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8.00 KB
- 文档页数:24
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点;2. 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3.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三、教学准备:1. 教材: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2. 多媒体设备;3. 课件和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约10分钟)1. 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Step 2 探究(约15分钟)1. 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谈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陈述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鼓励学生互动讨论,了解各个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2. 教师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的贡献,并阐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Step 3 学习(约25分钟)1. 教师布置任务,供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并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指导。
2. 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同时边读边思考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有哪些?3. 学生互相讨论自己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梳理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
Step 4 总结(约15分钟)1. 学生分享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进行总结,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和意义是什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行对传统文化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剪纸、书法、国画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实践动手能力;2. 组织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图片展览、诗歌朗诵或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文,可以自由发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感受和展望。
小学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8页了解___教育做人的小故事。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回顾《塞下曲》和《秋望》两首古诗。
二、教师朗读两首古诗。
要求:1.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标记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3.体会教师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进行小结。
四、学生练朗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己朗读。
1)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缺点,加以改进。
3)同桌合作朗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朗读,师生针对正确性、流畅度、情感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朗读。
五、知识链接:了解《从军行七首》(其五)和《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教学反思】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两首古诗中的生僻字,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意并熟读背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朗读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让学生进行练和交流。
同时,通过知识链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
___(712-770),字子美,出生于河南巩县。
他曾经在长安城南少陵居住,因此自称___,被世人称为___。
在35岁之前,他读书和游历。
在天宝年间,他到达长安,但是没有找到官职,困顿了十年之久,最终只得到了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位。
___爆发后,他流亡颠沛,甚至被叛军俘虏;脱险后,他被授予左拾遗的官职。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3.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4.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5.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起源、发展和主要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4.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四年级语文、道德与法治等相关教材。
2.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PPT等。
3. 参考资料: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文章、视频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的作业和练习,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传统文化活动参与度:评价学生在传统文化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4. 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观察和交流,评价学生在道德、情感、行为等方面的成长。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周: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3. 第三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4. 第四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5. 第五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七、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
2. 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如剪纸、书法、国画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 引导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八、教学资源:1.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古籍书社版)教案概述这份教案是为四年级学生设计的,内容涵盖了全册的传统文化知识。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 掌握几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作品。
-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传统节日- 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重要意义。
- 分享并了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几个代表性的传统节日。
- 进行手工制作,制作与节日相关的艺术品。
第二单元:中国传统音乐- 听取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了解其特点和美妙之处。
- 研究一首中国传统民歌或乐曲,进行简单的演唱或演奏。
- 了解古琴、古筝等传统乐器的制作和演奏方法。
第三单元:中国传统绘画- 研究中国传统绘画的起源和发展。
- 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 进行简单的国画实践活动,研究基本的绘画技巧。
第四单元:中国传统建筑- 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意义。
- 制作简单的中国传统建筑模型。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和示范- 小组合作研究- 观察与讨论- 实践与创作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
- 评价学生在手工制作、音乐演奏、绘画和建筑制作等方面的表现。
- 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品完成情况。
参考资料- 《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材》(古籍书社版)- 网络资源- 教师自备材料以上是《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的内容概述,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课题:传统文化——中国结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结的起源、历史和文化内涵。
2. 学会制作中国结。
教学重点:
1. 了解中国结的起源和历史。
2. 学习制作中国结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制作中国结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红色、黄色、蓝色、绿色、黑色绳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中国结的照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装饰物品的样子、用途等。
二、学习中国结的起源和历史(1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结的起源和历史,如中国结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起源于唐代,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等。
三、学习制作中国结(25分钟)
1. 教师演示制作中国结的基本方法,如何将绳子编织成中国结。
2.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2-3人一组,听从教师指导,开始
亲手制作中国结。
3. 老师巡回指导,逐个检查每个小组的进展。
4. 学生完成中国结后,互相欣赏和交流自己的作品。
四、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总结制作中国结的基本步骤。
五、拓展延伸(5分钟)
学生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绳子和不同的编织方式制作更多不同样式的中国结。
六、作业布置
学生通过调研,了解中国结在其他国家的应用和发展,写一篇有关中国结的小论文。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3.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诗词、书法、绘画等)4. 中国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5. 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传统节日、习俗、艺术形式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传承方式。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艺术形式的实践活动,如书法、绘画等。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第二课时: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3. 第三课时: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诗词、书法、绘画等)4. 第四课时:中国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5. 第五课时: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表现: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创作能力。
4.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材或相关书籍。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3. 视频资料:寻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如传统艺术表演、历史纪录片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5. 实践活动材料:如书法用品、绘画材料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节日、习俗、艺术形式等。
2.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导语】传统⽂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明演化⽽汇集成的⼀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化,是各民族历各种思想⽂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学四年级传统⽂化教案⼀:李⽩ 教学重点 1、背诵课⽂,体会⽂中的思想情感 2、积累体会⽂中的优美词语与句式 教学难点:体会⽂中积极昂扬的情感特质 教学过程 ⼀、导⼊新课 【引⼊课⽂】古⼈宴集为欢,喝酒,喝的是美酒;赏景,赏的是美景;他们也咏⽽歌,吟咏诗⽂,唱唱歌(可不像我们⼀路上唱的是什么《⼀只⼩⾬伞》,没诗可吟,回来的路上⼀起⼤声背诵《将进酒》。
)他们的宴集让今⼈感受到⽂雅才情以及纵兴释怀的欢乐,不禁让⼈⼼⽣羡慕之情。
今天我们要去感受⼀下,李⽩和他的堂弟们的⼀次“夜宴”。
下⾯让我们进⼊课⽂,感受他们的“夜宴”诗情。
⼆、共同协作,完成课⽂解读 【疏通字词】投影⽂段,疏通字词,涉及典故简单讲解。
“以诗为⽂”语⾔凝练富有美感的特点;⽤典⾃然不加雕饰,灵活运⽤不凝滞。
【归纳总结】赏美景、序天伦、⾼谈转清、饮酒赋诗 【⾃主赏析指导】前段时间我们学习李⽩的《将进酒》,我们共同归纳出三个赏析诗⽂的⾓度,⼀是作者;⼆是诗⽂反映的⽂化特征;三是诗⽂中的情感基调。
今天我们就选取其中的情感基调作为赏析的⽅向。
三、对⽐探究 通过课⽂的解读,我们看到李⽩和他的弟弟们在他们的筵席上,没有轻歌曼舞,没有繁管急弦,⽽只是观花赏⽉,吟诗论⽂,说理谈⽞,所以这是⼀场纯属⽂⼈墨客的集会,作者运⽤诗⼀样的语⾔成功地展⽰了⼀次⾼雅的精神盛宴,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齐读⽂章,感受直观的诗⽂情意。
) 【提问】同学们在完成课⽂的解读以及诵读之后,感受⼀下,这篇⽂章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样的。
我们可以简单地将之归⼊什么性质的。
(积极还是消沉的?) 【合作探究】请以⼩组为单位,探讨⼀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提⽰】可以从时代背景、作者个⼈情况等⽅⾯⼊⼿ 【交流成果】⼩组之间交流成果,与⽼师交流体会 四、总结全⽂,阅读与写作 1、阅读分发的材料,⽯崇的《⾦⾕诗序》,有评论家认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很⼤程度上受到《⾦⾕诗序》的影响,你能从中找出⼀些佐证吗? 2、⾃⼰⾛过的⼗⼋年,以《春》为蓝本,摹写⼀次印象深刻的集会。
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节日、民俗、传统艺术等。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如诗词、书法、绘画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采访、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地域差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传统节日1. 课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2. 知识点:节日的来历、习俗、食物、活动等第二单元:民间艺术1. 课文:《剪纸》、《泥塑》、《京剧》2. 知识点:民间艺术的定义、分类、特点、代表作品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地域差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课文内容。
2.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调查、采访、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3. 比较法:分析传统文化中的相似和差异,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阶段测试:设置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检测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结合课文内容和知识点,进行综合性的测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相关课文。
2. 辅助材料:相关节日的图片、视频、剪纸、泥塑等实物或模型。
3. 网络资源:关于传统文化的网站、博客、论坛等。
4. 参考书籍:关于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方面的书籍。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传统节日(2课时)第二单元:民间艺术(2课时)八、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播放节日歌曲或展示节日图片,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年级(齐鲁书社版)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 培养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成语、典故、名言、古诗词等。
3. 传统艺术:书法、国画、剪纸、京剧、民间故事等。
4. 传统习俗:拜年、祭祖、赏花灯、包粽子、做月饼等。
5. 传统美德:孝道、礼仪、诚信、友善、勤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知识,阐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艺术、习俗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每课时20分钟2. 教学进度:每周一课时,共15课时3.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中国传统节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内容:介绍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印象。
2. 讲解:讲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的有趣故事和实例,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调查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年级2019.91、学便是乐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王艮及其《乐学歌》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体会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晓事明理。
读读《杏坛乐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广闻博识、余力学文。
学生谈谈交流自己所了解的私塾,说一下你有没有在雪中高兴得手舞足蹈的时候。
五、学以致用。
交流:你是怎样理解学习中的苦与乐的?2、读书之乐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翁森及其《四时读书乐·秋》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晓事明理。
读读《颜回乐学》,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广闻博识、余力学文。
学生谈谈交流自己所了解的二十四节气。
画一画《四时读书乐·冬》中的场景吧。
五、学以致用。
交流:你喜欢在哪个季节读书?为什么?3、处贫乐学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颜回及《论语·述而》跟《论语·雍也》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片段。
教学重难点:如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晓事明理。
读读《范仲淹处贫乐学》,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广闻博识、余力学文。
学生谈谈交流自己所了解的粥的由来及功效、礼俗等。
说一说读书的好处有哪些?五、学以致用。
查阅怀素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吧。
4、好之乐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程颢及《论语·雍也》跟《春日偶成》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片段。
教学重难点:怎样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晓事明理。
读读《吟风弄月》,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小学四年级中华卓越传统文化教案小学四年级山东友谊出版社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四年级的学生了解和研究中华卓越传统文化,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教案内容1. 第一课:中国的四大发明第一课:中国的四大发明- 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 教学活动:介绍四大发明的背景和重要性,展示相关实物,并进行互动讨论。
- 研究成果:学生能够认识四大发明,并理解其对世界的影响。
2. 第二课:中国传统节日第二课:中国传统节日- 目标: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 教学活动:介绍各个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和相关的传统俗,展示节日食物和民俗活动,并进行互动体验。
- 研究成果:学生能够认识主要的中国传统节日,并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3. 第三课:中国传统艺术第三课:中国传统艺术- 目标: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中国画、剪纸等)。
- 教学活动:介绍各种传统艺术形式的特点、起源和发展历史,展示相关艺术品,并进行互动演示。
- 研究成果: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并了解其独特魅力。
4. 第四课:中国的传统建筑第四课:中国的传统建筑- 目标:了解中国的传统建筑(如故宫、长城等)。
- 教学活动:介绍各种传统建筑的特点、历史和文化意义,展示相关图片和模型,并进行互动讨论。
- 研究成果:学生能够认识主要的中国传统建筑,并理解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生动有趣。
- 注重互动,通过讨论、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研究积极性。
-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如品尝传统节日食物、亲手制作手工艺品等。
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来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小短文,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课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四年级(齐鲁书社版)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艺术等。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解、讨论、实践等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传统节日1. 春节2. 清明节3. 端午节4. 中秋节第二单元:传统习俗1. 拜年2. 贴春联3. 吃年夜饭4. 扫尘第三单元:传统艺术1. 剪纸2. 年画3. 陶艺4. 京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4. 采用调查法,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展现的兴趣和能力。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观。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传统文化》(齐鲁书社版)2. 辅助材料:相关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3. 实物材料:剪纸、年画、陶艺等传统艺术材料4. 网络资源:相关传统文化的网站、论坛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传统节日(2课时)2. 第二单元:传统习俗(2课时)3. 第三单元:传统艺术(2课时)4. 实践环节:调查身边的传统文化(1课时)5. 总结与评价(1课时)八、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讲解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尚德修身》等四个单元。
当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学生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三、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第一单元尚德修身1、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句话。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们的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
3. 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传统节日1. 春节: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2. 元宵节:讲解元宵节的由来、习俗,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和诗词。
3. 清明节:介绍清明节的起源、习俗,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和诗词。
4. 端午节: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和诗词。
5.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习俗,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和诗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传统文化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具体的民间故事和诗词,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作业中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 学生考试成绩: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2. 参考书籍: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和资料。
3. 多媒体资源: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
4. 网络资源:传统文化相关的网站和在线资料。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节日(2课时)2. 第二单元:中国传统艺术(2课时)3. 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民俗(2课时)4. 第四单元:中国传统建筑(2课时)5. 第五单元:中国传统思想(2课时)6. 第六单元:中国传统文学(2课时)7. 第七单元:中国传统历史(2课时)8. 第八单元:中国传统科学(2课时)9. 第九单元:中国传统哲学(2课时)10. 第十单元:传统文化实践活动(2课时)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进度目录表
四年级传统文化
四年级传统文化
四年级传统文化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总结、应急预案、实习心得、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summaries, emergency plans, internship experiences, document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传统文化教案7篇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全球视野,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关键环节,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传统文化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特点。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尊重传统文化,并发展学生的文化自信。
3. 学会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难点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引入课题,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让学生展开讨论,了解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2. 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3. 学习活动(1)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并展示一些传统文化的例子,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2)通过故事和绘本,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对人们思想、道德和行为的影响。
如《孔子学堂》、《爱的故事》等。
(3)通过参观和体验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亲眼观察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参观博物馆、赏花灯等。
(4)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创作和表演一些传统文化的作品。
如写春联、编织五彩手链等。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2. 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示范教学法:通过展示一些传统文化的例子和实物,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知识。
4. 实践教学法:通过参观和体验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个人作业和课堂讨论等形式进行评价。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表演来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中国传统文化- 基本概念和内涵- 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对人们思想、道德和行为的影响- 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发展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七、教学反思通过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展示实物和参观体验等多种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例如尊老爱幼、重视家庭和崇尚孝道。
2.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文化内涵–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分析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主要庆祝活动。
–详细讲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几个重要节日。
–探讨传统节日的传统习俗,如包饺子、放鞭炮、扫墓、赛龙舟、赏月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导入(5分钟)–师生互动问答,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展示,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如中国古建筑、国画、传统服饰等。
2.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10分钟)–通过讲解和举例,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3.讨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和意义。
4.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15分钟)–在黑板上列举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如尊老爱幼、重视家庭和崇尚孝道。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征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课时: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文化内涵1.复习上节课内容(5分钟)–对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简要复习,确认学生的理解程度。
2.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历史背景(10分钟)–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几个重要节日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3.分析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主要庆祝活动(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主要庆祝活动。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教学计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
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你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课时安排:周次课题第一周《千字文》(节选一)第二周《千字文》(节选二)第三周《千字文》(节选三)第四周《月夜》《乡思》第五周《山中》《济上作》第六周《断句》《宣城见杜鹃花》第七周《送柴侍御》《喜见外弟又言别》第八周《重别周尚书》《送友人》第九周《送别》《淮上与友人别》第十周《塞下曲》《秋望》第十一周《从军行七首》(其五)《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第十二周《塞上听吹箫》《征人怨》第十三周文学巨匠——李白第十四周文学巨匠——杜甫第十五周文学巨匠——苏轼第十六周文学巨匠——曹雪芹第1课时《千字文》(一)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一)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一)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二、简介《千字文》(一)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2页了解夜光珠来历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八、课外延伸: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第2课时《千字文》(二)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二)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二)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复,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二、简介《千字文》(二)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5页了解墨子教育做人的小故事。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黒。
——荀子《劝学》近朱者赤,近墨者黒;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时《千字文》(三)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三)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三)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清。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二、简介《千字文》(三)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7页了解“二十四孝”中黄香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查一查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已家喻户晓,“卧冰求鲤”“芦衣顺母”等故事就发生在山东。
查阅资料,找出发生在山东的“二十四孝”故事还有哪些?并说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哪些人?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4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月夜》和《乡思》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乡思(宋)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二、简介李觏李觏,字泰伯,江西南城人,他的诗唐代韩愈、皮日休等人的影响,具有独特风格。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了解《月夜》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挂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七、拓展活动:背一背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5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山中》和《济上作》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济上作(明)徐祯青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二、简介作者王勃,字子安,山西人,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徐祯卿,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的诗句而为人称誉。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了解《山中》和《济上作》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悲苦的思乡之情。
七、拓展活动:1、说一说说一说本课的两首诗是借什么景物来表达思乡思亲的悲伤感情的?2、读一读京师得家书(明)袁凯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6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断句》和《宣城见杜鹃花》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断句(北魏)刘昶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
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宣城见杜鹃花(唐)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二、简介作者刘昶是南朝宋文帝第九子。
前废帝刘子业即位,怀疑刘昶有异志,于是他投奔北魏,亡命途中作此诗。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