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书社)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5.00 KB
- 文档页数:24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3.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4.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5.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起源、发展和主要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4.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四年级语文、道德与法治等相关教材。
2.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PPT等。
3. 参考资料: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文章、视频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的作业和练习,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传统文化活动参与度:评价学生在传统文化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4. 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观察和交流,评价学生在道德、情感、行为等方面的成长。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周: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3. 第三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4. 第四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5. 第五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七、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
2. 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如剪纸、书法、国画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 引导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八、教学资源:1.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齐鲁书社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笃学善思本册教科书分析及活动建议一、教科书体例和体系1.体例说明根据山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内容构建体系要求,小学高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借鉴传统文化蒙学养正经验,选编儒家经典及蒙学经典中的格言、章句作为教学内容,依据格言、章句蕴含的道德价值主题进行编排。
每册四个主题单元,涵盖培养好学、习礼、孝亲、尊师、友善、诚信、勤劳等方面的优秀美德和养成善良、谦恭、俭朴、礼让的优秀品格。
每单元由四个活动主题组成,主题名称简练而醒目。
每个活动主题均设置灵活的活动版块,共设有“读典明理”“学文立志”“忆事思辨”“博学研思”“学以致用”五大版块。
其中,主要内容版块的设置形式是:“读典明理”,从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典籍中选取与主题有关的章句,引领学生进人祖国传统文化的圣殿,初步触摸传统文化的脉搏,让学生在诵读中结识慈祥的孔子、雄辩的孟子、智慧的老子、幽默的庄子等古圣先贤,明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尚情怀养成方法,知道不偏不倚的为人处世之道等。
“学文立志”,从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典籍中选取古圣先贤的故事,引领学生仰慕古圣先贤的丰采,走进他们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品味生活的美好庄严。
生动有趣的故事,帮助学生走进由国学经典构筑的看似古老、实则鲜活的文化世界,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温润与美好,进而帮助他们积累文化知识,构筑文化大厦。
尚友先贤,耳需目染,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尚情操和传统美德。
“忆事思辨”,提供与主题内容相关的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经历或见到的情景,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启发智慧、学生的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引领学生思考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辩证分析情境中人物行为的利弊,启发学生表这真情实感,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觉悟,拓展视域,兼收并着,进面使德行的培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为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国际视野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教学计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
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你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课时安排:周次课题第一周《千字文》(节选一)第二周《千字文》(节选二)第三周《千字文》(节选三)第四周《月夜》《乡思》第五周《山中》《济上作》第六周《断句》《宣城见杜鹃花》第七周《送柴侍御》《喜见外弟又言别》第八周《重别周尚书》《送友人》第九周《送别》《淮上与友人别》第十周《塞下曲》《秋望》第十一周《从军行七首》(其五)《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第十二周《塞上听吹箫》《征人怨》第十三周文学巨匠——李白第十四周文学巨匠——杜甫第十五周文学巨匠——苏轼第十六周文学巨匠——曹雪芹第1课时《千字文》(一)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一)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一)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齐鲁书社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四单元修身养德第四单元修身养德一、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章句。
2.根据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的内容,理解词句意思,感受经典的魅力,积累经典美文。
3.通过阅读故事、辨析讨论等活动加深对经典的理解,了解古人勤俭、无逸的主张与做法,自觉主动地做到勤俭节约,通过日常生活的反省和思考达到“知行合一,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能自己搜集有关每个主题活动的故事、资料,并对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用多种方式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5.能借助文中故事、图片,反思自己的言行,具有与同伴交流、分析、反思的能力。
13《勤俭持家》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背诵文中的名言警句。
2.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准确理解“勤俭”的含义。
懂得艰苦朴素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意义。
3.在思辨中,对照事例反思自己的言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生活观。
二、活动准备1.PPT课件。
2准备《孙叔敖勤政俭朴》《家训传家》和家风家训等相关的知识。
3.课时建议: 2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如果一家人非常勤劳,会有什么好处呢?那么,一家人非常节俭呢?一家人只勤不俭会怎样?那相反,一家人只俭不勒呢?是啊,勤和俭要相辅相成,勤俭持家2才能够久远。
今天,让我们走进“勤俭持家”。
二、读典明理(一)读典:1.师示范,生模仿,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原文]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原文]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
令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客,可实。
2.生自主练习读。
3.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4.男女赛读。
(二)明理:1.借助注释,自己疏通文意。
2.师生合作,对比原文明读译文。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这两句经典的理解。
摘清楚“勤俭持家”出自《尚书。
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一在国家大事上要不辞辛劳,在家庭生活上要勤俭节约。
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3.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诗词、书法、绘画等)4. 中国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5. 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传统节日、习俗、艺术形式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传承方式。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艺术形式的实践活动,如书法、绘画等。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第二课时: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3. 第三课时: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诗词、书法、绘画等)4. 第四课时:中国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5. 第五课时: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表现: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创作能力。
4.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材或相关书籍。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3. 视频资料:寻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如传统艺术表演、历史纪录片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5. 实践活动材料:如书法用品、绘画材料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节日、习俗、艺术形式等。
2.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导语】传统⽂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明演化⽽汇集成的⼀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化,是各民族历各种思想⽂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学四年级传统⽂化教案⼀:李⽩ 教学重点 1、背诵课⽂,体会⽂中的思想情感 2、积累体会⽂中的优美词语与句式 教学难点:体会⽂中积极昂扬的情感特质 教学过程 ⼀、导⼊新课 【引⼊课⽂】古⼈宴集为欢,喝酒,喝的是美酒;赏景,赏的是美景;他们也咏⽽歌,吟咏诗⽂,唱唱歌(可不像我们⼀路上唱的是什么《⼀只⼩⾬伞》,没诗可吟,回来的路上⼀起⼤声背诵《将进酒》。
)他们的宴集让今⼈感受到⽂雅才情以及纵兴释怀的欢乐,不禁让⼈⼼⽣羡慕之情。
今天我们要去感受⼀下,李⽩和他的堂弟们的⼀次“夜宴”。
下⾯让我们进⼊课⽂,感受他们的“夜宴”诗情。
⼆、共同协作,完成课⽂解读 【疏通字词】投影⽂段,疏通字词,涉及典故简单讲解。
“以诗为⽂”语⾔凝练富有美感的特点;⽤典⾃然不加雕饰,灵活运⽤不凝滞。
【归纳总结】赏美景、序天伦、⾼谈转清、饮酒赋诗 【⾃主赏析指导】前段时间我们学习李⽩的《将进酒》,我们共同归纳出三个赏析诗⽂的⾓度,⼀是作者;⼆是诗⽂反映的⽂化特征;三是诗⽂中的情感基调。
今天我们就选取其中的情感基调作为赏析的⽅向。
三、对⽐探究 通过课⽂的解读,我们看到李⽩和他的弟弟们在他们的筵席上,没有轻歌曼舞,没有繁管急弦,⽽只是观花赏⽉,吟诗论⽂,说理谈⽞,所以这是⼀场纯属⽂⼈墨客的集会,作者运⽤诗⼀样的语⾔成功地展⽰了⼀次⾼雅的精神盛宴,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齐读⽂章,感受直观的诗⽂情意。
) 【提问】同学们在完成课⽂的解读以及诵读之后,感受⼀下,这篇⽂章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样的。
我们可以简单地将之归⼊什么性质的。
(积极还是消沉的?) 【合作探究】请以⼩组为单位,探讨⼀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提⽰】可以从时代背景、作者个⼈情况等⽅⾯⼊⼿ 【交流成果】⼩组之间交流成果,与⽼师交流体会 四、总结全⽂,阅读与写作 1、阅读分发的材料,⽯崇的《⾦⾕诗序》,有评论家认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很⼤程度上受到《⾦⾕诗序》的影响,你能从中找出⼀些佐证吗? 2、⾃⼰⾛过的⼗⼋年,以《春》为蓝本,摹写⼀次印象深刻的集会。
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节日、民俗、传统艺术等。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如诗词、书法、绘画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采访、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地域差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传统节日1. 课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2. 知识点:节日的来历、习俗、食物、活动等第二单元:民间艺术1. 课文:《剪纸》、《泥塑》、《京剧》2. 知识点:民间艺术的定义、分类、特点、代表作品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地域差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课文内容。
2.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调查、采访、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3. 比较法:分析传统文化中的相似和差异,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阶段测试:设置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检测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结合课文内容和知识点,进行综合性的测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相关课文。
2. 辅助材料:相关节日的图片、视频、剪纸、泥塑等实物或模型。
3. 网络资源:关于传统文化的网站、博客、论坛等。
4. 参考书籍:关于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方面的书籍。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传统节日(2课时)第二单元:民间艺术(2课时)八、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播放节日歌曲或展示节日图片,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传统文化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笃学善思”“博文约礼”“交友之道”“修身养德”四个单元。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阅读名人故事、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积累一定的经典名篇,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开启心智,提升志趣,并通过搜集更多的关于教材的资料的过程中习得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古文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我国古代的一些传统工艺,古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难点:过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导学生领悟他们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
了解齐鲁文化遗产,了解山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教学措施: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最新齐鲁书社传统文化四年级教案1 熟读精思教学目标:1、了解朱熹的《读书之要》和苏轼的《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节选内容意思,能够熟练背诵原文。
2、通过读文,了解读书的方法。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教学过程:一、读典明理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读书之法: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读书之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读书的方法:就是要由易到难,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反复的阅读仔细的思考。
古代的典籍值得读很多遍,读的多了,仔细思考过,你自然而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对原文的认识,以及对本文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
三、学文立志。
读《方以智好学勤记》的故事,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四、忆事思辨。
出示课本第4 页的不同情景,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里面的人物行为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全班交流。
五、博学研思。
自读郭沫若的故事《读书如走路切莫贪坦途》。
交流该故事对你的学习有哪些启发?1、同学们读了古今名人对学与思的理解和相关故事,你感觉自己在学习方面有哪些问题?赶快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2、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今后应当如何去做。
七、课后作业自读资料卡,了解“二十四史”书目,选取自己喜欢的2、敏以求之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述而》和《子张》篇中节选内容意思,能够熟练背诵原文。
3、通过读文,了解学习知识的方法。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想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欲望。
教学过程:一、读典明理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子夏曰:“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子张》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学,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子夏说:“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四年级(齐鲁书社版)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 培养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成语、典故、名言、古诗词等。
3. 传统艺术:书法、国画、剪纸、京剧、民间故事等。
4. 传统习俗:拜年、祭祖、赏花灯、包粽子、做月饼等。
5. 传统美德:孝道、礼仪、诚信、友善、勤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知识,阐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艺术、习俗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每课时20分钟2. 教学进度:每周一课时,共15课时3.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中国传统节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内容:介绍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印象。
2. 讲解:讲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的有趣故事和实例,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调查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四年级(齐鲁书社版)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艺术等。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解、讨论、实践等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传统节日1. 春节2. 清明节3. 端午节4. 中秋节第二单元:传统习俗1. 拜年2. 贴春联3. 吃年夜饭4. 扫尘第三单元:传统艺术1. 剪纸2. 年画3. 陶艺4. 京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4. 采用调查法,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展现的兴趣和能力。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观。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传统文化》(齐鲁书社版)2. 辅助材料:相关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3. 实物材料:剪纸、年画、陶艺等传统艺术材料4. 网络资源:相关传统文化的网站、论坛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传统节日(2课时)2. 第二单元:传统习俗(2课时)3. 第三单元:传统艺术(2课时)4. 实践环节:调查身边的传统文化(1课时)5. 总结与评价(1课时)八、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讲解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齐鲁书社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三单元交友之道在四年级传统文化教育中,交友之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因为孩子们正处于人际交往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旨在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念,学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以及培养自己的优秀品格,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首先,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故事、诗歌或者歇后语等形式来向孩子们介绍传统文化中的友谊观念。
比如,可以通过《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又或者通过“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诗句来引导孩子们思考友情的真谛。
这样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孩子们了解到传统文化中对友谊的看法,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例子来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中关于交友的故事或者材料,并提出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可以向学生介绍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友情,然后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他们能成为好朋友,以及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中对友谊的理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友谊观念。
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来体验传统文化中的友谊观念。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们扮演传统文化中的人物,体会传统文化中的友谊是如何体现的。
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就传统文化中的友谊观念展开交流,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们深入感受传统文化中对友谊的重视,从而形成正确的友谊观念。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中友谊观念的印象。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或者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同时,也可以邀请一些长者来校,与学生们分享传统文化中的友谊观念,并与学生们交流互动。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中对友谊的看法,从而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念。
山东版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教案标题:山东版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山东版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材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感受山东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山东的传统文化,包括齐文化、孔子文化、泰山文化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山东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山东的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2. 学会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山东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喜爱。
教学准备:1. 山东版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
2. PPT、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
3. 绘画材料、纸张、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内容,通过问题或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山东传统文化的兴趣,预热学习氛围。
Step 2: 知识讲解与学习(15分钟)使用PPT或图片等多媒体教具,向学生介绍山东的传统文化,重点包括齐文化、孔子文化、泰山文化等。
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山东的传统文化背景和特点。
Step 3: 深入学习(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们选择一个山东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包括历史、地理、风俗等。
学生可以利用教材、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Step 4: 总结与展示(15分钟)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口头表达等形式展示。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Step 5: 小结与延伸(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并提出一些延伸问题或活动,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山东的传统文化。
教学扩展:1.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传统文化景点,如孔庙、泰山等。
2. 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剪纸、传统舞蹈等。
齐鲁书社传统文化教学计划齐鲁书社是一家致力于传承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机构,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旨在引导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并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平台。
本文将探讨齐鲁书社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它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
一、齐鲁书社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的内容齐鲁书社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注重以实践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学习。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员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
下面是该计划的主要内容:1. 文化讲座与研讨会:齐鲁书社每月举办多次文化讲座与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对各个方面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讲解和探讨。
学员们可以通过参与讲座和研讨会,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核心价值观以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2. 传统艺术体验:齐鲁书社为学员们提供了丰富的传统艺术体验活动,如书法、剪纸、国画、瓷器等。
学员们可以亲自动手,学习和体验这些传统艺术的技巧和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3. 文化考察与旅行:齐鲁书社组织学员们参观古代文化遗址、博物馆等地,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学员们可以亲身感受古建筑、文物等的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4. 传统文化展览与演出:齐鲁书社定期举办传统文化展览与演出活动,为学员们提供了欣赏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
学员们可以欣赏到传统乐器演奏、舞蹈、戏剧等形式的传统文化艺术表演,感受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二、齐鲁书社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的特点1. 多元化的学习方式:齐鲁书社传统文化教学计划采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如讲座、研讨会、实践活动等,旨在给学员们提供全方位的传统文化学习体验。
这种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使学员们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传统文化知识。
2. 寓教于乐:齐鲁书社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注重在体验和乐趣中学习传统文化,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学员们在欣赏、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7篇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方案了。
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方案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四班级传统文化教学方案,四班级传统文化教学方案1一、指导思想:其中,以“一山一水一圣人”为代表的齐鲁文化最为突出。
本套课程设计,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人胜水、品尝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育民族气节。
二、教材分析: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本套教材包含“经典驿站”、“艺术乐园”两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中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育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宠爱之情。
包括:《声律启蒙》、《增广贤文》、《弟子规》、《幼学杂诗》、《中华改良杂字》、《千家诗》、《神童诗》《随园诗话》、《世说新语》节选部分内容,共17课。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绚丽缤纷,增加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念。
摘抄部分格言警句供同学们观赏。
教材的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的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老师之口将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的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同学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沟通中完成学习活动);“成长袋”(为同学供应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
三、教学措施1、要细心备课,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同学。
全面搜集教学材料,做到讲解全面,便于让同学更全面的了解经典。
2、充分考虑到同学的年龄特点和爱好爱好,结合少年儿童的共性生活体验,为他们学习中华民族文化拓展了宽阔的空间,营造了深厚的探究实践氛围。
3、拓展同学的熟悉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逐步培育同学良好的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备课<传统文化)四年级2018年2月全册备课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b5E2RGbCAP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
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你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p1EanqFDPw教案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案重点:1、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2、在教案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DXDiTa9E3d教案难点: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
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案难点。
RTCrpUDGiT教案措施:1、教案形式多样化。
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案。
教案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教案进度表:教案内容:本单元将进行六首古诗的教案,分别是《17古诗两首》<《送柴侍御》和《喜见外弟又言别》)、《18古诗两首》<《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19古诗两首》<《送别》、《淮上与友人别》)。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教学计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
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你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课时安排:周次课题第一周《千字文》(节选一)第二周《千字文》(节选二)第三周《千字文》(节选三)第四周《月夜》《乡思》第五周《山中》《济上作》第六周《断句》《宣城见杜鹃花》第七周《送柴侍御》《喜见外弟又言别》第八周《重别周尚书》《送友人》第九周《送别》《淮上与友人别》第十周《塞下曲》《秋望》第十一周《从军行七首》(其五)《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第十二周《塞上听吹箫》《征人怨》第十三周文学巨匠——李白第十四周文学巨匠——杜甫第十五周文学巨匠——苏轼第十六周文学巨匠——曹雪芹第1课时《千字文》(一)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一)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一)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二、简介《千字文》(一)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2页了解夜光珠来历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八、课外延伸: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第2课时《千字文》(二)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二)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二)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复,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二、简介《千字文》(二)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5页了解墨子教育做人的小故事。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黒。
——荀子《劝学》近朱者赤,近墨者黒;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时《千字文》(三)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三)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三)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清。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二、简介《千字文》(三)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7页了解“二十四孝”中黄香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查一查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已家喻户晓,“卧冰求鲤”“芦衣顺母”等故事就发生在山东。
查阅资料,找出发生在山东的“二十四孝”故事还有哪些?并说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哪些人?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4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月夜》和《乡思》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乡思(宋)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二、简介李觏李觏,字泰伯,江西南城人,他的诗唐代韩愈、皮日休等人的影响,具有独特风格。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了解《月夜》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挂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七、拓展活动:背一背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5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山中》和《济上作》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济上作(明)徐祯青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二、简介作者王勃,字子安,山西人,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徐祯卿,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的诗句而为人称誉。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了解《山中》和《济上作》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悲苦的思乡之情。
七、拓展活动:1、说一说说一说本课的两首诗是借什么景物来表达思乡思亲的悲伤感情的?2、读一读京师得家书(明)袁凯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6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断句》和《宣城见杜鹃花》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断句(北魏)刘昶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
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宣城见杜鹃花(唐)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二、简介作者刘昶是南朝宋文帝第九子。
前废帝刘子业即位,怀疑刘昶有异志,于是他投奔北魏,亡命途中作此诗。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