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215.22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江苏周学平经济重心南移就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
黄河流域就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就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
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
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
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
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但就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
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
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
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
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
可见,南宋就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
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与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与平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高中历史《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和影响1.阶段
2.影响
(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迁。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开发过度,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1 页共1 页。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由于地理、气候、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中心逐渐从北方向南方转移。
这种转移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北方经济中心的崩溃在中国古代,北方地区以其肥沃的土地和多样的资源而成为了经济的中心。
在这个阶段,北方地区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非常繁荣,大量的粮食、商品和财富都集中在北方。
然而,随着战争的频繁发生,社会秩序的混乱以及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北方经济中心逐渐开始崩溃。
这个阶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北方地区的经济衰退导致了大量的人口流失和社会动荡。
许多人被迫离开北方,前往南方或者其他地区寻找生计,这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其次,北方地区的衰落使得南方地区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南方的经济逐渐兴盛起来。
二、南方经济的崛起南方地区以其湿润的气候、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耕地而被广泛认为是农业的天堂。
这个阶段,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种植水稻和茶叶成为了南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除了农业,南方还拥有丰富的手工业资源,如丝绸、瓷器等,这些产品远销海外,给南方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南方经济的崛起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南方的繁荣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徙,使得南方地区的人口逐渐增加,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其次,南方地区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南方兴起。
这些城市不仅为南方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成为了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三、南方成为经济中心在这个阶段,南方已经完全取代北方成为了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
南方地区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南方的商品和财富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远销到东南亚等地区。
这使得南方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贸易中转站和经济中心。
南方成为经济中心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南方地区的繁荣带动了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原因第一个阶段,是从远古到西晋时期特点:北方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南方原因:①黄河流域自然条件较好,开发早,主要王朝的都城都在北方;②三国时期,南方地区虽开始开发,然其经济基础薄弱,仅属局部开发成功,曹魏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超过吴蜀两国,为日后西晋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时期特点: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的原因: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从西晋后期,北方大量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比较安定;④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加速经济发展;⑤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唐朝“安史之乱”后到五代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原因:①自唐朝晚期以来,北方人民为逃避战乱,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②南方战争相对较少,局势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南方政权的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农业,大力兴修水利,鼓励生产,推动了经济恢复和发展;④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
第三阶段,从北宋到南宋时期特点: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并最终完成原因:①自然: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同时,北方经济开发较早,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
②政治:一是两宋统治疆域大部分地区在南方,其中南宋时政治中心还移到南方,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经济的继续发展;二是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四是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
③经济:北方仍然战乱较多,而南方社会秩序相对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使南方自然资源继续得以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秩序发展,从而最终超过南方,全国经济重心已移到了南方。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来自网络)一、过程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
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
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
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
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
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
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
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
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
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原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南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主要表现在: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例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比较繁荣,但后来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影响,北方的社会安定受到了破坏;五代十国期间,北方几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规模战争;两宋期间。
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战争更是接连不断。
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
例如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开始,北方南迁的农民达九十万之多,占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
这就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南迁的北方人民还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
南方地区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用粪来作肥料。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江苏周学平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
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 东晋南朝:趋向平衡。
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
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
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
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
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
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
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
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
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 1. 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 2. 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随着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南移。
这三个阶段分别是:农耕文明南迁、商业繁盛的江南和藏南经济的崛起。
一、农耕文明南迁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自古以来就以黄河流域为中心。
然而,由于黄河的频繁洪水和水患,古代人们开始探索南迁的道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流域的人口日益增长,土地逐渐不足以供养更多的人口,于是农耕文明开始向南迁移。
在这个阶段,长江流域成为了新的农耕重心。
长江流域的气候条件更加温和,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非常适宜耕种。
农民们开始在长江流域大规模种植水稻,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此外,长江流域的交通也十分便利,水路交通给南方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二、商业繁盛的江南随着农耕文明的南移,中国古代的商业中心也逐渐向南方迁移。
江南地区作为南迁后的中心地带,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商业在这里蓬勃发展。
江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作物生长,农产品产量丰富。
丰富的农产品为商业提供了充足的供应,吸引了大量商贩和商人前来交易。
另外,江南地区的水网纵横,水陆交通发达,使得江南成为了商业活动的重要枢纽。
南方地区还有许多著名的商业城市如苏州、杭州等,这些城市聚集了大量商人,它们的繁荣壮丽成为当时商业繁盛的明证。
江南地区的繁荣不仅吸引了本地居民,还吸引了大量的外来移民。
这些移民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技术,推动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通过商业交流,江南地区与外部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往来,不仅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积累,也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藏南经济的崛起除了农耕文明的南迁和江南商业繁盛外,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还有一个重要阶段,即藏南经济的崛起。
藏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人烟稀少,地形复杂,长期以来一直是边陲地区。
然而,在唐宋以后,随着中原地区政治中心的南迁,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停滞不前。
与此同时,藏南地区掌握了青稞和藏毯等独特的资源优势,开始了规模较大的农牧业生产。
另外,随着佛教的传入,藏南地区还成为了佛教的重要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学僧。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南北分裂期(420-589年):随着北方中原地区的政治动荡
和契丹族、突厥族等游牧民族的入侵,南方地区成为政治和经济的重心。
南朝宋、齐、梁等南方王朝先后兴起,南方的江南地区成为了中国的经济中心,发展起粮食种植、丝绸、造船等产业,并与东南亚、印度等地进行贸易。
2. 唐宋时期(618-1279年):唐朝时,中央政权重新统一,
经济中心又向北方转移,唐朝的中原地区成为了中国的经济重心。
唐朝时期,中原地区经济繁荣,商业活动频繁,长安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随着五代十国的战乱和北方辽、金、蒙古等族群的入侵,宋朝建立后,南方地区又再次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
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手工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饶的地区之一。
3. 元明清时期(1279-1912年):元朝时,中央政权再次南移
至南京,这一时期南方地区经济得到了再次发展。
明清时期,南方地区经济仍然较为繁荣,特别是清朝时期,南方的江浙沪地区成为了中国的商业和制造业中心,横跨海洋贸易和内陆贸易,成为了中国最为富庶和发达的地区。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受到政治因素、外族入侵和贸易需求等多方面的影响。
在南北分裂和战乱时期,南方地区因为地理优势和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成为了经济重心,而在中央政权统一较为稳定的时期,北方地区成为了中国的经济中心。
不
过,南方地区的经济实力在整个古代的时期中一直很强大,南方的经济中心地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其中南方地区在历史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逐渐从北方向南方移动,这一现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东汉时期的转折、唐宋时期的巩固和明清时期的进一步南移。
第一阶段:东汉时期的转折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最初集中在黄河流域地区,然而,在东汉时期,南方逐渐开始崛起。
这一转折主要受到政治和地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首先,政治上的动荡导致了南方经济的兴盛。
东汉末年,中央政府的衰落和地方势力的崛起,使得南方地区得到了相对的稳定。
同时,南方的地理优势也为经济转移提供了机会。
南方地区拥有广阔的江河网络和丰富的水资源,这为农业、水运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其次,南方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也是南移的原因之一。
南方地区温暖湿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使其适合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从而促进了农业的繁荣。
同时,南方地区还富含铜、铁等矿产资源,这为手工业和冶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唐宋时期的巩固经过东汉时期的南移,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逐渐稳定在了南方地区。
在唐宋时期,南方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巩固,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中心。
唐宋时期,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江南地区。
江南地区的盛产丝绸、茶叶和盐等商品,成为国内外贸易的重要品种。
同时,钱塘江和汴河等水运通道的畅通,也为南方商品的输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除了商品贸易的发展,唐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巩固还体现在手工业和农业方面。
江南地区的手工业制造业发达,如织造业、陶瓷业等。
此外,南方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也得到了大力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第三阶段:明清时期的进一步南移明清时期,南方的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的中心。
明清时期的南移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明清时期中央政权对南方的重视程度增加。
南方地区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重要性逐渐得到认可,中央政权开始更加注重对南方的统治和管理。
同时,南方的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也为中央政府带来了丰厚的税收。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上,经济中心南移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
这个变迁并非突然发生,而是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探讨这三个阶段,以期为读者呈现清晰的脉络。
**一、东汉晚期至南北朝时期的第一阶段**在东汉晚期至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地区开始逐渐兴起。
长江流域的发展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
作为当时重要的交通要道,长江对于南方地区的通商贸易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同时,由于南方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逐渐繁荣,使得南方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北方地区由于连年战乱、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经济逐渐萎缩。
这一时期,南方地区经济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
**二、唐宋时期的第二阶段**进入唐宋时期,中国南方地区的经济继续蓬勃发展。
长江以南的地区成为当时最为繁荣的地带之一。
南方的开发利用在这一阶段达到了巅峰。
强大的水利工程、发达的农业生产和繁荣的商业贸易,使得南方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
尤其是唐代,长安作为当时的首都,与南方地区的经贸往来频繁,加速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至宋代,南宋时期更是南方经济繁荣的典范,广州、杭州等城市成为商业中心,经济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相比之下,北方地区经济逐渐式微,经济中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三、明清时期的第三阶段**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南移趋势更为显著。
随着海上贸易的兴盛,南方沿海地区的经济地位日益提升。
广州、福建等地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吸引了大量商贾聚集于此。
与此同时,南方地区的手工业、纺织业等行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当时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比之下,北方地区由于战乱频发、交通不便等问题,经济相对滞后。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南移达到了巅峰,南方地区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中心。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这一历史变迁经历了东汉晚期至南北朝的第一阶段、唐宋时期的第二阶段以及明清时期的第三阶段。
这一过程的展开,既受到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与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等因素密不可分。
【专题梳理】中国古代经济重⼼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经济重⼼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变化。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集中,经济⽂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
⽽南⽅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逐渐南移。
我经济重⼼南移⼤致分为三个阶段: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
西晋灭亡以后,南⽅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
隋唐时期,南北⽅经济均获得极⼤发展。
江南地区的⼟地资源得到进⼀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产地。
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北⽅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
我国的经济重⼼开始南移。
五代⼗国时期,北⽅战乱频繁,⽽南⽅战祸较少,相对安定。
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继续南移,南⽅⽇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数量超过了北⽅。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
两宋时期,北⽅同样战乱频繁。
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隅,使南⽅经济进⼀步发展。
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产已经超过北⽅,完全取代了北⽅经济重⼼的地位。
⾄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以说明南⽅经济的重要性。
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
明清时期,南⽅经济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北⽅⼈民⼤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产⼒的最⾼⽔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政治中⼼的南移对经济中⼼的南移有⼀定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南移的主要原因:1.北⽅战乱较多,南⽅相对和平稳定。
2.北⽅农民⼤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量的劳动⼒。
[键入文字]
2015-2016 高考历史复习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历程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经济活动的现象。
历史网整理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历程,请考生学习。
1、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诸侯国(楚、吴、越等)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
2、秦汉时期: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当地经济有所发展。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逐渐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南移打下基础。
原因:①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②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③一些统治者推行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④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4、隋唐时期: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原因。
①隋朝大运河开通促进了经济发展。
②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
5、五代时:继续南移。
6、南宋时:南移完成,标志:苏湖熟,天下足。
7、明清时:南方经济重心得到巩固与发展表现:江南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缓慢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历程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历史网预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现代经济信息468论述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王睿涵 莱芜一中三级部十二班摘要:“南强北弱”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局势,但是,在中国古代北方地区才是经济发展的领军者,而从中国古代的经济的“北强南弱”到当今中国经济的“南强北弱”局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的历史学者将这一经济发展现象称之为“经济中心的南移”。
本文主要围绕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以及经济中心南移原因、影响,进行以下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经济中心南移;原因;影响中图分类号:F0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1-0468-01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1.夏商时期到东汉末年黄河是中国古代北方人民生活与生产的核心,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民因在黄河冲击而成的广阔平原中耕地种植生活、劳作,才能获得经济上的富裕。
由此可见,以经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以中国古代北方经济强盛的主要原因,而在同一时期,中国古代的南方地区受到北方农耕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也开始了耕作生产方式。
但是,由于在夏商时期到东汉末年时期,南方地区经常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因此,农耕生产效果并不理想。
可见在夏商时期到东汉末年时期,北方的生产优势优于南方。
2.东汉末年到安史之乱由于在夏商时期到东汉末年北方的经济发展明显优于南方,中原地区又是北方经济发展的核心,因此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也集中在中原地区。
但是,东汉末年开始,特别是在西晋末年到南朝末年期间,北方战乱不断,“安史之乱”、“黄巾起义”“五胡十六国”政权建立,将中原地区经济带入了混乱状态。
在战乱的影响下,大量北方居民南迁,大量平原耕地荒草丛生,农田闲置,以农耕为主要发展项目的背景地区受到严重破坏。
随着北方政权与居民的大量南迁,原有的北方农耕技术与农耕文明传入南方地区,自此以后,大量的南方渔民转向农耕,南方经济在北方农耕文化的调动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处于长期战乱,原有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普坏,此时南方经济发展相对于平稳,并逐渐重视农业生产。
【初中历史】初中一年级历史复习资料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初中一年级历史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原因】中国的经济中心分为三个阶段,下面我们介绍这三个阶段及其发生的原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原因:第一个阶段,是从远古到西晋时期。
此阶段的特点是北方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南方,经济重心在北方,尽管其间经济重心也有所变动,但始终是在黄河中下游一线东西移动。
直到三国时期,孙吴地区的农业虽得到一定程度开发,但曹魏所在的黄河流域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是超过吴和蜀两国的。
从古代到西晋,中国经济重心在北方的原因与北方黄河流域良好的自然条件、中国先民最早开发该地区以及北方主要朝代的都城密切相关;三代时期,吴南部、西南蜀国开始发展,但其经济基础薄弱。
这一发展只是部分成功。
曹魏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超过吴蜀地区,这是未来西晋全国统一的基础。
第二阶段,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时期。
此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
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南朝所在的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南方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比北方快一些。
但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否超过其它地区,不能仅看其发展速度。
现实经验证明,由于经济发展的起点低,往往是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在起步阶段经济发展速度会大大超过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据此,我们不能说此时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超过北方,而只能说南方此时正处于经济开发阶段,南方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
隋唐统一,南北经济得到盛大发展,但唐朝“安史之乱”前,经济重心还是一直在华北平原,北方经济总的来说在整体上仍占一定优势。
直到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才开始南移,从五代起,南方经济才开始逐渐超过北方。
从西晋末年到隋唐五代,魏晋南北朝经济开始平衡的原因如下:①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炎热,土地肥沃,农业发展条件优越;② 从西晋末年开始,大量人口从北方向南迁移,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 江南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相对稳定;④ 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将加速经济发展;⑤ 北方和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江苏周学平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
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
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
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
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
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
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
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
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
性。
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
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
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
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
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作者简介:周学平,江苏省东台市梁垛中学教师,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
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在《中学生导报》、《新课程》、《少年智力开发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多篇。
B从南朝到南宋,我国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逐渐南移的过程。
本文拟对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影响问题略作探讨。
一、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南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主要表现在: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发展提供了有利的。
例如时期社会经济比较繁荣,但后来由于和藩镇割据的影响,北方的社会安定受到了破坏;期间,北方几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规模战争;两宋期间。
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战争更是接连不断。
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
例如从末年到南朝开始,北方南迁的农民达九十万之多,占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
这就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南迁的北方人民还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
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用粪来作肥料。
牛耕得到推广。
3.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
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十国时期,统治者在“筑白水塘以溉田”;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例如着名的扞海石塘等。
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
二、过程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
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
东晋南朝时期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
隋唐时期,南均获得极大发展。
江南地区的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居多”的现象。
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
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
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
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至,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
可见,南宋
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
明清时期,南方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影响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
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一些有海港的城市利用海上交通和河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交流。
2.对的影响。
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致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
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状元的变化。
自唐至明清,状元籍贯地理分布具有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
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北方籍状元占明显优势。
元明清三代状元籍贯的地理分布与前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时期全国共有状元194名,其中来自北方的仅26名,占全国总额的13.4%;南方状元则有168名,占
86.6%,南方籍贯状元在数额上形成了绝对优势。
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和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5.对南方环境的影响。
南方一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等,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