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微研究开题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4.33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成长环境和德育环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语文作为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不仅仅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更是德育教育的一种具体体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既是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途径。
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有效的实践经验。
以下结合实际案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氛围、学生评价等方面展开分析和探讨。
一、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更新换代十分快速,德育也应该在内容上与时俱进。
在教学中增加有关情感、道德、人生等方面的内容,是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注意让学生知道历史知识背后的道理和道德。
例如,在教授《孟子》言语观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孟子在言语方面的思想,告诉学生言语是养成一个人的品德与个性的重要环节。
在学习《小兵张嘎》时,教师可以分析张嘎的勇气与信念等方面,让学生明白坚定的信仰和信念对人生成功的重要性。
这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知识。
二、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用语言的力量、思想启蒙、行为示范等方法来渗透德育。
例如,在教《小兵张嘎》时,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深刻领会其中所蕴含的道德思想。
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或感受,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生命意义等大问题,让学生在作文中感受社会、学会关爱他人。
三、课堂氛围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办班级文化节、年级文艺汇演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品德水平。
对于个别学生,教师要注意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研究二课题提出背景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离不开诸多的环境和因素,他们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缺少社会生活经验,是非观念模糊,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
因此,德育教育进行的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致今后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在语文教学阵地上奋斗了二十多年,我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对受教对象进行德育渗透,进而完成德育教育。
毋庸置疑,在担负德育教育重任的常规教学中,语文学科无疑成为了排头兵,成了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在这一点上,学科的属性优势表现得十分突出.因此,我把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作为我的研究课题。
三、理论依据与实用价值理论依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可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尤其应重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实用价值: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单单要给学生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也要通过语文课堂教给学生传递正确的情感价值,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培养和德育渗透。
语文是一门内容比较丰富的课程,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丰富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掘语文课程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四、课题界定及支撑理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领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
教学中德育渗透方式的研究开题报告教学中德育渗透方式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在各项工作中要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在教育中要十分重视德育工作。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过于强调个人得失,给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经济上的短暂利益,“诈骗”欺人钱财让“信任”大打折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关系冷漠;家庭风雨飘摇,亲情剧减……由此产生很多与“责任”有关的社会问题。
这些社会表现意味着强化德育教育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为此每一名教育者都要充分认识与重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功能,让学生在接受知识与形成能力的同时体验成功,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协调发展。
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
学科德育渗透是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是教师有意识的加强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使知识、技能、思想教育三者有机的容为一体,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德育的实效性。
学校的大量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学科教材中都蕴含有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如果注重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必将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比如:在课堂教学的语言机能、学科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学习过程、动手试验、文化意识中,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潜移默化、点滴浸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爱科学爱社会爱大自然、坚强的意志品质、学科学爱科学爱探索创新的积极的求知欲望、健康的性格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等优良个人品质。
因此,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各学科都制定了德育目标,要求每位教育者每一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我们的这一课题,就试图通过研究,找到学科与德育教学的最佳渗透点,构建启发渗透式课堂德育模式,形成一个“具有良好师德,创新意识较浓”的新型教师群体,实施以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整体素质提升的评价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德育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品德修养和文明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如何将德育理念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成为当前教师面临的一大问题。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对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相对较弱。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需要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知识技能,同时也能够提升道德情感和品德修养。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路径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深入探讨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全面发展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目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旨在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效果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一是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明确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探讨如何有效地将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三是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四是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检验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五是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进一步推进德育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
1.3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和品德修养,有利于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开题报告)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究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理念和方法,以促进教师的德育水平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当前,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已经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认可,但由于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方面的偏颇,学校和教师在德育方面的观念和实践都还存在不足。
因此,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提供指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活动和行为的理论,为解决具体问题提供思路和可操作的方法,深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拓宽教师的德育观。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XXX为例,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探究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理念和方法,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具体内容包括: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理论基础、德育渗透的具体方法、德育渗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等。
三、预期研究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总结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理论和方法,为教师提供指导;2.评估德育渗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3.拓宽教师的德育观,促进教师的德育水平和学生的终身发展。
四、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本研究的可行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研究机构:XXX是一所实力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的学校,具备开展本研究的条件和基础;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能够全面深入地探究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理念和方法;3.研究资源:本研究将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开展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4.研究人员:本研究将由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研究小组,能够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五、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的进度安排如下:1.前期准备(1个月):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组建研究小组等;2.文献资料法(2个月):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理论基础;3.访谈法(2个月):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方法;4.问卷调查法(2个月):开展问卷调查,评估德育渗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5.总结分析(1个月):总结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德育开题报告(5篇)【篇一】德育开题报告《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课题,已经聊城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正式列为聊城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今天我们召开课题开题会,对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从现在起,全面启动课题的研究工作。
一、课题的提出自全国“九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国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在各级科研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各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广大小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刻苦学习,朝气蓬勃,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
但是,也应该看到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德育工作还不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没有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学生年龄特点及品德形成规律的具体、连贯、层次化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在教育方法上,多单项、直接、正面灌输或简单的照本宣科,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在一些学生仍然存在“是非观念模糊、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理想追求、自我中心严重、自控能力差、知行脱节”等问题。
因此,加强“学校德育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这一课题是刻不容缓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开展德育实效性研究就是要探索提高德育效果的途径,本课题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研究找到如何使学校的德育有效,如何让学生信服学校的德育。
通过研究从理论上弄清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了解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德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找出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阐述学校、家庭、社会如何相互配合已取得德育的最大效果,探讨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科任教师之间如何相互配合以提高学校德育效果,摸索学校有效开展德育的最佳方法。
在实践上,一是通过研究探索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的互相促进的学生德育工作网络机制,使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形成合力,防止5+2=0现象的发生,建立起第一道防线。
《农村小学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其立足点真正从传递知识调整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次改革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强调实现道德及价值观教育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态度目标,强调在真实、开放的生命感受中构建个体的道德成长经验,力求在每一堂课都让学生在学习和体验过程中实现道德和智慧的共同成长。
农村小学深受地域文化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各学科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以至于德育只是流于形式。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目前农村小学中,频频出现不知感恩,到处随便进入教师办公室拿东西,欺压小同学等现象。
因此,在农村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是必要的,不要让德育教育在农村成为一纸空文。
目前农村小学在学科渗透德育教育还是一个空白,只注重知识教育,对学生德育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落实不到实践中。
因此,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农村小学学科教学,以雷山县望丰乡小学学科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和研究农村小学学科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研究摸索渗透切入点、方法,明确渗透的德育教育内容。
提高教师对德育的认识,让学生在知识教育中也获得德育的熏陶和感染。
以之为样本,意在窥一斑可见全豹。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加强农村小学学科德育的渗透,有利于农村小学学生道德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农村学科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有效融合了知识、技能、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德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二、研究综述在陈成国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德育》中从六个部分阐述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分别从教师素养、课堂师生关系、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评价与德育的关系;邓国权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中各种德育的渗透方法;闫治春在《德育渗透与学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中指出农村初中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评价机制,与校本课程的有机融合;美国教育家罗杰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道德教育,要求通过教学过程促使学生自我人格的成长。
【开题报告】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小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网络、媒体、家庭等。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小学德育教育的理论体系,为小学德育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二)实践意义1、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2、能够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一)探索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德育教育评价体系。
(三)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行为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一)小学生道德发展特点和需求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道德认知水平、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特点和需求,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提供依据。
(二)小学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1、研究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德育教育中,使其更具时代性和针对性。
2、探索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方法,如情境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榜样示范法等,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3、研究如何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德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三)小学德育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1、建立科学合理的小学德育教育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
2、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一)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小学德育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完整版)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开题报告)本课题旨在研究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理念和实践,以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和学生的终生发展。
在国际上,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围绕公民教育展开,而在中国,中小学德育大纲已经明确要求将德育融入各科教学中。
然而,由于教育评价方面的偏颇和升学压力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仍有不足之处,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德育目标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于通过探索理论和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帮助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德育活动和行为,深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拓宽教师的德育观。
同时,这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因此,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发展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势在必行。
通过对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用发展的眼光和新课程的理念,深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使德育回归到应有的核心和统摄地位。
在我国《中小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将德育融入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2000年颁发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学校德育工作应该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
德育应该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学科也应该根据自身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001年颁布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确立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课程功能的转变。
即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研究、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这打破了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XXX颁发的《纲要》和《意见》为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指明了方向和任务。
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
当前开展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学科教学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开题报告矾山镇刘墩小学:邓星生尊敬的领导、专家们:下面由我代表矾山镇刘墩小学教研组,对我校的立项教研课题的开题进行汇报。
我校的课题是《学科教学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
一.本课题的选题背景1.教育形式的发展,要求我们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首要地位。
随着新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学科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的渗透,已成为教学的目标之一。
能否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已是考核一个学科教师是否具有“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内容之一。
2.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学科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利用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
因此,不可避免地制约着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为此,我们提出本课题研究尤为重要,对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就如何渗透德育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也进一步推进我校德育工作长效发展。
二.选题意义本课题的实践意义:1.让德育渗透在学科的每一节课当中体现,使学生课课受教育,时时受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保证课程标准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施。
2.寓德育渗透教育于教学之中,解决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干巴枯燥、苍白乏力的问题,增加德育工作的知识含量,运用各学科相关内容去丰富德育内涵,突出学科特点,增强德育的感染力,使学校德育工作切实可行而行之有效。
3.培养和锻炼教师队伍,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有效做法,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形成“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良好风气。
本课题的理论价值:提高教师对德育体系理论的进一步学习,融入素质教育一线资料的积累,促进学校素质教育方案的深入实施,充实学校素质教育理论方面的探索,为学校育人教书做出贡献。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一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学科德育的研究,尤其是英、美两国,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将道德教育融合在各科教学中,以各科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探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中期结题报告教学反思经验交流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德育成为当今社会的时代主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德育工作的内涵在不断加深,外延在不断扩大,因此德育的实施也应与时俱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最终实现全面培养人才的目标。
本文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德育理论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德育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策略现代教育体系在不断发展,新的教育理念和思维层出不穷。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其地位不言而喻。
语文知识十分丰富,不光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文化,还有其他思想性、情感性内容,德育知识就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例如,语文课程当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诗词、传统文化诗歌等内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感受其中丰富的德育内涵,从而自觉树立正确的三观,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又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均衡发展。
由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当中科学渗透德育,指导学生学好语文。
一、营造情境,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小学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不足,导致在学习一些课程的时候,难以理解其中描绘的场景。
这时,教师要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同时要适当地融合德育教育内容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观潮》《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等课程的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这几课的内容都有關于祖国山河风景的描写,但是有的学生因为出门旅行的机会少的原因,对于一些风景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于是,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为学生播放钱塘湖大潮的画面,或者播放一些双龙洞风景、山水风景的视频,让学生观看。
学生在观看当中无不感到大自然风景的壮美,纷纷陶醉在美丽的视频当中。
这时,教师对学生讲道:“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十分壮美的,这些课程为我们描写了许多的美景。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德育已经被视为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感的重要任务。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当前,教育部门对德育工作的要求日益提高,不再只是停留在灌输道德知识和要求学生遵守规则的层面,而是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而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个性培养的基础课程,如何巧妙地将德育教育融入进去,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需要认真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有效的实施方法,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融入德育元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
通过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索德育渗透的具体途径和方式,揭示德育渗透策略的实施方法,从而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德育渗透策略的研究案例分析,可以总结出有效的实践经验,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品质。
1.3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人文价值的认识,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公民。
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价值。
小学“微德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等名言,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懂得知恩图报。
中华民族历来就具有这种传统美德,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友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或大或小的“恩”的施与。
然而,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人的感恩意识在逐渐的缺失,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报。
现在孩子多为独生子女,“6+1”的家庭环境,让小学生更感到自己是父母、长辈呵护下的“小太阳”,孩子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做事缺乏爱心,心理承受能力差,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待人处事冷漠、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教育的不足,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明显落后于教育的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根据这种指导思想,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预计突破(一)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是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我国把“学会感恩”写进《小学生守则》,感恩教育研究将成为全国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导性德育研究潮流。
2006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家726项目研究中心正式在全国启动“全国中小学感恩教育研究活动”,并申请成为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面向全国选择一批挂牌实验学校,这意味着该课题的研究在全国范围具有代表性。
当前,在互联网上有关感恩教育研究的文章和成果比较丰富,主要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感恩教育的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许多地区、学校也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照研究,但尚未出现成熟的感恩教育途径和方法理论研究,该课题的研究对探索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德育教学渗透开题报告一、立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或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等)张岩(2018)认为日本修学旅游的主要特点为:学校计划组织、管理标准规范、实施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中对研学旅行目的是这样规定的:通过研学旅行活动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丁运超(2014)认为,活动主体是青少年学生,活动目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增长技艺和知识。
Newman (1983)等人的研究发现,社会实践可以让小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主独立或协商来解决问题,增强其自主性,增加自信心。
Marciabok (2008)也首次提出,也提出,社会实践的重要功能之一就在于提高学生的群体能力。
道德教育问题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
在传统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在小学校,道德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关键。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如何创新小学德育方法、形式、内容和手段,真正提高小学生思想品质,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运用辩证的观点武装头脑、解决实际问题。
研学旅行无疑成为小学德育的新途径、新载体,加强对研学旅行功能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阐释德育。
希望通过此研究,为今后小学研学旅行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一定的补充。
研学旅行与传统的春游和冬游有着很大的区别,它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强调将“游”和“学”相结合,“游”为方式,“学”为目的。
本文从研学旅行对小学德育的意义出发,根据问卷调查分析当前研学旅行德育功能发挥的现状,帮助小学校和研究者更好的了解研学旅行的德育功能,引起研学旅行德育的关注,丰富小学德育方法和环境,在今后组织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注重发掘它的道德因素,推动研学旅行全面发展。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本文以一种区别于其他研究成果的新视角来研究小学研学旅行中德育功能的发挥现状及问题,以文献研究法为方法,为研究提供了资料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而德育教育则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文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教育理念,都体现了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实际教学中,德育教育往往被边缘化,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对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将围绕着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仅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文素养展开。
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内涵,探讨实施德育教育的具体途径,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来验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探讨小学语文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角色,并最终总结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意义,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德育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完善人格的关键途径,而语文作为学科之一,在学生德育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教育能够更深入地影响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塑造他们的思想境界。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人才培养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注重德育教育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和教育改革的方向,因此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对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学校制定德育教育课程提供借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素养。
2. 正文2.1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内涵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品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过程,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通过课文内容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情,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一、引言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也应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理念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习惯。
本文将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为主题,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文学作品的鉴赏、语言文字的运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理论依据1. 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知识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品格和价值观。
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有益于学生心灵成长和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工具,而文字则是语言的表达形式。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教授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和表达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说话礼貌、懂得尊重他人、用语得体等美德。
1. 通过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2. 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修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活泼的故事、富有教育意义的语段或者一些优美的诗文,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修养。
在教学课文《小兔子乖乖》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用礼貌语言和方式与他人交往,培养学生的懂得尊重他人的品德。
3. 通过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合作精神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一些关于爱心、友情和合作的故事,通过这些阅读,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和懂得与他人合作。
在阅读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体味其中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进而培养学生的品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中,可以看到一定的成效。
报告人:王芳本课题是吉林省教育科学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十一五”规划课题,“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于2011年7月1日经吉林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批准,今天正式开题。
我代表本课题负责人向课题组成员及在座教师做开题报告。
一、关于本课题的提出及重要意义:课题研究的意义:理论意义:(1)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2)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实践意义:(1)我们必须要把德育教育从小就渗透到学科的教育中,尤其是人文为主的语文学科,让学生从知识中感悟德育,让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也达到“育人”的目的(2)作为新一代的教育者应该传承前人的理论,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从而形成新的教学理论。
(3)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本课题研究针对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的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有效课堂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二、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有关教育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坚持方向性、客观性、科学性、实际、实用、实效性原则,探索新形式下讲数学与生活融合起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从省内外的研究状况来看,目前许多学校进行了多方面的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比如山西省忻州市第四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赢得了高度的赞誉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方面,许多学校都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进行课程设计探索,如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诸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讨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教学资源上,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也被很多学校证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试论如何利用小学语文课渗透思想教育》开题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理论价值学校德育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方面。
新世纪学校德育面对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经济市场化、信息多元化诸方向提出新的挑战。
可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总是人为地把德育与其他诸育割裂开来,把德育当作是学校分工中的一个门类。
事实上,德育、智育、体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三个重要方面,德育属于教育目的的范畴,德育不是学校的一种工作,而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归宿,是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
因此,在语文课中渗透思想教育,利用语文课的教学特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作用。
(2)实践意义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理论和指向理论,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既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又要将教育寓于有趣的教学活动之中,力求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受到教育。
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华。
而思想感情的升华,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了语文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
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针对语文课的教学特征,深入探讨小学语文课思想教育的特点。
第二,归纳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渗透教育,使两者达到和谐统一的方法;第三,总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必须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把握好“度”。
本课题的研究将以理论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分析法、文献法等综合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三、本研究课题预计在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积累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同时提醒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语文教学渗透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应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把握好“度”,真正做到既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实现了语文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微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研究
二课题提出背景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离不开诸多的环境和因素,他们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缺少社会生活经验,是非观念模糊,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
因此,德育教育进行的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致今后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在语文教学阵地上奋斗了二十多年,我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对受教对象进行德育渗透,进而完成德育教育。
毋庸置疑,在担负德育教育重任的常规教学中,语文学科无疑成为了排头兵,成了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在这一点上,学科的属性优势表现得十分突出.因此,我把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作为我的研究课题。
三、理论依据与实用价值
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可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尤其应重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实用价值: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单单要给学生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也要通过语文课堂教给学生传递正确的情感价值,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培养和德育渗透。
语文是一门内容比较丰富的课程,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丰富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掘语文课程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四、课题界定及支撑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领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
”在现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也做出了这样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文以载道”,文道统一,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实现文道统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五、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根据目前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存在的问题。
(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六、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宝塔区实验小学一年级同学。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图书馆、书籍、网络等途径查阅有关语文德育的论文、书籍等相关资料,进而分析、提炼和概括语文德育的相关信息。
(2)行动研究法。
通过课堂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找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最佳策略。
(3)观察法。
通过观课收集实验素材。
(4)案例研究法。
根据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对教育案例的分析研究,找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最佳策略。
(5)经验总结法。
综合分析、总结收集到的素材和自己实践的经验等,得出自己的结
七、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年3月——2019年5月)
查阅相关书籍,了解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平时的教学进行反思,通过研究文献,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9年6月——2019年11月)
1、分析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进行
2、分析课例,深入课堂,潜心钻研,总结出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方法,学习名师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一些先进的经验,针对性的进行课题研究。
3、总结经验,探索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可行性策略。
4、撰写研究论文,上传读书心得,教学案例分析,并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作细致分析。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9年12月)
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总结课题经验,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八、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阶段性,专题性总结,论文。
2.学生文明礼仪展示。
九、参考文献
《小学德育》余志权主编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