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预防知识手册
- 格式:doc
- 大小:88.18 KB
- 文档页数:21
乙肝预防知识手册目录防控乙肝,刻不容缓!-—-—--—————---————-———-—-—--——3乙肝是什么?--—-——---———--—----———---—-——----—-———4乙肝有哪些症状?———---——-——---—--—-—————-—----—---5乙肝的危害----—--———-———-———-—-———-—————--——--—-——6乙肝是如何传播的?—-—----——————————————-—-———---——8哪些人是乙肝高危人群?--——--———-———--——--——-—-—-—-9教你看懂乙肝五项检查化验单——--—-----—-————---—-——10如何预防乙肝-—---——---————-——----—---—--—--—--—-—11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13接种乙肝疫苗后不要一劳永逸-—--——--————-—-——-———-—15接种乙肝疫苗,到底安全吗?--——----—-—--——-———--—-16乙肝疫苗接种禁忌有哪些?--—--—————-———--——--————-18关爱特殊人群反对乙肝歧视—-—-————-—-—-—---————-—-20防控乙肝,刻不容缓!中国是世界上感染乙肝病毒人数最多的国家。
目前中国约有93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每年近28万人死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相关疾病。
在我国,85%~90%的肝癌都与乙肝有关。
乙肝病毒是目前已知的可导致肝癌的病毒之一,它会反复对肝细胞进行破坏,从而增加肝细胞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同时还会促进细胞癌变.还有些乙肝患者缺乏科学的防病、治病知识,患病后依然不注意饮食健康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再加上环境污染等多重因素,导致肝炎慢慢发展成肝癌。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肝炎病毒防控机制起步较晚,乙肝的防控意识及条件相对滞后,所以导致其感染呈全国性流行.而在乙肝患者中,每年又有2%~3%发生了癌变。
第一章认识肝炎肝炎(学名:Hepatitis)是肝脏的炎症。
肝炎的原因可能不同,最常见的是病毒造成的,此外还有自身免疫造成的。
酗酒也可以导致肝炎。
肝炎分急性和慢性肝炎。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
肝炎,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和毒物、酒精等,侵害肝脏,使得肝脏的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它可以引起身体珠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数指的是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这只是“肝炎”家庭中一个最重要的分支,而上文中所说的肝炎则是指广义上的肝炎,并不仅仅限于病毒性肝炎。
有时人体营养不良、劳累,甚至一个小小的感冒发烧,都有可能造成肝功能的一过性受损。
肝炎通常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根据病因来分,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根据病程长短来分,可以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等;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慢性肝炎又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等。
临床上对肝炎的诊断,通常是结合了上述多种方法分类的。
各型肝炎的病变主要是在肝脏,都有一些类似的临床表现,可是在病原学、血清学、损伤机制、临床经过及预后、肝外损害等方面往往有明显的不同。
病原学甲型肝炎病毒(HAV)是一种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其形态为无囊膜的20面体呈立体对称的球形颗粒,直径25~29nm,内含单股正链RNA基因组,沉降系数33~35S,分子量2.25×106~2.8×106,病毒基因组已被克隆和核酸序列分析,仅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体系统。
HAV在体外抵抗力较强,能耐受50℃60分钟及pH3的酸性环境,但在100℃5分钟、氯1mg/L30分钟、紫外线照射1小时,甲醛1∶400037℃72小时均可灭活。
HAV在体外培养已获得成功,可在原代狨猴肝细胞、猴胚肾细胞、人肝癌细胞、人胚二培体或纤维细胞、羊膜细胞等多种细胞中生长繁殖。
肝炎预防指南肝炎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3亿人感染了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预防肝炎,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肝炎预防指南。
一、了解肝炎病毒及传播途径1. 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血液、性接触以及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2. 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例如使用被感染的针具或注射药物的器具。
3. 肝炎病毒也可以通过暴露于被感染者体液(如精液、阴道分泌物)的其他途径传播,如性接触、不安全的医疗操作或注射药物时的交叉污染。
二、肝炎预防措施1. 接种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是目前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建议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疫苗,并按照接种程序接种后续剂量。
对于成人,无论是否感染有乙型肝炎病毒,都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2. 健康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他人血液和体液等。
3. 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性传播乙型和丙型肝炎的风险。
同时,减少性伴侣的数量也能够降低感染的风险。
4. 避免与感染者的直接血液接触:避免分享个人卫生用品、注射器、针头等物品,同时要尽量避免不安全的医疗操作。
5. 定期体检和筛查: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肝炎病毒筛查可以早期发现肝炎感染,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6. 醒酒驾车:避免酗酒和酒后驾车,饮酒有可能增加患乙型肝炎的风险。
7. 避免使用他人的注射器和针头:确保使用的针具为一次性使用,避免重复使用或分享针具。
8. 孕期注意预防: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有极高的风险将病毒传给新生儿,因此孕妇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并避免通过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途径传染。
三、肝炎的早期识别和治疗1. 了解肝炎的早期症状:肝炎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一些可能的症状包括疲劳、食欲不振、腹部不适、黄疸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2. 寻求医生的帮助:如果您怀疑自己感染了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请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确诊。
乙型慢性肝炎防治的详细手册(2023)目录1. 引言2. 乙型慢性肝炎的概述3. 预防乙型慢性肝炎的策略4. 乙型慢性肝炎的治疗方法5. 结论1. 引言本手册旨在提供关于乙型慢性肝炎的防治详细指南。
乙型慢性肝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通过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减少乙型慢性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 乙型慢性肝炎的概述乙型慢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炎。
该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如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等途径。
乙型慢性肝炎可导致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严重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3. 预防乙型慢性肝炎的策略为了有效预防乙型慢性肝炎的传播,我们应采取以下策略:- 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应在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并按照规定的接种计划完成。
-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勤洗手、避免共用刮胡刀和牙刷等,可以减少乙型肝炎的传播风险。
- 安全性行为: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如多性伴侣、性交易和不使用安全套等,以减少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 避免血液传播: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和其他潜在感染源的物品,以防止乙型肝炎通过血液传播。
4. 乙型慢性肝炎的治疗方法乙型慢性肝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措施:- 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慢性肝炎患者可通过使用抗病毒药物来抑制病毒复制并减轻肝脏炎症,以达到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
- 肝保护治疗:患者可通过饮食调节、避免饮酒、保持正常体重等方式来保护肝脏,减轻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
5. 结论乙型慢性肝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通过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有效控制和减少其传播和疾病进展。
本手册提供了关于乙型慢性肝炎的详细防治指南,希望能对相关人员和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
乙肝宣传日的健康宣教内容乙肝宣传日是为了增强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识和预防意识而设立的宣传活动。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它可引发急性或慢性肝炎,还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为了保护个人和社区的健康,以下是乙肝宣传日的健康宣教内容的相关参考内容:1. 乙肝的基本知识- 乙肝是一种通过血液、性接触和共用针头等途径传播的病毒感染。
- 乙肝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但只有约1%的感染者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 乙肝可引发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2. 乙肝的传播途径- 血液接触:通过共用注射器、针头、注射时不洁的器具等传播。
- 性接触:与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包括无保护的性行为、多个性伴侣等。
- 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可通过母体传给新生儿,常发生在分娩过程中。
- 共用物品传播:如共用牙刷、剃刀、指甲钳等个人卫生用品。
3. 乙肝的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手段,婴儿出生后即应接种,并按时完成疫苗接种计划。
- 避免血液接触: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及其他血液污染的器具,避免输血和使用未经消毒的器具。
- 安全性行为: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如减少性伴侣的数量,正确使用避孕套等。
- 母婴预防: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妇应接受医生指导下的积极治疗,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 保持个人卫生:不分享个人卫生用品,如牙刷、剃刀、指甲钳等。
4. 乙肝的早期识别- 乙肝的早期症状包括疲劳、食欲不振、肝区不适等。
- 如果有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血液检测以确定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
5. 乙肝的治疗与管理- 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者,应积极接受医生的治疗方案,并按时进行复查。
- 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抗病毒药物,以降低病毒复制,减少肝损害。
6. 社会支持与参与- 患者和家属应加入相关乙肝患者支持组织或社区服务机构,以获取更多信息和支持。
-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宣传教育,推动乙肝疫苗普及和确保患者的权益。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 )防控小知识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发的一种恶疾,患者通常会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肝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乙肝患者的病情还会发生进一步的恶化,它们可能会因此患上肝硬化,更有甚者,会因此遭受肝癌的侵袭。
做为一种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疾病,乙肝的危害巨大,但是很多人无法正确对待乙肝,有的人过于轻视,直到自己感染才后悔;有的人患有乙肝后,不能正确的对待,这会导致疾病的进一步恶化,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乙肝的知识,让大家可以正确的对待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
1.传播途径:通常情况下,乙肝是通过血液和体液进行传播的,正常人会因为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会感染,所以,像性交、输血、静脉注射、纹身等方式都会引发感染。
值得注意的,母婴传播也是乙肝传播的一条特殊的途径,婴儿通过母乳也会感染乙肝。
像蚊虫叮咬等途径,暂时尚未得以证实。
1.乙肝患者的症状:根据分类,乙肝可以为: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几种。
急性乙型肝炎通常会表现为厌食和恶心,少数还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并伴有高热腹痛等反应。
患有慢性乙型肝炎肝炎的患者,他们由于病情的发展缓慢,前期基本无太多明显表现,当病情恶化时,他们出现消化功能的紊乱,例如食欲缺乏、厌油、恶心、腹胀、便溏都是常见的表现,另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精神症状。
重型乙型肝炎的症状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字:重。
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常常会出现极度乏力、答非所问等症状,而且这些症状都较为严重,且对肝脏的损害也极大。
当患者患有淤胆型肝炎时,由于早期病情较轻,他们不会有明显的感触,三个周后,他们会出现皮肤瘙痒,大便色变浅的症状,且通过检查,可以发现他们的肝更大。
1.如何做到尽早的发现肝炎:首先,当出现乏力、厌食(尤其是油腻的食物)等表现,应该立刻进行肝功能检查和乙肝“两对半”检查,倘若真的患有乙肝,这种方法可以尽早地检测出。
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全文手册(2023)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全文手册(2023)1. 概述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严重肝脏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引起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
本手册旨在提供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的专业指导,包括疾病概述、诊断、治疗和预防策略。
2. 疾病概述2.1 病因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DNA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传播。
感染HBV后,部分患者会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
2.2 临床表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能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但长期病毒感染会导致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2.3 疾病分期慢性乙型肝炎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根据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和肝脏炎症程度进行评估。
3. 诊断3.1 实验室检查诊断慢性乙型肝炎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包括HBV DNA水平、血清ALT和AST水平、肝功能指标等。
3.2 影像学检查肝脏超声波检查和肝脏磁共振成像(MRI)可以帮助评估肝脏结构和纤维化程度。
3.3 组织学检查肝脏活检可以确定肝脏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是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金标准。
4.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通过抗病毒治疗和肝脏保护治疗来控制病毒感染和减缓肝脏病变进展。
4.1 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核心,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和干扰素α。
4.2 肝脏保护治疗肝脏保护治疗包括使用护肝药物(如双环醇、水飞蓟素等)和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等)。
4.3 特殊情况处理对于患有肝硬化和肝癌风险的患者,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和管理,包括抗病毒治疗、肝脏保护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5. 预防预防是控制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
5.1 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应在大规模人群中推广接种。
5.2 血液和医疗器械安全加强血液和医疗器械的安全管理,防止HBV通过血液和医疗器械传播。
5.3 性传播预防推广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等预防性措施,减少性传播风险。
乙肝防控知识内容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炎,它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乙肝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包括血液传播、垂直传播、性传播以及通过共用注射器、针头等传播。
为了预防和控制乙肝的传播,我们需要了解乙肝的防控知识。
乙肝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乙肝疫苗可以激发人体产生免疫抗体,形成免疫保护屏障,预防乙肝感染。
根据乙肝疫苗的接种计划,一般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然后在满月、3月和6月龄时分别接种第二、第三和第四剂疫苗。
此外,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群也可以接种成人乙肝疫苗来预防乙肝感染。
2.避免血液传播: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因此避免接触他人的血液是预防乙肝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处理他人血液时,应佩戴手套和口罩,并采取安全的处理方法,避免被血液刺伤或溅到眼睛、口鼻等黏膜上。
此外,避免使用他人的注射器、针头等器具,以免感染乙肝病毒。
3.避免垂直传播:乙肝也可以通过垂直传播,即母亲将乙肝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为了避免垂直传播,乙肝阳性的孕妇应在孕期进行乙肝病毒DNA检测,确保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对于已经感染乙肝的孕妇,可以通过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来预防垂直传播。
4.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乙肝的传播也非常重要。
我们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可能被乙肝病毒污染的物品或场所后,要用肥皂和流水彻底清洁双手。
此外,要保持卫生的生活环境,不与他人共用个人清洁用品,如牙刷、剃须刀等。
5.规范手术操作和注射操作:在手术和注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确保手术器械和注射器材的无菌。
此外,要注意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并正确处理和销毁使用过的注射器材,以避免交叉感染。
6.建立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管理制度:乙肝病毒感染者应接受健康管理,包括定期复查肝功能和乙肝相关指标,监测病情变化;同时,要接受乙肝病毒抗病毒治疗,减少病毒载量,降低肝炎的发展风险。
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全文手册(2023)简介本手册旨在提供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的全面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病毒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和损害。
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和合理的治疗方案,我们可以减少乙型肝炎的传播和疾病进展。
预防措施预防是控制乙型肝炎传播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1. 接种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重要的手段。
按照疫苗接种计划,及时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2. 采取安全性行为:避免与患有乙型肝炎的人发生性接触,使用安全套等安全措施可以减少传播风险。
3. 避免共用注射器:注射器共用是乙型肝炎传播的常见途径之一。
确保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避免共用以减少感染风险。
4. 卫生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经常洗手,避免与血液、体液等可能携带病毒的物质直接接触。
治疗方案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和损害,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常用的治疗方案:1. 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减少病毒载量,并改善肝脏炎症。
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毒基因型进行调整。
2. 肝保护治疗:通过使用肝保护药物,可以减轻肝脏炎症和损害,并促进肝脏的修复和再生。
3. 定期随访和监测: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进行定期随访和监测,包括检测病毒载量、肝功能和肝脏病变的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生活方式管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酒戒烟等,可以帮助减轻肝脏负担,促进康复。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既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又需要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手册提供的内容将有助于个人和医疗机构更好地了解乙型肝炎,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疾病传播和进展。
乙肝健康教育手册一、什么是乙肝乙肝,全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这种病毒主要侵犯肝脏,会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和纤维化。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母婴、性接触等途径传播。
二、乙肝的传播途径1、血液传播这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比如,输入了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了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灸针、口腔器械等,或者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会接触到血液的物品,都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
2、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可能会接触到母亲的血液、羊水等而感染乙肝病毒。
此外,母乳喂养也可能会传播乙肝病毒,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
3、性接触传播与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无保护的性接触,可能会感染乙肝病毒。
三、乙肝的症状乙肝的症状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有些人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不代表肝脏没有受到损害,因此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查非常重要。
四、乙肝的诊断1、乙肝五项检查也称为乙肝两对半检查,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 e 抗原(HBeAg)、乙肝 e 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
通过这项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以及感染的状态。
2、肝功能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可以了解肝脏的功能是否正常。
3、乙肝病毒 DNA 定量检测可以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的数量,有助于判断病毒的复制情况和传染性的强弱。
4、肝脏 B 超、CT 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了解是否有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
五、乙肝的治疗乙肝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一、基本知识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型。
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感染是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2、肝炎的传播途径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
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但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1、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控制策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约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保护效果可持续20年以上。
由于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因素,因此接种乙肝疫苗也可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发生感染,因而接种乙肝疫苗还可预防丁肝病毒感染。
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接种3针。
1992年开始实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策略,2002年起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的策略,第1针应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并完成全程接种。
2009-2011年,实施对15岁以下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措施,以更大程度保护儿童少年免受乙肝病毒危害。
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也应接种乙肝疫苗。
2、防止“病从口入”,预防甲肝和戊肝甲肝和戊肝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可预防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
乙肝防治知识宣传资料一、乙肝简介乙肝,全称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
乙肝可导致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因此,乙肝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二、乙肝预防1.接种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感染的关键措施。
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以形成长期免疫保护。
此外,对于未感染乙肝病毒的高危人群,也应积极接种乙肝疫苗。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与他人共用帅、牙刷、剃刀等个人物品,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同时,保持个人卫生,勒洗手,预防病毒感染。
3.加强血液制品管理:对于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不建议进行献血,以免通过血液将病毒传播。
接受输血、注射等医疗操作时,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保使用安全自毁型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杜绝医源性传播。
三、乙肝治疗目前,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
乙肝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需要客观、全面地了解疾病,对治愈疾病有充分的信心。
尽量戒酒,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
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卧床休息。
2.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胶衰拉米夫定片、阿德福韦酯片等进行治疗。
3.手术治疗:对于终末期的患者,一旦出现肝功能衰竭的症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肝移植手术。
四、乙肝携带者注意事项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但应定期接受医学观察和随访,确保病情稳定。
同时,乙肝病毒携带者应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
五、乙肝防治的社会责任乙肝威肋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预防乙肝是全社会的责任。
政府、医疗机构、学校和社区等应共同开展乙肝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社会各界应关注乙肝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乙肝防治工作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2024年指南指南背景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制定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导和建议。
慢性乙型肝炎的基本知识1.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
2. HBV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垂直传播传染给他人。
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能无症状或表现出疲劳、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
防治策略为了有效防治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策略应被采取:1. 疫苗接种1. 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应接种乙肝疫苗。
2. 未感染HBV的儿童和青少年应接种乙肝疫苗。
3. 未感染HBV的成年人,特别是高风险人群,应接种乙肝疫苗。
2. 早期诊断和治疗1. 对于HBsAg阳性的个体,应进行进一步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慢性乙型肝炎。
2.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时开始抗病毒治疗。
3. 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和病毒复制水平。
3. 个人防护1. 避免与血液和其他体液直接接触,尤其是在医疗环境中。
2. 使用安全套等避孕措施以减少性传播的风险。
3. 避免与他人共享针头、牙刷等个人卫生用品。
4. 教育和宣传1. 加强慢性乙型肝炎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 向医务人员提供相关培训,以提高他们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结论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关于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的全面指导。
通过疫苗接种、早期诊断和治疗、个人防护以及教育宣传等策略,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乙型肝炎的传播,保障人们的健康。
乙肝防治知识科普宣传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预防和控制乙肝的传播,我们需要了解乙肝的相关知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乙肝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乙肝的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等。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在医疗机构和美容美发场所等需要注射的场所,一定要注意注射器的消毒和使用。
二、乙肝的预防措施
1.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的风险。
建议婴儿出生后尽早接种乙肝疫苗,成年人也可以接种乙肝疫苗。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分享个人用品、不随地吐痰等都是预防乙肝的基本措施。
3.避免性接触:不随便与陌生人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等都是预防乙肝传播的重要措施。
4.避免母婴传播:孕妇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产妇在分娩时要进行乙肝病毒筛查,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三、乙肝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对于慢性乙肝患者,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但是治疗过程需要长期坚持,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2.免疫调节治疗:可以通过免疫调节治疗来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病毒复制。
3.手术治疗:对于肝硬化、肝癌等乙肝并发症,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总之,预防乙肝是最重要的,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对于已经感染乙肝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传播给他人。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常见传染病,随着乙肝疫苗的接种,儿童中HBsAg携带率下降到2%以下。
乙型肝炎传播途径,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
临床表现乙型肝炎起病隐匿,主要症状为全身乏力、疲乏、厌食、腹部不适、少数病人有恶心、呕吐症状,无黄疸或轻度黄疸,检查可发现肝肿大、压痛、脾肿大,少数病人有肝区疼痛,皮肤,巩膜黄染。
乙型肝炎发病后,大部分痊愈,约10%的病人转为慢性肝炎,并与肝硬化、肝癌密切相关。
防治措施一、预防措施1)执行新生儿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做好产前检查,特别是HBsAg 伴有HBeAg的双阳母亲新生儿,用乙肝疫苗联合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注射以阻断母婴传播。
2)献血员的筛选:献血员必须做到每次献血前检测血清转氨酶(ALT),以敏感的方法(ELISA)检测HBsAg,两项中任何一项阳性均不得献血。
3)防止医源性传播,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应严格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各种医疗卫生用品及器械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慢性HBsAg携带者的管理,血液HBsAg阳性但无症状体征,各项肝功能正常,经半年随访无变化者为慢性HBsAg 携带者。
1)慢性HBsAg携带者不能献血,可以照常工作与学习。
2)注意个人卫生、经期卫生和行业卫生,所用剃须刀,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品等应单独使用。
三、对病人、接触者的管理。
乙型肝炎病人确诊后及时报告,对患者的隔离由于病情不同而采取不同措施,接触者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以预防。
乙肝病人使用的器具物品应单独使用。
四、注意休息,合理营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适度饮酒,避免过度劳累,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
乙肝防治小常识1、应如何有效使用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的根本途径。
凡HBV标记物阴性者均应接种。
免疫方法为按0,1,6月程序注射3针低剂量疫苗10ug。
对以往感染HBV者接种乙肝疫苗既无治疗作用也无不良反应。
在接种三次疫苗后,5年内不需要再接种。
使用重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可达95%以上。
2、注射乙肝疫苗后没有产生抗体该怎么办?(1)更换疫苗:对接种血源性乙肝疫苗后无应答者,可改用基因工程重组乙肝疫苗接种,使之成为低应答者;对接种无前S蛋白乙肝疫苗后无应答者,可改用有前S蛋白的乙肝疫苗。
(2)改变接种途径:有人对肌肉注射疫苗后无应答者改用皮内接种,每两周1次,直至迟发性变态反应呈阳性为止。
有报道称,接种8周后HBsAb即可由阴转阳,20周后血清HBsAb水平可达到10IU/L。
3、乙肝疫苗注射后应间隔几年加强注射?乙肝疫苗初次接种3针后;所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抗-HBs)水平随时间的推移逐年下降,当检测出抗-HBs水平低于10国际单位/升(即有效浓度以下)时,就必须再行复种。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在注射3年以后,每年定期复检抗-HBs水平,如果发现已降至10国际单位/升以下时,即应及时予以复种。
4、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成员应注意什么?乙肝病毒感染在社会上有家族聚集的倾向,家庭内的传播危险性与接触时间、密切程度、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甚至文化教养程度有关。
由于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尿液、汗液、唾液、精液和乳汁等污染周围环境,传染健康人,因此在家庭中应尽量避免并阻断上述传播途径,注意对上述分泌物进行适当消毒和隔离。
其实最积极主动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预防办法是给尚未感染乙肝病毒的家庭成员注射全程的乙肝疫苗,使其产生对乙肝的抵抗力,这时即便接触到乙肝病毒也不会被传染了。
家中每个人都要注意个人卫生,食具、牙具、修面用具及其它盥洗用品要分开。
多人一起就餐时,要使用公筷公勺,将食物取放在自己的碗碟中食用;或采用分食制,每人1份。
乙肝预防知识手册目录防控乙肝,刻不容缓!------------------------------3 乙肝是什么?--------------------------------------4 乙肝有哪些症状?----------------------------------5 乙肝的危害----------------------------------------6 乙肝是如何传播的?--------------------------------8 哪些人是乙肝高危人群?----------------------------9 教你看懂乙肝五项检查化验单-----------------------10 如何预防乙肝-------------------------------------11 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13 接种乙肝疫苗后不要一劳永逸-----------------------15 接种乙肝疫苗,到底安全吗?-----------------------16 乙肝疫苗接种禁忌有哪些?-------------------------18 关爱特殊人群反对乙肝歧视------------------------20防控乙肝,刻不容缓!中国是世界上感染乙肝病毒人数最多的国家。
目前中国约有93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每年近28万人死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相关疾病。
在我国,85%~90%的肝癌都与乙肝有关。
乙肝病毒是目前已知的可导致肝癌的病毒之一,它会反复对肝细胞进行破坏,从而增加肝细胞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同时还会促进细胞癌变。
还有些乙肝患者缺乏科学的防病、治病知识,患病后依然不注意饮食健康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再加上环境污染等多重因素,导致肝炎慢慢发展成肝癌。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肝炎病毒防控机制起步较晚,乙肝的防控意识及条件相对滞后,所以导致其感染呈全国性流行。
而在乙肝患者中,每年又有2%~3%发生了癌变。
数据显示,乙肝患者患上肝癌的风险比常人高出100~150倍。
乙肝病毒正在一步步把我国推向肝癌的重灾区,防控乙肝刻不容缓!乙肝是什么?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这种病毒主要在肝细胞中复制,通过激活人体的免疫细胞引起的肝细胞炎症、坏死。
肝细胞炎症、坏死逐渐累积,并逐渐形成肝纤维化,最终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也有的患者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出现急剧加重,表现为重症肝炎、肝衰竭症状。
乙肝有哪些症状?乙肝的早期症状非常隐蔽,但是人体的一些微妙变化可以传递病变的信息,只要及时把握这些早期信号,一般乙肝患者再患乙肝数月后便会出现这一些症状。
现在为大家详细介绍下乙肝的早期症状表现:乙肝的危害第一,乙肝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脱氧核酸(DNA)病毒,这种病毒不同于一般的致病细菌,它有着一层质地坚硬的外核,这种外核对病毒本身有着保护作用,它可以在酸性或碱性的环境下生存,生命力极其顽强,在常温下可以生存六个月,20度时可以存活15年。
它可以随着病人排出体外的各种体液传染给其他的健康人,在病人尿液,唾液,乳汁,羊水,月经,阴道分泌物中可以分离出肝炎病毒,标志物表面抗原,正常人接触这些分泌物,通过血液或溃疡面极易感染。
第二,乙肝具有难治愈性。
现在肝炎药品市场药品繁多,但是真正治愈肝病的特效药很少,治疗肝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规范治疗。
第三,乙肝具有恶变性。
统计资料证明: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治疗不及时将有31.6%-60.1%转化成慢性肝炎,20.8%-56.3%的慢性肝炎患者将恶化成肝硬化,肝腹水,16.5%-51.1%的肝硬化患者将癌变,得了肝癌等于走到了生命的边缘。
第四,乙肝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经过调查许多肝病患者,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在有乙肝病史的家庭内得病概率比普通家庭多25.2%,我国患乙肝的幼儿中有22-50%的母体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染给胎儿的垂直传染成为攻克肝炎的一项世界性难题。
第五,乙肝具有一定的突发性。
当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当外界条件成熟,可突然爆发,而且具有不可抑制性。
乙肝是如何传播的?1.乙肝病毒主要通过3种途径传播:血液和血制品。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目前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筛查,经输血或血制品引起的乙肝感染已较少发生。
通过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接触微量血液:共用牙刷或刮须刀;共用或重复使用消毒不彻底的针具来纹身、纹眉、扎耳环孔、修足或注射毒品;重复使用医疗器械、针头、针筒;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母婴。
我国慢性乙肝主要来自母婴传播,新生儿感染后90%成为慢性携带者。
分为宫内、分娩时、分娩后传播,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阴道分泌物、羊水传播。
性传播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的唾液、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都可能含有病毒,所以可通过性交等传染对方。
2.乙肝一般不会通过以下方式来传播:共用餐具;蚊虫叮咬;一般生活接触;打喷嚏或咳嗽;拥抱和礼节性亲吻;母乳喂养。
哪些人是乙肝高危人群?对乙肝病毒无抵抗力、易被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称为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的感染多与血液传染有关,也与日常生活暴露有关。
乙肝高危人群包括:1)接受输血及血制品者,尤其是血友病患者;2)注射(尤其是静脉注射)吸毒者;3)血液透析及肾移植患者;4)有过外科手术或其他创伤性行为的人(包括美容,口腔手术等)5)酗酒成瘾者,乙型肝炎家庭内接触者,尤其配偶;6)有不正当性行为或同性恋者;7)乙肝孕妇所生婴儿等。
8)此外,医务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处理血或血制品者,其的发病率也较高。
教你看懂乙肝五项检查化验单乙型肝炎五项检查作为健康体检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拿到化验单后如何判断检查结果是否正常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常见乙肝血清学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如何预防乙肝一、搞好卫生工作: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蚊子、臭虫、跳蚤等吸血的节肢动物也可能传播乙肝,应该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勤晒被褥,避免乙肝细菌的传染。
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尽量一个人使用自己的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等,养成饭前便后、出入公共场所(公交车、医院、超市等)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三、远离易感染场所: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乙肝病毒污染,如浴池、剃刀、文眉、修脚等均可传染乙肝病毒;同时一些不正规的医疗诊所,对于针剂、器皿、器械没有经过严格消毒,亦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四、注射乙肝疫苗: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新生儿或成人接种乙肝疫苗的程序是016,(即:0:出生后24小时内的新生儿注射第一针;1:第一针注射后1个月注射第二针;6:第一针注射后6个月,即半岁时注射第三针)。
五、输血、血液制品: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无偿献血成为一种新的乐于助人的方式,在献血时要选择卫生条件好的场所,确保医疗用品的卫生,防止病毒输入人体;对于献血工作者来说,要随时检查职业献血员的健康状况,发现有乙肝感染标志或者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是不能去献血的。
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由于乙肝疫苗的问世和广泛接种以及对乙肝传播途径和阻断措施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已为我们预防控制乙肝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乙肝已成为完全可以预防控制的传染病之一。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
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我国现有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慢性乙肝病人,其中绝大多数(60%~80%)源于垂直传染,主要是母婴传播,大多又是围产期感染。
围产期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成为乙肝病原携带者和慢性乙肝的比例高达90%,5岁以内儿童该比率为25%~30%,而青少年和成年人仅5%~10%。
所以,及时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至关重要。
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月)的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还可在出生后24小时内(最好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提高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
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
成人中的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要尽可能接种乙肝疫苗。
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和针次;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3针,并于第2次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
接种乙肝疫苗后不要一劳永逸保证预防效果,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抽血化验,查二对半,若抗一HBs呈阳性,说明接种成功,同时还应查抗一HBs 滴度。
若抗一HBs滴度最高值仅为10~100mIU/m1,最好在6个月后复种1次;抗一HBs滴度最高值为101~1000mIU/ml时,应于首次接种后1~2年内复测抗一HBs;若抗一HBs 在1001~10000mIU/ml时,应在2~4年内复测;当抗一HBs 大于10000mIU/ml时,可在4~6年内复测;当发现抗一HBs 滴度低于10mIU/ml时应复种,复种仍按初种的剂量和时间方案进行。
还有少数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了高滴度的抗一HBs,但仍患了肝炎,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乙肝病毒是一种高度变异的病毒,它发生变异后,可变成新结构、新属性的病毒变异体,原来体内的抗体对新的变异株没有免疫力,就失去了预防作用。
总之,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的可靠方法,但也不是绝对的和一劳永逸的。
接种后一定要检验接种效果和抗一HBs滴度,并根据抗一HBs滴度情况适时复测,当滴度小于保护阈值时,要及时补种,使体内经常保持有效的抗一HBs 滴度,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真正达到预防乙肝的目的。
接种乙肝疫苗,到底安全吗?专家认为,在最近有关乙肝疫苗致死事件的报道中,对疫苗不良反应的恐惧被非理性地放大了。
中国接种乙肝疫苗以来出现过零星的疑似不良反应病例,这些报告散见于各中文医学期刊之中。
这些病例的临床症状多样化,涉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人体几乎所有的系统。
有研究者认为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疫苗制备时使用溴化钠有关,然而,不同工艺生产出的乙肝疫苗也有类似的不良反应报告。
因而,许多事件的发生现在被认为是巧合,而不是真正的不良反应。
中国每年新生儿数量在1600万左右,这就是说平均每天就有四万多人出生,每个小时有超过1500名孩子出生。
就像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中国要求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之内接种乙肝疫苗,因为医学研究显示,出生24小时接种乙肝疫苗的保护率明显高于24小时之后接种。