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案例分析(1)
- 格式:doc
- 大小:160.50 KB
- 文档页数:15
医学统计学案例辨析及参考答案目录目录 (2)第1章绪论 (3)第2章统计描述 (5)第3章概率分布 (9)第4章参数估计 (12)第5章假设检验 (14)第6章两样本定量资料的比较 (16)第7章多组定量资料的比较 (19)第8章定性资料的比较 (22)第9章关联性分析 (25)第10章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27)第11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30)第12章实验设计 (33)第13章临床试验设计 (35)第14章调查设计 (36)第15章样本含量估计 (38)第16章随机区组设计和析因设计资料的分析 (41)第17章重复测量设计和交叉设计资料的分析 (43)第18章 Logistic回归 (46)第19章生存分析 (50)第20章对数线性模型在高维列联表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53)第21章多元统计方法简介 (56)第22章时间序列分析 (57)第24章基因表达谱分析的生物信息学方法 (59)第25章 Meta分析 (60)第26章医学论文的统计学报告要求 (64)第1章绪论案例辨析及参考答案案例1-1某研究者的论文题目为“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某地职业技术学院理、工、文、医学生(三年制)为研究对象,理、工、文、医学生分别挑选了60、38、19和46人,以问卷方式调查每位学生的一般健康状况、焦虑程度、抑郁程度等。
得出的结论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业问题、就业压力、身体状况差、人际交往不良、社会支持不力为主要影响因素”。
请问其结论合理吗?为什么?应该如何?案例辨析①样本不能代表总体。
总体是“大学生”,而样本仅为某地三年制职业技术学院学生;②社会学调查的样本含量显得不足;③“理、工、文、医学生分别挑选……”这种说法中隐含人为“挑选”的意思,不符合统计学要求。
正确做法应在论文的题目中明确调查的时间范围和地点,还应给“大学生”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以便确定此次调查的“总体”;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可能有影响的因素很多,应结合具体问题拟定出少数最可能有影响的因素(如学科、在学年限等)进行分层随机抽样,以保证样本有较好的代表性;还应根据已知条件找到估计样本含量的计算公式,不可随意确定各学科仅调查几十人;当然,调查表中项目的设置也是十分重要的,此处从略。
序言生物体的变异性决定了医学统计学在医药卫生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医学统计学是什么?医学统计学是与生物体神秘莫测的变异紧密关联的,是为了探求医学生物体个体变异的规律而产生和发展的。
没有医学统计学指导的医药学研究不能称为真正的医药学研究,缺乏医学统计学支持的医药卫生研究结果永远不会得到医学界的承认。
这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医药卫生研究工作者所认识。
多年来,大批医学统计工作者积极从事医学统计的普及工作,撰写了不少应用的文章与专著,努力指导医药卫生研究工作者掌握这门工具。
但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生或临床医生面前却依然犹如雨后云雾环绕的山峰,若隐若现,看似清楚,却又朦胧,似乎伸手可及,却又似远隔万丈。
他们中的许多人,对于统计的认识就是处于这样一种一知半解的朦胧状态,对于统计方法学的使用尚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阶段。
在众多眼花缭乱、望而生畏的数学公式面前,更多的人则是一脸茫然,束手无策,无所适从。
这些不仅增添了他们对这门学科的神秘感,而且必定会使他们对医学统计学“敬而远之”,从而影响这门学科的发展。
在从现在起往前的三十余年间,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出现了功能强大的统计分析软件,诸如SAS、SPSS等,统计分析从此结束了手工计算的时代。
统计软件可以使许多原来计算繁琐的统计方法不断引入到统计学中,可以使你不必专注于繁杂的统计计算,而是将关注点转移到统计方法的选择、数据分析的思路上,提高了研究效率,产出了手工时代难以获得的结果。
但统计软件却又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赞叹其功能神奇的同时,很少有人关注统计方法的使用条件,极少有人去认真进行结果解释。
更多看到的却是对统计软件的不求甚解以及由此出现在各类医学期刊上的比比皆是的尴尬。
艺术家的朦胧醉眼可以使他们的思维犹如行空的天马,在由此产生的奇思异想指导下的作品可以成为绝世佳作。
但在科学上却不允许有任何醉眼,来不得一点点的朦胧。
对统计方法的一知半解和统计软件的误用不仅会使研究者难以获得真正重要的关键信息,从而使研究结果前功尽弃,甚至可能由于错误的信息,而将决策者引入歧途。
案例分析—四格表确切概率法【例1-5】为比较中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某医师将2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中药和西药治疗,结果见表1-4。
经检验,得连续性校正χ2=3.13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认为中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基本相同。
表1-4 两种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比较药物有效无效合计有效率(%)中药12(9.33)2(4.67)1485.7西药 6(8.67)7(4.33)1346.2合计1892766.7【问题1-5】(1)这是什么资料?(2)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3)该医师统计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分析】(1) 该资料是按中西药的治疗结果(有效、无效)分类的计数资料。
(2) 27例患者随机分配到中药组和西药组,属于完全随机设计方案。
(3) 患者总例数n=27<40,该医师用χ2检验是不正确的。
当n<40或T<1时,不宜计算χ2值,需采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exact probabilities in 2×2 table)直接计算概率案例分析-卡方检验(一)【例1-1】某医师为比较中药和西药治疗胃炎的疗效,随机抽取140例胃炎患者分成中药组和西药组,结果中药组治疗80例,有效64例,西药组治疗60例,有效35例。
该医师采用成组t检验(有效=1,无效=0)进行假设检验,结果t=2.848,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有效=1,无效=0)进行进行假设检验,结果t =2.848,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认为中西药治疗胃炎的疗效有差别,中药疗效高于西药。
【问题1-1】(1)这是什么资料?(2)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3)该医师统计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4)该资料应该用何种统计方法?【分析】(1) 该资料是按中西药疗效(有效、无效)分类的二分类资料,即计数资料。
(2) 随机抽取140例胃炎患者分成西药组和中药组,属于完全随机设计方案。
医学统计学案例话说有个制药公司研发出了一种新的降压药,他们想知道这个药到底有没有效果。
于是找来了100个高血压患者来做试验。
这100个患者呢,就像一群等待检验的小战士。
制药公司把他们随机分成了两组,每组50个人,就像是把一群小战士分成了两个小队。
一组是实验组,吃新研发的降压药;另一组是对照组,吃那种普通的降压药,就像是给一个小队发了新武器,另一个小队还用旧武器。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开始统计大家的血压情况。
结果发现,实验组的平均血压从一开始的160/100降到了130/80,而对照组呢,从160/100降到了140/90。
这时候就用到医学统计学啦。
咱们不能光看这几个数字就说新药好啊,万一是碰巧呢?所以呢,要计算这个差异是不是真的有意义。
首先计算两组血压下降值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就好比算每个小队的平均战斗力提升数值和这个提升数值的波动范围。
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这里面用到了像t检验这种神奇的统计方法),得出一个P值。
这个P值就像是一个裁判,来判断这个新药的效果是不是真的比旧药好。
如果P值小于0.05,那就好比裁判吹响了哨子说:“新药这个效果很可能是真的比旧药好呢!”要是P值大于0.05,那就说明这个新药和旧药的效果可能没什么太大差别,也许只是这次试验中的小波动造成的。
结果算出来,这个新药的P值是0.03,小于0.05。
哈哈,这就像新药在比赛中获胜了一样。
这就表明新药在降低血压方面很可能是真的比旧药更有效,制药公司就可以拿着这个数据去申请新药上市啦,给广大高血压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再来说一个关于癌症治疗的案例。
有一家医院有两种癌症治疗方案,一种是传统的手术加化疗方案,另一种是新研究出来的靶向治疗方案。
医生们想知道对于某种特定的癌症,哪种方案更好。
他们找来了80个患者,随机地把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0人。
这就像是把80个闯关的勇士分到了两条不同的赛道。
治疗结束后,医生们开始观察患者的生存率。
经过5年的跟踪观察,发现接受传统治疗方案的患者,5年生存率是30%,而接受靶向治疗方案的患者,5年生存率是40%。
实验设计案例分析CASE1:为明确某新化妆品对皮肤有无损害作用,将12只大白兔的左背部涂抹该化妆品,右侧涂生理盐水作为对照,?2小时后观察皮肤反应。
这属于什么对照?答:此为“自身对照”。
***************************************************************************** CASE2:琴纳用牛痘疫苗接种23人后再接种天花,结果无人患天花,而当时一般人接触天花病人后,天花的发病率约90%。
琴纳所用的属于什么对照?答:此为“标准对照”。
***************************************************************************** CASE3:将20只小白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人员闲着眼睛用手去鼠笼中随机抓小鼠,抓出10只小鼠作为实验组,剩余10只作为对照组。
由于实验人员是闭着眼睛用手随机抓,故该分组为随机分组。
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答:不正确。
随机不等于随便,随机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每只动物都有相同机会进入实验组或对照组,而目前的方法由于动物活跃程度不相同,进入各组的机会就不同,活跃度低的动物进入实验组的机会就会增大,因此破坏了随机化原则。
***************************************************************************** CASE4 某医院为观察某新药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用氨苄青霉素作对照。
病人入院时,体温在39℃以下分在治疗组,体温在39℃及以上分在对照组。
结果新药疗效优于氨苄青霉素。
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答:不正确。
体温为感染的一个重要指征,体温不同可以反映感染的程度不同,目前分组方法将体温低的分在试验组,而将体温高的分在了对照组,显然使两组不具有可比性,其结果也就不可信,它高估了试验药的疗效。
医学统计学计算机操作教程案例版导言: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统计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医学统计学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到有意义的结论,并做出准确的预测。
然而,对于很多医生和研究者来说,利用计算机进行医学统计学分析可能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医学统计学计算机操作教程案例版,帮助他们通过实际案例学习如何运用计算机进行医学统计学分析。
一、安装统计软件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款合适的统计软件,如SPSS、R、SAS等。
以SPSS为例,我们可以在其官方网站上下载并安装最新版本的软件。
在安装过程中,需注意按照指引逐步操作,并确保软件安装成功。
二、收集数据为了进行统计学分析,我们首先需要收集一组医学数据。
假设我们正在研究某种药物对心脏疾病的治疗效果。
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医院和研究机构中收集关于患者的信息,如年龄、性别、疾病的严重程度等。
确保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隐私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三、数据清洗和整理在进行统计学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删除重复数据、填补缺失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格式化。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据转换,以便后续的统计学处理。
四、描述性统计在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之前,我们可以先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这种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的分布、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例如,我们可以计算各个变量的均值、中位数、方差、标准差等,并绘制直方图和箱线图以形象地表示数据分布和异常值。
五、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医学统计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用于验证我们对数据的假设。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假设检验来判断某个药物的疗效是否显著。
在假设检验中,我们需要设定一个显著性水平,并计算出P值。
如果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我们可以拒绝零假设,从而得出结论。
六、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医学统计学中常用的多变量分析方法之一。
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医学统计学案例分析医学统计学是应用数理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医学研究进行分析的学科。
下面介绍一个医学统计学案例分析。
某医院开展了一项针对心脏病患者的新药临床实验。
实验分为两组,A组为接受新药治疗的患者,B组为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
为了评估新药的疗效,研究者采集了每组患者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心脏功能数据。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治疗前心脏功能治疗后心脏功能A组 70 85B组 65 80为了分析和评估新药的疗效,可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配对样本T检验是一种适用于两个相关样本的统计检验方法。
首先,可以计算出每组患者的差值(治疗后心脏功能-治疗前心脏功能):差值A组 = 85-70 = 15差值B组 = 80-65 = 15接下来,计算这些差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平均值差值A组 = 15/1 = 15平均值差值B组 = 15/1 = 15标准差差值A组= sqrt(Σ(xi-平均值差值A组)²/(n-1)) = 0标准差差值B组= sqrt(Σ(xi-平均值差值B组)²/(n-1)) = 0然后,可以计算T值:T = (平均值差值A组-平均值差值B组)/sqrt((标准差差值A组²/样本容量)+(标准差差值B组²/样本容量))T = (15-15)/sqrt((0²/1)+(0²/1)) = 0最后,根据自由度和显著性水平可以查找T值对应的临界值。
假设显著性水平为0.05,查表可得临界值为1.96。
由于计算得到的T值为0,小于临界值1.96,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新药治疗和常规治疗在心脏功能上没有显著差异。
通过以上医学统计学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对新药的疗效进行客观评估,为临床医学提供科学依据。
医学统计学案例分析报告【标题】:医学统计学案例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基于一项医学研究案例,通过统计学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探讨患者的疾病发生率、治疗效果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联。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等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结论和建议,为医学实践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引言】:医学统计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对医学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指导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
本报告选取了一项医学研究案例,通过统计学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为医学领域的决策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1. 数据收集:本次研究收集了XX医院2018年至2020年的患者病历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估等。
2.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包括缺失值处理、异常值检测和数据格式转换等。
3. 描述统计: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指标,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饼图等图表。
4. 推断统计:根据研究目的,选取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推断性分析,如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5. 结果解释:对统计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结果】:1. 患者基本信息:根据研究数据,患者的平均年龄为XX岁,男性占XX%,女性占XX%。
2. 疾病发生率:根据数据统计,该研究期间共有XX例患者被诊断为XX疾病,发生率为XX%。
3. 治疗效果评估:通过对治疗前后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治疗方案A的治愈率为XX%,方案B的治愈率为XX%。
4. 相关因素分析: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与疾病发生率存在显著相关性(r=XX,p<0.05)。
5. 建议:基于分析结果,建议在治疗中重视患者的年龄因素,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愈率。
【讨论】:1. 数据可靠性:本次研究收集的数据来源于XX医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靠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容量较小、数据缺失等。
姜晶梅医学统计学案例讨论医学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医学数据、评估医学假设和支持医学决策的学科。
在医学统计学中,姜晶梅是一个常用的案例,它可以用来讨论不同的统计学概念和方法。
以下是对姜晶梅医学统计学案例的多角度全面回答。
1. 背景介绍:姜晶梅是一位医学研究人员,她正在进行一项研究,旨在探究某种新药对心脏病患者的疗效。
她随机选取了200名心脏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新药治疗,另一组接受传统药物治疗。
她收集了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2. 研究设计:姜晶梅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这是医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设计。
通过随机分组,可以减少实验结果的偏倚,增加实验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3. 数据收集:姜晶梅收集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病史等,并记录了治疗前后的心脏功能指标,如心率、血压、心电图等。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评估新药治疗的效果。
4. 数据分析:姜晶梅使用了多种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她首先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计算了两组患者的平均值、标准差等指标,以了解两组之间的差异。
然后,她进行了假设检验,比较了两组患者在心脏功能指标上的差异是否显著。
此外,她还进行了生存分析,评估了新药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5. 结果解释:姜晶梅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
她发现,接受新药治疗的患者在心脏功能指标上表现出显著改善,与传统药物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此外,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新药组的患者生存率更高。
6. 结果讨论:姜晶梅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可能的解释。
她认为,新药可能具有更好的疗效,可以改善心脏病患者的生存和心脏功能。
她进一步讨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7. 实践意义:姜晶梅的研究结果对临床医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它为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新药提供了依据。
综上所述,姜晶梅医学统计学案例涵盖了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结果解释、结果讨论和实践意义等多个方面。
医学统计学案例分析医学统计学是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医学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为医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医学统计学案例,来说明统计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
某医院进行了一项针对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研究,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传统治疗,另一组接受新型药物治疗。
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降低心脏病发作率方面的差异。
在研究开始前,研究人员首先收集了参与者的基本信息、病史、生活方式等数据,然后在一定时间内对两组患者的心脏病发作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人员得出了如下结论,新型药物治疗组的心脏病发作率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
经过统计检验,这一差异被证实具有显著性。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新型药物治疗组的患者在心脏病发作后的恢复速度也更快,住院时间更短。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医学统计学在临床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对参与者的基本信息和病史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人员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分布情况。
其次,通过对不同治疗组的心脏病发作率进行比较,可以得出治疗效果的初步结论。
最后,通过统计检验等方法,可以验证结论的显著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在医学研究中,统计学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样本量的确定、研究设计的选择、数据分析方法的应用等。
同时,统计学方法的运用也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可靠,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总之,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医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和分析手段,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希望医学界的研究人员能够更加重视统计学的学习和运用,不断提高自身的统计学素养,从而更好地开展医学研究工作,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学统计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四格表确切概率法【例1-5】为比较中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某医师将2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中药和西药治疗,结果见表1-4。
经检验,得连续性校正χ2=3.13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认为中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基本相同。
表1-4两种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比较药物有效无效合计有效率(%)中药12(9.33)2(4.67)1485.7西药6(8.67)7(4.33)1346.2合计1892766.7【问题1-5】(1)这是什么资料?(2)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3)该医师统计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分析】(1)该资料是按中西药的治疗结果(有效、无效)分类的计数资料。
(2)27例患者随机分配到中药组和西药组,属于完全随机设计方案。
(3)患者总例数n=27<40,该医师用χ2检验是不正确的。
当n<40或T<1时,不宜计算χ2值,需采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exactprobabilitiesin2×2table)直接计算概率案例分析-卡方检验(一)【例1-1】某医师为比较中药和西药治疗胃炎的疗效,随机抽取140例胃炎患者分成中药组和西药组,结果中药组治疗80例,有效64例,西药组治疗60例,有效35例。
该医师采用成组t检验(有效=1,无效=0)进行假设检验,结果t=2.848,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有效=1,无效=0)进行进行假设检验,结果t=2.848,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认为中西药治疗胃炎的疗效有差别,中药疗效高于西药。
【问题1-1】(1)这是什么资料?(2)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3)该医师统计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4)该资料应该用何种统计方法?【分析】(1)该资料是按中西药疗效(有效、无效)分类的二分类资料,即计数资料。
(2)随机抽取140例胃炎患者分成西药组和中药组,属于完全随机设计方案。
案例分析—四格表确切概率法【例1-5】为比较中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某医师将2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中药和西药治疗,结果见表1-4。
经检验,得连续性校正χ2=3.13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认为中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基本相同。
表1-4 两种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比较药物有效无效合计有效率(%)中药12(9.33)2(4.67)1485.7西药 6(8.67)7(4.33)1346.2合计1892766.7【问题1-5】(1)这是什么资料?(2)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3)该医师统计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分析】(1) 该资料是按中西药的治疗结果(有效、无效)分类的计数资料。
(2) 27例患者随机分配到中药组和西药组,属于完全随机设计方案。
(3) 患者总例数n=27<40,该医师用χ2检验是不正确的。
当n<40或T<1时,不宜计算χ2值,需采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exact probabilities in 2×2 table)直接计算概率案例分析-卡方检验(一)【例1-1】某医师为比较中药和西药治疗胃炎的疗效,随机抽取140例胃炎患者分成中药组和西药组,结果中药组治疗80例,有效64例,西药组治疗60例,有效35例。
该医师采用成组t检验(有效=1,无效=0)进行假设检验,结果t=2.848,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有效=1,无效=0)进行进行假设检验,结果t=2.848,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认为中西药治疗胃炎的疗效有差别,中药疗效高于西药。
【问题1-1】(1)这是什么资料?(2)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3)该医师统计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4)该资料应该用何种统计方法?【分析】(1) 该资料是按中西药疗效(有效、无效)分类的二分类资料,即计数资料。
(2) 随机抽取140例胃炎患者分成西药组和中药组,属于完全随机设计方案。
医学统计学案例分析一、引言医学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医学问题的学科。
它通过采集、整理和分析医学数据,匡助医学研究者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并为医学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通过一个医学统计学案例分析,展示如何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医学问题。
二、背景假设我们正在研究一种新型药物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
我们需要采集一组高血压患者的数据,包括他们的年龄、性别、血压水平以及使用该药物后的血压变化情况。
我们的目标是评估这种新药物是否能够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三、数据采集与整理我们从一个医院的高血压患者数据库中随机抽取了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我们记录了他们的基本信息和血压数据,并将其整理成一个数据表格。
四、数据分析1. 描述性统计分析首先,我们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我们计算了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以及血压的平均值、标准差等指标。
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55岁,男女比例为1:1,平均收缩压为150mmHg,平均舒张压为90mmHg。
2. 假设检验接下来,我们进行假设检验,以评估新药物对高血压的疗效。
我们设定原假设为“使用新药物后,高血压患者的平均血压不变”,备择假设为“使用新药物后,高血压患者的平均血压降低”。
我们选择t检验作为假设检验方法。
经过计算,我们得到了t值和p值。
结果显示,使用新药物后,高血压患者的平均血压显著降低(t = -2.5, p < 0.05),支持备择假设。
3. 相关分析我们还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探索年龄、性别和血压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年龄与收缩压呈正相关(r = 0.3, p < 0.05),而性别与血压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五、结果解释与讨论根据我们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使用新药物后,高血压患者的平均血压显著降低,证明了该药物的疗效。
2. 年龄与收缩压呈正相关,说明年龄越大,收缩压越高。
3. 性别与血压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表明性别对血压没有直接影响。
颜虹的医学统计学案例选引言在医学领域,统计学被广泛应用于增进医疗技术、患者治疗以及药物研制等方面。
而颜虹作为统计学大师,在医学研究领域上也留下了许多研究成果。
本文将介绍颜虹医学统计学案例,以期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颜虹与慢性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颜虹曾经对慢性疾病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的对象为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慢性疾病患者。
他们的研究表明,慢性疾病的患者在感知自身生命质量时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例如患病类型、发展程度、患病持续时间以及患者个人特点等。
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患者基本的人口统计信息也会影响他们的生命质量体验。
这项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患者的真实需要以及制定相应的医疗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二、颜虹与乳腺癌药物治疗乳腺癌是女性中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目前多数乳腺癌伴随着激素受体阳性。
因此,避孕药在乳腺癌治疗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而颜虹与其他统计学家合作,对有服用避孕药史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了药物治疗的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与未服用避孕药的患者相比,服用避孕药的患者在接收药物治疗时,生存期有所延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具有一定的优势。
这一研究结果提供了一定的临床实践指导,尤其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颜虹与基因组学研究颜虹与其他学者还研究了基因组学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这项研究运用了多项统计学方法,包括拟合模型、整合模型和模型选择等。
结果表明,基因组学分析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基因间互动关系,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方法。
此外,该研究还表明,基因组学分析可以为疾病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四、颜虹与防止新病例发生颜虹与其他统计学家还研究了防止新病例发生的方法。
他们在对政府公共卫生部门的调研中发现,全面的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宣传可以显著地降低新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程度。
比如,研究表明在SARS爆发期间,强制执行口罩佩戴和个人卫生习惯的教育宣传可以显著降低SARS的传播速度。
医学统计学描述统计案例话说有这么一家医院,那可真是热闹非凡。
医院的管理者们就像是一群精明的舵手,想要把医院这艘大船稳稳地驶向高效优质服务的港湾。
这时候,医学统计学就像他们手中神奇的航海图,而描述统计就是这航海图上的一个个重要标记。
咱们先来说说住院部的事儿。
有个医生啊,他负责管理一个科室,这个科室收了好多好多病人。
他就想知道这些病人的年龄大概是个啥情况。
于是,他就开始了自己的“数据大冒险”。
他把科室里所有病人的年龄都收集起来了,这就像是把一堆五颜六色的珠子都摆在了桌子上。
然后呢,他首先计算了一下平均年龄。
这平均年龄就像是这群病人年龄的“中心领袖”一样。
算出来一看,平均年龄是45岁。
这意味着啥呢?就是说如果把这些病人的年龄都加起来,再除以病人的总数,得到的这个数就是45。
这个数字一出来,医生心里就大概有个谱了,知道自己面对的病人群体年龄大概在这个范围左右。
但是呢,光有这个平均年龄还不够。
你想啊,这科室里的病人年龄肯定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可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不小心受伤了,有的可能是六七十岁的大爷大妈身体有点毛病。
所以呢,这个医生又开始琢磨这年龄的离散程度。
这时候,标准差就闪亮登场啦。
标准差就像是一个测量这群年龄数据分散程度的小尺子。
如果标准差比较小,那就说明这些病人的年龄都比较集中在这个平均年龄45岁附近;要是标准差比较大呢,那就表示年龄的分布比较分散。
算出来这个科室病人年龄的标准差是10岁。
这就好比是告诉医生,大部分病人的年龄在45岁上下10岁这个范围内晃悠,也就是35岁到55岁之间的病人占了不少呢。
这医生还不满足,他还想知道年龄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这就像是找这堆珠子里最小的那一颗和最大的那一颗。
他发现年龄最小的病人是18岁,那是一个刚成年就不小心摔断腿的小伙子;年龄最大的是75岁,是一位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爷爷。
这两个数字一确定,医生就更清楚这个科室病人年龄的整个范围了。
再说说医院的药房这边。
药房的管理员想知道最近某种常用药的用量情况。
案例分析—四格表确切概率法【例1-5】为比较中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某医师将2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中药和西药治疗,结果见表1-4。
经检验,得连续性校正χ2=3.13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认为中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基本相同。
表1-4 两种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比较药物有效无效合计有效率(%)中药12(9.33)2(4.67)1485.7西药 6(8.67)7(4.33)1346.2合计1892766.7【问题1-5】(1)这是什么资料?(2)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3)该医师统计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分析】(1) 该资料是按中西药的治疗结果(有效、无效)分类的计数资料。
(2) 27例患者随机分配到中药组和西药组,属于完全随机设计方案。
(3) 患者总例数n=27<40,该医师用χ2检验是不正确的。
当n<40或T<1时,不宜计算χ2值,需采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exact probabilities in 2×2 table)直接计算概率案例分析-卡方检验(一)【例1-1】某医师为比较中药和西药治疗胃炎的疗效,随机抽取140例胃炎患者分成中药组和西药组,结果中药组治疗80例,有效64例,西药组治疗60例,有效35例。
该医师采用成组t检验(有效=1,无效=0)进行假设检验,结果t=2.848,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有效=1,无效=0)进行进行假设检验,结果t=2.848,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认为中西药治疗胃炎的疗效有差别,中药疗效高于西药。
【问题1-1】(1)这是什么资料?(2)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3)该医师统计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4)该资料应该用何种统计方法?【分析】(1) 该资料是按中西药疗效(有效、无效)分类的二分类资料,即计数资料。
(2) 随机抽取140例胃炎患者分成西药组和中药组,属于完全随机设计方案。
(3) 该医师统计方法不正确。
因为成组t检验用于推断两个总体均数有无差别,适用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不能用于计数资料的比较。
(4) 该资料的目的是通过比较两样本率来推断它们分别代表的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应用四格表资料的 X2检验(chi-square test)。
【例1-2】 2003年某医院用中药和西药治疗非典病人40人,结果见表1-1。
表1-1 中药和西药治疗非典病人有效率的比较药物有效无效合计有效率(%)中药西药14(11.2)2 (4.8)14(16.8)10 (7.2)281250.016.7步骤如下: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H 0:两药的有效率相等,即π1=π2H 1:两药的有效率不等,即π1≠π22.计算检验统计量值(1) 计算理论频数根据公式计算理论频数,填入表7-2的括号内。
(2) 计算χ2值具体计算略。
3.确定P值,做出统计推断查附表6(χ2界值表),得0.025<P<0.05,按α=0.05 水准,拒绝H0,接受H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两药的有效率不等,中药疗效高于西药。
【问题1-2】(1)这是什么资料?(2)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3)该医师统计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分析】(1) 中西药的疗效按有效和无效分类,该医师认为此资料是二分类资料即计数资料是正确的。
(2) 4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西药组和中药组,属于完全随机设计方案。
(3) 该医师用四格表检验是正确的,但计算值的公式不对。
因为有一个理论频数(T21=4.8)小于5大于1,应用连续性校正公式计算χ2值。
具体计算略。
查附表6(χ2界值表),得0.250>P>0.100,按α=0.05水准,不拒绝H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两药的有效率不相同,中药疗效与西药疗效基本相同。
结论与前述相反。
案例分析-卡方检验(二)【例1-3】某医师用某种中草药治疗不同类型的小儿肺炎,其中病毒性肺炎60例,细菌性肺炎60例,治疗结果见表1-2。
该医师对此资料采用行×列检验,得χ2 =7.077,P=0.0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认为此种中草药对不同类型小儿肺炎的疗效分布无差别。
表1-2 某种中草药治疗不同类型小儿肺炎的疗效比较【问题1-3】(1)该研究是什么设计?(2)统计分析的目的是什么?统计方法是否正确?【分析】(1) 该资料为完全随机设计方案。
(2) 欲比较两组的疗效是否有差别,其比较的结局变量(分析变量)是等级资料,为单向有序分类资料。
用χ2 检验不妥,因为如果对其中的两列不同疗效的数值进行调换,值不会有变化,但秩和检验统计量有变化,所以该资料应该采用利用等级信息较好的秩和检验或Ridit分析。
(经秩和检验,结果为Z= -2.570,P=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该结论与上述结论相反。
)案例分析-卡方检验(三)【例1-4】某医院采用甲乙两种方法测定60例恶性肿瘤患者体内ck20基因表达阳性率,甲法测定阳性率为70.0%,乙法测定阳性率为38.3%,两种方法一致测定阳性率为26.7%。
为比较甲乙两种方法的测定阳性率是否有差异,该医生首先将资料整理为表1-3。
然后采用四格表检验进行假设检验,得χ2=12.118,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认为甲乙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有差别,甲法测定阳性率较高。
表1-3 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比较【问题1-4】(1)这是什么资料?(2)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3)该医师统计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4)该资料应采用何种统计方法?【分析】(1) 该资料是按两种方法测定结果(阳性、阴性)分类的计数资料。
(2) 该设计为同一受试对象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属于自身配对设计方案。
(3) 该医师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四格表χ2检验分析配对设计资料,其统计表和统计方法均不正确。
(4) 比较甲乙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阳性率是否有差别,应采用配对χ2检验(或McNemar检验)。
案例分析-t检验【例1-1】某医生随机抽取正常人和脑病病人各11例,测定尿中类固醇排出量(mg/dl),结果如表1-1。
该医生根据此资料算得正常人尿中类固醇排出量的均数=4.266mg/dl,标准差S1=0.985mg/dl;脑病病人尿中类固醇排出量的均数=5.732mg/dl,标准差S2=1.626mg/dl,配对t检验结果,t = –3.098,P < 0.05,故认为脑病病人尿中类固醇排出量高于正常人。
表1-1 正常人和脑病病人尿中类固醇排出量(mg/dl)测定结果分组尿中类固醇排出量(mg/dl)正常人 2.90 5.41 5.48 4.60 4.03 5.10 4.97 4.24 4.37 3.05 2.78 脑病病人 5.28 8.79 3.84 6.46 3.79 6.64 5.89 4.57 7.71 6.02 4.06【问题1-1】 1.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 2.该医生的统计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分析】 (1) 该资料是随机从两人群(研究的两个总体)中抽取样本,测量尿中类固醇排出量,属于完全随机设计。
(2)该统计处理不正确。
对完全随机设计的资料不宜用配对t检验。
本资料应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目的是判断两样本均数分别代表的两总体均数和是否相同。
【例1-2】 2005年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评价该县小学生卡介苗抗体效价,随机抽取了30名小学生,测定结果见表1-2。
经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方差齐,F=0.096,P>0.05),t = 0.014,P>0.05,故认为该县小学生卡介苗抗体效价无性别差异。
表1-2 2005年某县30名小学生卡介苗抗体滴度测定结果分卡介苗抗体滴度(倒数)组男40 20 160 40 320 80 40 20 40 80 160 40 80 40 40 40 生女80 20 160 40 40 160 40 20 40 160 160 40 80 40生【问题1-2】1.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 2.统计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分析】 (1) 该资料是随机抽取当地30名小学男生和女生作为样本,测定每个观察对象的卡介苗抗体滴度,属于完全随机设计。
(2) 由于抗体滴度值是等比资料,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各组的平均滴度应用几何均数(G)描述,其假设检验不能直接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而应将观察值进行对数变换后再用t检验。
方差分析【例6-1】某研究者为研究核黄素缺乏对尿中氨基氮的影响,将60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核黄素缺乏、限食量、不限食量三组不同饲料组。
每组20只大白鼠。
一周后测尿中氨基氮的三天排出量,结果如表6-1。
该研究者对上述资料采用了两样本均数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得出结论:三组之间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得出结论:三组之间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6-1 3组大白鼠在进食一周后尿中氨基氮的三天排出量(mg)【问题6-1】(1)这是什么资料?(2)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3)该研究者处理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分析】(1) 由于测定的是三组大白鼠尿中氨基氮含量,属于多组计量资料。
(2) 60只大白鼠随机分为三组,属于完全随机设计方案。
(3) 该研究者统计处理方法不正确,因为t检验适用于完全随机设计的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不适用于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
(4) 要比较检验多组完全随机设计计量资料的多个样本均数有无差别,需用完全随机设计计量资料的方差分析。
2.【例6-2】某医师研究A、B、C三种药物治疗肝炎的效果,将30只大白鼠感染肝炎后,按性别相同、体重接近的条件配成10个区组,然后将各配伍组中3只大白鼠随机分配到各组:分别给予A、B和C药物治疗。
一定时间后,测定大白鼠血清谷丙转氨酶浓度(IU/L),如表6-7。
该医师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了假设检验,F=12.63,P<0.001,故认为三种药物的疗效不全相同。
表6-2 A、B、C三种药物治疗后大白鼠血清谷丙转氨酶浓度(IU/L)区组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处理A 652.40 741.30 675.60 582.80 491.80 412.20 494.60 379.50 679.48 588.78 处理B 624.30 772.30 632.50 473.60 462.80 431.80 484.90 380.70 634.93 474.56 445.10 432.50 362.70 348.70 345.90 312.80 296.30 228.40 372.26 352.77【问题6-2】 (1) 该资料是什么资料? (2) 该研究是什么设计? (3) 统计分析方法是否恰当?【分析】 (1) 由于测定的是血清谷丙转氨酶浓度(IU/L),属于多组计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