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玉雕工艺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6.88 MB
- 文档页数:23
剖析宋代玉器雕琢工艺的特征历朝历代都有着独特的玉器雕刻方法和特征,宋代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玉雕技术也发展到了历史的一个新高度,研究宋代玉器的“宋刀”、“阴刻”、“镂空”、“巧色”等雕琢工艺特征,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发展现状和生产技术以及人文环境,对于历史研究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标签:宋代玉器;雕琢工艺;特征剖析玉器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有悠久的历史,高雅的品格,深厚的底蕴,精湛的工艺,为中华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玉不雕不成器,玉雕技术既为当今历史研究留下了重要的实物证据,又让人们感受到玉器雕刻的华美和历史厚重以及社会的变迁。
从远古旧石器时代开始,华夏人就开始在温润的玉器上面雕刻各种景观、人物、动物和史实等艺术作品。
宋代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到1279年赵昺亡国,共320年,其间又分北宋、南宋两个阶段,北方与宋前后共存的辽、金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和宋处在同一历史时期之中。
宋代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经过五代十国漫长的玉器生产低潮之后,玉器生产骤然升温,国家的统一带来了文化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宋徽宗赵佶嗜玉成瘾,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代玉器空前的发展和雕琢工艺的提升。
此时,民间玉雕行业也初具规模,玉器市场应运而生,卞梁、扬州、杭州都出现了专门经营玉器的店铺。
宋代玉器世俗化的倾向与民间玉雕的兴起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民间玉雕主要的消费对象已不完全是皇室贵族,也不完全是士大夫阶层,还有对玉器十分迷恋的普通百姓。
历朝历代都有着独特的玉器雕刻方法特征,研究宋代玉器的雕刻特征,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发展现状,对于历史研究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纵观宋代玉器雕琢的工艺,具有四大特征。
一、“宋工”形成,表现为“南细北糙”玉器的雕琢首先表现在刀工上,宋代玉器在雕琢工艺中表现的刀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第一种是粗疏的刀法,这种刀法源自汉代的用刀发,带有一些“汉八刀”的味道。
宋元时期精品⽟器赏析——见识真正的⽺脂⽩⽟元黄⽟云雷纹璜《说⽂》⽈:“璜,半壁也。
” ⽟璜在中国古代与⽟琮、⽟璧、⽟圭、⽟璋、⽟琥并称礼天地四⽅的六器。
《周礼》:“以⽟作六器,以礼天地四⽅,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以⾚璋礼南⽅,以⽩琥礼西⽅,以⽞璜礼北⽅。
” “六器”中,璜礼祭北⽅。
北⽅声秋,主冬闭藏。
古⼈礼璜,有秋收冬藏的意思。
此件⽟器正是⽞璜,应为西周时期⽤以礼北⽅之祭祀⽟器。
此件⽟璜以黄⽟为材,⽟质温润细腻,光泽蕴借。
局部带⾚褐沁⾊,深⼊⽟理,于黄⾊⽟⾝相映,别具古韵。
器⾝通体扁平,器形较宽,弧度半圆⽽长度略短于半圆。
⽟璜两端各有⼀穿缀孔,⽟器双⾯以浅浮雕卷云纹,布局随意中带有规律。
满⽽不乱,巧夺天⼯,包浆古朴⾃然,珍贵难得。
此外,⽟璜通常为单⾯雕刻,此黄⽟龙纹璜双⾯皆⼯,选材上乘,极其少见,是块值得收藏的美⽟。
配有⽼盒,题签“璜黄⽟满沁神品”,⾜见主⼈珍爱。
此件为瀚海早年出品,来源清晰,值得藏家珍视。
⽩⽟留⽪骆驼此⽟雕骆驼摆件,以整块⽩⽟圆雕⽽成,⼤部带有⾦黄⽪⾊。
⽟质温润,⼿感细腻。
⼯匠依⽪⾊巧雕骆驼,呈卧姿,圆眼长嘴,背有双峰。
前腿稍稍离地,露齿嘶鸣,仿佛要跃⾝⽽起,极具动感。
整件作品雕刻的线条流畅,⼑法⾃如,形态写实逼真。
⾃古中国对外贸易,均仰赖丝绸之路,⽽与欧陆互通有⽆。
然⽽茫茫⼤漠成为了阻隔商贸的⼀⼤难关。
幸⽽有骆驼,极为坚韧,可数周不饮不⾷,负重前⾏,因此在长达千余年的丝路之上,驼铃悠扬,商贾驼队绵延不绝,华丽之丝绸,瓷器,茶叶源源不断供应中亚及欧洲,⽽波斯玻璃,⾦银器⽫⼜源源不断的流向中⼟。
因此骆驼的坚韧不但给予⼈精神上的⿎舞与安慰,更是商路通达,财源茂盛的象征,因此为历代千⾦之⼠所宝爱,并以⽟材雕琢,祈求福祉。
黄⽟翁仲(附赠图录⼀册)翁仲,初为铜制,号⽈“⾦⼈”、“铜⼈”、“⾦狄”、“长狄”、“遐狄”。
从汉代开始,翁仲成为⼈们的保护神,为世⼈所喜爱。
此作品由珍贵的黄⽟料雕刻⽽成,留天然⾦红⽪⾊,局部古沁⼊理。
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唐宋-明清篇)分享者:般般知玉关键字:历代玉器造型特点时期:原始社会-夏时期唐宋玉器造型隋朝著名的镶金边白玉杯隋朝历史很短,不足40年,但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她为大唐帝国的创建铺平了根基。
在玉器史上,隋代陶玉器工艺也不曾有什么独特的建树,可她却为一个新的玉器时代拉开了序幕。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高4.1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2.9厘米此杯为直口平唇,深腹,下有假圈足,平底实足。
口部内外镶金一周,金沿宽0.6厘米。
杯用白玉制成,保存完整,造型、制作均很精美。
从这件镶金边白玉杯看,隋代已有了很精湛的玉器制作技术。
唐代玉器与汉代玉器风格迥然不同。
唐代在玉器雕琢上,最重要的特点是花、鸟、兽等纹饰及器物边缘有细密而较长的阴刻直线,给人一种雕琢如生的感觉,另外,玉人、玉兽、玉鸟的造型也有自身特点。
在唐代玉器上,三岐骨朵云大使用,这种云尾细而长,云头分为三部分,两侧似往外卷,中间部分小而团、微前凸。
制作琢工较精,刀法不乱,布局均匀,细而厚重,为唐代玉琢的又一特点。
唐龙纹璧宋元时代,玉器细腻灵巧,小件多,大件少(除北京团城元朝大玉瓮外)。
虽然花鸟一类没有唐代淳厚朴实,但因受当时国画风格的影响较深,所以非常重视神态。
琢工无粗制滥造之处,是宋元时代突出的特点。
传世宋代玉兽中,虽有异兽,但雕琢风格属写实者为多,注重肌肉处理,躯干部位有如布袋装西瓜,浑圆凸起,结构感较强。
宋代玉鸟或鸟纹玉器除少量立体型外,多为片状、衔花,玉雕的平面感较强,注重大的结构轮廓,边缘弧线少且简练,鸟身饰有长而有力的阴刻线条。
这类玉佩表面保留着较大的平面,平面边缘呈光滑的缓坡,镂雕剔去的部分准确而不琐碎,古玩家谓这“肉头”,即风格浑厚。
宋代玉鱼种类较多,一般头较小,鱼身扁平或微微隆起,分为光素无鳞和有鳞两种。
鱼鳞是用直线或弧度极小的弧线交织出的网状纹,线条较有力。
一些鱼尾饰有匀称有力的弧线。
许多玉鱼衔有荷叶、茨菰,荷叶为平面圆形,边缘四处向内微凹。
浅谈宋代玉器中国玉器发展至宋代又进入了一个灿烂的阶段。
它以中国传统纹饰和自然写实为主,更加细致地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美的情趣,描写生活中美的动态。
此时的艺术作品,没有过分的矫揉造作,比较接近现实。
同时也比较讲究细腻纯洁、意境高雅的文人格调,给人一种清新舒畅、自然恬静的含蓄美。
摆脱了礼制的束缚,完成了向世俗化、生活日用化的转型,与当时的绘画、雕塑工艺同步发展。
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
虽然在政治形势上,宋、辽、元不断的侵吞争伐,但在经济上又互通贸易,文化交往也十分密切。
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特别是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更为活跃,玉雕工艺在这社会环境中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两宋玉器制作规模扩大,在皇宫里设制玉作所,民间出现大量玉器作坊(卖金银器、玉器等纯粹装饰用品),使玉器从宫廷内院走入民间。
宋代玉礼器大减,雕刻玉器以人为本,以人为用。
玩味盛浓,民俗味道增加,工艺写实,贴近自然。
宋代肖生玉中禽鸟、鱼、走兽,种类繁多,比较善用动植物组合在一起,相互衬托的图案。
如动物口多是衔灵芝瑞草,飞禽游戏于池塘,花间。
鱼类、走兽类也常用水藻、荷叶、花、山石、树木等场景点缀。
这些品种,看来都是经过一番思考后再依理施工的,所以器物雕琢没有半点粗制滥造的迹象。
下面就宋朝的典型纹饰介绍如下:一、玉器中的花鸟一类,没有唐代醇厚。
因受当时工笔书画风格的影响很深,十分重视形态,因此在玉雕中出现口衔瑞草、展翅飞翔的鸟的造型,尤其是凤鸟一类的纹饰很受人喜爱。
宋代鳯鸟风格是以其纤细秀美而著称,翅膀没有唐代弧度大,但颈部普遍比唐代的要粗短,多做回首顾望状,头顶的羽毛很长,冠饰为花朵冠,尾巴很长,尾端弯曲呈云头状,凤鸟的身体和双翅的羽毛阴刻线密集、清晰、条条见底,线条不像汉代那么浅。
鳯鸟常用品字型云纹作陪衬纹饰,与瑞草、祥云构成一个美丽图案。
二、跳跃着的鱼类是宋代的新品种。
鱼的形象逼真像跳跃一样,特别在点眼方法上别具匠心,用小点眼和小圈眼法等工艺手段竟把鱼儿的眼神都点活了。
元代玉器——奔放粗犷与雅致细腻并举蒙古族发迹于漠北,早期玉文化深受辽金等游牧民族传统的影响,喜用玛瑙、绿松石等色彩艳丽的材质,喜用玉皮俏色。
入主中原后,受汉地玉文化的熏陶,注重闪石玉的使用,但多见青玉和杂色玉,白玉甚少。
元代玉雕工艺,秉承辽金写意奔放与宋代写实细腻两种不同的传统,并融汇西域琢玉工艺,形成了自身特色。
如“多层镂雕”技法,其玲珑剔透的效果与写意奔放的意境,非宋金可比,而比之明代多层镂雕顶层的平面化处理又要生动灵气许多。
元代玉器的器型与纹饰,同样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璧、环、各式写实的花鸟类佩饰、带板、带钩、文具、瓶、炉、杯以及各种圆雕动物等器类造型,“春水”、“秋山”、龙、螭、龟、花鸟、仿古等纹饰题材,这些宋金时期玉器的主要元素,依然在元代流行,只是面貌有所变化,至于玲珑剔透的帽顶、方形卧角的带板、连珠纹的边饰、螭龙脊线上的双线“冰纹”等,则完全是元代玉器新出现的元素。
元代玉器制作有官办和民间两种,官办玉器生产中心管理严格,专门向皇室提供宫廷用玉,主要制作能体现元朝玉雕成就的大型精品玉器,珍品玉器和大型玉山子。
其装饰图案,雕琢方式,制作工艺相当精湛,具元代玉器的特色与风格,所雕琢的玉器数量可观,应用广泛。
至于民间玉雕、琢玉小作坊,规定只准制作装饰玉器及小件玉器。
元代玉器工艺雕琢方法有镂雕、园雕、透雕、浅浮雕、均与阴线刻相结合。
雕刻技法中有粗又有细,粗的雕琢刀法浑厚,具上古风味,细的器物又确实细得出奇。
元代元起总体上看是对唐、宋、辽金玉雕的继承和发展,但更能代表元代玉器特征的诗它的创新之处:渎山大玉海是元代具有代表性的玉器,现藏北京北海团城中,气势雄浑,神态生动,代表当时琢玉的最高水平。
另外玉元押是元代玉器的一大特色,元代的统治阶级主要是蒙古人和色目人,他们很多不识汉字,不能执笔花押。
于是,一种镌刻花写姓名或图符的印章开始流行起来,以供签署公文、告示和私印之用,后世称之为元押。
元押一般没有边框,文字以汉文楷书和蒙文多见。
各个历史时期玉器的时代特色和艺术风格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此类玉器主要为简单的礼器、象征性武器、工具及装饰品等。
多为片状,形制简单,薄厚不匀,造型不很规则,以素面居多。
有些有较繁缛的阴线刻纹。
动物造型或纹饰多侧重于头部,尤为突出眼目的表现。
由于原始制玉工具比较落后,常在器表留下明显的制作残痕;而在穿孔玉器的孔壁上,则由于工具的不断磨损,造成愈至深处孔径愈小的现象。
夏与商代前期玉器此类玉器主要是象征武器、工具和少数简单装饰品。
制艺较粗糙。
有些器物两侧已出现锯齿状扉棱,并在刻纹上开创双线勾勒之先河。
商代后期玉器此时期玉器数量繁多,种类丰富,主要有礼器、礼杖、工具、器皿、装饰品、简单艺术品等多类。
人物、动物形玉器大量出现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片状玉雕绝大部分呈弧扇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造型各异的立体圆雕作品。
商代后期常见的纹饰有重环纹、菱形纹、同心圆弦纹、兽面纹等。
双线勾勒法普遍,器物的一侧或两侧,起扉棱的现象极为常见。
穿孔玉器的孔内亦可常见回旋形的琢痕。
阴线刻划刚劲有力,被誉为“折铁线”,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阴线上有许多毛刺,略显粗糙,这些都是由于工具不利所造成的。
西周玉器西周玉器主要是礼器和装饰品。
在造型和纹饰等方面,基本是商代后期的延续。
春秋战国玉器春秋战国的玉器主要有礼器、装饰艺术品和一些实用器、丧葬用品等,装饰品特别是玉佩饰极为发达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
纹饰主要有风鸟纹、云纹、谷纹等,一般均无通体纹饰,饱满和谐,不留空间。
伴随着工具的改进,这一时期玉器线条遒劲,钻孔光滑,镂雕镶嵌技艺运用得极为普遍。
玉质优良,做工精致。
汉代玉器汉代玉器是我国古代玉器的一个辉煌的时代。
这一时期玉种繁多,造型丰富,主要有礼器、陈设艺术品、装饰艺术品和葬玉等几类。
常见的纹饰有云纹、鸟纹、龙纹、螭虎纹、谷纹、蒲纹等。
汉玉常运用“跳刀”勾出细如游丝、若断若继的细线,刚劲有力。
线条的构图准确,常使用在玉壁、玉人、佩饰、剑饰上,是鉴别汉玉的一个重要依据。
宋代工艺美术:技艺精湛、博大精深
宋代工艺美术是中国工艺美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特点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艺精湛、格调高雅
宋代工艺美术在器物制作方面,非常擅长于造型的协调与极致的
雕刻技巧。
例如,宋代的通草纹花瓶,采用髹漆密纹装饰,造型精美,纹样细腻,让人在欣赏制品的美感之余也能感受到制作者所精益求精
的工匠精神。
二、注重创新、不断发展
宋代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欣向荣、风生水起的时期。
在瓷器制
作领域,宋代创造出了汝、官、定窑等多种新的制作工艺,其中汝窑
制作的青瓷常以简约含蓄的风格著称;官窑的瓷器则因为采用朴实自
然的装饰和三分之一的素面设计而备受推崇;定窑晚期则发明了稀有
的银饰花器,大大拓宽了器物的装饰面。
三、注重实用性、强调功能
宋代器物的制作注重功能性,不但追求美感而且要求其实用性更
为突出。
例如,宋代方碗,特别适合吃汤面等面食,碗底圆润,便于
吃完后用勺子涮干净;而三足锅、削尖碗、尺浅碟等器物制作,都是
为了满足使用效果而言。
宋代工艺美术虽然历经了千年岁月,但其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依然不减。
它卓尔不群的风格和特点,在今天仍然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宋代玉器特点(图)宋代玉器的鉴定是古玉器鉴定的难题之一。
很多风格相似的旧玉器,在今天我们仍然难以准确断定它是唐代的、宋代的,还是元代的,甚至明初的。
但我们可以暂且仍然按照老方法将其笼统地称为宋玉。
而重要的是一定要将宋玉与明朝中晚期以后制作的玉器区分开来。
因为宋玉是十分珍贵的,宋玉鲜明的时代风格既是它的价值所在,也是鉴定宋玉的主要依据。
玉鱼莲坠玉器一经制成即被珍藏,但说到古玉的鉴赏研究,在过去则附属于金石之学,加上科学考古发掘工作开展,以前识物难以准确,所以过去的鉴赏家仅能依据形制文饰的风格大致将古玉分为周玉、汉玉和宋玉,并且尤其重视周玉和汉玉,这一方面是由于古人高度的工艺技艺确实到了令近世之人惊奇的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宋玉文饰怪诞,造型奇异,多属礼仪之器,有关“先王典章制度”,所以有敬天法祖传统的中国人自然视发同的古玉为珍宝,甚至祥瑞。
乾隆皇帝鉴赏古玉的御制诗有八百首,其中只有三首是题宋玉的。
现代科学时代更为准确的古玉展现在我们面前,虽然披在古玉身上的封建神秘外衣已经剥去,但从先秦直至两汉的我国玉雕艺术的光辉成就仍足以使世人赞叹,不愧为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化艺术的代表。
宋代玉透雕聚八仙花至于宋玉,老辈鉴赏家因其远离礼器,全归玩物而不睬;现代又因科学发现的标准器少而难以从大量的传世古旧玉器中区分出来,但这并不等于可以忽视宋玉。
因为大家知道,我国中世纪(约是唐宋元明时期)的文明更为辉煌灿烂。
比如,宋画和宋瓷(官窑为主)以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被举世公认为我国及东方美术的代表,人类美术史上的瑰宝。
玉器等工艺美术品以绘画为基础,因此必然与其有着同样的时代风格,因此也应该有相应的价值认可。
宋画尚流传下几千件,何况是质地坚韧,不怕水浸火焚的玉器,问题是如何在成千上万的古旧玉器中将其鉴别出来。
在这方面,老一辈的鉴定家如傅忠谟先生、傅大卣先生、张永昌先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他们主要依据绘画及其他雕刻工艺,将历代古玉从形制文饰到玉质刀工,进行了大量严谨细致的分类排比研究,找出了唐宋元明玉器的特点。
剖析宋代玉器雕琢工艺的特征作者:叶培成来源:《丝路视野》2018年第19期【摘要】历朝历代都有着独特的玉器雕刻方法和特征,宋代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玉雕技术也发展到了历史的一个新高度,研究宋代玉器的“宋刀”、“阴刻”、“镂空”、“巧色”等雕琢工艺特征,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发展现状和生产技术以及人文环境,对于历史研究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宋代玉器;雕琢工艺;特征剖析玉器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有悠久的历史,高雅的品格,深厚的底蕴,精湛的工艺,为中华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玉不雕不成器,玉雕技术既为当今历史研究留下了重要的实物证据,又让人们感受到玉器雕刻的华美和历史厚重以及社会的变迁。
从远古旧石器时代开始,华夏人就开始在温润的玉器上面雕刻各种景观、人物、动物和史实等艺术作品。
宋代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到1279年赵昺亡国,共320年,其间又分北宋、南宋两个阶段,北方与宋前后共存的辽、金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和宋处在同一历史时期之中。
宋代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经过五代十国漫长的玉器生产低潮之后,玉器生产骤然升温,国家的统一带来了文化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宋徽宗赵佶嗜玉成瘾,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代玉器空前的发展和雕琢工艺的提升。
此时,民间玉雕行业也初具规模,玉器市场应运而生,卞梁、扬州、杭州都出现了专门经营玉器的店铺。
宋代玉器世俗化的倾向与民间玉雕的兴起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民间玉雕主要的消费对象已不完全是皇室贵族,也不完全是士大夫阶层,还有对玉器十分迷恋的普通百姓。
历朝历代都有着独特的玉器雕刻方法特征,研究宋代玉器的雕刻特征,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发展现状,对于历史研究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纵观宋代玉器雕琢的工艺,具有四大特征。
一、“宋工”形成,表现为“南细北糙”玉器的雕琢首先表现在刀工上,宋代玉器在雕琢工艺中表现的刀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第一种是粗疏的刀法,这种刀法源自汉代的用刀发,带有一些“汉八刀”的味道。
DESIGN·ARTISTRY设计·技艺文 陈金水中国历代玉雕技法浅析古人有云,玉不琢,不成器。
玉器只有经过艺术加工、雕琢,才能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作品。
古代的玉雕技法是从制作石器发源而来的,因此,对玉雕技法的研究需要从新石器时期开始。
一、新石器时期的玉雕技法在新石器时期,玉雕技法比较发达的代表性玉器有河姆渡文化玉器、红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龙山文化玉器等。
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年左右,新石器时期较早的玉雕文化发源,该时期的玉雕原料以火山岩、沉积岩为主,工艺水平较为粗糙,以玉坠等小件玉器为主,表面几乎没有雕饰纹路;红山文化玉器距今5500年左右,以蛇纹石玉为主,其中的浮雕、钻孔、线刻等技法已逐渐成熟,雕刻题材以动物图案为主;良渚文化距今4500年左右,以阳起石为主要原料,其工艺复杂,更是有鸟纹、蛙纹、云雷纹等细密的装饰花纹,并兼具减地浮雕和压地浮雕两种技法;龙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的雕刻技法类似,与和田玉或山东玉石为主要原料,有玉刀、玉璇玑等装饰玉器。
二、商周时期的玉雕技法在商朝,由于青铜工具的投入使用,以及石质工具的进一步完善化,使得玉器雕琢技术进一步得到提高,典型的特点是能够开出薄而均匀的玉器薄片。
这一时期典型的玉器雕刻技法有线条与穿孔等。
其中线条以直线条纹为主,阴纹较多而阳纹较少,条纹总体较为粗短,细长的弯曲线条较少出现。
这一时期线条纹饰刻画的一大特色是运用双钩拟阳线,并在精致的玉器上体现较多。
而玉器的穿孔与两面对打、内窄外宽、有一定斜度的圆孔为主,又称为“马蹄眼”。
到西周时期之后,玉雕技法与造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雕饰纹路线条出现了大量的细长弯曲线条,因此更加重视对复杂纹路的刻画与布局,尤其是以阴纹勾连、斜刀刻画为主的“一面坡阴线”,堪称西周玉器的一大亮点。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玉雕技法到春秋战国时期,玉雕技法除了工艺更加成熟以外,更加注重磨制,在西周“一面坡阴线”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卷曲相连的线条纹饰,使得雕刻布局更加饱满。
不同代玉器造型特点(图组)中国玉器产生于远古人类的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七千余年的历史。
其丰富多彩的造型、精巧别致的图案和精湛娴熟的制作技艺,形成了优秀的艺术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文明诸因素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即使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也是一支独放异彩的奇葩。
新石器晚期原始社会玉器造型新石器时代玉器主要有玉琮、玉壁、玉斧、玉圭、玉璜及各种鸟兽,以有孔玉及平面玉器为多。
动物造型较简单,着重于头部刻画,身体则为与玉石形似的几何体,头部又较重视眼目的表现。
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玉器,就有以目纹为中心的极度夸张的人面或兽面纹。
大玉龙,曲长60cm,直径2.2-2.4cm。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其玉料为淡绿色老岫岩玉。
龙体较粗大,卷曲,呈倒“C”形,长吻微翘起,有圆鼻孔二,双目橄榄形凸起,头顶至颈背有长鬣后披,末端翘起,额及颚下有阴刻棱形网纹。
龙躯光素扁圆,背部有一钻孔,可系绳穿挂。
此玉龙因其吻前伸,前端凸且翘,因此又有人称之为玉猪龙。
这是早期氏族艺术的代表作,属红山文化。
其造型夸张、奇特,兼具写实与抽象手法,结构虽简洁,却满盈着生命力,质朴而粗犷,可能是某部族的图腾。
古代玉器穿孔,有些是造型本身带来的孔,如琮、壁等;有些是为穿绳佩带而打的孔,如璜上的小孔;还有的是为穿绳捆绑木柄而打的孔;还有马蹄形孔、对穿孔和带有螺纹的孔等。
新石器时代玉器穿孔多为两面对穿而成,孔外部直径大,越往里直径越小,孔不甚圆,两面对穿时,有些对的不准,因而孔中部的交接处,有时会出现棱台。
玉璜,高5.2cm,长10.6cm,厚0.3cm。
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璜玉料材质较好,黄褐色,较薄。
近似半圆形,直弦,中部下凹,两侧各有一孔,底部两角略向外伸。
璜的一面有弧形凹槽,是对玉料开片时留下的切割痕,这类切割痕在新石器时代玉器上时有出现,从痕迹上可以看出,玉器加工中采用的是线切割的剖料方法。
玉片厚度约0.3cm,表明当时玉料开片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
宋代玉器眼睛的雕法1.引言1.1 概述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素有“瓷器之都”之称。
在宋代,玉器作为一种珍贵的工艺品,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玉器的眼睛雕法更是宋代玉器中的一大特色。
宋代玉器的眼睛雕法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而闻名于世。
眼睛作为人物形象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玉器中的眼睛所表现出的生动和灵动十分引人注目。
宋代玉器的眼睛雕法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融合了宋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制作工艺。
宋代玉器的眼睛雕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表现形式多样。
无论是人物形象、动物形象还是神话故事中的角色,宋代玉器都能通过精致的雕刻技艺将眼睛的神韵和表情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其次,注重细节描绘。
宋代玉器的雕工们在刻画眼睛时,力求细腻入微,例如在瞳孔的描绘上,常常使用点状、线状等不同的纹饰,使眼睛呈现出不同的光影效果。
最后,参照现实形象。
宋代玉器的眼睛雕法不仅依据人物形态,还会结合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使得玉器中的眼睛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研究宋代玉器眼睛的雕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对宋代玉器眼睛的雕法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宋代社会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念,为研究宋代社会提供重要的史料。
其次,玉器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通过对其眼睛雕法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最后,对于玉器收藏爱好者和艺术品鉴赏者来说,研究宋代玉器眼睛的雕法可以提高他们对于玉器的鉴赏能力和收藏眼光。
总而言之,宋代玉器眼睛的雕法是宋代玉器中的一大特色,它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备受赞誉。
研究宋代玉器眼睛的雕法对于了解宋代社会、探索文化内涵以及提升玉器鉴赏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古代艺术品的魅力所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组织: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部分,我们可以简要介绍宋代玉器眼睛的雕法在古代艺术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隋唐宋元时期的常见玉器纹样隋唐宋元时期的常见玉器纹样一、胡人伎乐纹唐代与其装饰纹样,以阴刻线和剔地浅浮雕表现,图案分两种,一种为胡人盘腿而坐,吹奏各种乐器或和唱;另一种为胡人舞蹈于园毯之上。
常装饰与玉带跨等带饰上。
玉饮酒胡人纹带板,唐,长4.5cm,宽4.1cm,厚0.8cm。
带板为白玉制,近似正方形,略厚,四边呈坡状。
中部琢一胡人坐于毯上,项下缀饰物,左手扶膝,右手举杯,一长帛在脑后飘舞,两端从腋下穿过。
带板背面无花纹,四角各有一对穿孔,并有阴镌“十一六”3字。
此作品为成组玉带饰中的一件,所雕胡人大眼高鼻,卷发后披,窄衣细袖。
唐时,中亚地区的波斯人大量进入内陆,他们信奉祅教,把中亚的宗教及生活习俗带入我国。
此件带板上的图案表现了当时大唐与异域文化的交融。
二、云纹唐宋玉器装饰纹样,以剔地浅浮雕或透雕表现。
唐代云纹图案有两类,一类为多齿骨朵云,云头似“凸”字形团状,其后有一条须状云尾;另一类为似“品”字形,其后亦带有云尾。
宋代云纹图案有三类,第一类带“S”形云尾,是经唐代云纹演变而来,但云头略有变化,或呈有齿的团状,或为卷向两侧的的漩状;第二类为灵芝式云,整体近似腰圆形,边沿或有齿;第三类为如意形垂云,云头似如意,多个组成图案,无云尾。
常装饰于玉佩饰和器皿上。
三、鸟纹唐宋玉器装饰纹样,以阴刻线、剔地浅浮雕、高浮雕或透雕表现。
唐代鸟的眼睛呈三角形,翅宽而短,翅尖前翘或指向身后,翅上有细长的阴刻饰线,尾如花叶的排列。
宋代鸟纹中常见衔花绶带鸟、大雁和孔雀。
绶带鸟的鸟眼为圆坑形或阴刻三角形,翅则以一折翅,一伸翅最为常见;大雁为细颈,昂首,展翅,翅略向上方伸展,且有前后两排阴线表示羽毛;孔雀眼睛为阴刻小坑,尾翎仅几枝,其上多以半月形坑洞配以边沿的细阴刻线表示孔洞,翅上以细阴线为羽。
常装饰与玉佩饰和器皿上。
玉花鸟纹梳,唐,长10.5cm,宽3.5cm,厚0.4cm。
梳玉色白中略青,半圆形,薄片状。
外弧饰镂空花鸟纹,中部为3朵花,两侧各有一鸟。
中国宋代玉器的主要特征与文化艺术风格(下)I. 引言- 简介中国宋代玉器的历史和意义- 介绍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II. 中国宋代玉器的主要特征- 材质和工艺:玉石的种类、制作方法、装饰手法等- 外形和形式:器型、造型、文字和纹饰等方面的特点- 色彩和纹理:玉器的色彩组合、纹理构造和表面的光泽等III. 文化艺术风格的表现- 官方艺术和民间艺术:两种主要艺术风格的基本特点和区别- 禅宗和文人墨客的影响:佛教与道教的玉器制作技艺和文学上的传统元素的相互融合- 定位和审美价值:玉器在宋代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与意义,以及当代中国文化艺术中的价值体现IV. 典型作品的分析与评价- 选取几个代表性的宋代玉器,对其形制、装饰和文化内涵进行详细分析- 总结其特点和艺术价值,评价其在中国玉器史上的地位和影响V. 结论- 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强调中国宋代玉器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分析其在中国文化和艺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展望其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和意义VI. 参考文献- 罗列本文中引用和参考的相关书籍、论文和资料等。
第一章节:中国宋代玉器的主要特征自古以来,玉器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历史上玉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宋代玉器具有独特的特征。
宋代玉器采用的玉石种类、制作工艺、造型、装饰手法等方面均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一、玉器的材质和工艺宋代玉器采用的玉石以白玉、青玉和紫罗兰玉为主,其中白玉以晋玉为著名,产自山西省的汾阳一带,质地坚硬细腻,纹理流畅;青玉主要产自广东、云南和四川等地,质地细腻,并可呈现出天然的颜色层次;紫罗兰玉则产于江苏、浙江一带,具有美丽的紫、红、蓝等颜色,质地略显疏松。
宋代玉器的制作工艺也十分精湛,包括开石、琢磨、打磨、雕刻等步骤,不仅注重雕刻的技巧,还极为注重器型和纹样的协调和谐。
其中,“开石”指在玉石的表面刻划出轮廓和比例的轮廓处理,“琢磨”则是在这个基础上,用砂轮和沙石将玉石进行精细的雕琢,“打磨”则是将制作完成的玉器进行抛光,使其表面光亮透彻。
宋元玉器的特征有哪些?公元960至1234年的274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宋、辽、金的对峙分裂时期。
宋代承五代大乱之余,虽不是一个强盛的王朝,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却是一个重要时期。
宋、辽、金既互相挞伐又互通贸易,经济、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艺术共同繁荣。
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金石学的兴起,工笔绘画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写实主义和世俗化的倾向,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辽、金玉器的空前发展。
宋、辽、金玉器实用装饰玉占重要地位,'礼'性大减,'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现实生活。
宋辽金玉器为何能高度发展?一、宋代文化艺术高度繁荣,雕版活字印刷普遍,理学、书法、制银、瓷器……二、宋徽宗赵佶嗜玉成瘾、爱玉如命。
宋徽宗虽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却是个出色的艺术家,爱好艺术。
三、宋代出土古玉增多,滋长了仿制古玉之风,周汉间的古物大量出土,包括良渚文化,朝廷及士大夫热中於集、整理研究古物,形成一个新的学门金石学。
金石学的形成,兴起了集古玉的热潮,为满足社会需要,宋代访古玉大量涌现。
四、玉器作为特殊商品,进入流通市场,促进宋代玉器像世俗化方向发展。
五、玉器商品的出现,刺激民间琢玉业的发展,也因此促进了玉器市场的繁荣。
宋代由於重视传统文化,加上地下出土的古物增多,兴起了一股复古思潮。
金石学的兴起也是促使之一。
宋待玉器世俗化的倾向与民间琢玉的勃兴,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休戚相关的。
民间琢玉主要的消费对象已不完全是宫廷高官贵族,也不是文人雅士,而是对玉器十分迷恋的普通百姓,因此,宋代出现了能满足平民需要的世俗化题材玉器。
访古玉的渊源虽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唐代也有仿制同代其他质地器形的玉器,但基本上是仿摹同代器形,大量访琢远古时代造型的玉器皿,始见宋代,因此,严格意义上的仿古玉应从宋代开始。
宋代玉器艺术化倾向,表现在两个方面:1、是从唐代开始的花卉纹玉器到宋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几可说当时形成一门专琢花鸟形玉器的玉作。
宋、辽金、元时代时玉雕童子特点在传世文物当中,有着大量衣着各异、形态不一的玉雕童子。
由于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这类作品极其相似,考古发掘材料中又未见有玉雕童子出土,古文献中也很难见到有关琢制玉雕童子的记载,因而,鉴定工作亦有一定的困难。
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一批古代玉雕童子,其中有一组确系宋元时代的作品,研究这组玉雕作品,对了解玉雕童子的制造历史,推动鉴定工作的开展是不无益处的。
玉雕童子制作年代由于缺少科学发掘的同类作品作佐证,确定这组童子的制作年代,便只能依据绘画、雕塑、瓷器及现已掌握的玉器的时代特征来综合考察鉴定。
经过鉴定,初步确定这组童子分别为宋、辽金、元等时代的作品。
各时代的作品,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宋代玉雕童子第一类为仿唐代飞天童子,例如青玉披帛童子,长5.2厘米,宽3.8厘米,厚1.3厘米。
童子身穿交领长衫,肥裤腿,呈侧卧状,一腿伸直,另一腿后踢,左臂曲于胸前,右臂插于腰际,双手持长披帛,弯转飘绕于上体,形似唐代玉雕飞天。
过去,曾有人视此件为唐代作品,主要依据是它的布局与唐代玉雕飞天相同。
但是把它同唐代玉雕飞天认真比较,则能看出它并不具备唐代玉雕飞天的特点。
唐代玉雕飞天的基本特点是:脸形较胖;上身多为裸体;衣褶多而长,呈弧状,有些还裹在身上;身旁缀以三岐云。
近年来,东北地区发现了金代石雕飞天,说明飞天类作品在唐以后仍广为流行,不过艺术风格已有改变。
同时,金代石雕飞天的发现,给我们提供了鉴别同类艺术品的重要依据。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这件青玉披帛童子,既不具备以上列举的唐代飞天的特点,也不同于金代的飞天人物造型,其刀法古拙,沁色深重,观其形制,去唐不远,确定为宋代应是无疑的。
图一宋仿唐代飞天童子长5.2厘米,宽3.8厘米,厚1.3厘米青玉质,通身有褐色沁。
为圆雕,作侧卧状披帛童子。
童子大眼直鼻,额顶留发髻。
倒八字眉,上身穿交领长衫,下着肥腿裤,双手持飘绕长披帛,一腿直伸,另一腿略翘起,形似飞天。
元代玉器的雕琢工艺特点元代玉雕的工艺,主要体现在造型、题材、雕琢和装饰技法几个方面。
一、造型元代玉带板主要有两种类型,即素面和雕刻图案,与《元史》所记载的“偏带,正从一品以玉,或花或素”的记载相吻合。
素面的造型多为方形或长方形。
刻有图案的多为方形,但四角内弧者居多,框内平缓减地雕琢出浮雕效果的图案。
内蒙古四子王旗出土的玛瑙巧雕玉带板、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白玉螭龙纹带饰具有代表性。
元代晚期还出现一种方形浅浮雕各种图案的玉带板,上海松江区西林塔亦出土多件方形四角内弧龙纹或螭纹带板,其中几件四周不留边框,龙纹或螭纹浮雕出板面。
带板之下有椭圆或扁圆形的提携孔,应该是辽金时期在玉带板上留置孔眼的变异做法,是元代中晚期流行的玉饰,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屡有发现。
玉帽顶为元代最常见的一种玉器造型,外廓为馒头状,或称蒙古包状,多层立体镂雕。
绝大多数为秋山或春水纹饰。
出土实物年代大多属于元代晚期。
元代的肖生玉器,如鱼、雁、独角兽、鸳鸯等,多以不带花草等背景的独立个体出现,这一点恰恰与金代相反。
鱼的造型几乎都以鳜鱼的形态表现,大头,翘尾,嘴巴微张,作游动状,以静寓动,既不同于辽金,也不同于明清。
而禽类的造型多取形似,略显粗糙。
元代的玉花卉多选择优质的籽料,随形设计(与辽代的圆雕肖生玉相似),多见花朵,少见花叶,以花朵为中心,枝叶仅起衬托作用,与宋、辽、金玉花卉多见平面、多见花叶,泾渭分明。
带钩也是元代常见的玉器类型,主要有光素和镂空云龙纹两种。
钩首为龙头,身形似琵琶,钩身呈S形,婉转流畅。
二、题材元代玉雕题材广泛,除传统的礼制用玉形式固定之外,大凡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均可融入玉工的设计范围。
1.仿古题材元代仿古题材主要体现在书法、绘画、陶瓷、青铜、石刻、金银器制作的各个领域,玉器的雕琢也不例外。
商周时期的鼎、簋、瓶,汉代以前各种纹饰的玉璧、玉璜、玉剑饰、韘形佩、耳环等很多器物都在出土或传世的玉雕中被发现。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青玉龙纹双耳活环樽,立体圆雕。
宋代玉马的特征一、引言在我国历史悠久的玉器文化中,宋代玉马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宋代玉马以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玉器的瑰宝。
本文将对宋代玉马的特征进行详细解析,以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的玉器艺术。
二、宋代玉马的特征1.造型特征宋代玉马的造型多样,有的写实逼真,有的寓意丰富。
在造型上,玉马的脸部、四肢、躯干等部位比例协调,线条流畅。
玉马的神态生动,有的呈静立状,有的呈奔跑状,展现出马的活力与力量。
此外,宋代玉马的装饰也颇具特色,如马鞍、马具等,都刻画得细致入微。
2.工艺特征宋代玉马的工艺精湛,采用浮雕、透雕、线刻等多种技法,表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玉马的表面光滑,线条圆润,弧度自然。
尤其是在细节处理上,如马的鬃毛、马蹄等,更是展现了玉雕工匠的高超技艺。
3.文化内涵特征宋代玉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对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有对美好愿景的寓意。
玉马寓意着吉祥、平安、丰收等吉祥寓意,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玉马还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体现了宋代社会等级制度和对权威的尊崇。
三、宋代玉马的艺术价值1.历史价值宋代玉马是研究我国古代玉器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它见证了宋代玉器工艺的繁荣,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审美取向。
通过对宋代玉马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古代玉器文化的内涵和发展脉络。
2.艺术价值宋代玉马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展现了宋代玉雕艺术的独特魅力。
玉马的形象生动,寓意丰富,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观赏性,堪称艺术品与实用器的完美结合。
3.收藏价值宋代玉马在我国玉器收藏市场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其稀有性和历史价值使得玉马成为收藏家们追逐的热门品种。
宋代玉马的收藏价值不仅体现在其本身的价值,还在于其对后世玉器发展的影响和传承。
四、结语宋代玉马是我国古代玉器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对宋代玉马的研究和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玉器文化的精髓,为现代玉器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