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上课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9
特殊教育发展及其新趋势思考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
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段)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问题二:教育的主要功能?(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动个体发展,包括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2)教育的最基础功能是影响社会人才体系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
现代社会重教育的经济工功能主要包括: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良好的,提升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水平。
(3)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影响政法发展(4)教育的间接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问题三:教师是什么?是传道、解惑、授业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园丁?是农夫,除草。
记录人温馨提示:今年刚刚考过高中教师资格证,关于教育的定义、教育的对象、功能、原则、教师角色等,及向教授讲的内容可参阅《教育学》。
一、国际特殊教育发展总的趋势观点:“福利时代”-“权利时代”主要标志为2006年12月13晶通过、2007年3月11日146个国家签署、2008年5月3日正式生效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
一个重要原则:是保障残障人全面融入及有效参与社会各方面的权利。
安置:机构-一体化-一融合(全纳)一、基本理念(一)对残疾人的生命观恐惧、灭绝-歧视、隔离-融合、共存(二)服务观点改变:从缺陷到权利缺陷-潜力-水平-功能-权利(人权和尊严)生活质量(个人生活幸福)支持性教育模式图:在融合的环境中受教育个别化支持计划(三)服务模式的转变医疗——社会1、医疗模式理念2、残疾人是被动的、病态的、不能独立的、是需要医疗和就记得群体。
3、社会活动分为:正常人活动和残疾人活动(正常人是创造社会财富,残疾人消耗财富)4、社会模式理论:5、残疾人是社会施与6、(四)不同理论下的实践理论1、前理论期:慈善及宗教社会福音(19世纪——80年代)2、第一代理论:缺陷补偿的理论(水平)(19世纪80年代——20世纪40年代)3、第二代理论:融合教育的理论(参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4、第三代理论:生活质量的理论(权利)(20世纪80年代——现在)二、特殊教育课程发展(一)特殊教育学校的诞生与课程理念1、聋校2、盲校1784年,法国“盲人之父”的霍。
特殊教育课程发展趋势分析特殊教育是针对有特殊研究需求的学生提供的教育服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特殊教育课程的发展也在不断演进。
本文对特殊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当前的教育形势。
1. 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一种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和潜能来定制教育计划的方法。
在特殊教育领域,个性化教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
教育工作者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估他们的研究需求和能力,制定量身定制的教育方案,以帮助他们实现最大的研究效果。
2. 教育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技术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现代教育技术,如电子教材、在线研究平台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可以提供更丰富、更灵活的研究资源和工具,为特殊学生创造更好的研究环境。
3. 社会融合教育社会融合教育是指将特殊学生与非特殊学生一起接受教育的方式。
社会融合教育有助于特殊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并获得与同伴一样的研究机会。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采用社会融合教育模式,以促进特殊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家长参与和支持特殊教育不仅是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责任,家长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他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并参与到特殊教育课程的制定和实施中。
通过与家长紧密合作,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需求,提供更有效的教育支持。
5. 培养实用技能特殊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
特殊学生往往面临就业和社会适应的挑战,因此,特殊教育课程应将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与就业需求相结合,培养他们具备实用技能,提高他们自立生活和就业的能力。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包括个性化教育、教育技术的应用、社会融合教育、家长参与和支持以及培养实用技能。
这些趋势将推动特殊教育的进步,并为特殊学生提供更优质、更适应他们需求的教育服务。
特殊教育发展及其新趋势思考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
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段)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问题二:教育的主要功能?(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动个体发展,包括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2)教育的最基础功能是影响社会人才体系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
现代社会重教育的经济工功能主要包括: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良好的,提升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水平。
(3)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影响政法发展(4)教育的间接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问题三:教师是什么?是传道、解惑、授业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园丁?是农夫,除草。
记录人温馨提示:今年刚刚考过高中教师资格证,关于教育的定义、教育的对象、功能、原则、教师角色等,及向教授讲的内容可参阅《教育学》。
一、国际特殊教育发展总的趋势观点:“福利时代”-“权利时代”主要标志为2006年12月13晶通过、2007年3月11日146个国家签署、2008年5月3日正式生效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
一个重要原则:是保障残障人全面融入及有效参与社会各方面的权利。
安置:机构-一体化-一融合(全纳)一、基本理念(一)对残疾人的生命观恐惧、灭绝-歧视、隔离-融合、共存(二)服务观点改变:从缺陷到权利缺陷-潜力-水平-功能-权利(人权和尊严)生活质量(个人生活幸福)支持性教育模式图:在融合的环境中受教育个别化支持计划(三)服务模式的转变医疗——社会1、医疗模式理念2、残疾人是被动的、病态的、不能独立的、是需要医疗和就记得群体。
3、社会活动分为:正常人活动和残疾人活动(正常人是创造社会财富,残疾人消耗财富)4、社会模式理论:5、残疾人是社会施与6、(四)不同理论下的实践理论1、前理论期:慈善及宗教社会福音(19世纪——80年代)2、第一代理论:缺陷补偿的理论(水平)(19世纪80年代——20世纪40年代)3、第二代理论:融合教育的理论(参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4、第三代理论:生活质量的理论(权利)(20世纪80年代——现在)二、特殊教育课程发展(一)特殊教育学校的诞生与课程理念1、聋校2、盲校1784年,法国“盲人之父”的霍。
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向信息化、知识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伴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和信息网络的国际连通,各种社会思潮、文化碰撞加剧,思想交流空前活跃,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态势。
发展、和平、速变、多元和合作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和特征。
这一时期的特殊教育深受时代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影响,显现出以下发展趋势和特点:一、特殊教育从慈善型向权益型转化,特殊教育普及运动方兴未艾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主化进程的加快,特殊教育在当代社会已经不是正常人对残疾人的一种施舍和福利,而是人的一种平等的基本权利。
这种权益观的重要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思潮,但人的基本受教育权利是通过法制(如世界各国的特殊教育立法)加以保障和实现的。
因此,当代特殊教育可以认为是一种以法制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权益型教育。
2、90 年代初期兴起的世界性的全民教育运动:以保障受教育权为核心、以实现教育公平为目标指向、以普及义务教育为主要内容。
3、普及特殊教育九年义务教育:21世纪上半叶中国特殊教育的主题和重点。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目标的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要求与教育发展(特别是区域、农村特殊教育发展)不均衡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因此,加快普及特殊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仍然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特殊教育从隔离走向融合(或称为“全纳”)1、走向融合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隔离教育——正常化、回归主流和一体化教育——融合教育(萨拉曼卡宣言)。
第一阶段。
隔离教育: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的几种观点都是在对隔离教育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正常化:纳吉指出,对残疾人的一切措施必须正常化。
所谓正常化是主张智力落后者(和其他残疾人)每天的生活方式应尽可能接近主流社会。
与这一思想相呼应地是“非机构化”运动的开展。
回归主流:一体化教育理念及运动。
邓恩对特殊儿童隔离式的教育安置方式和标签化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德诺的“瀑布理论”(最少限制环境理论。
其核心就是要让特殊儿童尽可能与没有残疾的正常儿童一起生活、学习,即使特殊儿童接触正常儿童与主流社会的限制减少到最低程度)最少限制理论成为美国特殊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
从60、70 年代到80年代,一体化在西方国家形成了一种运动。
一体化教育理念及运动对特殊教育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如人们对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再如无类别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评估方式的改变等。
一体化教育理念及运动的目的追求及价值。
但也存在者事实上的双轨制和特殊儿童的“无归属感”及两个体系和教师之间的磨合问题,因此,到了九十年代人们又提出融合(全纳)教育的理念。
第三阶段。
融合教育阶段。
九十年代中期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市召开世界特殊教育需要大会,发表了著名的《萨拉曼卡宣言》,这个《宣言》是特殊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标志着走向融合是“21世纪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
《宣言》提出了融合教育(全纳)的理念,并对融合教育理论系统进行阐述。
融合教育理念的内涵、原则。
《宣言》提出了实施融和教育的五个原则:(1)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必须获得可以达到的并保持可接受的学习水平之机会;(2)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3)教育制度的设计和教育计划的实施应该考虑到这些特性和需要的广泛差异;(4)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而这些学校应以一种能满足其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中心教育学思想接纳他们;(5)以全纳为导向的普通学校是反对歧视态度,创造欢迎残疾人的社区,建立全纳社会以及实现全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此外,普通学校应向绝大多数儿童提供一种有效的教育,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效率,并最终提高其成本效益。
为了实现全纳教育原则,《宣言》还就改革和建立教育制度、全纳性学校、家长和社区的参与、早期干预等提出了具体措施。
《宣言》所阐述的关于融合教育的基本观点,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要点:(1)融合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包括残疾学生,无论你是谁,大家都是人,都有权接受教育,因此,“零拒绝”是其基本原则;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减少排斥,促进积极参与与合作,是其基本要义和操作策略;维护教育公平是其价值取向。
(2)融合教育又是以人为本、照顾差异的。
因此,教育制度的设计和教育计划的实施要考虑儿童特性和需要的广泛差异,学校必须以一种儿童中心的教育学观点来接纳和满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的不同需求,以促进他们的多样化发展。
(3)融合教育势必要求建立一种全纳的教育体系和支持体系(没有支持,就没有融合),即所谓三位一体(融合)趋势。
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一体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一体化;医疗养护、教育训练、劳动就业一体化。
因此,融合教育是教育制度的根本改革和重构。
(4)融合教育是要通过教育的无歧视和融合、以达到创造欢迎残疾人社区和建立全纳社会及实现全民教育的目的。
从这层意义上讲,融合教育与我国当前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理念有本质上的相同之处。
因此,我认为,融合教育的理念是相当先进的。
融合教育提出的背景:1、世界性的民主化进程。
全民教育运动。
特殊教育理念的嬗变及实践运动的内在逻辑。
因此,我认为,融合教育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在社会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特殊教育理念和实践运动的必然结果。
2、走向融合是隔离教育与融合教育多样化并存、矛盾运动的历史过程。
3、走向融合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与创新的实践过程。
①发达国家融合教育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尝试。
②走向融合:中国的原创性探索——随班就读的实践、困境和出路。
③特殊教育学校在随班就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特殊教育制度从一次性封闭教育向开放性、反复回归的终身教育制度体系转型1、终身教育制度。
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终身教育理论。
这一切对于校长、教师和学生意味着: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2、一体化的终身特殊教育体系。
制度建设目标和政策。
3、加快“两头延伸”的制度建构。
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启示:①重视早期干预和早期教育;②加快高中(职业教育、生涯教育为主)及高中后教育的发展。
四、特殊教育从培养一技之长的“工具理性观”向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的转变;特殊教育在量的扩张同时,更加关注质的提高。
1、教育目的观。
(社会观、人本观、)核心问题是把残疾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把他们培养成仅有一技之长的、“工具理性”的人?还是把他们培养成适应21世纪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信息素养、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自立、自强的人(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要澄清认识上的三个误区:一是人的培养规格弱化和降低标准的问题;二是对残疾人生命的力量的认识问题(多元智能观);三是人的片面发展观的问题(树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
为此,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①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的统一;②全面发展与一技之长的统一;③学会做人与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的统一;④身心发展的统一。
2、课程改革。
课程观上的素质教育取向。
聋校的课程改革。
聋校的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理念上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在改革的大思路是比较一致的,即面向21世纪,以人为本,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人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宗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动力),通过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但也有聋教育自身的特点:(1)在课程功能上,强调在对聋生进行缺陷补偿的同时,重视潜能的开发;注重形成学生语言、特别是书面语言能力的形成。
(2)在课程结构上,努力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如整体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增设“沟通”等综合性课程。
(3)在课程的实施上,关注个体差异,加强个别化教学,强调沟通方式的多元化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等。
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生活化、综合化、生态化和校本化——多样化的样式。
如“功能性课程”,“环境生态课程”等。
3、教学改革。
①合适教育的理念。
②个别化教学计划(特殊教育教学的本质和灵魂)。
③合作教学。
4、教学评价。
多元评估方式,如实作评估,生态评估、功能评估、档案评估等。
5、提高质量,教师为本。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视角和方法、校本培训。
五、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状态和学习方式、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1、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科技进步和设备更新。
①为残疾人的教育和学习提供了方便和更好的条件;②计算机及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正在带来特殊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安置方式、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促进了特殊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2、作为障碍补偿和机能训练的康复、教育技术、设备的应用。
3、脑科学、生命科学、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从神经系统、生化和基因等方面为人类更深刻认识障碍的机理、机制及教育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六、特殊教育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1、“地球村”和“国际人”概念的提出。
2、国际化进程中多元文化融合、碰撞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民族精神和“中国人”的培养问题:民族性与国际性、民族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3、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增多:学习先进的国外的特殊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