译等,这直接影响原语意义的传达程度。
但是我们应当承认,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搬移意义和信息的语言转换活动,是翻译。
因此,从客观的、普遍的意义上看,翻译的本质是具有释义性质的人类自然语言转换。
这里不说“转换活动”,是要将翻译行为、过程和结果包括在内。
同时也不用“语言活动”、“文化活动”或者“跨文化交际”,因为这不是翻译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特征。
“人类自然语言”则排除了各种非语言符号的转换形式。
用“释义”而不用“对等”、“最切近”、“准确而忠实”等是考虑到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翻译的目的及可译性等客观因素。
“释义”是翻译内在的但不具有区别性的本质特征,因为其他许多事物如阅读理解中的变换措词、图画的讲解、体育解说员的解说等等都具有释义性质。
只有“自然语言转换”,虽然它只是翻译的表象,却反映出翻译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任何事物的本质特性。
国内翻译研究中存在把翻译的本质同翻译的原则、目标、功能相混淆的倾向。
忠实与对等,至多只是某一层次翻译的原则;大体相同的感受,只是译者既定的翻译目标;跨文化交际不过是翻译的客观功能。
翻译除了语言形式转换以及永相伴随的意义转渡外,还有两个内在特征:意义的丢失或缺省以及译文的老化。
翻译中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由于两种语言文化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性,一种语言文化的所有特征不可能在翻译中全部保留。
例如英语中的第三人称语法范畴,英国文化中“西风”的情感因素等等,在汉语语言文化中就没有对应之物,要么牺牲,要么补偿。
但译者必须抱有“保留一切”的愿望,尽自己的努力将损失减至最低。
此外,翻译的时间性因素也特别突出。
每一个时代对翻译都有自己的特殊要求,每一代人都希望在翻译中看到自己和自己的时代。
因此,无论是语内翻译,还是语际翻译,复译新译是永远不会停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