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2
- 格式:docx
- 大小:21.26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期末阅读专项训练二(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①突兀层崖中②,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③,茶毕,棹④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⑤,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⑥。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①保叔塔;塔名。
②突兀层崖中;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
③昭庆;寺名。
④棹;用桨划船。
⑤娥;借指女子的眉毛,这里是说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
⑥目酣神醉;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1,找出原文中描写西湖风景的句子,用“”画出来。
2,文中画“﹏﹏﹏”的句子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文中的西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
孟子辍②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诵。
②辍(chuò);停止。
③喧;遗忘。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意思。
其母方.织() A.正在 B.方向 C.相当以此戒.之() A.命令 B.告诫 C.戒备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3,读完以后,请说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凿壁偷光①匡(kuàng)街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dāi)③,衡乃穿壁④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注释】①本文选自《西京杂记》,②区街;西汉经学家。
③速;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④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读“匡衡勤学而无烛”时可以这样停顿;“匡衡/勤学/而/无烛”。
B.匡衡偷邻居家的蜡烛来照着读书。
C.这是《西京杂记》中的一个故事。
D.匡衡穿过墙壁到邻居家看书。
2,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着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期末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①但当涉猎涉猎:________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刮:__________________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找出下列各组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当窗理云鬓/但当涉猎B.蒙乃始就学/指物作诗立就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归来见天子D.卿今当涂掌事/卿今者才略(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5)学习了本文,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文言文阅读专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
至治二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三迁而知铅山州。
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
友文奸黠悍鸷,因伪造致富,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辄先事戕之,前后杀人甚众,夺人妻女十一人为妾。
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
兴祖至官,曰:“此害不除,何以牧民!”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
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实斥去;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鞫之,狱立具,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
民害既去,政声籍甚。
江浙行省丞相别儿怯不花荐诸朝,升南阳知府,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
至正八年,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行至城外,撞贼已迫其后,相去仅二十里。
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屯兵城外,闻贼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
哈剌帖木儿曰:“明日得钞五千锭、桐盾五百,乃可破贼。
”兴祖许之。
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
且取郡楼旧桐板为盾,日中皆备。
哈剌帖木儿得钞、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
贼闻新总管至,一日具五百盾,以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
永明县洞瑶屡窃发为民害,兴祖以手榜谕之。
皆曰:“林总管廉而爱民,不可犯也。
”三年不入境。
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日,虫死而麦稔。
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
宪司考课,以道州为最。
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选自《元史·林兴祖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B.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C.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D.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答案A解析解答此题,要先通读语句,了解大意。
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2一、閱讀下文,完成11——14題(12分)骂鸭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
至夜,觉肤痒。
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
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
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
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
”卒.不骂。
某益.窘,因实告邻翁。
翁乃骂,其病良已。
异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音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注释】①邑:县城。
②茸生:柔密丛生的样子⑧良已:果真痊愈了④异史氏:作者自称。
⑤攘:偷窃。
11.依次对文中四个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领会终于更加实行B.能够去世好处实行C.得到终于更加做D.发现终于好处做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13.翁从“不骂”到“骂”,是因为某“”。
(2分)14.我们曾学过的《狼》也是异史氏作品,所以异史氏就是(人名)这篇故事,异史氏特地设计了雅量的“邻翁”责骂偷窃者并使之病癔的情节,其实是喻示了的道理。
(4分)二、閱讀下文,完成 10—13 題(12 分)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吃。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1)觉饥甚而不敢去.(2)果蔬皆不具.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专题23: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训练(二)考查内容:《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16分)(2022秋·河南平顶山·七年级校考期中)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弟总宜平心静气。
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日:一天天地。
①朴陋:粗俗鄙陋。
①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2分)解释加点词。
①静.以修身( )① 年与时驰.( )2.(4分)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4分)语段(甲)的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4.(4分)(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16分)(2022秋·辽宁葫芦岛·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2)文言文阅读阅读语段,完成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贤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dàn)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解释加粗的词。
①援疑质理________②啖粥而读________2.下边加粗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肉食者谋之D.或夜昏怠/或以为死3.翻译句子。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5.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文中的句子回答)6.请另举出一个勤学苦读的名人事例。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逄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020年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1.阅读文言文,完成习题。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jiàn)于郊衢(q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è)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根据释义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字词。
①________:自以为②________:于是就③________:没有阻止④________:于是⑤________:返回(2)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尝试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薛谭为什么辞别老师回家?因为他“________”。
②薛谭听了秦青老师送行的歌后是怎么做的?________ ,________。
③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秦青歌唱得好?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从这篇短文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选出最合适的一项()A.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 一个人有了成绩不能骄傲,要谦虚。
C. 只有有才智的人才有骄傲的本钱。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顾长康画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①。
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②,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③中。
”【注】①目精:眼珠。
②研蚩:美丑。
③阿堵:此处。
(1)“本无关于妙处”正确的停顿是()A. 本/无关于妙处B. 本无/关于妙处C. 本无关于/妙处(2)写出下面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或数年不点目精________②人问其故________(3)顾长康“不点目精”的原因是________,这与成语“________”的意思相近。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翠鸟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①。
及②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子长羽毛,复益③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④得而取之矣。
【注】①避患:避免灾祸。
②及:等到。
③益:更加。
④遂:于是,就。
(1)对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解释正确的两项是()A. 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它,指小翠鸟)B. 一人虽听之(他,指弈秋)C. 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上的鸿鹄)(2)画线语句的意思是:________,就把巢筑在低一些的地方。
六年级语文古文阅读练习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14分)眉眼口鼻争能《醉翁谈录》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
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解与诸君厮争得。
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注释】①争能:争本事。
能,才干,本事。
②神:灵性。
③尔:你。
④别:辨别。
⑤方:才。
⑥东西:指四方。
⑦宜:应该,应当。
⑧若然:如果这样。
⑨厮:宋代后常用作对人的称呼。
1.下列句子中“为”的意思与“口为鼻曰”中“为”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B.为是其智弗若与C.鼻为眼白D.孰为汝多知乎2.结合注释,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
(2)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3.读一读,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4分)鼻子认为自己能够居于嘴巴上面的依据是“”,眼睛认为自己有本事的依据是“”4.对于它们的争吵,你有什么想对它们说的吗?请写一写吧!(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10分)王充求学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
充少孤,乡里称孝。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迷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注释】①会稽上虞:古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②先:祖先。
③徙:迁移。
④孤:幼年丧父。
⑤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⑥扶风:古地名,在今陕西境内。
⑦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
1.“充少孤,乡里称孝”中“少”的意思是( )(2分)A.少年B.数量少C.英雄D.年轻2.“一见辄能诵忆”的意思是( )(2分)A.看一次就能背诵,回忆。
B.一见到有能力的人就跟着。
C.见面一次,感情就很好。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二)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共16题;共169分)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恩施好处)。
”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有误的一项是()A.项王军壁(构筑壁垒)垓下B.持短兵(军队)接战C.纵江东父兄怜(同情)而王我D.有美人名虞,常幸(被宠幸)从(2)对下面句中的省略部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B.项王则夜起,饮(于)帐中C.不忍杀之,以(之)赐公D.马童面之,指(于)王翳曰(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上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均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B.项羽的军队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幕“霸王别姬”的悲剧。
小学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二一、阅读《曾子杀猪》,完成习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C.妻适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支公好鹤》,完成习题。
支公①好鹤,住剡东②岇山③。
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
支意惜之,乃铩④其翮⑤。
鹤轩翥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
林曰:“既有凌霄之姿⑦,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支公:支遁,字道林,东晋人,年二十五而出家为僧。
他既是名僧,又是名士。
②剡(shàn)东,剡县之东。
③岇山,山名,在今绍兴东二百里。
④铩,摧残,伤残。
⑤翮(hé),禽鸟类羽毛中的硬管,这里用来指羽毛。
⑥轩翥(zhù),振翅高飞的样子。
⑦姿,通“资”,资质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人遗.其双鹤()(2)乃反顾.翅()(3)支意惜.之()(4)少.时翅长欲飞()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3.“支公好鹤”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阅读《欧阳修苦读》,完成习题。
2023年小升初语文考前精准练专题20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二)真题精练一、(2022·昆明)文言文阅读。
王冕好学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者。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注释:①诸暨:县名。
今属浙江省。
②牧:放牧。
③蹊:踩踏。
④或:有人。
⑤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⑥曷:为什么。
⑦听:听任。
⑧潜:悄悄地。
⑨执策:拿着书。
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意思。
1.窃.入学舍()A.偷、盗 B偷偷地,暗地里2.听已,辄.默记()A.就B.果断2.请选出下面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或牵牛来责蹊田者。
A.有人牵着牛来责怪牛踩坏了庄稼。
B.或者牵着牛来说牛踩坏了庄稼。
3.你认为王冕后来能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的原因是什么?二、(2022·永康市)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①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②乎?”平公曰:“安③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闲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④?”平公曰:“善哉!”[注释]①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
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②炳烛:点烛。
③安:怎么,哪里。
④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烛照明行走和黑暗中行走,究竟哪个更好呢?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师旷.曰________②臣闻.之________③如.日出之阳________④善哉..________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②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3.文中“盲臣安敢戏其君乎”中的“盲臣”指谁?请联系上下文和注释,说说他为什么是“盲臣”。
4.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写下来。
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2)王著教帝学书太宗朝①,有王著学右军②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③。
帝听政④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⑤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⑥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⑦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注释】①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
②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③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④听政:处理政务。
⑤内侍:此指太监。
⑥遽:匆忙。
⑦规:勉励。
1、下面句中的“数”与“数遣内侍持书示著”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夫弈(下棋)之为数.,小数也 B.又数.刀毙之C.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D.复行数.十步2、下面句中的“益”,与“太宗益刻意临学”的“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D.以思,无益.,不如学也3、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又以问著,对如初。
翻译:4、从“王著教帝学书”一事看,王著是个的人。
5、文中说道,宋太宗后来“笔法精绝,超越前古”是得益于“著之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请简述理由。
痴人应答一人远出,属其子曰:“有人问你令尊,可对以家父有事出外,请进拜茶。
”又以其呆恐忘也,书纸付之。
子置袖中,时时取看。
至第三日,无人来问,以纸无用,付之灯火。
第四日,忽有客至,问:“令尊呢?”觅袖中纸不得,因对曰:“没了。
”客惊曰:“几时没的?”答曰:“昨夜已烧过了。
”1、解释下列加点词属.其子曰属()2、从故事看,其子的“呆”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3、你认为借这个故事可以讽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陆绩怀橘陆绩,三国时吴人也。
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
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
文言文阅读训练2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崔从,字子乂,少孤贫,与兄能偕隐太原山中。
会岁饥,拾橡实以饭,讲
学不废。
擢进士第。
从山南严震府为推官,以母丧免。
兄弟庐墓
..,手艺松柏。
丧阕,不应辟命。
久之,韦皋引为西山运务使。
奏迁判官,摄守邛州。
前刺史
有以盗系狱,辞已具,疑其冤,纵不治,俄得真盗。
入为殿中侍御史,迁吏部员外郎。
裴度为御史中丞,奏以右司郎中知杂事。
度已相,代为中丞。
所弹治,不屈权幸。
事系台阁
..而付仗内者,必请还有司。
荐引御史,务取质重廉退者。
李翛以宠得京兆尹,为庄宪太后山陵桥道使,务
以减末徭费为功,至不治道,輴车留渭桥,久不得进。
从三劾之,无少贷。
俄授陕虢观察使。
迁尚书右丞。
王承宗上章请割德、棣二州自赎,又令二
子入侍,宪宗选堪使者,以命从。
议者谓承宗狠谲,非单使可屈。
次魏,田弘
正请以五百骑从,辞之,惟童骑十数,疾趋镇。
集军士球场宣诏为陈逆顺大节
祸福之效音辞畅厉士感动承宗自失貌愈恭至泣下即按二州户口符印上之。
还为
山南西道节度使。
长庆初,繇尚书左丞领鄜坊节度。
属部屯军数乱法骄横,吏
不能制,从一绳以法,下皆重足畏之。
党项互市羊马,类先遗帅守,从独不取,而厚慰待之,羌不敢盗境。
宝历初,为东都留守。
故事,留司官入宫城门列晨
衙见留守。
吏诞傲,久废,至是复行。
召拜户部尚书。
宰相李宗闵以从裴度、李德裕所善,内不喜。
从求致仕,
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告满百日去。
于是众哗语不平,宗闵惧,复授检校尚
书左仆射、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大和六年卒,年七十二。
下有刲股肉
以祭者。
赠.司空,谥曰贞。
(删改自《新唐书·第一百一十四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集军士球场宣诏 / 为陈逆顺大节祸福之效 / 音辞畅厉 / 士感动 / 承宗
自失 / 貌愈恭 / 至泣下 / 即按二州户口 / 符印上之 /
1
B.集军士球场宣诏 / 为陈逆顺大节祸福之效 / 音辞畅厉 / 士感动 / 承宗
自失貌 / 愈恭至泣下 / 即按二州户口 / 符印上之 /
C.集军士球场 / 宣诏为陈逆顺 / 大节祸福之效 / 音辞畅厉 / 士感动 / 承
宗自失 / 貌愈恭 / 至泣下 / 即按二州户口 / 符印上之 /
D.集军士球场宣诏 / 为陈逆 / 顺大节 / 祸福之效 / 音辞畅厉 / 士感动承
宗 / 自失 / 貌愈恭 / 至泣下 / 即按二州户口 / 符印上之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庐墓,古人在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
这就是“庐墓”,也指服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
B.台阁,汉代指尚书台,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中的“台阁”就是泛指大的官府。
C.东都,是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
隋唐时指洛阳。
当时京都在长安,洛阳在长安以东,因而称“东都”。
D.赠,是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谥”只能在死后获得,“赠”可在生前获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从家境贫寒,学习刻苦。
年幼时家境贫寒,隐居山中,遇荒年断绝了粮食,他和哥哥采摘橡实野果而食,依然不停止学习,最终还考中了进士。
B.崔从为政刚直,不避权贵。
李翛受命,一心想减少徭役和费用,以致道路
没能修好,灵车滞留在渭桥,很久不能前进。
崔从三次弹劾他,毫不留情。
C.崔从智勇双全,巧言屈敌。
他受命出使,众人认为王承宗凶狠狡猾,但他
只率领十几个僮仆前往,并晓以大义,瓦解敌兵心理,使王承宗最终践诺。
D.崔从为官有节,不恋尊位。
宰相李宗闵因为一味迎合裴度、李德裕的喜好,崔从心里不喜欢。
于是请求退休,没有被允准,后来又告假满百日才离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前刺史有以盗系狱,辞已具,从疑其冤,纵不治,俄得真盗。
(2)属部屯军数乱法骄横,吏不能制,从一绳以法,下皆重足畏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2
成遵,南阳穰县人也。
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
家贫,勤苦不废学问。
二十能文章。
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
会杨惠初
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
至京师,受业于夏镇,
遂入为国子
..生。
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至正改元,擢太
常博士
..。
寻拜监察御史。
扈从至上京,上封事,言天子宜慎起居,节嗜欲,以
保养圣躬,圣躬安则宗社安矣。
言甚迫切,帝改容称善。
又言台察四事,帝皆
喜纳之。
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
三年,自
刑部员外郎出为陕西行省员外郎。
五年,丁母忧
...。
十年,迁.中书右司郎中。
时
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
未几,无遗事。
时有令输粟补官,有匿其奸罪而入粟得七品杂流者,为怨家所告。
有
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
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省臣从之。
十四年,调武昌路总管。
会省臣
出师,遵摄省事,于是省中府中,惟遵一人。
乃远斥候,塞城门,籍民为兵,
得五千余人,设万夫长四,配守四门,所以为防御之备甚至,号令严肃,赏罚
明当。
贼船往来江中,终不敢近岸,城赖以安。
十七年,升中书左丞。
是时,
太平在相位,以事忤皇太子,皇太子深衔之,以为遵及参知政事赵中,皆太平
党也。
十九年,用事者承望风旨,嗾邓子初等诬遵与参政赵中等六人皆受赃,
皇太子命御史台等官杂问之,锻炼使成狱,遵等竟皆杖死,中外冤之。
二十四年,御史台臣辩明遵等皆诬枉,诏复给还其所授宣敕。
(节选自《元史·成遵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
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B.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
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3
C.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
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D.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
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子指国子监,文中指当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称
国子生。
B.博士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属官,与现代的学位“博士”不同。
C.丁忧也称“丁艰”,在古代指遭逢父亲母亲的丧事,丁母忧是指遭逢母亲
的丧事。
D.迁在古代可指官职的调动,多指升官,文中涉及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授、擢、升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
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
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B.成遵勤于进谏,深受皇上器重。
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上要为国家安
定而保重圣体,皇上深受感动;上奏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皇上都赞赏接受了。
C.成遵守城有方,颇具组织才能。
他在调任武昌路总管时,曾代理行省事务,负责武昌城的防务,因其防御周到,号令严明,江上贼寇始终未敢靠岸。
D.成遵含冤而死,后被昭雪平反。
他在任中书左丞时,被皇太子误认为是太
平丞相的党羽,后遭人诬告、受审讯,最终被杖责而死,几年后才被昭雪。
13.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
(2)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