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美术教学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连接的教学策略一、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想象力等重要的美育素养。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理解美术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创作出具有生活情感的艺术作品,是小学美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美术与生活的联系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通过视觉的形式表现人们对外在世界的感知和内心情感的表达。
因此,美术作品往往具有生活情感和现实意义,是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下人们文化情感和审美认知的体现。
美术与生活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是美术的素材来源。
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风格等,都是从生活中提取的。
无论是人物、风景、物品、动植物,都是美术创作的素材。
因此,小学美术教育要求教师运用生活经验和素材,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和素材的能力。
2、生活是美术的表现形式。
美术作品是通过视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生活情感得以通过视觉媒介表达出来。
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线条和构图等表现手法,可以使人们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内涵。
3、美术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美术作品可以让人们得到美的享受,尤其是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良好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体验美感,感受美术的意义和价值。
三、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联系的实践策略1、素材来自身边生活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身边的一些元素作为美术作品的题材,例如家里的摆设、自己的房间、熟悉的街道等等。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情感。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文化内涵或历史背景的素材,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书法艺术、中国画等等。
这些素材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创作中更深刻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2、运用生活场景,提高学生的表现技巧小学美术教学应该结合生活场景,例如学生在校园中、家庭中、公共场合等,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场景对于美术表现的影响,并借此提高学生的表现技巧。
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融合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融合生活化融合作为当代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生活元素与美术教学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并促进美术教育的人性化发展。
生活化融合、美术教学、初中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教育不再局限于技能的传授,更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生活化融合的教学理念,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现实生活元素融入美术教学之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生活化融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1.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一种教学策略。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地域文化,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
例如,在教授“家乡的风景”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用画笔记录下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和文化习俗,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 教学方法的生活化教学方法的生活化是将生活元素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包括故事讲述、情境创设、小组合作等。
例如,在教授“民间美术”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邀请民间艺人来校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学评价的生活化教学评价的生活化是指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过程性评价和个性化评价。
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入手,全面评价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
例如,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教师不仅要关注作品的艺术效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探索和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欲望。
生活化融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价值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融合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使美术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摘要】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美术教学提供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最大可能,因此,在教学应把生活世界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学习美术,感悟生活。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学生众所周知,艺术均来自生活现实。
雕塑家罗丹说:“对于我们来说,自然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如何以生活为中心开展美术课堂教学,发现生活中的美,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话题。
本文针对生活化美术教学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新课改的《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明确指出:“我们在中小学进行的美术教育只是一种国民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美术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
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
”然而以往美术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不适应素质教育:课程的综合性与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对小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生活美术教育。
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
在教学中要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多地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组织课程内容,才会淡化学科中心,才会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才会努力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会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所以,开展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是一个十分必要的课题。
美术教学的生活化“美术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是我们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一种理想追求,是当前深化美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把美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活动联系起来,使美术教学“生活化”。
而生活化一般指课堂教学活动更多的注重与生活的链接,并期待这种注重和联系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共成长的目标。
美术课堂是学生实行美术学习的场所,给学生提供了课内时间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实行实践体验,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反思自己的所为,规范行为。
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体验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学习美术,以此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美好生活,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初中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把生活问题美术化、美术问题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实践美术的机会。
同时,要让学生学会使用美术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美术素养,体会到美术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美术学习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美术的魅力。
一、架起课本与生活的桥梁,是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途径现行的初中美术教材编写遵循了“生活的逻辑,试图以学生的眼光看一世界,在内容上彰显“生活气息“,与学生的联系也更为密切。
这个变化给了教师更多的教学自由。
比方在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课堂教学中,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观察,寻找校园里印象深刻的景色。
师生共同交流,体会对自然景物的感受。
然后再展示校园全景式的风景照片,学生进一步欣赏体会,教师进而要求学生思考用什么方式提炼景物,再来和学生共同探讨图像表达,学生会自觉地实行观察、感知、思考,理解图像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对手绘图像的知识掌握是在自然、自愿的基础上获得的,并且成功的发现让他们激动不己,会有一种如梦方醒的兴奋。
学生原有的模糊理解或错误判断在生活实际中得到了矫正,所学知识也必将被自觉用于生活。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美术课是小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技法和作品的完成,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生活经验。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教师在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使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工作。
一、通过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创作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事物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在教学静物写生时,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或者水果蔬菜作为写生对象,让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
在彩绘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取家庭生活中的场景或者人物作为创作素材,让学生体验到创作是生活的延伸,使学生的作品更具有生活化的特点。
二、激发学生的创意想象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意想象力。
在素描教学中,可以利用抽象线条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根据线条的抽象形状来发挥自己的创意,画出自己脑海中的形象。
在色彩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来选择和运用色彩,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表现能力。
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实践和体验。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教学设计,比如通过亲子活动让学生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制作手工艺品,或者通过校园环境进行写生创作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喜爱和兴趣。
四、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可以通过讲解名家名作、举办画展、观赏艺术作品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赏析名作,让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来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美好,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五、开展手工制作活动手工制作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在美术课上引入一些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美术的乐趣。
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作为幼儿园的一名美术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美术教育与幼儿的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享受美术的乐趣。
针对这一问题,我进行了实践研究,并得出了以下经验分享。
一、注重环境营造幼儿园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场所,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征和年龄特点,打造一个温馨、安全、有利于规律性发展的环境。
在进行美术教育时,我通常会在教室里设置专门的画画区域,放置鲜花和绿植,搭配漂亮的画框,让孩子们有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二、生活化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不应该孤立于教室之中,而是应该联系幼儿的生活,让美术融入日常生活中。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通常会从幼儿熟悉的物品或场景入手,比如教授孩子如何画动物、花卉、水果等。
同时,我还会让孩子们学会观察能力的提高,通过带孩子们去郊外,公园等地散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在随后的画画活动中加以表现。
三、多媒体的应用现如今,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了现代幼儿教育的主流,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进行美术教育时,我会利用现代教育设施,如幻灯片、视频、音频等,将艺术作品、名人画展示给孩子们,引导孩子们学习绘画的技巧和色彩搭配,加深孩子们的艺术素养。
四、活动的组织与策划除了传统的绘画活动,我还会进行创意性的绘画教育活动,引导孩子们完成趣味性任务。
比如举行“画画比赛”、“废物再利用”等主题活动,通过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自身的独特思想和想象力。
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需要环境营造、生活化教学设计、多媒体的应用、活动的组织与策划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希望更多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关注幼儿美术教育,从而为幼儿园实现优质教育做出积极的贡献。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美术课程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生活化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创设一种逼真、具体、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艺术作品,或者组织学生参观文化艺术展览,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通过身临其境的情景,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置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造性的任务,如设计海报、制作手工艺品等,让学生从实践中发展自己的美术技巧和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特长,开展一些个性化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三、艺术创造教学法艺术创造教学法是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艺术作品,解释其中的创作思路和技巧,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提高美术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思维能力。
四、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通过游戏元素的引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色彩配对游戏、线条追踪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实践美术知识。
教师还可以利用故事情节、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表达美术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价值与策略研究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生活化教学”则是指以生活为载体,以生活为内容,以生活为教材,以生活为背景,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生活化教学与美术教学的结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本文将围绕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和策略展开研究。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生活化教学能够使美术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生活化教学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创造性的想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积极认知和理解。
3. 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生活化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情趣。
4. 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生活化教学将美术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美术知识更加具有实用性,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5. 增进师生情感沟通通过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1. 选材有特色在生活化教学中,选材是关键。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需求,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作为美术教学内容,如家居用品、食物、街景等,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艺术不仅存在于自然和人文环境之中,更存在于日常的生活之中。
2. 进行实地教学实地教学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内外进行实地写生或创作,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热情。
3. 联系生活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常可根据不同的生活场景设计不同的美术教学内容,如街头、家里、学校等。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认识、体验、欣赏和创造艺术的平台。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往往以学习技法和模仿作品为主,缺乏对学生生活情境和个体感知的关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和兴趣。
如何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当前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改变。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艺术创作。
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和富有创造性。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策略,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1.2 问题提出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可能存在着如何有效地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困惑。
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有效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艺术素养?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获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为他们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性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兴趣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产生认同感和投入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例谈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一切艺术皆来源于生活。
因此生活自然是美术教育的起点,也是美术教育的归宿。
美术教学生活化就是将“美的本身”还原为“生活的本身”进行教学。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应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因此,教师必须珍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引导儿童在生活中观察、体验、感悟,从而学会运用美术,提高学生的美术基本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才能使美术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呢?一、内容生活化教材是引领教学的指挥棒。
小学美术课教学要做到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
浙江人美版的小学美术教材在贴近儿童生活方面有明显的特点。
整套教材都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按照儿童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家乡(社区)生活,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每学期刚拿到美术书,笔者都让学生从头到尾先翻阅一遍,说说这学期的学习内容有哪些和自己的生活有关,需要提前让学生留心观察。
于是身边的一草一木、人文趣事、星星月亮、蝴蝶蜻蜓、小猫小狗、自己的爸爸妈妈、伙伴、老师……都成为学生热衷观察的对象,学生渐渐地养成了善于观察的习惯,再加上课前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渐渐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发现了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为学生的创造、表现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教学“春天来了”一课时,课前笔者让学生去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景物,思考一个问题:从哪里看出春天来了?上课时,以一首轻松愉快的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学生将这几天观察到的情景一一描述。
让学生在讲、听、议中,体验到春天就在身边。
这样,通过从生活到课堂,将教材内容与儿童现实生活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情境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化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美术课上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身心参与,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来。
浅谈美术教学生活化【摘要】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标准的体现,美术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又要建构他们的可能生活,美术教学应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通过开放的、自由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各种感官的积极参与,感悟生活、表现生活、美化生活,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审美能力,提高生活的实践技能。
【关键词】美术教学;学生;生活化“美术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美术教学的生活化,是现代教育的一种理想追求,是当前美术教学改革的一种发展方向。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在教学中,要使儿童在愉快的活动中体会成功感和成就感,教学就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着脱离儿童的生活与经验的现象,儿童作品是一种程式化的情趣表现,儿童没有发挥自己的生活情趣,是一种虚假的童趣美。
儿童创造的作品,无生活实际相依托,表现的是空洞的,无病呻吟的、呆板的的内容,因而儿童对学习美术越来越不知道需要表现什么,应该表现什么以及怎样进行体现,渐渐的缺乏了对绘画的兴趣,如此严重影响了儿童个体的的和谐发展。
基于此,笔者认为,美术教学应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美术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美术教学空间。
那么,如何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呢?本文试作探讨。
一、贴近学生生活,创设生活情景贴近学生生活,接受学生情感是“生活化”美术教学的指导思想。
孩子的生活经验虽然不是很丰富,但他们热爱生活,喜欢观察模仿,喜欢表现自己。
因此,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发掘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把学生带进一个自己熟悉的、虚拟的、亲切的生活情境中来感受和创作,更好地展现学生生活中最真实最美丽的精彩。
1. 营造环境为了营造浓郁的生活化审美教育环境,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将学生中的优秀书画作品悬挂于教室的墙壁,或制作一些工艺品来装饰教室。
理论篇•幼教论坛美术教学需要依靠生活。
在生活中去寻找美术,就会发现美术最淳朴的一面。
幼儿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运用生活教学就会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美术的影子,就会在生活中挖掘美术,在生活中感受美术,在生活中创造美术。
一、运用多媒体,展示生活美术美术有多种表现方式,所以,教师没必要把自己的教学局限在同样的方式中。
单一的教学方式虽然简单,但同样也让幼儿产生了疲倦感,创造能力的提升遥遥无期,教师可以在之后的教学中产生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比如,利用多媒体给幼儿讲解一些美术知识,让幼儿更容易和更全面地理解知识点。
现在多媒体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幼儿非常喜欢看动画片,可以把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融入多媒体中,通过多媒体把各种各样的事物都展示出来,让幼儿在浓厚的兴趣下观察事物的一言一行,这样幼儿就能够抓住这些事物的特征,使美术有血有肉,赋予美术生命。
比如,让幼儿画一只小白兔,如果老师只是简单地让幼儿去画,幼儿就会失去兴趣。
老师可以把小白兔各种各样的姿势都展示在多媒体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样幼儿就会记住小白兔的形象,画出活灵活现的小白兔。
老师还可以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其他方式了解美术,比如,陶泥、雕塑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让幼儿自己动手,幼儿的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也能在这一过程中慢慢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在实践中看到真正的美,这种多样化的方式能让幼儿看到美术的不同之处,愿意去探索和学习美术,创造能力也能随着美术的深入学习得到提升。
二、运用生活,挖掘美术价值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把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幼儿在学习之初就能明白美术和生活的联系,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
比如,教师可以把幼儿生活中常常接触和见到的东西拿到课堂中,让学生通过课堂中的观察发现生活中常见之物的不同之处,发现更多的美;也可以把课堂移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去野外观察小动物、植物的成长、一天中太阳的变化等,让幼儿把美术和生活结合起来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筛选能力,在对幼儿进行生活化教学时,能找出既适合幼儿,同时幼儿又感兴趣的美术内容来学习,如果内容选择不恰当,在美术教学中同样无法提升幼儿的兴趣和价值取向,然后让幼儿就自己的创作和想法进行表述和讨论,不限制方式,可以通过绘画,让幼儿把自己的感受大胆表达出来,就能很好地培养幼儿在美术学习中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一、引言美术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其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力都有着重要作用。
而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实际生活中,使他们对美术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也是美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
二、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生活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将课堂变成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参与观察、思考、创作和表现,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1.关注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可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设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例如,了解到学生对动物感兴趣,可以设计以动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
例如,在户外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的景物,如花草植物、建筑物等,并引导学生用手绘、素描等方式记录所见。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结合生活实践,加强实践操作美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就需要加强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制作手工艺品、绘制明信片等。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
4.引导学生表达情感和观点美术是一种表达情感和观点的方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美术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可以通过观看名画、欣赏优秀美术作品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艺术家们是如何运用色彩、构图、线条等要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的,并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展示自己的想法。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探讨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探讨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意义、方法和策略。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认识,是美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的存在,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和天赋能力,也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
生活化教学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供学生创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3.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是小学美术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艺术并融入其生活,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力和艺术修养,是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了解了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之后,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小学生处于生活的成长阶段,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广泛而丰富的。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和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感悟美的存在。
2.注重教学内容的贴近生活。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当注重内容的贴近生活,选用生活中的实际事物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3.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开展各种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如校园写生、生活场景创作等,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艺术创作,体验艺术的魅力。
4.鼓励学生的自主表达和创作。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参与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艺术表达和创作,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如何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注意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
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真实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
那么,如何使小学美术教学走向生活化呢?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研究中,我取得了以下几点体会: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眼睛总是东看看西望望,对喜欢的东西盯住不放。
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们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
再加上课前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正确的观察方法的指导下,学生们也形成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渐渐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发现了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为学生的创造、表现奠定了基础,使学生美之有形,美之有物。
其次,我尤其重视让学生留心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达到物尽其用.如在教学美术第二册时,学生们翻阅了课本后,就发现了这学期要注意搜集一些石子、瓶盖、包纸、纽扣、珠子、彩色塑料管,各种形状的纸盒、塑料袋、图钉、果冻盒、蛋壳,圈筒卫生纸的卷筒……为了激发学生的搜集兴趣,可以在班组中设置几个纸筒,让学生把平时搜集的可以进行分类,并定期展示,对表现积极的同学,可以鼓励表扬,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因学生找不到课堂上急需的材料而耽误教学进程,又可以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留心生活,搜集材料,来创造美好习惯与意识。
二、开展生活化的课内外相结合的美术教学1、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兴趣.生活化是指来源于生活世界,回归于生活世界.情境,是指情景、境地,是在具体场合的情形、境界和情意。
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运用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所学知识。
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绘画的技法和审美标准,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实际生活之中了解美术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比如,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察觉颜色的变化和光线的影响,学习如何表现光影效果和立体感。
又如,利用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创作出符合场景需求的设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技能的同时掌握更综合的艺术素养。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生活化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
通过观察和思考身边的事物,学生可以不断地体验和理解艺术。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物体的表面纹理、结构和形状,并用画笔表现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从而发挥更好的创造力。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艺术的审美是一种情感体验,是看待世界的一种态度和观念。
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美术领域的发展、人类审美意识的演变,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对于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比如,可以让学生在收集和制作各种美术作品的同时,对比、品味和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对艺术的鉴别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可以利用城市建筑、街头文化和公园景观等为素材,进行拍照创作、速写练习和模仿绘画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绘画的技巧和方法,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到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运用是十分广泛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因此,教师应当重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和作用,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教育和指导,以督促学生取得更好的发展。
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美术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如何将美术与生活融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艺术的魅力,成为了美术教师们需要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提出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
一、充分发掘生活中的美术创作素材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美术创作的素材,有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有人们的情感表达,有实际生活中的场景等等。
美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宏观地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捕捉美的瞬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的美景并进行感受与表达。
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眼中的美术语言来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事物,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记录、表达的过程来感知艺术的美。
二、将美术知识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美术是一门具有广泛且深厚的知识体系的学科,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停留在知识的表层,缺乏真正的理解和认识。
美术教师应该将所教授的知识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讲解线条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线条,比如建筑物的线条、人物的姿态等,在观察和感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线条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并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能力。
三、开展富有生活情感的美术教学活动情感是艺术的灵魂,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美术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富有情感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在进行图像创作时,可以让学生选择一幅与自己有关的主题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来创作自己的画作,从而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通过艺术的方式进行表达。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艺术的独特魅力。
四、定期组织学生的美术展览和比赛活动定期组织学生的美术展览和比赛活动,可以提供学生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运用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模式改革的日渐深入,各个学校与家长纷纷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重视,不仅要求学生可以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以学生综合发展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在此情况下,高中美术课程的核心价值也逐渐凸显出来。
美术课程属于艺术课程范围,因数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生活化教学模式是高中美术课程十分契合。
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生活化授课模式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供广大教育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实践策略分析;生活化授课模式;高中美术课程;高中教育;艺术培养引言:在传统高中美术课程授课过程中,部分美术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限制,在授课过程中过于依赖灌输式授课方法,将教学中心放在了学生绘画技能与绘画知识的传授上,忽略了美术艺术与生活元素的结合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美术课程学习提不起兴趣。
而采用生活化授课模式,可以将学生生活与美术艺术紧密贴合在一起,提升学生探索美术艺术的求知欲望,在保证美术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概述所谓的生活化授课模式,指的就是教师将美术课程中的美术知识、美术技能以及美术技巧置于实际的日常生活中,由于生活化授课模式中的环节与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可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效的调动全体学生美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去探索美术艺术乐趣、思考美术艺术真谛、感受到美术的美感,并且因此喜欢上美术这门艺术类学科的教学过程。
通常而言,在美术课程授课过程中应用的生活化授课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是突出美术课程生活化,将生活中的部分元素充分融入到美术课程授课中,这样不仅有助于高中学生充分理解、充分掌握美术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有效激发高中学生美术课程的学习欲望与积极性。
其次,是突出美术课程简单化,在开展生活化授课模式美术教学时,通常都是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所涉及事物为教学案例,这样学生提升对美术知识的接受程度,同时也能将美术课程中掌握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增强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与知识应用能力[1]。
“生活化”美术教学思考
美术来源于生活,又从生活中得到升华。
本文针对“生活化”美术教学的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1)创设生活情景;(2)走进生活场景;(3)开展课外活动。
众所周知,艺术均来自生活现实。
雕塑家罗丹说:“对于我们来说,自然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如何以生活为中心开展美术课堂教学,发现生活中的美,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思考的话题。
1 创设生活情景贴近学生生活,接受学生情感是“生活化”美术教学的指导思想。
孩子的生活经验虽然不是很丰富,但他们热爱生活,喜欢观察模仿,喜欢表现自己。
因此,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发掘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把学生带进一个自己熟悉的、虚拟的、亲切的生活情境中来感受和创作,更好地展现学生生活中最真实最美丽的精彩。
1.1 营造环境为了营造浓郁的生活化审美教育环境,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将学生中的优秀书画作品悬挂于教室的墙壁,或制作一些工艺品来装饰教室。
如此环境营造,能为学生创设一种浓郁的审美学习氛围,让学生仿佛徜徉在一个艺术海洋之中,从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
1.2 渲染情感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应该是一个充
满爱、充满温情的世界。
艺术课程的情感价值就在于丰富人的情感,达到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
艺术课堂应成为播种情感的乐土,成为激发师生、生生情感交流、碰撞、共鸣的磁场。
新课程背景之下的美术课堂教学,就应彻底改变原先冷酷的、枯燥的技能训练状况。
因此,在生活化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者的脸上应永远挂着亲切、温暖的笑容,应让轻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情境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教者要把关注的、赏识的目光投向学生,应让自己口中发出的永远都是甜美、鼓励的话语。
如此情感渲染,必然为学生学习所向往。
1.3 模仿表演例:一位老师指导学生练习画《雨》时,先让他们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用听音的方法来辨别不同种类的雨,然后可让他们仔细回想,将“下雨天”和“晴天”的不同情景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象表演下雨天的故事。
笔者认为,如此设计教学环节,可充分激发生活体验,从而让学生的绘画作品更具鲜活个性
和丰富想象力。
再如,指导学生练习画《我的爸爸妈妈》时,可让学生先表演一下父母亲的喜怒哀乐,在获得具体的体验
之后,再指导学生进行绘画。
教学实践表明,本节课中学生呈现出来的绘画内容成了家庭生活中最真实、最生动的写照,
爸爸妈妈的表情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而是变得十分的丰富。
如,有的是哭、有的是笑、有的是生气等等。
1.4 媒体创境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应是更富形象性、直观性的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觉感知来完成。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融形、色、光、声为一体,具有形象性特点,为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高功效的教学手段。
教学实践表明,借助媒体所提供的鲜明的图像,生动有趣的动画,美妙的音乐,丰富的色彩等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符合儿童快乐美术学习的理念。
例:教学《画汽车》一课内容时,可制作一段以外星人小朋友为主角的Flash动画。
画面中,外星人小朋友乘着飞船来到地球,邀请地球小朋友穿越时光隧道去参观“未来汽车城”。
当同学们看到无数辆有着不同个性、新颖奇特的汽车时,都被其生动有趣的画面所吸引,从而一下子提高了其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画汽车的学习兴趣。
2 走进生活场景
2.1 观察自然生活生活是最美的教材,生活
是最生动的课堂。
美从生活中来,生活中有很多美的元素,只是还没有被发现。
美术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实践表明,如果让我们的美术教学仅局限于教室之内,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
因此,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提倡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充分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着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
例:教学《美丽的校园》一课时,教者可课前带领学生先参观一下校园环境,让他们数了一下学校的教学大楼共有几层,仔细观察一下校园的美丽景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始作画。
如此从生活出发的美术教学,使得学生的绘画想象有了依附
的现实基础,使得学生的想象显得鲜活而生动,同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再如,教学《动植物欣赏》《鱼儿游游》等内容时,都可以在教学之前,让学生先走进生活场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让其捕捉生活事物真实的一面,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创作,就显得轻松自然,生动形象。
2.2 认识社会生活人是社会生活的主宰,是
自然社会的一部分,是改造自然的实践者,没有人就没有社会生活。
因此,在社会生活的认识之中,有一个重要的话题,那就是关于“人的美”的认识,其在整个审美教育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它的教育成败与否,直接会影响一代人的品德修养。
“人的美”具体包括两个方面:(1)外显体材美。
具体表现在人体所具有的端正的五官、和谐统一的身体比例,健康的肤色,以及人体所展现出的美丽青春和力量。
(2)内在心灵美。
内在心灵美主要指一个人的内在修养,主要包括其内在的精神品质、心灵、情操、智慧等,人的内在美重于外在美。
如为了人类幸福而献身的普罗米修斯是美的,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桑兰是美的等等。
2.3 引领生活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双翼。
儿童画是儿童丰富想象力的再现,是儿童将自己头脑里各种奇异的想
象通过手上的画笔加以表现出来的过程。
美术课堂中的绘画教学对儿童而言重要的不是像不像的结果,而在于画的过程。
因此,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扬个性思维,大胆想象,如此才能使得学生的作品创作更显无尽的丰姿。
例:教学《我心中的太阳》一课时,教者首先自编故事——《我的外形最漂亮》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接着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太阳的形状与色彩”,着力构建学生思维不同层次的发散点,促其思维在纵横向上的发展。
作画中,同学们用自己大胆想象的笔触创造出了自己心中富有
个性特点的“太阳”:太阳外形奇特、色彩斑谰,太阳的形状不仅有圆的,还有方的;颜色也不仅有红色的,还有绿色的。
笔者认为,这就是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太阳”。
3 开展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
课外美术活动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师应关心并组织
课外美术活动,负责进行指导。
如,在平时的美术学习生活中,可组织学生观看美术电影,放映幻灯片,欣赏美术作品;可组织学生参加包括:校百米壁画、中国写意画比赛、各种剪贴比赛、泥塑比赛,材料各异的立体手工制作比赛、爱心卡、贺卡设计等各类活动比赛。
以笔者曾组织的一次活动为例,“六一”儿
童节前夕,笔者结合学校的具体活动计划,搞了一个庆“六一”儿童画展,在所展出的每幅画的旁边,还为其添加上一段段精彩的评语。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画展之后,同学们反响热烈,极大地激发了全校学生爱画学画的热情。
总之,以生活为本,以艺术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了追求人文生活倾向的设计教学理念。
笔者深信,在今后美术课堂中,只有坚持以“生活为中心”展开教学,才能有助于审美教学目的的实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