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 格式:docx
- 大小:23.75 KB
- 文档页数:8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
为了能够扎实有效地实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和文明举止,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好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具体如下: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教基〔2017〕8号)、《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等文件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积极探索小学阶段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容、方法和途径,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促进青少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总体目标1.塑造学生良好习惯。
以学生行为规为研究重点,通过常规教育、行为示、教师引领和家校协作等方法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训练,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构建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不断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影响家庭和社区。
学校在争取家长配合、督促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开展“小手拉大手,我们一起走”的活动,力求这些良好习惯对家长起到影响效果,让每个学生家庭都成为“文明家庭”;学校定期到社区搞宣传,向居民宣扬礼仪规,使“好习惯”向社区辐射。
3.形成特色课程。
在研究过程中,培养8-10名校骨干班主任,1~2名在全县有一定影响的名班主任、师德标兵,逐步探索和开发一套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等,走出自己的特色,使我校养成教育的做法能辐射全县。
三、主要容(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在学校,见到老师和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您好”“”、“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出操集会做到快、静、齐;上下楼梯自觉靠右走,不跨越、不奔跑;课间做文明游戏,不追逐,不打闹,不在楼梯及走廊玩耍;懂得礼让;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小学生活习惯培养方案一、设置合理的作息时间良好的作息时间安排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生活习惯,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例如,确定每天的起床、上学、放学、做作业和睡觉的时间,并要求孩子按时完成。
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小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基础。
家长应带领孩子了解膳食的基本要素,如主食、蔬菜和水果的搭配,以及适量的奶制品和蛋类摄入。
同时,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摄入,培养孩子对健康食品的偏好。
三、定期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小学生的体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家长可以在周末或放学后带领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此外,学校也应加强体育课程的设置,提供多样化的运动项目,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
四、培养读书兴趣阅读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家长可以给孩子选择适合他们年龄段的图书,并鼓励他们定期阅读。
同时,可以组织家庭读书活动,如每天晚上和孩子一起读书、讨论书中的故事情节等。
学校也可以开设丰富多样的图书馆和阅读俱乐部,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和阅读活动。
五、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如今,电子产品已成为小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长应教育孩子正确合理地使用电子产品,并规定合理的使用时间。
在学校方面,可以开展有关电子产品使用的教育课程,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和网络安全意识。
六、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家长可以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勤洁身、勤换衣、勤通风的好习惯。
学校方面可以定期开展卫生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生学业成功的关键。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并在他们需要帮助时给予适度引导。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培养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小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开发背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也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足见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从小养成了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所谓“习惯” 是指一个人后天养成的自动化的动作行为倾向。
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
“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
”习惯培养得好终身受益培养得不好则终身受累。
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养成的良好习惯则会使学生受益无穷。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为一生储存资本使之不断地增值。
这正是“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开设《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一课程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六年铺展一生” 也就是力求用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去为学生的一生作好铺垫。
那么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习惯”。
二、良好的习惯是学生一生的财富对他们的未来起着决定性作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应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良好习惯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知识如果有不足还有时间再进行学习和弥补而人的习惯一旦形成将难以改变所谓“积习难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由于文化素质、家教观念等方面存在不足许多农村的家长不重视也不懂得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不但不重视形成好的习惯甚至还有不少陋习习惯养成教育亟需加强。
四、国家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部分内容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较大的感知差距适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内容很少。
为此我校根据多年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经验聚集全体教师的智慧编制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教材。
这对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贯彻落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产生积极影响。
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小学生懂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掌握文明礼仪、公共秩序以及有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关心社会、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1. 细化行为习惯目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明确每个年级的行为习惯目标。
例如,一年级可以注重礼貌和整洁,而四年级可以注重独立和自律。
2. 制定行为规范: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
例如,要求学生做到守时、守纪律、尊重他人、关注卫生等。
3. 设计行为习惯培养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以组织礼仪培训、环保宣传、卫生检查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体验到良好行为的重要性。
4. 倡导示范引领:教育工作者应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的榜样。
老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行为。
5. 建立奖惩机制:根据学生的表现,建立奖惩机制。
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励他们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不良行为,可以适度的惩罚措施,促使学生改正。
6. 设置行为习惯监测机制:建立学校行为习惯监测机制,定期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教师、家长和学生自评等方式,及时纠正不良行为,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
7. 与家长合作:与家长积极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学生的行为表现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并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
8. 持续监督和改进:通过定期评估和总结,持续监督和改进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育策略,提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
总之,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全面规划和实施。
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努力,通过明确的目标、行为规范和奖惩机制,以及相关的活动和监测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持续监督和改进,确保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实施。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目的本活动旨在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每周一至周五的下午课间时间活动地点:学校教室或活动场所三、活动内容1. 晨间活动每天上学期间,在学校广播中播放晨间音乐,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晨读或朗读比赛。
旨在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并培养阅读习惯。
2. 午休活动利用午休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瑜伽或简单的伸展运动,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氛围,放松身心。
3. 课间活动每天的小课间,设置30分钟的活动时间,学校根据学生的年级制定不同的活动方案。
如一年级的学生开展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互动游戏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开展科普知识竞赛等。
活动内容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4. 集会活动每周五下午进行集会活动,通过学生演讲、小品表演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榜样,传递正能量。
5. 家校互动通过家长会、学校网站等形式,向家长传达学校鼓励学生培养好习惯的信息,提供一些在家中进行的实践方法和活动建议,促进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养成好习惯。
四、活动的评估与奖励学校将设立“好习惯之星”和“好习惯班级”的评选,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教师的评价进行评选,并颁发奖状和证书。
同时,学校还将组织以养成好习惯为主题的作文比赛和绘画比赛,并在学校内部进行展示和评奖。
五、活动的持续推进和改进学校将以此活动为契机,积极倡导学生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建立长效机制。
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效果评估,持续改进活动方案,使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六、活动的预期效果通过此活动的实施,希望能够达到以下效果:1. 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律和自制力。
2. 提升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
3. 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开发背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也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足见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从小养成了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给孩子们一个坚实的人生支点”,也就是力求用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去为学生的一生作好铺垫。
那么,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习惯”。
为此编制《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这对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贯彻落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产生积极影响。
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小学生懂得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掌握文明礼仪、公共秩序以及有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关心社会、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卫生习惯。
2.具体目标结合学校《习惯培养标准》(即学习习惯——“听、说、读、写、思”,行为习惯——“坐、立、行、谈、尊”,卫生习惯——“吃、穿、玩、洁、劳”,分年级、年段提出不同的内容及要求)进行实实在在的深入细致的教育。
三、课时设置及授课对象课时设置:每学年课时量18课时,每月间周1课时。
授课对象:低、中、高段学生。
四、教学材料与课程内容各册具体内容安排如下:低段1.我爱国旗。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主动向他人问好。
4.不做危险游戏。
5.集合快、静、齐。
6.不浪费食物。
7.我们爱劳动。
8.向小零食告别.9.助人为乐数第一。
10.今日事今日毕。
11.从小做个诚实的孩子。
12.孝敬父母。
13.学会保护自己。
14.课前做好准备。
15.上课专心听讲,发言先举手。
16.读书、写字三个一要做到。
17.按时完成作业。
18.爱惜学习用品。
中段1.耐心倾听别人说话。
2.微笑待人,帮助他人。
3.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4.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的竞选。
5.敢于面对失败。
小学生养成教育计划
小学生养成教育计划是为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德和全面发展而制定的一套教育方案。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小学生养成教育计划的建议:
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规定固定的作业和学习时间,提倡每天坚持阅读,培养专注力和自觉完成作业的能力。
2. 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鼓励和他人友好交往,尊重他人的不同价值观和意见,教导孩子如何与他人相处、分享和合作。
3.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导孩子每天刷牙、洗手,养成整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习惯。
4.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育孩子选择健康的食物,摄入均衡的营养,避免暴饮暴食和垃圾食品。
5. 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鼓励孩子参与体育活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体质。
6.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教导孩子合理规划时间,分清主次,合理安排学习、娱乐和休息时间。
7. 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鼓励孩子对困难和挑战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培养勇于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 提供良好的榜样和环境:家长和老师要成为良好的榜样,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9. 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定期进行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检查,关注孩子的成长发育情况。
10. 鼓励孩子培养兴趣爱好:开发孩子的特长,鼓励他们参加各类兴趣班,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人潜能。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小学生养成教育计划的建议,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实施。
学生习惯养成课教学内容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学生习惯养成课一直备受重视。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于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学生习惯养成课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围绕学生习惯养成课的教学内容展开探讨,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学生习惯养成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涵盖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习惯养成课可以通过教授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方法的探讨以及学习态度的培养等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生活习惯的养成也是学生习惯养成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活习惯的形成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学生习惯养成课可以教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技巧、饮食健康知识以及身体锻炼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身心健康的健康发展。
此外,学生习惯养成课的教学内容还应包括价值观的培养。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态度以及对于人生意义的追求。
学生习惯养成课可以通过讲授人生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等内容,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正直善良的人生态度,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
综上所述,学生习惯养成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全面覆盖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科学系统的教学安排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学生习惯养成课将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学生习惯养成课的深入学习和实践,相信学生们将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价值观,迎接未来的挑战。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习惯养成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各个事例和同学们周边的事情,讲述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感受自己行为习惯的偏差,激励自己及时改正不良习惯。
三、教学难点:希望学生们通过这么一次思想教育及时改变过来,为养成更好的习惯努力。
四、教学过程:培根就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是的,没有人天生就拥有超人的智慧,成功的捷径恰恰在于貌似不起眼的良好习惯。
“专门谈优点是救不了自己的,只有认清缺点,才可以自救。
” 由此请同学们借着以下几个事例先反思下中国人的行为和你们自己的各项行为,是否你们也有这样的不良行为?请看以下事例:事例1、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
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
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
”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校本课程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
现在你们看看你们自己的行为习惯呢?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
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
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小学生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下是一个实施方案。
一、确定目标:1.提升学生的自律能力:让学生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和纪律,培养他们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鼓励学生尊重他人、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礼仪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尊重师长、关心他人,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制定具体措施:1.制定规章制度:与学生一起制定适合他们年龄段的规章制度,如课间禁止奔跑、上课要专心听讲等。
规章制度必须明确简练,并带有相关奖励和惩罚措施。
2.建立班级协作小组: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设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内的学生合作完成各项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设置榜样表扬机制:每周选出一名优秀榜样学生,对其进行公开表扬,并给予奖励。
该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品质应该符合所设定的目标,激励其他学生向其看齐。
4.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定期组织一些与行为习惯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礼仪教育讲座、道德故事分享等。
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5.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介绍学校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案,并鼓励家长在家中给予孩子表扬和奖励。
家长可以通过与学校协作,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6.在校园中设置标语和海报:在校园中设置一些醒目的标语和海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礼貌待人,友善相处”、“守时守纪律,才能进步”。
7.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区服务活动,如参观养老院、帮助老人过马路等。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让学生从小培养乐于助人的精神。
三、实施与管理:1.任课教师的监督:任课教师应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及时奖惩。
他们应起到榜样的作用,自身就要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
2.班会和家长会:每月举行班会,进行行为习惯的跟踪和考核,并与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
小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实施方案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本校决定实施小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和课程,我们将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塑造良好的品德风貌。
一、活动目标:1. 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小学生的社交能力,增强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
3. 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育他们的品德素养。
二、活动内容:1. 生活自理能力培养:(1) 晨间礼仪:每天早晨集中进行晨间礼仪活动,学生需整齐划一地站队,进行正确认识国旗、礼貌问候等相关教育。
(2) 日常生活习惯养成:在每周一、三、五的早读课中,通过播放相关教育短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洗手、整理书包、整理座位等日常生活习惯。
(3) 生活技能训练:安排适龄学生参加生活技能训练课程,包括独立穿脱衣物、自行洗漱、收拾房间等活动,以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2. 社交能力培养:(1) 小组活动:每周进行一次小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2) 同伴关系培养:开展同伴关系培养活动,例如小组合作游戏、同伴间互助激励活动等,加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互助意识。
(3) 社交礼仪教育:在生活技能课程中加入社交礼仪教育,让学生了解并学习正确的社交行为,包括尊重他人、用语文明等方面。
3. 行为习惯培养:(1) 课堂纪律引导:在各科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包括按时进出教室、尊重教师、不打闹等,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2) 课间活动规范:加强对课间活动的规范管理,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秩序、礼貌和协作习惯。
(3) 家庭作业督促:教师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的督促,要求学生按时完成、认真做好作业,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责任心。
三、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将教育月安排在下个学期的第二个月,持续4周。
2. 活动计划:(1) 第一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计划第一部分:引言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良好的习惯能够为个人的成长和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所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计划。
第二部分:每日起床习惯每日起床是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制定早起计划,并培养上床睡觉和起床时间的规律。
此外,通过每日早操和清晨读书等活动,小学生能够逐渐养成早起的好习惯。
第三部分:学习环境习惯学习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习惯,我们可以教导学生保持桌面整洁、定期整理书包、减少噪音干扰等。
此外,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部分: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我们应当教导学生合理安排饮食,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并鼓励他们添加蔬菜和水果到饮食中。
此外,定期检查学生的体重和身高,并鼓励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五部分:运动习惯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习效果。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晨间锻炼等,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运动,并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
通过体育课、游泳和户外活动等多元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意识。
第六部分:读书习惯阅读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推广阅读活动,包括图书馆参观、书展、读书分享会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读书空间。
同时,家长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阅读时间和鼓励,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七部分:社交习惯社交习惯是小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团队合作活动、模拟社交场景的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习惯。
同时,我们也应当教导他们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需要,并培养友善待人的品质。
第八部分:时间管理习惯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对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作息表、时间管理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案(可编辑教案标题: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案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礼貌、整洁、守时、自律等。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0分钟)1.通过引入问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行为习惯,为什么要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2.引入一些与行为习惯相关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第二步:讲解行为习惯的种类(20分钟)1.介绍一些常见的行为习惯分类,如待人礼貌、保持整洁、守时等。
2.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片,向学生展示每一种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
3.引导学生思考每种行为习惯对个人和他人的影响。
第三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列举出一种或多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讨论的结果。
3.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正确的行为习惯养成方法。
第四步:小组活动(30分钟)1.学生按照小组分工,共同制订小组的行为习惯养成计划。
2.小组成员相互监督和鼓励,相互提醒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3.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小组的行为习惯养成计划。
第五步:教师点评与巩固(10分钟)1.教师对小组的行为习惯养成计划进行点评,鼓励并提出建议。
2.强调良好行为的重要性,激励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3.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建立家校合作。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并参与课堂讨论。
2.团队合作法: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制定行为习惯养成计划。
3.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及时提出肯定与改进的建议,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评估:1.小组展示:对小组展示的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对养成方法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能给出具体的行动计划等。
2.表现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是否能主动参与讨论,并且能准确地描述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具体表现。
2024年小学“养成教育”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和行为规范。
2.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态度。
3.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二、活动主题以“健康成长,快乐学习”为主题。
三、活动内容1. 第一学期:(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心理辅导、情绪管理、压力释放等内容。
(2)开展书法、美术、音乐等艺术类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开展体育运动类活动,如足球、排球、篮球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身体素质。
(4)开展实践活动,如社区义务劳动、环保宣传等,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2. 第二学期:(1)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读书讨论会、写读书心得等,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2)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包括编程、机器人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开展社交礼仪教育活动,如开展模拟社交场景训练、礼仪知识讲座等,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文明素养。
(4)开展农耕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到农村体验农耕工作,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活动形式1. 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安排专门的教学时间。
2. 组织专家学者来进行讲座和示范活动。
3. 组织参观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科技企业等。
4. 开设兴趣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加。
5. 开展比赛和表演,如文艺汇演、运动会等。
五、活动评估1. 制定活动目标和评估指标,对活动进行定期跟踪评估。
2. 进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养成教育活动的反馈。
3. 邀请专家评估活动效果,提供专业建议和意见。
六、活动推广1. 学校网站、公众号等渠道发布活动信息和成果展示。
2.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加强合作。
3. 邀请相关媒体进行报道,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活动保障1. 学校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和设施。
2. 安排专门的教师或机构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3. 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咨询师,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指导。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案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小学生习惯的培养对于其个人发展和未来学习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身体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三个方面分别探讨小学生习惯的养成教案。
二、身体习惯1. 饮食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营养餐会、举办讲座、播放相关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教育,教会学生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2. 锻炼习惯:每天适量的体育锻炼对小学生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组织早操、下午体育课以及课间活动等,持续培养学生锻炼习惯。
三、学习习惯1. 自觉完成作业:小学生应该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适量作业、定期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并及时进行指导与反馈,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
2. 认真听讲与主动提问:学生应该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老师应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
四、生活习惯1. 整理物品:小学生要养成爱整理物品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整洁的重要性,并定期组织整理物品的活动,鼓励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桌面等个人物品。
2. 节约用水和用电: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模拟实验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节约用水和用电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五、行为规范习惯1. 尊重他人:小学生要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角色扮演和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尊重他人的内涵,并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2. 诚实守信:小学生要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班会讲话等形式加强学生诚实守信观念的灌输。
六、纪律习惯1. 守时:小学生应该养成守时的好习惯,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点名、活动安排的准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守时意识。
2. 守规矩:教师要设定明确的纪律规则,并对违反规则的学生进行适当处理,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守规矩的习惯。
七、学习环境习惯1. 整洁卫生:小学生要养成保持学习环境整洁卫生的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卫生小队定期清洁教室,同时引导学生主动保持学习环境的整洁。
实验小学
一、课程开发背景
著名教育家xx先生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也指出: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足见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从小养成了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给孩子们一个坚实的人生支点”,也就是力求用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去为学生的一生作好铺垫。
那么,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习惯”。
为此编制《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这对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贯彻落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产生积极影响。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小学生懂得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掌握文明礼仪、公共秩序以及有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关心社会、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卫生习惯。
2.具体目标
结合学校《习惯培养标准》(即学习习惯——“听、说、读、写、思”,行为习惯——“坐、立、行、谈、尊”,卫生习惯——“吃、穿、玩、洁、劳”,分年级、年段提出不同的内容及要求)进行实实在在的深入细致的教育。
三、课时设置及授课对象
课时设置:
每学年课时量18课时,每月间xx1课时。
授课对象:
低、中、高段学生。
四、教学材料与课程内容
根据多年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经验,集全体班主任老师之智,搜集各类资料,通过改编、创编教材,作为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载体。
教材共3册,每个年级一学年18个主题,每个主题1课时。
课时内容包括:
(1)引言(习惯要点、习惯要求),
(2)阅读与思考(故事引路“古代先贤故事”或“身边故事” ),
(3)体验与感悟(情境训练),
(4)我能做到(自我评估)。
各册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低段
1.我xx旗。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主动向他人问好。
4.不做危险游戏。
5.集合快、xx、齐。
6.不浪费食物。
7.我们爱劳动。
8.向小零食告别.
9.助人为乐数第一。
10.今日事xx。
11.从小做个诚实的孩子。
12.xx。
13.学会保护自己。
14.课前做好准备。
15.上课专心听讲,发言先举手。
16.读书、写字三个一要做到。
17.按时完成作业。
18.爱惜学习用品。
中段
1.耐心倾听别人说话。
2.微笑待人,帮助他人。
3.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4.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的竞选。
5.敢于面对失败。
6.学会自我服务。
7.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8.遵守交通规则。
9.不做危险游戏,不逞能。
10.公共财产要珍惜。
11.确定合适的小目标。
12.积极地看待失败。
13.勇于提出不同看法。
14.善于观察,广泛探索。
15.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16.xx第一,比赛第二
17.温故知新话复习。
18.遵守考试纪律。
高段
1.小摊上的食品不宜吃。
2.不沉迷于电脑游戏。
3.坚持每天锻炼身体。
4.做事有计划。
5.团结互助,友善待人。
6.科学合理消费。
7.尊重隐私。
8.增加交流,和他人分享信息。
9.立即行动,不拖延。
10.拒绝抱怨,不害怕失败。
11.学习、生活不依赖他人。
12.热爱劳动。
13.时光一去不复返。
14.保护我们的地球。
15.做好读书笔记,整理好错题集。
16.善于总结学习中的得失。
17.善于制定计划。
18.学会统筹,有效复习。
五、课程实施建议
1.突出课程的生活性
要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要紧扣儿童行为习惯培养要求,以正确的行为习惯观念引导儿童开展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活动。
2.突出课程的全面性
要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课程内容要让儿童感兴趣,并涉及到学习、生活、游戏各个方面,涵盖儿童的全部生活时空。
要从学校扩展到家庭,从课堂扩展到社会,在学校、社会、家庭的配合和联结中交互构建,弹性延展。
3.突出课程的实践性
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习惯实践活动为课程呈现形态,实践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重视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实践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4.突出课程的活动性
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养性,在活动中修身,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这不仅符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规律,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学校的“活动育人”特色。
六、课程管理
1.成立校本课程教本开发委员会
主编xx
副主编xxxx
编写人员xxxxxxxx艳霞xx昊xx
2.开发校本课程纲要、教本
(1)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前工作布置,设计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由编委会主持领导教师撰写课程纲要并自主开发校本课程教材。
(3)编委会审核通过校本课程。
(4)实施校本课程。
(5)进行实施评价,并总结经验,修订完善学校校本课程方案及课程纲要。
附参考教案:
第五课正确对待批评
一、习惯养成目标:
1.让学生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思想。
2.教育学生在受到批评时,能够用平和的心态并积极改正错误。
二、习惯要点:
1、不论批评正确与否,能做到先认真听。
2、批评正确时,用诚恳的语言虚心接受,表示悔过。
3、批评不正确时,不发怒,不顶嘴,慢慢解释,语气平缓。
三、阅读与思考:
两个主人同时从集市上买回两棵小树,一棵枝干挺拔,一棵却比较瘦弱。
两棵小树栽在相隔不远的花园,每天早上,主人都要去给他们浇水,枝干挺拔的那棵不停地受到主人的夸奖:
“瞧,多美啊!多壮啊!”主人在夸奖的同时,一丝一毫也不敢动它,便助长了它的骄傲之气。
瘦弱的那棵却一直受到主人的批评:
“瞧,又长出了没用的枝干。
”说完就开始修剪多余的枝叶。
开始,瘦弱的那棵树非常不理解,有些赌气。
渐渐地,它发现经过及时修剪后的自己越长越强壮,而再看看骄傲的邻居那棵树,由于它从不让主人修剪自己,早已长出了许多旁枝,也失去了以前的挺拔。
从这个小故事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体验与感悟:
应该怎样做?
1、爸爸用完电脑没关机就走开了,妈妈以为是小明在玩游戏,就生气地批评了他。
2、李立一边吃西瓜,一边写数学作业,爷爷向妈妈告了他的状。
3、方红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提问,她回答不上来,方红受到严厉地批评。
五、我能做到:
接受批评时态度好
顶撞
及时改正错误
家里学校都一样
被误解时不发怒、不
(各位编委根据本年段学生特点四、五反馈体验环节可加以创新,不见得必须都用表格进行自评)
总体原则体现趣味与实践性相结合,老师容易操作;学生易学习、借鉴、实践。
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