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戏剧阅读命题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5
高考语文必备:戏剧阅读答题思路高考语文必备:戏剧阅读答题思路新高考取消了考纲,因此考试题型和方式将更加灵活。
从去年到现在各地的模拟题、期中期末考试题来看,题型确实多种多样。
比如,以往从未在考试中出现过的现代诗歌阅读也被考到了。
试卷中第二篇阅读是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四类。
显然,戏剧也在考查范围之内,不容忽视。
戏剧题重点关注三种题型:戏剧冲突、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
一、戏剧冲突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
1.人与人的冲突(外部冲突)。
比如,《雷雨》中董事长周朴园与工人代表鲁大海的不同动机,封建家长周朴园和蘩漪的不同动机,构成阶级、家庭的冲突。
《茶馆》中,精明善良的王利发和耿介正直的常四爷等许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在相互撞击中引起冲突。
2.人物内心冲突(内部冲突)。
在《雷雨》中,四凤和周萍都是侍萍的亲生骨肉,要侍萍答应他们的结合,她既难同意,又无法道出真情。
儿女的要求使她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在内心深处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人物之间的冲突和内心冲突这两种方式,有时各自单独展开,有时则交错在一起,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3.人物与环境的冲突。
这种环境既指自然环境,也指社会环境。
《茶馆》展示了维新运动失败后、北洋军阀混战之时和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三个不同历史阶段中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二、戏剧语言戏剧里有两种语言:一是舞台说明,包括人物、时间、地点、布景的说明,动作、表情、声调的说明,幕起、幕落的说明;二是人物语言,戏剧上称为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
在戏剧中要关注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即隐藏在台词中的言外之意,它常用双关、暗示、隐喻等手法。
潜台词作为一个重要的戏剧元素,在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推进戏剧冲突、表现主题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分析人物性格在戏剧中,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与小说类似。
为了避免遗漏,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首先,联系相关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向1小说近年来,高考课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小说,且呈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选材多样,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以外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辅,有整篇小说,也有长篇、中篇小说的节选;二是题型稳定,为一道四选一客观题和两道主观题。
高考对小说的考查,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分析人物,要求概括人物形象或分析人物性格;二是分析小说中具体段落的意义和作用;三是分析表现手法,要求分析人物、景物描写所使用的具体手法,文章的线索,小说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四是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要求从人物、主题、情节等方面探究小说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意义等。
虽然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的三篇文学类文本中,课标全国卷Ⅰ赵长天的《天嚣》是小说,课标全国卷Ⅱ林徽因的《窗子以外》、课标全国卷Ⅲ李娟的《我们的裁缝店》是散文,但是也不排除小说仍是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考查的首选文体,并且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的三片文学类文本都是小说。
预计2019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仍会考查小说,题型设置可能稳中有变,但仍将围绕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命制,分析人物形象仍是考查重点,探究题的难度可能会降低。
2019年全国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2019年全国卷高考语文作文题为《戏剧,是我们的语文课》。
本文将从题目所给的角度进行解析,并按照作文的格式展开论述。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戏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和启发。
而在高考语文作文中,也不时出现与戏剧相关的内容。
那么,本文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解析2019年全国卷高考语文作文题。
第一,戏剧是对现实的提炼和夸张。
戏剧的创作往往以现实生活为蓝本,通过剧情的塑造和角色的表演,对现实生活进行夸张和提炼。
例如,在《红高粱》中,小鬼子的角色被夸大为冷血无情的化身,从而更加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扭曲。
而在高考作文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借鉴戏剧手法,用夸张和提炼来突出作文的主题和观点,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第二,戏剧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舞台的设置、音效的运用等来呈现出具体的情感和思想。
在高考作文中,我们也可以借鉴戏剧的表达方式,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比如,在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可以运用戏剧化的手法来展现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第三,戏剧是一种社会意义的呈现。
戏剧往往通过舞台剧的形式来直接面对观众,以此来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在高考作文中,我们也可以借鉴戏剧的方式,写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在写“公平”这一社会话题时,可以通过创造一个戏剧化的场景,让读者直接感受到不公平的存在,并引发他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综上所述,戏剧在语文教育和高考作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可以呈现出生动有趣的故事,也可以表达情感和思想,同时通过戏剧形式展现出的社会问题也引发人们对社会的关注。
因此,在学习语文和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戏剧的学习和应用,让戏剧成为我们的语文课。
这样,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语文素养,也能够拓宽我们的思维和眼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向1小说近年来,高考课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小说,且呈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选材多样,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以外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辅,有整篇小说,也有长篇、中篇小说的节选;二是题型稳定,为一道四选一客观题和两道主观题。
高考对小说的考查,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分析人物,要求概括人物形象或分析人物性格;二是分析小说中具体段落的意义和作用;三是分析表现手法,要求分析人物、景物描写所使用的具体手法,文章的线索,小说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四是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要求从人物、主题、情节等方面探究小说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意义等。
虽然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的三篇文学类文本中,课标全国卷Ⅰ赵长天的《天嚣》是小说,课标全国卷Ⅱ林徽因的《窗子以外》、课标全国卷Ⅲ李娟的《我们的裁缝店》是散文,但是也不排除小说仍是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考查的首选文体,并且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的三片文学类文本都是小说。
预计2019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仍会考查小说,题型设置可能稳中有变,但仍将围绕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命制,分析人物形象仍是考查重点,探究题的难度可能会降低。
2019年高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命题规律文学文本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系统,是传达人生体验的特定语言系统,包括诗、小说、散文和剧本等形态。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的篇命题规律和表现手法。
被小说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1,对重要情节作用的分析思考: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分析小说常用的开头1、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回答疑问。
其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情节,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读下去;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分析小说常用的结局1、出人意料的结局:结构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表达效果上,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主题上,这样的结局凸显美好人性,反映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对小说里塑造的人物形象又爱又恨小说的人物形象是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
高考小说阅读文本都不以情节曲折见长,而以突出独特的人物性格为重点,所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成了设题重点。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 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向1 小说近年来,高考课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小说,且呈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选材多样,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以外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辅,有整篇小说,也有长篇、中篇小说的节选;二是题型稳定,为一道四选一客观题和两道主观题。
高考对小说的考查,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分析人物,要求概括人物形象或分析人物性格;二是分析小说中具体段落的意义和作用;三是分析表现手法,要求分析人物、景物描写所使用的具体手法,文章的线索,小说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四是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要求从人物、主题、情节等方面探究小说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意义等。
虽然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的三篇文学类文本中,课标全国卷Ⅰ赵长天的《天嚣》是小说,课标全国卷Ⅱ林徽因的《窗子以外》、课标全国卷Ⅲ李娟的《我们的裁缝店》是散文,但是也不排除小说仍是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考查的首选文体,并且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的三片文学类文本都是小说。
预计2019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仍会考查小说,题型设置可能稳中有变,但仍将围绕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命制,分析人物形象仍是考查重点,探究题的难度可能会降低。
专题01 语言艺术考点分析一、品味小说语言艺术的突破口1.体会、分析作品的语言是否简洁、生动、传神、得体。
语言风格是讽刺还是幽默,是诙谐还是庄重等,要与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考虑。
2.注意把相关词语放入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特别注意对语句深层含意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
3.具体在鉴赏语言时,可以从遣词造句(如用词、句式,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语言风格(如典雅与朴实,简约与细腻,沉稳与奔放,轻松活泼与严肃凝重,诗意化与口语化;抒情意味很浓;善用民间俗语,生活气息浓;白描,工笔细描;等等),语体角度(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方面去鉴赏。
4.熟知各种修辞手法及其功能,在鉴赏时能灵活运用。
二、常见设问方式题干中有“语言”“特色”“表达”“手法”“技巧”等关键词。
以XXX为例,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
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试从某一角度加以分析。
三、常用答题模板:鉴赏作者的语言=语言特点+例句分析。
四、品味小说语言知识点1.词语的锤炼。
准确,简洁,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句式的选择。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综合运用等。
3.修辞手法的运用。
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精辟有力,作者常采用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为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等。
解题的时候是将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
如果是比喻句,就要从分析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出比喻的本体; 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
4.表达方式的运用。
叙述、议论、描写(多角度描写、色彩方面、动静方面、点面结合、细描和白描)等。
高考语文命题规律及答题规范语文高考之“高”(一)育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五育并举。
(二)考查指向:彰显核心价值,考查关键能力。
(三)试卷结构:结构稳定,守正兼顾创新。
(四)三种文化: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语文高考之“时”(一)以时事热点为主要情境,体现时代特色。
(二)关联新课标、新教材,考教融合新时代。
(三)贴近考生学习生活实际,引导考生学以致用、用有所成。
高考语文之“思”(一)思维本位,注重思维考查各有侧重1.现代文阅读I重点考查“理性思维”:追求清晰条理。
2.现代文阅读Ⅱ考查“感性思维、形象思维”:追求感悟与理解。
3.古文考查“历史思维”:古代人情事理之关系与关联。
4.古诗考查“共情思维”:读懂古人深层内心世界。
5.语用题考查“关联思维”:小语境的内在逻辑。
6.写作题考查“思辨力”:需要知其然+言其然+析其所以然+析其所以必然+明其何以然。
(二)运用“整体思维”进行思考与答题1.对整个文本整体关照下思考具体的问题。
2.思考答案和问题之间的逻辑完整性。
高考作文之“写”(一)满足写作“要求”四要: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四不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用足写作引导语“引导性”和“限定性”从给定材料中“得其意”,结合材料阐释其意,体现你(青年立场)的感悟与思考。
(三)写足材料的咀嚼与取舍材料呈现的背景、材料核心信息——身体天天变化,要辩证看身体的强弱,无论强者、弱者心态都要理性,要摆正,弱者尤其要自强。
这是写作强调情境、防宿构维度要求。
(四)写作讲究“章段句法”“章法”定全文框架,满足题目要求与自拟标题的层次性;“段法”见逻辑能力,一段内容有论证核心、多种论据和体现论证过程;句法显表达力,重点强化“结构句式”(过渡句、段首句、结句)、“修辞句式”(反问句、设问句、双重否定句、排比句)、“语法句式”(单句、复句、多重复句等)。
22019高考全国卷分类汇编专题二文学文本阅读考纲解读考点分布考纲解读命题趋势高考对小说的考查,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分析人物,要求概括人物形象或分析人物性格;二是分析小说中具体段落的意义和作用;三是分析表现手法,要求分析人物、景物描写所使用的具体手法,文章的线索,小说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四是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要求从人物、主题、情节等方面探究小说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意义等。
高考所选散文,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内容丰富,文化味浓(如关注乡土文化),拯救意识强(如关注环境破坏等社会问题),题材多样,写景状物类、议论抒情类、写人叙事类都有涉及。
根据《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总的趋势: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应该会延续2019的命题思路和试题难度,将进一步向“人文精神”方向发展。
其具体特点表现为:1.指导思想: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命题原则:小说重视对社会与人性的关注,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散文坚持“主题辐射”的命题原则,不论是有关内容、结构的题目,还是有关表达技巧的题目,都与主旨密切相关。
3.选材特点:选材多样,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以外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辅,有整篇小说,也有长篇、中篇小说的节选。
所选散文,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内容丰富,文化味浓,拯救意识强,题材多样,写景状物类、议论抒情类、写人叙事类都有涉及。
4.高频考点:小说主要分析人物;分析小说中具体段落的意义和作用;分析表现手法;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
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命题规律和建模意识江苏考纲“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
具体有以下三点:①从小说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②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③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命题热点说的命题基本上围绕着五个关键词:环境: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情节:着重于情节的概括、情节的特点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理解、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人物: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的辨析、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主题:着重小说意蕴主旨的全面理解或小说主旨某一侧面的归纳、合理性探究。
建模意识:环境题“答题时往往要考虑环境本身对情节、对人物、对主题深化四个方面考虑情节题:往往要考虑情节本身、与上下文关系、产生的效果三方面作用。
人物题: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入手,要注意作者的客观介绍和在情节的动态发展中分析人物形象,往往要考虑人物身份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主题题:往往要从主要人物、人物关系入手,甚至还要考虑到情节推进、社会环境设计等。
环境类考题示例『浙江卷』《乌米》: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辽宁卷』《洗澡》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拔》: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高考戏剧阅读指导范文1:高考戏剧阅读指导大家好,我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
在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戏剧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在高考中,戏剧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一聊高考戏剧阅读的相关指导。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戏剧。
戏剧是一种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台的布置,来表现人物形象、描写情节,传递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
因此,我们在学习戏剧时,不仅要了解人物、情节、意义等,还要注意舞台效果,尤其是音效、灯光、道具等的使用。
其次,我们要学会分析戏剧的结构,包括三个部分:开端、发展和结局。
开端是戏剧的序言,主要用于交代背景和人物特点。
发展是戏剧情节的主题部分,通过人物的冲突和发展展开。
结局则是戏剧情节的总结部分,通过人物的行为和表现来表达主题。
再次,我们要学会分析戏剧中的人物。
在分析人物时,我们可以从外貌、性格、行动等多个方面来探究人物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
最后,我们要学会分析戏剧中所传达的主题。
戏剧是一种文艺作品,其背后所传递的思想和感情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学习戏剧时,不仅要了解人物和情节,还要注意探究其所传达的主题和道理。
以上就是我对高考戏剧阅读的相关指导,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要点分析:本篇文章主要讲解了高考戏剧阅读的相关指导,内容涵盖了戏剧的概念、舞台效果、结构、人物和主题等多个方面。
在用词方面,文章用词简明扼要,确切明了,避免了冗长空泛的措辞,使得文章内容更加精准。
范文2:高考戏剧阅读技巧大家好,我是参加高考的一名学生。
在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戏剧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高考中更是重要的一项。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高考戏剧阅读的技巧。
首先,我们要学会识别戏剧中的关键词。
在阅读戏剧时,我们可以通过关键词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戏剧,进而分析出人物形象、情节等。
比如,人物的台词、具象化的行动等,都是我们在阅读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关键词。
其次,我们要学会分析戏剧中的结构和情节的冲突点。
2019高考语文戏剧阅读题知识及答题技巧汇总【知识整合】戏剧是四大文学样式之一,它是运用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要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艺术。
我们读到的剧本是戏剧的文学部分,是一剧之“本”。
戏剧文学具有其它文学体裁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但由于它要供舞台演出,要受多方面的制约,这样,便产生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般特点:一是时间、空间的集中性,二是尖锐的矛盾冲突,三是语言个性化。
戏剧种类:A.按艺术形式不同分成话剧,歌剧,舞剧等。
话剧:它是以动作和对白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
清代末年从欧洲传入中国,1926年开始称之为话剧。
歌剧:它是综合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并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
近代西洋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后来广为流传于全欧洲。
中国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也属歌剧性质。
“五四”以来,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开始民族新歌剧的创作,《白毛女》是中国新歌剧成型的标志。
舞剧:它是综合舞蹈、武术、哑剧、音乐等艺术的一种戏剧,以舞蹈动作和器乐为主要表演手段。
中国现代舞剧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和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借鉴西洋芭蕾舞剧的优点而创造发展起来的。
另外,戏曲:它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以歌、舞(包括杂技、武术)、话剧三者有机结合为特点。
由于民族的地区不同,形成许多剧种,全国性的有京剧、评剧、越剧、豫剧、粤剧等,其中以京剧最为有名。
B.按剧情繁简和结构不同,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C按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D.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还可分为正剧,喜剧,悲剧等。
【答题技巧】2019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戏剧鉴赏方法2019高考语文戏剧阅读题如何把握?。
2019年高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戏剧阅读命题规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古代文化的大力渲染,戏剧文学也有可能会纳入高考命题的范围。
考试的选文很可能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戏剧或根据小说名着改编的戏剧有联系,这样考生就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了解与考试内容相关的前后情节和背景材料。
戏剧是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剧本是一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舞台性、动作性、冲突性。
冲突是“戏剧性”的重要来源。
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政治、道德、思想、意志、感情的矛盾,各种矛盾表现为潜在的抵触,或爆发为公开的对抗,这就构成了冲突。
戏剧考查的重点应该是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等,探究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戏剧冲突
小说用多姿多彩的笔墨通过叙述、描写、抒情展现生活,虽也会有冲突,但未必是首要因素,更多是偶尔从和谐底色上突出,作为平缓生活的一些高潮或转折点而存在的。
戏剧作为直观展示的艺术,必须依靠性格冲突、意志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等多种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冲突表现在对话中,就是人物台词和“潜台词”对于对方的猛烈冲击力。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是戏剧主题的基础和情节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生活的矛盾在戏剧艺术中的集中、概括的反映。
牢牢把握戏剧冲突,是鉴赏戏剧的关键。
分析戏剧冲突主要从三方面着手:剧中人与人的冲突,人物内心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
例:话剧《雷雨》片段:
鲁大海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在叫江堤出险--
周朴园(厉声)下去!
仆人们(拉大海)走!走!
鲁大海你故意淹死了二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周萍(冲向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帐东西!
(大海还手,被仆人们拉住。
)
周萍打他!
鲁大海(向周萍)你!(仆人一起打大海。
大海头流血。
)
周朴园(厉声)不要打人!(仆人们住手,仍拉住大海)
鲁大海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萍(向仆人)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前)你是萍,……
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冲突是《雷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最本质的冲突,而这一冲突在所选片段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2人物形象
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是在戏剧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因此鉴赏戏剧的人物形象,切入点有两个,一是把握戏剧冲突,二是品味戏剧语言(包括舞台说明)。
3戏剧语言
戏剧语言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语言特点。
为表达需要,其语言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有的剧本,其语言还具有强烈的文采性,如莎士比亚的作品。
真正属于戏剧语言所独有的特性应该是——语言具有动作性和个性化。
品味人物语言:
1、要通读全剧,弄清人物的历史,包括他的出身、经历和所受教养;
2、要了解所谓“规定情境”,这包括人物现在的身份、地位、跟周围人的关系,以及他当前所遇到的问题和心理状态;
3、要善于抓住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潜台词”,即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
细细观察下来,冲突、人物形象、语言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可以从另两个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