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学习中的自然辩证法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从自然辩证法中看分析化学的三次飞跃从自然辩证法中看分析化学的三次飞跃摘要:本文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来透视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既:早期的朴素自然观决定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感官分析,这就是早期的分析化学;化学家将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引入分析化学,使分析化学由单纯的实验向理论过渡,并且结合化学四大基础理论,使得分析化学家的检测技术一跃成为分析化学学科,称之为经典分析化学;近年来,分析化学与生物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等学科集合起来,走进了仪器分析的时代。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早期分析化学机械化学论经典分析化学仪器分析The Three leaps development of analysis chemistry in the angle ofdialectics of nature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analysis chemistry in the angle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In the early times, people know the world by the way of senses due to the early nature simple concept, which forms the early analysis chemistry. Then it transited from simple experiment to theory after the chemists bring the dialectical thinking mode into the subject. On this basis, after applying the four basic theory of chemistry, they let it become a real subject and give it a name that is classic analytical chemistry. In recent years, it came into a new age ---instrument analysi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so on.Key words:Dialectics of nature Early analysis chemistry Mechnistic chemical Classic analytical chemistry Instrument analysis分析化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化学分支学科,并且在早期化学发展中一直处于前言和重要的地位,被称为“现代化学之母“。
化学学科中的自然辩证法[摘要]: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内容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本文主要从化学研究的是物质、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变化、化学平衡等方面着手,阐述在化学领域中要善于挖掘其中的辩证法,以便培养学生科学的辩证思维。
[关键词]:化学;自然辩证法;元素周期表;物质;变化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1],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化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我作为一名化学师范生,挖掘化学领域中的辩证法,对以后的学习和教学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学生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哲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其实只有一百多种,就像可拼写出数十万个英文单词的字母只有26个一样。
例如,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钙、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再如,氧气(O2)、二氧化碳(CO2)的组成和性质不同,但是它们都含有氧元素。
世间万物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承认与否它都是存在着的,正如列宁所说:“唯物论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质存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
”这体现了自然辩证法中的唯物观[2]。
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而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比如金属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食盐中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在分子和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认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以重新组合成分子。
化学原子论的提出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现同样具有极大的哲学意义,这是因为,整个十八世纪,化学家们受旧的形而上学思想所束缚,把各种化学现象及其定律看作是没有内在联系的、孤立的东西。
化学发展史与自然辩证法化学发展史与自然辩证法是紧密相连的。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探索物质组成、变化、性质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辩证法的思想不断深入化学研究,推动了化学科学的进步。
化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物质的四元素理论,认为一切物质均由土、水、火、气四种元素组成。
这种思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影响了化学的发展。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化学学者们的实验观察逐渐打破了四元素理论的束缚。
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在古希腊时期也有发展。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一个相互矛盾、相互转化的过程。
这一思想在化学研究中也得到了体现。
在化学实验中,物质的变化往往是由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例如,许多元素在与氧气反应时会生成氧化物,而不同的元素与氧气反应形成的氧化物性质也不同。
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正是自然辩证法中矛盾的表现。
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化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16世纪的魏尔纳提出了一种新的化学理论,即烧炼学说。
他认为物质是由许多小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在化学反应中保持不变。
这种观点打破了四元素理论,为化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烧炼学说也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
例如,当物质在化学反应时质量的改变如何解释,烧炼学说无法给出满意的答案。
在18世纪,拉瓦锡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化学反应中,原有物质的质量总是等于生成物质的质量。
这一定律进一步强调了物质的相互转化,与自然辩证法的思想相吻合。
同时,拉瓦锡还提出了化学计量定律,即不同元素的化学反应质量比例是确定的。
这一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组成关系,为化学化学探索的进一步开拓提供了重要线索。
19世纪是化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认为所有物质由不可再分割的粒子构成,即原子。
这一学说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同时,自然辩证法的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新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与化学化工的关系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化学化工,关系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也渗透于化学领域的方方面面,这样便形成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的化学哲学。
正文就自然辩证法这个词的原义来说,它是指客观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就它的广义来说,就被称为自然辩证法的这个科学部门形成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它不仅研究白然界本身的辩证法,而且研究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研究认识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论。
由于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日益被揭示出来的,所以上述两个方面的研究是密切相联而不可分的。
一、自然辨证法(1)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时代的任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的研究领域。
[1](2)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自然界的辩证法,即自然观;自然科学认识的辩证法,即认识论;自然科学发展的辩证法,即科学观。
其中,自然观部分集中论述了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基本范畴、基本规律和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
认识论部分则主要探讨了自然科学认识的来源、发展过程和检验标准,并论述了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假说、演绎、归纳等方面的问题。
在科学观部分主要论述了自然科学的性质和作用以及它的体系结构和发展的规律性问题。
这三个部分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从而确立了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框架。
以物质为研究对象的化学领域,可以说无时无处不与自然辩证法有关,反之,自然辩证法也渗透于化学领域的方方面面,这样便形成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的化学哲学。
如果我们能用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化学中的问题必将对化学的学习研究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化学中的自然辩证法辩证法原理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它来源于客观世界又对客观物质的发生发展起着指导作用.化学作为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时时处处无不体现辩证法原理.一、化学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而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你承认与否它都是存在着的.只有首先承认物质的存在,才是研究化学问题的唯一正确的出发点.应该说目前的技术已经达到只要是物质,化学检验技术就能确认出任意一种物质的元素组成。
在任何一种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无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该定律又称为物质不灭定律,化学方程式配平的理论依据就是这一定律。
在化学中,我们所有计算都基于“三种平衡”-—质量平衡、能量平衡、动量平衡,这三种平衡的理论基础就是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及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联系是普遍的,但它是有条件的。
这告诉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例如,元素组成单质和化合物,常见的无机化合物有氧化物、酸、碱、盐,单质和以上化合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值得注意的是物质间具有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这里强调“一定条件”,这也是化学反应必须注明反应条件的原因.如甲烷和单质氯在常温下不反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氯代甲烷,而且根据光照时间、甲烷和氯的比例不同分别主要得到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甲烷。
化工生产中,同样的原料不同的条件可生产出不同物质的例子比比皆是。
恩格斯说,运动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所以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热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大量分子无规则混乱运动的宏观表现。
碘的升华、水的蒸发、硫化氢气体散发出特有的臭味,以及蛋白体在一定自然条件下不断新陈代谢、自我更新的过程等,都是分子运动所致,即使是固体物质中的分子、原子或离子,也都在其平衡位置上不断振动。
自然辩证法在化学研究方法或技术研究方法中意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形态、结构、属性、变化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绝对和相对、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因此,研究物质的化学科学和哲学物质范畴之间存在必然内在的联系,将自然辩证法运用于化学学习研究方法之中不仅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有深远意义。
(1)化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化学是研究世界的某一个方面,显然所揭示的化学规律只用于一定特殊的学科范围,但在自然辩证法研究上也有重大意义;而自然辩证法则是在概括包含化学在内的具体科学的成果、特殊规律的基础上所揭示的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对化学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自然辩证法在化学研究方法中的应用以物质为研究对象的化学领域,可以说无时无处不与自然辩证法有关,反之,自然辩证法也渗透于化学领域的方方面面,这样便形成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的化学哲学。
如果我们能用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化学中的问题必将对化学的学习研究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1)化学本体论--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①物质的组成。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基础科学。
这是由它所研究的对象物质所决定了的,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化学与整个世界及其规律总的看法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因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承认与否它都是存在着的,正如列宁所说:“唯物论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质存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
”只有首先承认物质的存在,才是研究化学问题的唯一正确的出发点。
应该说我们目前的技术已经到了只要是物质,我们的化学检验技术就能确认任意一种物质的元素组成,也就是说,在化学家看来,不管是什么,只要是看得到摸得着的物质,都逃不脱100多种元素的范围,逃不出三种基本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自然辩证法在化学领域的的应用研究摘要: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领域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部”,而对这个“结合部”的研究又是紧紧地围绕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进行的。
今日化学正积极向一些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学科渗透,使化学的作用日益显著。
本文首先介绍了自然辨证法的学科性质然后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的发展,化学在创造物质生活方面的贡献、化学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关键字:自然能辩证法科学化学人类社会环境发展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事实上,自然辩证法作为联系辩证唯物主义与自然科学的桥梁,它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它又反映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交叉。
所以自然辩证法带有交叉学科的性质,也就是说,它是一门跨学科研究的综合性范围很广的学科,可以称之为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
也正由于自然辩证法涉及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技术学科等许多学科领域,因而开展这项研究工作,需要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现代科学方法等多重知识结构,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科学技术工作者合作联盟,才能取得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而化学既是关于自然的科学,又是关于人的科学。
在当代科学的发展中,它们正在走向统一。
它的各个研究领域都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已成为一门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科学,创造着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化学对人类创造物质生活的贡献1.化学也为粮食储藏和食品加工提供丰富多样的保护剂、防腐剂、呈味剂、助味剂、着色剂以及各种补增营养的添加剂。
天然有机物化学、味道化学、食品化学等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采用化学手段增产粮食,提供化学营养品。
2.现代化学对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扩展消费生活方式提供着各种各样的新材料。
自然辩证法与化学自然辩证法与化学的交叉研究:揭示相互作用与统一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统一。
它提供了一种哲学框架,解释了物质、能量和信息在宇宙中的流动,以及这些要素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元素、化合物和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在某种程度上,自然辩证法提供了化学研究的哲学背景和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性、规律性和系统性。
在化学领域,这一观点体现在对物质的分类、结构与性质的研究,以及对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化学反应机理的探索。
这些研究都是基于对物质客观存在的认识,以及对物质运动规律的探索。
同时,自然辩证法也强调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观点在化学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如环境化学、生物化学和农业化学等交叉学科的发展,都反映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紧密联系。
化学反应论是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它揭示了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
这一理论在自然辩证法中也有相应的体现,即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事物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
自然辩证法中的这些观点为化学反应论提供了哲学支持,同时也为化学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自然辩证法与化学的结合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还反映在实践领域。
以绿色化学为例,它强调的是在化学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一理念体现了自然辩证法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是自然辩证法在化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总的来说,自然辩证法与化学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
自然辩证法为化学研究提供了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指导,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也为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素材。
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然辩证法与化学的交叉研究将进一步深化,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奥秘。
数学与自然辩证法数学与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它探讨自然、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论文有关自然辩证法的论文:自然辩证法在化学学习、研究、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从化学与自然辩证法的联结处入手,结合实例,全面分析了化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指出了辩证法原理在化学中的应用,使化学的学习、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走向理性化,从而使人能动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不断地促进化学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化学自然辩证法化学哲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形态、结构、属性、变化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绝对和相对、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因此,研究物质的化学科学和哲学物质范畴之间存在必然内在的联系,将自然辩证法运用于化学学习研究教学之中不仅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有深远意义。
从这点来说,学习自然辩证法不仅是全面提高学生化学素质的需要,而且是每一位化学教育者乃至化学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职责。
1自然辩证法(1)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时代的任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的研究领域。
(2)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自然界的辩证法,即自然观;自然科学认识的辩证法,即认识论;自然科学发展的辩证法,即科学观。
其中,自然观部分集中论述了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基本范畴、基本规律和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
认识论部分则主要探讨了自然科学认识的来源、发展过程和检验标准,并论述了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假说、演绎、归纳等方面的问题。
在科学观部分主要论述了自然科学的性质和作用以及它的体系结构和发展的规律性问题。
化学学科中的自然辩证法[摘要]: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内容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本文主要从化学研究的是物质、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变化、化学平衡等方面着手,阐述在化学领域中要善于挖掘其中的辩证法,以便培养学生科学的辩证思维。
[关键词]:化学;自然辩证法;元素周期表;物质;变化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1],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化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我作为一名化学师范生,挖掘化学领域中的辩证法,对以后的学习和教学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学生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哲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其实只有一百多种,就像可拼写出数十万个英文单词的字母只有26个一样。
例如,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钙、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再如,氧气(O2)、二氧化碳(CO2)的组成和性质不同,但是它们都含有氧元素。
世间万物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承认与否它都是存在着的,正如列宁所说:“唯物论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质存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
”这体现了自然辩证法中的唯物观[2]。
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而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比如金属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食盐中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在分子和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认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以重新组合成分子。
化学原子论的提出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现同样具有极大的哲学意义,这是因为,整个十八世纪,化学家们受旧的形而上学思想所束缚,把各种化学现象及其定律看作是没有内在联系的、孤立的东西。
化学科学研究中的不变性分析摘要: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常态,但根据唯物辩证主义,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因此,对立于物质的运动状态即物质的不变性也自然存在。
化学学科中的不变性研究对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规律学习知识有重大意义。
本文旨在质量以及能量两个方面研究化学过程的不变性,深入学习有关化学科学理论知识。
关键字:化学不变性守恒在人类科学史的发展过程中,化学学科与物理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都是由最初的科学发展与分化而来的。
只不过随着现代科学发展的分化与综合,由于它们自身的严密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客观需要,才导致了“分科分家”。
其中化学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们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探究自然界万物的本原,解释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
自然科学的各种守恒,是从物质或运动的某些具体方面、属性定量地描述这种不变性和同一性。
化学学科研究中的不变性意味着其恒常性与稳定性。
守恒是化学的实质,是一切化学变化都必须遵循的规律。
学会使用守恒的方法看待、解决问题,可以达到由繁化简的效果,并且化学守恒观的构建也是培养化学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
守恒定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物质的守恒,如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各种粒子数守恒等;另一种是运动的守恒,如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角动量守恒等。
其中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哲学上分别被认为物质不灭和运动不灭的佐证。
质量与能量都是物质相互作用的产物,彼此具有内在的联系,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的内在形式,二者不可分割。
物质系统中一定的质量总是同严格确定的能量相联系,没有能量就没有质量,没有质量也就没有能量。
质量是内敛的能量,能量是外显的质量。
因此,本文将在这两个方面——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来阐述化学科学研究中的不变性。
浅谈辩证法在有机化学中的体现摘要:辩证法是指导我们认知和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
在当代,辩证法广泛地运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对于有机化学的科学研究也必然离不开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指导,在有机化学中也处处渗透着辩证法。
关键词:辩证法,有机化学,应用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辨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制备方法与应用、分离分析、结构鉴定、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和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接触和使用有机化合物。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已经发现并制备出大量新的有机化合物,积累了浩如烟海的有机化学知识。
然而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学科与自然辨证法等哲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中,各种流派的哲学思想互相撞击,对有机化学的研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运动的。
而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等,着眼点在于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因此,在有机化学中也处处渗透着辩证法。
1. 物质之间的联系性在有机化学中的体现联系的观点揭示了物质间关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而不是各种孤立的事物的机械堆积、组合。
自然辩证法认为,各种事物的变化、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
众所周知,每一学科都不是孤立的。
比如,化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交融,就产生了诸如生物化学、材料化学、化学计量学、超导化学、量子化学、能源化学、环境化学、绿色化学、化学与社会等许多交叉领域。
浅论自然辩证法在化学学习、研究中的应用【摘要】: 本文先对化学给出了它的哲学定义,再从化学与自然辩证法的联结处入手定义了化学自然辩证法,结合实例,全面分析了化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指出了辩证法原理在化学中的应用,使化学的学习、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走向理性化,从而使人能动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不断地促进化学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化学哲学、化学自然辩证法、学习应用一、引言当代科技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科学的整体化发展趋势。
科学的整体化发展既表现在各个学科领域内部各分支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综合及相互影响,同时也表现在不同门类的学科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 合及影响。
这种整体性更深层次的发展体现为不同学科领域的彼此静透和相互融合,要求我们从整体把握科学的内在统一性.正确认识不同学科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了现代科学技术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基础部门扩展为八个,同时,着力加强对辩证法和方法论的研究,借以不断提高科研效率。
化学从属于自然科学,而自然科学作为八大基础部门之一,和辩证唯物主义紧密联系的桥梁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人类化学史上的最高理论概括,对化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起着巨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因此,在化学课程中必须加强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应用。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形态、结构、属性、变化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绝对和相对、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因此,研究物质的化学科学和哲学物质范畴之间存在必然内在的联系,将自然辩证法运用于化学学习研究教学之中不仅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有深远意义。
从这点来说,学习自然辩证法不仅是全面提高学生化学素质的需要,而且是每一位化学教育者乃至化学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职责。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浅析自然辩证法在化学实验科学中的应用化工翟云鸽1043113252一、问题的提出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形成是中学化学新课程目标之一。
学科观念是对该门学科的总观性,综合性的认识和体验,有别于具体的学科知识而处于其上位,具有概括性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是行为的先导。
化学教育和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怎样的化学基本观念,才是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从处于高层次的哲学角度来考察,除了建构元素观、微粒观、化学反应与能量观、化学分类观、质能守恒观和化学价值观等基本观念之外。
还可以通过自然辩证法中具有发展性的两个重要内容——自然观和方法论得到若干指导与启示。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统一的理论。
由于以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方法论便无可厚非地奠定了自然辩证法的两大基石[1]。
从自然辩证法的视角出发,基于生态自然观和科学认识的方法论。
二、基于生态自然观的生态化学观及其形成2.1从自然辩证法的生态自然观看生态化学观生态自然观是20世纪中叶以来自然辩证法在自然观方面的新发展,其基本思想是强调生态系统的生命性、整体性、自组织的开放性、动态平衡性。
生态自然观认为人类是生态系统这个生命共同体中平等的一员,需要尊重其他生命,并自觉维护生命共同体的和谐与稳定,与自然一同协调地进化和发展。
基于生态自然现形成的生态化学观,就是用生态理念来看待化学及其发展,强调化学系统的整体、开放和平衡,尤其在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实效。
更要从原子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角度,注重与社会、自然的协调,以此体现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原则。
学生基本的生态化学观可以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对待化学学科本身时.既能透过表象领会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深远意义,形成绿色化学实验观,并能进行绿色化学实验,又能从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远瞻并践行化学学科的发展。
化学中的自然辩证法摘要:本文从化学与自然辩证法的联结处入手,结合实例,全面分析了化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指出了辩证法原理在化学中的应用,使化学的学习、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走向理性化,从而使人能动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不断地促进化学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化学自然辩证法化学哲学辩证法原理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 它来源于客观世界又对客观物质的发生发展起着指导作用.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 时时处处无不体现辩证法原理. 为了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 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和理解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把化学与辩证法原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化学世界是物质的世界1、世界是物质的。
①物质的组成。
因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承认与否它都是存在着的,只有首先承认物质的存在,才是研究化学问题的唯一正确的出发点。
应该说我们目前的技术已经到了只要是物质,我们的化学检验技术就能确认任意一种物质的元素组成,都逃不出三种基本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在任何一种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无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
化学方程式配平的理论依据就是这一定律。
在化工原理课程中,其所有计算都基于“三种衡算”——质量衡算、能量衡算、动量衡算,这三种衡算的理论基础就是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及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②物质的结构。
关于结构,我们目前能够明确的是主要是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三方面。
原子结构是所有结构的基础。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原子结构相当于混凝土,分子结构相当于预制件,晶体结构就相当于建筑物,宏观物质相当于一座大型城市。
不同的物质不外乎是元素原子的不同组合,可以这样说,四种微粒,四种作用力,构成了物质世界。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是表象,是果,结构是本质,是因。
化学发展史与自然辩证法一、本文概述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其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与探索。
本文旨在探讨化学发展史的演进轨迹,以及自然辩证法在这一过程中的体现。
通过对化学发展史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通过自然辩证法的视角,我们可以揭示化学发展中的矛盾、对立和统一,进一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特性。
本文将首先概述化学发展的主要阶段,从古代的炼金术和化学萌芽,到近代化学的建立和发展,再到现代化学的繁荣和创新。
然后,本文将重点分析自然辩证法在化学发展中的应用,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这些规律不仅揭示了化学现象的本质,也指导了化学研究的实践。
本文将总结化学发展史对自然辩证法的启示,以及对未来化学研究的展望。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以理解化学发展史的演变和内在逻辑,也希望能够启发读者对自然辩证法的思考和应用,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科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二、化学发展史的概述化学发展史是一部揭示自然界物质转化规律的壮丽史诗。
从古代朴素的炼金术,到现代精细的化学科学,化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早在公元前几千年,人类就开始了对物质变化的初步探索,如火的发现和使用,陶器的制作等。
这些早期的实践活动,虽然并未形成系统的化学理论,但无疑为后来的化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中世纪,炼金术盛行一时。
尽管炼金术的目标往往带有神秘和迷信色彩,但它对化学实验技术和化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通过炼金术的实践,人们开始意识到物质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为后来的化学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科学的理性主义开始兴起。
化学逐渐摆脱了炼金术的神秘主义束缚,开始向着实证和理论的方向发展。
17世纪,波义耳等科学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学的诞生。
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为后来的化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化学史学习中的自然辩证法Natural Dialectics in the Study of ChemicalHistory姓名:学号:任课教师:所在院系:所学专业:南京理工大学中国·南京2015年12月摘要:本文从化学史和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出发,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就自然辩证法对化学史学习的指导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化学史自然辩证法指导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history of chemi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dialectics,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wn views about the guidance in the natural dialectics in the study of chemical history.Key words: chemical history, natural dialectics, guidance1 引言自然辩证法作为对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内容涉及自然观、自然科学观、自然科学方法论及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和科学技术思想史等广泛的领域。
它既有对各门具体科学的基本问题的深层考察,以及对具体科学方法的细致研究,又有对整个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及方法论的宏观探索。
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1]可以肯定地讲,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
科技史表明,任何自然科学重大成果的取得,实际上都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果。
化学史的撰写历史至少已400年,但仍然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我们不理解化学史所起的作用,就不能理解科学革命。
而且在我们将来所知比现在所知更多之时,我们还会说,没有化学史知识,就不可能理解世界现代史。
因此,要求我们在自然科学研究过程中,自觉地发现挖掘规律,并运用自然辩证法及科学方法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这必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产生积极的、巨大的影响。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1、新兴科学的哺育;2、机械的广泛使用;3、新哲学体系的提炼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主要观点:①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
这种原子论的物质观是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的理论基础。
②时空观:“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
“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③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④因果观:认为可以把经典力学的因果关系推而广之,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⑤相互作用观:认为物质粒子之间或由它们构成的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的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
⑥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特点①唯物主义:世界是物质的从自然本身来理解自然拒斥目的因②形而上学:恩格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它们的相互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③机械论:浅薄的机械论:把万物都看成机器(拉美特利)深层的机械论:一切现象都可以用力来解释(牛顿)④决定论:对于自然界中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能归之于同一原因⑤还原论:牛顿:“在自然科学里,应该像在数学里一样,在研究困难的事物时,总是应当先用分析方法,然后才用综合方法。
用这样的分析方法,我们就可以从复合物论证到它们的成分,从运动到产生运动的力,一般地说从结果到原因,从特殊原因到普遍原因,一直论证到最普遍的原因为止。
化学史学习中的自然辩证法Natural Dialectics in the Study of ChemicalHistory姓名:学号:任课教师:所在院系:所学专业:南京理工大学中国·南京2015年12月摘要:本文从化学史和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出发,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就自然辩证法对化学史学习的指导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化学史自然辩证法指导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history of chemi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dialectics,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wn views about the guidance in the natural dialectics in the study of chemical history.Key words: chemical history, natural dialectics, guidance1 引言自然辩证法作为对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内容涉及自然观、自然科学观、自然科学方法论及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和科学技术思想史等广泛的领域。
它既有对各门具体科学的基本问题的深层考察,以及对具体科学方法的细致研究,又有对整个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及方法论的宏观探索。
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1]可以肯定地讲,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
科技史表明,任何自然科学重大成果的取得,实际上都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果。
化学史的撰写历史至少已400年,但仍然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我们不理解化学史所起的作用,就不能理解科学革命。
而且在我们将来所知比现在所知更多之时,我们还会说,没有化学史知识,就不可能理解世界现代史。
因此,要求我们在自然科学研究过程中,自觉地发现挖掘规律,并运用自然辩证法及科学方法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这必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产生积极的、巨大的影响。
2 化学史中的自然辩证法2.1 自然辩证法准确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它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矛盾性。
科学地解释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方向、形式等问题;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实质,它提供了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同时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而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这一科学方法论最根本的内容,即矛盾分析的方法。
在化学史的诸多事例中充分验证了这一规律。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有机化学史中的马尔科夫尼可夫规则,它是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律,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发生加成时,氢将加在含氢较多的碳原子上。
但当分子中存在较强的吸电子基团时,则情况恰恰相反,这是马尔科夫尼可夫规则的一个特例。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烯烃、炔烃、芳烃和醛酮等有机化合物都含有不饱和键,但它们发生的加成反应的性质却不尽相同。
烯烃、芳烃只能发生亲电加成,而醛酮等却能发生亲核加成,这是由其内因分子结构不同而决定的。
炔烃的内因决定了其既可发生亲电加成,也可发生亲核加成,至于到底发生何种反应,则尚需考虑其外部条件,因为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丙烯与溴化氢所进行加成反应的产物则因是否有过氧化物存在而完全不同,也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而致。
2.2 自然辩证法深刻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涵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所以,恩格斯认为,化学史可以称为研究物体量的构成的变化而发生的质变的科学。
在化学运动中,这种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表现得特别明显,最典型的莫过于元素周期律了。
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到1869年人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共发现了63种化学元素,但是对这些元素的分类及它们的相互联系尚缺乏研究。
这一阶段是元素的发现和积累过程。
进入19世纪以后,许多化学家都陆续研究过化学元素的分类问题。
首先对化学元素进行分类研究的是拉瓦锡。
他在1789年出版的《化学大纲》中,对33种化学元素进行了分类。
从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三元素组”到1869年2月17日晚门捷列夫的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诞生,中间经历了尚古多的元素《螺旋图》、欧德林的《原子量和元素符号表》、迈尔的“六元素表”和纽兰兹的“八音律”等艰苦的规律寻找过程。
1871年门捷列夫第二张化学元素周期表公布以后,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工作就完成了。
公正的说,化学元素周期律应当是迈尔和门捷列夫两人分别发现的。
[2]周期律表明,各种元素随着原子量(后来证明是核电荷)的增加,而引起化学元素性质周期性的变化。
量的增加引起质的飞跃,这一点在自然界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这就用科学的事实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中的质量互变的规律。
恩格斯充分肯定了化学元素周期律的科学意义和哲学意义。
3 唯物辩证法对学习化学史的指导作用3.1 用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理解化学史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遵循着从历史到逻辑、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理论的应用的发展过程。
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人类的出现和活动产生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2]。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历史从那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范修正的。
”[3]一门学科发展为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都需要经过学科内部的发展过程。
就有机化学的发展来看,它经过了三个发展时期,即萌芽时期、经典时期、现代有机化学时期。
“有机化学”一词于1806年由贝采利乌斯首次提出。
当时是作为“无机化学”的对立物而命名的。
从19世纪初到1858年提出价键概念之前是有机化学的萌芽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已经分离出许多有机化合物,制备了一些衍生物,并对它们作了定性描述。
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从氰经水解制得草酸;1828年他无意中用加热的方法又使氰酸铵转化为尿素并发表了论文《论尿素的人工合成》。
由于合成方法的改进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机化合物不断地在实验室中合成出来,其中,绝大部分是在与生物体内迥然不同的条件下合成出来的。
1826年法拉第在研究照明气罐中所生成的冷凝液时发现了苯等。
在此基础上早期有机化学理论:基团理论、取代理论、类型论建立起来。
从1858年价键学说的建立,到1916年价键的电子理论的引入,是经典有机化学时期。
1858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和英国化学家库珀等提出价键的概念。
1900年第一个自由基,三苯甲基自由基被发现,这是个长寿命的自由基。
不稳定自由基的存在也于1929年得到了证实。
现代有机化学时期在物理学家发现电子,并阐明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发展的时期。
美国物理化学家路易斯等人于1916年提出价键的电子理论。
1927年以后,海特勒和伦敦等人用量子力学处理分子结构问题,建立了价键理论,为化学键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
后来马利肯用分子轨道理论处理分子结构,其结果与价键的电子理论所得的大体一致,由于计算简便,解决了许多当时不能回答的问题。
3.2 用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理解化学史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不仅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物理学与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两个分支,关系十分密切,许多科学家诸如波义耳、布拉克、卡文迪许、道尔顿、法拉第等的研究都兼具物理和化学,他们都进行化学实验和物理测量。
物理学的成就对化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物理化学的产生是不同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的典范。
在化学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各学科之间的这种联系也是显而易见的。
物理有机化学是定量地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反应性和反应机理的学科[4]。
它是在价键的电子学说的基础上,引用了现代物理学、物理化学的新进展和量子力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
20世纪20~30年代,通过反应机理的研究,建立了有机化学的新体系;50年代的构象分析和哈米特方程开始半定量估算反应性与结构的关系;60年代出现了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和前线轨道理论。
有机分析即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19世纪30年代建立了碳、氢定量分析法;90年代建立了氮的定量分析法;有机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常量分析法在19世纪末基本上已经齐全;20世纪20年代建立了有机微量定量分析法;70年代出现了自动化分析仪器。
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有机化学与各个学科互相渗透,形成了许多分支边缘学科。
比如生物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量子有机化学、海洋有机化学等。
化学学科最新成果中蕴含着辩证法思想,我们应对其加以挖掘和认识。
其作为方法论,一方面为教学服务;另一方面,也为科研服务[5]。
3.3 依据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探索化学革命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事物变化的过程,就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过程。
以燃素学说为例,今天我们都知道,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以及氧气的存在为内、外因的,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反应不能进行。
虽然燃烧现象早为人们所熟知但对其的进一步研究是在近代。
1673年左右,波义耳做了煅烧金属的实验,他指出:在煅烧过程中“,火微粒”(即我们今天的氧气)穿过容器与金属结合,形成比金属本身还重的段灰。
17世纪下半叶,受物理学思想的影响,1669年,德国化学家贝歇尔在他的《土质物理》一书中提出了燃素说的初步思想。
1703年,贝歇尔的学生,德国化学家施塔尔继承和发展了贝歇尔的学说。
燃素说认为,所有可燃物都含有一种共同的元素——燃素,一切与燃烧有关的化学变化都可以归结为物质吸收燃素和释放燃素的过程。
燃素说几乎解答了当时生产实际和化学实验中所提出的全部理论问题,但它毕竟是一种错误的理论。
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来分析,由于在17世纪下半叶人们对化学反应的本质没有研究,对燃烧的内在原因认识有限,同时,由于人们对空气组成以及气体性质的认识还十分模糊,特别是氧气没有被发现,因此,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燃素说是由它的内外因因素决定的。
4 结语综上所述,要学好化学史,应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认识化学现象,分析化学史理论,归纳化学史变化规律,这样不仅对化学知识掌握更深刻,理解更透彻,应用更得手,而且会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