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方法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方法指导

问答题的种类

问答题按照题的性质和要求,可分为叙述、综合、分析、比较、评述、材料式问答题等不同种类。

叙述题: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活动的原因(或背景)、经过、意义(或性质、影响、作用、评价)按一定顺序直接叙述出来。

综合题:将分散在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系统归纳,贯穿融会,进行表述,并得出适当结论。难度较大。

分析题: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现象或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背景、原因、性质、特点、结果、意义、作用、经验教训等,揭示其本质并得出结论。如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启示等等。

比较题: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可比点加以比较,求同析异,以加深对历史事件本质的理解。这是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常用方法。

评述题:先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人物的活动,给以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评价历史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地评述。可先叙后评或边述边评,夹叙夹议。

问答题的结构及其作用

问答题的结构。任何一道题意明确、表述完整的问题都有四项基本构题成分,即: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选例并图解如下:

[例题]根据史实说明近、现代史上日本对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原因。中国各种主要政治势力对两次战争的态度如何?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问答题结构的作用。

提示项: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题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

限定项:指定解答的已知条件,例如:时间、空间、史实、观点、引语等。

中心项: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内容。中心项千变万化,无一相同。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制度、人物、国际关系等各种知识领域。中心项是构题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项都从属于中心项。

求答项:指定解答的“未知”项目。常见的求答词语有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特点、意义、影响、相同点、不同点等。还有“哪些”、“如何”、“什么”、“怎样”、“为什么”等,既是求答词,又是提示词。这四项结构共存于题目之中,它们出现的次数不一,先后位置多变。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统一,共同发挥考查能力的作用。

解问答题的读、审、答

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多读,领会材料题意。

审题是解答问答题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在高考中有许多考生答

题情况很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识和思维能力上的缺陷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审明题意和抓住思路,答题乱了套,甚至答非所问,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知识也起不了作用,如何审好题应注意以下几点:考生临试审题是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在短时间内综合、灵活的运用。考生能不能很快了解题目要问什么,要你回答什么,能不能对试题进行深入地发掘,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处理能力。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审要求。审题首先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要学会分析试题的结构成分。一道完整的、题意明确的历史问答题在一般情况下由提示语、限定语、主干语(也叫中心项)、答项语四种成分构成。分析清楚试题的结构成分,就可完整准确把握题意。

什么是内容型历史试题?

这里所说的内容型试题,其实就是史实型试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辨别以及材料与课本相联系的能力。

人物活动型(主要是考查选修四)

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阶级性;类别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活动主要应从这三个特性(或三个方面)归纳。

政策措施型(最重要的类别,主要考查必修部分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选修一的内容等)

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措施是针对具体问题应采取的具体办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等方面归纳。

思想观点型(主要考查必修三和选修二的内容)

(主要的设问形式)

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等。

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等等。

准确识记、归纳课本相关知识。

对高考中比重最大的材料型试题(选择和非选都有),要把提炼材料和联系课本知识并重。

背景原因型

什么是原因型试题?

原因型试题即要求回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

背景、原因、条件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原因型试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

原因型试题的分类

原因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影响全

局带有必然性并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与历史事件所处时代的经济、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因素)和客观原因(独立存在于主观之外的因素),主要原因(导致该事件发生的诸多现实的、具体的因素中起决定性的因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是引起历史事实产生的近期的,不经过中间事实或中间环节的直接引发因素)和间接原因。一般而言,根本原因是主要原因,但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型历史试题的入手角度

生产关系类(主导阶级和阶级剥削)从生产力方面入手;上层建筑类(阶级状况、国家结构、价值观念等)从经济基础方面入手;政治事件类从阶级、矛盾或社会性质方面入手;社会意识类从社会存在方面入手;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类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类从历史规律方面入手。

原因、背景类试题的题型特征:

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

宽泛性的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有哪些等。

看看网友们都有什么想法

网友1

选择题边读题边划出要点,可以从要点中找到题目所说的时代,事件等.可以先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再进行选择

主观题也要划出关键句,很多题目是可以从中找到依据的.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