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法讲义共84页
- 格式:ppt
- 大小:8.38 MB
- 文档页数:84
行政处罚法课件行政处罚法课件行政处罚法是一门重要的法律学科,旨在规范和约束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的处罚。
在现代社会中,行政处罚法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和行业。
本文将介绍行政处罚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程序,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行政处罚法的基本概念行政处罚法是指国家机关对违反行政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主体作出的强制性制裁措施。
它是行政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行政处罚法的核心是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其目的是通过惩罚违法者来达到预防和纠正违法行为的目的。
二、行政处罚法的原则行政处罚法有一系列的原则,旨在保障行政处罚的公正、合法和有效。
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包括:1. 法定性原则:行政处罚必须依法进行,不能凭主观判断或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
行政机关只能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2. 公正原则:行政处罚必须公正、公平、公开。
行政机关在处罚时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意见,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3. 适当性原则:行政处罚的力度必须适当,不能过轻或过重。
行政机关在处罚时应当综合考虑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等因素,确保处罚与违法行为相匹配。
4. 效率原则:行政处罚必须及时有效。
行政机关在处罚时应当尽快作出决定,并及时执行,以达到预防和纠正违法行为的目的。
三、行政处罚法的程序行政处罚法规定了一套严格的程序,以保证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一般而言,行政处罚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立案:行政机关在接到举报或发现违法行为后,应当及时立案,并对案件进行调查核实。
2. 通知听证:行政机关在调查核实后,应当及时通知当事人,告知其违法行为的事实、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并邀请当事人参加听证会,进行申辩和辩护。
3. 处罚决定:行政机关在听证会结束后,应当根据听证结果和调查核实的事实,依法作出处罚决定。
处罚决定应当明确违法行为、处罚种类和处罚依据。
4. 申诉和复议: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时,有权向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诉或复议请求。
新修订行政处罚法讲课课件(一)教学内容1. 引言:简述行政处罚法的重要性和修订的背景2. 核心知识点讲解:•刑法与行政处罚法的区别•行政处罚的定义和性质•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行政处罚的程序和方式•行政处罚的种类和适用条件•行政处罚的范围和对象3. 新修订行政处罚法的重要内容解读:•罚款类处罚的调整和划分•行政拘留和吊销许可证的适用范围扩大•降低行政处罚标准和量刑幅度的调整•法律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明确界定•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程序要求和途径•学生名单和教室准备•课件:需准备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教材:行政处罚法相关法律法规(教材小册子、文本版本)•案例分析:准备数个具有代表性的行政处罚案例以供讲解和分析•课堂讨论问题:准备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学目标•理解行政处罚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新修订行政处罚法的重要内容•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情景下的行政处罚案例•提高学生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遵守意识设计说明•整体结构分为引言、核心知识点讲解和新修订行政处罚法内容解读三部分•每个知识点采用简明扼要的方式进行讲解,重点突出•配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况中•利用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课堂互动性1.引言•简要介绍行政处罚法的重要性和修订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行政处罚法的兴趣和思考2.核心知识点讲解•依次讲解行政处罚法的定义、性质、基本原则、程序和方式、种类和适用条件、范围和对象•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释和说明,引导学生理解3.新修订行政处罚法的重要内容解读•分别就罚款类处罚、行政拘留与吊销许可证、降低标准和量刑幅度、法律责任人与直接责任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进行详细解读•注重与现行法律相比的变化和影响分析4.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解读和评价行政处罚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课堂讨论•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观点•引导学生思考行政处罚法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和影响课后反思•回顾课堂教学情况,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分析学生的学习反应和理解情况,思考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式•准备下一堂相关的复习或拓展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行政处罚法讲稿行政处罚法讲稿(九六年十月一日施行,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计八章六十四条)一、行政处罚的概念要件及原则.1、概念是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对实施行政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政制裁.含义①不同于行政处分,(内部秩序)②不同于行政强制措施,违法的不确定性、待查,如查封、扣押等、收容审查、强制戒毒.③区别于刑罚及民事责任先刑,再行,再民双重责任竞合2、要件: 1>违法性2>责任能力(年龄精神状态)-----主体3>法定(明文有规定)3、原则1>行政处罚法定原则(非文件)------溯及力(无)2>处罚和教育相结合原则. “不教而诛”“一事不再罚原则”3>公正、公开原则. 程序分开,依据分开. “抽屉里的文件”4>无救济即无处罚原则. 复议、诉讼、赔偿等---申辩5>受处罚不免除民事责任原则.但其财产不足时,先赔民后罚行二、行政处罚的设定1、处罚的种类:申诫罚:警告,通报批评财产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购物能力罚(行为罚):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人身罚(自由罚):行政拘留(区别于刑拘)、劳动教养---教育性强制措施而非处罚以前限期治理、责令改正等等,计90余种2、设定权与规定权机关形式设定处罚的种类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法律所有国务院行政法规①除限制人身自由外的所有种类②法律有规定的,可在范围内行使规定权省级人大及常委会地方性法规①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外的所有种类②法律、行政法规有规定的,可在范围内行使规定权各部委、直属机构部门规章①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可设警告及一定数量罚款②法律、行政法规之范围内行使规定权省级政府及其所在市政府与国务院批准较大市政府地方规章①尚未制定法律、法规,可设警告及一定数量罚款②法律、法规之范围内行使规定权党组织、司法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①无设定权②法律、法规、规章之范围内行使规定权行政处罚的设定是指国家机关依照职权和实际需要,在有关法律、法规或者规章中,自行创制设定行政处罚的权力,其特点是:国家机关依照职权自行创设,属于立法性权力范畴,而规定权属执法性权力范畴三、行政处罚的实施1、实施机关(主体资格制度)㈠、⑴行政机关①履行外部职能不同于人事监察部门(内部)②法定明确授权③授权与外部职能相一致⑵授权组织①依法成立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事业或企业)②有熟悉法律法规及业务的人员③有相应检查、鉴定等技术条件④能独立承担责任如地铁公司、国境卫生检疫、免疫机构等⑶受委托的组织①依法成立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事业)②熟悉业务的人员③以委托机关名义(不超过委托权限、不得再委托)如乡镇治安㈡、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是指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综合执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级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2、处罚的管辖①地域管辖:违法行政发生地(着手地、经过地、实施发生地与危害结果发生地)→→共同管辖(先查处原则)②职权管辖:“三定”方案③级别管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但法律与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④指定管辖: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争议)3、当场处罚制度(当场处罚程序也称简易程序)⑴条件:①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②对公民处50元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10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二个条件需同时具备⑵内容:①表明执法身份②告诉当事人作出处罚的事实和依据及当事人享有的权利③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送达被处罚人并告知救济权利④执行(无法执行需转入一般程序)决定书必需具备条款(第三十九条)A被处罚人名称B主要违法事实与情节C处罚的法定依据、形式及幅度D执行期限E告之复议、诉讼权利与期限F处罚机关及负责人G执法机关签名盖章、填写处罚日期4、听证制度1>一般程序(调查取证程序、处罚决定程序)调查:①询问当事人②询问证人(分别询问)③提取和索取物证、书证(证据保全)④现场勘查和鉴定→→(二年的追诉时效)时间、地点、调查人、记录人(不同于调查人)、钢笔、文盲者(未成年人)有在场人签名、被调查人签名(首页上端、每页底部、尾页下瑞)处罚决定程序(处罚与调查分离):①决定前的告之与申辩(不得因申辩而加重处罚)②作出: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后决定③送达时间、地点、送达人、被送达人(签名、写时间)、送达文件名称、备注(拒绝签名)2>听证程序听证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听取有关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质证的制度条件:①处罚种类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企业营业执照和较大数额的罚款;②行政机关与当事人之间对违法事实有重大分岐(如自行交纳罚款);③当事人要求听证必须在接到行政机关通知后3日提出或行政机关认为有必要举行听证注意事项:①回避制度②7日通知听证时间与地点③一般公开举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除外)④听证笔录(签名)⑤听证主持人⑥不得收取费用⑦委托一或二名代理人⑧听证人员为非调查人员5、罚缴分离制度是指当事人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拿着处罚决定书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处罚法》于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同年10月1日起实行。
该法的通过和实行,是中国法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其条文背后包含了人民主权、有限政府、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法律至上等现代法治的基本理念。
其中,人民主权是制度前提,有限政府是制度体现,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是根本目的,法律至上是基本手段。
四个方面的综合,构成实现依法行政的完整理念。
一、行政处罚概述行政处罚是指享有行政权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依法应当给予处罚的行政管理相对人所实施的法律制裁。
包括几层含义:1、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是依法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
并非所有的享有行政权的行政主体都有行政处罚权。
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直接授予有关的行政机关,而不是行政机关内部的工作机构。
个别情况下,存在有的法律法规规章将行政处罚权授权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或者派出机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一条“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其中警告、500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
”2、行政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违法行为的行政相对人。
公民法人,包括企业法人,也包括机关法人(含实施了违法行为的有关国家机关)非法人组织,如合伙组织。
二、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一)处罚法定原则——《行政处罚法》第三条1、处罚的设定法定。
2、实施处罚的主体法定。
3、处罚依据法定。
4、处罚程序法定。
违反法定程序是无效的行政处罚。
(二)处罚公正、公开原则——《行政处罚法》第四条1、关于公正⑴实体公正:过罚相当,执法实操中主要体现在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的问题。
⑵程序公正:执法实操中主要体现一是一般程序或简易程序的选择问题,二是时间节点问题。
2、关于公开⑴处罚的所有规定必须公开,未公开的规定不能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⑵实施行政处罚的程序必须公开。
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当事人权利、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一、行政处罚与行政处罚法概说一、行政处罚(一)行政处罚的概念和分类行政处罚是指具有行政处罚权的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对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依法对违法行为人所给予的制裁。
行政处罚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五类:1、人身罚。
是指以涉及人身权利的人身自由的限制为内容的行政处罚,如行政拘留等。
2、身份罚或称能力罚。
是指以对相对人的身份作出剥夺或某种限制为内容的行政处罚。
如吊销许可证、资质证、营业执照等。
3、财产罚。
是指以剥夺财产为内容的行政处罚,如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财产等。
4、申诫罚。
是指以告诫、批评为内容的行政处罚,如警告、通报批评等。
5、行为罚。
以要求行政相对人作出某种行为或不得作出某种行为为内容的行政处罚,如责令停止生产违法产品等。
有时身份罚与行为罚有联系,如吊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际上也是对行政相对人生产某种产品的禁止。
但在行政相对人本没有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则没有身份罚,只有行为罚。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八条的规定,行政处罚的具体种类划分为: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责令改正究竟是不是行政处罚,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如责令改正可能造成相对人明显现实利益的损失或可预期利益的不能获得,则属于行政处罚,否则,不应认定是行政处罚。
例如:责令停止生产无证产品,若企业只生产这一种产品,则无疑是责令停产停业,或企业还有其他产品生产,则也是一种责令部分停产停业,是一种行为罚。
而责令停止销售无证产品不应认定是一种行政处罚,因为相对人完全可以不必增加成本,既可改为销售有证产品。
(二)行政处罚的特征:1、行政处罚的主体实施行政处罚的权力来源是法律授权或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组织按法律规定获得委托。
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包括以下几类: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组织或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并且受到委托的组织。
行政处罚法讲义一、立法背景与立法宗旨行政处罚作为行政机关经常使用的制裁手段,在行政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行政处罚在实际运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许多行政机关甚至一些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随意设定行政处罚;二是执法主体混乱,许多没有行政处罚权的单位和个人行使行政处罚权;三是行政处罚没有明确的程序规定,缺少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随意性很大,存在乱处罚、消极不处罚等严重现象;四是有些行政处罚完全受经济利益所驱动,影响了行政处罚的公正性、有效性。
上述问题一定程序上影响了行政处罚的公正性,侵犯了公民、法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需要制定一部法律,对行政处罚的设定、行使、程序等问题作出规范。
《行政处罚法》在这样的背景下,于1996年3月17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于同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本法共8章64条。
二、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1、种类(7种):本法第8条规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如:《教师资格条例》第19条规定的“撤销教师资格”的处罚,〈电力法〉第61、69条规定的:“强制清除障碍”的处罚,都是行政处罚。
2、行政处罚的设定设定原则:只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才有行政处罚设定权。
行政处罚设定权的法律规范:①法律的设定权: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并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②行政法规的设定权: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范围内规定,不得突破。
③地方性法规的设定权:可以设定除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④部委规章的设定权: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部委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一定数额的罚款,罚款限额由国务院规定。
行政处罚法课件一、引言行政处罚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行政处罚法,本课件将从行政处罚法的基本概念、原则、程序和执行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二、行政处罚法的基本概念1.行政处罚: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主体给予的制裁措施。
2.行政处罚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3.行政处罚对象: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4.行政处罚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等。
三、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行政处罚必须依法进行,即行政处罚的主体、依据、程序和内容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2.公平公正原则:行政处罚应当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3.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行政处罚不仅要制裁违法行为,还要教育违法者改正错误,预防违法行为的发生。
4.处罚与违法所得相当原则:行政处罚的幅度应当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违法所得相当。
四、行政处罚程序1.立案:行政机关发现违法行为后,应当依法立案调查。
2.调查取证:行政机关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证据,查明违法事实。
3.陈述申辩: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和申辩权利,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4.做出处罚决定:行政机关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5.送达处罚决定:行政机关应当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6.执行处罚:当事人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履行行政处罚决定,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执行。
五、行政处罚的执行1.当事人自觉履行: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规定的期限内,自觉履行处罚决定。
2.强制执行: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执行。
3.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于1996年3月17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同年10月1日起实行。
《行政处罚法》的通过和实行,是中国法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表达了诸多的现代法治观念,因此,作为烟草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人员,要贯彻执行好行政处罚法,除准确地认识和明白得法律条文本身的含义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握《行政处罚法》条文背后所包含的现代法治的差不多理念。
依照《行政处罚法》以及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现代法治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差不多理念:第一,人民主权的观念。
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意味着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是国家权力的源泉,人民的权益是国家权力的基础。
依照社会契约论的观点,国家权力原本是不存在的,只是由于人差不多上社会的人,社会中的每个个体本性上都有占据更多社会资源进展自己,甚至通过侵犯他人权益赢得自己进展优势的倾向。
为了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平等的进展机会,社会成员之间达成共同协议,即,制定法律,将通过侵犯他人权益进展自己的权益交出不再行使,大伙儿共同遵守。
同时,设立公共的治理机构——国家,由国家依照法律的授权以强制方式对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的人予以法律制裁。
由此,制定法律、设立国家机器,其目的并不是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利益的需要,而是为了给社会每一个成员制造平等的进展机会和空间。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契约论的差不多精神同样适用于我们。
社会主义的国家不存在自己独立的利益,人民的全然利益确实是国家的最大利益,国家机关除了通过税收等法定的途径从社会成员收取必要的费用外,决不能够将国家“权力”变为为部门、地点、甚至个人猎取非法利益的工具。
然而。
目前我国财政税费分配体制等相关制度是令人担忧的。
尽管实行了预算外收入收支两条线制度,然而,许多机关的执法人职员资、福利直截了当与罚没收入挂钩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利益驱动”型行政执法问题仍旧十分突出。
行政处罚法课件
行政处罚法是指国家对违反行政法规、行政命令和行政许可、认可、
核准等行政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的惩罚性措施的法律规定。
行政处罚法
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保护公民、法人和
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处罚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行政处罚的种类、行政处罚的程序、行政处罚的执行等。
其中,行政处罚
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定原则、公正原则、适用原则、限制原则、罚当其罪原
则等。
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
吊销许可证等。
行政处罚的程序包括听证、调查取证、裁量、公告等环节。
行政处罚的执行包括强制执行、自动履行等方式。
行政处罚法的适用范围
非常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的行政行为。
在实际应用中,行政处罚法的执
行需要遵循法律程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需要加强对违法行
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总之,行政处罚法是维护国家
法律权威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法律规定,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
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处罚法讲义一、行政处罚法的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996年3月1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简要介绍行政法典三部曲:1、行政许可法是为了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根据宪法规定制定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从1996年开始着手研究起草到2003年8月2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历时7年。
可以预想,这部法律的实施将对我国的行政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行政管理法制化水平的提高。
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是为了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而制定的法规。
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共有7章71条。
这是与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并称行政程序立法“三部曲”的重要法律,把行政机关的强制措施纳入法治轨道。
2011年6月30日下午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行政强制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从1999年开始酝酿制定该法到今日表决通过,前后历时12年,最终成为法律。
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三、行政处罚法的概念行政处罚法是规定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实施行政处罚程序的法律规范。
行政处罚法讲义篇一:行政处罚法讲义行政处罚法讲义主讲人:成双朋教学计划:行政处罚法的主要内容有:行政处罚的概念、原则和种类、行政处罚的设定、实施以及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和执行程序。
本节的讲授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行政处罚的概念、原则和种类;第二课时学习行政处罚的设定、实施;第三课时学习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和执行程序。
其中,重点掌握行政处罚的设定、实施以及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和执行程序。
一、行政处罚的内涵(一)行政处罚的概念是指享有行政处罚权的特定的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尚未触犯刑律而又依法应当受到处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所给予的一种法律制裁。
1、主体: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
2、对象: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
3、前提:行政相对人实施了违反行政法规范的行为。
4、性质:以惩戒违法为目的的具有制裁性的具体行政行为。
我合格你适格你有毛病查清了我制裁你 1 —— 2 —— 3 ——4 —— 5行政主体——相对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查清事实后—处罚(二)行政处罚与相关概念的区别(补充)1、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的区别A、性质不同外部行政行为内部行政行为B、依据不同外部抽象行政行为内部抽象行政行为c、救济途径不同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行政监察机关申诉2、行政处罚和刑罚的区别二者的衔接,违反刑法的移送司法机关审查二、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一)处罚法定原则处罚的设定、主体、依据、程序法定。
设定涉及处罚的行为、幅度法定。
当事人的行为只有明文规定应受处罚的,才受处罚。
对于私权利来说,法无明文规定即可为,对于公权力而言,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
(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第五条)教育是最终的目的。
处罚是贯彻教育的思想。
(三)公正、公开原则公正原则即过罚相当的原则,也叫相适应原则。
(四)处罚救济原则更注重于被处罚人的权利。
陈述权、申辩权、质证权、申诉权是相对人权利。
行政机关的权力抗衡相对人的权利,用相对人的权利阻抗行政机关的不正当的使用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