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管理革新的必要性及举措分析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3)1.2 国内外教育改革背景 (4)1.3 研究意义与目的 (5)二、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 (6)2.1 管理创新理论概述 (7)2.2 高等教育管理的特殊性 (8)2.3 管理创新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9)三、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管理革新的必要性 (10)3.1 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11)3.2 抓住科技发展的机遇 (12)3.3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13)3.4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 (15)四、高等教育管理革新的具体举措 (16)4.1 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17)4.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9)4.3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20)4.4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1)4.5 强化科研创新能力 (23)4.6 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24)五、案例分析 (26)5.1 国内外高等教育管理革新案例 (27)5.2 案例比较与启示 (28)六、实施效果与评价 (29)6.1 改革措施的实施过程 (31)6.2 统计分析与数据支持 (32)6.3 成效评估与存在的问题 (33)七、结论与展望 (35)7.1 研究总结 (36)7.2 对未来高等教育管理的建议 (37)7.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38)一、内容简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在新的形势和挑战下,高等教育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境,亟需进行深刻的革新。
高等教育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这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知识传播速度加快,学习方式多样化,这要求高等教育必须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本文将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现状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要求,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导致教育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同一时间,高校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室设施紧张等问题,给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压力。
第二,人才培养模式转型需要深化教育管理工作。
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调整。
传统的传授型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高校进行教育管理工作,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
第三,高校发展国际化的需要不断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高校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需求不断提高。
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引进国际化的管理理念和经验,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以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第四,信息化与数字化时代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日益增加。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也需要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转型。
高校需要建设信息化平台,提升高效管理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教育管理工作的需求。
在面临上述现状的同时,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也正朝着以下几个发展趋势发展:第一,加强质量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将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形成优秀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加强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优化管理策略。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将加强对教育管理的科学研究,通过研究教育管理的规律和方法,优化高校的管理策略,提高教育管理的效能。
第三,加强与社会对接,深化教育。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将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对接,密切关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推动教育的深入。
第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析摘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指出了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学生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深入论述,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现状,以及网络的普及,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价值取向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学生素质构成趋向复杂化,学生思想观念也日益复杂。
高校学生数量持续增长,使得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量相应增大。
这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迫切需要创新。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对学生管理工作都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学生管理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途径和方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强,各种学生活动日益丰富多样,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搭建舞台,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提高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高校学生管理管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鉴于环境和90后学生自身特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挑战、新问题。
1、90后大学生群体的新特点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敏锐,容易受新事物、新观念的影响,追求民主愿望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较强。
一是自我意识增强。
90后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备受呵护,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较多关注个人与自身的发展,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不强,功利化倾向明显,在价值取向上趋于实惠,在价值目标上趋于功利化,过于关注短期利益,忽视自身道德修养。
二是心理问题突出。
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浅析摘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给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许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也随之凸显。
本文旨在分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给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以开拓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给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高校一直是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因此高校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
新时期我国高校应正视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实现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人才的培养。
1 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 学生管理工作中缺乏认识的统一性当前,伴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体制的重大变化,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分制度的试行,原有的以班级,年级,宿舍为单位的组织管理单元被打破;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得高校管理水平有了迅速提高,拓展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空间和渠道。
面对新时期高校管理工作的巨大变化,不少高校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产生了分歧,未能达成统一标准。
不少教师认为自己是教书育人或者科学研究,过多的侧重于教学而忽视了育人,只顾教学,不顾教育的思想和行为时有存在。
1.2 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全国的高校实行的学生管理制度都是根据原国家教委199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来制定的,因此,现存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缺陷,有的管理体制与我国的法律法规相冲突,有的管理体制相对落后与现存的高校学生现状存在矛盾,现在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已远远跟不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步伐。
同时,学生管理体制单一化,目标不明确,工作规范和规章制度不健全,学生管理指导思想和内容简单化、经验化现象突出。
BUSINESS CULTURE 商业文化2021.02NO.49562文 / 张 强 许鸣轩 胡心钰 王尊博 张晓莹我国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路径,重视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培养以及教育,由此带来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上的全新改革创新,在面对由此出现的学生管理问题时更多的是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来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而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现如今,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创新正在不断地推进中,而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上的改革创新本身需要结合新形势,找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推动创新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
在新形势、新任务的推动下,高校需要结合当前大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在改革创新过程中重视存在的问题。
管理理念不够先进对于当前的高校教育改革而言,管理理念的改革创新是最为重要的,只有高校教师以及管理领导真正地重视起了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管理的全面创新。
特别是现如今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需要从原来的不断扩展改革宽度逐渐地向着改革纵深进行推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才能够真正地通过改革促进时代进步以及教育的进步。
通过教学改革来改变传统的大学生学习以及生活的方式,让他们在高校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思想更加的独立,兴趣更加的多样化,因材施教的教育意义才能够得以体现。
管理方法不够科学对于高校而言,学生管理本身是一门科学,学生管理是需要掌握方式方法的,所采取的管理方法是否科学有效这决定着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的成败。
在传统的高校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学生管理模式往往比较单一,虽然这种局限性跟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紧密联系,但是其过于重视发展,过于看中学生稳定性的情况依旧还是存在的,这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没有真正的管好学生,而是将重心放在了管住学生这一点上,这在现如今的高校学生管理中是十分忌讳的。
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整个高校管理工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成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整体的教育质量,对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当今的高校已不是过去的“象牙塔”,它外有社会环境的冲击,内有学生管理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每个高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1.严峻的就业形势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2008年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给各高校学生就业工作造成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可供大学生就业的岗位数量大大减少,招聘条件更加苛刻,使得一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也面临无人问津的尴尬处境。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下,招聘毕业生的工作不仅是对大学生的一种检验,更是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种检阅。
高校毕业生是否符合市场需要,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经得住检验等都能客观地反映高校教育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这就要求全体学生工作者必须根据市场、社会的需要及时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及时更新学生管理理念,紧紧围绕高校教育目标培养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生。
2.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大学,在高校,网络正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目前生对先进技术和知识有着特有的直觉和敏感,网络也正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1]。
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语言习惯。
对于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给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2]首先,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使得从学校获取知识的认识的权威性受到怀疑。
在网络普及的信息社会,大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捷、方便地获取信息,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有关干部、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时间、数量上已不占明显优势。
新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理念与方法9篇第1篇示例:新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理念与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正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高校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要求,新时代也呼唤着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方法。
本文将从教育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探讨在新时代条件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应当如何发展。
一、教育管理的理念1. 个性化教育理念在新时代,高校学生的个体差异日益明显,传统的大班授课和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高校教育管理需要更加重视个性化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资源配置,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2. 服务型教育管理理念高校教育管理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需求和提升学生体验为核心目标。
教育管理者应该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的服务者和帮助者,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细致和周到的服务,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品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校教育管理需要更加注重创新。
创新教育管理理念不仅包括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更应该包括制度、机制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 建立多层次的学生管理体系高校教育管理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学生管理体系,形成从学校领导到各级学生组织的管理网络。
各级管理者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程度。
2. 强化信息化教育管理在新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教育管理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校教育管理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生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为教育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工作支持。
3. 引入辅导员制度辅导员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辅导员队伍,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和关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育品质。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摘要:学生的教育、服务、管理是所有高校发展的出发点与立足点,在新形势下,高校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并改革新的管理模式,这才是所有高校在发展中出奇制胜的法宝。
关键词:高校学生;创新教育;以人为本在当今社会的新形势下,许多新的矛盾出现在了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中。
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高校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只是简单地重复之前的老办法,往往会适得其反。
因此,我们要认清如今的紧迫形势,在高校学生管理上除旧迎新,探索更多改革的新路子。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今的社会生活已经对高校学生工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虽然以往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与培养社会人才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然而纵观全局,以往的高校学生工作与当今社会生活却有些脱节。
我认为要培养21世纪具有良好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除了要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第一,在传统的文化束缚下,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制度为封闭性、强制性和灌输式的教育模式。
而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日益发生了改变,不少学生变得眼高手低、胸无大志、心浮气躁,高校精神衰退已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我国“扩招”政策使得高校人数激增,导致了教育管理的难度增加,学生素质以及基础都参差不齐。
学生入学后没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缺乏自律意识,最后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并且出现各种心理疾病,这是造成高校校风日下的主要原因。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制度在创新,教育在创新,技术在创新,管理在创新。
一切都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创新。
就高校而言,掌握学生工作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抵制错误的思想、腐朽的文化,这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相信只要管理人员、各个部门与广大学生共同努力,一定能做到与时俱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与氛围,跟上时代的步伐。
浅谈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科学的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摘要:本文从分析当前形势下社会、学校、学生的现状出发, 指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 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48-01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第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面临新考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高职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高职生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 原有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 要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就必须改革原有的管理模式,建立起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模式。
第二, 全球化进程的迅猛发展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民族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不同思想、文化在交流中融合、碰撞。
全球一体化使得文化交流渠道空前广泛和频繁,高职生如何在各种纷繁复杂的文化和思想观念中保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树立健康正确的文化心态,都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互联网对高职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第四, 高校后勤社会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问题。
高校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后,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各高职院校纷纷在原有校园外建设新校区, 严重冲击了以前按院系管理的模式, 给学生教育与管理也带来了新问题。
二、以人为本, 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以人为本是世界上优秀的高校始终奉行的成功经验之一,是高等职业教育生存、改革与发展的基点。
浅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摘要]在我国社会转型的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传统的管理制度、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国家现行的管理政策、学校规章有些也不符合高校学生的现状。
为此,本文旨在集中阐述如何突出“自我管理”的学生管理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个性的发展、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创新,以及在管理过程中做到理性管理和人文管理相融合等问题[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这个群体越来越大,而且更加充满个性。
在国家政治、经济、教育体制已经发生较大变化的今天,建立新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适应大学生发展的高校学生管理方式、方法势在必行。
首先,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巨大发展和深刻变化,对高等教育观念、体制、制度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办学规模成倍增长,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灵活多样,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因此,在教育体制改革宏观思路的指导下,建构一个符合当前大学生状况的管理体系,是高校教育管理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任务。
笔者认为,在今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去解决现存问题。
一、突出“自我管理”的学生管理思想自我管理是建立在视学生为独立个体的基础上的,它强调研究学生的需要、兴趣、志向,主张学校适应学生,一切以帮助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其重点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成功与否其中一个条件是取决于学校内部的运行是否能建立起符合教育规律,并主动适应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变化的机制,这种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将学生的自我管理纳入学生管理的框架体系中来。
(一)“自我管理”在学生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有利于学生按人才标准完善自己广大学生跨进大学校门,他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要求,都有较强的自我表现和自我完善的欲望。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改进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教育的深入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和挑战。
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仅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还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也要做好学风建设和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有必要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一番浅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1. 学生素质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多方位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需求,高校学生的素质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素质特点,这就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学生需求个性化。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
他们对学校教育的期望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这就需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
3. 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顺应制度改革的潮流,适应新的管理体制下的工作要求。
4. 社会热点事件频发。
近年来,各类社会热点事件屡屡发生,不少事件都与高校学生有关。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更加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对学生的影响,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
5. 学风建设任务繁重。
培养优秀的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而学风建设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重视学风建设,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
1. 加强学生教育管理。
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学校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出不同的教育管理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加强学生个性化服务。
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展多元化的服务项目,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个性化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3. 倡导健康阳光的学习生活方式。
2024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计划【管理工作计划第____篇】____年是学院____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三年,学生处、团委在以____先进性活动为契机,以____为指导,紧紧围绕学院____五发展规划总体目标,在以职业教育方针指引下,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工作理念,以稳定为前提,以育人为根本,以德育为首位,以学校建设为中心,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积极探索新时期下开展学生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
结合我院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心工作,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主要工作:一、以____为指导,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1、坚持不懈地抓好各系政治理论学习。
结合____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各系学生骨干,学生党员的积极作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政治理论学习。
在教育活动中建章立制,形成规范,培育队伍,形成骨干,使科学理论深入到大学生头脑中。
2、坚持不懈地抓好全院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开展一系列的学习、宣传活动,教育广大学生树立建设有____的共同理想,教育学生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____的信念,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3、认真抓好学院形势与政策教育。
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明确肩负的历史责任,做____的忠实实践者。
4、积极做好特殊群体学生个别的思想工作。
要求各系一方面通过班委会、团支部、班主任、辅导员等对全系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摸底,建立特殊群体学生的档案,学生处代表学院进行检查,同时通过不定期的学生座谈和各种帮扶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确保学院稳定。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教育的普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创新思路,注重提高管理能力和素质,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建设更适应时代和学生需求的管理模式,实现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一、加强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多元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挑战,如何更好地进行学生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需要加强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首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和政策,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异,注重个性化服务;其次,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素质,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最后,通过开展管理规划、资源整合等措施,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提升。
二、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新形势下,学生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创新,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例如,“学生导师制”、“开放式管理”、“自治式管理”等新模式都可以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通过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拓展学生的实践和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实践经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提升的目的。
三、加强创新思维和能力建设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注重创新思维和能力建设,鼓励管理人员不断创新、实践,推进全面创新和改革。
通过开展管理技能的培训、激励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素质,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和模式,努力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持,实现校园和谐发展的目标。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学生管理效率和质量,例如:建设校园信息化平台、实现学生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化分析等。
2024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计划范文一、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学风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为重点。
根据学生处要求,开展好以“在创新中茁壮成长”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1、开展好每次的主题班会,主要围绕有关“世博会”知识的演讲,结合学雷锋、祭扫烈士墓、“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重大纪念日以及重大事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举办歌咏会等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理想教育,提升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高尚情操和奉献精神,争做新时期创新型人才。
2、开展综合素质教育,为学生在创新中茁壮成长创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1)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有关综合素质教育活动(2)开展班级板报评比活动。
(3)开展“树典型、找差距、比学赶、同进步”活动,结合团组织推优工作、模范人物、先进事迹、身边人、身边事的宣传。
(4)母亲节,要求每个学生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慰问信(并且在班级上进行交流);重阳节,为老年人服务;教师节,给教师短信的问候,对班上困难的学生开展帮助等。
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积极向上增强荣誉感、责任心、团队精神,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积极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健康成长,推动优良学风、校风及和谐校园建设。
二、对班主任的培养、培训与考核1、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管理,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指导督促,引导学生为争创优良学风班、文明宿舍、平安校园而努力2、对学生的成绩的及格率、考级、技能证书持有率、将来的职业生涯、就业、创业等进行指导和管理。
3、根据学校的规定,有计划的安排班主任的学习培训,力争在一年内使年轻的班主任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4、探讨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争取选择3-____个自治能力强的班级进行管理模式的改进,培养学生的“三自”能力,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并注意总结和指导。
5、对班主任上班时间实行一些灵活的弹性工作制。
要求集中与轮流值班制相结合。
使班主任有一定的自我提高学习的时间和进行社会、市场调研的机会。
综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1做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意义现阶段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高校教育工作越来越倾向于对整体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完善和优化上,并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越来越重视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在诸多外部环境的要求下,完善和优化对高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社会进步规律的。
而对于学生主体,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则起到了规范、敦促和引导作用。
我国大学生入学年龄一般为18~20岁,正是一个人完善其思想行为,丰富其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
如若受到良好的引导势必会为其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大学生也需要高校能够建立积极向上的教育管理模式,从而帮助自身完成整体素质的形成和培养。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实现高校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
2学生教育与学生管理2.1学生教育学生教育工作的主体为学生,实施者为:班主任老师、各任课老师、辅导员老师等,规划者为院系领导。
其中,班主任老师主抓所带班级的学生管理工作,各任课老师主要负责学科教学工作,辅导员老师负责整个系内学生思想、学习、生活、评比等工作,此外辅导员还要认真执行院系领导的宏观规划工作,做好与班主任老师和各任课老师的沟通协调工作。
2.2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为学生,实施者应为全体教职员工,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实际上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统一协调。
涉及思想品德教育、黨团工作、行为规范、学风建设、就业指导、心理咨询、饮食服务、住宿管理、勤工俭学、贫困生救助、评优评先、社团活动等等。
从事学习管理工作的人员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3二者的关系从学校教育教学角度,学校既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又要给予学生良好的受教育环境,需要不断加大投入教育资本,完善教育体系。
此时对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需要多部门、多条线共同作为的系统工程统一协调。
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摘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在此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应着眼于“以学生为本”,逐渐成为新形式下高校的一种新办学理念。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以学生为本”的原因,其次探讨了目前高效学生管理所存在的弊端,并针对这些问题,着眼于“以学生为本”,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学生管理以学生为本
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一直都是高校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各个高校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
而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在教学管理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要求管理者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一切要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真正代表学生的利益,为学生做好服务。
在如此新形势下,“以学生为本”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以学生为本”的原因
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主体性、能动性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因此,要从社会性的角度去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并最终为人类服务。
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核,就是要充分认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首创性。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观,归根到底就是要突出人的发展,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
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
在学校中,便是实现学生的最大价值。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没有学生,学校就没有生命,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全体学生的成长、成才,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本质上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由此可见,学生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必须得以提升。
二、现行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所存在的弊端
(一)过于强调行政化管理
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固然有其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但在新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弊端。
当前我国的教学管理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为行政化管理模式,这是在学习前苏联以行政管理为主的教育管理模式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此种类型的教学管理是围绕上级部门下达的行政指令而展开的;第二类为现代教学管理模式,这是伴随我国工业化、市场化进程而逐步形成的管理模式,具有鲜明的制度化、程式化特征。
目前,各高校都在逐步由行政化管理模式向现代化教学管理模式转变,以期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从现状上看,高校学生工作往往忙于事务,流于形式,常常重管理、轻服务,停留于“管好学生”、“管住学生”。
同时,高校学生工作缺少像教学工作那样规范和系统的激励考核机制,这使得学生工作主观因素过强,长官意识过浓,不符合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
即使有些学校针对自己的情况制定了一些规章和制度,也往往因缺乏激励考核制度而不能很好地执行。
从运
行机制上看,目前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倒三角结构,上边大,下头小。
它的管理功能越是上层越分化,而到了基层却是高度集中于几个人身上在管理中常常注重的是制度建设、岗位责任等等,却忽略了被管理者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那些困难,他们需要管理者为他们做什么。
这种管理状况与现代化的管理要求是有出入的,不利于发挥管理者的积极性,难以发挥最佳效益。
(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传统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
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网络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地生活方式、学习方式。
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学校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条件;另一方面也给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第一,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尤其是凶杀、色情、诈骗等这些不健康的信息,对学生来说,这些不良信息相比高校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更为刺激,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发挥;第二,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滋生、蔓延地,污染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环境,使得大学生难以辨别和抵御,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网络无疑使得注重“管”的传统学生管理方法加大了难度,让学生很难真正“被管住”。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新问题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进展,后勤实体以企业的形势逐渐从高校整体中脱离出来,成立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独立于学校的法人,与学校的关系也有原来的上下级命令关系转变为甲乙方关系,服务由无偿变为了有偿。
为了生存和发展,后勤服务实体必须接受市场的挑战。
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后勤服务实体往往忽略了在高校市场上服务育人的宗旨,片面地追求利润,注重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偏离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初衷。
而学生在缴纳各种费用的同时也逐步树立了教育投资意识,对学校教学、生活条件有了更多的要求,这就使二者容易产生矛盾。
在这种新形势下,探索新的学生管理模式意义重大。
三、以学生为本,推进高校学生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管理中的以学生为本,就是着眼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从学生需要出发,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与学生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对立格局,适应高校发展要求,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通过转变角色来应对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一)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整个管理体系
改行政命令式的管理为引导、激励式的管理。
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及其他管理部门的教职人员应充分尊重学生,改变原有的命令式的、千人一律、无条件服从的管理模式。
作为一个老师,应该能够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和对话,学会倾听
来自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用由衷的、自然流露的、真实生动的、不加修饰的语言去唤起师生之间的理解和共鸣。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学生的观点和需求,支持学生的表达和行动。
师者,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应该是学生的尊重者、理解者、支持者和呵护者。
上至学校行政人员,下至学校每个老师,都应将学生看做是自己爱护、服务的对象,而非是自己的下属或是自己下达命令的对象。
(二)强化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教育与领导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但网络无疑是把双刃剑,为了引导大学生健康正确的上网,建立大学生网上行为监控机构,制定大学生网络行为准则,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的筛选、鉴别和使用。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出发,使其尽量远离网络的不良影响,免受网络所带来的危害。
另一方面,高校的学生工作人员也必须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带来的各种新途径进行新的探索。
高校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从而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
(三)理顺关系,形成合力,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学生管理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内容广泛,涉及学校的各个部门,学校要理顺各部门关系,形成合力,以应对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要加强学生工作机构的建设,强化其组织协调功能,理顺学生管理系统各部门、各层次、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关系,建立健全责任制,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要适当放权,发挥基础
作用。
既要赋予院系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责,又要让其拥有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权力,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实效性。
特别是市场经济下的后勤部门的选择,要真正做到从学生利益出发,限制那些仅为自身利益而置学生于不顾的后勤部门行为。
四、结语
总之,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已经不能仅是单一的行政管理,而应是从学生利益出发,做到“以学生为本”,把教育、管理、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