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河大合唱_的艺术分析

黄河大合唱_的艺术分析

黄河大合唱_的艺术分析
黄河大合唱_的艺术分析

黄河大合唱 的艺术分析

过!排山倒海、汹

涌澎湃?的!惊涛骇浪?,迎来!红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似的新时代。从1939年4月13日由原!抗敌演剧三队?(鲁艺音乐系部分师生参加乐队伴奏)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 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下简称 黄河)至今已将60周年了。作为一部文化珍品,经久不衰地被广为传唱,从延安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各地。

列宁在论大文豪托尔斯泰时说:!托尔斯泰去世了,??但是在他的遗产里,都有着没有成为过去而是属于未来的东西。?因为!通过他的嘴说话的,是整个俄罗斯千百万人民群众?。%同样,星海虽然去世了,在他的艺术遗产中,也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我们不是复仇主义者,但历史是不能忘记的。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

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个以正义战胜邪恶的真理具有普遍意义,主题是永恒的。?聂耳、星海的歌曲及其音乐创作,最好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奋斗、进取和自强不息的心声,是人民的智慧、热情、理想与勇气的美妙结晶,而又各具艺术的独创性。这样的艺术作品是从不会过时的。?? 黄河的艺术创作经验永远值得我们珍惜和学习。

歌词

! 黄河主要是音乐艺术上的成就。我的歌词,不过是为冼星海同志天才的飞腾提供了一个跳板。?(光未然: 五月花后记)

这是词作者自谦之词,实际上他和他的诗作(包括演剧三队的演员们)对曲作者和他的曲作无论在音乐风格、结构与语言上都有过明显的影响。为证实上述说法,下面摘抄一些回忆录供参考:

!二月间,我便把1938、39年两次渡河以及在黄河上行军时的一些感受,原来打算要写一首题为 黄河吟的长诗的,改写成 黄河大合唱的歌词。??记得在一个晚上,在西北旅社一间宽敞的窑洞里,请来了星海同志,开了个小小的朗诵会。我把歌词念给他和三队同志听,还谈了写作的动机和意图,作为星海作曲时的参考。他凝神听完后,??说:(我有把握把它写好!)??像这个大合唱包括的八首歌曲的各种曲式(注:应称为体裁或品种),如哪一首用独唱或齐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原是我凭着外行人主观设想提供参考,事后想并不完全恰当的,当时星海同志也完全迁就。??!第三首,被写成一首朗诵歌曲(注:似应称为朗颂与三弦音乐或称朗诵与乐队(S p eaker and orchestra),这在词曲作者都是有意的尝试。?+

!演出的日子迫近了,??每天早上,我们派田冲同志、邬析零同志去小心地探问他昨夜的成果。他俩从不空手而回。星海是那样地虚心,一定要关心我对每一支曲子的意见,并且豪爽地授权给我们:(可以随便地改。)自然,我们不会那样狂妄的。??有时我们提出个别意见,他往往毫不迟疑地修改,其中 黄河颂、 黄河怨两个独唱曲,我们挑剔较多,他立即全部推翻,第二天便交出了新稿。第二稿的 黄河颂,试唱后还希望修改个别乐句,哪知他又撕掉重写,第三天看到的,又是一个完全崭新的令人叹服的第三稿!这就是星海!这就是他那十分顽强的精益求精、日新又新的精神!??!那时,他大部分时间是在谱写 生产大合唱,有时候也看到他在写 民族解放交响乐或誊写新近记录下来的民歌。每当我去,他总是要我不厌其详地叙述那一次渡河的一切前后经过,他还常常在一个细节上追问我好几遍。我曾几次地尽我所能记忆到和摹仿到的,为星海同志哼唱在那一次渡河时候听到的船夫号子。?, !不等我们开口,星海已经知道我们的来意,他说: ( 黄河颂已经写了两稿,光未然同志看了,我们都感到不太理想,这两稿都扯掉了,耽误了你们的排练,这是我赶出来的第三稿,准备明天交给你们的,??小田,这是你的独唱,你有发言权??。)我当时的直感是,头一段太平板,有些文言的词,既不上口,也不容易让听众听懂。??(这些词都是文言,总应该让观众听得懂,唱的人容易上口才好,能不能更接近民歌风?)我

2

吐露了心里的话。(小田,你知道我从小就是喜欢民歌的,陕北的秧歌更吸引我,所以,在 生产大合唱里都是用的民歌。头一稿,我也曾经试验过,不行,就扯掉了,因为作者的意思是歌颂,而且歌颂的是黄河。)??(作者的意图又是什么呢?)我打断了他的话。(我想,这首歌是作者对黄河感受到的第一个印象,你们对我说过,光未然同志在壶口大声地喊着(啊!黄河!)。那就是作者在歌颂它,作者心目中的黄河是活生生、有生命力的,它既是母亲,又是一个巨人,??)现在我才明白,他对作者的用心真是体贴入微,他对作品的风格真是经过严格的取舍,??(小田,你知道我的普通话是不及格的,谱的曲子有的不容易上口,现在稍微有点进步,也是接触群众的结果,你要是觉得哪些地方不上口,还可以大胆地改嘛。)??的确,作者心目中的黄河的确是有生命力的。??

从以上的引述中可知,作曲家是接受词作家的总体构思和具体安排的:

根据光未然写的 .黄河/本事一文:诗人以黄河来!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在合唱套曲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当然,这是略带戏剧情节的组画:

!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的黄河船夫?;!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的时代歌手;

!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灾难?的诗人;!黄河东岸,沃壤千里?,!一旦暴敌侵入?,!妻离子散,一片凄凉?的歌声;

!两个流亡的老乡?,!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运?和参战的决心;

!然而他的妻子,一个乡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小孩,并惨遭野兽蹂躏后的悲惨的哭诉;

!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

!怒吼吧黄河!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

!我们代表五万万人民为祖国的最后胜利而呐喊着?。这是一个革命的朗诵诗人的呐喊。

黄河大合唱在艺术形式上一个创新和特色就是诗朗诵与音乐并重。其中有一个乐章用乐队来伴奏诗人怀古之情和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而整个合唱套曲各章之间,也是用诗朗诵来承上启下、贯串发展的。这是一部诗化的交响大合唱。作为朗诵诗人和演员的光未然,进行这种新的表演形式的探索是可以理解甚至是必然的,这也是当时演出实践的需要。该曲首演时的朗诵演员正是作者本人。

音乐是用音调来构成形象的。由于这个缘故,作品尤其强调具有清晰的音乐构思和材料的集中;强调从各个不同侧面来表达主题、深挖题材的内涵,即使在音乐细节中也使之能流露出人的内在心理状态。诗歌创作的整体构思和艺术思维与音乐创作是相似的: 黄河词作者的笔始终围绕在黄河的整体形象上做文章,他哭诉黄河、赞美黄河、保卫黄河。层层深入,各乐章具有不同的典型的情绪,每一章都呈现出黄河形象的重要侧面,这种类似交响套曲的审美思维和结构思维,为史诗性的曲作创建了一个坚定的文学基础。

星海说:! 黄河的歌词虽略嫌文雅一点,但不会伤害它的作风。?0对这句话,应作历史性的分析:那时延安正进入大生产运动高潮,在文艺理论上正讨论民族形式问题,在创作上提倡大众化;那时星海已开始写 生产大合唱,它是面向农民、词曲都是通俗易懂且生活化的民歌体。这固然也是一种创新,若以此诗风来写 黄河的词,恐怕又是另一种面貌了。按上述的审美准则, 黄河的歌词确实太!文雅?了。它们的观众是不完全相同的,他们的文化层也不完全相同。应该说要理解 黄河颂或!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词需要对传统文化有一些素养,但若改用白话或方言来写,那诗的韵味和以!我?为中心的第一人称文体中的!民族诗人?的形象又是另一种面貌了。光未然与李季都是大诗人,诗风不同,各有所长,不必也无法趋同。至于星海,那时他到延安才4个月,他写 生产大合唱时所采用的音乐材料还是早在上海时写的合唱和江南民歌、小调,这部作品虽说在音乐大众化方面前进了一大步,但在用新的群众音乐语言来表现新的人民群众上还不是得心应手的,但在同一时间写的 黄河,词曲却是浑然一体。因为诗人与作曲家,诗的语言、风格和音乐的语言和风格是近似的,气质是相通的。这也许就是舒曼常以海涅的诗、舒伯特选取缪勒的诗谱曲的原因吧!

歌词是歌曲的基础,文学形象将使歌曲音乐形象具体化;歌词的风格、结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歌曲创作(当然,生动的歌曲音乐也可以脱离歌词飞翔,西方的不说, 黄河钢琴协奏曲就是个实例)。!我是以革命诗人自许的?,这是光未然的自白。光未然是个写新体诗的诗人,虽然他借鉴古典诗词、学习民间语言、注意艺术形式的民族化,但写的仍是中西融合的新诗体;光未然是个热情的抒情诗人,他的诗歌意境大气磅礴、辽阔深邃、动人心魄;光未然是个诗朗诵的演员,他注意语言的大众化,易于上口。 黄河的歌词正是星海在歌曲创作上所追求的,也是他的音乐个性和气质所

3

4

上句下句11小节(41拍)

具有的,是一部能充分发挥他音乐语言所长的词作。因此,星海的才华在这部合唱套曲中得到超水平的发挥。

光未然写的歌诗,其格式相当灵活:多数句子也押在一个韵上,有隔行押韵的,也有中途换韵的,韵脚是灵活的。歌诗的结构层次清晰,句子之间既整齐又参差,既对称又不对称。这给作曲家在安排乐句时带来难度,又带来创造新形式的机会、句法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出新。例如 黄河颂 开头的词句和曲作的安排:

音乐的小节数和分句

我站在高山之巅,4/4

2小节望黄河滚滚,2奔向东南。3/42惊涛澎湃,3掀起万丈狂澜;3浊流婉转,3结成九曲连环;2从昆仑山下2奔向黄海之边:2把中原大地2劈成南北两面。

4

诗的分句和旋律的分句不完全相同,上句分为两个小句(6+5小节),其一采用不完全终止,但诗节是句号,其二为半终止,但诗节是分号;下句为三个小句(5+4+6小节),采用对前句变化再现的写法。两个大句和大句与小句之间似诗句一样,也是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这也是音乐结构上的一种出新。

下例标示出上下句旋律线之间的联系(本文关于歌词音乐思维部分中的谱例均采用延安版本(即版本1):

这部合唱套曲的歌词,各章内有自为一体的戏剧内容,套曲的整体又各有不同的感情色彩:粗野有力的、热情豪放的、深沉庄重的、痛苦呻吟的、矫健自豪的、风发奋进的,使人感心悦耳、荡气回肠。在套曲的各章中,按自己的内容又有鲜明的感情发展线索、前呼后应节节深入,以表达内在情绪为特长的音乐艺术正需要这样的诗篇而使音乐诗化、戏剧化、情节化。

写作歌曲的人喜欢在动词或动态的诗节上做文章,以活跃节奏、增减力度和突出语气。光未然的歌诗常能使诉之于听觉的词句视觉化:风1叫、马1吼、黄河1咆哮;怒吼吧,黄河、掀起1怒涛、发出1狂叫、五千年的民族、苦难真不少!铁蹄下的民众,苦痛受不了(这具有多么大的政治鼓动性)!松花江1呼号、黑龙江1呼号、珠江1叫啸、扬子江燃遍了抗日的烽火!这些诗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黄河 歌词中的字眼,尤其是尾腔,不但音韵美且有效果,例如 黄河怨 中那些由演唱者用唇半闭而发出近似呜咽声的去入韵脚,那些!冤、苦、难、惨、闪、咽、怨?的声韵,使流畅、悲愁的旋律进行结合语言的韵味更显得动人心弦,似一幅农村少妇如泣如诉、痛不欲生的画面呈示在听众之前,催人泪下。如此真实、生动而典型化的声乐音乐在器乐音乐中是难以体现的。

这不是全面的,而只限于从声乐音乐创作的角度来评介和分析 黄河 的词和它的艺术成就。

音乐思维

!在此我顺便提出三个口号,音乐应当是大众化、民族化、艺术化。只有能够朝着这方向干下去,才能成为中国很好的音乐。?这段话引录自星海在 生产大合唱 座谈会上的发言。 黄河 正是按照这个!三化?的指导思想进行设计和创作的。历史证明了它已!成为中国很好的音乐?。

黄河 是面向工农兵的,它的演出队伍是演剧队、宣传队和业余合唱团,这就决定了它的具体音乐写法和音乐的独特风格。

黄河 是革命的民族气派的产物,它必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不然,它没法耐听,且百听不腻。只有那些感情真挚、意境不凡、艺术精致的歌曲才会永久地被流传。

我们常说某某音乐表达了时代精神,而这种精神首先就体现在具有节奏的音调中。苏联著名音乐学家、作曲家阿萨菲耶夫称之为足以概括时代的!音调词汇?,这类!音调词汇?,郭沫若在 .黄河大合唱/序 中形容它们是!音节的雄壮而多变化,使原有富于情感的辞句,就像风暴中的浪涛一样,震撼人心?的音乐语言,

它!是革命的民族气派的产物?,?它借鉴了和消化了欧洲典范音乐中于己有益的乐汇,!准确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大革命胜利前夜的时代精神?。?当然,这些话是指整体而言,也是指其!音调词汇?而言。

在这些!音调词汇?中,你还会察觉到它和中国传统的古典歌曲在气质上的联系:例如 满江红 或 苏武牧羊 。在 黄河船夫曲 中你会发现作曲家在写作时有意或无意地受益于广州市抬运工劳动歌曲 顶硬上

15小节(45拍

)

5

核心(以下实例,采用同一调号记谱)

(在1939年2、3月份的星海日记中,均记录了他曾在不同的晚会上演唱过这首歌曲)。这些音乐都是大调性的民歌。星海所写的群众歌曲的旋律,除 在太行山上 有限的数首外,也是建立在大调式(性)上的。 黄河 的音乐,除两首最后停顿在小调主音外,即使悲情的唱段也是采用大调式(性)的,也许是强调阳刚之气吧!这可说是星海对调式(调性)的某些偏爱或写作习惯。在 黄河 的旋律中,有不少的旋律进行采用了大调式的主三和弦的分解进行,也许是追求一种嘹亮的色彩和力度。这进行与具体的歌词声韵相结合,与大调性的五声音阶的三音列或四音列进行相结合,它一点也没有学生腔或欧化之感,反而增添了!音节的雄壮而多变化?的特色。

套曲的音乐构思,并没有采用格言式的单主题贯串于全曲的写法,而是采用有特色的音调语汇变化发展地渗透于各章,从不同角度来刻画和丰富艺术形象的写法。它的核心音调是一个纯四度的旋律音程(分散或集中的),它在快速、雄壮、有力的乐章上表现得更鲜明;在抒情的音乐中,除此音调因素外,三度旋律音程的进行也是重要的,在五声音阶的三音列中自然是小三度和大二度(或反之)的旋律连接了。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音调语汇在各个乐章的开头或中部,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并在各章中前后呼应、发展。

合唱套曲采用了多种音乐体裁:除混声合唱外,还有女声齐唱(另一版本为两部合唱)、女声独唱(另一版本有女声合唱的伴唱)、男声的诗朗诵和男声独唱;合唱套曲中采用了多样的音乐结构。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音乐材料的使用都非常集中,丰富多彩与概括精练相结合。有个别乐章甚至只采用有限的几句劳动号子的音调和它的变奏、引申成全曲,易唱、易记,感情强烈而鲜明。一曲 黄河船夫曲 ,把怒涛滚滚的黄河,同面向激流而勇进的船夫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人定胜天的画卷。

全曲可划分为雄壮、急速和由慢转快的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篇幅较长,采用变奏原则来结构。开头的三个小节,可说是全曲旋律的核心,其余部分由它演变而来,大体上每次均以!咳哟!划哟?的长短节奏型的划船号子开始,句子长短不一,整体近似三部性的结构;第二部分的音乐平静而愉快,准备力量,和!黄河怒涛决一死战?。大调式的音乐在尾声中交替至平行小调上。

以黄河边上两个流亡者互抒胸臆的 河边对口曲 ,由问答体的上、下句旋律构成。两句旋律音高之间大体是纯四度的音程关系,因此,当他们同时唱自己的声部时,便构成了一个谐和的二重唱。

粗犷、豪放、写法精练是这两首歌曲的风格特色,它们都是以纯四度do-Sol(和它的逆行)的旋律音程为支柱而结构的。

套曲中的两首独唱歌曲,以时代歌手为第一人称的男高音独唱 黄河颂 和失掉了丈夫和子女并惨遭野兽的蹂躏,在凄风苦雨中一个村妇在哭诉的女高音独唱 黄河怨 ,这两首歌曲都显现出诗朗诵的音势和抒情音调相结合的特色,后者有更多的音乐戏剧性和咏叹性。(上)

(责任编辑

于庆新

)

《黄河大合唱》选段欣赏说课稿 新人教版

《黄河大合唱》选段欣赏说课稿新人教版 ——人教版第七课音乐与诗歌(二) 一、说大纲 《黄河大合唱》是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大纲中的重点欣赏内容,作为一部爱国主义教材是必须让学生熟知的。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1)、《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1939年春天,诗人光未然在山西吕梁游击区坠马受伤。他躺在担架上由老百姓转送至延安边区医院治疗。诗人结合前期在吕梁山区的战斗经历和来延安治疗途中的感受写成了一部长诗《黄河吟》。当时冼星海同志去医院探望他得知这部长诗,当即邀请诗人再次与他合作。为抗日演出准备新节目。光未然欣然答应。随后便把这部长诗改成了《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冼星海拿到歌词后只用了六天时间就完成了初稿。1939年4月13日抗敌演剧第三队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同年5月11日,为庆祝鲁艺成立一周年,冼星海同志亲自指挥鲁艺学员演唱了《黄河大合唱》。毛泽东同志听后高度赞扬了这次演出。同年7月周总理听了这部合唱后随即在冼星海的笔记本上写下“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题词。此后,《黄河大合唱》迅速传遍全国。 (2)、《黄河大合唱》各乐章的特点及分析 《黄河大合唱》有八个乐章,他的结构是异常完整而富于变化的,每一个乐章都有他独自的形象特征。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惊心动魄的战歌,它唱出了在乌云满天、惊涛拍岸的黄河激流中,船工们万众一心同狂风巨浪顽强搏斗,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胜利彼岸的场景。第二乐章《黄河颂》是一首男中音独唱,表现了黄河的雄伟气魄和中华民族不怕牺牲、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首配乐诗朗诵,是一个新颖的尝试和创造。第四乐章《黄水谣》是一首民谣体的歌曲。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是一首朴素的民歌风歌曲。第六乐章《黄河怨》是一首曲调简朴、感情深厚的女声独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一首进行曲体的轮唱曲。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它给予大合唱的主题以总的更高更深的概括。它发出了无比强大的战斗号召,觉醒的中华民族已经团结成一个无比坚强的整体。 2、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对以我国近现代诗作为歌词而创作的大型声乐作品有所了解。 (2)、介绍冼星海、光未然,以及《黄河大合唱》的历史影响。 (3)、通过对《黄河大合唱》的欣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确立为祖国的强大而发奋读书的目标。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努力使学生自主地去欣赏音乐;并且通过对乐曲的欣赏真正领会它的内涵和作用。 四、说教法 1、视听结合教学法 运用现代的教学设备,让学生视听结合,这样能更好的感受音乐,能更好的领悟作品的内涵和作用。 2、对比欣赏法

黄河钢琴协奏曲赏析

《黄河》钢琴协奏曲赏析 摘要:以《黄河大合唱》为蓝本改编的《黄河钢琴协奏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是历史再现、文化传承、中外艺术交流的结晶,体现出不朽的“黄河”精神。 关键词:民族性、标题性、钢琴技巧、创新、民族交响乐 正文: 钢琴曲《黄河》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钢琴协奏曲之一,它以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主要曲调作为各乐章的主体旋律基础,但乐曲发挥了钢琴协奏曲的表现特长,从新的角度阐发了原作的精神气概,从而赋予了它更新的艺术特色。作品有强烈的民族性、鲜明的标题性,创作手法独特,这些使其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部作品的旋律创作、民族调式和声的运用、配器手法的创新、曲式手法的灵活都对民族交响乐的创作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冼星海同志的《黄河大合唱》改编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生于抗日战争时期,乐曲气势雄伟,音调简明有力,其某些段落,在广大的抗日军民中十分流传,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钢琴协奏曲《黄河》较之《黄河大合唱》,是一次新的创造和飞跃。《黄河大合唱》原有八段,钢琴协奏曲《黄河》从中选择了富有革命性和战斗性的曲词作素材,构成四个乐章的钢琴协奏曲。 从整体构思上来看这四个乐章, 围绕着黄河来描写人民战争,从与黄河搏斗到最后人民战争胜利, 从开始充满矛盾戏剧史到最后矛盾解决, 人民战争取得胜利, 在 调式上, 他们采用了中国的民族宫调式和民歌旋律, 而在曲式、配器、和声进行和整体构思上采用西洋的东西, 因而这是别具特色的中西结合式交响乐。 《黄河》在结构上, 钢琴协奏曲《黄河》打破了西洋协奏曲必须由 3 个乐章组成的形式,而是由4 个乐章组成的。《黄河钢琴协奏曲》是第一部表现了人民战争伟大主题的钢琴协奏曲,在创作中既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同时又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风格在这部作品中,钢琴占了极大的部分,钢琴技巧已发展到了最高难度和广度,充分发挥了钢琴的优势,在技巧上运用了刮奏、左右手音数不对称的多连音弹奏、紧密及大跨度和弦连接、轮指弹奏、刮奏、急速的琶音等等,尽显演奏者的精湛技艺,在钢琴上弹出了交响的效果。另外,这部作品还吸收了琵琶古筝等民族乐器的演奏特色,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一乐章前奏:黄河船夫曲 此乐章是回旋曲式的结构,由原《黄河大合唱》的第一首歌曲的完全改编,无论在旋律和表现意义上都是完全一致的。协奏曲一开始,以木管组吹出的半音阶生动地展现出黄河汹涌澎湃风狂浪险的宏伟场面。当主旋律进入时,我们听到了坚定有力的船工号子,船工们万众一心同狂风恶浪顽强地展开搏斗,乐曲的最后,是船夫们到达胜利的彼岸的场面。 第二乐章:黄河颂 此乐章是有引子和尾声的无再现的多段体式,整个乐章都在降 B 宫调式上,是原《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首歌曲的完全改编,具有庄严雄伟的气质,钢琴以琶音形式从低音起到高音处用浓重而有力的和弦引出了整个乐章的 A 部主题乐曲的 B 部分是热情歌颂式的,赞美了黄河是我们五千年文化的发源地,C 部分更突出了黄河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象征了中华民族刻苦耐劳的伟大精神。D 部分坚定有力的和弦,像是觉醒的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东方乐曲结尾处突然减弱变慢,如同黄河水诉说着昨天的故事。

《黄河大合唱》欣赏教案

《黄河大合唱》欣赏教案教材分析: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共分八个乐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海星作曲。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前赴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并通过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大合唱,并对教材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内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黄河大合唱》采用的对比手法和《保卫黄河》采用的重复手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音乐欣赏课。大家都知道,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炎黄子孙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是,翻开近现代史,这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巨人,确饱受了世界列强的分割和凌辱,那里有压泊,哪里就有反抗。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学子们,决不能忘掉那段惨痛的历史。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到我们的母亲河边去目睹一部诞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伟大巨作《黄河大合唱》(板书)。 三、讲授新课 (一)了解大合唱的概念(展示) 大合唱,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领唱、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有时穿插朗诵。常用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内容富于史诗性和戏剧性,多用乐队伴奏。 (二)简介作品、作者、及创作背景 1、学生看书了解作品。 《黄河大合唱》共分八个年乐章展示)。 这部作品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歌颂了伟大的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作品气势宏伟,音调清新、朴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作品用朗诵作为主线连接起来,它的主题是:抗日救国。 2、简介作者 光未然: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

说课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一、说教材: 本课题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所教的内容为冼星海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 以音乐课程标准的定位为依据,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特点,确定如下教 学目标: 1 聆听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的音乐情绪,进而理解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通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 2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大合唱,并知道大合唱中常用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对《黄河大合唱》中各乐章实行 分析。 三、说教学重、难点: 因为时间关系在课堂中重点听三个乐章,《黄河船夫曲》《河边对口曲》《保卫黄河》引导学生欣赏分析 《黄河大合唱》情感发展。及演唱形式。 四、说学法 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生不再仅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集体演唱小组活动,积极参与到教 学活动中,在活动中思考、来提升理解,获得知识。 五、说教法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1、创设情景教学法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实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协助学生真正 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识。 3、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听结合起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 幅度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并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六、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先让学生视听一小段音乐,然后问题式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调动气氛] (二)出示课题:《黄河大合唱》(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计推动课堂进入主题) 1、让学生交谈自己所了解的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和代表作品等。 2、教师小节之后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作品创作故事》来详细了解作品产生过程。 3 教师提出问题,这部作品共分几个乐章?大家最想听第几乐章? (三)新课讲授 1 视听《欣赏《河边对口曲》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从分析作品的演唱形式入手,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绪与情 节的发展。) 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河边对口曲》。大家边欣赏边思考以下两个问题:a/歌曲的演唱形式 是什么?b/歌曲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生:欣赏作品后回答: a/演唱形式是对唱。b/歌曲情节是从两个老百姓相遇,然后相互问答倾诉,最后一同走上抗日的道路。 师:我们再来听下歌曲的最后一个部分(播放歌曲)。在这个部分里,只有两个背井离乡老百姓的对唱 吗? 生:没有,还有合唱。 师:那为什么又要用到合唱呢?作者想借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来表现什么? 生:表现遭受敌人逼迫而逃亡的不但仅只有这两个老百姓,中国还有千千万万这样苦难的人民。大家一 同上前线抗日杀敌救国。 师:找出两位学生来表演。 2、欣赏《黄河船夫曲》 (设计意图想通过层层设问来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歌曲的体裁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歌曲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并通过模唱把握歌曲的精神内涵。在音乐中找出答案) 1、师:在欣赏这首歌曲之前,我请大家边欣赏边思考这几个问题:

歌曲《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歌曲《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2.尝试二声部轮唱,体验丰富的歌唱形式。 3.感受《黄河大合唱》经典作品的魅力,初步理解作品年代背景,并用激昂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 这是《黄河大合唱》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歌曲,曲调坚定明快,充满了生气,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 这是一首实行曲体裁的轮唱曲,形象地表现了千百万人民群众风起云涌、前赴后继奔赴抗日斗争最前线的动人景象以及他们那惊天动地、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不论是在抗日前线还是在敌人后方,不论在万山丛中还是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掀起了民族解放的巨浪,犹如黄河怒涛的咆哮! 开始是齐唱,显示出高昂的战斗情绪,接着转入二部轮唱,此起彼伏,使人联想到游击健儿在持续出击、奇袭,紧接又变成三部轮唱,并加进衬词“龙格龙格龙格龙”,使气氛更加紧张热烈,表现了各路抗日英雄驰骋疆场,要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的强大气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及艰辛历程

2、下面,谁来说说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黄河大合唱》有几个乐章,我们都欣赏了哪些乐章?你有什么感受? 3、出示《黄河大合唱》的乐章,引出本课课题。 看来同学们上节课学的很用心,说的很准确。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欣赏并学唱《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请同学们听一听,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是怎么样的?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二、欣赏并学唱歌曲 1、初听:谈情绪、力度、速度及感受? ①想到了保卫祖国;②想到了保卫家乡。 2、再次聆听:这首歌曲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歌词,但是却给我们带来很强烈的感受,再仔细听歌曲,想一想,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生:齐唱 师:为什么采用齐唱?为什么不是独唱呢?齐唱的演唱特点是很多人一起演唱同一段旋律,作者使用这种演唱形式,想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希望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日) 3、学唱歌曲 (1)跟着歌曲用鲁和哩模唱歌曲旋律2遍。 (2)随钢琴教师弹一句学生模唱一句,纠正不准的音和节奏。如切分节奏、前八后十六、符点节奏等。 (3)按节奏朗读歌词,引导学生将气势读出来,如学生朗诵的不好,教师根据情况可示范一遍。 (4)加入歌词完整演唱歌曲。 三、提炼加工、持续完善

黄河大合唱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部分乐章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二)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记住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 (三)了解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声乐套曲和协奏曲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感受《黄河大合唱》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把握该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力度的变化。 难点:理解并思考音乐要素在该作品中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 (一)聆听《黄河大合唱》整体感受作品情绪。 (二)了解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三)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黄河大合唱 各位领导老师好,很荣幸今天能参加面试。(首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在讲今天的课程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有关黄河的歌曲大家知道哪些呢??这位请回答,非常好,不错,请坐!这位同学说有《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黄河大合唱》。大家应该都听说过《黄河大合唱》,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部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 提到黄河大合唱就不能不说一说黄河,有谁见过黄河么??接下来我们通过一组图片来大致了解下黄河。 黄河简介:中国第二长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玛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9个省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词曲作者简介: 一、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禺人,中国近现代著名音乐家。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少年时即以“南国萧手”而扬名。1929远赴法国巴黎勤工俭学,师从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短片来了解冼星海的生平。 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

黄河大合唱教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并通过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2、通过欣赏及讲解,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大合唱,并对音乐家冼星海有所了解。 二、教学重点: 熟悉黄河大合唱、了解音乐家冼星海、了解大合唱形式。 三教学难点: 真正感受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时代精神。 一、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展示黄河的图片,让学生体会黄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的精神,并由此展开教学内容《黄河大合唱》。 二、介绍作曲家冼星海 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一贫苦渔民家庭,原籍是广东番禺。自幼酷爱音乐。1918年入广州岭南大学附中读书。1926年到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学习。1928年,因参加学潮被迫退学。1930年初,到法国半工半读,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 1935年夏回国,不久即投入抗日救亡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1937年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赴内地宣传抗日。1938年11月应聘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1939年任音乐系主任。 1940年赴苏联莫斯科。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莫斯科。毛泽东同志作了“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的题词。 冼星海的主要代表作有: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四部;交响曲《民族解放交响曲》、《神圣之战交响曲》;管弦乐《中国狂想曲》及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数百首。此外,还有一些独奏曲及音乐论文。

三、介绍歌曲的创作经过 1938年冬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酝酿长诗《黄河吟》) 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在冼星海同志的建议下改为歌词) 1939年3月26日冼星海抱病开始谱曲。 1939年4月13日抗敌演剧三队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 1941年冼星海在苏联加工整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四、欣赏歌曲 (一)、《黄水谣》 1、带问题听歌曲:歌曲从结构上分几个段落?每个段落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整首歌曲个你什么样的情绪体验。 2、总结分析《黄水谣》 《黄水谣》是一首歌谣式的三段体歌曲。 第一乐段是女声二部合唱,它描绘了黄河两岸的美丽风光,叙述了这里的人民世世代代开渠筑堤过着和平宁静的日子,旋律抒情婉转。 第二乐段是混声四部合唱,它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罪行,叙述了黄河两岸人民背井离乡、四处逃亡的悲惨生活。其情绪悲痛而压抑。尤其是乐段的收束处,连续两个下行的四度跳进更增强了这种情绪的感染力。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它发出了令人悲伤的感叹:黄河依然如故,黄水奔流不止,然而物在人去,天各一方,情绪十分凄凉。 尽管这首歌悲痛而凄凉,但它绝无颓废失望的丝毫痕迹,相反,它在悲痛凄凉中蕴涵着希望与奋斗之情。 (二)《保卫黄河》 1、带问题欣赏歌曲:歌曲的主要演唱形式是什么?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情感体验? 2、总结分析《保卫黄河》 歌曲采用了齐唱及二部、三部轮唱的演唱形式,情绪坚决而振奋。在三部轮唱之后,有一大段器乐曲,它把情绪进一步升华,从而形成歌曲中新的高潮。这段音乐,不仅有自

人教版音乐《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意图 1、教学内容选择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就是其中之一。《黄河大合唱》是一个大型声乐套曲,全曲共八个乐章,要想在一节课中使学生了解全部内容,教学的可行性太小。所以,本课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依据教学实际,对内容做适当的删减,重点学习其中的《保卫黄河》,对《黄河颂》《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等作浏览性的学习。另外,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和创作背景等内容,要求同学们在课前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同学们的参与和主动的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避免“走过场”的教学过程。此举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内容有大致的把握和理解,并能够带着一定的“问题”或“任务”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2、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并不陌生。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引导他们透过音乐作品,去感受《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特点,想象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在欣赏《黄河大合唱》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单一的、空洞的、机械呆板的说教,体现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学习的自主性,课前要求学生主动地收集资料。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多角度、多形式地促进学生去了解与《黄河大合唱》相关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演唱、模仿指挥、对唱、教师示范等教学环节的设计,给学生创造更多、更有趣的音乐实践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通过“交流、讨论、知识竞赛、归纳”等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3、资源开发与运用 教材提供了一些音响资料和一些的文字说明,仅利用目前课本所提供的资源是不够的,还要去开发和运用更多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资源,广泛收集与《黄河大合唱》相关的音响音像等资料,挖掘教学资源,并重新进行整合,认真制作教学课件,以便在课上灵活运用。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煮熟”作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安排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在教学过程中演唱或演奏其中部分乐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与其他媒介去搜集有关《黄河大合唱》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并做好在课堂上交流的准备,让学生带着相关资料和认识、思考或问题来上课。 4、教学评价说明 过程性评价。通过参与性的活动设计,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对音乐形象准确的把握能力,评价情感目标的达标度。本课教学的知识技能达标度评价,将分课中和课后两个方面进行。课中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

《黄河大合唱》鉴赏

探析《黄河大合唱》 姓名:邓琼 学号:0910010019 班级:09音乐教育班 摘要: 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抗日救国战争的音乐史诗,曾极力着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英勇抗战,堪称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他市一部高度概括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不朽的艺术作品,是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诗篇。 歌曲的创作背景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野蛮的侵略,使中国陷入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面临亡国的危难关头,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国共两党团结各族各党各派合作抗日,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黄河大合唱》就产生战争最为惨烈的日子。 《黄河大合唱》的历史意义极为深远。用音乐唤醒民众,鼓舞斗志,增强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国家荣誉感,弘扬不可战胜的民族精神,是音乐家的创意所在。《黄河大合唱》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它的问世,极大的激发了华夏儿女的爱热情,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和奋斗,促进了全民族的团结,是中华民族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产生机器广泛的国内国际影响。 关键词:黄河大合唱冼星海 一.创作的时代背景 1。作者和作品简介 词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老河口市),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曲作者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作曲家、钢琴家,于1939年所作的《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2.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下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二.中华民族的摇篮 1.黄河

黄河大合唱

作品赏析: 《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中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 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作者用感情饱满的笔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一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 信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他不可遏制的创作热情,仅仅用了6天时间,就完成厂这部巨作的初稿。同年5月,《黄河大合唱》在延安演出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毛主席都跳了起来,很感动地说了几声'好’。”(冼星海日记)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8个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打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九曲黄河上船大粗矿的号子以领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作为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给我们展示了这一可歌可泣的史诗的第一幕。 男高音独唱《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黄河的雄姿。第二部分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后,是民谣风格的抒情叙事曲《黄水谣》,朴素的音调优美而又平易动人:第一部分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和中华儿女美好安宁的和平生活。第二部分主题深沉、痛苦,描写了日寇侵略后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惨情景。音乐在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 《河边对口曲》如民间小曲般亲切而富于乡土气息,通过叙事般的对唱形式,手法简练,效果甚佳,描摹了国土沦丧后日寇铁蹄下人民的悲惨遭遇。 《黄河怨》以低沉凄惨、悲痛欲绝的音调,哭诉了一个遭受日寇蹂躏、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债清算”的遗愿而投入滚滚黄河怀抱的妇女的深仇大恨。齐唱、轮唱《保卫黄河》表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是一有人民战争壮阔场面的战斗进行曲。“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衬词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和乐观主义的民族精神跃然眼前。

黄河大合唱赏析完整

《黄河大合唱》赏析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抗战时期的伟大史诗,以其铿锵有力的力道影响着抗日的人民,激励着中华名族的前进。如此伟大的作品,当它出现在和平安逸的今天,更能给人以一种精神上的催化、灵魂上的洗涤。 与其说《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振奋人心的作品,不如说它是被压迫的人民奋起反抗的动力。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听完《黄河大合唱》,每一章节,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再配上激昂的旋律与深情的朗诵,使人顿时心生敬畏,唤起了灵魂深处的斗志。下面,就分三方面对其进行我个人浅陋的赏析。 一、硝烟弥漫中的产物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其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音乐成就与独创性。这首作品的创作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的词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音乐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其高度的思想性、象征性、艺术性为我国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

时代精神。 二、浅谈《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等8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采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的篇章特色: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九

《保卫黄河》优秀教学设计

《保卫黄河》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保卫黄河》优秀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教学年级:七年级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等。 2、技能目标: 学会用激昂的情绪、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出黄河儿女的坚强性格。 3、情感目标: 通过歌曲《保卫黄河》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并通过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激励他们不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四、教学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用“身”去体验,用“情”去感悟,用“心”去领会。能比较有深度地去把握音乐作品,认识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歌唱乐曲的活动中接受一次形象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体验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和蕴含着的伟大艺术魅力,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1、将“聆听”贯穿课堂始终。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其塑造的形象相对于文字、绘画而言是非常抽象模

糊的。只有通过聆听才能体验到音乐的艺术之美。正如《音乐课程标准》前言所指出的:中学音乐要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音乐是体验艺术,而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该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由此可见,听觉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本课的设计中,我通过让学生仔细聆听歌曲录音、师生亲身演唱感受,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学会用音乐来解释音乐;学会用心来感受音乐…… 2、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过程。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音乐学习改革的核心任务,而主动参与是其首要行为。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中去,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悟,进而还要让学生去展现这首歌曲。 五、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会用激昂的情绪、锵铿有力的声音演唱《保卫黄河》,唱出黄河儿女的坚强性格。 六、教学难点 1、解决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强拍位置上的休止符等演唱难点; 2、通过演唱《保卫黄河》,帮助学生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及其以及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七、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创设课堂氛围,情景导入: 1、看视频资料

黄河大合唱_的艺术分析

黄河大合唱 的艺术分析 过!排山倒海、汹 涌澎湃?的!惊涛骇浪?,迎来!红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似的新时代。从1939年4月13日由原!抗敌演剧三队?(鲁艺音乐系部分师生参加乐队伴奏)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 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下简称 黄河)至今已将60周年了。作为一部文化珍品,经久不衰地被广为传唱,从延安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各地。 列宁在论大文豪托尔斯泰时说:!托尔斯泰去世了,??但是在他的遗产里,都有着没有成为过去而是属于未来的东西。?因为!通过他的嘴说话的,是整个俄罗斯千百万人民群众?。%同样,星海虽然去世了,在他的艺术遗产中,也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我们不是复仇主义者,但历史是不能忘记的。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 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个以正义战胜邪恶的真理具有普遍意义,主题是永恒的。?聂耳、星海的歌曲及其音乐创作,最好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奋斗、进取和自强不息的心声,是人民的智慧、热情、理想与勇气的美妙结晶,而又各具艺术的独创性。这样的艺术作品是从不会过时的。?? 黄河的艺术创作经验永远值得我们珍惜和学习。 歌词 ! 黄河主要是音乐艺术上的成就。我的歌词,不过是为冼星海同志天才的飞腾提供了一个跳板。?(光未然: 五月花后记) 这是词作者自谦之词,实际上他和他的诗作(包括演剧三队的演员们)对曲作者和他的曲作无论在音乐风格、结构与语言上都有过明显的影响。为证实上述说法,下面摘抄一些回忆录供参考: !二月间,我便把1938、39年两次渡河以及在黄河上行军时的一些感受,原来打算要写一首题为 黄河吟的长诗的,改写成 黄河大合唱的歌词。??记得在一个晚上,在西北旅社一间宽敞的窑洞里,请来了星海同志,开了个小小的朗诵会。我把歌词念给他和三队同志听,还谈了写作的动机和意图,作为星海作曲时的参考。他凝神听完后,??说:(我有把握把它写好!)??像这个大合唱包括的八首歌曲的各种曲式(注:应称为体裁或品种),如哪一首用独唱或齐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原是我凭着外行人主观设想提供参考,事后想并不完全恰当的,当时星海同志也完全迁就。??!第三首,被写成一首朗诵歌曲(注:似应称为朗颂与三弦音乐或称朗诵与乐队(S p eaker and orchestra),这在词曲作者都是有意的尝试。?+ !演出的日子迫近了,??每天早上,我们派田冲同志、邬析零同志去小心地探问他昨夜的成果。他俩从不空手而回。星海是那样地虚心,一定要关心我对每一支曲子的意见,并且豪爽地授权给我们:(可以随便地改。)自然,我们不会那样狂妄的。??有时我们提出个别意见,他往往毫不迟疑地修改,其中 黄河颂、 黄河怨两个独唱曲,我们挑剔较多,他立即全部推翻,第二天便交出了新稿。第二稿的 黄河颂,试唱后还希望修改个别乐句,哪知他又撕掉重写,第三天看到的,又是一个完全崭新的令人叹服的第三稿!这就是星海!这就是他那十分顽强的精益求精、日新又新的精神!??!那时,他大部分时间是在谱写 生产大合唱,有时候也看到他在写 民族解放交响乐或誊写新近记录下来的民歌。每当我去,他总是要我不厌其详地叙述那一次渡河的一切前后经过,他还常常在一个细节上追问我好几遍。我曾几次地尽我所能记忆到和摹仿到的,为星海同志哼唱在那一次渡河时候听到的船夫号子。?, !不等我们开口,星海已经知道我们的来意,他说: ( 黄河颂已经写了两稿,光未然同志看了,我们都感到不太理想,这两稿都扯掉了,耽误了你们的排练,这是我赶出来的第三稿,准备明天交给你们的,??小田,这是你的独唱,你有发言权??。)我当时的直感是,头一段太平板,有些文言的词,既不上口,也不容易让听众听懂。??(这些词都是文言,总应该让观众听得懂,唱的人容易上口才好,能不能更接近民歌风?)我 越 2

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鉴赏论文

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鉴赏论文我最喜欢的一部音乐作品 ——《黄河大合唱》 摘要: 摘要《黄河大合唱》是所有中国人都很熟悉的一首民族音乐,在无数的大合唱比赛中都能听到其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旋律,每当听到这首歌,我都不禁不住激动万分、热血沸腾。《黄河大合唱》是一首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她产生于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侵略中国的危急时刻,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的歌曲。 关键词:音乐、旋律、黄河、乐曲、合唱、鉴赏 1.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 乐曲诞生于日战前最为惨烈的日子,那是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武汉沦陷后的事,著名诗人光未然带着抗敌演剧三队撤退,经过黄河,亲临黄河的险滩急流,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并聆听了高亢悠长、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他抵达延安,开始着手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很快就在春节联欢会上朗诵了歌词。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作品的全部曲作。《黄河大合唱》就是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极其困难关头而诞生的。 2.音乐表演与音乐欣赏 全曲由《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等8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

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2.1《序曲》 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 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2.2《黄河船夫曲》 这是一首惊心动魄的合唱曲。它以磅礴的气势、紧张的情绪、近似呼喊的音调,描绘了黄河船夫迎着惊涛骇浪顽强地驶向彼岸的动人画面。音乐素材吸取了北方民歌和船夫号子的某些音调和节奏,经过独具匠心的艺术加工,提炼出了动作性很强、短促有力的主导动机。这个动机贯穿全曲,经过发展、变化,使音乐具有坚毅、勇敢、奋进的特征。在演唱上采用了领唱、合唱的形式,造成了一呼百应,锐不可挡的气势。中间部分将此动机的节奏展宽,改为拍子,速度放慢,和声进行也很平稳;着意刻画了英勇的船夫们战胜风浪,终于登上了彼岸的胜利心情和自豪感。与前段的情绪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为下段音乐的出现作了准备。下一段音乐是在前段抒情性、平静的音乐之后展开的,它以雄健的气势、饱满的感情、斩钉截铁的力度和较快的速度把歌曲推向高潮,唱出了:紧接着,紧张的划船音调再次出现,并加进了喘气的声音,力度也逐渐减弱,给人以船夫们驾船破浪,冲向远方的联想。这段尾声“象征着斗争的不断性”(冼星海语),预示着经过艰苦的奋

黄河大合唱教案完整版

黄河大合唱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黄河大合唱》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及学唱《保卫黄河》这首歌曲,了解作品的来历及相关历史背 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奋超杀敌、誓死保卫祖国的民族意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及其所蕴含的爱国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的音乐 形象。 3、学唱本歌曲,特别是学习本歌曲演唱形式的学习,达到学生能跟随老师 指挥正确的演唱本歌曲。 4、了解协奏曲与合唱曲的不同。 教具:多媒体设施课件 黄河大合唱》课堂实施方案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导入:上课,同学们好---,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来自滨城区三河湖一中的贺建华,能和清怡中学八年级--班的同学们一起来上今天的音乐课,我感到很荣幸,希望大家在今天的课堂上积极发言、踊跃参与、认真学习,配合老师完成今天的教学任务,同学们有信心吗-----谢谢同学们,真心的希望我们从此成为好朋友。(1.00) 2、新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播放视频(2.00) 问题一:同学对这段视频中的歌曲熟悉吗它的名字叫什么出自哪儿 问题二:你们看了这段视频并听了这首歌曲,你的感受是什么或者说是你听了这首歌曲后,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激动、激昂、充满革命先 烈的敬仰) 问题三:既然同学们都知道《保卫黄河》这首歌曲选自《黄河大合唱》,那么同学们了解《黄河大合唱》吗(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是在抗日战争中产生的最成功的大型声乐作品。这部作品以我们伟大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两岸发生过的事情,表现了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

黄河大合唱简介

黄河大合唱简介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关于黄河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及自治区,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曲,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黄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无数小湖的沼泽。出星宿海后进入鄂陵湖和札陵湖到玛多,绕过积石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长一千九百多公里。黄河流域是我国文化的发祥地。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两岸、大河上下。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从秦汉大统一帝国的建立到北宋皇朝,黄河流域仍然是我国历代的都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生活在大河上下的各族人民,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卓越才能,创造了更加绚丽多彩的文化。 在从秦汉到北宋的一千多年中,黄河两岸的劳动人民,除从事生产劳动外,还筑长城,开运河,修渠道,营造宫殿、寺院、陵墓,进行了巨大的工程建设。一直到现在,黄河流域的地上地下还保存着许多古代建筑和艺术宝库。西安唐代的大雁塔,洛阳的东汉白马寺,陕西的秦始皇陵和汉唐陵墓,河南龙门石窟的石佛等等,都充分显示了古代匠师高超的技术水平,杰出的艺术成就。结构介绍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等9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历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