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
- 格式:ppt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51
工时定额标准及计算方法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标准工时=正常工时X(1+宽放率);宽放率=(标准工时-实测工时)/实测工时*100%=管理宽放率+生理宽放率+疲劳宽放率;正常工时是人工操作单元工时(经过速度评比)+机器自动作业工时(不可作速度评比)的总和;宽放率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的总和:1.生理宽放一般取2%~5%。
2.疲劳宽放一般取5%~20%;3.管理宽放一般取3%~10%4.特殊宽放电子制造业使用的宽放率一般取10%21.75天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定的月计薪天数,无论某个月您的实际上班天数大于21.75天(如7月份、8月份)还是小于21.75天(如10月份、春节所在的那个月),月计薪天数都是按照21.75天计算的。
这个21.75天只是为计算加班工资有一个统一的公式,并不是平时计算月工资用的。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法律依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标准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正常时间*(1+宽放率)观测时间:是实际观测得到的时间值的平均,而观测时间由于受到作业者熟练度、工作意愿、情绪等的影响,并能代表真实的情况,故此应加以修正,乘上一定的评价系数,求得实际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的主体,而实际时间应考虑一定的宽放,作为疲劳、等待、喝水、上厕所等必须要项的预备,这样才得到标准时间。
评比系数: 评比是一种判断或评价的技术,目的是将实际的操作时间调整到平均工人的正常速度。
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的计算是企业生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下面将介绍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标准工时的定义。
标准工时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时间。
它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生产条件确定的,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标准工时的计算,可以评估生产效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
1. 直接工时的计算公式。
直接工时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工时,不包括间接工时。
其计算公式如下:直接工时 = 产品数量×单位产品标准工时。
其中,产品数量是指生产的产品数量,单位产品标准工时是指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需的标准工时。
2. 总工时的计算公式。
总工时是指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总工时,包括直接工时和间接工时。
其计算公式如下:总工时 = 直接工时 + 间接工时。
其中,直接工时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工时,间接工时是指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工时。
三、标准工时的应用。
1. 生产计划编制。
通过标准工时的计算,可以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定生产周期和生产数量,提高生产效率,确保生产进度。
2. 成本控制。
标准工时的计算可以帮助企业控制生产成本,合理安排生产人员和设备,减少生产浪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绩效考核。
通过标准工时的计算,可以对生产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四、标准工时的优化。
1.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生产中的浪费,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标准工时。
2. 管理人员培训。
加强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技能,可以有效地优化生产管理,降低标准工时。
3. 技术改进。
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生产成本,降低标准工时。
五、总结。
标准工时评定方法标准工时是指在标准工作环境下,进展一道加工所需的人工时间。
标准工时=观测时间×评定系数×〔1+宽放率〕观测时间将每道工序的工作分成假设干个工作单元,分别进展计时。
注:重点强调:测时前操作方法应已标准化。
操作方法不同,所消耗的时间也不同。
假设操作方法尚未标准化,操作单元的划分及其时间研究将毫无意义。
划分单元时应注意:1、每一个单元应有明确且易辨识的起点和终点。
在工作循环中,一个操作单元中止另一个操作单元开场的瞬间,称为分解点或定时点。
2、人工操作单元与机器单元应分开,时间研究主要是测定人工单元。
3、不变单元和可变单元应分开,不变单元是指在各种情况下,其操作时间根本相等的单元,如焊接操作中的手拿焊枪为不变单元。
可变单元是指因加工对象尺寸、大小、重量的不同而变化的单元。
在焊接操作中的焊缝所需时间是随焊缝的长短而变化的,故为可变单元。
4、物料搬运时间应与其他单元时间分开。
因为搬运时间受工作场所布置的影响很大,别离出来便于单独研究。
测时方法:〔1〕归零测时法,即在每一个操作单元终了时,使指针回零的方法。
现场记录时,因为要归零,所以费时,且易漏记。
〔2〕累计测时法,即每次按停显示当时时间,再按那么显示累计走时。
〔3〕连续测时法,在整个过程中,秒表不停的连续走动,直到整个研究完毕为止,观测者将每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读出,记录在表格内。
研究完毕后,将相邻两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相减,即得出操作单元实际的持续时间。
优点是现场记录时,因秒表开动后不再归零,任其连续走动至各单元末记录时间,比拟方便,且一直连续计时,能保证所有时间均可记录无遗漏。
缺点是各单元的持续时间必须通过减法求得,处理数据的工作量较大。
评定系数评比时需要将操作者的速度和理想速度作准确的比拟,所以必须有具体的数字来表示其快慢,为了到达这个目的,就必须有一个评比的尺度。
评比方法:1、速度评定法,是比拟简单的评定方法,它完全根据观测者关于理想速度概念评定工人的工作速度,即将工人工作速度与观测者脑海中已有的标准水平概念进展比拟。
标准工时制工资计算方法如下:
方法一:标准工时制工资=月薪÷(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实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加班费+绩效-社保。
方法二:双休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8×200%×加班小时数,法定休假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8×300%×加班小时数,在标准工时制下,劳动者每天工作的最长工时为8小时
1.劳动者每天工作的最长工时为8小时,每周最长工时为40小时。
2.在标准工作日内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3.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4.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一)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1. 计算标准工时的方法•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员工应该完成的工作时间。
它是根据工作任务的工作量和工作性质来确定的。
•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计算公式。
2. 固定标准工时公式•固定标准工时公式是最简单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基本稳定的情况。
固定标准工时(FSH)= 总工作时间÷ 总产出量•示例:某生产线上有10名员工,每天工作8小时,总产出量为400件。
则固定标准工时为:FSH = 8小时÷ 400件 = 小时/件3. 变动标准工时公式•变动标准工时公式适用于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经常变化的情况。
变动标准工时(VSH)= 生产标准工时× 标准工作量•示例:某生产项目的标准工时为小时/件,当前生产计划为1000件。
则变动标准工时为:VSH = 小时/件× 1000件 = 500小时4. 实际工时和标准工时差异计算公式•实际工时和标准工时差异公式用于衡量员工的工作效率,即实际完成工作所用时间与标准工时之间的差异。
实际工时和标准工时差异 = 实际工时 - 标准工时•示例:某员工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实际花费了6小时,而标准工时为5小时。
则实际工时和标准工时差异为:差异 = 6小时 - 5小时 = 1小时5. 加班工时计算公式•加班工时是指超过正常工作时间范围的工作时间。
加班工时 = 实际工时 - 正常工时•示例:某员工实际工作了9小时,而正常工作时间为8小时。
则加班工时为:加班工时 = 9小时 - 8小时 = 1小时总结•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包括固定标准工时公式、变动标准工时公式、实际工时和标准工时差异计算公式以及加班工时计算公式。
•不同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工作情况,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进展。
标准工时工作时间和工资的计算方法1.概述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通常为一周或一个月)规定的正常工作时间,它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约定的工作时间基准,也是计算工资的重要依据。
标准工时工作时间和工资的计算方法是劳动法律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调整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标准工时的设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标准工时通常为每周工作40小时,每月工作160小时。
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生活平衡,防止过度劳累和超时工作。
同时也是为了保障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防止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成本的增加。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紧急救灾、特殊生产任务等可以临时延长工作时间,但需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计算标准工时工资的方法3.1 基本工资计算基本工资是按照标准工时来计算的,即按照劳动者的正常工作时间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标准工时为每周40小时,基本工资=月工资/160*实际工作小时数。
3.2 加班工资计算加班工资是指劳动者因工作需要超过正常工作时间的部分所获得的工资。
加班工资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计算,但原则上不低于劳动者的基本工资的定额的200。
加班工资=基本工资*200*加班工作小时数。
3.3 节假日、夜班工资计算在法定节假日、夜班等特殊情况下,劳动者的工资计算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节假日和夜班工资标准会有所提高,以补偿劳动者在特殊时段的工作所带来的不便和损失。
4.需特别注意的问题4.1 履行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工资计算标准履行职责,用人单位要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违反劳动合同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4.2 加班情况用人单位要严格控制加班情况,不得强迫劳动者进行超时工作,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员工的休息和健康。
4.3 法律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合法权益应得到法律的保护,一旦用人单位违法设定工时标准或者拖欠劳动者工资,劳动者有权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标准工时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计算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时间,它是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合理的标准工时计算,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下面我们将介绍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标准工时计算公式。
1. 简单标准工时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 = 总工作时间 / 完成的产品数量。
这是最简单的标准工时计算公式,适用于单一产品的生产情况。
总工作时间指的是完成该批产品所需的总工作时间,可以包括直接劳动时间、间接劳动时间、等待时间等。
完成的产品数量是指在这个总工作时间内完成的产品数量。
2.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考虑效率)。
标准工时 = 总工作时间 / (完成的产品数量×实际生产效率)。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会考虑到生产效率的影响。
如果生产效率较高,完成同样数量的产品所需的总工作时间会相对较短,因此需要将实际生产效率考虑在内,得出更为准确的标准工时。
3.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考虑设备利用率)。
标准工时 = 总工作时间 / (完成的产品数量×设备利用率)。
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利用率对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设备利用率较高,完成同样数量的产品所需的总工作时间会相对较短,因此需要将设备利用率考虑在内,得出更为准确的标准工时。
二、标准工时的应用。
1. 生产计划安排。
通过标准工时的计算,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根据标准工时,可以预估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时间,从而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避免因生产周期过长而导致的生产延误。
2. 生产效率评估。
标准工时也可以用于评估生产效率。
通过比较实际工时和标准工时的差异,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成本控制。
标准工时的计算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
通过合理计算标准工时,可以预估生产所需的人力、设备等资源,从而合理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总结。
标准工时的计算是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评估生产效率,控制生产成本。
标准工时规定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员工应该完成的工作时间,对于企业来说,设置标准工时可以帮助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
下面是一份标准工时规定的示范:1. 工时计算原则1.1 标准工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1.2 加班工时按照加班时间的1.5倍或2倍计算,并有明确的加班报酬机制;1.3 工时不包括午休和其他休息时间。
2. 工时核定2.1 员工应按照设定的工时规定完成工作任务;2.2 员工的工时记录应在每天工作结束后进行填写;2.3 工时记录需要与实际工作内容相匹配,具体项目和时间需要明确记录。
3. 弹性工时制度3.1 公司可以根据工作需求和员工个人情况,采取弹性工时制度;3.2 弹性工时制度需要明确弹性工作时间范围,如早上8点至晚上8点;3.3 弹性工作时间内的加班工时按照加班时间的1倍计算。
4. 加班管理4.1 加班需要经过部门主管或上级领导批准;4.2 加班时间记录需要由加班员工填写,并经过部门主管或上级领导确认;4.3 加班工时应有相应的加班费和调休安排。
5. 休息制度5.1 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午休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5.2 每周休息日至少为1天,员工享有连续24小时的休息时间;5.3 节假日休息时间及安排需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6. 调休制度6.1 调休应经过部门主管或上级领导批准;6.2 调休的时间需要提前3天申请,并由部门主管或上级领导确认;6.3 调休需遵循公司的调休原则和政策。
7. 违规处理7.1 未经批准擅自加班的员工将被视为违规,适用相应的纪律处分;7.2 多次违规加班的员工将面临辞退或其他严厉处分;7.3 拒绝加班或迟到早退的员工将按照规定进行相应扣款或奖惩。
以上是一份标准工时规定的示范,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但需要确保其合法、合理、公正。
员工需要严格遵守工时规定,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并享有合法的休息和加班权益。
同时,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工时管理机制,保障员工权益,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制造业如何核算标准工时什么是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指完成某个特定作业所需的理论上的最小工时数,是衡量劳动者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制造业中,核算标准工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合理安排生产计划、评估工人绩效和制定工资标准。
核算标准工时的重要性核算标准工时对于制造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它能够帮助企业合理预测订单交付时间、制定生产计划以及评估工人的生产能力。
通过核算标准工时,企业能够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核算标准工时的方法在制造业中,核算标准工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直接标准工时法直接标准工时法是指根据产品制造过程中直接劳动的工作内容、工艺和数量,结合工艺文档和工时数据库等信息,对产品实施标准工时计算。
具体步骤如下:1.分析产品的制造工艺流程,明确各个工序中的主要操作、工作内容和工时要求;2.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确定各个工序所需的标准工时;3.将各个工序的标准工时累加,得到产品的总标准工时。
直接标准工时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直观,适用于制造过程中劳动密集型的产品。
但是它没有考虑到人员效率的差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其他方法一起使用。
预定时间法预定时间法是根据工艺流程和标准时间,通过观察和调查,确定人员在一定条件下能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再将这些标准时间累加,得到产品的总标准工时。
具体步骤如下:1.对生产环境进行观察和调查,了解工作条件和员工实际工作情况;2.根据观察和调查结果,确定每个工序的标准工时;3.将各个工序的标准工时累加,得到产品的总标准工时。
预定时间法的优点是考虑到了实际工作环境和人员效率,适用于劳动过程中人为因素较大的产品。
但是它需要对工作环境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调查,比较耗时耗力。
工艺路线法工艺路线法是根据产品的工艺路线和标准工时系数,对产品进行标准工时的计算。
具体步骤如下:1.分析产品的工艺路线,了解生产工序的先后顺序和工时系数;2.根据工艺路线和工时系数,计算出每个工序的标准工时;3.将各个工序的标准工时累加,得到产品的总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制,我国现行工时制度
标准工作时间,也叫标准工时工作制。
标准工时制度是中国现行工时制度的一种形式。
它是法律法规规定的正常情况下普遍
实施的工作时间。
标准工时制度包括两个方面:工人的每日工作时间和工人的每周工作时间。
日工作时间也叫工作日,指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者在每昼夜(24小时)内的劳动工作时数。
标准工作日,又称标准工作时间,是指工人在正常情况下执行的每日工作时间。
《劳
动法》第36条规定,工人的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这是每日工作时间的最大限制,即标准工作时间。
标准工时制的每日工作时间为8小时。
周工作时间,也叫工作周,是指劳动者在每周(7天)内的劳动工作时间,《劳动法》把劳动者每周工作时间规定为不超过44小时,即每周工作不超过五天半。
后来,国务院
颁布《关于职工工作时间规定》将职工每周工作时间规定为40小时,即每周工作五天,
这就是标准工时工作制的周工作时间。
显然标准工时工作制的日工作时间为8小时,周工
作时间为40小时(五天),一周内休息两天。
是一种适用于我国企事业单位当前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
标准工时的基本术语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所需工作量的标准时间。
以下是与标准工时相关的一些基本术语解释:1. 标准工时(Standard Hours):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
它是一种预计时间,用于衡量劳动力和工作量的基本单位。
2. 标准时间(Standard Time):是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而设定的一项参考时间,用于规定完成某个任务或工作的时间周期。
3. 实际工时(Actual Hours):指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投入的工作时间。
与标准工时相比较,实际工时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偏差。
4. 比率调整(Rate Adjustment):是一种根据生产工时的实际结果对标准工时进行调整的方法。
它通常基于对员工在特定任务上完成工作的评估,并将工时数乘以相应的调整系数。
5. 标准时间制定(Standard Time Setting):是指根据任务的性质和要求,确定一个工作任务所需的标准时间的过程。
这需要分析工作过程、操作方法、工作条件等因素。
6. 良好的工作方法(Good Work Method):是指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采用高效、安全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良好的工作方法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和错误。
7. 效率(Efficiency):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量或任务的能力。
高效率表示能够更快地完成工作,而低效率则意味着工作花费更多的时间。
8. 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是一种通过研究和分析工作过程,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
它旨在消除浪费、提高生产力和质量。
9. 加班(Overtime):是指在工作时间以外额外工作的时间。
加班可能是由于任务延误、急需完成工作或特殊情况而产生。
10. 加班费(Overtime Pay):是对员工额外工作时间的补偿。
根据法律和公司政策,加班费可以是按小时的工资倍率支付或根据约定的计算方式支付。
这些基本术语有助于理解和运用标准工时概念,以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管理员工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