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考地理考试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67.01 KB
- 文档页数:6
2019年北京市高考地理试卷一、本部分共8小题,每小题8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某中学制作主题为“点亮中国”的宫灯。
如图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
读图,回答第1、2题。
1.甲面中绘有多座大桥,可以推断所示区域()A.建桥成本低B.水运条件缺乏C.交通需求量大D.人口迁移频繁2.乙面的中国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约为()A.50千米B.200千米C.500千米D.2000千米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
如图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第3题。
3.(4分)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海陆位置C.植被覆盖率D.地形条件读图,回答第4、5题。
4.图示区域内()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B.湖泊水主要来自于运河C.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5.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如图是中国某机场空调耗能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6题。
6.(4分)该机场最可能位于()A.黑B.青C.港D.黔如图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7题。
7.(4分)图示区域()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B.②地有大雾出现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D.④地寒暖流交汇如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
读图,回答第8题。
8.(4分)该图体现()A.两种用地类型呈交错分布B.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小C.商业用地向郊区持续扩展D.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201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以“4000公里,南菜北运”为标题,讲述了一名司机驾车从广西运输蔬菜水果至新疆的经历。
本次运输于1月27日从广西出发,途经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甘肃,1月30日晚到达新疆。
据此,回答第9、10题。
9.本次运输过程中,该车辆()A.由季风区进入非季风区B.先后经过内流区和外流区C.穿越秦岭和柴达木盆地D.正午影子的长度保持不变10.南菜北运对输出地的主要影响有()①增加农民收入②加大保鲜技术投入③降低商业网点等级④改变城市内部路网结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莫霍面深度不一。
北京高考地理答题模板
一、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与气候:首先,应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与周边省市的相对位置等。
接着,阐述北京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以及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地形地貌:简述北京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平原、山地、河流等。
特别强调北京西山和军都山构成的地形骨架。
3.自然资源:简要介绍北京的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
二、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发展:概述北京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
提及北京作为历史古都的地位,以及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
2.经济发展:简述北京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产业类型(如服务业、工业、农业等),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
3.交通与基础设施:描述北京的交通网络(铁路、公路、航空等)和基础设施(供水、供电、通讯等)状况。
4.城市规划与建设:介绍北京的城市规划理念和近年来的建设成就,如“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等。
三、区域地理
1.区域差异与联系:分析北京与周边地区的差异和联系,如经济合作、交通网络、资源调配等。
2.区域发展:探讨北京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通过自身的优势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3.区域问题:提及北京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如人口过密、资源环境压力等,并提出解决建议。
在答题时,应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性地回答以上要点,并结合具体事例和数据增强说服力。
此外,要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使答案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高考地理最新考试大纲高考地理考试大纲是指对于高考地理考试的内容和要求的详细说明和规定。
根据最新的考试大纲来准备和学习,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高考地理最新考试大纲的内容要点:1. 考试内容与范围根据最新的考试大纲,地理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两个部分。
世界地理包括世界地域、世界人口和居民点、世界经济、世界文化和世界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中国地理包括中国的地貌、气候、水文、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知识。
2. 考试要求高考地理考试要求考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知识:- 掌握基本地理概念和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 熟悉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方法;-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 具备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解读能力。
3. 考试形式高考地理考试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选择题主要考察考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非选择题主要考察考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包括简答题和论述题。
4. 学习和备考建议为了更好地准备高考地理考试,考生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熟悉最新的考试大纲,了解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建立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多阅读地理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增加对地理问题的了解和认识;-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集中精力进行备考;- 做大量的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和复习,查漏补缺,及时纠正错误。
总之,根据最新的高考地理考试大纲来备考是至关重要的。
考生需要全面了解考试内容和要求,并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来提高备考效率和成绩。
通过科学的备考和准确的把握考试大纲,相信考生们一定能够在地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北京教育考试院高考考试说明
北京教育考试院负责北京市各类教育考试的组织与管理,其中包括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相关工作。
对于高考考试说明,北京教育考试院每年会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及本地区教学实际,发布当年的《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和《考试说明》,为考生提供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具体信息。
例如,2024年的高考考试说明可能会包括以下内容:
1. 考试科目: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或其他语种)、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部分学生还可能涉及选考科目。
2. 考试形式与时间安排:每科考试时长、考试日期及具体时段安排。
3. 考试内容与要求:各科目的知识体系、考核目标、重点内容范围,以及对考生能力层次的要求。
4. 试卷结构:各个科目的试题类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分值分布以及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
5. 样题解析:针对各科目的题型,提供典型例题并进行解析,帮助考生了解答题思路和评分标准。
6. 考试纪律与注意事项:提醒考生遵守考场规则、诚信应考,明确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北京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发布的最新消息,并结合当年的考试说明进行针对性复习。
由于教育政策和考试内容可能会逐年调整,请务必关注最新的官方文件。
机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北京市2020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本试卷共9 页,100 分。
考试时长9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 题,每题 3 分,共45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粮画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某同学选取各省级行政区主要作物为材料,创作《我的祖国》粮画。
读图1,回答第1、2题。
1.图中序号代表省级行政区,其中大豆、玉米和水稻产量均位居前列且为粮食主产区的是A.① B.②C.③ D.④2.③北部的山脉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该山脉南北坡A.分别属于内流区和外流区B.基带海拔在3000 米以上C.河流补给以积雪融水为主D.热量的差异冬季大于夏季【答案】1.A 2.D【分析】试题考查中国区域差异。
1.从图中可读出,①为黑龙江、②为西藏、③为广东、④为台湾。
四个省区中,①黑龙江大豆、玉米和水稻产量均位居前列且为粮食主产区,A正确。
2.③北部的山脉为南岭。
南岭南北坡都属于外流区,A错。
南岭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基带海拔小于1000米,B错。
南岭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C错。
北坡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南坡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热量的差异冬季大于夏季,D 正确。
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发展的是商品谷物农业,是地理第1页(共18页)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
以南岭为例,要求考生判别相关地理要素和差异,依次推知其他重要地理界线的突出作用。
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
图2 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3、4 题。
图23.图中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C.③ D.④A.① B.②4.图中A.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C.山峰是由背斜形成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答案】3.C4.A【分析】试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3.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2023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
2023年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考试科目与内容:2023年北京高考统考科目仍旧保持“3+3”组合方式。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为必考科目,每门满分为150分;另外3门
为选考科目,每门满分为100分。
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一天,考生需要从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参加考试。
2. 考试时间: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考试时间为两天。
具体日期待定。
3. 成绩计算:高考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成绩和选考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50分(其中
英语听说考试满分50分,其他外语满分非英语为30分),学业水平等级
性考试科目成绩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普通高中等级性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方式的通知》(京教计〔2018〕21号)要求进行折算,每科目满分100分。
4. 录取分数线:本科批次按照语文、数学、外语以及学考等级考共六门科目总分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专科批次按照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总分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以上是2023年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的主要内容,具体细节和要求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考生需要密切关注官方通知和政策,做好备考工作。
2024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2024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主要基于新的高考改革政策,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同时倡导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具体的考试说明:一、考试内容与要求北京高考考试内容涵盖语文、数学、外语以及学生自选的三门选考科目。
考试要求学生在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北京高考采用闭卷、笔试的考试形式。
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时长为150分钟,选考科目考试时长为75分钟。
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采用机器阅卷,非选择题采用人工阅卷或网上阅卷。
三、考试时间与安排北京高考通常在每年的6月进行,具体考试时间以教育部和北京教育考试院的通知为准。
考试地点由各区县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安排,考生需按照准考证上的要求到指定地点参加考试。
四、成绩评定与录取北京高考成绩评定采用原始分计分方式,即考生各科目的原始分数直接相加得到总成绩。
录取时,高校根据考生的总成绩和所报志愿进行择优录取。
同时,高校还可以参考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包括学业水平、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表现。
五、注意事项1.考生需认真阅读并遵守《考生须知》中的各项规定,按照要求参加考试。
2.考生需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进入考场,遵守考场纪律和规定。
3.考生需保持卷面整洁,不得在试卷上做任何标记或涂改。
4.考生需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试卷的答题和交卷工作。
以上是2024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的简要介绍,具体内容和要求以教育部和北京教育考试院的正式文件为准。
考生需认真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和录取结果。
2024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主要基于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即“3+3”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不再区分文理科,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特长。
一、内容分析:1.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是高考的必考科目,每门科目的满分为150分,这三门科目的总分为450分。
一、北京高考考试概况2024年北京高考考试将于6月7日至11日举行,全市共设考点210个,考场1200个,预计参加考试的考生人数约为16万人。
本次高考考试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旨在选拔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进入本科教育阶段。
二、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本次考试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和政治7个科目的考试。
考试时间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时段,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天上午:语文2.第一天下午:数学3.第二天上午:外语4.第二天下午:物理5.第三天上午:化学6.第三天下午:生物7.第四天上午:政治三、考试安全和防范措施为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和安全,考试期间将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首先,考点周边将设置安全防护区,确保考点的安全环境。
其次,在考点的出入口设置安全检查处,对所有进出考点的人员进行身份核验和安全检查。
再次,考点内部将设立监控摄像头,对考场内的考生进行监督和录像,并建立考试违规举报渠道,鼓励考生和监考人员积极举报。
最后,教育考试机构将进行全程监考,确保考试的公正性。
四、考试规则和要求1.考试时间:每个科目的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中语文和数学科目设置文理分科,考生需按照自己所报考的科目进行答题。
2.考试形式:采用笔试形式,考生需携带2B铅笔、黑色签字笔和橡皮擦等考试用品,禁止携带任何与考试科目无关的物品进入考场。
3.答题方式:考生需按照试卷上的规定,正确填涂或书写答案。
试卷上出现涂改、修改或乱涂答案的情况将被认定为作弊行为。
4.考试违规:任何试图作弊、抄袭、传递答案或干扰考试秩序的行为,都将被认定为考试违规行为。
一经发现,将取消该科目成绩,并可能影响考生的总成绩。
五、成绩公布和查分方式六、高考后的志愿填报和录取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兴趣,自主选择填报志愿。
填报志愿的时间为成绩公布后的短暂时期,考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志愿的填报工作。
填报志愿后,将根据考生的成绩、志愿和招生计划进行录取工作。
录取结果将于7月下旬公布。
2024北京高中合格考地理(第一次)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考生须知: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8页,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30小题(共6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2023年3月24日夜晚,月球运行至地球和金星之间,天空中明亮的金星被月亮掩盖而后复现,出现“月掩金星”天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月掩金星”所涉及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2. “月掩金星”天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 金星比月球的体积小B. 月球比金星距地球近C. 月球能发光,亮度大D. 金星围绕着地球公转2023年4月11日,堪察加半岛上的火山剧烈喷发。
读如图“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火山活动中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对应图中()A. ①B. ②C. ③D. ④4. 地球圈层结构中()A. 水圈的主体是海洋B. 地幔在莫霍面之上C. 海洋地壳比大陆地壳厚D. 各圈层之间的边界清晰5. 监测火山灰扩散范围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 遥感技术B. 地理信息系统C. 数字地球D.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23年10月,科学家在距今约2.2亿年的地层中发现鲨鱼化石。
读如图“地质年代表示意(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6. 该鲨鱼化石所在地层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A. 前寒武纪B. 古生代C. 中生代D. 新生代7. 该化石的发现,可以()A. 判断古气候分布规律B. 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C. 加速生物的演化进程D. 推测当时自然环境特征宇宙尘埃和固体块等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摩擦产生光迹,这种现象被称为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80-120千米的高空。
高考地理实验题考试大纲细则在高考地理的考查中,实验题作为一种独特的题型,旨在检验考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应用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地理实验题,以下将详细阐述高考地理实验题的考试大纲细则。
一、考试目标高考地理实验题主要考查考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将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验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2、观察与分析能力:考生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提取关键信息。
3、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能够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4、数据处理与结论推导能力:对实验中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二、考试内容1、自然地理实验(1)地球运动相关实验:例如通过模拟实验观察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
(2)大气环流实验:模拟风的形成、季风的变化等。
(3)水循环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了解水循环的环节。
(4)地质地貌实验:如模拟火山喷发、褶皱和断层的形成等。
2、人文地理实验(1)城市规划实验:设计城市功能区的布局,考虑交通、环境等因素。
(2)农业区位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气候、土壤、市场等。
(3)工业区位实验:分析工厂选址的影响因素,包括原料、劳动力、交通等。
3、地理信息技术实验(1)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数据分析和地图制作。
(2)运用遥感(RS)技术获取地理信息,并进行解读。
三、考试形式1、书面实验题(1)给定实验背景和实验步骤,要求考生回答相关问题,如实验现象的解释、实验结果的分析等。
(2)给出实验数据或图表,让考生进行数据处理和结论推导。
2、实践操作题(1)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际的地理实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在户外进行地理观察和测量,如测量河流流速、土壤湿度等,并完成相关报告。
四、解题技巧1、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条件和要求回答的问题。
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试题本试卷共9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粮画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某同学选取各省级行政区主要作物为材料,创作《我的祖国》粮画。
“某同学创作《我的祖国》粮画”为背景材料,渗透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体现农业生产与艺术的融合,增强审美体验,激发爱国情感。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图中序号代表省级行政区,其中大豆、玉米和水稻产量均位居前列且为粮食主产区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 ③北部的山脉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该山脉南北坡()A. 分别属于内流区和外流区B. 基带海拔在3000米以上C. 河流补给以积雪融水为主D. 热量的差异冬季大于夏季【答案】1. A 2. D【解析】【分析】试题考查中国区域差异。
【1题详解】从图中可读出,①为黑龙江、②为西藏、③为广东、④为台湾。
四个省区中,①黑龙江大豆、玉米和水稻产量均位居前列且为粮食主产区,A正确。
【2题详解】③北部的山脉为南岭。
南岭南北坡都属于外流区,A错。
南岭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基带海拔小于1000米,B错。
南岭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C错。
北坡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南坡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热量的差异冬季大于夏季,D正确。
【点睛】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发展的是商品谷物农业,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
以南岭为例,要求考生判别相关地理要素特征和差异,以此推知其他重要地理界线的突出作用。
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
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 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4. 图中()A. 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 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C. 山峰是由背斜形成D. 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答案】3. C 4. A【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3题详解】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2017年高考北京卷地理试题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
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
图1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回答第1题。
图11.甲城市所处时区是A.西二区B.西十区C.东十区D.东二区【答案】1.B图2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2题。
图22.该台风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答案】2.D图3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第3~5题。
图33.据图可知,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4.该区域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5.芒种至小暑期间,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大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答案】3.B 4.A 5. C【解析】3.读图可知,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35°N以北地区秋高气爽,伏旱位于35°N以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
4.根据该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主要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东部降水受季风影响大,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
5.芒种至小暑期间太阳直射在北半球,该区域为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小;塔里木河受冰雪融水影响,流量大;北京纬度高于上海,所以北京白昼比上海长;此时南极出现极夜,不适合科考。
图4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
读图,回答第6、7题。
图46.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A.新,耕地、牧草地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内蒙古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答案】6.A 7.B图5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
2023年北京高考地理评分标准地理科目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之一,也是考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之一。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将2023年北京高考地理科目评分标准制定如下:一、知识点覆盖与理解(30分)1.知识掌握(15分):考察考生对地理学科相关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
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常识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明确、准确地回答相关问题。
2.知识理解与应用(15分):考察考生对地理知识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
要求考生能够通过对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据分析与图表解读(30分)1.图表解读(15分):考察考生对地理图表的解读能力。
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地理图表中的数据和信息,并能够提取有关的地理意义。
2.数据分析(15分):考察考生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
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并解释给出的地理数据,得出有关结论。
三、地理问题解决能力(20分)1.规划能力(10分):考察考生通过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整合,制定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2.判断与评价能力(10分):考察考生对地理现象和问题进行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四、地理场地实践(20分)1.实地考察能力(10分):考察考生实地考察和观察地理现象的能力。
2.场地实践应用(10分):考察考生通过实践活动,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综合能力(20分)1.写作能力(10分):考察考生对地理问题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2.综合分析能力(10分):考察考生通过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综合分析,得出全面的结论的能力。
以上为2023年北京高考地理科目评分标准的主要内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掌握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数据分析和图表解读能力,注重实地实践和实践应用,提升综合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还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和环境问题,加强对地理科学发展趋势的了解和思考,从而更好地应对2023年北京高考地理科目的考试。
高考地理考试说明为了更好地指导考生备战高考地理考试,特制定此地理考试说明。
根据《高考地理课程标准》和《高考地理考试大纲》,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理考试的题型、内容、评分标准及备考建议,帮助考生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和复习重点,提高考试成绩。
一、考试内容和题型地理考试主要包括两个模块:知识与能力应用和综合分析与拓展。
详细划分如下:1. 知识与能力应用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计算题。
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测试考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解答题则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计算题则考察考生地理数据的运算与分析能力。
2. 综合分析与拓展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跨学科应用能力。
题型涉及地理实例分析、地图阅读和图表分析,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和推理,进一步说明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
二、考试评分标准考试评分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情况进行。
主观题的评分主要基于对解答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条理性的评价;客观题的评分则根据考生的选择、填空或计算结果来进行判定。
评分过程中要求评卷教师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卷,确保公正、客观。
特别要强调的是,答案的描述应该准确清晰,行文流畅,用词得当,逻辑严谨。
三、备考建议1. 理清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考生首先要仔细研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深入了解考试内容和要求。
对于每个模块、每个题型的考点,要确保理解透彻。
2.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考试大纲和个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合理安排时间,分配好各个章节和知识点的学习进度。
同时也要注重实践应用和拓展性的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3. 多种复习方式并重复习要采取多种方式,包括课本复习、学科网站资源学习、模拟试题练习等。
通过做题训练,模拟考试,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和提高空间,夯实地理知识基础。
4. 提高解题技巧针对不同的题型,要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
比如,在地图阅读题中,要注意图例和比例尺的解读,灵活运用地图上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在计算题中,要注意结果的单位和精度要求。
高考精品文档高考北京卷地理科目·2021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目录选择题…………01页非选择题………09页高考北京卷:《地理》科目2021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我国某镇利用当地主产的粮食制作粮画,打造粮画小镇。
图1a是M学校设计的小镇地理位置指示牌,图1b是该校设计的四条“行走的思政课”精华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2题。
1.该镇()A.位于北京东南方向B.地处华北平原C.粮画原料主要是稻米D.水路交通便捷答案:B2.图中最短的精华路线里程约为()A.5千米B.10千米C.15千米D.20千米答案:B图2示意北纬27°附近部分地点某年的平均气温。
读图,回答第3、4题。
3.影响图中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高度B.大气环流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答案:A4.某地理小组连续多日在该纬线附近同一地点用木杆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记录的木杆影长数值先增大、后减小。
该小组测量影长的时间段是()A.立春-惊蛰B.芒种-小暑C.白露-寒露D.大雪-小寒答案:D读图3,回答第5、6题。
(图3)5.图示地区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A.甲乙丁丙B.乙丙丁甲C.丙丁甲乙D.丁乙丙甲答案:D6.甲图中,形成最晚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某科考队在我国暖温带某山地开展垂直自然带植被调查。
图4是部分树种随高度出现的次数变化图。
读图,回答第7题。
7.图中为针叶树种的折线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M县在制定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某个村实行生态搬迁。
读图5,回答第8、9题。
8.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该村最适宜选址在()A.甲B.乙C.丙D.丁答案:A9.搬迁后,该村适宜重点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是()A.开采矿山B.放养牛羊C.种植棉花D.水上漂流答案:C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
研究表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或空气污染等情况可诱发部分人群血压升高。
北京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地理学习
地理学科的“考查目标与要求”和“考试范围”保持不变。
更换了7道参考样题。
新换题目均选自2013年北京卷,选择题有第4、5、10、11题,非选择题有第36题,跨学科综合试题是第40、41题。
与2013年相比,2014年地理考试说明在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要求上无变化。
在参考样题选择上有一定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北京高考“稳中求变”的典型特征。
一、高考地理考试内容呈现稳定状态:
北京高考地理从考试的内容来看没有变化。
1、考试范围: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
2、教材: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和选修三、五。
二、高考考试结构稍有变化:
2012年之前的考试结构:
2013年北京高考考试结构:
注:从对比来看,2013年高考题在考试结构中出现了41道题,适逢高考改革的过渡年,之后的高考考试结构可能还会有所创新,同学们不要感到意外,分值上总还是没有变化的。
三、近四年高考地理各类知识结构分值变化:
从图形中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略有下降,但仍占据重要地位;人文地理明显增加;区域地理2013年略有下降,但从海淀区2013年的期中考试题来看,读图题有增无减;地球与地图部分2013年高考只出现了两个选项,侧重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方面,海淀区的期中考试题考察得更加灵活,不考察同学们对光照图的判断,重点考察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这也对同学们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四、从样题看高考:
从10道样题来看,2014年的考试说明,收录了2013年高考题中的第4、5、10、11题,选择题上,用2013年第4题(4个不同国家玉米种植)替换了2010年第3—6题(经纬网图层与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体现变化:尽量缩减单选题组的小题数量(4道到1道)——2010年3-6题是“一图多题”,即考生观察同一张图,回答4个问题;
2013年第4题是“一图一题”,数量上的变化,让考点趋于分散,平均分布,以减少单道选择题的思考时间,降低难度,提高学生得分率。
第4题以玉米种植、收获生产活动示意图为材料,在课程标准“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不同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范围内,考查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
此题来源于教材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生产示意图,难度系数为:0.55,属于中等难度,所以同学们还是要关注教材。
新增地理原理示意图:2013年第5题(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体现变化:继续体现地理学科特色(“无图不成题”),注重考查考生读图及灵活运用地理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题,主要考察大气的受热过程,其实还是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部分的
知识点,要重视对地理规律的复习。
2013年的10、11题以第四届国际高端瓶装饮用水博览会为背景,既考查考生对产业布局和产业转移等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引导考生在生活中发现、关注地理问题,学会用所学的知识来说明和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地理思维。
因此,同学们要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2011年的10、11题,信息技术在城市动态化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两道题以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读图提取信息,并根据信息运用知识探究地理现象的能力,此类型的题目在以后的考试中会经常出现,锻炼同学们的审题能力是以后教学中要注意的关键点。
综合题上,用2013年第36题(新西兰南北二岛)替换了2010年第36题(澳大利亚)。
体现变化:难度系数由0.54降低到0.67:题组小题数量由5道缩减到4道,题目设问数量减少,单个分值加大,答案更简短;且在设问词的设置上尽量降低难度,让学生审题时更容易读懂题意,更符合高考改革趋势,让学生能更适应高考变化及难度,更易拿分。
五、高考考点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以自然地理为例)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1、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力交换
(1)大气受热过程
---绘图说明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再把热量传给大气的各个环节;
---绘图说明大气是如何削弱太阳辐射,大气如何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绘图说明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运用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说明北半球高、低压区分布的变化
规律;
---说明在不同纬度地区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简易天气图
---能够运用天气图说明天气变化特点
(4)几种天气系统的影响
---绘图说明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形成、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根据示意图判断和说明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状况及对天气的影
响。
(如何判断和从哪些方面说明)
(5)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和地理意义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三个过程及各自的主要环节;
---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水循环在全球水量平衡、能量交换、物质转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6)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绘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重点说明热带和副热带海区、北半球高纬度海区、南极大陆周围、北印度洋海区的分布规律;
---从正反两反面举例说明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资源、航海等方面的影响。
(7)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及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8)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根据景观图和示意图判断火山、褶皱、断层、地垒、地堑、风化地貌(如花岗岩球状物)、侵蚀地貌(如海蚀柱、角峰、刃脊、黄土沟、风蚀蘑菇等)、堆积地貌(如新月形沙丘、沙滩等),并说明各自的成因。
(如何判断和从哪些方面说明)
2、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地形、气候、水、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从哪些方面说明?)
---简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义。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简述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的含义;
---运用地图说明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判断某一自然现象属于何种地带性表现。
(如何判断?)
3、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形对城市选址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与走向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能够图示说明全球气候分布规律及其特征;
---简述全球气候变化的情况;
---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生产、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与对策。
(3)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其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4、自然灾害与防治
(1)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和分布
---说明自然灾害的类型、危害与发生特点;
---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2)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举例说明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危害;
---运用地图说明我国各类自然灾害的分布与发生特点。
(3)地震和主要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运用地图和示意图,分析说明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产生机制和发生过程。
(注:因分类标准不同,地震与地质灾害有同为一类和分为两类的不同)
(4)主要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运用地图,分析说明热带气旋(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5)自然灾害发生与环境
---以某一自然灾害为例,运用地图说明同一次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以我国某一地区为例,运用地图说明发生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引发灾害的自然环境特点。
(6)防灾与减灾
---能够分别说明三种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各有什么作用---说明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方法与措施;
---说明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说明”表示学生要会根据已有知识的积累说出地里种的名词素包含的知识点;
“简述”意为简单的论述,在答案中是直接体现出结论即可;
“运用”是对学生能力的最高要求,这样的考点往往出现在36题中的简答题中作为对学生能力的区分,属于拔高型的考点。
六、下一步复习时注意:
从地理科目样题难度有所降低的信息看出。
在选择题上,尽量缩减单选题组的小题数量,让考点趋于分散,以减少单道选择题的思考时间,提高学生得分率。
新增地理原理示意图,注重考查考生读图及灵活运用地理学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题上,题组小题数量减少,单个分值加大,答案更简短,且在设问词的设置上尽量降低难度,让学生更易拿分。
自然、人文和区域,加强初中地理位置、世界和中国的区域地理的复习。
1、继续夯实基础,狠抓地理主干知识的理解、掌握;
2、注重能力提升,专题训练读图能力和审题能力;
3、重视落实环节,多多动手完善错题和好题的整理;
4、考生心理疏导,有信心应考,循序渐进,步步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