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导论课程论文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6
外国语学院
语言学导论
课程论文
课题名称: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学生姓名:李准
学号:11111140417
专业:英语
班级:2011级 4 班
授课教师:于杰
2013年11月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摘要: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要,也是不可缺少的,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方式,饮食对象,饮食结构,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反映,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不同的饮食结构。
关键词:饮食观念;饮食方式;饮食对象;饮食结构
不同国家的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的饮食方式,这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饮食观念的差异
(1)中国人饮食观念
中国人吃口味,中国的饮食比较注重“味”。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这句谚语就说明中国人把味看得比较重。人们内心之于“色、香、味”,而没有提及营养组合,从来都是“味”字“挂帅”的。
中国人对于饮食的追求没有一个具体的要求。平常中国人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但若问起好吃在哪里,这就说不出来了。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恐怕仍然是很难涵盖得了的。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但是这种饮食方式也存在弊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往往忽略了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为了一致追求口感,往往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
(2)西方人的饮食观念
西方饮食比较注重营养。西方人对于饮食重科学,讲营养,近代的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由于西方人对营养的重视,西方人多生吃蔬菜,不仅西红柿、黄瓜、生菜生吃,洋白菜、洋葱、绿菜花(西兰花)也都生吃。而这一方面是我们中国人所难以接受的。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西方人在饮食过程中,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一致,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他们想要获得一定的营养。西方的哲学体系决定了这一饮食观念。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是形而上学——他们研究的对象是事物之理。任何事物都有弊端,同样西方的饮食观念也存在。由于这种哲学观念的存在,影响了西方的饮食文化。在宴席上,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不管在哪个地方,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食物失去了艺术性。
二.饮食方式的差异
(1)中国人饮食方式
在用餐方式上。在中国举办宴席,往往都是大家团团围坐,所有的菜都放在桌子中间,大家一起吃。去饭店也不像欧美人那样每人点一份自己吃。在餐桌上,中国人都喜欢互相劝酒,夹菜,举杯共欢,营造一种欢快的氛围。中餐上桌的菜讲究丰盛多样,品种多样,从主菜到汤,到甜品,到水果,一般是8或10碟、12碟,次序也讲究。
在餐具方面。中国人包括亚洲一些黄种人的国家,使用的是筷子,汤匙,吃饭也用碗盛。对于筷子的使用也有规矩,称为用筷十忌。
一.不能用筷子在菜盘里翻来翻去;
二.不能夹了一块菜又放下,去夹另一块;
三.不能让筷子头粘上汤汁饭粒;
四.不能用舌头舔筷子;
五.不能在别人夹菜时从别人的手上边或下边穿过;
六.不能用筷子敲碗和盘子;
七.不能把筷子当作叉子用;
八.不能把筷子当作牙签用;
九.不能把筷子挥来挥去;
十.不能把筷子竖直插在饭里。这样做表示饭菜是给鬼神吃的。
在用餐礼仪方面。在中国古代,在用餐过程中,就有一套繁琐的礼仪。大家共同吃饭时,互相照顾对方。饭前比较注重手的清洁。吃完饭后,不要把多余的饭放回锅里,不要专占着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用餐结束时,客人应该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的盘碟,交给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
(2)西方人的饮食方式
西方这一方面就与中国人截然不同了。当他们聚在一起吃饭或请客时,劝酒,夹菜并没有中国人那么热情,并且客人与主人之间也没有那么客气,往往是比较随和的氛围。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各吃各的,没有中国人边聊边吃的情趣。在西方宴席上,主人一般只给客人夹一次菜,其余由客人自主食用,若客人不要,也不便硬让人家再吃。吃东西时,也不要发出响声,但客人要注意赞赏主人准备的饭菜。若与人谈话,只能与邻座的交谈,不要与距离远的交谈。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实际上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在餐具方面。而西方人,则是盘子盛食物,用刀叉即切即吃,喝汤则有专门的汤匙。刀和叉是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
三.饮食对象的差异
(1 )中国人的饮食对象
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正是由中国烹调在用料上显出极大的随意性决定的。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人们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
中餐主张素食。据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大多时候是食用素菜,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作为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
(2)西方人的饮食对象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他们注重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西方国家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这种快餐有很多优点:节省时间,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这些都与日常饮食密切相关。
四.饮食结构的差异
(1)中国人的饮食结构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饮食结构的形成与当地的经济生产方式有密切关系,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
中国人饮食习俗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
(2)西方人的饮食结构
西方国家以渔猎、养殖为生,传统饮食习俗以动物性食料为主。西方人过着游牧生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高热量、高脂肪类的饮食结构适应于高纬度的地理和气候。生熟结合,蔬菜很多时候以菜沙拉方式出现。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