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病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40.50 KB
- 文档页数:138
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分析及护理研究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不断增加。
骨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其术后感染率与治疗难度较高。
本文介绍一例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的分析及护理措施。
病例概述:该患者为一58岁男性,因左膝骨盆骨折进行开放性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
术后第六天出现发热、局部皮肤红肿和渗液,经细菌培养检测显示感染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埃希氏菌,两者均为多重耐药菌株。
治疗方案:该患者进行了手术切开引流、贴敷敷料等治疗措施,但感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经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确定了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并于术后第20天开始进行抗生素治疗。
同时,患者进行了免疫调节治疗,以增强免疫力。
护理措施:1.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各项治疗措施,监测患者病情并及时反映给医生。
2.协助医生进行患者的伤口护理,监测患者的伤口情况和渗液情况。
3.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及时进行退热治疗。
4.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等营养支持。
5.患者应静卧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减轻手术创伤。
6.注意环境清洁卫生,保持病房空气流通。
总结: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是一种常见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了很大影响。
针对此种病情,应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免疫力,控制感染的发展。
同时,加强环境清洁卫生等预防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分析及护理研究一、引言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医院感染,并且由于其耐药性强,治疗难度大,给患者及医护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骨科手术术后感染是制约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而多重耐药菌感染则使得治疗更加困难,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治疗的费用,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针对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病例分析及护理研究,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病例分析1. 患者基本情况患者为一名65岁男性,因右侧股骨颈骨折入院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后第12天出现发热、肿胀、疼痛等症状,术后感染症状明显,并且切口渗出大量脓液。
经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发现感染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且对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2. 感染处理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首先进行了手术创面的局部清创,并对创面进行了脓液的培养和药敏试验。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制定了相应的抗感染治疗方案。
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查看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免疫功能状况等,以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3. 抗感染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停用了对该菌株耐药的抗生素,并改用对该菌株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患者进行了感染病原体的消毒灭菌治疗,保持创面的清洁干燥,并定时更换敷料,以减少病原菌的感染和传播。
4. 防治并发症在抗感染治疗的对患者进行了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特别是对于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进行了重点监测和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三、护理研究1. 创面护理在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中,创面护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严格执行创面的清洁消毒,保持创面的干燥清洁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及时更换敷料,避免敷料污染和细菌滋生,对于创面分泌物的处理要规范且及时,减少细菌对于创面的侵袭。
2. 个人防护在处理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避免交叉感染,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止感染的传播。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及分析首先,医院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测系统来追踪和记录多重耐药菌感染。
这可以包括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耐药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进行共享。
此外,医院还应监测多重耐药菌的类型和分布情况,以便了解哪些病房和科室容易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
在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分析时,医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医院可以分析患者的临床数据和感染病例的特征。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病程、症状和治疗历史等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患者的风险因素和易感因素。
这有助于指导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决策,并预测可能的并发症和治疗效果。
其次,医院可以分析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和耐药性发展趋势。
通过检查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频率和使用模式,可以了解抗生素在医院中的滥用情况以及多重耐药菌产生的原因。
此外,还可以对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和扩散方式进行分析,以防止和控制感染的传播。
最后,医院可以对抗生素的使用政策和感染控制措施进行评估。
通过对医院内部感染控制政策和措施的分析,可以确定哪些政策和措施对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哪些需要进行改进。
这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感染控制水平,防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监测和分析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仅仅依靠单一的监测手段是不够的,需要综合运用临床数据分析、抗生素使用分析和感染控制政策评估等方法来全面了解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只有持续地加强监测和分析,才能有效防控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康复医学科多重耐药菌病例分析及防控措施摘要】目的分析康复医学科2年内发生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分析病原菌,积极防控。
方法对我科2014、2015年所有发生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进行汇总分析,寻找原因,提出防控措施。
结果 2年内我科共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22例,其中尿路感染13例,肺部感染5例,压疮伤面感染4例。
主要多重耐药菌种:大肠埃希菌9例,粪肠球菌4例,肺炎克雷伯杆菌3例。
结论康复医学科多重耐药菌感染以尿路感染居多,肺部感染、压疮感染其次;多重耐药菌多为肠内细菌为主,尤以大肠埃希菌居多。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病原菌;分析;防控[中图分类号] R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242-01 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感染这些细菌的危害,轻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造成经济损失,重者可造成暴发流行,人员死亡[1]。
为降低多重耐药菌的发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我科对2014年和2015年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进行汇总分析,寻找原因,提出防控措施。
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科2014年01月01日--2015年12月31日感染患者进行细菌学分析,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共22例。
男17例,女5例,平均年龄58岁。
其中脊髓损伤患者10例,脑卒中患者12例,有13例曾经在ICU接受过治疗。
详见下表:1.2.方法:对我科2014年01月01日--2015年12月31日感染患者,取相应的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测,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感染者进行登记,年底汇总,分析总结。
2.结果2年内康复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共检出多重耐药菌病例22例,其中肺部感染5例,尿路感染13例,压疮伤面感染4例。
多重耐药菌种:大肠埃希菌9例,粪肠球菌4例,肺炎克雷伯杆菌3例,其余菌种如下表。
3.结论康复医学科多重耐药菌病例以尿路感染为主,占59%;肺部感染其次,占23%;压疮伤面感染占18%。
2014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分析与对策院感科检验科药学部2014年7-9月份共监测多重耐药感染或定植患者80例次,涉及22个科室。
检出多重耐药菌96 株(含重复送检),占全院送检有临床意义的细菌总数阳性比例的16.45%,同比上升2.22个百分点;其中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17株,占多耐菌株的17.71%。
一、多重耐药菌分离通报2014年7月至9月共计分离多重耐药菌71株。
主要分布在ICU、泌尿外科、呼吸内科及神经外科等。
二、前五位的多重耐药菌株标本分布表一:2014年第三季度前五位多耐菌株标本统计细菌名称标本名称痰液尿液分泌物血液引流液脓液其他金黄色葡萄球菌 3 1 15 2 1大肠埃希菌 2 10 4 2 1 1 肺炎克雷伯 9 5 3 1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11 6 3 11 鲍氏不动杆菌61三、多重耐药菌中发生院内感染科室分布表二:2014年第三季度多耐院内感染菌种及感染部位科室统计科室 菌种例数院感部位脑外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1 肺炎骨二 MRSA 1 Ⅰ类表浅切口感染 普外东 肺炎克雷伯 1 Ⅱ类表浅切口感染 普外西 肺炎克雷伯 1 Ⅱ类深部切口感染 肝胆 肺炎克雷伯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MRSA 1 Ⅰ类深部切口感染 心胸外科 阴沟肠杆菌 1 Ⅱ类腔隙感染泌外 大肠埃希菌 3 Ⅱ类深部切口感染2例、泌尿道感染1例 肾内 肺炎克雷伯 1 肺炎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1 皮肤感染 血液肿瘤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1 败血症 神内西流感嗜血杆菌 1 下呼吸道感染 ICUCR-AB1 下呼吸道感染 肺炎克雷伯 1 下呼吸道感染 MRSA1 血管相关性感染图二、2014年第二季度与第三季度常见多耐菌院内感染检出变化2014年第二季度与第三季度常见多耐菌院内感染检出变化1234567MRSA肺炎克雷伯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CR-AB2014第二季度2014第三季度四、多重耐药菌病例用药合理性情况本季度共审核使用抗菌药物的多耐病例70份,其中用药合理病例66份,用药合理率为94.29%。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分析和治疗建议1. 病例背景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这使得感染难以治疗,并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
本文档旨在分析一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2. 病例概述患者,男,56岁,因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入院。
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曾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
入院时,患者体温高达38.5℃,咳嗽剧烈,咳黄色黏痰。
3. 检查结果- 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 影像学检查:肺部感染表现。
-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培养出多重耐药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4. 病例分析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诊断为多重耐药菌感染。
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与细菌的耐药机制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其失去活性。
2. 细菌改变药物靶点,使抗生素无法与靶点结合,从而失去抗菌作用。
3. 细菌增加药物外排泵的表达,将抗生素排出细胞外,降低细胞内抗生素浓度。
5. 治疗建议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原则如下:1. 停止使用已知的耐药抗生素,避免进一步加重耐药性。
2.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若药敏试验结果尚未出来,可参考国内外指南,选择可能敏感的抗生素。
3. 联合使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可采用两种或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但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4. 给予患者支持治疗,如补液、营养支持等,提高患者免疫力。
5. 针对患者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吸入性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
6. 注意事项1.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如体温、咳嗽、咳痰等症状是否缓解,以及血常规等检查结果。
2. 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3.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防止交叉感染。
7. 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具有挑战性,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并联合使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一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病例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引起的感染疾病,具有较强的抗药性,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则更为严重,对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通过一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病例的分析来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等方面。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53岁,农民。
患者原为健康体检中发现尿路感染,并经验尿培养结果发现感染源为铜绿假单胞菌。
之前的治疗方案为喹诺酮类抗生素,但无效。
患者病情逐渐恶化,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症状。
后来,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病因与发病机制:铜绿假单胞菌通过感染引起尿路感染,并在尿液中繁殖,导致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它具有很强的抗药性,主要是由于其具有多个耐药基因,互相合作形成耐药基因岛,使菌株具有多重抗药性。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还能够形成生物膜,防止抗生素的进入,从而增加其耐药性。
临床表现:患者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和腰痛等,尿频是指每天尿的次数增加,尿急是指尿意突然且难以控制,尿痛是尿液通过泌尿道时感到的刺痛感。
腰痛可能是由于尿路感染引起的肾脏炎症导致的。
治疗方案:对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是相当困难的。
治疗方案一般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方面,针对该菌株的药敏试验是必需的,确定感染的菌株对哪些抗生素敏感,从而根据药敏结果开展靶向治疗。
根据药敏结果,可以选择强力氟喹诺酮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进行治疗。
此外,还可以考虑联合使用不同类别的抗生素,以增加疗效。
手术治疗方面,对于尿路感染,可能需要进行尿道插管或尿导管置换等手术操作,以减少感染的传播。
除了药物和手术治疗外,我们还应注意加强预防控制措施。
在医院环境中,严格执行洗手、消毒、隔离等措施,减少感染源的传播。
在患者个体上,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预防感染的发生。
总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疾病,对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一大困扰。
第1篇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MDRO)的感染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本年度,我国某三甲医院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下是对本年度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的总结与分析。
一、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根据本年度收集的198份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病例,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占革兰氏阴性杆菌总数的25.10%。
其中,MDRO院内获得性感染占30.66%,院外获得性感染占69.33%。
呼吸科MDRO革兰氏阴性菌以院外菌株为主,ICU和神经外科MDRO革兰氏阴性菌则以院内菌株为主。
痰标本培养出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尿液、血液等。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本年度分析发现,老年人合并多系统疾病、有抗菌药物使用史的患者,以及有医院感染史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较高。
此外,MDRO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消化道传播。
三、多重耐药菌耐药机制本年度分析发现,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靶位改变:细菌通过改变抗生素靶位,降低抗生素的抗菌活性。
2. 酶抑制:细菌产生酶,如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钝化酶等,使抗生素失去活性。
3. 药物外排:细菌通过外排泵将抗生素排出细胞外,降低抗生素的浓度。
4. 细胞壁保护:细菌通过改变细胞壁结构,增加抗生素的穿透性。
四、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本年度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1. 加强监测:定期对医院感染科、呼吸科、ICU等科室进行多重耐药菌监测,及时掌握细菌耐药率和耐药谱。
2.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3.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隔离措施: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培训,严格执行隔离措施,防止MDRO的传播。
4.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降低MDRO的传播风险。
五、总结本年度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表明,MDRO感染已成为我国医院感染的重要问题。
第1篇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MDRO)的感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挑战。
本年度,我国医疗机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防控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以下是对本年度多重耐药菌情况的总结分析。
一、多重耐药菌的分布与流行趋势1. 病原菌种类多样化:本年度,我国医疗机构监测到的多重耐药菌种类不断增加,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E)等。
2. 感染部位广泛:多重耐药菌感染可累及人体各个部位,如呼吸道、泌尿道、皮肤等,其中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较为常见。
3. 流行趋势持续:本年度,多重耐药菌感染在医疗机构中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尤其是MRSA和CRABA的检出率逐年上升。
二、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1. 加强监测与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MDRO监测系统,对疑似病例进行及时报告和调查,以掌握MDRO的分布和流行趋势。
2. 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对MDRO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严格执行手卫生、环境消毒等感染控制措施,以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遵循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4. 开展科研攻关:加大MDRO防控科研力度,探索新型抗菌药物和防控策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三、多重耐药菌的研究进展1. 耐药机制研究:通过对MDRO耐药基因的鉴定和解析,揭示其耐药机制,为研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2. 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技术,分析MDRO的遗传背景和进化关系,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 疫苗研发:针对MDRO疫苗的研发取得一定进展,有望为预防MDRO感染提供新的手段。
四、总结与展望本年度,我国在多重耐药菌防控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未来,应继续加强MDRO监测、防控和科研工作,提高公众对MDRO的认识,共同应对这一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泌尿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特点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泌尿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点。
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泌尿外科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498例出院病人中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24例,24例次,感染率0.44%;患者年龄30~82岁,平均年龄62岁,60岁以上16人,占66.67%;24例多重耐药菌,均为革兰阴性菌,其中大肠埃希菌15例,占62.5%,肺炎克雷伯菌感染2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产酸克雷伯菌2例,摩氏根菌摩氏菌1例次,非脱羧勒克菌阴沟肠杆菌1例,阴沟肠杆菌阴沟亚种1例;患者原发疾病中10例为膀胱癌患者,占41.67%,且均破坏人体的正常结构,其中9例患者留置输尿管皮肤造口,1例长期留置肾造瘘管。
结论:泌尿系统多重耐药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条件致病菌为主,主要发生在年龄大、病情重、免疫力低下患者身上,要加强医务人员对易感患者的监测,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认知和干预,积极从院内治疗护理拓展到院外延伸服务,从而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关键词】泌尿外科;感染;多重耐药菌;护理【中图分类号】R6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9-0163-03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S),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1]。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获得性耐药机制的发展迅速,同时加上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发展应用,使得耐药菌的传播和临床抗感染治疗变得复杂多变,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的病原菌和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与护理领域重点关注的突出问题[2]。
泌尿系统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本文通过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寻找更佳的医疗护理对策,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发生和传播。
临床药师会诊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感染162例分析赵汉侠【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4(000)007【摘要】目的:分析多重耐药( MDR)及泛耐药( PDR)细菌感染特点,探讨临床药师对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感染患者的会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感染病例,均经临床药师会诊,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与耐药情况,观察临床疗效与细菌清除情况。
结果共检出240株PDR细菌与MDR细菌,PDR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3.33%),MDR细菌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为主(21.25%);临床药师用药方案总接受率为91.98%,临床有效率为94.20%,细菌清除率为78.26%,与药敏试验结果的用药细菌清除率为66.02%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多重耐药细菌及泛耐药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而临床药师提供的用药方案,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应重视临床药师的会诊工作。
【总页数】2页(P1377-1378)【作者】赵汉侠【作者单位】安徽省怀远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安徽怀远 2334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临床药师会诊脑卒中并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感染临床分析 [J], 马好斌2.临床药师参与泛耐药细菌感染治疗典型病例观察 [J], 王梦芝3.临床药师参与泛耐药细菌感染治疗典型病例分析 [J], 刘莉;丁丽君;秦又发;张晓春4.临床药师参与317例细菌感染性病例会诊分析 [J], 李雪芹;李运景;卢荣枝;黎颖然;廖础欣;王桂凤5.临床药师参与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会诊164例分析 [J], 王华飞;贾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