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及管理制度最新版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5
2024年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本为优化患者安全,强化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有效预防护理失误,特制订护理失误报告与登记制度,内容如下:一、护理失误定义:指非预期的、异常发生的事件,与常规护理操作不一致。
二、各科室需设立护理失误登记簿,由当事人或发现者及时记录事件经过、成因及影响。
护士长需定期检查,组织定期的分析和总结会议。
三、一旦发生失误,应立即采取补救或抢救措施,以减缓或消除可能的不良影响。
四、护理失误发生后,相关记录、样本、检验结果、药品及器械应妥善保存,不得擅自篡改或销毁。
患者样本应保留,以备后续鉴定研究使用。
五、报告流程:(一)责任人须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需在规定时间内(特殊情况可延长)以书面形式向护理部报告(重大事故需立即电话报告护理部及科主任)。
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调查核实,向院长如实汇报详情。
(二)报告范围:凡偏离常规护理和治疗,产生非预期结果的异常事件均须上报,如药物错误、院内压疮、跌倒、管道滑脱、输血问题、约束具使用问题、转运问题及其他意外事件。
(三)填写《吕梁市人民医院护理失误报告表》,需详细说明患者身份信息、事件发生时间、事件类型、患者当前状况、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六、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组织科室或全院讨论,以提高警觉,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建议。
七、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护理质量与安全委员会讨论科室上报的失误事件,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并追踪改进意见的执行情况,纳入科室年终评估内容。
八、对未按规定报告或故意隐瞒失误的科室和个人,将依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
九、激励措施:1. 主动报告失误的科室或责任人,根据对患者的实际影响,经护理质量与安全委员会讨论,可减轻或免于处罚。
2. 对首先提出建设性改进建议的科室或个人,将给予奖励。
3. 对主动报告失误的非责任护士,也将给予奖励。
2024年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本(二)为确保医疗安全,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权益,依据卫生部“医疗质量提升活动”方案文件精神,并结合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____年患者安全目标》,特制定本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内容如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定义本制度所指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及医院运营中,任何可能对患者诊疗结果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可能导致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对医疗工作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安全构成威胁的事件或因素。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一、引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可能导致患者伤害或死亡的事件。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医院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以促进医疗安全的持续改进。
本文将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的相关内容。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可能导致患者伤害或死亡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医疗错误、手术并发症、药品不良反应、设备故障、患者跌倒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可能导致患者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甚至死亡,同时也可能对医院和医务人员产生负面影响。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1. 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目的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医疗安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纠正医疗安全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责任主体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责任主体是医院全体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积极配合医院进行调查和处理。
3.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时间和方式医务人员应当自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之日起72小时内,通过医院指定的上报渠道(如电话、邮件、网络等)向医院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4.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信息:事件发生的日期和时间、事件发生的科室和地点、涉及的患者基本信息、事件的具体情况、事件的可能原因和后果、已采取或拟采取的预防和纠正措施等。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调查和处理流程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调查医院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接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后,应当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
调查人员应当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后果和可能原因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医院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根据调查报告,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纠正措施,并组织实施。
对于涉及医疗质量问题的,应当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
医院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规范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护理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特制定本制度。
一、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护理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损害而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护理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护理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分级和分类1根据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级I级事件(警告事件)一一患者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的事件。
∏级事件(不良事件)一一因护理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或功能损害事件。
In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一一虽然发生了事件,但未给患者机体或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的事件。
IV级事件(隐患事件)一一由于及时发现,错误在实施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未造成危害的事件。
2.根据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具体内容分为20类(1)信息传递事件:正确信息传递与接收错误、延迟或不准确;错误信息或传递错误;其它传递方式错误等不良事件。
(2)治疗查对事件:患者选择错误;部位选择错误;药品、器材选择错误;其它选择错误、不认真查对等不良事件。
(3)护理处置事件:治疗护理时间错误;护理程序错误;遗忘,未治疗护理;延期或中止治疗护理;不必要的治疗或检查;药物用法、用量或用药速度、浓度、途径错误;使用过期药物、液体或耗材;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呼吸机使用不当;穿刺部位错误;灭菌/消毒错误;体位错误;非治疗性异物留置体内;麻醉、手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等。
(4)药品、耗材管理事件:①出现变质的药物、液体和耗材,包括过期、破损、性状改变等。
医院病区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上报流程一、目的为了加强病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防范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护理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病区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上报工作。
三、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因护理人员操作不当、管理不善、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患者受到伤害的事件。
2.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分为即时报告、定期报告和特殊报告。
(1)即时报告: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应在1小时内向护理部报告。
(2)定期报告:各病区应每月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并向护理部报告。
(3)特殊报告:发生死亡、重大损害、或有可能导致死亡和重大损害的护理不良事件,应立即报告护理部,并在24小时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
3.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人员、事件经过、原因分析、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价等。
四、不良事件上报流程1.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应在1小时内向护理部报告。
2. 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员调查核实,并根据事件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护理部应在调查核实后3个工作日内向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并根据委员会的要求进行后续处理。
4. 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评价、分析、通报,并制定预防措施。
5. 护理部应每月召开不良事件暨安全教育会议,通报全院高频不良事件,对典型案例进行警示分享。
五、不良事件处理及整改1. 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当事人,应根据事件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的处理结果应记入个人档案。
2. 科室应根据护理不良事件的成因分析,修订护理工作制度或完善工作流程,并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3. 护理部应加强对病区护理工作的督查,确保整改措施的落实。
六、保密及责任1.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上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保护患者和当事人的隐私。
医院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及制度范文一、前言医院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护理、医院运行等过程中发生的影响患者安全、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的事件。
为提高医院不良事件的处理效率,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医院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及制度。
二、定义与范围1. 定义:医院不良事件是指在医院运行,特别是临床诊疗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事件和因素。
2. 范围:涵盖医疗、护理、感染管理、医疗器械管理和运行、行政后勤等各个部门,具体包括:(1)医疗不良事件:医疗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事件。
(2)护理不良事件:护理过程中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护理意外事件。
(3)医院运行不良事件:医院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设备故障、火灾、漏水、电梯故障等影响医院正常运行的事件。
三、上报流程1. 发现或发生医院不良事件后,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
2. 及时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在2小时内将事件上报至医院不良事件管理部门。
3. 医院不良事件管理部门应在24小时内对事件进行初步调查和分析,并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处理流程。
4. 对一般性事件,由医院不良事件管理部门组织相关科室进行处理,并定期向院长汇报处理进展。
5. 对重大或复杂事件,由院长组织成立专项工作组,制定处理方案,并负责协调各相关部门共同处理。
6. 处理结束后,医院不良事件管理部门应对事件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制度要求1. 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应提高对医院不良事件的警觉性,加强责任心,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2. 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不良事件处理培训,提高其处理能力。
3. 医院应建立医院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处理效率。
医学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上报流程一、制度1.1 目的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减少并及时妥善处理医院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计委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医管发[2011]4号),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1.2 定义及范围1.2.1 定义:医学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1.2.2 范围:涵盖医疗、护理、感染、药品、设备、后勤等各个环节。
1.3 上报主体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均有责任和义务上报医学不良事件。
1.4 上报时间医学不良事件发生后,医务人员应立即上报。
1.5 上报方式医学不良事件上报可通过口头、书面、电子等形式进行。
1.6 保密性医院对报告人及报告内容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报告人身份和报告内容。
1.7 奖惩机制1.7.1 对主动上报医学不良事件,积极参与事件调查和处理的医务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1.7.2 对未按规定上报医学不良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医务人员,依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二、上报流程2.1 发生医学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并及时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2 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调查核实,并填写《医学不良事件报告表》。
2.3 《医学不良事件报告表》经科室负责人签字后,提交至医院医务科。
2.4 医务科对报告的医学不良事件进行分类、登记,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分析、反馈和改进。
2.5 对于重大医学不良事件,医务科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6 医务科定期对医学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向院领导报告,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三、管理与监督3.1 医务科负责医院医学不良事件的监督管理,确保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落实。
3.2 医院设立医学不良事件评审委员会,对医学不良事件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措施。
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及管理制度最新版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及管理制度(试行)本制度的目的在于加强医院不良事件的管理,规范医院不良事件上报,提高医院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的质量和效率,及时发现和排除医院存在的质量缺陷,推动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适用范围为医院范围内发生的不良事件。
本制度的支持性文件为《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医管发(2011)4号。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国食药监械(2008)766号,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81号)。
本制度明确了医院不良事件的定义,即指在医院运行,特别是临床诊疗过程中,任何造成或可能造成患者非预期的人身伤害、痛苦和负担增加的事件和因素,以及影响医院正常运行和危害医院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事件和因素。
医院不良事件的种类包括医疗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药品不良事件、院感不良事件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医疗不良事件指医疗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事件。
具体包括医疗信息传递错误事件、治疗错误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药物医嘱/使用错误(医生)、检查事件、麻醉事件、诊疗记录事件、知情同意事件、非预期事件、手术事件、医疗投诉事件、产伤事件、呼吸机事件、择期手术后并发症事件、医源性气胸事件、医源性意外穿刺或撕裂伤事件等。
护理不良事件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护理意外事件。
具体包括导管事件、跌倒/坠床事件、烧烫伤事件、给药错误(护士)、未按医嘱执行禁食禁水事件、误吸/误咽事件、营养与饮食事件、执行消毒隔离事件、压疮事件、窒息事件、约束事件、静脉炎事件、输液药物渗漏事件、患者自杀自伤事件、患者冲动伤人/损物事件、患者走失事件等。
药品不良事件指在管理及调剂药品时出现的不良事件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等事件。
具体包括药物调剂错误(药剂师)、给药阶段错误(护士)、传送过程错误(运送)、信息流转错误(电脑)、药品召回事件、贵重药品丢失及损毁事件、药品监测事件、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等。
2024年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精选6篇)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篇11、护理不良事件分为护理差错、护理事故、在院跌倒、护理并发症、护理投诉及其他意外或突发事件。
2、护理部及各科室具备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并不断修改完善。
各护理单元应建立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3、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当班护士要立即向护士长和当班医生汇报,本着病人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尽量避免或减轻对病人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4、护士长要逐级上报不良事件的经过、原因、后果,并按规定填写对应的登记表。
情节严重的差错、投诉或病人自杀等突发事件2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其他不良事件48小时内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及时了解情况,给予处理意见,尽量降低对病人的损害。
不论是院外带入压疮或院内发生压疮,一旦发现,均需填写“压疮报告单”。
5、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必要时封存,以备鉴定。
6、护理部制定护理投诉和纠纷的接待流程,热情接待、认真调查、尊重事实、耐心沟通、端正处理态度,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重大护理投诉,上报医院备案、讨论。
7、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病区和科室要组织护士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及时制订改进措施,并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定时对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研讨,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
8、执行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积极上报未造成不良后果但存在安全隐患的事件,以及有效杜绝差错的事例。
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已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9、各科室和护理部如实登记各类护理不良事件。
10、由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小组,对上述事件每月汇总进行讨论,从制度合理性、制度执行、环节管理、工作流程、职业道德、主观态度等方面综合分析,根据事件的情节及对病人的影响,确定性质,提出奖惩意见和改进措施,在全院护士长会上传达,共享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____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1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报告的原则:(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____《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____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____]____号)(二)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1、自愿性。
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医院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一、引言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患沟通、加强医疗监管和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措施。
为规范医院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工作,提高上报质量和效率,及时发现并排除医疗安全隐患,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
二、医疗不良事件的定义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医院运行,特别是临床诊疗过程中,任何造成或可能造成患者非预期的人身伤害、痛苦和负担增加的事件和因素,以及影响医院正常运行和危害医院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事件和因素。
三、医疗不良事件的种类医疗不良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医疗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事件,包括:医疗信息传递错误事件、治疗错误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药物医嘱/使用错误(医生)、检查事件、麻醉事件、诊疗记录事件、知情同意事件、非预期事件、手术事件、医疗投诉事件、产伤事件、呼吸机事件、择期手术后并发症事件、医源性气胸事件、医源性意外事件等。
2. 医疗设备、药品、耗材等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善导致的患者伤害。
3. 医院环境、设施、设备等存在安全隐患导致的患者伤害。
4. 医院内部管理混乱、工作流程不合理导致的医疗不良事件。
5. 医患沟通不良导致的医疗不良事件。
6. 医院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伤害的事件。
四、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1. 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目击者应立即采取措施,对患者进行救治,并保护现场,防止事态扩大。
2. 当事人或目击者应在第一时间内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3. 科室负责人应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将事件的基本情况、初步调查结果和采取的措施上报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
4. 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在接到科室上报后48小时内召开会议,对事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特制定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具体如下。
一、护理不良事件定义。
是指特殊的、意外发生的事件;与常规不相一致的护理和治疗。
二、各科室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由当事人或发现者及时登记发生的经过、原因、后果。
护士长经常检查,定期____讨论和总结。
三、发生不良事件时,要积极采取补救或抢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四、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患者的标本,以备鉴定研究之用。
五、不良事件报告:(一)发生不良事件时,责任者要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____小时内书面报告护理部(特殊情况可在____小时内报告);重大事故要立即电话报告护理部及科主任,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院长报告。
(二)范围:凡是不符合常规护理和治疗,预期结果以外所发生的非正常事件均应上报。
如:给药差错、压疮(院内)、跌倒、管道滑脱、输血、约束具使用问题、转运过程问题及其他的意外事件。
(三)不良事件报告人员须认真填写《吕梁市人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应详实说明如下内容:1、不良事件涉及患者身份资料;2、不良事件发生时段;3、报告事件类型(给药差错、跌倒、压疮、管路滑脱、意外事件及其它);4、患者目前状态;5、原因分析;6、整改措施。
六、不良事件发生后,按性质、情节轻重分别____全科、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七、针对科室报告的不良事件,护理部每季____护理质量安全委员会成员进行讨论,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并跟踪检查改进意见的落实情况,落实情况列入科室年终考评内容。
八、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和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发现时,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九、免罚及奖励1、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科室或责任人,根据给病人造成的后果,经护理质量安全委员会讨论减轻或免于处罚。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院的正常运营。
为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处理、分析、反馈和持续改进工作,提高医院对医疗安全事件的识别、预防和控制能力,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各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和人员。
三、报告原则1. 行业性:本制度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
2. 无责性:实行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无责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提高信息报告人的自觉行为,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与可靠性。
3. 保密性:对报告人主动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医务科等专人专职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4. 非处罚性:凡主动报告者为无责非追究性,报告内容不作为责任追究的依据。
四、报告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病房诊治问题: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 不良治疗: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 意外事件: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 辅助检查问题: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错误等。
5. 设备故障:医疗设备故障、停电、停水等影响医疗安全的事件。
6. 医患纠纷:医疗纠纷、投诉、抗议等影响医疗安全的事件。
7. 其他:影响患者安全、医疗秩序、医院形象的事件。
五、报告程序1. 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目击者应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措施,尽力减轻或消除事件对患者的影响。
2. 当事人或目击者应在事发后24小时内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1. 背景和目的为确保医院护理工作的安全和质量,促进医疗服务的提升,建立本制度,对医院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和处理,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和防备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护理人员,包含护士长、护士、护士助理等全部相关岗位。
3. 定义3.1 护理不良事件指在护理过程中显现的与标准护理要求不符、有患者损害风险或发生患者损害的事件。
4. 报告流程4.1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护士在发现或者知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应立刻向护士长报告。
•护士长接到报告后需及时派遣负责人前往现场核实情况,并妥当处理事态,尽可能减少患者损害。
•护士长在核实并处理完事态后,应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认真记录事件的经过、患者的情况和损害情况,并及时报送给相关部门。
4.2 事件报告审查•相关部门应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审查,核实报告中的各项内容。
•审查结果应在报告提交后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向护士长供应审查看法和处理建议。
4.3 报告信息的保密性•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信息应严格保密,仅供内部使用,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5. 事件处理5.1 调查和分析•医院应成立特地的调查小组,由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构成。
调查小组应在事件报告提交后的5个工作日内打开调查。
•调查小组应全面收集相关证据,包含但不限于患者相关记录、当事人叙述、视频监控等,以便确定事件的原因和责任。
•调查小组应依照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事件的分析和评估,并形成调查报告。
5.2 处理措施•依据调查报告,医院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含但不限于责任追究、矫正措施、培训措施等。
•对于责任人员,医院应依法依规进行合适的惩戒,以确保仿佛事件不再发生。
•对于存在的系统性问题,医院应及时修正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员工培训,确保仿佛事件彻底根除。
5.3 教育和培训•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确保护理工作符合标准要求。
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7篇【第1篇】医院护理不良大事报告管理制度职业防护管理制度1.加强教导,加深护士对医疗锐器和职业裸露的认可,把握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措施,并予以重视。
1) 标准预防的概念: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显然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需实行防护措施。
2) 标准预防的措施:①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极其污染物品,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需洗手。
遇有下述状况必需立刻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②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在任何状况下处理深层体液时必需戴手套,完成工作后应尽快脱去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手套。
③上述物质时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受到污染。
④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准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举行清洁和适当。
⑤准时处理污染的床单,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和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扬。
⑥锋利器具和针头应当心安放,准时置于固定的容器内,以防刺伤。
⑦医护人员举行各项医疗操作前后,在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⑧可能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予隔离。
2.教导并订正护士的不规范操作。
不规范操作主要有:将用过的锐器或注射器举行分别、浸泡、清洗;将用过的针帽套回针头;将血液或体液从一个容器转到另一个容器;将针头遗落在不耐刺的容器中;不准时处理用过的利器等。
3.在举行侵袭性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有充沛的光芒,并特殊注重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利器刺伤或者划伤。
4.把握医疗锐器的处理原则及办法,削减污染物和工作人员的二次污染。
处理原则是:锐器使用后立刻放入固定的坚硬的利器盒里;对重复使用的注射器和其他医疗器具举行严格的灭菌处理;禁止徒手接触污染的利器,手术中利器应用传递容器传递。
医院病区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上报流程一、引言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未按计划执行护理措施或执行错误,导致患者出现意外伤害、病情恶化或死亡的事件。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医院需建立完善的病区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上报流程。
二、病区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 报告目的(1)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2)分析不良事件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3)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技能。
2. 报告范围(1)护理操作失误导致的患者伤害。
(2)药物使用错误导致的患者伤害。
(3)护理设备故障或使用不当导致的患者伤害。
(4)护理记录错误导致的患者伤害。
(5)患者走失、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
(6)其他可能影响患者安全的护理不良事件。
3. 报告主体(1)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
(2)发现护理不良事件的医护人员。
(3)患者或家属。
4. 报告时间(1)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立即报告。
(2)对于无法立即报告的情况,应在24小时内报告。
5. 报告方式(1)口头报告:直接向护士长或相关部门负责人报告。
(2)书面报告:填写《病区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提交给护士长或相关部门。
三、病区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1.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立即停止相关护理操作,采取措施减轻患者伤害。
2. 口头或书面报告给护士长或相关部门负责人。
3. 护士长或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进行初步调查,了解事件经过,评估患者伤害程度。
4. 护士长或相关部门负责人根据事件情况,决定是否启动护理不良事件调查小组。
5. 调查小组对事件进行详细调查,收集相关证据,分析事件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6. 调查结果和整改措施提交给护理部,由护理部组织评审。
7. 护理部根据评审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8. 整改措施实施后,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评估,确保患者安全。
9. 定期汇总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事件原因,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四、总结病区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上报流程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的质量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订立本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全部部门和人员。
三、定义1.不良事件: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显现的,可能对患者或其他相关方造成损害、死亡或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
2.上报人员:指医院内的全部员工,包含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等。
四、责任与义务1.医院管理层负责订立和落实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制度,并指派专人负责管理和监督。
2.全部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有义务了解并遵守本制度,并乐观履行上报不良事件的责任。
五、上报流程1.发现不良事件的任何员工应立刻上报给所在部门的主管,并同时通知医务部门负责人。
2.所在部门的主管应立刻进行评估和确认事件的性质和影响,并将评估结果上报给医务部门负责人。
3.医务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成立不良事件处理小组,对事件进行认真调查和分析,并订立相应的处理方案。
4.医务部门负责人应将处理方案提交给医院管理层审批,并通知有关部门的主管进行执行。
六、报告内容1.不良事件的上报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方和相关人员;2.事件的性质和情况描述;3.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后果;4.发现人员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5.其他相关的证据和信息。
2.上报内容应详实、准确,并附上相关的证明料子和调查记录。
七、保密与奖惩1.全部涉及不良事件的信息应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或机构。
2.发现有人有意隐瞒或窜改不良事件信息的,将依照相关规定予以相应的纪律处分。
3.对因良好的上报和参加不良事件处理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将予以相应的表扬和嘉奖。
八、督导和监督1.医院管理层将定期对不良事件上报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2.不良事件处理小组应及时报告处理进展和结果,接受医院管理层的监督。
3.上报人员和相关部门有义务搭配医院管理层进行不良事件调查和处理工作。
九、宣传和培训1.医院管理层应定期开展关于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制度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员工的知晓率和遵守度。
医院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及制度最新版一、引言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事件。
这些事件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影响医院的声誉和运营。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和制度,以规范不良事件的识别、记录、报告和处理。
本文将介绍医院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及制度的最新版本,以帮助医院更好地应对不良事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二、不良事件定义及分类1. 定义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任何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事件,包括医疗错误、设备故障、药品不良反应等。
2. 分类不良事件可分为以下几类:(1)医疗事件:包括误诊、误治、手术意外、麻醉意外等。
(2)药品事件:包括药品管理、调剂分发、药品不良反应等。
(3)护理事件:包括跌倒、坠床、压疮、输液反应等。
(4)设备器械事件:包括设备故障、耗材问题、设备使用不当等。
(5)医疗技术检查事件:包括检查人员资质、标本错误、试剂管理等。
(6)知情同意事件:包括告知不准确、未行知情告知、告知与记录不一致等。
(7)物品运送事件:包括延迟、遗忘、丢失、破损等。
(8)患者依从性事件:包括不按医嘱、医院规定等。
三、不良事件上报流程1. 事件识别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时刻关注患者安全,及时发现可能的不良事件。
2. 事件记录一旦发现不良事件,医护人员应立即记录事件的详细情况,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员和设备等。
3. 事件报告医护人员应在发现不良事件后,按照医院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将事件报告给医院相关部门。
4. 事件调查医院相关部门收到报告后,应立即对事件进行调查,查明事件的原因和责任,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5. 整改措施实施医院应根据事件调查结果,制定整改措施,并确保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6. 事件总结医院应定期对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事件发生的规律和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不良事件上报制度1. 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医院应制定明确的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明确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类、上报流程和时间要求等。
院感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院感不良事件上报这事儿。
院感,就是医院感染,这可不是小事儿。
那不良事件呢,就是在这院感相关的事儿里出岔子了。
所以呀,咱们得有个上报制度和流程,这样才能及时处理,避免更多麻烦。
一、为啥要有这个上报制度。
你想啊,医院就像一个大家庭,咱们都是这个家庭的一员。
院感不良事件就像家里突然出了点小状况,要是不及时告诉大家,这个小状况可能就变成大麻烦啦。
比如说,某个病房出现了感染源,要是不赶紧上报,可能就会传染给更多的病人和医护人员。
这对病人来说,那可是雪上加霜,本来生病就够难受的了,再被感染其他的,得多遭罪啊。
对医护人员呢,自己的健康也受到威胁了。
所以,这个上报制度就像是家里的报警器,一有情况就得响起来。
二、上报制度是啥样的。
谁发现了不良事件就得上报呢?其实呀,不管是医生、护士,还是其他在医院工作的小伙伴,只要你发现了跟院感有关的不良事件,就有责任上报。
这就好比在家里,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看到有危险的东西就得说出来一样。
上报的时候呢,要尽量详细。
比如说,是什么样的不良事件,在哪个科室发生的,大概什么时候发现的,涉及到哪些人或者设备之类的。
不能含糊其辞,得让接到上报的人一下子就能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就像你给朋友讲一个有趣的事儿,你肯定得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对吧?三、上报流程。
发现不良事件之后呢,第一时间要告诉自己科室的负责人。
这就像是在家里,小孩子先告诉爸爸妈妈一样。
科室负责人接到消息后,可不能耽搁,要赶紧整理一下信息,然后按照规定的渠道上报给医院专门负责院感管理的部门。
这个部门的小伙伴们可都是处理这种事情的高手呢。
他们接到上报后,就会开始调查啦。
他们会深入到事件发生的地方,看看具体情况,分析原因。
这就像是侦探破案一样,得把每个细节都搞清楚。
然后呢,根据调查的结果,他们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果是因为某个设备没消毒干净,那就赶紧重新消毒,或者换个新设备;如果是因为某个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那就得重新培训啦。
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及管理制度(试行)
1.目的
为加强医院不良事件的管理,规范医院不良事件上报,提高医院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的质量和效率,及时发现及排除医院存在的质量缺陷,推动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建立本制度。
2.适用范围
医院范围内发生的不良事件。
3.支持性文件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医管发(2011)4号,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国食药监械(2008)766号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81号)
4.文件内容
4.1医院不良事件的定义
是指在医院运行,特别是临床诊疗过程中,任何造成或可能造成患者非预期的人身伤害、痛苦和负担增加的事件和因素,以及影响医院正常运行和危害医院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事件和因素。
4.2医院不良事件的种类。
4.2.1医疗不良事件
医疗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事件,包括:医疗信息传递错误事件、治疗错误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药物医嘱/使用错误(医生)、检查事件、麻醉事件、诊疗记录事件、知情同意事件、非预期事件、手术事件、医疗投诉事件、产伤事件、呼吸机事件、择期手术后并发症事件、医源性气胸事件、医源性意外穿刺或撕裂伤事件等。
4.2.2护理不良事件
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护理意外事件,包括:导管事件、跌倒/坠床事件、烧烫伤事件、给药错误(护士)、未按医嘱执行禁食禁水事件、误吸/误咽事件、营养与饮食事件、执行消毒隔离事件、压疮事件、窒息事件、约束事件、静脉炎事件、输液药物渗漏事件、患者自杀自伤事件、患者冲动伤人/损物事件、患者走失事件等。
4.2.3药品不良事件
在管理及调剂药品时出现的不良事件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等事件,包括:、药物调剂错
误(药剂师)、给药阶段错误(护士)、传送过程错误(运送)、信息流转错误(电脑)、药品召回事件、贵重药品丢失及损毁事件、药品监测事件、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等。
4.2.4院感不良事件
在院内发生的严重感染等事件。
包括:院感疑似暴发/暴发事件、血液滤过/血液置换感染事件、环境卫生学监测事件、手卫生依从性、医疗废物事件等。
4.2.5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因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的原因给患者或医务人员带来损害等事件。
包括:医疗器械不良反应、医疗仪器设备的召回等。
4.2.6公共设施、公共设备、环境不良事件。
包括:公共设施事件、设备设施使用事件、环境事件、物品运送事件等。
4.2.7治安消防不良事件。
包括:治安事件、危险品管理事件、消防安全事件、放射性(同位素)物品管理、特殊药物管制事件等。
4.2.8信息不良事件包括:软件故障、电脑硬件故障、信息丢失、篡改、销毁、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内部、外部泄密、网络故障或瘫痪、员工跌倒、意外伤害、工伤等事件等。
4.2.9职业伤害事件。
包括:职业暴露--针头和锐器、职业暴露--体液和血液、职业暴露--放射线泄露、职业暴露--未行防护、职业暴露--误照射、员工跌倒、员工意外伤害、工伤事件。
4.2.10食品安全不良事件。
包括:食品安全事件、食品消毒事件等。
4.2.11输血不良事件。
在输血过程中因操作或记录及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等事件。
4.2.12工程安全不良事件。
包括:基建安全事件等。
4.2.13生物安全不良事件。
包括:试剂与仪器事件、生化污染事件、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等。
4.2.14行政及其他不良事件。
包括:不作为事件、其他安全(不良)事件、由管理流程、制度或机制问题造成的事件、员工跌倒、意外伤害、工伤等事件。
4.3医院不良事件的分级
4.3.1一级不良事件(警讯事件):是指在诊疗服务和医院工作过程中,患者或员工等非预期死亡,或是与疾病无关的四肢、器官等重要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另外,还包括例如:
外科手术做错部位、做错操作、做错患者;婴儿被盗或被错抱回家等。
4.3.2二级不良事件(不良后果事件):是指在诊疗服务和医院工作过程中,因诊疗活动和医院工作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或员工等机体与功能的损害。
另外,还包括引起医患纠纷的事件;患者或家属对医务人员发生实施了身体伤害的行为。
4.3.3三级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是指在诊疗服务和医院工作过程中,虽然发生了错误的事实,但未对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仅有轻微后果,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4.3.4四级不良事件(隐患事件):是指在诊疗服务和医院工作过程中,有错误,由于及时发现而杜绝,未形成事实或有潜在风险,但无损害的事实,未造成后果。
4.4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的原则
4.4.1医院不良事件上报采取强制上报与鼓励上报相结合的原则。
4.4.1.1一级、二级不良事件属于强制上报事件。
对科室发生一级、二级不良事件隐瞒不报的,予以处罚。
4.4.1.2医院鼓励不良事件上报。
医院对员工主动不良事件上报予以奖励。
对主动不良事件上报消除医院安全隐患、阻止安全事故发生给予奖励。
具体实施细则由分管部门制定。
4.4.2对不良事件报告采取保密性、非处罚性。
4.4.2.1保密性:报告人可通过各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4.4.2.2非惩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4.5上报方式及时限
4.5.1对于一级、二级不良事件采取紧急电话报告与网络报告的形式
对发生一级、二级不良事件,当事人或知情人应到立即口头报告科室主任、护士长,护士长或科室主任应当立即口头上报相关职能科室;职能科室接报后,必要时,应当立即口头汇报主管院长。
一级不良事件,科室应当在事件发生或科室负责人知道事件发生1个工作日内完成网络报告,发送职能科室。
二级不良事件,科室应当在事件发生或科室负责人知道事件发生2个工作日内完成网络报告,发送职能科室。
4.5.2对于三级、四级不良事件采取网络报告的形式。
三级、四级不良事件科室应当在事件发生或科室负责人知道事件发生3个工作日内完成网络报告,发送职能科室。
4.6医院不良事件网络处理程序。
4.6.1我院医院不良事件网络上报分四级流程。
4.6.1.1第一级:发现不良事件的人员登录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提交报告。
4.6.1.2第二级:系统根据不良事件报告表填写的发生科室,发送到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主任或护士长,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收到报告后,签署科室意见,提交报告。
4.6.1.3第三级:系统根据不良事件的种类发送到各类不良事件的分管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并追踪不良事件的处理,一、二级不良事件5个工作日完成,二、三级不良事件7个工作日完成。
提交报告。
4.6.1.4第四级:质量管理科汇总收集全院不良事件。
4.6.2不良事件发生在公共区域的,系统直接将报告发送第三级。
4.6.3需要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的不良事件,由各自主管职能部门根据相应法律、法规上报。
4.7医院不良事件的处理
4.7.1科室处理
科室发生或者发现医院不良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减少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防止损害扩大外,同时做好患者的安抚与解释工作。
科室应当重视不良事件,做好事件调查工作,组织讨论,认清事件的性质,查找事件原因,制定并落实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填写不良事件分析报告,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完成网络报告。
同时,将不良事件的分析改进情况,纳入科室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4.7.2主管职能部门处理
职能部门接到科室的不良事件报告,应答积极主动配合科室处理不良事件,减少损失,避免纠纷。
职能部门接报告后开展调查核实,审核科室提交的不良事件报告,针对不良事件提出处理意见,并将处理意见反馈至各相关科室,重大事件上报分管领导。
必要时可组织专家
开展事件的调查处理,并按照规定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调查处理结果。
各职能科室每季度统计分析本科室负责不良事件的发生的情况,形成分析报告,并于次月10号前传送质量管理科。
4.7.3质量管理科处理
质量管理科每季度汇总全院不良事件,开展分析,报送院领导以及反馈各职能部门,必要时上报医院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
质量管理科负责监管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工作的进展。
质量管理科负责维护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系统。
5.相关文件
5.1《医疗负性事件报告、处理、评审及奖惩制度》
5.2《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5.3《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
5.4《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免疫治疗严重不良反应应急方案》
5.5《医疗负性事件医患沟通记录表》
5.6《医疗负性事件报告表》
5.7《医疗负性事件评审意见格式》
5.8《医疗负性事件评审委员会名单》
5.9《医疗负性事件投票表格》
5.10《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5.11《输血不良反应记录》
5.12《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时限与指引》
5.13《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激励机制》
5.14《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5.15《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工作流程》
5.16《医疗器械安全事件监测上报制度》
5.17《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分析及持续改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