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
- 格式:pdf
- 大小:8.47 MB
- 文档页数:4
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放松、娱乐的重要选择。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将区域内各种资源、产业、公共服务等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产业的全局性、整体性发展。
本文将探讨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发展全域旅游,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规划应明确全域旅游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确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同时,要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节点,确保规划的有效落地。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要加强旅游道路、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和便利性。
要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厕所等公共设施的服务水平。
同时,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意识。
三、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性建设。
同时,要积极推进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等新兴旅游形态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确保旅游活动的开展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四、加强区域合作和产业融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加强区域合作和产业融合。
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打造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
同时,要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如文化、农业、林业等,推动形成多元化、特色化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制定和实施工作。
五、加强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提高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加强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
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如广告、宣传片、网络营销等,加强对全域旅游的宣传推广。
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推进全域旅游是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是通过旅游业带动乃至于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
省旅游委已将X 纳入全省首批__ 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范围,为确保顺利通过验收,根据全域旅游示范区考核指标和验收标准,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X 大”精神为指导,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统领,以“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为发展思路,以“全域景区、全域生态区、全域水源区”为发展方向,按照多元化、复合型、全域化要求,重点推进“一江两河”水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建设,加快重点景区的深度开发,努力构建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把X 建设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目标任务根据“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要求,通过X—3 年的努力,达到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 比重__%以上、就业人口中旅游从业人员达到__%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驻人口__ 倍以上、农民人均旅游收入占比达到__%以上、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__%左右,县域内有明显的主打产品,覆盖面广,确保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并顺利通过验收。
三、创建时间结合“X·X”建设目标和“一江两河”水生态修复理念,我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时间为三年(__年_月—__年_月),__ 年_月起,积极巩固成果,进一步强化后续工作,制定、落实制度,确立长效保障机制。
四、工作步骤创建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一)宣传动员阶段(__ 年_月—7 月)。
组织全县各乡镇、县直部门领导干部和旅游企业认真学习“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有关要求和标准,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的和意义,营造创建氛围。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12.25•【字号】常政办发〔2020〕111号•【施行日期】2020.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意见的通知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现将《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执行。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12月25日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重塑常州旅游发展新格局,整体提升常州旅游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等要求,现就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推动常州旅游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推动文旅融合、城乡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发挥扩大文旅投资、促进文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重要作用,助力实现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目标,把常州打造成为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
二、工作目标围绕打造“资源优化、产业融合、文旅共进、城旅一体、共建共享”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2020年底,溧阳市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坛区、武进区(含经开区)、新北区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宁区、钟楼区列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21年,天宁区、钟楼区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十四五”期间,常州市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四个基本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指以旅游业发展为核心,以优质旅游资源为支撑,以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为保障,以提升旅游产业综合实力为目标,实施综合配套改革创新,加快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特殊区域类型。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标准是制定全域旅游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它涉及到资源整合、产业发展、管理创新等多个方面。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四个基本标准是:1. 旅游资源丰富度: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第一个基本标准是其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这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多方面的资源。
资源的丰富度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旅游业发展潜力的基础。
2. 旅游产业基础硬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第二个基本标准是其具备良好的旅游基础硬件设施。
这包括交通设施、旅游接待设施、住宿设施、餐饮设施等。
良好的基础硬件是提供优质旅游服务的基础,也是满足游客需求的重要保障。
3.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第三个基本标准是其具备较大的旅游产业发展潜力。
这包括旅游业发展前景、旅游产业链条完整度、旅游消费能力等。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大小决定了示范区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战略地位。
4. 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第四个基本标准是其具备创新的旅游管理体制。
这包括法规政策的创新、管理机构的优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等。
创新的管理体制能够为示范区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保障,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总体而言,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标准是为了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对资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潜力和管理体制的要求,可以为示范区明确发展目标、规划发展路径,促进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和转型升级。
同时,创建标准也为各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继续写相关内容1000字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的解读在于为各地区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和指导,以推进旅游业全面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繁荣。
“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全域旅游作为旅游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旨在充分挖掘和整合区域的旅游资源,打造具有独特风格和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提升旅游的综合质量和体验,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全域旅游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旅游资源开发较为零散、旅游产品供给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
因此,为加强对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创建工作,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实施方案,激发示范县的发展潜力,提高其在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二、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思路和方案。
2.综合规划: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和元素,并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形成工作合力。
3.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示范县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示范带动周边地区的全域旅游发展。
4.突出特色:发挥示范县的自然和人文优势,塑造其独特的旅游形象。
5.持续改进:根据实际效果和市场需求,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以保证示范县的持续发展。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步骤1.梳理旅游资源和产品:全面梳理示范县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建立资源清单和产品目录,并对其进行评估和分类,确定核心资源和产品。
2.规划发展思路和目标:根据资源和市场需求,确立示范县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和路线图,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发展规划,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交通、通信、水电、供暖、卫生等方面的建设,提升示范县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4.加强宣传推广:制定宣传推广方案,通过网络媒体、传统媒体、旅游展会等多种手段,宣传示范县的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5.加强产业链建设:鼓励农民、农业合作社等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农家乐、采摘园等农业观光项目,推动农业、旅游和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6.加强政策支持:制定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示范县的旅游项目,推动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旅游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05.17•【文号】旅发〔2017〕79号•【施行日期】2017.05.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的通知旅发〔2017〕7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局:现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抓好示范区创建工作。
国家旅游局2017年5月17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第一章总则1.1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域旅游的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科学发展、全面发展,持续增加旅游有效供给,切实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指导和规范全域旅游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创建工作,特制定本导则。
1.2 全域旅游是指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公共服务优化、综合统筹管理、整体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围墙内民团式治安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努力实现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
1.3 示范区创建工作坚持“注重实效、突出示范,宽进严选、统一认定,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的方针,成熟一批、命名一批,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退出机制。
1.4 示范区创建工作按照地方申报、审核公布、创建实施、评估监测、考核命名、复核督导的程序进行。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指引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产业,生态文明呼唤生态旅游。
发展生态旅游存在时代必然性.市场可行性及工作紧迫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广阔前景。
为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各地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的协调进步,引导和规范我国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与服务,促进生态旅游业健康发展,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审定相关标准。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为依据,对一定区域内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规划,优化配置,实现区域内生态环境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本指引提出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基本要求。
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开展旅游的各类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及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系统的区域。
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基本内容。
一.概念解释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生态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以独特的自然生态.自然景观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为依托,以促进旅游者对自然.生态的理解与学习为重要内容,提高对生态环境与社区发展的责任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区域。
生态旅游区分类:根据资源类型,结合旅游活动,将生态旅游区分为七种类型:一是山地型。
是指以山地环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适于开展科考.登山.探险.攀岩.观光.漂流.滑雪等活动。
二是森林型。
是指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也包括大面积竹林(竹海)等区域。
这类区域适于开展科考.野营.度假.温泉.疗养.科普.徒步等活动。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x[x]31号)、《x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的实施方案》(x[x]88号)和《x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的实施方案》(x[x]217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建设全国著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总结》(x[x]182号)要求,结合我市旅游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x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目标,按照多元化、复合型、全域化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原则,全面实施“环x国家旅游休闲区”和“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进一步理顺发展体制,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业全方位规划、多产业融合、多元化发展,努力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我市面向未来的朝阳产业、市域经济战略性的支柱产业和富民强市的先导产业,充分发挥新常态下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力推进全国著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建设。
二、基本原则体制科学化。
坚持开放理念,突破地域、行政制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加强区域、区间合作,提高旅游对外开放水平。
加大全域旅游政策扶持力度,激发全域旅游发展活力,探索x特色的全域旅游创建模式和路径。
环境景区化。
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因地制宜,突出各区域差异化和个性化。
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市,以景点的要求建设镇村,积极打造处处是风景、路路是景道的全域大环境,护好美丽生态,建好美丽城乡,串好美丽风景。
产业旅游化。
牢固树立全区域谋划、全方位推进、全时空统筹、全要素配套、全产业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大旅游发展观,发挥好x丰富的资源优势,注重产业融x展,加快行行促旅游、时时见风景的建设步伐,用产业旅游发展旅游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全民共享化。
坚持共建共享原则,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纵深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整体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形成人人齐参与、时时有服务、个个都受益的生动局面,共同打造主客共享、宜居宜游的幸福家园。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是对旅游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指导性文件,它的出台对于规范和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验收标准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自然环境保护与修复。
全域旅游示范区应当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建设过程中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建设活动不会对当地的自然资源造成破坏。
验收标准应当包括对于植被覆盖率、水质、空气质量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自然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二、旅游设施建设与管理。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游客的游览体验,对于旅游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验收标准应当包括对于景区内道路、卫生设施、停车场、安全设施等的要求,确保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服务和安全保障。
三、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全域旅游示范区通常都会涉及到当地的文化遗产,因此在创建验收标准中需要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规定。
这包括对于古迹、文物、传统建筑等的保护要求,以及对于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宣传工作的要求。
四、旅游服务质量。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验收标准中,还需要包括对于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
这包括对于旅游接待设施、导游服务、旅游咨询服务等方面的要求,保证游客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内能够得到优质的旅游服务。
五、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验收标准中,还需要包括对于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的规定。
这包括对于景区内安全设施的设置要求,以及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的要求,确保游客在景区内的安全。
六、环境卫生与垃圾处理。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验收标准中,还需要包括对于环境卫生与垃圾处理的规定。
这包括对于景区内环境卫生的管理要求,以及对于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的要求,确保景区内的环境整洁。
总之,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应当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保护、旅游设施建设与管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旅游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环境卫生与垃圾处理等多个方面,确保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达到一定标准,能够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旅游体验。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县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根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要求和《象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象山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象政发〔2016〕175号),结合农林部门工作职能,提出如下工作方案:一、坚持规划统筹引领,加快农旅经济融合发展1、强化多规融合统筹发展。
按照“全域整合、全景打造、全业融合、全民参与”和“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全民旅游”的创旅工作总体思路,将“农业+旅游”纳入我县“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
注重规划引领和多规合一,做好现代农业“十三五”规划、区域空间与旅游规划的衔接,把“种农田”变为“卖风光”,把“美丽风景”变身“美丽经济”。
突出一二三产融合,重点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合理布局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打造农业特色小镇,进一步提升产业价值链,为发展农业全域旅游提供了规划引领。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使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未利用地,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生产。
(责任领导:顾产安、徐海荣、奚士存;责任科室:产业科、计财科、经管科)2、加快农业“一区一镇”建设。
抓住浙江农业“深化两区建设,谋划一区一镇建设”的机遇,根据全县的农业产业布局和特色资源优势,对接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等规划,农业布局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等工作推进中,要充分融合考虑旅游功能,加强与旅游部门沟通协调,打造一批都市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业强镇,着力构建以柑橘、葡萄、枇杷、蔬菜为主的,集生产、加工、销售和物流为一体的大塘港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产业集聚区。
重点培育主导产业强、生态环境美、农耕文化深、农旅结合紧的贤庠、新桥、定塘等3个特色农业强镇。
(责任领导:顾产安、徐海荣、奚士存;责任科室:产业科、农技中心、林特中心、畜牧总站)3、实施都市农业示范区创建。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快旅游兴市进程,促进X市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四项基本要求”、“八个验收标准”和省旅游产业发展“四个计划”的总要求,深入发挥“旅游拉动”作用,通过强化旅游引领、全面整合资源、优化要素配置、推动产业融合,积极构建“产业围绕旅游转、设施围绕旅游建、产品围绕旅游造、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全域旅游大产业发展格局。
二、总体目标全面推进城区景区化、乡镇景点化、村居景观化、景区智慧化、产品多样化、服务精细化进程,不断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创建旅游品牌、开拓旅游市场、规范旅游管理,实现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型升级,从景区旅游向旅游目的地发展,着力打造以重点景区为节点,以旅游片区为支撑,以乡村游、农家乐为补充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力争用3年时间,全市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15%以上,旅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数的比重达20%以上,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600万人次以上,当地农民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5%。
三、重点任务以大旅游为主导,按照“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推进全地域、全产业、全资源、全方位的大整合,全面推进城区景区化、乡镇景点化、村居景观化、产品多样化、产业融合化、服务精细化进程,不断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创新旅游管理机制,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培育旅游新兴业态,加强旅游要素供给,强化旅游整合营销,逐步实现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把X建设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X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及休闲度假胜地。
“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为全面提升我市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提高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科学实施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发展机制,不断提高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外界知名度,尽快将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带动全市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经市政府研究,决定___年开展“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
具体创建工作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国务___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根据省旅游局《___开展“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___》要求,结合实际,按照“全域景区化、景区公园化、生态经济化”目标,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旅游服务环境、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机制,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空间拓展,确立旅游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把建成省全域旅游示范县。
二、创建目标根据“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要求,通过一年的努力,到___年底,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达到___%以上;就业人口中旅游从业人员达到___%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___倍以上;境内绿化覆盖率___%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GB3838要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___%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___%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应达到GB5749要求,主要功能区噪声应达到GB3096要求;旅游吸引物与产品指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指标、管理服务指标均全部达到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标准,并顺利通过验收。
三、创建时间“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从___年___月份开始至___年___月底结束。
第一季度为宣传动员,摸底阶段;第二季度为对标创建阶段;第三季度为整改提升阶段;第四季度为迎检阶段,积极巩固成果,进一步强化“省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后续工作,落实有关配套设施、制度建设,确立示范县的长效保障机制。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7.06•【字号】晋政办发〔2021〕57号•【施行日期】2021.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021〕57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为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带动作用,尽快把文化和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助力全省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快创建全省域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决策部署,做强黄河、长城、太行三大品牌,全面推进文化和旅游业在改革创新、供给体系、公共服务、秩序与安全、资源与环境、品牌影响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实现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形成发展新动能,打造新的增长极,为“十四五”全省转型蹚新路、出雏型作出更大贡献.到2025年,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20%—25%左右,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8%以上,文化和旅游综合收入跨越万亿规模,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贡献水平和牵引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全省70%以上县(市、区)完成省级初审验收,初步达到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示范经验.二、重点任务(一)推动改革创新1.深化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在“两权分离”基础上,继续深化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跨界资本和管理服务品牌,通过直接投资、参资控股、兼并重组等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创新各相关方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内生活力.开展涉旅文保单位“两权分离”评估,总结经验,探寻涉旅文保单位“两权分离”体制机制改革规律,推动重点文物活化利用,支持社会力量依法利用文物资源,通过“文物+景区”“文物+研学基地”“文物+博物馆”“文物+数字化”等方式,提升重点文物活化利用水平.依托云冈石窟、五台山、平遥古城等世界文化遗产,佛光寺、应县木塔、晋祠、永乐宫、关帝庙等重要文物建筑,长城重要节点段落,陶寺、蒲津渡与蒲州故城、晋阳古城、侯马晋国遗址等重要遗址,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创建,推进国宝级文物的活化利用.培育30个文物活化利用研学游示范基地.(牵头单位:省文旅厅、省文物局,责任单位:各市、县政府;以下责任单位均为各市、县政府,不再单独列出)2.推动创新示范引领.发挥洪洞、阳城、平遥、泽州、永济、壶关、武乡等7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动晋中、忻州2市以及平顺、右玉、阳曲、灵丘、大同、云州区、浑源、黎城、吉县、隰县、芮城、岚县、交城、左权等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的县(区)完成创建验收工作,加快右玉、左权、太原西山、方山、平顺、陵川、乡宁等省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推进大同古城、浑源、代县等一批符合条件的县(市、区)纳入省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序列.提升国家级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水平,设立一批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构建示范引领、点面结合、全域发展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体系.(牵头单位:省文旅厅)3.加快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广灵剪纸、晋绣坊、大同铜器、浑源凉粉、泽州铁器、潞绸、阳泉紫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展销基地,塑造以平遥推光漆、宇达青铜、红海玻璃、平定砂器、长治堆锦、珐华器、澄泥砚为代表的工艺美术品牌,持续推进非遗产品、工艺美术产品、文创产品进景区.建设忻州古城、大阳古镇、大同古城等非遗、民间艺术街区和汾阳贾家庄、长治振兴村、灵丘下车河村、阳泉桃林沟村、平遥横坡村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推动中国汾酒文化园、中国煤炭博物馆、大同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平遥牛肉文化产业园等工业旅游产品开发工业遗产创意游.大力开展公共文化、文艺演艺、非遗表演进景区,提升又见平遥再回相府如梦晋阳等经典演艺品质,推出黄河大合唱长城长太行山上等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内涵、时代精神的实景演出和具有参与性、互动性的体验情景剧目.进一步丰富馆藏文物的展示手段,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提高展陈水平,促进文物合理利用.(牵头单位: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文物局、省文旅集团)(二)丰富产品供给1.打造高品质核心吸引物.提升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地及皇城相府、绵山、雁门关、洪洞大槐树、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云丘山等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综合服务功能,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建成功能完善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实施A级景区倍增计划,结合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建设,大力推进各类自然文化景区、城市公园、矿山公园、地质公园、主题乐园、博物馆、纪念馆、旅游综合体等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递次推进壶口瀑布、晋祠—天龙山、宁武芦芽山、关帝庙、恒山—悬空寺、娘子关、王莽岭、广武城、晋中灵石静升古镇、黄崖洞等基础较好的景区晋升更高等级旅游景区,加快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进程.依托气候、山地、温泉、森林、湿地等优势资源,推动云中河、云竹湖、圣天湖湿地公园、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等生态条件优、服务设施全、发展基础好的休闲旅游度假综合体,率先创建高等级旅游度假区及生态旅游示范区.依托旅游景区和城乡公共休闲空间,开发民间文艺表演、茶艺、棋牌、游戏游艺、河湖夜游等观赏性、时尚性、体验性强的娱乐项目.推动旅游资源丰富、客源基础较好、旅游设施配套、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建立一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力争到2025年,省级旅游度假区达到50家以上,创建1—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牵头单位:省文旅厅、省商务厅)2.培育多种新型业态.加强文旅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引导各行各业在发展进程中增加旅游属性.着力发展研学旅游、康养旅游、森林旅游、低空旅游、冰雪旅游、湿地生态观鸟游、商务会展旅游、徒步穿越旅游、自驾房车旅游等新业态.推进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在我省落地,启动我省沿黄河、沿长城、沿吕梁山省级森林自然步道建设,发展长距离徒步穿越旅游.推动忻州奇顿合温泉、大同汤头温泉、阳泉梁家寨温泉等温泉集中区建设温泉综合康养中心.建设大同桑干河、忻州云中河清凉湾、晋中小西沟、平遥天鹭湖、孟母生态园、晋城泽州大阳古镇等一批康养小镇.鼓励低空旅游、户外拓展、天然氧吧、避暑胜地、骑行攀岩等新业态产品开发,构建旅游业态新体系.(牵头单位:省文旅厅,配合单位:省旅游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3.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根据资源禀赋、文化风貌、民俗民风等乡村特色,打造一批宜居宜游、宜业宜养的特色文化古村落、乡村民宿度假区.依托省文旅集团加快发展“黄河人家”“长城人家”“太行人家”品牌管理公司,塑造“三个人家”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富有山西地方特色的乡村民宿产品,力争到2025年,“三个人家”达到500家.依托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等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以武乡—黎城—左权为主体的太行山红色文化和旅游带,以兴县—临县—柳林为主体的吕梁山红色文化和旅游带.依托临汾市、吕梁市的黄河风光、遗址和东征纪念地,开发红军东征主题红色旅游线路产品.以全省4A及以上旅游景区、现代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为重点,与周边村镇联动,推进景村共建,提升景区对周边脱贫村的带动力.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计划,鼓励面向游客包装开发原生态农副土特产品,定期举办各类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购物节、旅游商品博览会、交易会等活动,集中推出山西特色旅游名品.(牵头单位:省文旅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乡村振兴局)(三)构建服务体系1.建设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推进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提升旅游公路整体服务品质,构建结构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旅游公路体系.发挥大运高速和大西、太郑、大张高铁等陆路交通设施对旅游的支撑作用,优化配置重点旅游城市列车班次,有条件的城市增开旅游专列.加大省内机场旅游包机和航班架次.建设以沿黄河、长城、太行低空游览、飞行体验、航空体育运动等为支撑的低空旅游航线网络.开发省内重点旅游城市观光、旅游专线公交、旅游客运班车等形式多样的旅游交通,提升可进入性,形成“站景通、城景通、景景通”全省立体旅游交通网.(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厅、太原铁路局)2.构建配套服务体系.推动建立文化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标准化体系,围绕城市节点、重点旅游区域、景区及旅游线路,规划建设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旅游集散中心、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公路驿站、自驾营地、生态停车场、旅游引导标识系统、旅游厕所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社会旅馆、客栈、星级饭店、连锁经济酒店等住宿业态比例,重点发展商务酒店、度假酒店、文化主题酒店、露营地、汽车旅馆、智慧酒店等多种住宿业态,到2025年,打造以30家五星级酒店和高端酒店为引领、以500家星级酒店和文化主题酒店为支撑、以1000家精品民宿为组团的文化旅游酒店集群,进一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引导和鼓励建设一批美食街区或餐饮服务集聚区,力争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培育1—3家特色老字号餐饮企业,全省重点培育形成100个餐饮商业区和餐饮集聚区.(牵头单位:省文旅厅、省交通厅、省市场监督局、省商务厅)3.完善智慧化信息服务.以三大世界遗产地和全省5A级旅游景区为示范,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文旅融合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5G+智慧旅游.加快建设智慧景区和智慧城市,建设能提供游客疏导、流量统计、紧急安全救援的智慧指挥平台.完善“山西省智慧旅游云平台”服务功能,推动路线导航、旅游攻略、产品推荐、智能导游、电子讲解、门票预约、在线预订、信息推送以及移动在线支付等智慧旅游全服务.推动全省A级旅游景区、所有城市文旅场所实现免费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构建以山西智慧旅游云平台、智慧指挥平台为主的山西智慧旅游信息服务体系.(牵头单位:省文旅厅、省工信厅、省文旅集团)(四)提升治理能力1.构建综合监管机制.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加强文化、旅游、出版、广电、文物、电影等领域横向沟通协作,形成省市县三级纵向联动综合监管机制.文化旅游部门牵头,会同市场监管、公安、发展改革、交通运输、税务、网信等部门开展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联合监督检查,形成信息互通、及时研判、综合调度、快速反应、联合执法、高效处置的工作机制.建立旅游市场主体“红黑名单制度”,建立旅游企业“联合惩戒备忘录+黑名单”的信用联合惩戒机制,提升文化旅游市场现代治理能力.(牵头单位:省文旅厅,配合单位:省旅游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加强市场秩序整治.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及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渠道,建立规范高效的旅游投诉快速处置机制、旅游购物退换货机制、旅游市场常态化“体检式”暗访机制等.针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问题开展集中整治,严厉打击“黑社”“黑店”“黑导”“黑车”,整治利用网络、微信群等进行非法经营和不合理低价游、欺客宰客、强迫及变相强迫或诱导游客消费,以及“一日游”乱象等市场顽疾和突出问题.完善山西省旅游志愿者工作制度,规范旅游志愿者招募、注册和培训等工作,推行旅游志愿者评价和激励制度.(牵头单位:省文旅厅,配合单位:省旅游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3.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疫情防控,实行预约、错峰出行,落实重点部位消杀制度.实施旅游场所和旅游活动安全综合治理,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预测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道路交通、气象等各类信息,督促企业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消防、治安、交通安全等涉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指导企业运营者全面落实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以及涉水、高空、速降、玻璃滑道、玻璃栈道等高风险旅游项目的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演练.指导星级饭店、文化旅游演艺及高风险旅游项目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牵头单位:省文旅厅,配合单位:省旅游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五)优化发展环境1.提高资源环境质量.统筹联动自然资源、水利、林草、文旅、文物等部门,建立全省旅游资源数据库、保护名录库、发展项目库,加强省域内森林资源、湿地资源、水环境生态、生物多样性等资源保护.探索制订自然资源、生态资源、湿地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方案和全省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完善旅游资源环境保护机制.倡导节水节能型景区、酒店和旅游村镇建设,开展旅游餐饮、旅游酒店、旅游交通等行业的污染治理.挖掘利用地方特色文化,优化城乡建筑景观风貌,打造一批风貌美观、特色鲜明的城市、乡镇与村落,提升城乡建设水平.(牵头单位:省文旅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文物局)2.优化社会发展环境.广泛开展全域旅游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从业人员标准化服务水平.实施旅游惠民政策,制定针对特殊人群、特殊时段的旅游价格优惠政策,发行旅游惠民“一卡通”“一票通”.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创建工作,培育当地居民热爱家乡、宣传家乡的良好风气,强化当地居民的参与意识、形象意识、责任意识,营造人人共建共享的旅游发展社会环境.(牵头单位: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文旅厅)3.提升综合治理水平.加强综合治理,在城乡建设、违建拆除、绿化工程、人居环境建设等方面实现全域联动,实施乡村旅游改厨、改厕、改客房和整理院落的“三改一整”工程,完善污水处理基础设施项目,推动城乡垃圾分类处理.积极开展路边、水边、山边、旅游村镇周边的沿线治理.持续推进“一村一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民俗风情、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区域集散、综合服务、生态宜居的魅力城市,形成城乡一体、全域联动的旅游氛围.(牵头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旅厅、省乡村振兴局)(六)塑造品牌形象1.构建多层级旅游品牌体系.以“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为总品牌,设计推出“黄河之魂在山西”“长城博览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标识和形象徽标.各市县提炼地方特色的品牌形象,推出主题突出、层次分明的区域文旅品牌,形成以全省主题旅游品牌为龙头、区域旅游品牌为支撑,多层次、全产业的一体化旅游品牌体系,打造“多元品牌、全域体验”的山西文旅新形象.(牵头单位:省文旅厅)2.建立营销政策保障机制.建立政府支持、部门协同、企业联手、媒体跟进、游客参与的“五位一体”宣传营销联动机制.完善营销奖励办法,对宣传方式创新、效果良好、拉动地方游客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的宣传主体,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培育一批懂文化、知旅游、熟业务的宣传营销人才,全面提升旅游从业人员、城乡普通居民旅游宣传意识.(牵头单位: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3.做好一体化整合营销.策划推出有美感质感、震撼力强、冲击力大的系列广告宣传片.加强与知名门户网站、社交平台和旅游电商的合作,推出产品包、景点群和线路套餐.发挥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大河文明旅游论坛、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国家级、国际化节庆活动窗口和平台作用,打造文化旅游IP.依托文旅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处,创设山西文旅海外营销推广中心.利用黄河、长城、太行山、中国世界遗产、万里茶道等旅游推广联盟载体,拓展入境旅游份额.(牵头单位: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纳入省旅游改革发展领导小组职能,市县成立以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文旅、发展改革、财政、交通运输等多部门联动的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纳入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出台全域旅游规划,明确创建任务,细化部门责任,制定实施方案,在人员、场地、经费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牵头单位:省文旅厅,配合单位:省旅游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二)加大政策支持.在法律、法规及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研究出台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专项措施,加大对道路交通、集散中心、标识标牌、智慧旅游、宣传推广、人力培养、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财政、土地、金融政策倾斜.建立奖补机制,对创建成效明显、带动作用显著的区域、业态和产品给予一定形式的支持.综合运用项目补贴、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促进全域旅游加快发展.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创建工作.(牵头单位: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厅、省文旅厅、省金融办)(三)强化跟踪落实.按照可追溯、可评价、可验收要求,建立实时跟进、动态跟踪的创建工作目标落实体系,开展动态监测、跟踪分析,确保各项工作务实高效推进.(牵头单位:省文旅厅,配合单位:省旅游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全域旅游专题】全域旅游的发展历程及创建标准2016-06-06 21:05奇创旅游规划推荐574次上期回顾上期我们探讨了全域旅游的背景:为什么?时代在召唤、产业在期待、业界在探讨是什么?全域旅游是指导旅游产业结构转变的战略理念,其核心理念是旅游业不能单一发展或孤立发展,一个旅游目的地应充分合理规划利用本地旅游资源,并有效的和其他产业融合,建设一个可吸引旅游者逗留时间长,消费高,并能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旅游城市或县镇。
本期:我们来认识一下全域旅游的动态,包括:发展历程、空间分布以及创建标准。
发展历程概念提出阶段2008浙江绍兴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城旅游”发展战略,启动全城旅游区总体规划招标,上海奇创旅游咨询运营机构中标。
2009江苏《昆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提出“全域旅游,全景昆山”。
2010四川大邑县发展全域旅游的高端形态,启动全域旅游休闲度假战略规划。
2011在《杭州市“十二五”旅游休闲业发展规划》中,创新性地提出了旅游全域化战略;浙江桐庐提出全域旅游的全新理念;四川甘孜州提出了全域旅游概念。
2012四川甘孜州委明确提出,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山东一些县域将“全域旅游”确立为发展方向,如蓬莱、日照五莲县等,山东沂水县确立“建设全景沂水发展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湖南资兴市推进旅游业由“区域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地方试点探索阶段2013宁夏回族自治区明确提出要“发展全域旅游,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省),把全区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打造”;桐庐成为浙江省全域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诸城市列为山东省全域旅游试点市;重庆渝中区启动《全域旅游规划》。
2014五莲县、临沂市、莱芜市、滕州市、沂水县成为山东省全域化旅游改革试点;河南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
国家示范推进阶段2015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同时李金早局长提出:“在2000多个县中,每年以10%的规模来创建。
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及做好创建验收准备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12.25•【字号】忻政办发〔2018〕197号•【施行日期】2018.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及做好创建验收准备工作的通知忻政办发〔2018〕19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忻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委、局、办:按照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及做好创建验收准备工作的通知》(晋文旅办发〔2018〕10号)精神,文化和旅游部将于年底前对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的创建单位进行验收。
为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做好创建验收准备工作,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增强创建验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发展全域旅游,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构建旅游发展“331”新格局,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
我市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是全省唯一同时拥有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资源的市,是构建旅游发展“331”新格局的主战场。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特别是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五台山景区管委会,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主体,要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全域旅游创建和验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力推动创建工作和验收准备工作。
市直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加强工作指导,强化政策支持,按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要求,结合本部门本行业实际,系统谋划,协调沟通,不断推动创建工作。
二、广泛宣传,营造深厚的创建氛围各级各部门要广泛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各项政策,大力宣传发展全域旅游在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宣传发展全域旅游的意义和成效,树立人人都是旅游从业者,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理念,营造全社会重视旅游、关心旅游、支持旅游的浓厚氛围,形成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强大社会动力。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包括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规划、保护、建设、管理、服务、安全、营销、教育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开展旅游的各类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及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系统的区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9664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 16153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 通用符号LB/T 007 绿色旅游饭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其他标准涉及的专业术语见附录A。
3.1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3.2生态旅游ecotourism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3.3生态旅游示范区prototype-zone of ecotourism attractions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以独特的自然生态、自然景观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为依托,以促进旅游者对自然、生态的理解与学习为重要内容,提高对生态环境与社区发展的责任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